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会开花的泡泡水

05-15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分析:会开花的泡泡水”,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观察时间:****观察对象:吴**、姚**

观察教师:**观察地点:科探区

观察记录:

早晨入园后,吴**被科学区桌上的材料吸引了。他走过去,拿起桌上的牛奶盒看了看,用小嘴巴吹了吹,便想离开了。见状,我走了过去,问:“吴**,怎么啦?不想玩吗?”“不是的,我不知道怎么玩。”“那你知道里面是什么吗?”他嘟起小嘴巴说:“不知道。”这个时候,葛**也过来了,他拿起吸管在牛奶桶里面捣鼓了几下。吴**马上凑了上去,说:“你在干什么呢?”葛**没有理他。他也学着葛**的样子玩了起来,不小心把泡泡水弄到了手上,他开始拼命地搓,手上就产生了白色的一块,快要哭出来了。我放下笔安慰他:“没关系,等下去洗洗手就可以了。”你看我也一起玩呢。

连续来了两个小朋友似乎对材料的兴趣度不高。这个时候,我发现在一旁一直观察的姚**有种想试一试的冲动。“怎么样?你想去玩吗?”“想,嵇老师,那这个吸管可以用吗?”“当然可以喽。”还没有说完,姚**拿起吸管放在了牛奶桶里面,用嘴巴拼命地吹起,牛奶桶里面的泡泡水越积越多,有的都溢出来了。姚浩博说:“你们大家像我一样吹,用点力吹。”吴**看了看,也开始蠢蠢欲动尝试了起来,“姚**,快看,我也有泡泡了。”“那么一起来比一比谁吹得泡泡多呢?”姚**越吹越兴奋,吴镇宇也紧跟着,两个人的泡泡都从牛奶桶里溢出来了。

姚**提议:“我们一起来比赛好吗?”“好的,但是你要等等我,因为你开始的泡泡就比我多。”“那你要快点哦!”说完,吴**深深吸了一口气,听见“嘙嘙”的声音,泡泡在里面不停地翻滚着、堆积着。“姚**,你看,我的泡泡水上面有好多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你的有吗?”“我的也有呢,我的大泡泡比你的还有多,1、3……”数着数着,他就把手伸进了牛奶桶里面,把所有的泡泡都弄破了,吴**也跟着一起,边玩边说:“这个泡泡水好玩呀,跟家里的肥皂一样滑滑的。”区域结束的音乐响起,两位孩子很自觉的将材料送回水池里面清洗并把桌面整理干净了。

观察分析:

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两位幼儿的兴趣都非常的浓厚,40分钟的时间都在玩。但在这游戏的背后,隐藏着教师的观察,那我们教师是如何进行师幼互动的呢?根据本案例,我总结出了几种策略:

1.贴近与融入类策略

幼儿弱小,不成熟,对他们不信任的人,都会表现出恐惧;对他们熟悉、感觉亲切的人,则会信任和依恋。这是幼儿特有的心理特点。为此,为了提供师幼互动的教育效应。我们的策略是:广泛交谈,分享情感。当吴镇宇被材料所吸引,因为不会玩而离开,其实这也是一件打消积极性的事情。于是我开始跟他交谈,分散他的注意力,安慰他,从而让他再次加入了游戏。

2.平行介入和参与类策略

当孩子的认知水平与学习任务难度相比差距较小时,教师的外显作用就应减小,以充分发挥孩子的学习潜能。这时教师应尽量隐去教师的身份,而以幼儿伙伴的身份平行介入和平等参与。当吴镇宇对游戏材料产生厌恶感时,我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而不是进行高控幼儿,让幼儿在该游戏区玩。

3.支持发展类策略

在幼儿园学习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活动意图并不总在教师预设的教学范围内。这时,教师绝不要以自己的主观见解去影响幼儿的学习活动,而要以支持性策略来促进幼儿的探索活动,使幼儿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获得发展。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姚浩博从游戏开始的介入到游戏结束,他都会想出各种泡泡水的玩法。如“比一比谁的泡泡水多、大泡泡和小泡泡、泡泡水是滑滑的”。这些都是他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趣味性、探究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我们同行之间经常在一起研讨,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除了“对付”孩子们的哭,缓解焦虑心理以外,还得时常关注有尿裤子、拉裤子现象,而且比较严重,虽然我们老师们每时每刻都嘱咐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上厕所的要求,但有的宝宝还是尿湿裤子,拉到裤子里,对此现象我展开分析。

