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管道》案例分析

05-14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有趣的管道》案例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案例背景】

当我深入积木区观察小班幼儿上学期的建构活动后,会发现许多问题:有的幼儿很少选择积木区的活动,有的满足于拿着几块积木东走西看却迟迟不搭,有几个孩子总是重复着搭高高的楼,而有的孩子却经常重复用几块积木围成一个圆圈……,孩子的这些表现说明他们还处在积木建构水平的初级阶段,他们还停留在熟悉积木本身,感受积木在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幼儿正在对横纵两方向搭建进行充分尝试和经验累积。而积木建构区的核心教育价值是:帮助幼儿经历操作、建构和设计的过程,发展他们对材料、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理解;支持他们再现和创造性的表达生活经验。

【案例描述】

本次活动在设计上采用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第一环节:出示圆管,引起兴趣;第二环节:认识圆管,了解其主要特征;第三环节:自由探索,发现两个圆管的连接方法;第四环节:自由表现,体验创新。教师设制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玩一玩——做一做——再玩一玩的过程中,使幼儿从最初的熟悉积木,到发现积木两端的连接方法,再到感知积木两端相互衔接时在空间中延伸的状态和位置,最后反映到幼儿对所建构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表现。使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认识和理解建筑模型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发展幼儿对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案例分析】

1、情节的不断丰富,激发幼儿探索和建构的激情

一开始,教师以欢迎小客人的方式引出主题和引起兴趣,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发现其主要特征。然后再出示另一个圆管,告诉幼儿“它们是好朋友,怎样才能使好朋友手拉手不分开呢?”促使幼儿大胆主动的去尝试,从而发现其连接方法。接着设置悬念:“如果有许多圆管宝宝手拉手,它们会变成什么有趣的东西呢?”继续激发幼儿建构和探索的热情,从而发现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

2、关注幼儿积木模型组合与情节展开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小班的孩子天真稚气,具有知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因此,用“好朋友手拉手”来比喻圆管积木两端的连接,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能够较为生动地把枯燥的名词“连接”变得通俗易懂,也符合他们身边“处处好朋友”的生活逻辑。最后在幼儿使用多个圆管连接之后让幼儿发挥想象:“现在变成什么了呢?”孩子们指着造型各异的管道,有的说:“像毛毛虫;”有的说:“像水管;”有的说:“像滑滑梯。”……,这些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都是平时经常可以看到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幼儿的生活逻辑的。

3、抓住幼儿遇到的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第一次尝试两个圆管的连接时,有的幼儿遇到困难不能成功,这时我没有马上进行讲解示范,而是先请不成功的孩子讲讲自己在操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然后请成功的孩子上台演示,在看看——想想——比比——说说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寻找不成功和成功的原因,让幼儿自己发现原来圆管的两头大小是不一样的,只有把大的一头和小的一头连接,并且还会听到“嗒”的一声时才会成功,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信。

【反思】

1、欣赏、接纳孩子,营造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关系引导孩子,不以教师的想法和意图强加给幼儿,接纳孩子的每一次探索和表现,并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使孩子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心情放松、愉快,敢于探索、乐于建构。

2、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建构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训练,而应更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因为建构活动是一个运用脑力去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教”,幼儿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幼儿园活动案例分析《有趣的图形》


活动设计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很多图形,如:衣柜、冰箱等,能在生活中寻找相似形状的物体,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并辨别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圆形与半圆形的异同。

2、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感知并辨别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圆形与半圆形的异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卡片。图形口袋(里面装有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彩纸)和拼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它是谁呀?

2、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只小熊是老师用图形宝宝做成的,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小朋友认出一个图形,老师将图形粘贴在黑板上。)

3、(将图形翻过来,出示标题)小朋友们认识这几个字吗?跟老师读一遍。今天我们来学习《有趣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一动。

1)下面,老师来做一段手指操。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做的是什么图形?

2)老师来当指挥,大家来做好不好?

2、变一变。

1)(出示圆形)看看这是什么形?(然后转一圈,迅速将圆形对折)看看变出了什么形?

2)猜猜圆形是怎样变成了半圆形?

