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在观察中学会了许多

05-14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案例:我在观察中学会了许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实录:

自主游戏的结束音乐响起,孩子们纷纷把玩具物归原处。杰杰.煊煊和媛媛三人一起搬走大型积木。由于大型积木又大又高,他们三人各施其能,有的搬得又快又多,有的搬得又少又累。

杰杰是个急性子,拿了积木就走,而且每次只拿一块,来来回回跑了十几圈,也只不过搬了十几块积木而已,跑得气喘吁吁。最后,她坐在一边歇歇,不搬了。

煊煊个子高,一块一块地把大型积木叠起来,叠得有八块这么高,眼看就要倒了,他这才住手不叠了。可是得把这叠积木搬过去呀,总不能放在这儿算了。于是他用力推,但是他推在上部,下部没站稳,“哗-”地一下,刚才那叠高高的积木全倒了,他傻了眼。

媛媛搬积木的方法与他们不同,三块大型积木叠起来,捧好就走,再来叠三块,再搬回去,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四次,她就把积木全搬走了。

思考:

从搬积木的方法与结果上可以看出:这三个孩子的经验基础与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从孩子们的动作表现中,我也了解了他们不同的学习特点及个性。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与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耐心地去观察幼儿,关心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情感,协助他们的发展,并以审视的眼光来判断他们所谓的无意义的行为和反应。M.YjS21.cOM

作为教师,只有在观察中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个性、气质,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他们的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以最需要、最合适的教育,才能是他们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老师,我也会了


背景:

随着秋天的来临,孩子们的衣服量也逐渐增多了,于是每天午睡起床后的穿衣服是宝宝们最大的苦恼,也是午睡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的呼唤声:“老师,我脱不掉了”;“老师,这个衣服怎么穿呀?”;“老师,我穿得对吗?”……

活动情景:

今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的呼唤声又此起彼伏的响起了,但今天我没有象以往那样忙着帮他们穿,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穿(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我已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初步了解了穿衣服的方法),并不时的告诉他们:“头从大洞洞里钻进去,再从中洞洞里钻出来,最后小手从小洞洞里钻出来”。在我的提示下,大部分孩子都穿好了衣服,而把衣服穿错的孩子也不少,但我没有马上纠正过来,而是督促个别慢的幼儿加快动作。

以往每次为他们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都是我的事,今天我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孩子,让他们找找谁没有把衣服宝宝穿好?这一找,还真找到好几个把衣服穿错的孩子,我把这几个孩子请到前面让他们来说说错在那里?该怎么穿才对?孩子们一下就说开了:

“他的衣服穿反了,你看毛毛头都在外面了”

“这个牌牌应该藏在里面的,他把他弄到外面了”

“帽子应该是带在头上的,他把他穿到屁股上去了”

“他的衣服怎么多了一个纽扣的洞洞”

…………

“那怎么穿才是对的呢?”

“是这样穿的”

“衣服要翻过来”

在大家的帮助下,穿错衣服的几个孩子重新穿好了衣服,孩子们都开心的拍起了手。

分析与反思:

幼儿通过学习尝试而成长,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正逐步尝试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纳入到教育中来,但我们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实际需要。虽然孩子们在前一次的游戏中对穿衣服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进行了尝试,但那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对他们来说并没有留下多大的印象,所以还是会有孩子把衣服穿错或穿反。而在今天的活动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共同的讨论,最后还一起努力把穿错的衣服重新穿对,对他们来说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要比老师让他们学、让他们尝试要有效的多。其实这也是二期课改所提倡的“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尝试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

案例: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


语言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理解语言活动的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发展不是让孩子强化大量的词汇,而是让孩子乐意交谈、注意倾听,理解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前的语言活动,我们通常是让孩子听故事,然后通过几个问题让孩子理解内容,最后在进行一个故事的讲述,通过反复的听,强化幼儿的记忆,以此达到理解的目的。我们很少考虑这样的方式孩子喜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孩子是否从心底里真正的理解。《给熊奶奶读信》这个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通过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听一听、再讲一讲、说一说、画一画,让孩子在多种感官、多次参与下进行学习,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比较好,孩子从内心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所应用的方法是:

1、在情景谈话中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熊奶奶收到了一封信看看是谁写来的?进行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这个环节,注意力非常集中,都被这封信吸引住了,信一出示,孩子们的眼睛都一下子盯住了信。当我把信打开时,幼儿都非常专注,认真地看。这个环节在看一看的过程中就解决了两个问题:学会了看信封,了解了信的大致内容。