分析:即使每次我们都是强调,随时都在提醒,看到这些孩子们的这种现象,我自己心想:可以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在身边随时提醒经常尿湿裤子的孩子。避免经常尿湿裤子老师不知道。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我们班李文梦是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又是一个细心的小女孩,我鼓励李文梦干什么事情都“携带”尿裤子、拉裤子的孩子,随时提醒该干什么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跟老师说随时跟李文梦说都可以。但我们对经常尿裤子的幼儿也要亲密接触,使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

其次,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意识,我们每天都是特殊对待这类幼儿,以强带弱,促使全班孩子一起进步,让家长放心。

最后,我们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家园合作慢慢改掉孩子的这种尿裤子、拉裤子现象。

幼儿案例分析:节日的糖果


案例背景:

根据五月份主题“快乐的节日”延伸出了个别化学习活动“节日的糖果”。活动包括设计糖纸和制作糖果。

案例描述:

今天进行游戏的是付恩静雅和李文博小朋友。付恩静雅选择设计糖纸,李文博则是包糖果。只见李文博拿起海绵纸,用皱纹纸进行填充,然后小心翼翼的卷起来。他开心的笑了笑,继续制作糖果。卷好后,他用手拧了一下海绵纸的边缘,把糖果卷紧,然后去拿线准备把拧过的部分绕紧,但是他手一松开,糖果就散开了。结果他有尝试了几遍,还是不行,糖果还是散开了,他有些气馁,把糖果一下子扔到桌上。他看看付恩静雅,付恩静雅还在专心的装饰糖纸。等到付恩静雅完成后,她看到李文博趴在桌子上,就问他“你怎么不玩?”李文博告诉了她原因。这时,付恩静雅说“那我帮你吧!”于是,在两人的合作下,李文博完成了糖果的制作。李文博开心的向付恩静雅说了声“谢谢。”

分析和措施:

1、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事,但是遇到困难后有的幼儿懂得主动寻求帮助,而有的幼儿则是消极等待。李文博小朋友自尊心较强,所以不愿意主动向同伴求助。教师应该在活动后和幼儿进行谈话总结,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要主动寻求帮助。

2、付恩静雅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较强,平时乐于助人。所以在游戏中,她发现别人有困难后,愿意主动伸出援手。同时,也体现出了她在游戏中有着较强的合作意识。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发现应予以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向她学习。

3、教师在发现材料不合适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调整材料,比如用吹塑纸代替海绵纸,省去繁琐的操作过程。

案例分析:游戏中的协商


【事件描述】:

通往“旋风快递公司”的通道上挤满了送快递的快递员,送完快递的杨浩齐和要去送快递的董一正撞到了一起。董一正被撞到了,快递也掉到了地上,他生气地说:“杨浩齐,你撞到我了!”杨浩齐说:“我不是故意的,人太多了,我想过去!”董一正慢慢站起来说:“那你可以走那边过呀!”用手指了指通往“旋风快递公司”的侧面,杨浩齐说:“那里不是路,走那边会影响别的区域的小朋友,我们要遵守规则!”董一正说:“好吧,可是大家都走这一条,真的有点挤!”杨浩齐回应说:“对呀,而且大家都乱走,有的进去有的出来。”董一正说:“如果大家都排队那样会比较好!”杨浩齐说:“可以的,而且像我们上下楼梯一样,进去出来都靠一边走就不会撞到了。”董一正说:“你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可以去告诉老师!”

【教师解读】:

在游戏中,孩子们有了主动遵循游戏规则的意识,而且理解了遵守规则的意义。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在渐渐地形成属性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他们能在自主的游戏中体会到没有规则的不方便,且乐意和同伴协商、讨论规则、并且自觉遵守。

【幼儿讨论】:

在游戏结束评价环节中,教师对今天杨浩齐和董一正提出的新规则“分道通行”跟幼儿进行了讨论:

教师:你们有遇到像他们一样的麻烦吗?

幼儿1:有啊,我经常在快递中心出不来,那里的人实在太多了。

幼儿2:我也有被人撞到过。

教师:那我们就实行他们说的“分道通行”怎么样?

幼儿3: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进去”和“出去”,那样大家就能明白走哪边了。

幼儿4:中间还可以放上隔板,把路隔开来。

幼儿5:对,就像我们的马路。

幼儿6:最好还要有个交警,看看谁违规了就罚款。

幼儿7:也可以设置一个红绿灯,这样大家也不会去挤。

教师:除了在“快递中心”这条路上设置“分道通行”哪里也需要设置呢?

