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对幼儿园师生的影响

05-07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多元智能对幼儿园师生的影响”,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老师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老师们始终认为,影响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素质,而老师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则是老师观念。经过近三年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和理论研讨,老师观念的转变有目共睹。

1.儿童观

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汇佳的儿童观趋于科学化。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老师的儿童观侧重于民主、人权方面,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等;经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培训和近三年的实践活动,老师开始有意识地从儿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考虑课程设置和环境的创设。

2.评价观

基于对幼儿的全面理解,基于对幼儿智能结构和对幼儿智能发展特点的了解,汇佳改变了以往对幼儿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从评价内容上,汇佳注重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汇佳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并从幼儿的行为、语言、表情等发现幼儿发展的现状和倾向。

3.课程观

从简单的照搬教案,到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到从幼儿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多元智能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实施模式。

4.教学观

从针对多数幼儿的单一课程到针对所有幼儿的综合课程,从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和小组教学为辅到以个别和小组教学为主,集体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的转变,突出表现了汇佳在教学的理解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观念到行为,汇佳已经能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对于习惯用一种方式、一刀切观点来看待孩子智力的老师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以此为起点,老师们在多元智能理论上的实践,必将以评价为契机,带动整个教育过程的进一步发展。

(二)幼儿发展

1.发展的机会

伴随着实验研究的进展,孩子在幼儿园里有了更多发展兴趣和能力的机会。汇佳不再要求儿童以相同的方式接受相同的活动内容,幼儿有了自由选择活动、选择活动方式、选择玩伴的机会。孩子们的发展空间比以往更为宽广,形式更为灵活。

2.发展的成果

在对汇佳的四个实验班的幼儿经过分析,并与其他班幼儿经过对比之后,老师们发现,实行多元智能课程实验班的幼儿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1)幼儿更能专注于某一件事。在同一个班级的3-5个不同的活动区内,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较为投入地进行自己的项目,基本可以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专注程度比以往有显著提高。结论主要来自老师的观察和对幼儿活动项目、活动时间的分析,更为科学、严谨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

(2)幼儿的兴趣更广泛。对比以往的课程实施模式,现行课程模式和评价模式使幼儿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幼儿不但能够参与老师准备的活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老师一起商量决定活动的内容、开展的形式、表达方式等。

由于对活动主题感兴趣,有时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又是幼儿自己选择的,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兴趣更为广泛,对原本不太感兴趣的领域更为关注,能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多种智力领域的活动中去。

(3)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幼儿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可能性,与此相应,老师们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始的时候,汇佳担心太过放手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但经过三年的努力,老师们发现,幼儿不但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比以往表现出更为突出的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大班下学期多元智能量我会用尺量


这是大班下学期多元智能量我会用尺量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学习使用尺测量的方法,并比较长短。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6、7页。

2、搭配第6、7页的玩具卡。

3、线绳、书面纸、记号笔,玩具卡搭配的直尺。

活动过程

1、幼儿两人一组,用自然物(棉线)互相量身高。

--第一个人靠墙站好,第二个人帮第一个人量身高,并在墙上做一个记号。

--第二个人用线绳量第一人手臂的长度(从指间到肩膀),然后将棉线剪下来。

--利用这一段棉线为单位,来量墙上的身高,每一段做一个记号。

--数一数,身高是几个手臂的长度呢?

--请幼儿相互交换来量身高、手臂的长度,并做记录。

2、当大家都量完后,请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与结果,教师用一张表,帮幼儿记录身高与手臂的关系。请幼儿看看彼此的比例,有没有好玩的发现呢?

3、5个人一组,取下玩具卡上的直尺,相互量一量墙面上的身高,并记录下来,再请幼儿说说他们5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4、请幼儿看《我的数学》第6页,用直尺量一量图中黏土蛇是几厘米;把长度写在框框里。

教学反思

把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辅导者、参与者。使幼儿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儿还从家里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操作时“有点乱”但幼儿的动手力高,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尺子的作用。

相关文章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水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水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教案》:大班主题活动我从哪里来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能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想像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我从哪里来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到邻居家做客教案》: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到邻居家做客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内容,懂得有礼貌地、专心地与他人交谈,学习用"家中有……""因为……所以……"等句式,表达自己对同伴、邻居家中的一些发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到邻居家做客教案吧。

幼儿园人工智能论文


幼儿园人工智能论文

STEM是英文表述“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的缩写,STEM教育可以被简单定义为一套用四个专门的学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来培养学生的课程。