2、在体验中表演故事,教师与幼儿互动

在平时的故事教学中,我只会提几个问题,让孩子领会其中的思想含义,通过幼儿的回答来完成教学的任务。但这一次活动我是以熊奶奶的角色让小朋友帮忙读信。让幼儿自由地去看一看,读一读。幼儿更具有自主权,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故事的内涵,也发展了孩子的讲述能力。教师参与其中,与幼儿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讲得更有劲,胆量也更大。

3、重视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

本次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幼儿在理解和讲述故事、体验小动物内心所想之后,让孩子知道同一封信,用不同的语气、语言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只要心里想着别人,就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心里老是想着自己,别人自然就不会喜欢你。最后一个环节是活动延伸,放在了区角活动中,利用“教师节”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学小熊把自己心里想对老师说的话用画画的方法给老师写封信。操作兴趣浓厚。

本次活动,环节的安排紧凑,形式也比较多,因此幼儿学习兴趣高,达成目标也比较好。综观活动,都将幼儿推在前台,提问中都处涉及到你怎样,这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尊重孩子的理念。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于学生回答不太理想时,我的课堂应变能力及灵活性还不够。孩子的语言讲述能力还不够等等。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

案例:引导幼儿在观察中主动探索


一、《纲要》理念

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案例描述

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萌动。教室前的一排杏树也不例外,根根枝条已坠满了刚刚生长的细芽。这种现象被孩子们发现了。“老师,树上的小芽是花还是叶?”有个孩子问我。全班的孩子都围拢过来好奇地问这问那。“你们说是花还是叶呀?”我反问道。对于孩子们提出的疑问,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带着问题给他们布置了一次观察任务。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作了这样的观察记录:

第一天:阴气温12°C枝条无变化

第二天:小雨气温12°C枝条无变化

第三天:阴气温13°C芽孢稍微变化

第四天:晴气温15°C芽孢继续变大

第五天:晴气温16°C芽孢裂开

第六天:晴气温16°C芽孢开放

一周后,树上开满了簇簇杏花,没用我讲,孩子们都兴奋地告诉我:“老师,那些芽原来是花呀!”“老师,杏树是先开花后长叶吧?”“我知道,天气暖和了,花就开了。”通过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孩子们明白了许多大自然的规律。我们的观察活动收获很大。

三、分析

这次观察活动结束后,我感触很深,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答案及时的告诉他们,当他们提出一些我也不懂的问题时,我就会用一些无关的话语搪塞他们。而今,学习新《纲要》后认识到,以前的做法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权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产生很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他们有很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事情,需要教师解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要给孩子们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不管我们是忙、是闲,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当我们对一些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时,除了轻松地说:“我也不知道”外,还应该加上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四、反思

1、变“教师讲,幼儿听”为“幼儿做,教师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到“幼儿能做的事情就让他做,幼儿能想的事就让他想”。当幼儿自发产生兴趣和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找到答案。这样,幼儿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切忌横加干涉、扼杀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当幼儿提出一些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求答案。

案例:观察案例


体育活动时,孩子们在玩小推车,但在玩时却发现:

1、争抢现象多。

2、小推车在推动时,轮子不滚动现象多。

3、小推车互相碰撞情况多。

分析:

1、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强,看到别人的玩具,他们都想同时玩一玩,但小推车数量不到人数的一半。

2、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差,在推动小推车时,避让能力还教欠缺。

3、幼儿手部控制能力发展不一,小轮子的推动需要一定的条件,许多幼儿将轮子平放而没将其放到滚动位置。

对策:

1、进行分组活动,以减少幼儿的争抢行为。

2、与幼儿共同讨论“轮子为什么转不动?”以提醒幼儿小手用力向前推,轮子才会向前跑得快的好方法。

3、在场景的设置时,用明显的记号提醒幼儿开汽车的方向。

案例:

观察:幼儿剥桔子

1、半数幼儿一听到要剥桔子,就说:“老师,我剥不来。”

2、刘霆霄、王婧瑜等幼儿用手指抠桔子皮。

3、能剥桔子的幼儿只有四人。

4、有三名幼儿不愿动手剥桔子。

分析:

1、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家倍受家人的宠爱,时常包办代替,一些生活技能的学习机会。

2、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小手肌肉群还不发达,个别幼儿对这一活动有困难。

3、老师在考虑幼儿活动时,创设此类机会少。

案例:

