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培养:自己的书包自己背

05-08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惯培养:自己的书包自己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朋友背书包上幼儿园有一段时间了,在每天接送小朋友时,我发现了新的“小书包”现象:大多数小朋友的书包都是家长提着,还发现个别小朋友顺手把书包递给家长,有的甚至是“扔”给家长,家长却理所当然的接过书包……逢周五需要回家洗被子时,会看到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一手抱着被子、一手提着书包,还要追早已跑远的孩子时,尤其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

于是一份关于“我的书包该谁拿”的倡议“出炉”了。小朋友很快回应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拿。当天下午小朋友便付诸于行动,自己背起了书包,有的还把家长伸过来的手挡了回去,“爷爷,我自己来!”有的家长竟愣在那里,当听了我的解释后他们都默许的点了点头。

此外,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如电话交流、利用下午离园时间与个别老年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等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家长联系,拉近了我们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与配合。现在,老年家长也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并做到随时检查孩子的书包是否干净整洁。在家园的一致努力下幼儿在自理能力和任务感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真正达到了锻炼孩子的目的。

许多家长们非常高兴得说:“自从使用小书包后,孩子在家也不乱放东西了,养成了随时收拾得好习惯,真解决了一大难题。”

小书包的使用,幼儿都能对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收拾和保管,丢东西现象没有了,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管理自己物品的责任感和收拾自己生活用品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小见大,养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培养珍爱书籍的习惯


珍爱图书的孩子一定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在家中要让孩子感受到书的宝贵。

用书本做装饰

如果您喜欢在家里摆放洋酒或其他收藏品作为装饰,那么不妨将酒柜改成书橱。这样不但能让家里有点书香气息,而且孩子也能够轻易看到书、摸到书,自然就会对书产生亲切感。

向孩子介绍你的藏书

在整理藏书的时候,家长可以请孩子一起帮忙,随口聊聊这些书是从哪里来的、内容是什么等,这样如数家珍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就会感受到家长爱书、惜书的心情。

让孩子感受到书的宝贵

在阅读完书籍、杂志之后,请不要胡乱摆放。家长自身应该养成对书本与文字的珍爱,树立爱书人的形象,这样孩子自然就有一个可以学习的好榜样。

教孩子修补图书

当孩子年龄稍大一点时(如5岁),就可以教导孩子如何保持书的“身体健康”,比如帮孩子利用一些胶带或简单工具,将书本破损的地方修补好,或者给书本包上书套保持干净,培养孩子对书本的重视感。

亲子共读

近来很流行亲子共读,家长常常希望孩子爱读书,但是自己一天又有多少时间在读书呢?所以亲子共读有助于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现在很多图书隐含的意义都很深远,如果能陪孩子一起共读,家长也可以触发心里的一些感受,并与孩子交换想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沟通。即使家长和孩子看不一样的书也可以,至少仍然让孩子有好的榜样可以模仿。如果亲子一起看同一本书,那么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就渐渐从一个陪伴者到一个引导者,最后转变成一个分享者。

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如果每天在睡觉前都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那就再好不过啦。因为睡觉前比较容易定下心,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而且也可以利用故事减轻孩子抗拒睡觉的心理。此外,阅读的环境要温馨、轻松,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天中最值得期盼的事情。

把书当礼物送给孩子

以书来代替玩具作为礼物,既有意义又实用。当家长把孩子喜欢的书送给孩子时,无异于给了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

带孩子参加读书活动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比如书店的促销活动、书展等。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读书息息相关,一方面也鼓励孩子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案例:自己的事情自己说


“老师,XXX的鞋带散了不会系。”“老师,XX不会脱衣服。”“老师,XXX没有调羹。”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及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一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不会主动来和我们说他的需求。父母每次送孩子来幼儿园时,也总是替孩子说一些他们想说的话,比如盛饭菜时少盛点,早点儿来接等等。

我觉得这些话是孩子们最想说最需要说的话。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迈出“自己说”这关键的一步。

分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时的生活都是父母精心安排好的。孩子在家只要根据父母的指示按部就班的过完幸福的一天就可以了。他们不需要为生活中的细节操心,因此养成了依赖性。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让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能力强的孩子就成了能力弱的孩子的“代言人”。我觉得孩子们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说、鼓励他们说,他们能做自己的“代言人”。我决定给他们创造机会。

实施:

1、家园配合。

和家长们商量:“以后孩子在园有什么事情您还是让孩子自己说吧。”

每天早晨我们都会在孩子来园时主动问他们:“今天你有什么要和老师说吗?”