STEM一词最初源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后来针对美国基础教育中理工学科学生学业表现较差的问题,在诸如全美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NSES)委员会和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NationalCouncilofTeachersofMathematics,NCTM)等专业委员会的帮助下,许多美国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STEM教育,并为相关学科建立了适宜的标准及纲要。

在全球化大潮中,美国对STEM教育的重视引起了全球教育界对STEM教育进行探索的热潮,我国教育界也对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

上世纪末以来,“计算机”(computer)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成为改变世界运作方式的两个关键词。如今,“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开始占据人们的视野,成为引领未来社会变革的动力源之一。对此,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力、能应对人工智能挑战(包括劳动力市场、生活方式等)的人,应成为当代教育者的追求。已有研究证实,童年时代是学习者形成自己的STEM认同和职业兴趣的时期。〔1〕

STEM教育与学前教育有着诸多契合点,主要有:第一,都着眼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第二,都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实现全人教育和迁移性学习。第三,都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在主动的活动参与中建构知识、养成技能、探究发现,获得直接经验,实现差异性学习。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概念也可以用来佐证在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技术学习的敏感期,幼儿喜欢运用技术,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抓紧相机、智能手机和其他技术工具,学习使用。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的STEM学习潜能,必须变革已有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以应对时代要求和未来挑战。

在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对此,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丽莲·凯茨(LilianKatz)认为,应该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理解、技能、学习品质以及感受。〔2〕

STEM教育实际上是思考包括家长在内的幼儿教育者应该如何帮助幼儿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鼓励幼儿以更加连贯和整体的方式进行思考。有效的学习需要幼儿成为经验的中心,在跨学科和跨情境的背景中建立联系。幼儿需要有机会在不同的环境和视角下去学习相同的材料。

因此,在STEM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应强调知识、操作技能、思维技能、态度、复杂性操作等多维目标:

(1)在知识维度上,应该包括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数学系统、技术系统等知识的初步认知及学习。

(2)在操作技能上,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工具使用、材料使用、观察和测量、建构与解释、图表等方面的初步接触。

(3)在思维技能上,应该包括分类、归纳和排序、变量式思维、关系解释(原因和结果、功能和形式、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结构化等的初步感受。

(4)在态度上,应该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灵活及持续性学习、不确定性意识、伦理及道德意识、风险及条件意识等科学态度的萌发。

(5)在复杂性操作上,应该包括问题解决、决策制定、实证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及论证等方法的初步使用。〔3〕

已有的STEM教育研究认为,要使STEM教育更有效、更有吸引力,其关键因素在于要让儿童运用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识别和建立自己的知识,并为其提供机会参与STEM学习的实践,以维持他们的兴趣。〔4〕

换句话说,儿童应该像科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学习主动地去调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学者认为,高质量的互动是保证STEM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并将STEM教育中有效互动的特点总结为三个方面,即手动(handson)、脑动(mindson)和嘴动(talkitover)。〔5〕

丽莲·凯茨(LilianKatz)曾经论述过以方案教学法(即主动的项目探究)来开展STEM教育的可行性。〔6〕方案教学法是基于经典的科学程序,从一组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开始,继续对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然后收集可以回答问题的数据。

实际上,方案教学只是达成STEM教育的途径之一。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活动应以支持、引导并鼓励幼儿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课程方法,凸显STEM学习的生活性、探索性和操作性。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并举,既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层次、有吸引力、有引导性的科技操作材料(全开放、半封闭、全封闭的“资源盒”),也为幼儿提供系统的主题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中让幼儿亲历科技探索,在经历经验中当一名“小小科学家”“小小发明家”,获得对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简称S-T-S)较为全面的初步认知和理解。幼儿操作过程中的记录与成果,应成为课程实施的评价依据。

STEM教育与儿童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我们旨在通过儿童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培养其复述、比较、分类、归纳、评估和实验等关键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协同合作等学习品质。基于已有文献及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幼儿个别化、探究性学习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主动探究

幼儿的好奇心会引导其提出有关STEM的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我搭的摩天大楼特别高又不会倒下?”“为什么水上的木头不会沉下去,它不是很重吗?”……问题导向的主题探究,能将幼儿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问题化,通过问题将课程目标融入幼儿所处的学习环境之中。

与此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让其能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的学习过程给予引导和延伸。

当然,有效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应基于幼儿预先存在的知识来保证内容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允许幼儿参与问题、实例和环境,将个人相关的新想法联系起来,从而支持幼儿的发展。

