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教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05-08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育随笔:教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随笔:教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一直以来,幼儿教师关注的是我们如何做,孩子才肯听我们的话,我们的班级才能好管理。然而,我们虽然表面上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指令去行动,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们内心真正的感受,忽略了他们真正的需求。

我常常在思考,我已经很努力和孩子交流了,为什么还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到底应该如何和孩子交流?怎样做,孩子才肯信任老师,同你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其实,我们是很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但是孩子们为什么要拒绝呢?我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我认为,是我们倾听的方法不正确,没有为孩子提供与我们交流的机会,而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话,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接受孩子的感受。

教师如果能真正倾听孩子,认同孩子的内心感受,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与他们产生共情。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倾听孩子,理解他们的感受呢?下面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几点倾听技巧:

一、倾听要真诚、专注,而不能敷衍了事,心不在焉

相信我们很多老师都可能会有下面的体会:

入园时的一个情景:

幼儿:“老师,我昨天帮妈妈洗衣服了。”

教师:“嗯”(边听孩子说话边和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说话)

幼儿:“我把衣服洗得可干净了,妈妈都表扬我了!”

教师:“嗯,老师知道了”(看都没看那个孩子,还是继续着谈话)

幼儿:“老师,你在听我说话吗?”

教师:“在听,在听。”

孩子望着还在一直忙着谈话的老师,失望的走开了。

老师虽然回应了孩子的话,但是看着老师心不在焉的样子,孩子心里会怎么想呢?孩子多么希望老师能够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听听他的话语,分享他的喜悦啊。换做我们那个孩子,我们会怎么样呢?你还会把自己的事情告诉老师吗?还愿意与老师分享你的感受吗?

当孩子与我们说话时,我们应该放下手里的工作,眼睛真诚的看着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很认真的在听他讲话,而不是在敷衍他们,给孩子提供一个说话的机会,也给老师一个倾听的机会。

二、倾听时的简单回应,更利于沟通

在与孩子的交谈过程中,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回应孩子的对话,而不是提问孩子或是提建议地回应,孩子会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因为有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教师的“为什么”“应该怎样”只会给他们增加难度,从而使沟通很难再继续。孩子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愿意和一个逼他们做出解释的人谈话。

在一次美术课上,浩浩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小雨把我的彩笔帽弄丢了。”

老师:“嗯。”

浩浩:“没有笔帽的彩笔会干掉的。”

老师:“是这样的。”

浩浩:“你让我们用彩笔的时候一只手拿笔,另一只手拿笔帽!这样就不会丢了!”

老师:“老师是这样说过。”

浩浩:“那我回去告诉小雨!”

老师以关心的心态,用简单的句子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倾听中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正和孩子们一起玩跳绳,猛猛突然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齐齐和刘翔打我!”我拉着猛猛让齐齐和刘翔给他道歉,可是没等他们说完,猛猛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于是我抱着猛猛坐到石凳上,他哭了好一会儿,然后慢慢停止了哭泣,对我说:“杨老师,齐齐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经常去我家玩!”我说:“嗯,”他接着说:“他不应该和刘翔一起打我!”我说:“他们这样做你很伤心,是吗?”他使劲的点点头,又趴在我怀里了。过了一会,他对我说:“杨老师,我想自己去玩一会。”我说“没问题!”

我们通常会认为,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你说出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例如,孩子摔倒了,我们通常会扶起来说:“不疼,不疼,一点也不疼”这样的话来安慰孩子,其实这样反而让孩子感觉到你不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反而会更伤心。

四、倾听中学会赞赏孩子

手工课上,秦晴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纸盘画对我说:“杨老师,你看我的画漂亮吗?”我拿过画看了看说:“上面有一道彩虹,你用了六种颜色,粉红色的小兔子好可爱,还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呢!”秦晴高兴极了,说:“老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一会画完了,还要拿给你看!”