3)老师觉得半圆形像一只趴着的小老鼠,我可以在上面画上小老鼠。请小朋友们打开图形口袋,用小手折一折,折完以后也可以画上你喜欢的图案。

3、贴一贴。

1)(找小朋友说一说,是怎样把图形变成其它图形的)

2)(将折好的图形粘贴到黑板相应的标题图形下面,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图形。)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摸一摸。

1)老师看得出来,大家做得都很努力。下面我们来玩一次《小熊找家》的游戏。(熊口袋里装有不同形状的图形纸板,师播放《小熊找家》,请小朋友轮流传口袋,音乐声停止时口袋传到谁手里,谁就用手伸进口袋里摸一种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后取出来检验正确后把图形放回口袋,如果错误取出来。)

2)(游戏结束后,请幼儿再摸一遍认错的图形纸板。)

2、连一连。

1)大家玩得开心吗?老师想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把图形宝宝都忘了。(大屏幕出示图形)

2)这里还有我们学过的汉字宝宝,大家还记得它们吗?(出示汉字)

3)有的汉字宝宝在外形上和图形宝宝很像,在书写汉字的时候也要按一定的形状书写。看哪个小朋友的火眼金睛能把它们连起来。

3、拼一拼。

1)(出示图形)图形宝宝不仅和汉字宝宝是好朋友,它和很多交通工具也是好朋友。

2)(请个别小朋友到前边来拼一拼。)

四、课堂延伸:

看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有一定的形状的。下面和老师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

五、小结

其实,在我们校园里也有很多图形,和老师一起校园里找一找,好不好?(带领小朋友们到校园里去找图形)

案例:案例分析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美发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来,“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听张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原来这么简单。

一场顾客(注:执笔者)与美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美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美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做很随便的样子。]

美发师:“你会唱《青藏高原》吗?”

“不会”我如实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发师评价到。“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不知道。”我索性装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个叫韩红的人,她是一个胖猪猪。”美发师越发得意起来,“这首歌很难唱,我姨妈会唱。”她一边做一边说。“我给你做个韩红式的发型。”

“好吧!”顾客答到。美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样地剪起来。闲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多么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菁菁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教师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

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美发厅”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发生在“美发师”与顾客之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朋友式的老师。在“美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最妙的是教师的隐性引导。在此时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正是教师的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整个谈话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活泼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自主自信的孩子和一个尊重幼儿、思维活跃的教师。正是教师以正确的儿童观,凭借高超的教育艺术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案例:日常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总是默默坐在一边看着别人快乐地游戏、玩耍,自己却一个人呆呆做着看别人玩,别人欺负他他也不敢告诉老师,更不敢还手;明明自己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自己却不敢举手。他们沉默寡言常常成为被老师忽视的儿童。其实,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我们班文文就是这样的孩子。课后活动安排小朋友背诵《三字经》,大部分人都在念,但他不开口,让他上来也不肯。

教师策略:

1、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应更多的关注他,让他信任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然后逐渐的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记住,对于他的每一点小进步,一定要及时的在全体幼儿面前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在课余时间多和他们亲近,和他们讲讲话,聊聊天。

2、教师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孩子,促进每一位孩子身心和谐的反展,积极关爱胆小、内向、的幼儿,使他们渐渐胆大、活泼、开朗起来。并喜欢和老师做朋友。

分析及反思:

对于这些胆小的幼儿我应该给他们多点关心,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主动和他们交谈,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细心观察他们的举动,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满足,激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并积极鼓励他们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体验和同伴间一起游戏的快乐。

案例:小班案例分析


实录:

刚开学的一天,焦点小朋友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们连忙跑过去,问焦点怎么了,边哭边指着手说:““邝忆冰咬我”,只见焦点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焦点哭了,也都跑来看乐闹。这时李家齐也跑来告诉我“邝忆冰打我,还抢积木”。但见邝忆冰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抢来的积木。

分析:

邝忆冰小朋友是个她聪明伶俐,长相可爱。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才发现原来该幼儿她要什么总是事事依着她,使她养成了自私,好攻击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育呢?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我们通过填写“家完联系册”、家访,半日开放活动,以及入园、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第三,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

反思: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应该多培养该幼儿的自控能力,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为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互助,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来促进自控能力的发展,如设计游戏“木头人”,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发展自控能力,方法为:教师背对幼儿念儿歌边向前走,幼儿跟随其后,念完儿歌后教师回头,幼儿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动作,并保持身体姿态不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要尽量把坚持不动的时间拉大一些,对于自控较好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加“过小桥”,让幼儿走过高25厘米的平衡木,刚开始时,幼儿走得很慢,有1/3的幼儿不敢过,我们鼓励“勇敢点”,并牵头他们的手,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基本都能独立、快速、顺利的走过平衡木,变得更能力,不怕困难了。通过游戏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

希望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

案例:儿童成长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萧萧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孤僻的孩子,虽然平时在班里并不是很会说话,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他会说英语,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很着迷,他的知识面很广,而且经常能在不经意的时候表现出来。但是在在日常的生活中缺少爱心,不愿意为老师和同伴帮忙,相对而言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看到眼前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会默然走开。对这样的孩子,如果能全面发展,用自己的爱心来对待每个小朋友,将会非常出众,。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展开对他爱心的培养。

时间

案例描述

分析与反思(教育策略)