碰到小年龄的孩子我们会用鼓励的口气说:“你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我想听你自己多老师说。”碰到中、大组胆小的孩子我们会说:“你看弟弟妹妹在看着你,给他们做个榜样自己说吧。”

2、优势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有优势的一面。利用优势面作为鼓励孩子的动力。

一次,午餐时丽丽没有分到调羹,等我说了“小朋友请用”后一个大组的“代言人”就说:“庞老师,叶李丽没有调羹。”我就蹲在丽丽的座位旁说:“我们丽丽很能干的,每次洗手都会把袖子卷的高高的,衣服袖子从来没弄湿过。对吧,丽丽?”丽丽点点头。我又说:“这件小事丽丽自己肯定会说的,不需要你们帮她说,是吗丽丽?”丽丽又点点头,在我鼓励的目光下她自己大声的说:“庞老师,我没有调羹。”

午睡时,刘阳坐在自己的床边不动手脱衣服。我知道他不会脱,他在等哥哥姐姐来帮他。我对他说:“阳阳画画很好,颜色涂的很均匀。阳阳要帮忙也像画画时一样的能干会自己对老师和哥哥姐姐讲,是吗?”阳阳点点头,我问他:“你想让谁帮你,自己去对他们说好吗?”我有对其他孩子说:“阳阳找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大家异口同声。阳阳走到范纪龙的跟前说:“你帮我脱衣服吧?”龙龙马上动手帮忙。

感想:

从这件事上我体会到,一次表扬鼓励并不能使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要想让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老师就应为孩子创造各种机会,多鼓励他们,使他们敢于和乐于表达自己的意愿。

培养好习惯,矫正坏习惯


导读: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八字原则。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或教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而大伤脑筋。在此我结合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与我自己的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

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自信的孩子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而家长包办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会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在当今社会如果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拥有了成功的钥匙。

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的: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常听说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整日疲于奔命却又总是不了了之。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依兴趣选择一到两件喜爱的技能坚持学习,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技能经过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就,也并不需要“以文补武”或“以武补文”,因为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一习惯会自然向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转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哪个不爱?又怎会不成功呢?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八字原则

1.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则示范表现好的行为,孩子学会不良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矫正起来也较为容易。

2.赞扬为主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调皮好动,做什么都不专心,让他学书法养养性子”,有的说:“我的孩子胆小怕羞,让他学武术锻炼胆量”。文艺武艺是各有长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特征,或外向好动或内向羞涩,气质同时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并且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一个人的缺点。因此家长与教师不应逆水行舟,正确办法是发现孩子所擅长的、所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些许进步,逐渐引导孩子发挥长项纠正短项。试想哪个孩子不喜欢被夸,他有了自信才有胆量尝试他原先不擅长的。

比如对好动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表演得真好,妈妈再讲个新故事你来表演”,他会不会安静坐下听故事呢?对好静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画画都这么棒,跳个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励下他如果开始跳舞,家长更应立即称赞。和开始举例的那些隐含贬义的用语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效果?试试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孩子的每一点小小进步都需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称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已是第二代,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宝宝,养育者又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孩子有所溺爱和娇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但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孩子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正确的矫正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对待第一次

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的第一次出现而没有认真对待。我的孩子在一岁半左右,上街第一次哭着要买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别人东西,我都非常严肃地先告诉他这样不对,同时给予小小惩戒,比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时间。然后抱着他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即使以后二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会再出现。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总抱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导致以后的矫正确实困难重重。下面再介绍几个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孩子不良行为的矫正。

2.及时惩罚

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千万不要采用有些家长的口头威胁“等你爸(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相信家长一定经常发现此年龄段的孩子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漫长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评他的原因,而且家长自己往往也已经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及时惩罚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他也才明白应该改正什么错误?

