教师心得:教育活动时幼儿聊得很起劲该怎么办?

04-30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教师心得:教育活动时幼儿聊得很起劲该怎么办?,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育活动时幼儿聊得很起劲该怎么办?

幼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老师说的某个幼儿很感兴趣的话题时聊得比幼师讲课还起劲。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此时,幼师该如何应对?

情景再现

数学活动内容是分类活动“快乐的小鱼”。活动刚开始,涵涵就和邻座的桥桥讲个不停:“我昨天去超市买了辆小汽车!”“什么牌子的?”“奥迪的,下次拿来给你看看!”······老师走到他俩身边,轻轻地摸了摸他俩的头,示意他们别讲话,认真上课。被老师这一摸,他们俩安静了一分钟,之后又开始聊起来了,而且越聊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响。

临场应变

这两个孩子的兴趣完全在自己的话题里,压根儿没有心思来听老师讲课,更严重的是,还影响了边上的同伴。老师不动声色地一边继续上课,一边想着怎么巧妙地既“控制”住这两个“小鬼”,又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进程。于是,老师没有严厉地制止他们,而是请涵涵回答问题:“涵涵,请你说说今天来了哪几条小鱼?”涵涵一直在聊天,自然回答不上来。于是,老师又接着问桥桥:“桥桥,你来帮帮你的好朋友吧!”桥桥也是一脸茫然。最后,老师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俩回答。“现在记住了吗?”涵涵和桥桥连忙点点头。“那请你们再回答一遍刚才的问题。”“有两条蓝色的小鱼、三条红色的小鱼和一条黄色的大鱼。”“看看,只要上课认真听,你们都能回答对问题,都是聪明的孩子!涵涵,你的座位离老师有点远啊,所以你听不清楚老师说话。来,换到前面一点儿就能听清楚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把涵涵的座位换到了前面。这样,老师在鼓励他俩的同时,也间接地提出了上课的要求。这下,涵涵和桥桥羞得脸都红了,接下来的时间听得可认真了,都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涵涵和桥桥这两个孩子是特别外向的,心里藏不住事情,总喜欢说出来。所以,一遇到新鲜的事情,他们总是喜欢分享,只是今天分享的时间不太对。这往往也是老师们经常会遇到的烦恼:老师在上面讲,幼儿在下面讲,有时声音还能盖过老师。分析其原因不外两个:缺乏课堂规则意识和控制能力差。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只顾着自己聊天而不听教师讲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做:

①轻轻地走到幼儿的身边,摸摸他们的头,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讲课。

②找一个借口,巧妙地把爱聊天的孩子的座位隔开。

③多请这些孩子回答问题。

④运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要注意,千万不能在全班幼儿面前训斥讲话的幼儿,如果这样做,会破坏课堂气氛,打断教学的连贯性。同时,当着全班幼儿的面批评聊天的幼儿,也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

除了上课聊天,有的孩子还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打闹,招惹边上的同伴,或是出现其他影响集体教学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在上课之前,对不同类型孩子的座位要有不同的安排。比如,尽量不要让几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坐在一起,应该给他们分开安排座位;教室座位的排列不宜过于密集,否则,容易引起幼儿的喧闹。对于个别特别不守规则的孩子,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做提醒,鼓励他遵守规则。

此外,从小班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安静倾听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有问题可以举手回答;到了大班,幼儿必须学会经过教师的同意方可回答问题、上课专心听讲、不和周围的同伴聊天等好的习惯。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班级孩子上课常规普遍比较差,这时教师就应该深入分析自身的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吸引幼儿,还是教学方法太死板枯燥?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之后,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内容富有挑战性。教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与孩子建立约定,提出上课的要求。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物质或精神的奖励进行正强化,鼓励遵守规则的幼儿,一旦幼儿形成了好的习惯,便可取消强化。Yjs21.CoM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这就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聊天的机会。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在洗手间特别活跃,聊天聊得特别起劲。因为这段时间,教师不一定会在洗手间内,没有了教师的管理,幼儿在洗手间会感觉到无拘无束,所以聊天也特别起劲。因此,教师应每天为幼儿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教室环境中为幼儿创设温馨、私密的“悄悄话”区,让好朋友一起聊聊天;也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安排专门的、固定的聊天时间,让幼儿知道,哪一个时间段是聊天时间,让他们把想和好朋友说的话都在这个时候说一说。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孩子把金钱看得很重,怎么办


