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课程方案与编制

05-04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谈幼儿园课程方案与编制》,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当今课程改革的多元价值取向使幼儿园课程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个幼儿园都作为实践主体面临着对课程的抉择与重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其中尤以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适合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因此,幼儿园园长肩负着幼儿园课程管理的重任,增强课程管理意识,提升课程管理能力,将成为今后幼儿园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命题。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践背景

课程改革是通过课程实践促进课程完善与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和提升幼儿园的课程实践经验,建构具有幼儿园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形成幼儿园适宜的园本课程管理系统应该得到关注和研究。而课程改革中开发的课程资源和获得的课程经验也只有经过每个幼儿园自己的思考、研究、选择和重组,才能成为适合本园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管理系统,因此,加强对课程规划的管理和课程方案的编制及其管理十分重要。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课程改革。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应对性的课程管理方式,以适应课程实践的需要。其中,幼儿园课程方案是课程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幼儿园课程方案究竟有没有必要制定,是否每个幼儿园都需要设计与编制课程方案?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从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背景出发来理清思路。

(一)课程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以往的课程决策主要由国家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由课程专家参与决策和承担开发任务。幼儿园及其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承担者“被动消费者”的角色。

但是,综观当今世界,由国家、地方和学校共享课程决策权,共同分担课程决策责任的“课程决策分享”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和主旋律。课程决策民主化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主要表现在课程决策权力的下移。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要先后出台之后,给幼儿园及其教师带来了较大的课程实践空间,尤其是享有了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并正在逐步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

幼儿园课程决策权的下放,打破了多年来在课程决策上的集权化局面,开创了“课程决策分享”的民主化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决策分享”,既是幼儿园课程方案实践的理论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课程改革的管理保障

课程改革实际上是课程决策与执行决策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任何游离于课程管理之外的课程改革均不可能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当今课程改革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课程管理方法。

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幼儿园在课程管理上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的无所适而导致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课程管理意识淡薄而导致课程管理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而导致教师对实施课程产生困惑与焦虑等。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的被动性与无序性;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制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式”与游击式。由此所带来的“园长迷惑”“教师困惑”导致课程实施陷入危机状态,进而影响课程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多年来幼儿园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采用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性课程,并把国家或地方课程看成是唯一的选择;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不平衡与局限也加剧了幼儿园课程的千篇一律的大一统现象,降低了课程的适应性。

此外,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通常也无法清楚地了解新课程的意图和课程目标中每一处细节变化中蕴涵的革新因素。而新课程的推广者则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对课程的目标、学习的方法、乃至课程实施的形式等进行一系列的变革。由于课程开发者与课程实施者之间缺乏一种实实在在的合作与沟通,他们无法把隐含其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课程实施者,尤其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提供即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文本化管理,从而解决园长和教师与新课程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践来看,现在有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进行课程方案设计和编制的实践尝试。他们从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诸多问题,并形成了一些很好的课程管理方法。部分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证明,课程方案能够成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效载体。在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总结与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教育关系进行重组与整合,使幼儿园的课程设计、课程编排和课程管理的创新成为实实在在的可能。所以,以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来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已经是势在必然。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

任何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园来说,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某种不适合性,这就需要幼儿园立足于幼儿发展的需要,思考幼儿园特点和课程的适宜性,对幼儿园多年来积累的课程经验、课程资源甚至课程理念和课程关系进行系统整合,以形成适合幼儿园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运作流程和课程管理方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方案编制的过程实际上是课程决策与规划管理的过程。

(一)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基本内涵

对于幼儿园管理者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幼儿园觉得幼儿园课程方案应该是由领导部门或者是专家完成的,幼儿园是无力完成的,或者是少数好的幼儿园才需要、才能够编制幼儿园的课程方案,也有的幼儿园对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功能及其价值缺乏认识。于是,就有了是否每个幼儿园都需要编制各自的课程方案?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什么?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价值与功能何在?如何编制课程方案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教育价值、基本内涵和构成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不断加强对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需要、教育价值和管理功能的认识。

所谓幼儿园的课程方案,一般是指按照教育目标、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排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对课程理念的认知和物化形态的表达形式。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课程和课程管理的依据和行动纲领。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方案的目标、课程理念对课程在选择、重组、创新和策划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课程策划和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

对于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课程理念为特征,以幼儿园课程管理为保障的课程管理过程。课程方案的编制决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编排,它承载着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

课程方案编制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程信息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归纳与提炼;对课程方法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改实践总结与提升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并对实践层面进行设计、编排与管理的创新活动。

由于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所以,对于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制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课程方案编制的成效将取决于以下基本条件:第一,幼儿园应具有良好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第二,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的高度认同感。第三,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第四,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

随着课程方案编制实践的发展,我们对于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价值与功用的认识还会不断的提升与发展。

(二)课程方案的结构及其编制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幼儿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策划与设计。课程方案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并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其构成内容的思考和研究。