(二)开展平衡预设与生成的项目活动

探究性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学计划,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预设,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预设适宜幼儿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制订出相应的计划。〔7〕

然而,如果教师只按照预设机械地开展学习活动,则难以实现幼儿学习的差异性和探究性。因此,教师要接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探究。〔8〕

在平衡预设与生成时,应遵循STEM教育探究性学习循环:提出问题——讨论——设计实验或制订计划——实施实验或提出目标得出结论或检验目标——展示分享——深化和延伸。〔9〕

在实际教学中,这个过程可能因为问题的调整而需要反复进行,而且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计划的制订、实验的设计等都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和预设,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引导、反馈、强化等,提升儿童个别化、探究性学习的成效。

(三)以个别、小组和集体的形式进行问题解决

个别化学习不等于独自完成学习或一对一进行教学。个别化学习强调的是课程及教学能够给予幼儿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节奏,保证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和多元性,保证课程对幼儿多元智能的覆盖和发挥,从而培养独立自主、善于合作、主动创造的儿童。比如,在区域性的个别化学习中,要以具备丰富性、吸引性、引导性和层次性的学习材料来支持幼儿的操作和探究。〔10〕

而在主题性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通过问题探究和解决,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性、问题解决能力、合理的冒险精神等,关注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幼儿提供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机会。〔11〕

(四)习得认知性、操作性的有效经验及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高质量的STEM探究活动,既激发幼儿思维参与,又鼓励他们表达与沟通。在幼儿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中,提倡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增长知识技能;在探究和问题解决中,幼儿学习合作、发展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基于可得的资源,尝试将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经验迁移是STEM教育的重要方面。在迁移性学习时,幼儿能在新的场景,经历新一轮的探究性学习,在先决条件类似的情况下,重复语言输入、积极参与、内容提供和反馈的过程,强化和提升已有经验。

比如在“声音”的主题中,幼儿通过探索有关声音的问题,尝试制作电话,在做中学习科学制作,从中获取新知识。而这种新知识不仅仅是琐碎的事实,而且是蕴含其中的概念,包括“声音”“波浪”“空气”“振动”,等等。

同时,幼儿在“声音”的学习中使用复杂的认知思维,如推理、因果和条件判断等,自主建立探究路线,并积极地、互相合作地参与调查、表达和分享。〔12〕

因此,通过作品制作和展示、经验分享、技能迁移、社会交往等相关活动,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已有STEM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获取新的经验,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于STEM教育的学科划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正如数学所涉及到的几何、测量、统计、公式和图表,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中被广泛使用;而科学知识常常被应用到技术实现和工程之中,技术与工程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考虑到幼儿学习的综合性和生活性,我们更倾向于将STEM看作一个整体,而非不同学科的统称。幼儿园STEM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幼儿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细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幼儿园STEM教育的课程内容大致划分为四大部分。一是“生存系统”,包含人体、动植物、生命成长、安全防护等主题;二是“物质系统”,包含物体、物体的运动、物体的应用、物体的制作等主题;三是“地球与空间系统”,包含地球、太空、保护地球、环保等主题;四是“技术与生活系统”,包含军事武器、信息传输、生活中的科技等主题。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参考的STEM课程范例,这些课程都经过了实证论证,具有较为全面的内容体系,包括BuildingBlocks(数学学习方案)、〔13〕PeepandtheBigWideWorld(科学与数学学习方案)、〔14〕ScratchJr(科技/编程学习)等。〔15〕

幼儿园中的STEM课程不是单纯开展科学、数学领域的活动,而是以STEM为主,融合语言、健康、社会、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全面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

我们认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幼儿能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主探究和有目标的教学,新活动应该建立在幼儿的前期学习和经验之上,着眼于幼儿的综合性学习,将活动建立在已有的专业标准或相关的有效学习的研究证据之上。

在倡导开展幼儿园STEM教育时,我们希望教师能有意识地安排STEM学习的关键经验和关键思维能力,提出重点概念和技巧,允许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引发探究;要善于抛出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形成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包含直接教学成分的幼儿园课程,也是建立幼儿STEM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STEM学习的系统性,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经验和能力基础。当这两种教学方式得到整合时,我们将其视为基于研究的学习,将自主获取知识、他人传授知识两者结合起来,促进幼儿更为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人工智能论文总结


幼儿园人工智能论文总结

STEM是英文表述“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的缩写,STEM教育可以被简单定义为一套用四个专门的学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来培养学生的课程。

