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案例:我和孩子一样高》,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清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来,冷清清的校园变得温暖起来,小草舒展着身姿,树叶儿绿得发亮,如火如荼的茶花瓣儿上,露珠闪着眩目的光。但更吸引我的,是操场上孩子们活跃的身影。

今天我们玩呼啦圈,有的孩子把圈当作汽车的方向盘,开来开去;有的孩子把圈套在背上,玩小乌龟爬;有的孩子让圈竖起来,玩钻山洞;还有的孩子把圈排成一排,玩跳圈游戏┅┅我的目光扫到画廊那里,咦?那些孩子蹲着在做什么呀?怎么不在操场上玩呀?我快步走到他们跟前,可是虽然是矮矮的瓜子黄杨树,仍挡住了我的视线。

“为为,你们在做什么呀?为什么不到操场上去玩?”我气呼呼地大声责备孩子。

听到我的声音,几个孩子抬起头来。哦,都是些“皮大王”!为为看到我生气的脸,怯生生地,又忍不住兴奋地说:“老师,我们发现了西瓜虫!”哦,原来这样!我想起我们在业务学习的时候经常说的,要关注孩子的关注,倾听孩子的倾听。可是真碰到了事情,就把学习到的二期课改理念全抛到了脑后。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蹲下身来,“在哪里呀,让我也看看!”孩子们见我这么感兴趣,马上热情地指给我看。我埋下头,撅起屁股,好不容易才发现了几条在草丛里匆忙逃窜的西瓜虫,看它们狼狈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为为把一条爬远了的西瓜虫捉回来,他的手刚碰到西瓜虫,西瓜虫马上身子一缩,缩成了一个滴溜溜园的球。西瓜虫变的球躺在草地上,一动也不动。孩子们屏息看着西瓜虫,也静悄悄的。一会儿,西瓜虫忍不住啦,舒展身体,慢慢地动了一下,发现周围没什么动静,于是大胆地又爬了起来,孩子们又用小手去碰它一下┅┅原来孩子们跟西瓜虫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呢,哈哈,太有趣了!于是我让孩子们把西瓜虫捉到瓶子里,放在教室的自然角里,让班级里更多的孩子去了解西瓜虫,观察西瓜虫。

分折:

翻开相册,看自己的照片,有的是逼真的本我,有的却显得高高的,长长的,有的则相反。同是一个人,为什么区别有那么大呢,道理大家都知道,因为拍摄角度的不同。在老师眼里,孩子为什么那么小,那么微不足道,那是因为老师是站着看他们的,如果换个角度,蹲下来看他们呢,是不是能看到另一番动人的景象呢?

蹲下来,我和孩子一样高,看待人,看待事物有了全新的角度。如果那次西瓜虫事件我没有蹲下来,没有看到孩子眼光里的探究欲望,肯定要批评孩子不去玩玩具,离开集体,没有规则意识了。但是幸好我及时醒悟过来,才没有酿成大错。

蹲下来,我和孩子一样高,我能够更仔细地观察孩子,发现原来在我心目中的“皮大王”们,在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竟是如此地专注,如此地用心。这让我想到,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活动中,总有几个孩子会显得心不在焉呢,是不是我们没有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是不是我们的激发兴趣还做得不够?原来,当我和孩子一样高后,我眼中的孩子也会变了个样的。以前用有“色”的眼睛去看他们,是多么大的错误!

蹲下来,我和孩子一样高,在老师参与的活动中,孩子们会玩得更畅快淋漓,更尽兴。这时的老师,已经成了孩子的玩伴,成了孩子心目中最亲近的人,师生间的关系更融洽,更民主。这时候,孩子最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你,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你听,你也就能够更多一点地了解他们,更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的教育,也更能让孩子树立自信,进步得更快。

蹲下来,我和孩子一样高。我看到的孩子是那么可爱,不再是一个个的“皮大王”,我不再为孩子的调皮、不听话而烦恼,原来,感受孩子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我对自己更充满了信心!在二期课改的浪潮中,我会更努力去拚博,奋进!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给我一样的纸