今天,幼儿体育活动后脱下的衣服很多,而天也稍热了些。一些孩子拿着孩子拿着自己的衣服,走到衣架前挂衣服,观察后发现:

1、个别幼儿把连帽衣的帽子挂在衣架上。

2、少数幼儿将衣服挂在衣架上,

3、多数幼儿不知如何挂在衣架上或挂一次、掉一次。

分析:

1、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理能力方面的欠缺。

2、老师的包办代替过多及父母的宠爱所致。

对策:

1、以“衣服找洞洞”的形式,引导幼儿拿着衣架寻找袖管上的洞洞,口吻拟人化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加强示范,表扬与鼓励。

效果:

如今,大部分幼儿已能自己学挂衣服了,虽然还需老师一旁帮助,但“愿学”“想学”的愿望已经激发了。

案例:

撕贴自墙面设置了“果树”后,孩子们十分乐意投入此活动在自由活动区域游戏时,总会人满为患,争抢不断……

分析:

1、幼儿对此活动感兴趣

2、美术活动中的撕贴是第一次开展,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明显高于其他事物,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3、我在创设环境时,已考虑了这一点,但估计不足,小图画纸的撕贴的投入未起到明显效果。

对策:

1、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尝试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2、更新其他区域内容(幼儿已不感兴趣的内容),对幼儿多一份观察了解孩子的需求。

案例:观察反思


观察记录:

主题活动前讲评中,向小区的负责人提出了“小区中要有春天的景象”的要求。幼儿欣然答应了下来。

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全部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的建构建筑物,唯独绿化没有工作人员。于是,教室介入直接问负责人:“负责人,小区绿化今天是由谁负责的?”负责人小龙皱着眉头回答:“我是请大龙造绿化的。”一旁的大龙抢着说:“这个积木搭绿化又不好看的。”“那,除了用这些积木搭绿化外,还可以使用什么呢?”大龙依然投入在一些木制的积木中,而负责人小龙听了我的话,奔入了材料超市中。

游戏过半,我再次来到了“美丽小区”。发现幼儿已经用现有的塑料草坪和塑料花朵在小区的中间建构一块绿地,绿地上只有一朵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朵,我想可能是刚才在

教师的介入中小龙制作的吧。而此时工作人员依然的在忘我的建构着一排排、一座座的建筑物。我假装很匆忙的向工作人员借走了绿地中的一些植物,当我转回来时,绿地依然,没认及时补充。我再次假装刮起了沙尘暴,说“小区的绿色植物都受到了破坏,要重新种植一批。”并乘此机会将小区中现成的假花、假草都取走了。

可是直到游戏下班音乐响起,小区的绿化还是没认问津。

分析:

首先,从本次的主题游戏中,可以发现幼儿对建构活动的专注、投入。但是在主题游戏背景下开展的建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于建构操作,而必须有扮演、有交流、有情节。那么,在本案例中,就能发现这是目前本主题内容所欠缺的。

我们也试图将班级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与主题游戏相结合,使主题在游戏中有新的生成点。所以教师在游戏的开始中就提出了相应的活动要求。但教师的几次介入都没有促使幼儿完成活动的要求。第一次的直接介入,虽然负责人勉强的自制了一朵花,但是这种探索没有继续下去,可以看出他仅仅是为了“交差”。同时在其中也看出该主题中幼儿对自己的角色身份并不感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第二次的间接介入,教师是为了激发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区的绿化,绿化的缺少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很明显这次的指导也是以失败告终的。第三次的间接指导,教师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小区的绿化,设计了“沙尘暴,植物枯死”的情节,但幼儿仍然无动于衷。

在“美丽小区”的主题游戏中,教师布置的绿化任务并不是他们的兴趣点。幼儿从始至终都在积极的建构高楼、隧道、高架桥等一系列的建筑物,这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自发的行为。

在该主题中,幼儿的角色身份、角色行为、交流过程并不影像到幼儿的游戏过程。既然是主题游戏,必须是在一定情节中通过交往开展的,情节的丰富、角色行为、语言直接影像到游戏质量。我们在设计主题时,也要避免批着主题游戏的外衣,实质开展的是无区别的操作类的游戏。

我想针对这两点,在开展“美丽小区”主题游戏中,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联合探索。这里的联合是指两个主题或是更多主题间的交流、联合探索、丰富游戏的情节,从而促使“小区”不仅仅停留在造房子上。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案例:我在观察中学会了许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在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