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

05-10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

三种常见的爷爷教育方式:

一、过分关注孩子。

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过分监督孩子。

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三、严厉惩罚孩子。

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那么,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应该怎样应对隔代间的分歧,又把孩子教育好呢?

1、加强沟通统一认识

由于时代变迁,两代人的生活坏境和思想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年轻父母更多的追求智慧与个性的发展,而祖辈则追求道德与礼节的传承。

无论是哪一方,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难免会因为琐碎小事而发生矛盾,甚至是争吵。两代人需要及时沟通,才能有效解除误会。

大多数老人会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各方面育儿经验要比年轻人要强。所以他们会主动要求来教育孩子。然而,祖辈教育往往会遵循他们的那一套,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过分严厉与过分溺爱。

望子成龙的祖辈们,希望小孩子能够追随老一套的教育方式,顺从家人的一切成长计划和指挥。但这种看管式的生活方式,却容易让孩子出现性格孤僻等问题。与之相反,还有不少祖辈对孩子过分袒护与溺爱,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去无条件满足,不仅让孩子失去不少学习独立的机会,还会形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同时,孩子犯错时,祖辈也会用“不懂事”来当借口,掩盖孩子的错误,这样长期下去,还会造成孩子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而年轻父母的育儿经验相对不足,即便在书本上获取了一些育儿知识,实际操作时也难以轻松实践。同时,教育孩子也容易发生“跟风”行为,在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与心理的情况下,将一些方法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

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则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父母和祖辈应当多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2、祖辈要积极吸收新知识

相对年轻的父母,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在应付孩子上,相对容易许多。他们同时有着较深的社会阅历,可以指引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增强他们分辨好坏的能力。

但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很多育儿观念也逐渐落伍,甚至会显得格格不入。如今,仍有很多人抱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同时,封建迷信旧思想也依然存在于部分老人头脑中,例如孩子病了,他们不是去医院,而是求神拜佛,或者会找些土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毛病。这样长时间下来,就给孩子灌输了不少旧思想,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正确世界观,与创新发展。

所以,祖辈也需要积极寻求改变。一方面需要给自己定位清楚:什么是分内之事,什么只能起到辅助孩子父母的作用。

在孩子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祖辈不应该立即出面阻止。不少孩子遇到父母责备时,就闹着去找爷爷奶奶帮忙,而祖辈的不适当干涉,就会降低父母的微信力。相反,祖辈应该和父母站在同一阵线,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父母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科学性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祖辈们可以从育儿杂志、书刊、电视上进行了解,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去参加“育儿培训”的课堂,时尚的老人更是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来学习更多的育儿方法。

3、父母要掌控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权

不少年轻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于是就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祖辈们上了年纪,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

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会觉得缺少关爱,于他的身心健康都不利。有的父母虽然看起来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但在情感上却疏远了孩子。这样不但使亲子关系变得陌生,更让孩子感到孤独与缺乏安全感。

作为孩子成长的最重要成员,父母要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要任务,掌控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权。

做为孩子最好的聆听者与老师,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抽空帮孩子检查一下功课,坐下来耐心听听孩子说的趣事,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假期时间,还可以带上孩子与老人一起到户外活动,比如爬山、游泳、旅游等,共享天伦之乐。将教育孩子与孝顺老人有机协调起来,让父辈也成为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自卑的三种表现方式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阳光,如果孩子有自卑心理,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育。?其实孩子自卑是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家长处理得当,自慰可以成为孩子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过度自卑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进而就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如何避免孩子自卑,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学习的重要一课。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孩子自卑会在哪3个方面有所表现,看看你家孩子自卑了吗??

1、认知方面

孩子一旦自卑,在认知方面可能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自我评价会很低,总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甚至过分追求他人的评价,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当别人有一点不满的语言时,可能就会让孩子难以接受,耿耿于怀。?其实孩子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

2、情绪方面

自卑的孩子有两种情绪表现,一种就是经常性的情绪低落,每天都是郁郁寡欢,家长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一种就是经常性的生气嫉妒,愤怒,情绪较为敏感。所以当孩子情绪方面出现这两种问题时,你就要考虑孩子可能是否有自卑心理了。