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操作性,课程方案的设计一般可以分为《幼儿园课程策划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方案》(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组成部分。

作为正本的课程策划方案主要是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对幼儿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描述。其主要的功能是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总体的、原则的、带有方向性的策划与描述。

从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来看,作为正本的课程策划方案大致可以包括编制背景、主体内容和实施与管理三个构成部分。(见下图)

表一: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构成内容

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备注

一、编制背景1.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

2.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分析

3.课程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4.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理念

5.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基础

二、主体内容1.课程理念与课程依据

2.课程功能与课程价值

3.课程目标与课程特点

4.课程类型与课程编码

5.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6.课程形式与课程方法

7.课程序度与编排

8.课程的评价

三、实施与管理1.关于课程方案的说明

2.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

1.课程方案的编制背景

每个幼儿园所处的发展背景与课程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不同特点。因此,幼儿园在课程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各自幼儿园的课程背景、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背景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到课程方案编制的依据,并确立课程方案的设计起点。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

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的确立、幼儿园课程现状与现实条件分析、课程方案编制宗旨与指导思想的阐述、课程方案编制基础的阐述等内容。对课程方案编制的背景性条件分析越充分,目标也就越清晰,课程方案也越有针对性。

2.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依据、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方法、课程功能与价值、课程序度与编排和课程类型与编码等方面。课程序度的编排可以从目标序度、主题序度、活动序度、环境序度、年龄序度等方面进行。在编排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各个块面的逻辑序度,因为这是衡量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水平的重要标志。

3.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组织成员增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知晓度与认同度是课程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课程方案中还应该包括关于课程方案及其实施所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的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提高课程方案的执行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实施课程方案,我们还需要对课程的策划方案,进行具体的细化分解,将其分解为具有较强计划性和操作性的课程方案。作为副本的课程实施方案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的工作计划。只有当课程方案真正化为可以实际操作的课程计划时,才能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关于课程的策划方案,在这里我们只是概括了课程方案一般的构成内容,至于如何充分表达园本化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特点,还需要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调整。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草根式”课程理念与课程管理


课程的真正生长点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由幼儿园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和讨论。课程建设的这种民主决策精神与开发行为,被国外称之为“草根式”参与。“草根式”课程理念主张国家要赋予学校课程决策自主权,从改革上、措施上给予学校以弹性空间,学校则一方面要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或建设的权利和责任,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知能,另一方面,也要赋予家长、社区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权利与机会。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是课程建设的“根”。这是“草根式”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只有在学校这块土壤中播下改革的种子,改革才会生长和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积极推动者;教师是和孩子直接交往和亲密接触的人,教师最了解孩子具体的、特定的需要;教师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建议,通过参与课程决策过程,会更深刻地理解课改,并在行动上自觉进行研究与实践。这种“自下而上”的课程建设特征和“参与性、专业自主性、民主决策性”等课程管理研究特点,给我园管理带来了新变化。

一、建立课程项目实践研究群体

借鉴“草根式”理念,我园首先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由过去的科层式“金字塔”形状向“组织分权”管理方式转化,将管理重心下移。积极探索将园长与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与教师个体之间决策权力和职责下放,形成职责再分配过程,使教师获得课程决策权和实施经验,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为了避免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的课程决策带来的课程实施整齐划一的弊端,我们自下而上地根据教师的经验、特点和个人兴趣,采用自行报名方式,成立了课程专题研究团队——“项目小组”,每一“项目小组”在组长带领下,通过共同设计项目计划、共同开展课程实践、共同参与课程决策与评估,来开展课改实践。

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制定课程计划,编写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实施方式、评估要求,然后由项目小组带着问题进行实践,以连环跟进、问题驱动、研讨等形式,完善课程方案,调整课程计划,决策课程实施内容与形式。将课程决策理念转变为鲜活的实践,建构教师团体及教师个体自身的创意和创造力自律自主驱动的主体意识,改变了教师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课程决策方式,形成“自下而上”的以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受教育者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

在课程决策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递进式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反思、专家引领和骨干示范等方法,通过“个体设计—互动对话—分析调整—现场观摩—互动对话—形成课例’的环节,对课程实施的内容、方法、原则、评价等进行重新调整或选择,形成了具有系统性、操作性、合作性、分享性实践操作载体——“共享课例”。

我园的“共享课例”以某一主题为引领,划出学习、阅读、生活、游戏、资源、环境、材料等板块,每一板块均列出与主题有关的活动目标、内容、途径、策略与方法,有相关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案。考虑到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限制,共享课例中还专门列出由骨干教师撰写的设计意图、教学建议和课后反思,供大家学习、借鉴和研究。共享课例用开放、滚动的形式,将课程的40%空间留给教师自由发挥,使教师的课程实践经验得以及时补充进课例中。