STEM一词最初源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后来针对美国基础教育中理工学科学生学业表现较差的问题,在诸如全美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NSES)委员会和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NationalCouncilofTeachersofMathematics,NCTM)等专业委员会的帮助下,许多美国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STEM教育,并为相关学科建立了适宜的标准及纲要。

在全球化大潮中,美国对STEM教育的重视引起了全球教育界对STEM教育进行探索的热潮,我国教育界也对其产生了广泛的兴趣。

上世纪末以来,“计算机”(computer)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成为改变世界运作方式的两个关键词。如今,“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开始占据人们的视野,成为引领未来社会变革的动力源之一。对此,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力、能应对人工智能挑战(包括劳动力市场、生活方式等)的人,应成为当代教育者的追求。已有研究证实,童年时代是学习者形成自己的STEM认同和职业兴趣的时期。〔1〕

STEM教育与学前教育有着诸多契合点,主要有:第一,都着眼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第二,都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实现全人教育和迁移性学习。第三,都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在主动的活动参与中建构知识、养成技能、探究发现,获得直接经验,实现差异性学习。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概念也可以用来佐证在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技术学习的敏感期,幼儿喜欢运用技术,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抓紧相机、智能手机和其他技术工具,学习使用。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的STEM学习潜能,必须变革已有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以应对时代要求和未来挑战。

在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对此,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丽莲·凯茨(LilianKatz)认为,应该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理解、技能、学习品质以及感受。〔2〕

STEM教育实际上是思考包括家长在内的幼儿教育者应该如何帮助幼儿进行跨学科知识整合,鼓励幼儿以更加连贯和整体的方式进行思考。有效的学习需要幼儿成为经验的中心,在跨学科和跨情境的背景中建立联系。幼儿需要有机会在不同的环境和视角下去学习相同的材料。

因此,在STEM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应强调知识、操作技能、思维技能、态度、复杂性操作等多维目标:

(1)在知识维度上,应该包括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数学系统、技术系统等知识的初步认知及学习。

(2)在操作技能上,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工具使用、材料使用、观察和测量、建构与解释、图表等方面的初步接触。

(3)在思维技能上,应该包括分类、归纳和排序、变量式思维、关系解释(原因和结果、功能和形式、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结构化等的初步感受。

(4)在态度上,应该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灵活及持续性学习、不确定性意识、伦理及道德意识、风险及条件意识等科学态度的萌发。

(5)在复杂性操作上,应该包括问题解决、决策制定、实证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及论证等方法的初步使用。〔3〕

已有的STEM教育研究认为,要使STEM教育更有效、更有吸引力,其关键因素在于要让儿童运用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识别和建立自己的知识,并为其提供机会参与STEM学习的实践,以维持他们的兴趣。〔4〕

换句话说,儿童应该像科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学习主动地去调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学者认为,高质量的互动是保证STEM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并将STEM教育中有效互动的特点总结为三个方面,即手动(handson)、脑动(mindson)和嘴动(talkitover)。〔5〕

丽莲·凯茨(LilianKatz)曾经论述过以方案教学法(即主动的项目探究)来开展STEM教育的可行性。〔6〕方案教学法是基于经典的科学程序,从一组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开始,继续对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然后收集可以回答问题的数据。

实际上,方案教学只是达成STEM教育的途径之一。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活动应以支持、引导并鼓励幼儿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课程方法,凸显STEM学习的生活性、探索性和操作性。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并举,既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层次、有吸引力、有引导性的科技操作材料(全开放、半封闭、全封闭的“资源盒”),也为幼儿提供系统的主题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中让幼儿亲历科技探索,在经历经验中当一名“小小科学家”“小小发明家”,获得对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简称S-T-S)较为全面的初步认知和理解。幼儿操作过程中的记录与成果,应成为课程实施的评价依据。

STEM教育与儿童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我们旨在通过儿童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培养其复述、比较、分类、归纳、评估和实验等关键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协同合作等学习品质。基于已有文献及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幼儿个别化、探究性学习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主动探究

幼儿的好奇心会引导其提出有关STEM的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我搭的摩天大楼特别高又不会倒下?”“为什么水上的木头不会沉下去,它不是很重吗?”……问题导向的主题探究,能将幼儿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问题化,通过问题将课程目标融入幼儿所处的学习环境之中。

与此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让其能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的学习过程给予引导和延伸。