3.冷处理

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比如孩子有骂人现象,一旦他脏话出口就应采取罚站并不许周围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体验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当然之前先告诉他为什么罚他。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适的冷处理的时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应该是年龄几岁就罚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只罚站三分钟并在此期间周围人不理睬他的任何举动。这样既让他认识到为什么被罚与体验孤独的滋味,又没有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会问:“孩子哭着往我怀里扑不认罚怎么办?”,很好办,家长在告诉他为什么之后,只要闭起眼睛不理他,到应该的时间,效果是一样的。粗暴的打骂反而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倾向,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4.教给孩子合适的行为标准

大多数家长认为责罚过孩子就完事了,其实并非如此。孩子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矫正的极有效的方法是,责罚之后教给孩子合适的满足自己欲望的方法。比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或幼儿园的玩具回家,不用说那些不予处理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多么不好的影响,很多家长也是简单批评一句“不能拿别人东西”。这种情况下责罚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明天把它还回去。你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经过别人同意,玩一会以后要还给人家。”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再出现错误的行为。

5.抓住重点,持之以恒

这是非常重要并不能忽视的。听过家长如此抱怨吗?“才批评过你,又忘了,没长记性啊!”这样说倒的确是歪打正着。事过就忘,哭过就笑正是学前儿童的特点。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行为的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矫正。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应先针对最不能忍受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反复责罚以使这种行为彻底消失。不应该一会为孩子骂人、一会为孩子不写作业而不停地批评他,孩子会无所适从的。

自己的目标


为以后工作的更好,我又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总结几点如下:

(1)、对幼儿进行合理的保育与教育。毛泽东曾把健康的身体比作“载知识之车”和“寓道德之舍”,所以,我会在做好保育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向那些老教师一样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己任”,以慈爱的胸怀,稳定的情绪,悉心照料好天天重复的看似琐碎平凡的幼儿生活。

(2)、在教学活动中,我会清醒的认识到: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不过是一个指导者。我会努力的把自己的“教”转化成幼儿的“学”,努力的做到教学中积极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运用较多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讲课的时候注意幼儿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平时,多运用“赞美”的力量,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自己是最好的,而当他们犯错误时,也要在了解他们真实想法的基础上,才能指出他们的错误。我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励和表扬他们,用自己的眼神和手势去暗示他们,甚至时常去包抱他们,使孩子们深深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4)、多读一些书,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的使自己变成一个有涵养的人,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常听孩子说这样的话:“这是老师说的”,仿佛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以,我要努力的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才能对得起孩子和自己的良心。同时,我还会读一些有关幼儿方面的书籍和幼儿感兴趣的书,因为幼儿的头脑中对周围事物的好奇,经常会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找到正确答案。可是,孩子的问题有的我也不能回答,这时候,我就会对他说:“你这问题真好,把老师也难住了。让我们一起去查一查资料,好吗?”我认为这样做能让孩子知道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可是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非常的重视,这样才能使他们认识到老师也是一个人,也有不懂的地方,能使他们形成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虽然还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我会努力找到一个支点,以自己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来解决问题,把自己的工作搞好。

培养宝宝好的习惯


宝宝该到睡觉时间,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闹;正餐不吃爱吃零食;怎么纠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头的习惯;玩具总是丢满地,不会爱惜……孩子生活上,这些看似不太严重的行为,如果不适当纠正,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人格发展。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不管是大人、同伴、喜爱的玩偶或是电视节目,孩子很容易被其所吸引,进而模仿。生活中孩子有些不当的行为习惯,大部分是受到周围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所影响,特别是父母亲。这些看似不太严重的行为,却造成家长和孩子间相处困难,甚至对孩子未来性格的养成造成困扰。

宝宝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不趁孩子还小时纠正,将可能影响他未来人格发展。父母在帮助幼儿改正坏习惯时,要先了解幼儿这些行为习惯背后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方、寻求解决方法,让孩子能逐渐远离这些不良习惯,使家长和孩子间的相处能更加的顺利。

由模仿养成习惯

宝宝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在谈论,为什么别人的宝宝都会乖乖吃饭、睡觉、收拾玩具……可是我的宝宝怎么教都教不好,总是要弄到破口大骂、生气,才可以解决。

成长中的幼儿,在生活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是很普遍的。根据调查发现,一般幼儿容易出现的坏习惯,除了由模仿而来外,绝大部分还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等。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习惯的养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习惯培养:自己的书包自己背》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