课程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面临着课程实际情况对已形成的课程决策内容进行再判断和选择。这期间,园长与教师团队在课程项目实践中的关系是:前者是导向、服务和激励,后者是开放、对话和重构。园长帮助教师团队明确课程选择方向,引领教师基于新课程的“研究性”“生成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班级层面上边进行教育活动、边进行课程决策,激励教师在课程活动的实际情景中自主、灵活地决定和开发课程。

而教师团队通过彼此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研讨氛围,在对话交流中重构课程知识结构和课程实践体系。园长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教师团队和教师个体较大的自主权。

二、完善课程实践研究的矩阵组织

在管理权力重心下移直至面向问题的课程专题项目研究群体的情况下,园长管理重点是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课程实践生态环境和学识氛围,创造一个智慧共享的条件。因此,我园在课程管理中建立了柔性化的矩阵结构。矩阵结构是一种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既讲分工又讲协作,将集权化与分权化结合起来的、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的组织结构。(如图所示)

在课程实践研究的矩阵组织结构中,纵向为领导层面的信息流,横向为教师研究层面的信息流。纵向的领导信息流方向一方面体现为管理的方向及其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为支持和服务功能,努力为课程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为那些面向问题的课程专题项目研究组创造研究平台;横向的研究信息流则主要围绕课程开发实施的目标,有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从事课程实践创新和课程发展。它是从面向问题课程专题项目组作为课程实践创新活动的基本细胞或单元,事实上是一个课程研究实践共同体。它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拥有一个共同的关键点,共同致力于能解决一组问题并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课程。

三、落实草根式课程组织运作的基本策略

建立矩型组织结构只是管理的起始阶段,我们设计了相关策略保证其有序运作。

(一)目的导向策略

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管理根本目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建构和形成具有我园特点的、适合孩子发展的幼儿园课程体系。第二,重视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三,实现幼儿园的课程创新,形成幼儿园办园特色。

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首先,在编制课程的深度、广度上既考虑到幼儿当前的实际需要,又考虑到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使现实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等矛盾在课程中得到妥善处理;设置多样化课程,赋予幼儿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推行课程管理过程中始终倡导教师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管理者、决策者,让其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参与完整的课程开发过程,从而改变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执行者角色,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

再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与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满足幼儿园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发展所需的园本课程,形成幼儿园办园特色。

(二)原则运行策略

“自下而上”的课程实施方式是在协调、优化和整合幼儿园课程关系的基础上,对幼儿园课程、班级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合理开发。

1.以幼儿发展为本原则

课程是幼儿发展的载体,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是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幼儿基本的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将浦南幼儿园原有的早期阅读课程与二期课改共同性课程相融合,开发并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适合不同孩子多方面发展需要的课程。同时,根据“幼儿发展”这一原则,在课程编制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幼儿的认知方式、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使现实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等矛盾在课程中得到妥善处理,以此体现浦南的课程为每个孩子提供开发个性、潜能的天地,使浦南的每个孩子“能说会道、能想会做,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为其一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权利分享,责权统一原则

“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是我园课程权利的一次再分配,是充分给予每一位教师课程决策的权力,同时也相应地给教师加了一份责任。幼儿园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有自身的园本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案,因此,我园建立了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

第一,明确“标准”。课程管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关注教育对象、关注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做到三反思,把标准溶化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而使标准成为教师“有的放矢”地践行课改,真正把课改标准落到实处。

第二,开展园本教研。将教育研究重心下移到每一位教师,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我们在教研组中研究“课程均衡性与特色性”,并通过专题项目小组予以具体的实践研讨。这一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既解决了教师观念层面的问题,又解决了教师实际操作技术层面的问题。

3.合理均衡原则

新课程与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构成了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体,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从不同方面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管理过程中,我们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园本性与科学性”、“创新性与法规性”,坚持“合理均衡”原则,充分体现各类课程对幼儿发展的综合价值。

4.丰富资源原则

我们立足于本园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园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努力把蕴藏于教师、家长社区中的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转化为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在合理利用基础上注重开发园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积累。注重发挥家长、社会资源的作用,我们的幼儿园网站成了家园互通的桥梁;社会教育实践基地成了幼儿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窗口。

(三)组织保障策略

幼儿园课程管理需给予人员、组织、设备与经费、制度等方面的组织保障。

1.人员定位。幼儿园课程管理涉及到园长、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园长是主要决策者和责任人,中层管理人员承担幼儿园课程管理、常规工作,包括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组织、安排、指导、协调等工作。我园充分调动师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家长及社区人员有课程管理的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并有责任为幼儿园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

2.组织保证。幼儿园设立由园长、各部主任、教师代表、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员参加的“园课程管理审议小组”,负责审议课程开发中的重要决策。

