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分析:
沈祎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是早产儿,眼睛有点斜视,脚上有根骨头没有发育好,走路很不稳。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务都由奶奶包办,活动受到父母的诸多限制、不允许做这、不允许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因此形成了她过度依赖、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
学期总目标: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阶段培养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目标与措施:
1、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帮助她排除焦虑的情绪。
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第二阶段目标与措施:
1、关心与信任,帮助孩子战胜胆怯心理。
2、发挥孩子的专长与爱好,使她获得成功体验。
第一阶段:(9月6日)
开学一来园,沈祎的表现就是哭:上课哭、吃饭哭,午睡哭,一空或游戏一停,她就“妈妈,我要妈妈”地哭叫。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只有她还在不停地哭。不管我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她停止。今天上课时,她硬要坐在教室靠门口的座位上,说是要向外看妈妈、等妈妈,为了不影响全体小朋友的来园情绪,我只好暂时顺从她。
为了让祎祎尽快地消除这种焦虑情绪,平时我就注意耐心亲切地多与她交谈、陪她滑滑梯、做做游戏、家访、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进步就马上表扬并与她的父母反馈在园情况、利用“五角星、小红花”等小奖品鼓励她、请班级中活泼胆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来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这样过了三星期左右,她已经不哭了,对老师比较喜欢,还能主动和我说说家里有“天线宝宝”的碟片、最喜欢看“东方少儿频道”等等,在家中也能主动讲讲幼儿园的事情。
9月27日
午睡是幼儿园生活的一大重要环节,很多幼儿在家中没有午睡习惯,祎祎也不例外,她往往担心“一觉醒来妈妈会不会来,如果睡着了妈妈来领,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办?”等。所以,差不多每天午睡时,她都坐在椅子上呆呆的发愣。
要跨过这一门槛,变不习惯为习惯,要花一番大功夫。于是,我一面以“宝宝午睡后照样可回家”的事实打消她的顾虑,一面与家长取得联系,交待下一步的措施,要求不要让孩子停学,我就慢慢让她学会午睡。为了照顾全体幼儿不被吵醒,让她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我采用了“哄睡五步法”:
第一步:让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做好睡前小便的准备工作,然后坐在午睡位置旁边的小椅子上,要求不离开椅子,嘴里不发出声音。
第二步:脱掉鞋子,踩在床上。不能离开椅子,口头提醒“如果累了,可以躺一会儿”。
第三步:脱
掉鞋子,允许坐在被子里,但不能有声音。
第四步:要求孩子必须躺下。一开始,她不习惯,躺半小时又坐起来,老师一提醒,又躺下去。这样坐坐、躺躺、趴趴,过了午睡时间。
第五步:老师搬凳子坐在她身边备课,她的头一抬,马上把她的头轻轻按下去。这时候,孩子已经比较老练,不容易哭了。老师的要求要严,不再“心软”。一抬就按,一抬就提醒,慢慢地,她能睡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了。睡不着或睡醒后也能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将近一个月了,祎祎终于能安安稳稳的午睡了。
第一阶段小结: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焦虑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儿童习惯于母亲那张亲爱而又熟悉的面孔,而当陌生人出现后,他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就变成惊骇了”。对于像祎祎这样焦虑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爱心。要让孩子熟悉环境,觉得老师、小朋友可亲可爱,幼儿园真好玩,然后寻找教育的锲机,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让她融入幼儿园大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
第二阶段:(11月8日)
早操时,我们班的小朋友随着音乐快乐地做着早操,大象走、小鸟飞、青蛙跳。这时,只见沈祎小朋友抿着嘴,两腿一颠一颠的,两只小胳膊夹在腰间,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怎么跳也跳不起来,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两次、三次,都没有跳起来,最后她干脆蹲下不做了。
这使我联想到平时祎祎走路不稳、动作发展明显不如其他幼儿的状况。如果总是失败,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和自信心,怎么办呢?早操结束了,我在地上划了一条横线,让祎祎在横线间半跳半迈地就过去了。我微笑地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小朋友都拍起了手,第一次的成功使祎祎的信心大增。她用那不协调的动作,反复练习着跳,还时常举起双手,非常兴奋。
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一条线竟有如此的效果。尽管她的动作还不如其她孩子,但在她自身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天入园时,她的妈妈对我说:“祎祎昨天回家很高兴,叫我在地上画线让她跳,而且跳得满头大汗。”听了妈妈的话,我想,无论她跳的结果怎样,至少她现在爱跳了,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12月15日
今天的音乐课“买菜”,我没有弹琴,而是让孩子们听磁带学唱歌曲。听着欢快的音乐,我突然发现祎祎歪着头,眼睛盯着录音机,一动不动,听的特别认真。别看她平时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还是挺喜欢音乐的。孩子发现我在对着她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下来,大家一起编起了动作,祎祎站在靠边的地方,边看边做,脸上不时地露出笑容。由于动作比较简单,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里面的动作。最后,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沈祎也怯怯地举起了小手,我马上请她来表演,为了让她胆子大一点,还特地邀请了其他两位小朋友。虽说祎祎的动作很不规范,但是毕竟完整地表演下来了,在小朋友的掌声中,祎祎得到了五角星。
第二阶段小结:
虽然这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解决这些问题时,我遵循了幼儿园新纲要中提到的“健康教育的大原则”:“即让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因人施教”。“一条线”看似简单,但恰恰给祎祎搭构了一个小台阶,让她知道如何跳出第一步,并且及时给予她充分的肯定,使她在迈出第一步时就体验到了成功,因此也就有了信心和进一步练习的勇气;在上台集体表演中,让她担当一些适当的角色,让她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孩子直接接触,彼此互相影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学期小结
一个学期过去了,由于我们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
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小便洗手等等”,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引导下,祎祎逐渐建立了自信,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克服困难,还会主动亲近老师和小朋友,并积极地参与集体的活动。家长也为此感到开心,同时也更新了教育观念。
中(五)班
姓名
姚施越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2000、6.13
家庭地址:
基本情况