教师用赞赏的语气说出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明白老师在赞赏自己。教师把孩子好的行为去体验并详细的描述出来。与简单的说一句“真漂亮”“你真棒”相比起来,孩子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你在很认真的倾听他的讲话,在意他的行为,从而愿意和老师交流。

爱孩子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技巧,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与孩子交流过程中的点滴,用心去倾听孩子,理解他们的感受,与他们产生共情。这样,孩子们才会愿意把他们的“小秘密”“心里话”告诉老师,把我们当成他们可以说悄悄话的朋友,从而加深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感情,让我们和孩子之间零距离,倾听孩子,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自信的孩子才出色


教育随笔:自信的孩子才出色

孩子们的性格各式各样,肯定不会有重复的,每个孩子都是小宝贝,都是小天使,但是,每个孩子也都应该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晨晨是我们班新来的一个小女孩,长得很斯文。老师的印象中她是那种很听话、很乖巧的孩子,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她不会跟小朋友吵,也不会跟小朋友闹,跟其他活跃的孩子比起来,她显得太安静了。晨晨平时跟小朋友交往很少,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她从不会主动跟老师说什么,总是像一个小大人那么的深沉。她胆子很小,说话声音很小,放学时妈妈晚来接她一会就会掉眼泪。

我感觉,晨晨小朋友有些过于内向了,这并不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如果孩子能再活泼一些,大胆些,那该有多好啊。但后来我发现如果觉得晨晨就是这么一个很安静,没有出众之处的孩子的话,那就错了。在慢慢的观察中,我发现她其实很优秀。她的画构图大胆,线条流畅,非常大气,充满了想象力。画面涂色非常均匀、细致,看她的图画,你绝对不会相信这样的图画出自于一个中班幼儿之手。既然孩子这么优秀,我为什么不利用她的特长让她活泼起来呢?

一次拼贴活动中,晨晨拼贴的小狐狸形象生动,非常可爱。评价活动时,我在全班孩子面前夸奖说:“晨晨小朋友真棒,她拼的小狐狸非常漂亮,我们请她来介绍一下好吗?”晨晨迟疑地看着我,那眼神好像在说“我不行”。我投以她鼓励的笑容,说:“快上来吧,大家都在等你呢。你拼的那么漂亮,小朋友都很喜欢。”这句话坚定了晨晨的信心,她给小朋友介绍了起来,“小狐狸坐在石头上,它想找个好朋友……”在小朋友的赞扬声里,在孩子们佩服的眼神中,晨晨开心地笑了,变得大胆、自信了。

一次不行就两次,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晨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变得多了起来,也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找回了自信心,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班里的各种活动,我都鼓励她积极参加。渐渐地,晨晨活泼了很多。看着孩子有了这样的进步,我感到了欣慰,相信只要我们注重挖掘孩子的优点,给予孩子自信,孩子肯定能越来越活泼,越来越自信!

教育随笔:鼓励孩子,才让孩子更加自信


教育随笔:鼓励孩子,才让孩子更加自信

的时候,小朋友们需要的仅仅只是你简简单单的一句鼓励而已,只要你对孩子说句话,孩子就能发挥非常发的能量呢!今天的体育活动中,刘老师带小朋友模仿小青蛙捉害虫,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不同的跳法。孩子们戴上头饰后高兴地跳起来,只见月月一会将双手放在肩上,手心向前“呱呱”侧身跳着;一会有蹲在地上向前跳……“快看,这只小青蛙真可爱。”刘老师的声音吸引了月月,原来是若冰在教大家怎样跳得又远又高。月月认真的听着并尝试:蹲下身、双手伸远处扶地、低着头跳了一下,转身看了看,又向前跳一步,撅着嘴摇摇头。我看到走过去:“咦,这只小青蛙怎么不高兴啦?”“我总也跳不远.”“那是为什么呢?”月月摇摇头“不知道我没他们有劲吧。”“是吗?那你和妈妈一起练本领好吗?你看看妈妈是怎样跳的,我跳的方法和你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于是我蹲在地上做了一个蹲撑跳,“我看到你的脚是前脚掌着地用力蹬的。”“还有吗?”我赞许的摸摸他的头“嗯….”“跳起时眼睛要看哪?”“看前头!”“对,试试。”月月蹲下身,注意了用前脚掌着地,“注意抬头。”听了老师的话,月月抬起头用力跳起,身体随之自然打开“真棒!”勇勇跳出了一大步,掌握了蹲撑跳的要领。得到鼓励的月月又接连跳起来,还捉了许多害虫回来呢……