3.设备和经费支持。幼儿园加强活动室、图书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园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幼儿园还设立专项资金,主要应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4.制度保障。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基本制度可以包括: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培训制度及激励制度等。幼儿园各类人员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以上的四方面构成了我园课程管理的保障系统,保证课程管理的有序运作。

“草根式”课程理念与课程管理带来的效益是:

1.相应决策权下放,实行了集权与分权较优的结合,有了直接对项目负责的人和团队;能够以项目为导向,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适应性,克服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

2.形成课程实践与开发的生态化环境和课程整合、共生的氛围,建立多种项目,有效运作的格局。

3.推动课程研究发展的开放型。各项目组之间的边界变得灵活和松散,减少管理权利对项目组织交流的阻隔,使得研究流活跃,管理流顺畅。

4.提高课程实践创新的绩效。灵活、弹性、自主的组织结构,能使课程实践创新活动保持一种高效状态,使项目研究组能始终聚焦课程问题,进行持续和深入的研究,而不要一些其它因素所干扰。

我们认为:课程实践与开发是一类创造性活动,急功近利和命令式的管理是无济于事的,它需要的是一种学习实践研究氛围和自由、宽松的环境这种课程建设才能显现生命活力。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案例:案例分析与看新课程


在当前科学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早期教育,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对幼儿进行如何让幼儿了解我国古代是怎样传递消息的;怎样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怎样互相传递消息的呢?为此:我园做了点滴的探讨和研究,供同行们参考: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人们怎样传递消息》

1、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互相交谈等方法了解人们如何传递消息、

2、教师提供幼儿阅读的资料若干,如图片、书籍、复印的资料等。内容有:古代人快马递书、飞鸽传书、现代的邮政、书报、广告、电视、录音、录音机通讯工具等。

3、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请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资料并说出他们的用途及作用。

(分析:通过幼儿用自己收集的资料,互相介绍自己资料的来源来,展示了自己与家长互相配合查找资料成功的喜悦心情。以交谈方式介绍他们的作用和用途,同时培养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

小结:小朋友之间介绍了自己带来的资料很开心。那么如果你有远方的朋友和远方的亲人,你用什么方法和他们交谈呢?

幼儿: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写信

教师:好!今天我们给王老师写信好吗?幼儿:好!

王老师您好,王老师您辛苦了!

我想王老师了,祝您身体健康。

愿王老师越来越快乐!

祝王老师今年每一天都快乐!

祝王老师每天休息好,身体健康。

祝王老师过好日子,每天都高兴……。

(分析:通过简单的一封信,可以看出幼儿对老师的祝福、对老师的情感、对老师的爱。透露出幼儿的天真可爱。)

二、幼儿绘画:

师:小朋友刚才说了许多对王老师的嘱咐语,还有什么方法表达你们对王老师的想念?

幼:我们用画画的方法,画一副美丽的画送给王老师。

师:好吧!

(分析:有的幼儿用彩色的水彩笔,绘画出大高楼、草地、花坛等建筑物;有的幼儿绘画了春天的景象;还有的幼儿绘画了可爱的小动物等。)

体会与收获:

1、以往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忙着找材料准备教具,而幼儿是被动学习,现在是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帮助幼儿查找资料,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不由自主的掌握了学习知识。

2、幼儿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3、在写给王老师的信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天真无邪,幼儿对老师情感的真露。从幼儿的绘画中,幼儿的想向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幼儿心中情感的流露体现在最美好的画卷中。

乡土特色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导读: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和经验中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开发乡土课程,能让大家认识到过去视为“老土”的东西其实蕴含着丰富而浓厚的教育价值,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建立起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树立课程的整体观、乡土观、综合观,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富裕的求知资源,真正满足其生成发展的需要,促使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

乡土特色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它目的在于提供幼儿园建构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每所幼儿园都有自身的背景和实际,在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引进吸收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调整、充实、更新、创造……《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乡土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课程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仙游县素有“鱼米和蔗糖之乡”的称号,丰富的地方资源和本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以此为突破口,将家乡的乡土资源作为一部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中,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和感受乡土的特色,十分有意义。那么幼儿园里的乡土课程该怎样开展,怎样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构建特色课程。

乡土文化资源主要指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仙游是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仙游文化源远流长,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因戏剧成绩突出,被誉为全国"戏曲之乡";崇尚武术是仙游的优良传统,仙游的田径运动尤为活跃。曾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仙游画家人才辈出,故有"画乡"之称誉。李霞、李耕、黄羲等国画家,是仙游画派的奠基人;仙游物产丰富,名果龙眼素有"兴化桂元甲天下"之誉,度尾产的文旦柚,被誉为无籽密柚。生产的无土无铅"松花皮蛋",是全国第一家获准进入美国市场的蛋品;仙游工艺历史悠久,有具有地方特色的"五雕"、"五编"、绘画、漆器、首饰、刺绣、仿古等8大工艺类别;仙游依山濒海,胜景荟萃。主要景区有九鲤湖、菜溪岩、麦斜岩、天马山等自然景观。同时,我们还查阅《仙游县志》等的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文献,发动了许多老师、家长帮我们搜集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游戏、童谣、歌曲,这些具有乡土文化资源都为我们园本教学提供了基础。