3、行为方面

如果孩子在行为方面,或者是对外交际方面,比较怕生不愿与其他人交往时,可能就存在自卑心理。而且还有一些自卑的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会有所欠缺,表现为口吃或表达不连贯,或词汇缺乏等等,自卑的孩子还会缺乏信心,惧怕失败,所以很可能会逃避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我说你,当你发现你家孩子有这一行为表现时,就需要考虑一下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了。

最没用的三种教育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小时候听过一个“手端银碗讨饭吃”的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这个民间故事有着深刻寓意: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那么到了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礼物呢?第一件礼物是阅读阅读可塑造孩子的智力、品质我相信,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具体期望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地方也很多,那就是孩子一生健康、幸福——这种大目标,通过“教育”所能实现的就是:第一给孩子良好的智力,第二给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差异,但塑造智力的空间也很大。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其阅读量呈正比:阅读可拓宽见识,让人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知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这是他多年在教学一线研究和观察后得出的重要结论。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孩子的品质。任何一部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都充满真善美的情怀,其核心价值观也是正面的。这些东西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倾听了众多的智慧,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其思想会更成熟,人生境界会更美好。很多道德和意识问题,从根本上讲,都可以说是智力问题:有智力才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由此也可以得出阅读的第三层功效——修复心理创伤。一般来说,人们多少都带有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父母和老师都可能会在无意中伤害我们,生活和命运也可能对我们不公。有的人能战胜这些伤害,有的人则在阴影中伤痛一生。一个从小建立了阅读兴趣的人,会有更好的自我治疗的能力。这一点,也是基于前面提及的阅读带来的智力和心理两方面良好的基础。当然,阅读的功能不可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拆一座房子可能只需一把镐头,而盖一座房子则需要动用许多工具和手段。教育孩子也一样,阅读虽然非常重要,但还需要其它要素来配合。第二件礼物是自由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与犯错误权每当我谈到给儿童自由的时候,总会遭遇质疑。质疑者一般都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它显示了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尚处于一个幼稚的阶段。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怕孩子犯错误,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孩子一旦失败就大加指责,这样的家长,就是强权家长,他们对孩子“关心和付出”越多,对其自由意志的剥夺就越多。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也就变成了空话。哲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失去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自我认识和调整的信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的同义词不是放纵,而是选择力和判断力。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们更清楚行为的界限在什么地方。而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其行为只是放纵,而非自由。放纵是压抑的后果,是选择功能的失效。这样的孩子内心软弱无力,因为他丧失了对自己的掌控力。能否给孩子自由,是成人能否有分寸地表达关爱、有质量地去教育孩子的一块试金石。成人只有首先解放自己的心态,理解了自由意志在教育中具有何等价值,才能把“自由”这个无价之宝送给孩子。第三件礼物是身教家长的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我常收到家长来信,说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玩时,老打别人,讲道理没用,揍一顿也没用。还有人问,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坏脾气?其实,这些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不是,却看不到自己给了孩子一个生气就打人、爱发脾气的坏榜样。而家长用行动告诉孩子的,远比言语告诉得多。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三种方法恰恰是当下许多家长和教师最热衷运用的。古人说得多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六个字无人不晓,但有多少人会以此为镜,真正践行身教?活在虚荣中的家长不可能教给孩子踏实,刻薄的教师也不可能教会孩子宽容。为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材,你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一种关系。现在大家已基本形成共识:给孩子好的教育就等于给孩子最可靠的财富。但到底给孩子的“教育”是什么,家长之间差别巨大。这个差别,主要不是理念、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别。这些会决定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良弓。无论都市或乡村,贫穷或富有,高官或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亲自做出良好的表率——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馈赠。

试试三种“另类”教育方法


照顾宠物:培养起责任感

父母平时会教育孩子宽容、忠诚的好品质,但常常由于概念抽象,使得孩子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在这方面,宠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专家认为:“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照顾另一种生物的责任感。照顾狗、猫等,可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感。”

譬如,当家里的小狗每天下午3点准时出现在门口等候小主人归来时,孩子就不难理解什么叫忠诚了。而且,小狗会不断将这个道理演示给小主人看。再比如,孩子有时会抓住小猫咪的尾巴,但事后,小猫还是不计较地和小主人一起玩。父母可以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是宽容,同时告诉他对待别人的错误也要学会宽容。

当然,如果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参与和邻居一起遛狗,或者在放假时让孩子给学校养的小豚鼠做个窝。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时明白,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