整理了幼儿园案例分析与反思《孩子把金钱看得很重,怎么办》,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案例:轩轩7岁了,因为受到男孩要穷养的影响,一直以来,妈妈对他的物质需求控制得很严,轩轩在商场看中什么玩具,妈妈只会在网上帮他淘,或者直接告诉他:“太贵了,妈妈买不起。”平时还时常教育他,金钱来之不易,爸爸妈妈要很辛苦地上班才能挣到钱。结果老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时常把钱挂在嘴边上。有一次,轩轩妈妈和朋友一起带小孩出去玩,他竟然对朋友说:“阿姨,刚才我妈妈请你们吃饭花了很多钱,一会儿你们要请我们看电影。”轩轩妈妈当时很尴尬,同时又很担心,这么计较金钱的男孩子,以后走上社会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该怎么办呢?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金钱观的萌芽期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岁~12岁,发展期在12岁~18岁。如果儿童能在处于金钱观的萌芽时期,就形成恰当的金钱观,那么他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在对待金钱上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和能力。轩轩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也不必太担心,要究其根源,正确引导。

第一,要从平时的言谈中灌输正确的理念。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应该回避谈论金钱。

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金钱的作用,不能向孩子灌输金钱万能论。父母应该主动告诉孩子金钱来之不易以及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孩子懂得家里的钱是有限的,并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花钱买东西之前得先考虑清楚这样东西应不应该买。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很小时就体会到金钱的独特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金钱意识。父母更不能对孩子说“只有挣了钱才能买东西”,这样会导致孩子“以钱为重”。让孩子了解钱能做什么,仅仅是金钱观教育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应该了解金钱的局限性,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比如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比如友情。家长可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斤斤计较的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父母要小心自己的言行导致孩子过于看重金钱本身,影响金钱观和价值观。

第二,要指导孩子发挥金钱的最大用途。

可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告诉他钱除了买东西之外,还可以用来做一些其他事情,如捐助慈善机构、帮助失学的儿童等,告诉孩子钱不仅可以买到玩具和吃的,也可以帮助很多小朋友,培养乐于助人的观念。孩子有了一颗仁慈的心,一颗慈善的心,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孩子出现金钱方面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他刚接触了钱的一方面,还没有学习其他的方面。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帮助孩子了解金钱的其他方面的好时机。这些道理,都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告诉给孩子,这正是教育的过程。孩子太喜欢钱,就会钻在钱眼里,被人称为“小财迷”;太不把钱当一回事,长大就会成为败家子。所以,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用钱的同时又不被金钱所束缚,对家长来说是一门教育孩子的学问,对孩子来说,这是理财的启蒙教育。

孩子压抑时怎么办?


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天,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

拒绝吃饭

很多专家提醒父母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往往是孩子们的情绪出了问题,父母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

千万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痛,校医束手无策,于是请心理医生会诊。心理医生了解到孩子家里的恶劣家庭关系时,终于找到病因。

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的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邻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宝宝“说谎”了该怎么办?


网友:hanyiyang

宝宝2岁多了,最近说话让我听不懂,有时候会说“圣诞老人与蜘蛛侠来学校玩了,还送我礼物。”真是奇怪,宝宝这是在说谎话吗?

小编解析: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力极为丰富,学东西也很快,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将看到的、听到的及接触到的事物一一吸收。但是,由于幼儿尚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也就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就是他所以为的那样。他们在述说想象里的人物与事件,因此往往会令许多家长担心。其实这样的“谎言”对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来说是难免的,家长不必担心,只需要静静的倾听,并和宝宝一起融入他(她)的世界里扮演一个角色就成了。

网友:风中吾

我们责怪宝宝在刚送来的报纸上乱写乱画的时候,宝宝总会矢口否认。

小编解析:多数幼儿的注意力都不会太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并立即忘记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像上述说的,爸妈会以为宝宝是在说谎、抵赖。其实,宝宝很可能根本就忘了这回事,爸妈这样责怪他,他反而会觉得很委屈,不知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这时候爸妈要有耐心,帮宝宝提个醒,或者等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时再说。

网友:葛华爸

我家宝宝总是把饭打翻了弄得满地都是,然后当我们说起她这样做是不对的时候,她总是说:“不是我”。

小编解析:孩子从小就被大人灌输什么样的宝宝才是乖宝宝,什么样的宝宝是不听话的宝宝。宝宝知道大人喜欢乖宝宝,也希望大人认为自己是个乖宝宝。乖宝宝是从来不做错事的。因此,小孩子很容易去想:爸爸妈妈爱我,因为我是个乖孩子。乖孩子是不会把饭打翻的,我才没有把饭打翻呢!真的没有呀!