面对这深厚的文化,我们构筑乡土教育课程时,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乡土资源是否都适宜幼儿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把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能正面反映生活的仙游民间文化的题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其成为适合幼儿经验背景,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内容。

其次课程内容必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满足幼儿的兴趣热点。新《纲要》强调“教育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为幼儿所注意、所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热情,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发现,支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探究活动得到发展。如在《田径之乡》主题活动中,我带幼儿到休育场亲身体验运动员的工作,并参与到幼儿50米跑步比赛活动中,由于没带开水过去,所以一回幼儿园我就忙里偷闲泡了一杯茶,当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时,这一现象被围在身边的孩子们发现了,他们马上议论开来:“这是什么茶?”“茶叶为什么会变大”“这是哪里的茶?”“应该是安溪的铁观音”……,这时一幼儿又冒出了一个问题并寻求我的回答“仙游有没有产茶叶呢?我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幼儿,99%幼儿的回答是没有,一位住在龙华的幼儿回答有,而且他爸喝过龙华金溪厂生产的茶,为了证明哪一种说法正确,幼儿讨论通过了三种方法:1、向朋友打听、到茶叶店询问2、查找仙游网站3、实地考察。第二天一来孩子们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仙游茶”,并饶有兴趣地谈论着自己的验证结果……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家乡茶》,通过这个活动,让大班的孩子们了解仙游的特色茶以及中国的茶文化,从而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并萌发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再次可考虑课程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实际特点,并结合教师、幼儿园、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突出幼儿的个性发展,把握乡土民族文化的特征,构筑个性化的乡土教育课程。例如我园小班的教师结合幼儿对本地方言掌握较为熟悉的特点开展了“民间童谣”的课题研究。对美术活动较感兴趣的班级开展“书画之乡”课程研究,音乐节奏、韵律强的班级开展“莆仙戏”课程研究,各班还根据自已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开展了《仙游特色小吃》、《田径之乡》、《仙游武术》、《美丽的兰溪》等,通过构筑各具个性化的乡土教育课程,能使幼儿自然地吸取乡土文化的精髓,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从而也使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探索多样化活动形式,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多元智能观认为:孩子的智力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每个人各具特色,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获得相当高度的发展。孩子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期望任何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对同一活动感兴趣,应相信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其于这种认识,我们提倡乡土课程的活动形式应丰富多样,努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1、将乡土课程融入到主题活动中

陈鹤琴先生主张综合主题教育的教学法,即把儿童应该学到的方面完整的、有系统地教给幼儿。综合主题教育正是体现了《纲要》中整体性这一特点。因此,将乡土课程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以多种方式丰富完善主题,更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就拿我班进行的主题活动:“在秋天里”,我们将一切有利的乡土资源融入到了这个大主题中。

1、兰溪的树:我们带领孩子到兰溪拾落叶,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等,请家长带领孩子去观察树木,看看哪些树是认识的,哪些树是一年四季常绿的?并把自然测量渗透在其中,让幼儿作简单的记录,在宽松的氛围中求得知识。2、兰溪大桥:带领孩子参观代表仙游之一的兰溪大桥,讲述家乡桥的历史、造桥的故事,尝试用美工、建构等方式表现家乡美丽的桥。3、兰溪旁的果子熟了:为了体验丰收的喜悦,我们带领孩子去兰溪旁的果园摘桔,看看讲讲桔子的形状和特点,尝尝桔子的味道,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了劳动的辛苦,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4、兰溪的夜宵:兰溪下的夜宵汇集了仙游的各种特色小吃,带领幼儿参观了解,并在亲子活动中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合作制作、烹饪。5、兰溪夜景:兰溪的夜景灯火辉煌,人群熙熙攘攘,特别是游乐场热闹非凡,让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让幼儿明白家乡富裕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6、兰溪下的捡石头比赛:带孩子走进兰溪,开展捡石头比赛,并组织“和石头宝宝做朋友”,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布置在活动室里,做滚石的实验,自己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在“运石”的体育游戏中,运用各种布袋、塑料袋等穿越各种障碍运送石,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丰富多彩。7、兰溪秋虫:在草地上、花坛边、树根旁,找找虫子,捉捉、看看、玩玩,了解秋虫的外形特征,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在广阔的天地间,我们的主题活动赋予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2、将乡土课程融入到区域活动中