美工课上,我教幼儿做小青蛙,这个小青蛙是从纸工材料上剪下来的,色彩鲜艳,折叠后还会按一下跳一跳,很是生动形象,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看着孩子们这样高兴,我也很开心,马上发给他们每人一张材料纸,让他们满足一下自己的动手欲望。

轮到松松了。松松跟别的小朋友比起来,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明显的差一截,所以我平时对他的要求都比别人低,像这样的纸工课,我常让他剪一些简单的形状,一段时间下来,进步也挺大,从原来的不会握剪刀,到现在已经能够剪一些简单的形状了。今天的纸工课,我也像往常一样拿出一张白纸,温柔的对松松说:“松松,今天我们还剪白面条,练练你的小手好吗?”没等松松答应,我便递给了他一张白纸,因为在我想来,松松是不会拒绝我对他的“好意”安排的,事实上他也从来也没有拒绝过。可今天却出乎我的意料,松松竟然推开我给他的纸,边看边指着其他小朋友手中的材料纸,用不熟练的语言说:“一样……纸……”。这是松松第一次提要求,看着他充满渴望的眼神,我停在半空中的手慢慢地收了回来,拿出一张材料纸给了松松,松松高兴的接了过去,剪了起来。看着他那比平时更认真的样子,我陷入了深思。

对于一些能力差的幼儿,我们可以降低对他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在平时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对他进行纵向的比较,一有进步就表扬和鼓励。但是如果让他在课上做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事,时间长了,孩子纯真的心或许会慢慢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意识也许会渐渐的形成自卑感。一个孩子如果有了自卑感,怎么能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不管教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不能给予孩子不一样的待遇。虽然他们还很小,但是在他们的心中都渴望着平等。

“一样……纸……”这句稚嫩的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脑中,那是对平等的呼唤啊。是啊!我们要给每一个孩子同样的“纸”,让他们在同样的“纸”上自由描绘美好的未来。

小班《不一样的青蛙》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在黑板上范画了一只大青蛙,大大的眼睛、宽宽的嘴巴、白肚皮、绿衣服,端端正正的蹲在那儿,看上去非常的漂亮。于是,我就让我们班的小朋友仿照我的范画每人画一张,还让他们和老师比一比谁画得好看。

案例描述:

幼儿绘画一开始,小朋友们很认真的照着我的范画一笔一画的画起来,我就在小朋友中间巡回检查。看着他们一笔一画认真的样子,我心里挺高兴。可是,当我走到涛涛身边的时候,发现他画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青蛙,但是,没有一只青蛙是一笔一画的,我就说:“涛涛,这次比赛你肯定要输了,看你画的歪歪扭扭,是不是没有一只能比上老师画的青蛙好看?说完我就去巡视别的小组的孩子了。

当我再次回到涛涛身边时,我大吃一惊:涛涛着正呆呆地看着自己的画,显得不知所措。手中还是拿着那支油画棒,并且不由自主地在抠着画纸,画纸已被抠得薄薄的了。我没想到我的言语对涛涛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我低下头问:“涛涛,你为什么用画那么多青蛙呀?”没想到他说:“老师,我画的青蛙是好孩子,他有很多的朋友和他玩,你的青蛙是个坏孩子,没有朋友和他玩”,我恍然大悟,涛涛的想法多好呀。我意识到刚才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孩子不敢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了,因而开始发呆。于是我摸摸涛涛的头说:“你想得可真好。涛涛,快给青蛙找更多的好朋友吧!”涛涛一听,显出不敢相信的样子。我握起涛涛的手: “来,涛涛,给青蛙找更多的好朋友,他们就不会感到寂寞了!”涛涛的脸上展现了笑容,他开始拿起油画棒给继续按自己思路作画。

活动结束了,孩子们的作品千篇一律和老师的青蛙大同小异,只有涛涛的青蛙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富有创意。我请涛涛把自己的作品讲给大家听,涛涛开心极了。我又接着对孩子们说“涛涛的青蛙有许多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做游戏呢!你们的青蛙有朋友吗?它们在做什么呢?”这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 “我的青蛙在唱歌”“我的青蛙在捉虫”“我的青蛙在开联欢会”……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想着、说着。趁着他们有这么高的热情,我说:“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画的青蛙和别人的不一样,看看谁的想像力最丰富,大家快点开始吧!”。经过刚才这么一讨论,每个孩子的视野开阔了,头脑中有了许许多多可以拿来创作的题材,下笔也大胆了,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创作出了《青蛙唱歌比赛》、《青蛙过年》、《我和青蛙手拉手》、《青蛙在太空》、《青蛙游泳比赛》等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我感觉孩子们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了,脑海中流露出无穷尽的创作题材,我不得不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