网友:李雷雷

“老师说不给买新登山靴就不让上体育课!”“不是我打破的!我没有!我不知道--”。

小编解析:他们以为做错的事情会招致最严厉的指责和严重的惩罚;他们觉得很重要的请求一再被拒绝。必须让他知道,说真话不等于遭受拒绝和惩罚,有些事情你不同意--但理解她的心情,与她一起想想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代替的。

网友:坚强妈

宝宝玩游戏的时候,给他水果吃或者给他水喝时,他总是说:“不爱吃、不想喝”,可是过了一会,自己就去拿水果吃。

小编解析:还有的孩子说谎,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溺爱,也不过于纵容获得成就。

网友:恢复中

宝宝有时候会说:“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

小编解析:这是因为宝宝还小,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孩子年龄小、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他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这时候家长要多注意训练孩子比大小的能力,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实物是多大。

网友:涂鸦女

有时候我们问宝宝“你是不是把玻璃弹子吞进肚子里去了”?宝宝就会回答“是的”。把我们都弄的紧张兮兮的。

小编解析:这是家长提问的方式有问题,家长不能用暗示性的提问口气问孩子这些问题,因为孩子的思考度是有限的,有时候随口就回答了,根本就没有想别的。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弹子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弹子滚进桌底下去了”。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提问方式是很重要的。

网友:开心果

早上起床吃完饭后,我们要带宝宝去幼儿园了,我家宝宝总是撒谎说:“我肚子痛,今天不去幼儿园了吧”。

小编解析: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就会说“我肚子疼”。并找出总总理由以逃避去幼儿园。这时宝宝父母们先要安抚一下宝宝的心理不安的情绪,同时要从侧面了解一下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的心理,并给与正确的引导。

小编帮你:宝宝“说谎”有哪些特点?

▲2-3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说谎”在3岁以下的幼儿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这时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孩子的那些无伤大雅的谎言可能源于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

▲3-4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这时的孩子,说话时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经研究,这些多半是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初次说假话,经教育后一般就不会再发生。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起孩子继续说假话。

▲4-6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这个时期的孩子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谎话成了保护伞。父母与其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极恰当的机会跟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这是帮助孩子分辨真实和想像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影响他的一生。

▲6-12岁儿童的撒谎特点

6-12岁是个“理智的年龄”,儿童在智力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他的最大发现是:大人们在觉察方面的缺陷,懂得了诺言的用途。他们一味地撒谎有时是为了好玩、吹牛、避免报复等,但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进入少年时期的压力:考试成功,做个好学生……只要达到父母的要求,不让他们难受,与他们期待已久的形象相符,一切都在所不惜。父母这时可以告诉孩子谁也不会相信他的自吹自擂,学习成绩是客观事实。父母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找到他想掩盖的创伤并设法医治。

宝宝受挫折该怎么办?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如果挫折超出了人的容忍力,可使人心情苦闷,情绪烦乱,行为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疾病。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

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引导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成人应鼓励、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孩子独自克服不了困难,成人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免造成孩子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不包办代替

有许多成人希望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这是不现实的。这既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还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不要觉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千方百计地哄他或忙着帮他解决困难,而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不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社交经验,交往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成人不应嘲笑孩子笨,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成人平时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美德,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

帮助孩子加强社交的目的性、计划性

孩子在同别人交往时常常是无目的、无计划的。成人可在孩子交往前有意识地提醒孩子,设想交往的过程及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适当教给他一些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对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再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较顺利地克服困难。

宝宝总是丢东西该怎么办?