可以看出月月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能愉快、主动的投入到老师为其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游戏中,能大胆去尝试、观察很仔细。当遇到困难时能在老师的支持、示范、引导下,进行有效地自我学习,坚持反复的练习中,锻炼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虽然很累,但从中也看到了月月坚强、不怕困难,做事有坚持性的意志品质。在快乐的运动中动作技能的练习与来自生活的感知体验相融合,充分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保证运动量的基础上,全面锻炼了身体,为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男子汉,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祝贺你!孩子,加油!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一日,凯凯妈妈早晨入园带回一张成长档案单页,单页交到我手里的同时就听到了妈妈的抱怨:“一时没看住,好好地一张纸就让凯凯给霍霍了,他就不是画画的那块料”。我看了一眼手里的那幅画,满篇的线条,一打眼还真像是妈妈说的“乱画”。然后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那你有没有问问凯凯,他画的是什么呢?”妈妈回答我:“这还用问吗?我当时揍他的心都有了。”

后来,我拿着这张被妈妈给予“差评”的画找到凯凯,“凯凯,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这幅画吗?”凯凯对着自己的画开始侃侃而谈“我画的奥特曼打怪兽,这个是奥特光圈,它特别厉害,怪兽都被打到山后面去了。”我指着画中很多的一条条的线问:“凯凯,这些是什么?”“佳佳老师,我告诉你,这个是奥特光线,这可是奥特曼的绝招呢”凯凯边说着还边向我加动作表演着,我能从他的小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凯凯,你喜欢画画吗?”我问,凯凯说:“我喜欢,但妈妈不喜欢我画。”

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画画的这个问题上,有不在少数的人存在着和凯凯妈妈一样的观点。更多的追求画面效果,而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

四月有幸去济南“花婆婆”绘本工作坊学习,其中由赵福云园长带来的关于绘本与美术专题的分享中,赵园长提出的两个观点我觉得除了是我们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的,同样也是很适用于传授给家长的观点。

一、让孩子喜欢画远比教孩子会画更重要

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一幅画的创作就是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天生就不喜欢画画的孩子并不多见,但却有很多是在成人对其作品一次次的打击下让孩子变得不再喜欢画画。试想,我们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的画时,习惯用画的像不像来评判孩子画的好不好呢?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保护,限制了孩子的天马行空,就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没有约束的思维自由创作,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管画画的手法是否熟练,每一幅画都是孩子内心情感世界的一个表达,我们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而在《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一书中也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更准确地说,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够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

因此,对于孩子的画,应该给予孩子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作为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

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让我们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用心来“听”孩子的画吧!

怎么样的批评孩子才愿意听


在与孩子、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会是火冒三丈,对孩子进行一顿批评,希望孩子永远记住前车之鉴。但往往适得其反,因为那不是正确的批评方式。那么,怎样得批评,孩子才愿意听呢?一、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我们成人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让孩子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以便指出症结所在,再决定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我们要以这种诚恳、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们一定能体会到我们的心情,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批评。二、就事论事当孩子有错时,我们的家长往往会一一历数孩子的过去,这样孩子不但不愿意听,还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旦观点对立、感情隔阂、即使再正确的话,孩子也难以听进去。其实,我们家长应该就事论事,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并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法。三、正面引导要态度冷静,语意明确,要从正面去教育,避免使用训斥等消极方法。遇到问题时,进行客观分析,从积极的一面进行引导,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正确的认识自我。四、以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请相通、心相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以父母为中心的观念,不要以成人的心态要求孩子。孩子有了错,家长们不要强行让孩子认错,不妨把自己和孩子交换一下位置,一会一下孩子的心情,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批评孩子,才能使孩子乐于接受。

《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读书笔记


最近我正在看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这本书,它是作家、编剧王双双,陪伴两个女儿十年成长之作。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其他出版的教育或亲子类图书,书中的妈妈不以专家自居,看她的文字就就好像跟一位老朋友聊天亲切自然,非常有画面感。

现在分享几段让我有些感触的内容,其中她在文中提到的“她的朋友送给她孩子的旧衣物,当整理好后发现没有一件适合她的孩子们穿,有些还有破洞的情况下,她没有埋怨她的朋友,还是和孩子们一块洗干净衣物、凉好、分类叠好并写好标签装在盒子中寄给福利院有需要的孩子们,破了的衣物自己留着裁剪成别的小东西用,这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情,让人深受触动,小事情闪现大光芒,文中的妈妈行为充满了正能量,为她的孩子们竖立了一个好榜样!