案例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以程式化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幼儿。作出过多的干预指导,把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幼儿,强制幼儿写实,限制幼儿稚拙、富有童趣的想象力,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如果老师都以程式化的教育模式来要求幼儿,将会使幼儿在绘画中失去自我和主动表现自我的自信心,丧失参与活动的热情,抹杀创作的萌芽,泯灭创造力。我在前面采取的教育行为是以“像”准,以自己的审美要求作为标准,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以至于孩子们被动地服从老师,作品出现单一的现象。涛涛的想象完全合乎情理的,表现出他对青蛙的意愿。通过调整我的教育行为后,涛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情感上得到了满足,非常愉快地向同伴展示了自己的想象,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教师的支持、涛涛的成功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他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富有童趣的想象。

案例反思:

一、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活动。

《纲要》中也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

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通过学习《纲要》我们认识到,要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应该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并以“支持者”的角色去接纳和尊重幼儿的不同想法。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把“支持”停留在口头上,会不经意地做出一些限制、干预孩子的行为。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束缚他们,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在这个美术活动中,当涛涛没有按照我的要求作画时,我却不假思索地去干预,将我的意愿强加于涛涛,造成了涛涛不敢动笔。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绘画则是幼儿的另一种“语言”。幼儿喜欢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内心感受,在绘画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独创性、个性。但是,他们的创造行为必须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精神环境中才能实现。这时教师的支持尤为重要,它是孩子获得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就应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作品,设法营造一个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丰富的想象力的环境,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条件,让孩子的创造思维得到尊重并充分得以施展。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让美术活动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快感和心情的愉悦。教师首先要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尊重他们的表达的意愿,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表露出来,而不能用教师既定的目标去暗示幼儿。如果我一开始就及时了解涛涛的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支持,班里孩子们的作品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局面,可能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因此,让孩子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活动中真正支持孩子们的真实意愿,欣赏他们,激活他们的想象,他们的绘画作品就会更加灿烂,富有童趣。

二、教师要做一个幼儿活动的引导者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机械地教幼儿技能技巧,而要以“受人以渔”的思想为指导,适时有效地加以引导。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引导不适时或者乱引导的现象。就拿涛涛“画青蛙”的案例来看,我忽视了孩子独特的表现力,没有及时地从欣赏者的角度去引导,反而将我的看法强加给孩子,这造成孩子在我的言语暗示下不知所措,认为必须跟老师一样,跟老师一样的青蛙才是最美的误导。虽然后来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但是多数孩子在活动中因我的误导而不敢创造、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画出来的青蛙出现模式化的作品。如果我在涛涛给青蛙找朋友时,及时地给予赏识、激励,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这么多的青蛙在一起做游戏,多热闹啊,你的青蛙在做什么呢?”孩子们就会因此而展开不拘一格的想象,对自己更有信心,创作的欲望更强烈。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接纳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创造,并在赞赏孩子点点滴滴的创造的基础上,及时地将孩子奇特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样,别的孩子在教师适时有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想象会更丰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更高,作品会更丰富,更有童趣和个性,而不是一个模式。