直面失败:向天空大声呼喊

父母常常会鼓励孩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拼搏向上,但面对他的失败,更多的常常是责怪和不知所措。

其实,孩子失败时也正是最需要亲情的时候。比如孩子参加比赛输了,此时最好的做法是,赶快让孩子离开现场,带他到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地方,这样可以不让他在众多小伙伴面前失态而尴尬。然后,不妨让孩子发泄一会儿,并用温和而同情的目光安慰他的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同情可以使孩子感到被人理解,等他冷静下来,你就可以和他深入交谈了。这时千万不要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或者“你不应该为此灰心”之类的话,此时的他不需要大道理,也不需要模糊的建议。不妨对他说:“下次再输的话,你可以朝着天空大喊一声。”此类实际的建议,远比那些空洞的说教对孩子的身心更有帮助。

健康示爱:当着孩子轻歌曼舞

不少父母会认为,夫妻间在家的亲昵行为应该避开孩子,否则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专家们却认为,父母间的相爱,反而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有益。

如果你们晚上想在家跳一会舞,完全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因为,让孩子看到你们的轻歌曼舞,拥抱甚至亲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而言,习惯于父母的亲密举动会使他们与周围朋友间的关系更融洽,尤其是对他们将来与所爱的人生活会更有指导意义。

育儿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忙于育儿之事

忙于育儿之事的家长埋头于具体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顾及宝宝的真正需要和体验,常常犯下过度保护或给宝宝施压的错误,不遇到问题还好,真的遭遇麻烦就大有一招走错功亏一篑的危险。这个圈子中,有些家长很自信,因为他们熟练的象个“八级工”,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吃喝拉撒照顾的得心应手,书桌上摆着育儿条例一二三,身后还站着头戴各种专家高帽的人士担当后盾,以至于自信得四处传播自己的育儿“条例”,自信到听不进任何逆耳的忠告,直到孩子被判定有情绪行为问题、缺乏创造力、交往困难,甚至智力发育迟缓或存在各种健康问题时才大梦初醒。

还有的家长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腹狐疑,因为自己潜心学来的招数在宝宝那里总是碰壁,明明书上写着向东,可宝宝偏偏就要向西,而且那么多的现象都跟宝宝有“毛病”似的,于是难免有病乱投医,东家的膏药西家的汤、南家的法宝北家的秘方,一股脑灌到孩子身上,结果只见东边日出西边雨,问题去了还复来。

整天埋头育儿之事的家长是个“育儿工”,发达了四肢简单了头脑。这本也无可厚非,带孩子就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嘛,可怕的是假如他们的“专家顾问”也是个“育儿大工”,不管张三李四青红皂白,就是甲乙丙丁那么一套方子。结果受牵连的只能是孩子——不在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消亡”。

第二种境界——长于育儿之术

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多长了一双眼睛,发现自己的宝宝原来不是个机器,而是那么生动和多变的一个生命。家长知道是生命就有个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对待,于是认真学习各种育儿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圈子中,有自信的家长,但这时自信不再盲目,他们知道随机应变,懂得举一反三,只是容易陶醉于眼前的成绩,而可能忘记经常抬头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有些时候家长也会丧失自信,因为宝宝变的太快了,昨天还很灵验的妙方可能突然间毫无功效了,但问题还必须解决,于是挖空心思变招儿,这一变也许就成了,也许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真正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是个“育儿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们也有这个本事,于是不小心就会被戴上漂亮的荣誉桂冠成为别人的榜样,对于家长来说得了荣誉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进取的话也不是坏事,但若一门心思维护名誉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这种情况如果不是落在家长而是落在专家头上,即便称得上“育儿大匠”,因为太怕有辱英明而追求立竿见影,相对考虑孩子长远发展就少,这样就难免落入误人子弟的泥潭。

第三种境界——精于育儿之道

精于育儿之道的家长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先后天合力发展的成果。他们育儿不仅动手、用眼看,更会用头脑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们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宝宝的需求,懂得引导的办法,明确发展的方向。对这些称得上“育儿师”的家长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不仅仅为了这件事情本身,他们的每件工作既顾及到昨天,适应于今天,又服务于明天,因为他们更懂得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目标去看待和对待孩子的发展,对待现实问题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求完美又懂得取舍。