为了更好的满足孩子的不同兴趣,我们提倡多开展乡土区域活动。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以其丰富的材料、有趣的玩法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因为,在区域中有他们熟悉的材料。如:科学区中的树叶分类、麦杆吹泡泡;表演区的“看莆仙戏”;语言区的创编童谣;美工区的捏泥人、印花布、稻草编织的圆盘、竹制品、画脸谱……个个争当“民间小艺人”,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围绕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决策、自主交往、尽情玩耍,自得其乐。为此教师需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和投放乡土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让乡土课程灵活地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探索、交往和语言、思维的发展。

3、将乡土课程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

这是一种随机的、潜移默化的、在真实的现场展开的活动形式。通过挖掘幼儿一日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在其中体验感知、发现、探究的快乐。如:晨间入园时,播放琅琅上口的民间童谣和婉转流利的民间音乐;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到相应的活动区开展民间艺术创造活动;餐后散步时,带幼儿欣赏由仙游文庙带回来的书画;午睡前给幼儿讲述民间故事等,将乡土课程灵活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真正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三、利用墙面环境,呈现乡土活动。

瑞吉欧将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在乡土活动中,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乡土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乡土活动互动起来。如在“我爱运动——田径之乡”这一活动中,我们的教育过程从了解家乡田径的辉煌历史——宣传:运动好处多——田径比赛:萌发做个仙游人的骄傲。墙饰也随之产生三个相关的栏目,在“运动好处多”一栏中,通过幼儿的集思广益,他们想出了用多种材料来制作标语:有的画、有的折、有的用橡泥捏、有的用布做、还有的用海绵剪。我与孩子一起动手把宣传标语进行分类、整理,使墙饰充满活泼朝气、运动的美丽。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为此我们应尽可能将所开展的每个乡土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墙饰相互呼应,把墙饰变成幼儿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让每一墙饰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

五、以爱家乡情感教育为主线,深化乡土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一直以来,在学前教育中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就提出了爱家乡、爱祖国的目标,在新《纲要》里社会领域方面也再次强调着爱家乡、爱祖国的目标及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内容与要求。以往在对幼儿进行这种较为抽象的社会情感的培养时,我们的做法常常落套于呆板的言语说教或流于口号的形式,而未能将抽象的社会情感培养与具体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疏忽了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各种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乡土文化便属于这样一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对培养幼儿社会情感有着促进作用的教育资源。如:我们开展的“我爱大桥”的活动中通过参观观察了解---亲自体验---分享和表达,幼儿对兰溪大桥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后来的讨论,表明他们对大桥的建筑特点有浓厚的探究兴趣,特别对两座旧桥的作用和故事更感兴趣,对家乡有这样的建筑感到自豪,真实的情感体验,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和经验中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开发乡土课程,能让大家认识到过去视为“老土”的东西其实蕴含着丰富而浓厚的教育价值,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建立起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树立课程的整体观、乡土观、综合观,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富裕的求知资源,真正满足其生成发展的需要,促使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

谈园长如何利用教育笔记与教师交流


观察与记录、反思与感悟,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应该说教育笔记记录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也反映了教师的心理状况与一些真实的想法。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写好教育笔记的习惯,不断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成为教师的榜样,并经常把自己的笔记与教师笔记定期交流,促使教师养成每周记两篇教育笔记的习惯,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其次,园长要利用教育笔记这个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及时了解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思想动态,走近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发现教育中的细节与亮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再者,园长查阅教育笔记的根本目的是根据教师在笔记中的记录与反思,根据教师成长的心理需要,给予及时的激励、适宜的帮助、正确的引导。用园长的关爱与真情感化她们,用言语与行动影响她们,并坦诚地交流思想,使幼儿园这个团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工作风气。

1.面对年轻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激励与引导。

年青教师有活力有激情,应该说她们是带着满腔热情和美好憧憬步人新岗位,但往往是有理论却不知如何实践,有热情可有时缺乏冷静,有干劲可缺乏方法。她们常因工作后面临的现实情况与原来的想像存在反差而感到失望,于是在笔记中有无奈、有牢骚,甚至有些消极的思想。这时园长鼓励性的留言及工作中的介入,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我园菲菲老师,工作时间不长,遇到一名自控能力差、攻击性行为多的孩子,她在班级管理上感到越来越被动,在笔记中由开始将孩子称呼为“宝贝”,变为称呼为“某某大人又惹事了……”后来两篇明显地流露出烦躁与不满的情绪。在笔记抽查中我发现了她的思想变化,在她的笔记后面写下:

孩子是你的宝贝,

你是我们的宝贝,

你爱孩子,孩子也爱你,

我们爱孩子,我们也爱你,

你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变化,

我们也关心你的成长,

你是我园最小的老师,

你是我们的希望,

别灰心,付出会有回报的!