幼儿8:速八餐厅那里人也很多。

【策略跟进】:

1、设置路标、路牌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协商、讨论的内容,模拟真实场景,给每一条路张贴了路标方向,在转弯处设置了路牌,还用孩子们的创意为他们通行的主要干道取了好听的路名,如“幸福大道”、“光明路”等等。场景内容更为丰富、生动了。

2、创设了交通指挥站

在流量较多的地方,根据孩子们的要求我们设置了“红绿灯”,由交警负责管理秩序,根据路况和人流量更替红绿灯,且可以提醒、督促幼儿更正确的滑行,对违规者可以有适当的惩罚。

【幼儿成长】:有商有量精彩纷呈

穿上轮滑鞋的孩子犹如会飞的鸟儿,他们在活动中兴奋、自由自在,也常常因为这样而出现超越活动区域、速度过快等有碍游戏正常开展的情况。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并能和伙伴讨论、协商共同解决了一个个问题,活动不仅没有因此终止,反而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序,越来越自主了。

三、游戏感悟:

在整个自主游戏中,我们的场景是随着孩子们一次次的提议而丰富起来的,我们的评价是从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中生成的,我们的一切都是源自孩子们的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协商、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享,一点点地在成长,一步步地在飞跃。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只有支持、肯定和欣赏,让孩子们穿上自由的鞋子,在他们的天地自由的滑翔,让他们的童年因为脚步稳健而精彩,因为自主快乐而无憾。

案例分析:童年的足尖风采


一、游戏背景:

户外轮滑游戏是由中大班有一定轮滑基础的孩子参与的混龄自主游戏,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选择“旋风快递”的快递员、“果果小屋”的店长、“锦江家园”的保安、“速八餐厅”的厨师、服务员等等各种任一角色,然后穿上轮滑鞋,带上自己的小钱包,进入场景开始自由、愉悦、精彩的别样轮滑游戏。

二、案例分析:

场景再现一:游戏前的互助

【事件描述】:

大班的涂景凯坐在位子上正穿着轮滑鞋,看到旁边的好伙伴陈柯邑一边带护具一边抱怨:“这个护膝太难弄了,我都戴不起来!”试了一次又一次一副闷闷不乐的表情。涂景凯对他说:“要不我帮你戴吧!”陈柯邑问:“你会带吗?”涂景凯回答:“会啊,我在家里都有练习的!”于是,涂景凯放下正在穿的鞋子,帮助陈柯邑带起了护具,边说:“瞧,大的朝上,你按住护具,我拉紧松紧带就可以了!”很快,涂景凯就帮陈柯邑带好了护具,陈柯邑对他说:“谢谢你,小凯,你快穿鞋子我们一起去玩吧!”此时,中班的高逸轩、林子益穿好鞋子准备出发去玩,陈柯邑追上去说:“你们没戴护具可不行。”高逸轩、林子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高逸轩尴尬的说:“没戴护具也可以玩的!”陈柯邑说:“不行,那样不安全的,你们必须带上护具!”林子益一副不愿意的表情,要拉着高逸轩走。陈柯邑生气地说:“你们不戴护具,就不能参加游戏,不然,我去告诉老师!”眼看林子益一副生气不愉快的表扬,矛盾要升级化,教师走近问:“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吗?”陈柯邑说:“他们不戴护具就想玩!”教师问:“那你问他们为什么不想戴护具了吗?”陈柯邑说:“他们说自己滑的很好!”教师抚摸着林子益的头问:“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此时,高逸轩才支支吾吾地说:“这个护具太难戴了,我们自己戴不起来!”教师看了看陈柯邑说:“哦,原来如此呀!那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吗?”陈柯邑点点头说:“可以啊,我的也是涂景凯帮我戴起来的。”

【教师解读】:

轮滑作为游戏开展的前提,为了保障游戏的安全,孩子们必须在游戏开始前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带好护具、头盔,但是由于孩子能力的不同,部分孩子在穿戴上还存在困难。涂景凯在看到自己的小伙伴出现困难的时候,能主动去帮助他人的行为体现了他作为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关注到身边小伙伴的情绪,并能給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陈柯邑不会戴护具但是坚持戴护具,并且提醒他人带护具的行为说明他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懂得了在运动游戏中要学会保护自己。

【幼儿讨论】:

在游戏结束评价环节,教师将“护具不会戴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和今天的游戏幼儿进行了讨论。

幼儿1:要多练习自己戴护具。

幼儿2:可以请老师、阿姨帮忙。

幼儿3:也可以请自己的好伙伴帮忙。

教师:大班的孩子可以去帮助中班的孩子吗?