案例:我和孩子在一起


二十一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与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元化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和孩子在一起的带班老师,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上,我们不仅呼唤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一种平等关系,更要去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及时提供支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我们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绵绵的春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比如说,在排练庆“六一”节目时,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想表演独舞的丑小鸭,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教育,我就和孩子们共同协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孩子们自己一次次地选拔,最终每一组都产生了一位孩子们一致同意的小朋友跳独舞,由于是孩子们自己选的,而且是每个小朋友参与讨论的,所以孩子们表演得更投入,就连平时比较顽皮的几个孩子,他们也非常努力。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细读《纲要》所提出的发展性原则,是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个性品质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班的郭青钊小朋友做事特别认真仔细,但生性怕羞,不敢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次,我在与钊钊妈妈的交谈中听说孩子会玩儿滑板车,于是在晨会课上我和小朋友谈起了通过哪些锻炼方式来预防“非典”,还有意请钊钊来谈谈玩滑板车的经验。他一开始有点害怕,怯怯的望着我,我鼓励的看着他,终于他红着脸讲了起来,虽然开始讲的还不是最流利,但万事开头难。在同伴们的赞扬声中,钊钊越讲越好,充满了自信。由此,我想,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他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幼儿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孩子的“破坏”行动。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有一天,我们班的孙海鹏小朋友,把许多五颜六色的木珠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木珠滚得满地都是,当时,我真有点生气。一问原因,原来他是想弄明白,还有哪些木珠是没有小洞洞的,因为他已经发现了有一颗木珠因为没有洞而不能穿线。之后我不仅没有批评孙海鹏,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并和他一起把木珠一颗一颗捡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再用漂亮的木珠穿一根项链吗?”他用力地点点头,然后就埋头去穿项链了。活动结束时,只见他还在努力地穿项链,此时我看看他,他也看看我,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虽然我一点没有责备他,但是我想,他已经从中受到了教育,知道自己不该把木珠全倒出来,影响其他小朋友活动的正常进行。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我们以宽广的胸襟容纳、欣赏和支持孩子,并让他们有机会纠正错误。有时候,教师宽容的态度和欣赏的微笑,远远比我们严肃的批评教育更有用,它能使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如果说,欣赏的眼光能够使我们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那么,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倾听,要倾听幼儿心声,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入地了解他们。在与孩子日常接触和交往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注意倾听孩子们说什么;耐心观看孩子们做什么;适时询问孩子们想什么,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

就拿每次带下午班时为幼儿梳头来说,由于小班幼儿特别注意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尤其需要老师个别的关心与照顾,因此我每次等到孩子起床,总会拿着梳子帮小男孩的头发梳梳整齐,把女孩子的小辫扎扎好。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有的小朋友会主动要求:“老师,我去帮小朋友梳梳头。”这时我就引导孩子相互配合,在幼儿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使他们逐步建立了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好品质,同时也使班级的良好常规得以建立和巩固。梳头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作为孩子喜欢的、信任的老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并加以满足,这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我心里也觉得甜甜的。

不一样的项链


[案例]

一次区域活动中,陈思甫和于浩阳小朋友选择了美工区“剪贴项链”的玩具。这个玩具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制作的:材料有剪刀、胶棒、五彩的纸条,还有简单明了的制作步骤图,孩子们可以边观察边制作,不仅练习了剪直线的技能,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只见于浩阳小朋友按部就班地剪下了一个个长条,然后将这些长条粘成一条长长的项链;而旁边的陈思甫一直没有动手,好像在思索什么似的。不一会儿,他开始动工了:先拿剪刀按实线剪下长条,然后将纸条依次连接起为一个很长的直线,这时旁边的于浩阳大声地对我说:“李老师,陈思甫瞎做,你看看他做的和我的不一样。”陈思甫看了他一眼说:“你不知道,我做的也是项链,但和你的不一样。”听他这么说,我也好奇地凑过来看个究竟,疑惑地对他说:“哦,是吗?那我们看看你做的是什么样的项链?”他好像做得更有劲了,很自信地说:“你们等着瞧吧!”接下来他将长条围起来粘成一个圆圈,然后用两个小长条做成了一个心形粘在圆圈的一端,一个心形的项链完成了,陈思甫高兴地举起来展示:“这就是我做的桃心项链,我妈妈就有一条这样的项链。”“真好看!”旁边的小朋友都为他鼓起掌来。

在区域活动的讲评环节,我神秘地出示了这个不一样的桃心项链,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问:“这是谁做的?怎么做出来的啊?”紧接着,该是陈思甫小朋友上场的时候了,看着他自信地讲解着自己的作品,我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分析与反思]