当然,有效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应基于幼儿预先存在的知识来保证内容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允许幼儿参与问题、实例和环境,将个人相关的新想法联系起来,从而支持幼儿的发展。

(二)开展平衡预设与生成的项目活动

探究性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学计划,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预设,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预设适宜幼儿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制订出相应的计划。〔7〕

然而,如果教师只按照预设机械地开展学习活动,则难以实现幼儿学习的差异性和探究性。因此,教师要接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探究。〔8〕

在平衡预设与生成时,应遵循STEM教育探究性学习循环:提出问题——讨论——设计实验或制订计划——实施实验或提出目标得出结论或检验目标——展示分享——深化和延伸。〔9〕

在实际教学中,这个过程可能因为问题的调整而需要反复进行,而且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计划的制订、实验的设计等都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和预设,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引导、反馈、强化等,提升儿童个别化、探究性学习的成效。

(三)以个别、小组和集体的形式进行问题解决

个别化学习不等于独自完成学习或一对一进行教学。个别化学习强调的是课程及教学能够给予幼儿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节奏,保证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和多元性,保证课程对幼儿多元智能的覆盖和发挥,从而培养独立自主、善于合作、主动创造的儿童。比如,在区域性的个别化学习中,要以具备丰富性、吸引性、引导性和层次性的学习材料来支持幼儿的操作和探究。〔10〕

而在主题性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通过问题探究和解决,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性、问题解决能力、合理的冒险精神等,关注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幼儿提供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机会。〔11〕

(四)习得认知性、操作性的有效经验及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高质量的STEM探究活动,既激发幼儿思维参与,又鼓励他们表达与沟通。在幼儿的个别化、探究性学习中,提倡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增长知识技能;在探究和问题解决中,幼儿学习合作、发展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基于可得的资源,尝试将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经验迁移是STEM教育的重要方面。在迁移性学习时,幼儿能在新的场景,经历新一轮的探究性学习,在先决条件类似的情况下,重复语言输入、积极参与、内容提供和反馈的过程,强化和提升已有经验。

比如在“声音”的主题中,幼儿通过探索有关声音的问题,尝试制作电话,在做中学习科学制作,从中获取新知识。而这种新知识不仅仅是琐碎的事实,而且是蕴含其中的概念,包括“声音”“波浪”“空气”“振动”,等等。

同时,幼儿在“声音”的学习中使用复杂的认知思维,如推理、因果和条件判断等,自主建立探究路线,并积极地、互相合作地参与调查、表达和分享。〔12〕

因此,通过作品制作和展示、经验分享、技能迁移、社会交往等相关活动,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已有STEM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获取新的经验,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于STEM教育的学科划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正如数学所涉及到的几何、测量、统计、公式和图表,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中被广泛使用;而科学知识常常被应用到技术实现和工程之中,技术与工程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考虑到幼儿学习的综合性和生活性,我们更倾向于将STEM看作一个整体,而非不同学科的统称。幼儿园STEM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幼儿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细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幼儿园STEM教育的课程内容大致划分为四大部分。一是“生存系统”,包含人体、动植物、生命成长、安全防护等主题;二是“物质系统”,包含物体、物体的运动、物体的应用、物体的制作等主题;三是“地球与空间系统”,包含地球、太空、保护地球、环保等主题;四是“技术与生活系统”,包含军事武器、信息传输、生活中的科技等主题。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参考的STEM课程范例,这些课程都经过了实证论证,具有较为全面的内容体系,包括BuildingBlocks(数学学习方案)、〔13〕PeepandtheBigWideWorld(科学与数学学习方案)、〔14〕ScratchJr(科技/编程学习)等。〔15〕

幼儿园中的STEM课程不是单纯开展科学、数学领域的活动,而是以STEM为主,融合语言、健康、社会、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全面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

我们认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幼儿能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主探究和有目标的教学,新活动应该建立在幼儿的前期学习和经验之上,着眼于幼儿的综合性学习,将活动建立在已有的专业标准或相关的有效学习的研究证据之上。

在倡导开展幼儿园STEM教育时,我们希望教师能有意识地安排STEM学习的关键经验和关键思维能力,提出重点概念和技巧,允许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引发探究;要善于抛出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形成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包含直接教学成分的幼儿园课程,也是建立幼儿STEM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STEM学习的系统性,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经验和能力基础。当这两种教学方式得到整合时,我们将其视为基于研究的学习,将自主获取知识、他人传授知识两者结合起来,促进幼儿更为全面的发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多元智能对幼儿园师生的影响》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启智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