幼儿4:当然可以,会的小朋友都可以帮助不会的小朋友。

幼儿5:可以你帮我戴我帮你戴。

教师:对,两个人互帮互助那样会更快。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主动请别人帮忙,当别人遇到困难也可以主动帮助别人。

【策略跟进】:颁发好人奖章

我们在评价环节设置了一个颁发“好人奖章”的环节,鼓励孩子们在小伙伴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帮忙,并且相互点评、表扬小伙伴在游戏中的表现,让游戏氛围更融洽,让自主更和谐。

【幼儿成长】: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在有了好人奖章的鼓舞下,小朋友互帮互助的行为越来越多,矛盾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孩子们在体验到帮助他们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同伴间相互帮助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大班和中班孩子之间的交流变多了,操场上的笑声也更多了。

幼儿案例分析:谁先动的手?


观察记录

中午大家排队下楼散步,在排队的过程中元宝跟橙橙两个人忽然发生了矛盾,元宝动手打了橙橙,橙橙又还手抓了他的脸,两人看到我走过去的时候纷纷停了手,但橙橙还是忍不住爆发了委屈的哭声。看到橙橙情绪那么激动,我便请她跟元宝等待我把其他小朋友安排好后再解决问题。

我请他们两个来解决问题跟我讲事情的起因的时候,元宝满不在乎的左摇右晃,可当听完橙橙说:“是元宝先动手的!”元宝忽然哇哇大哭起来,我请他平静以后问是不是他先动手的,他摇摇头。

我接着问:“那为什么橙橙会说是你先动手呢?”他抽抽噎噎的哭着说:“她排队时候手放到这儿挨着我了,我就打过去了。”橙橙解释说:“我没有,我都没有动他,是他先打过来的!”我问元宝:“你有问橙橙她为什么碰你了吗?”他摇摇头。“那你有告诉橙橙她碰到了吗?”“没有,我直接打过去了。”元宝边说边低下头了。

于是,我摸摸头安慰他道:“橙橙抓你的脸想必很疼吧,要是你能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学会用嘴巴去说出来,而不是直接用手去打别人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你今天就不会这么疼了,知道吗?”

“那我以后不打别人了。”“那橙橙呢?橙橙也很难过,她都不知道她的手碰到了你就被你打了一下。”“我去跟橙橙道歉。”说完这句话,元宝就走到橙橙身边说:“橙橙,我道歉!”看到这个耿直的孩子我忍不住提醒他说:“道歉可以说对不起三个字。”听完我的提醒,他俩都破涕而笑了。

分析

元宝的自律性很差,这点原于他的自律水平不够。由于自律性差的原因,导致孩子经常犯同一个错误,虽然孩子知道那件事是错的。

另外,元宝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弱一些,在发生事情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很多时候成人也会不经意间忽略孩子的感受,从而导致孩子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就是没有同理心。因为不能做到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发生伤害别人的频率也会相对高一点。

建议及措施

1、在发生一些情绪比较明显的事情时,询问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表达,让孩子养成表达自己感情和感受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2、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明白生气难过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抒发情绪的正确方法。

3、元宝属于有些冲撞型的孩子,这类孩子做事喜欢“撞南墙”,他不会完全相信成人的话,必须要亲自试验,所以当跟孩子树立规则讲清楚后果,但孩子还坚持继续尝试的话,一定要坚守原则让孩子承担后果,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明确的知道他所探索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4、孩子犯错之后老师往往会跟孩子讲清楚错误的地方,所以回到家之后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及陪孩子共同承担错误,让孩子知道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改正就可以,同时也让孩子清楚父母只是不爱我犯的错误,并不是不爱我。

5、虽然元宝是经常让我们“头疼”的孩子,但这类孩子由于他的不停试探和亲自试验,往往比普通孩子受到伤害的几率更高,特别是心理方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给孩子自信,也要相信这个有一点让人“头疼”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用自己方式的得到正确的成长。

小班家园沟通案例分析


家长:老师,我可以和您谈谈吗?