随着大女儿的长大,当女儿的某些行为没有达到妈妈的预期时,文中的妈妈从耐心被磨得所剩无几,到自己学会改变,到图书馆查书,去上女儿学校举办的心理课程,做课堂笔记,早晨起得更早,学做不同的早餐,与女儿一起在清晨读书、聊天、分享美味的食物,这些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保持了文中妈妈与孩子的亲密畅通的亲子关系。

文中还着重提到了阅读在这一家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文中的妈妈可以和孩子们一边看着《环游世界做苹果派》一边也按照书中的方法自己做美味苹果派,也可以和孩子们一块表演《小红帽》,大量有趣而创新的阅读方法让人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有些爸爸妈妈们觉得自己孩子已经认识字了,书完全就可以自己看了,大人没必要给她他们读了,那不妨来看看发生文中的妈妈家里的故事,两个女儿都认字,看了同样的书,对书中的主人公的行为有不同的见解,文中的妈妈参与到其中与两个女儿展开讨论,这本身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过程,也是一次多么好的交流机会!

总之文中的妈妈陪伴两个女儿十年,一直都在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言语上的交流更是让我们钦羡!

教育随笔:如何奖励孩子


教育随笔:如何奖励孩子

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深层次的需要。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懂得奖励孩子,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奖励能让自卑的孩子自信,让自信的孩子成功!但奖励又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才会收到成效。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奖励孩子,提高奖励的效果。

那么,奖励孩子究竟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奖励孩子应有利于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不能一味地注重孩子的成绩,当孩子在生活上(例如帮忙做家务)、在品行上(例如尊敬师长、爱整洁)有良好表现时,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健全、更快乐!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奖励方法

奖励的方式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他们的个性特点,对幼小孩子的鼓励应以精神为主。如果大人和孩子之间已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那么奖励可以采用微笑、抚慰、手势、点头或亲切的话语,及时地说一些鼓励的话:“虽然你很小,但是你很勇敢”,“加油,你会成功的”,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物质鼓励孩子不可滥用

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许多家长就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家长会答应孩子买这买那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做会助长孩子对物质的过分追求,而忽视精神食粮。其实,对孩子的进步,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及时表扬,对孩子的成绩加以肯定,再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进步。当孩子进步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奖励的尺度。只有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进步的动力,从而孩子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育随笔:试着对孩子说“不”


教育随笔:试着对孩子说“不”

数学操作活动时,学会和理解操作要求和规则尤其重要,可总有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等到开始操作时,他们就一遍遍的叫老师:“我不会,帮帮我!”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耐心地再为他们讲解示范,在老师的口干舌燥中幼儿草草完成作业,而那种优越的心理逐渐升温,渐渐的我意识到,这样做只能滋长他们不专心听讲的习惯。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对这些孩子说“不”。

组织活动之前,我先提醒孩子认真听老师讲课,请几个特别好动的孩子坐在前面,并严肃声明老师只讲两遍操作要求或两遍操作规则。待到操作时,我只帮助理解力和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当没认真听讲的幼儿又问该怎么办时,我便对他们说:“今天老师不帮你的忙,刚才我讲的很清楚了,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会而你不会呢?一定是你没注意听,现在只能请你自己想办法。”没想到,还真管用,一两次以后,这一小部分其实聪明的孩子听讲时明显认真多了,作业效率和质量也提高了。

教育随笔:对孩子说声对不起


今天上午第二节活动课上,我背对着孩子们,在电脑前打了点资料。不一会老师喊到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我听着他的回答,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打字,回过头去望一下可爱的朝阳,可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我愣住了,只见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因为他的小椅子远离了他的位置,让人生气的是,坐在一旁的另一个小朋友正站在他的小椅子后面,双手伏在椅子背上,正想往前推,当时的情景,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顿时我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这样,我们的安全教育你怎么学的?你这叫什么?”还没等我说完,前面的孩子‘唰’的回过头说:“恶作剧”。“对啊,这多危险啊!”他好像还没反应过来呢,一句话也没说,两只眼睛看着我,眼圈红红的,一脸很委屈的样子。

就在我要发火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说,这不是恶作剧,椅子是他自己弄跑后面的。我顿时发觉我犯了一个极大地错误,我冤枉了他。但是我始终没说出对不起。

现在想起来也后悔死了,但愿对他以后的成长没有影响。

相信《教育随笔:教师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如何说课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