老师们告诉我,菲菲看完我的留言,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的跑回教室。当我来到她的班级,我读懂了她的笑容与眼神,那就是自信与信任。我和她组的陈老师一起与她座谈、分析,并把她班的那个小朋友列为园长的个案管理,与她共同观察、分析,帮助那个小朋友学习与同伴交往,我们还一起多次与其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孩子在成长,我们的菲菲老师也渐渐成熟,工作积极性高、主动性强,所带班级家长满意率非常高,她自己也在园内外多次举行公开课。看到她的进步我真为她高兴。

2.面对成熟的骨干教师,应鼓励其不断超越自我,发挥带动作用。

我认为任何一个团队,既需要迎风飘扬、多姿多彩的树叶,更需要默默无闻、粗壮有力的树干。在幼儿园有不少经验丰富的中干力量,她们对周围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她们也需要园长的欣赏与支持。面对这些成熟的骨干教师,我真诚欣赏她们的才能,并鼓励其不断超越自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周老师是一名老教师,性格内向,工作细致周到,平时我就比较尊重她,在她的笔记后面,我郑重地写着:

我觉得家长把孩子送给您,不仅是一种放心,还是一种幸福。您细心呵护每一个幼儿,您用慈母般的胸怀宽容孩子的一切,您细心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每一篇都是一个好的随机教育的再现,且各具特色;幼儿园有你这样的老师,应感到莫大的欣慰。谢谢您为孩子和幼儿园所做的一切。

朴实的周老师说,得到园长的认可,她觉得一年的工作没白干。

再如我园陈老师已有16年教龄,工作扎实、方法灵活,而且写的钢笔字特别好,每次她的教育笔记不论是内容、还是字体都是我园教师争先品味的。读了她的日记,我由衷地写下:

读你的日记是一种享受,每一字每一行每一篇都让我爱不释手。

字里行间融满真情,好像所有的景象映在眼前:你朴实无华、沉着稳重的性格;你与孩子一起时灿烂的笑容;你在教育现象面前的反思与感悟;面对不同性格的幼儿你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真希望我们教师当中多几个像你一样的!

陈老师、周老师在工作中确实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对于每次安排给她们的工作,她们都是尽心尽力做好,并主动带领一批批年青教师做好班级工作、教研工作。有时我们通过日记交流,有时在一起讨论,陈老师、周老师等几位老教师一些好的建议促进了我的工作。我感到我们在一起既是姐妹,又是笔友,更是一心为幼教的同心人。

3.面对失误,善待教师,适时疏导。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的个性。作为园长,当教师取得成绩时,要给予鼓励;当她们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帮助;当她们工作出现失误,千万不要盲目责备,应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和意见。小张老师在一次讲课比赛中,因失误未讲好,在她的笔记里写满了自责与后悔,我针对她比较喜欢唱歌的爱好,写了一句歌词:“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并补充道:“敢于分析、反思一节课,这正是成功的开始。”尔后我与她一起分析了她的设计思路,讨论了她个人的优势和比较成功的地方,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了几点建议和希望。我后来悄悄送给她一本自己喜欢的日记本,上面写着孔老夫子的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小张老师终于甜甜地笑了。

开学后的第三周,我抽查英语专职教师的笔记,没想到其中有两位年轻教师竟然交给我两本干干净净的空白本子,怎么样才能既不让她们丢面子,又能使她们认识到自己的懒惰与侥幸心理?于是我提笔在她们的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了开场白。我给爽快的小李老师写下:多看多学,记下与孩子一起的精彩一幕,让我们一起积累吧!对性格内向的静静老师,我是这样写的:我们羡慕你们,孩子们喜欢你们,你在教学工作中一定有许多感想与反思,让我们一起记下来好吗?后来,我拿了自己与其他几位老师的教育笔记,与她们交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组织教学;对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怎样机智地处理,从而帮助她们学会抓住自己从教中的灵感,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年轻的她们进步很快,所写的笔记在学期检查中被评为集体一等奖,静静老师根据平时自己的积累所写的论文《在英语教育活动中培养中班孩子的礼貌行为》还获得全市幼教论文评选一等奖。

4.发现亮点,及时推广,共同成长。

在教师的教育笔记中有不少闪光点,反映教师细致而灵活的,甚至可说是富有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方法和发现。对这些,园长要及时总结、推广。维维老师带领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发现孩子玩废旧轮胎有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玩法,她写了一篇随笔。在她的随笔后我写道:

孩子的发现,有了更多的玩法;

你的发现,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你真是一位细心的老师!

经与教研室商量,建议她带领教研组在户外活动的开展方面进一步探讨一物多玩。在全园户外游戏听、讲、评活动中,不少教师借鉴了她的做法,使各班的户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我们经常组织教师交流笔记,彼此互相学习,通过读看、演讲、评选、汇编成册等形式,形成共同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氛围。几年的园长生活,我感到自己与老师的心走更近了,我们之间更默契了,幼儿园充满信任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我们越来越珍惜这份幼教工作,越来越珍惜我们之间的缘分。不少教师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愿意把自己的教育笔记交给我看。如果我因工作忙或出差耽误,许多老师会提醒我:“园长,你好长时间没看教育笔记了。”我们因教育笔记而精彩!