教师:可以呀,有什么事情请您说。

(家长直接奔入主题,教师能热情接待,为谈话奠定好的开端。)

家长:我家孩子入园一个月了,每天早上都不肯上幼儿园。

教师:是的,孩子上幼儿园都有个过度期,时间长了,孩子渐渐会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每次接孩子时多在幼儿园里停留一会,如玩玩大型玩具、照照相看看孩子对幼儿园里的什么东西感兴趣。也可以给孩子带一件最心爱的玩具,这样孩子在离开亲人期间,会把依恋的情感暂时迁移到心爱的玩具身上,有助于减轻焦虑感。

(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教师能正确解答让家长知道孩子入园的焦虑期是有个过程的,应正确对待。在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不适应,出现哭闹,排斥幼儿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对父母有一种很深的依恋感。在父母身边孩子就有一种安全感,一旦离开父母,便会焦虑不安、哭闹不停。又由于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孩子会感到处处受限制,所以很容易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心理障碍。老师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并承诺在园会悉心呵护,耐心指导,带领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有安全感,渐渐适应集体生活。)

家长:孩子说老师不喜欢我,小朋友都有书看,老师不给我。

教师:应该不会吧,是不是孩子自己找理由不肯上幼儿园呀。找机会,老师多拉拉孩子的手,多抱抱孩子,多亲近孩子,让孩子喜欢老师。

(家长听信孩子的话语,造成误解。孩子为不想上幼儿园说的话语,是不能相信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孩子离开父母、爷爷、奶奶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儿园,是对孩子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战,他会用他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来对抗成人这种“不理解幼儿心理的安排”,从而达到满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消除误会,相互理解,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家长:这把老师费心了,可昨天孩子的手上有抓伤的印痕,孩子这么小,我们也蛮心疼。

教师:是的,昨天操作材料的时候有点小争执而造成的抓伤,伤口很小,我们及时处理了,不要紧。昨天放学的时候大致情况和孩子奶奶也谈过了。

家长:不会的,我家孩子手特别善,他是不会打人的,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呀?

教师:是的,昨天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发生了抓伤。孩子们在园现在慢慢的开始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在平时游戏和交往当中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建立起规则来,在这个过程中,宝贝们年龄小,发生一些抓伤的现象,我们老师也会心疼和自责,同时也会着重注意这一方面。最近我们老师也在QQ群里温馨提示家长,在家里也要多给宝贝们一些相关的教育和引导,然后入园前给宝贝们剪好指甲,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来引导我们的孩子做到更好。

(家长和教师就孩子在园发生抓伤时间进行交流,并提出了教师对案例的处理过程。交往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教师应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积极化解矛盾。)

家长:那老师发生这种事情,你们平常怎样教导孩子们呢?

教师:在活动前,老师都强调活动玩法与规则,教育小朋友之间不能打架,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玩架,都容易引发矛盾,造成危险。老师在活动中也经常巡视指导孩子,强调规则,让孩子们学会友好相处。孩子在活动中遇到有攻击性的孩子欺负自己时,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告诉老师求得帮助。当然面对这种事情,老师也会及时处理伤口的,正确引导并让孩子之间握握手,孩子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过一会儿他们还会向朋友一样又能玩起来。

(教师和家长探讨孩子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在活动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孩子们子之间交往的技巧,知道面对意外冲突要理智解决。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各在一次次的冲突、矛盾、协商中会发现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学习和体验别人的情感,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

案例分析:

这是小班开学一个月的家长与老师的一段对话,案例中反映的问题是小班教师和家长经常谈到的话题,案例中的孩子正处在刚入园的不适应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由于对身边的人和环境不适应,而产生不愿意上幼儿园,导致家长心中有疑虑和担忧。家长刚开始武断听信孩子的话,没有加以分析而直接找老师询问。

教育措施

案例中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而教师能耐心听家长的倾诉没有打断家长的话语,充分尊重家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教师对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回答,把家长当贴心伙伴,给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及时化解家长心中的疑虑。教师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应给予孩子一个过渡期,家长也本着相信老师、尊重老师的心态,双方就孩子在园发生的事情进行对话,真诚而愉快。

教育效果

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桥梁,做好家园沟通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教师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并结合平常活动中观察到孩子的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沟通时不同角度的切入,耐心倾听,仔细交流使得这次与家长的交流非常畅通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双方都是有效的沟通语言。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注意沟通和表达技巧,使交流轻松愉快达到共识。由此看来,此次交流是有效的,是成功的。

反思与建议:

学前阶段的幼儿,其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有时表达不清楚会引发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误解。家园是一座桥梁连着幼儿园和每一个家庭,教师在园要关注到每个孩子,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当有状况发生时,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缘由,及时化解家长的困惑。这个案例让我充分认识到: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只要对家长把握了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对孩子坚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家园沟通与合作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实效。