育儿师领悟了育儿的真谛,再游刃于育儿的技巧,周到于育儿的事物,就成为“育儿大师”,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专家成为家长育儿的指路明灯。

尽管前述的三种境界有高下之分,但却不能完全割裂,因为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事,又有术,更有道。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育儿之道不能等,宝宝天天都在成长,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培养孩子决无可能返工重来,家长必须闻鸡起舞,提前学习育儿的知识和技巧。同样,育儿之术也不能仅仅专攻,无论是家长还是指导家长育儿的专家,必须全面关注宝宝的体格、智力和心理的发展,不可失之偏颇。吃喝拉撒、游戏交流、健康保护、情绪行为……必须面面俱到,全都管起来。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欲利其器,必先谙其道。多年来尽管我们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尽管我们也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尽管我们通过跟踪指导10000多个家庭科学育儿掌握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仍不敢冒然自称育儿大师,而只是家长在育儿大师路上取经得道的铺路石。

育儿责任之重,学问之深,事业之大,需有千百万专家学者和热心家长共同支撑,我们毕竟都有共同的希望——让小宝宝更健康、更聪明、更幸福的成长;我们毕竟都有共同的追求——为这个利国利民的朝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最近我发现**有个新的现象出现,现在为了追求速度读国学书的时候特快,读的啥内容根本听不清楚,只是一挂鞭的突突的出来,可是读的内容根本就不知是啥。朱老师也与我反应在早读课上也是如此。这样的读书已失去读书的意义了。

昨早**七点就起床了,我琢磨让他上午把国学的书读完“**,我们下午要和营昊洋去打CS了,晚上回来很累的,不知还有没有精力干事了。”**一听下午要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马上精神来了“太好了,妈妈,那我上午就完成作业。”呵呵还是玩的力量大啊“是啊,下午要玩,为了能好好玩,我也感觉吧事情都做完了,下午玩的时候就能很轻松的玩耍了。”**连连点头。

我寻思先让他读《千字文》“**,早上记忆力最好了,你看那是先读《千字文》呢,还是先打牌?”**赶紧说“先读千字文吧,早上记忆力好,读《千字文》能记得快。”说完**赶紧拿出《千字文》开始读,乖乖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的似的,我灵机一动赶紧拿出手机把他读的内容录下来。等他读完2遍,我做出停的手势“**,妈妈打扰一下,先听一遍录音吧。”**“我都人的字了,不用听录音了。”又是着急的要读完“听一下不耽误读的,这是你自己读的录音,我们来听一下吧。”说完我把刚才录得放给他听,他一边听一边不用自主的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等听完我问他“**,咋样,自己读的好听吧。”**“我读的太快了,听不清楚。”好小子还算有自知之明,还能听出自己的不足。

我笑笑对**说“不错,能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那下面知道该怎么读了吧?”**点点头说“我知道了,应该读的慢一点,读的清楚一点。”我“我儿子真明白事理,知道自己读的不清楚了,马上就能改正,好好读吧,妈妈好好享受我儿子的读书。”说完,**一字一句很清晰铿锵有力的读起来,我也赶紧很配合的做出一副很享受他的读书的样子。

反思一下:这次发现**读书快的不足,没有学习以前那样直接指出他的不足,而是换一种说教方式,把他的读音录下来,让自己听,结果自己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没用我一番说教自己赶紧改正过来。看来平时不是孩子不听我们的教导,而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对。

分享:曾经以为培养孩子就是付出,现在发现培养孩子也是一种收获;曾经以为是我们抚养孩子长大,现在明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成长;曾经以为教育就是能量的输出,现在领悟到教育其实是能量的交还。真正的的教育,永远是相互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教育,发现,感悟,是人生的必修课!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成长永不止步!

孩子就是来成就我们的,一起努力,加油!

11种错误教养方式需警惕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后果:将来的他绝对思维错乱,没有底线。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后果:他将来即使犯罪被捕,也会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是受害者。

5.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后果: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净净,就是不知孩子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后果: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一点都不意外。

8.孩子要多少零钱都照给不误,也不要自己干活挣钱,千万别节省,别像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

后果:他习惯了不会挣钱,只会要钱时,千万别烦恼。

9.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离不开你了,千万别让他独立生活。

10.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远都会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11.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后果:别羡慕,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都能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却不行。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爷爷的三种错误教育方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种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