谈幼儿园园长的管理意识


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实践正是管理者意志行动的结果。本文就个人对幼儿园管理体验从管理心理角度,谈谈幼儿园园长的管理意识。

一、角色意识

角色即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个人能否扮演好各种各样的角色,首先在于他是否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幼儿园园长从担任园长的那天起,甚至就任园长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务性质、地位权力和任务有明确的认识,也就是对自己的职、责、权、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管理者的职、责、权、利应当是协调一致的,彼此互相制约的。一个人被任命或选聘为园长以后,他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法律即赋予他必要的权力,以此来指挥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同时也赋予了他相应的责任。

二、素质意识

办好一所幼儿园的关键在园长,当好幼儿园的园长关键在管理,管理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园长素质的高低,所以说园长素质是有效做好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园长要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业务知识和心理与身体健康方面。作为园长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意识,自觉按照园长的任职条件来要求自己。既要懂业务,具有指导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的能力,又要做到一专多能,博学多才,成为全园教职工政治上和业务上的“领路人”,切实做到“精”、“新”、“实”、“正”、“诚”。“精”就是精品意识。精心设计、精益求精地办好幼儿园每一件事。“新”就是改革创新,不断进取。“实”就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干。“正”就是一身正气,作风正派,言行正直。“诚”就是真诚诚恳,以诚相待。

三、目标意识

园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要考虑把幼儿园办成什么样子——幼儿园的总目标是什么?长期、中期、短期目标是什么?硬件部分的目标是什么?软件部分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应采取什么途径方法等等。有的园长说:“我们幼儿园条件差,困难多,办园经费又非常紧张,哪有心思去设计什么目标。”我认为这种想法虽情有可原,但它是消极的。工作中不可能没有困难,有困难就需要我们园长想办法克服。我是1995年底担任我园园长的,当时幼儿园底子差,问题多,拉帮结派,动不动就上机关告状,没有工作热情,没有凝聚力。面对重重困难,我没有后退半步,而是鼓足勇气,向一个个困难发起一次次的冲锋:首先,摸清情况,展开认真细致的调查,采取了个别谈话、日常观察、园务会反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如我设计了职工问卷:幼儿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如何解决?你的特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如何调整?你对园长有哪些要求,需要园长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在幼儿园今后的发展中你有什么建议等等,摸清情况后,及时对症下药。其次,精心设计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大力宣传幼儿园发展目标,以目标激励每位教职工,团结一致,向目标奋进。

四、民主意识

现代管理中心确定了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园长要管理好幼儿园必须要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教职工是幼儿园的主人,管理幼儿园是她们的民主权利,她们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权参与讲评和管理。园长要通过民主管理,做好人的工作,为广大职工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园长不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确定依靠全体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意识,具备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到知人善任,即掌握了解人、说服人、关心人、使用人的本领。

五、服务意识

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就是要多干实事。幼儿园这一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一方面,园长直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教师,教师有其自身的特点:自尊、清高、责任心强,不屈从于权威;另一方面,幼儿园虽小,五脏俱全,牵涉上(上级)下(群众)、前(过去)后(未来)、左邻右舍(社会、家庭各方面)、吃喝拉撒睡。教职工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性格气质不同,而一园之长,实际上不过是个“大家长”。由此可见,园长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深入实际,掌握实情,脚踏实地,多做实事,努力为幼儿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时刻把每位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尽职尽力,为她们服务。每一位园长应当铭记:凡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执行党纪、政纪和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方面,要给职工做好榜样,不能搞特殊,在个人利益上要做到先人后己,要有奉献精神。那种高高在上,指手划脚,说空话,走形式,缺乏服务意识和实干精神的园长,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是缺乏市场的。

六、经济意识

改革开放把我国的教育推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每个幼儿园园长都应当明确: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如果说经费困难和幼儿园创收是我们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穷国办大教育的特有国情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将延续相当长的时间,竞争机制已经引入,园长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关门办学”,“等、靠、要”思想,树立强烈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求真务实,善于用好明天的钱,有钱就可以上规模,上规模就可以出效益,有了经济效益,才能促进发展,才能竞争出活力,竞争出效益。

七、法制意识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幼儿园管理中必须树立法制意识——学法、守法、护法。近几年幼儿园幼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园长没有法制意识,甚至把个人的意志和权威置于法制之上,会给幼儿园、家长、孩子和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园长管理不能单凭经验从事管理,而必须时时、处处、事事都体现法律意识,做到心中有法,办事依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幼儿园及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八、创新意识

21世纪的幼儿园园长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我们的幼儿园不能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保持常“新”常“青”,始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制度不断完善,设施不断更新,课程不断改革创新。要想做到“先一步、高一等、优一层”,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园长要有“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努力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

幼师资料《谈幼儿园课程方案与编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