2月25日

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陆续都回到了幼儿园,一个寒假没有见面,他们很多个子都长高了,见面的第一天,他们象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围着老师说个不停,这个时候,萧萧来了,他没有多说话,自己径自走到位置上,摊开一本宇宙的奥秘开始看起来,也没和任何人说话。我走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他也没有多说话,等我一再要求时候,他才向我问了个好。(由此发现萧萧好象做什么事情都是很淡然的,对周围漠不关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所以我想以后对他要多加提醒,也许会又收效。)

3月1日

开学两个星期了,从早上来说,萧萧见面会和你问个好,但是,好象都是处于义务,而不是由心而发的向你打招呼,而问好结束,就开始看他的书,我发现他看书的时候是很认真,而且带来的书大都是宇宙的奥秘,自从上学期进行过宇宙的主题之后,我知道他对宇宙很着迷。(于是,我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宇宙开始进行和他的交谈,他对于兴趣的东西完全是两种反映,所以我想这个也许是拉近我和他关系的地方)

3月18日

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桌子上西湖的图片架移开,于是我指定了陈雨瑞来负责,今天上完课以后,忽然看见萧萧迅速从位置上站起来,然后准备把图片架子放回原来的地方,但是雨瑞马上就说到,这是我的事情,萧萧说,我只是想帮帮你,于是悻悻的走开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是高兴的,说明他并不是冷淡于一切,帮助别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表扬了他,鼓励了他。但是他的表情却显得无所谓。)

4月19日我们最近在进行七彩世界的主题,主题进行到今天,我们尝试做了一朵七色花,当问到你会怎么使用七色花的时候,有小朋友说要买很多玩具,要有很多吃,也有小朋友说要帮助别人,帮助生病的小朋友,当问到萧萧的时候,他说他有了七色花要让妈妈的身体更好。(我听了以后,觉得他其实是一个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只是不善于表达,好象都放在心里,我马上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他表情上告诉我他很开心。)

5月17日

中午在吃饭前,别的组都很安静,惟独霄霄一组声音很响,等我走过去的时候,我看到他和天天已经手和手扭在一起了,我想,应该是和他们有冲突了,我有点生气的和萧萧说,“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天天没经过老师的允许就开始吃饭了,老师还没有请到他呢”(我一听,马上批评了钟天逸,但是我也同样批评了萧萧,他觉得有些委屈,就眼睛直直的望着我,我就和他讲起了道理,最终萧萧服气的点点头。)

5月31日

在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各自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萧萧也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带的是一辆半机械的塑料自行车,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在我的跟前不停的晃来晃去,有时还故意在我的面前把法条一拉,让“自行车”滚到的脚边,这时我明白了,他是在引起我的注意,我立刻捡起地上的“自行车”,装着很欣赏的样子问:“这是你带来的”,他点点头,“这个玩具怎样玩,你教我玩好吗?”那一天我看见他会心的笑了。

6月8日

今天,萧萧的妈妈告诉我,萧萧与以前有了变化,发现他的班级荣誉感强了很多,以前对班级的事情是丝毫不关心的,但是,前几天,他请求妈妈帮他买瓶洗手液,原因是班里没有洗手液了,我听了很高兴,赶忙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我看的出他很开心。

6月21日

中午,他在教室里玩汽车,突然风风哭了起来,我一看原来是萧萧玩的汽车压到了他的脚,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他马上就向徐道歉了,而且棱棱的看着我,似乎我要批评他,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是自己就走开了,(我看到他的进步没有多批评他,反而安慰徐风起,并一起得到他的原谅。)

小结

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交往,幼儿的交往是他们社会化行为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像萧萧这样的幼儿在各个幼儿园为数也不算少,他们由于某些客观的环境影响,使得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与同伴之间有差距,因此交往起来就有了一定的困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多倾向于那些有能力的人,而对那些反应慢、行动迟缓;生性怯懦、胆小,遇事无主张,只会随大流的人,会避开他们,不愿和他们呆在一起。因此,幼儿对人对事的态度,往往又是成人对人对事的态度的翻版。通过这一学期的观察,及鼓励,萧萧的进步应该说是很大的,从对周围的漠不关心,到现在的爱心涌现,很多地方体现出他有爱心的一面。在平时的教学、游戏中,在集体的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克服自卑感、孤独感及消极情绪,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这种良好的个性更容易被别人接纳。让我们的老师都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受小朋友尊敬的,喜爱的老师,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不再受冷落。

案例: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美发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来,“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听张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原来这么简单。

一场顾客(注:执笔者)与美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美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美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做很随便的样子。]

美发师:“你会唱《青藏高原》吗?”

“不会”我如实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发师评价到。“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不知道。”我索性装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个叫韩红的人,她是一个胖猪猪。”美发师越发得意起来,“这首歌很难唱,我姨妈会唱。”她一边做一边说。“我给你做个韩红式的发型。”

“好吧!”顾客答到。美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样地剪起来。闲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多么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有趣的管道》案例分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