1、鼓励幼儿同一种区域材料的不同玩法。正如案例中的材料“剪贴项链”,其范例的做法就是将长条剪下然后粘成圆圈连起来,目的是让幼儿练习剪长直线以及粘贴的技能。其实这样的范例从某种角度来说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挥和想象,我们可以鼓励幼儿一种区域材料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2、创造机会让幼儿大胆地创作和表现。陈思甫是个聪明伶俐的小朋友,平时他的想法就很独特,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点子。正如这次制作项链,他又有了新的创意。听到别的幼儿告状说他“瞎做”的时候,我并没有批评和阻止他,而是鼓励他继续做下去,为他创造了大胆创作和表现的机会,这样才有“桃心项链”的诞生。

大班美术活动不一样的我—独特的面具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提供美术教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美术活动不一样的我—独特的面具 ,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这是大班美术活动不一样的我—独特的面具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设计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手段,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幼教管理质量,已成为幼教界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所以我设计了开始就是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所呈现的教学活动。因为幼儿在这个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与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心目中的榜样,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有意识地去发现、赞美孩子的优点和特点,与孩子交流讨论" 不一样的我"这一话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所以我设计这一课美术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独特的地方,让他们知道每一个人其实是不一样的,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地方。

【活动重点】:能让幼儿学会用夸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

【活动难点】:能够使用纸浆和气球制作立体的面具。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通过课件的播放观察每一个人不同之处。

2、学会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3、尝试用纸浆、气球制作立体面具,体验资质玩具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播放器、课件(各种各样人的表情)。

2、气球、打气筒、纸浆、水粉颜料、水粉笔、设计用纸、铅笔。

3、稀释的胶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

2、再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同伴有哪些地方长得不一样?

二、产生制作兴趣:

1、欣赏教师制作的半成品面具。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3、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三、学习制作方法:

1、给气球打气,学习合作互助完成打气任务。了解气球大小和脸型大小的关系。

2、进一步粉碎纸浆,加入清水和少量胶水,均匀地搅拌。

3、将纸浆一层层地糊到气球上,均匀地增加厚度。

4、在鼻子的位置上反复堆积粘贴,增加高度。

将制作好的半成品面具放在合适的地方晒干。

四、设计脸谱和表情:

1、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最特别的表情,要尽量与众不同,可以适当夸张。

2、在白纸上线画出设计稿,注意突出自己最明显的特征。

3、将设计好的脸谱仔细地刻画到半成品面具上。

4、待面具完全干透,图上合适的水分颜料。待颜料干燥后将气球放气或戳破,去下面具。

五、作品展示:

1、在展示区或墙上展示自己的面具,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哪些面具很有趣、很独特,最能让人看出是谁的。

【教学反思 】:

这堂课我觉得幼儿做得很不错,关键成功的地方在于两点:开始部分以小朋友们自己将接触的事物引入,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对于细节处我作了很好的准备:首先是孩子活动的组织,要点和关键的地方我作了强调:比如粉碎纸浆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虑到孩子可能会抢,对此也作了说明强调,同时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另外还有纸团,但是发现纸团容易烂掉,不太适合,我就去掉了纸团,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较有目的性,因此幼儿的活动非常顺利,虽然是第一次跟气球面具打交道,但是每组上都干干净净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较干净,作品也完成得不错,看来同样是设计"独特的面具"有的小细节不注意可能也会带来大问题,有句话说"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看来做人是如此,上课也是如此,记得曾在教研活动中将好课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当中镶了一到两粒劣珠,胡乱穿起,那这串项链的质地绝对是大打了折,我们幼儿园老师上课要对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个数,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将一节活动用自己的方法呈现出来,要让幼儿学到该学的知识。

相关文章

《大班版画教案:版画乐》:大班美术活动版画乐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激发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学习版画。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展幼儿的独特的创造性思维。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版画版画乐教案吧。

《大班美术教案:房子的周围(学布局)》:大班美术活动房子的周围(学布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通过观察图片,说说房子周围的景物,让幼儿大胆想象,对房子周围进行绘画创作。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房子周围的事物。快来看看大班美术房子的周围(学布局)教案吧。

《大班美术教案:花越开越大》:大班美术活动花越开越大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会用从里到外,由浅到深,层层涂染的方法表现花朵渐变的色彩。学习用同种色表现越开越大的花,对色彩感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花越开越大教案吧。

幼师资料《案例:我和孩子一样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