导读:对于经常丢东西的孩子千万不要单纯、过分地训斥,否则以后孩子丢了东西不敢说,长此下去还可能养成说谎的毛病。孩子丢三落四一般与乱放东西有关,东西用过之后随手一扔,等到下次再用时就找不到了,所以,要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醒他们物品摆放有序,东西用过之后及时放回原位;对于贵重物品,不能丢了就买,只有当孩子意识到东西丢失后很不方便,才可能会尽量少丢东西或不丢东西;孩子毕竟年幼,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家长应经常督促孩子检查自己的东西,或者让孩子将要用的东西写在纸上,一一核对。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宝宝长大了,爸妈看着愈来愈活泼的小宝贝,心里满心欢喜,但是宝宝却出现经常乱丢东西的情形了!只要是拿在手上的,全部往外丢,丢东西的速度比捡东西的速度还快,搞得家里乱七八糟,宝宝经常丢东西怎么办?

宝宝在一岁以后,由于手部肌肉发育更健全,力量变大,抓握的能力也增加了,再加上他们对外在世界十分好奇,会透过各种方式探索,丢东西这个行为的出现就是一例,等他们学会走路之后,手脚的协调更灵活,丢东西的情况可能会加倍明显。

宝宝经常丢东西的原因

探索外在世界

宝宝出生后四个月,注意力开始向外转移,他们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充满了好奇心,一岁之后,他开始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探索环境,而丢掷东西就成了他探索外在的绝佳方式,包括:为什么不同的东西丢出去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果我换种方式丢,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藉由不断的丢掷,宝宝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他也透过丢掷的动作,加强了手脚协调的能力。

吸引大人注意

有些宝宝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会以丢掷东西的行为来迫使大人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且常会出现固着现象(同一行为不断重复)。可能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大人的话语的含意,因此对于大人的口头制止无动于衷。此外,也有宝宝会观察大人反应,若他觉得大人在阻止他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十分有趣、好玩(例:大声喝止、表情夸张),他可能就会更想要继续丢东西,来引发大人的‘好玩’反应。

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问题

在发展上有困难的小朋友会比一般小朋友容易出现丢掷东西的固着行为,且会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则可能和发展迟缓的程度以及压力反应有关。以自闭症为例,一般幼儿丢东西的年龄约一至二岁,自闭症儿童却可能会延续到三至四岁甚至更大年纪,比一般幼儿的时间更长。此外,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因为难以表达他的需要或想法,也比较容易感到挫折而出现暴躁行为,包括乱丢东西。

父母的应对

父母若怀疑孩子可能有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问题,最好还是给专业的医生做诊断,由医生来决定如何处理及治疗,千万一味禁止或放任,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经常丢失的东西,效果不错。因为家长的不在意致使孩子觉得丢东西很平常,渐渐就不懂得珍惜,而要用零花钱买,他就会知道钱来之不易。

也可以在孩子易丢的东西上做记号,这样遗失后有人捡到也能“对号入座”。如在纸上写名字,用透明胶带纸贴在铅笔上端或是在衣服、雨伞上缝上名字等。

对于经常丢东西的孩子千万不要单纯、过分地训斥,否则以后孩子丢了东西不敢说,长此下去还可能养成说谎的毛病。孩子丢三落四一般与乱放东西有关,东西用过之后随手一扔,等到下次再用时就找不到了,所以,要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醒他们物品摆放有序,东西用过之后及时放回原位;对于贵重物品,不能丢了就买,只有当孩子意识到东西丢失后很不方便,才可能会尽量少丢东西或不丢东西;孩子毕竟年幼,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家长应经常督促孩子检查自己的东西,或者让孩子将要用的东西写在纸上,一一核对。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判断孩子属于哪一种状况?

要如何判断孩子是处于正常发展还是想吸引大人注意?黄雅芬表示,判断的重点是当孩子丢东西时,观察他们是否有在注意或观察父母,如果是先看大人再丢,丢完之后很注意大人反应,在大人制止时反而显得很开心、继续丢,且持续留意父母的反应,这就可能是为了吸引注意。

若孩子完全不理大人,只是自己丢、自己玩的话,比较可能是发展过程的需要,父母只要小心孩子的安全,就无须太过担心。但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或是一整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父母就要注意孩子可能有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方面的问题,必要时寻求医生协助,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及评估。

相信《教师心得:教育活动时幼儿聊得很起劲该怎么办?》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