姚施越小朋友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男孩,平时和小朋友之间很少交流,总是一个人玩耍,不爱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在学习方面比其他小朋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较差,所以其他小朋友也就不太爱和他玩耍,这也使得姚施越小朋友更加内向,不爱说话了。在日常的生活方面,姚施越小朋友的生活自理也比较弱
,吃饭时不愿吃完午餐,到最后总是要老师来喂他吃饭。午睡时,也不能独立的穿脱自己的衣裤,总是需要同伴们的帮助。
。
分析情况
之所以姚施越小朋友会有许多的问题,这都是由于姚施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平日里对姚施越太过宠爱,在家中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都由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帮他做,导致才会出现姚施越小朋友这些不良情况。又由于,他们家周围没有和他同龄的幼儿,所以,姚施越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的一个因素。
具体措施
1、加强家园联系,让孩子的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
2、通过与幼儿家长的交流,让幼儿家长与我们老师相互配合,共同正确引导
幼儿。
3、让幼儿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了解身边的事物,感受同伴之间的友爱。
幼儿个案记录表(一)
记录者:
第一阶段观察记录与小结
开学至今也有一段时间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姚施越小朋友比刚来姚施越园时要进步很多了,虽然,姚施越小朋友今年大一岁了,但是在刚开学时,姚施越小朋友对身边的小朋友总是爱理不理的。有时,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也只是拿个小椅子坐在一边,一个人玩。我发现姚施越小朋友的这一情况后,就想到,可能是在寒假里,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对上幼儿园感到不高兴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立刻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并及时的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让幼儿多和其他爱说话、爱动脑的小朋友坐在一起,让姚施越小朋友多说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一些他喜欢做的游戏。让他感到,在幼儿园里是很快乐、很开心的事,愿意每天都来幼儿园。在以后的时间里,姚施越小朋友变的要开朗多了,在各种游戏活动中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第二阶段观察记录与小结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在这一段时间里,我看到姚施越小朋友和其他幼儿在一起开心的做游戏,高兴的听老师讲课。
但是,姚施越小朋友还是会发一些脾气,容易和小朋友之间产生矛盾,两人意见不和就要产生问题,但每次遇到问题时,姚施越小朋友总是向老师报告,从来不愿意自己将问题给解决好。为了能让姚施越小朋友在遇到问题或是其他困难是能够先动一动自己的小脑袋,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的请姚施越小朋友出来解决问题,并让他给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到的。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姚施越小朋友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先自己想办法,实在想不出的时候才请老师帮助。
第三阶段观察记录与小结
几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这过去的日子里,姚施越小朋友在各方面都比开学时要好很多了。在平时的活动游戏中,常能看到姚施越小朋友活跃的身影,听到姚施越小朋友响亮的声音。在这几个月当中,姚施越小朋友的吃饭问题还是他的一大问题,吃午饭的情况要比刚开学是要好了很多。但是,姚施越小朋友吃饭的速度还是特别的慢,每次吃饭总是最后几名,饭菜都冷掉了,吃在肚子里也就不舒服了。为了能使姚施越小朋友吃饭吃的快一些,我们老师每次都在他身边看着他吃完饭,让他要有快些吃饭的意识。在不断的关心下,姚施越小朋友的吃饭情况是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进步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老师来解决。
达到效果
很快,一个学期又将进入尾声了。在这过去的一学期里,姚施越小朋友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可以看到他进步的一面。姚施越小朋友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在和同伴之间的交往有了改善,在午餐和午睡方面姚施越小朋友已经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到能够独立且快速的将午饭吃完,能独立的穿脱衣服、裤子和鞋子。
正确对待幼儿的“研究”行为
这天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管仲然和郭泽凯对地上的几只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看,他们在搬东西呢?”“看、看,这肯定是只公的蚂蚁,他们都跟着它走呢!”·······眼看就要到了吃午饭时间,我只好过去催促他们,“以后再看吧,吃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得回教室呢!”看着他们恋恋不舍的样子,我忽然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太好,过后,我想了好长好长时间······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某一现象出现了“研究”,正是对此事物兴趣浓厚的具体体现,正是在兴趣的指引下,孩子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创造力得到发展。作为老师的我,不但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点,还要能随机把它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我想,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这样处理为好:
首先,积极去肯定孩子的表现。我所说的肯定,不是口头上的,而是亲身而为,作为老师,你要随时在观察孩子,并蹲下来融入到他们的谈话中去,让孩子和你有情感上的共鸣。老师的可亲、信任、赞许,是令他们更自信、更积极、更大限度激发他们好奇心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要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提醒而不是强制。孩子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我们不要在此时做出任何影响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强制性地去否定他们,更要不得。当孩子的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产生矛盾时,老师首要做的是进行善意的提醒。但在集体生活中,是要遵守共同的规章制度的,这也是他今后进入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生涯中所必须具有的认识。培养服从大局的集体意识,是要必须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把它变为教育契机,对孩子耐心说理,让这种意识根植于他们心中,并能影响到其行为。切忌怕麻烦,简单、强制性地把事情处理掉,既伤害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也对今后关于此方面的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
再次,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时间。
孩子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们要留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如,可以再进行一下提醒:“呀,你们那么专心,吃饭的时间到了,老师和小朋友们先到教室等你们,你们可要抓紧时间哦!”这样就给孩子一个缓冲的余地,他会不由自主地想出一个处理问题的办法,并能如期进教室用餐。这样,既锻炼孩子自己解决矛盾的能力,也保护了孩子继续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