小班建构区案例分析


一、案例实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的游戏,君意和羽翔小朋友来到了建构区,这是他们俩第一次在建构区活动,所以两人显得十分开心,他们在建构区里开心地玩了起来。等我在教室中转了一圈回到建构区,发现里面的积木散落在垫子上,一间房子、一个城堡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我问他们:“咦,你们搭了这么久积木,都搭了些什么呀?”君意小朋友摆摆手,羽翔小朋友说:“我刚刚搭了三个大房子。”我追问:“那你的房子呢?”他笑着说:“房子倒了。”接着他们俩都有些兴奋地说:“轰隆隆!房子都倒了!”孩子明年并没有因为房子倒塌感到沮丧,反而表现出了兴奋,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案例分析:

建构游戏一直都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类型,它的操作性强,并且建构区气氛自由,幼儿可以在建构区里自由拼搭。对小班幼儿来说建构游戏特别能吸引他们,孩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操作兴趣。由于年龄的限制,在操作初期,游戏缺少新意,游戏中搭建物的倒塌,反而刺激了幼儿,他们感到格外的兴奋,由于自控力较差,出现了破坏性的行为。为什么会倒塌?怎样解决?小班幼儿对游戏中出现的困难,还缺乏有意识寻求自我解决的调控能力。对小班幼儿来说,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状况,甚至是破坏性行为。就比如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房子倒塌了,孩子们反而异常的兴奋,用手去推倒原本矗立的房子,出现了重复搭建再次推到在破坏中寻找乐趣的现象。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破坏,而是感觉到了游戏给大家带来的意外惊喜。老师应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指导策略:

走进幼儿的游戏,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生成空间,在游戏初,幼儿会将搭好的房子破坏掉,再搭,再破坏,游戏反复重复。老师适当介入游戏,并提出问题:“房子没造好就倒塌了,太可惜了。”引发幼儿思考是否应该把房子破坏掉。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建构区中投放了一些毛绒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造房子,孩子们会根据动物的大小给动物造房子,并且慢慢意识到给小动物造好的房子不能轻易推倒,不然小动物就没有地方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建构区里再也听不到“轰隆隆”房子被推倒的声音了。

幼儿案例分析:爱打架的男孩


案例背景

最近经常有幼儿跑到我身边来对我说:“老师,扬扬哭了。”然后马上有其他小朋友说是冬冬打的。起初我把他叫到面前问明了原因又让他向那个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来我发现他打人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一幕,这让我非常纳闷。

案例描述

一天下午离园游戏时间,孩子们正在玩桌面游戏,等待父母离园。突然浩浩跑过来说:“老师,冬冬又打人了,悦悦哭了。”原来悦悦拿了冬冬跟前的玩具,冬冬认为悦悦在抢玩具就动手打她了。离园时冬冬的妈妈来接了,在和他妈妈交谈中,他妈妈也向我们提及了他最近在家攻击性倾向也较严重,往往要让他爸爸陪他打架,甚至早上一起来就要把他爸爸叫醒陪他打架。于是我们共同探讨了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

分析与评价:

冬冬身上发生的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在平时与幼儿的交往中我发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有发生。经常有幼儿会因为被打而哭着向我诉说。我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幼儿平时喜欢看一些攻击性强的电视,如警匪片、《奥特曼》等,这从幼儿平时的交谈和喜好中便流露了出来。第二,幼儿的模仿力较强,好奇心也教强,比如:他们在平时看了攻击性强的镜头,如奥特曼打怪兽后就像尝尝当宇宙英雄的感觉。于是来到幼儿园就把其他小朋友当作怪兽打。结果被打疼的幼儿就哭者来告诉老师。第三,现在的孩子都养尊处优,在家里当惯了小公主,小皇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们转,要什么给什么的日子。因此在幼儿园里受了一点委屈就动手打人。第四,我们幼儿园的幼儿家孩子就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祖辈一般都是非常宠小孩的,而且这些祖辈的文化层次普遍教低,没有能力也没精力去管教他们,也就造成了孩子平时在家就找其他孩子一起玩(所谓的玩就是吵闹)的局面。

针对这些现象就得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我想应该在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运动中向幼儿灌输团结友爱的思想。比如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幼儿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多向幼儿讲述一些团结友爱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喜欢《案例分析:会开花的泡泡水》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