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到小一班的娃娃家观察孩子的自主游戏,此时娃娃家的人不多。我看到静静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摇篮边,一会儿将娃娃放进摇篮,盖上被子,轻轻地拍一拍,一会儿又把娃娃抱起来晃一晃,一直没有与其他人交流。
此时游戏开始已有一会儿了,静静一直处于独自游戏的状态。当时我想:这个孩子是不是不善与人交流、游戏水平不高?我要不要介入以推动她的游戏的发展?
过了一会儿,静静把娃娃放入摇篮,走到手中拿着塑料玩具、听筒什么的芳芳身边说着什么,只见静静点点头,焦急地把一个扁平的塑料玩具当作手机开始拨号,听电话,挂电话……然后,静静抱着娃娃急急地走到旁边与在那里玩的小男孩说了些什么,便穿上鞋和芳芳走出了娃娃家。
过了一会儿,静静和芳芳又回来了,静静拿了一个茶杯倒了一些水给娃娃喝,然后把娃娃放到摇篮里让她睡觉。不久,她们又打电话、挂电话,再把娃娃抱起往外走。出于好奇,我悄悄跟了过去,看到她们去了卫生间,在那里逗留了不长时间,又抱着娃娃回来了。
接下来,静静持续地做着抱娃娃、喂娃娃喝水、哄娃娃睡觉的动作,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我趁势跟她聊了起来:“你们刚刚抱着娃娃到卫生间去干什么呀?”她说:“我们给娃娃看病啊。”过一会儿,她又补充道:“娃娃生病了要多喝水,所以我就给她喝水。”
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游戏反映着他们的现实生活。开始我以为静静不善与人交流、游戏水平不高,其实她十分专注于“母亲”的角色扮演,此时教师最适宜的做法是理解她并期待她产生深入游戏的行为。通过这次观察,我也发现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会尝试以物代物,如用扁平的塑料玩具当手机,用丝巾当被子……不过,小班幼儿表征能力还不强,还需要一些比较具象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促进游戏的发展。比如,芳芳拿的听筒就是支撑静静生发“给娃娃看病”游戏情节的有效材料。到中、大班,则可减少比较具象的游戏材料,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
下课了,小朋友们围着火盆,伸出小手一边烤火,一边继续还未说完的话题。平时就很活跃很健谈的露露也挤进人群,说:“放寒假了,我希望妈妈不再打牌了,如果她不听,我就一直跟在他后面······”其他的小朋友都未理睬她的话,可能他们对打牌之类的事不太明白,我朝她点点头:“你的愿望很好!”她笑了笑,跑出教室去玩了。
望着孩子的背影,一阵伤感涌上心头,孩子说这话好多次了。露露家租住在离学校很近的街上,家长长年累月的忙着打牌
,就把孩子全托在幼儿园,对此,老师们和一些熟识他们的家长都觉得费解。孩子来到幼儿园,老师、阿姨虽对家长的做法觉得闹心,但对孩子一视同仁,经常同她聊天,了解她的状况,纠正她对成人的一些错误理解。生活中对她更是关爱备至,时刻关注她的健康成长。每次吃饭,总是给她添上更多的肉和她喜欢吃的菜。
有一次,孩子感冒了,咳嗽得厉害,保育员打电话给家长,电话老是接不通,就问孩子:“你妈妈在家干什么呢?”孩子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妈妈就是打牌,没别的事情。”几经周折,家长才来幼儿园接孩子回去治疗。十二月下旬突降一次大雪,气温低到零度以下,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都添加了衣物。穿着一件短小皮夹袄的露露不停的找老师说冷得很,可她的书包里只有一条毛裤,老师叫她加上后还是很冷。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结果又是无法接通,没办法,老师只好让孩子坐在离火近一点的地方上课,下课了就让她靠在火盆旁取暖。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上学,老师请街上的熟人又是捎口信,又是打电话,终于等来了穿着长棉袄的孩子妈妈。换上厚棉衣,孩子高兴的和小伙伴们在外面跑来跑去。
吃过午饭,家长们陆续来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了。在历经暂短的等待后,露露的妈妈来了,来不及等老师喊她的名字,露露就抱着书本跑出教室,“妈妈,你终于来了!”一见面,露露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扑向妈妈的怀抱。
母女俩走了,雪地上蜿蜒留下一大一小两串脚印。真希望,这洁白的世界还给露露一份美好的回忆。
以下是其中一个小女孩的问题:
嘉仪对我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我说:“她最后死掉了呀。”
啊?死了啊?她怎么死的啊?
她冻死了呀。你有没有看过这个故事啊?
看过一点点,但是我有点不记得了,那她的爸爸妈妈呢?
她没有妈妈,可能以前就死了吧,她的爸爸很凶很凶一直要打她的
她的叔叔阿姨呢?
她没有叔叔阿姨,她只有一个奶奶,但是奶奶也死了。
那小女孩到底为什么死呀?
火柴卖不掉,她不敢回去,会被爸爸打的,家里的房子也很破,很冷。所以就在街上冻死了。
为什么火柴卖不掉啊?
因为人们都不用火柴了呀。她死之前划亮了三次火柴,第一次她看见了一所房子,第二次,她看见了什么你知道吗?
奶奶?
呵呵,差一点对了,这个是第三次,第二次看见了很多很多好吃的,第三次,她看见了奶奶,然后她投入了奶奶的怀抱中,就死了。
好可怜哦,我都感觉要哭了。嘉仪有点伤心的站在那里。
我说,过几天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好不好。
好的。
那她的妈妈也死了吗?那她的叔叔阿姨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那……
我对于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十分佩服,以至于我想起了小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啊。
今天特别强烈的感觉到这个特点,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十分强烈。
这群孩子,多可爱啊!
这两个都是班级里的小公主。萌萌性格内向一点,做事情细致。濛濛则是小男孩性格,平时大声讲话,大大咧咧的。今天这两个小朋友进了同一个区域。性格相反的两个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个故事就开始了。
她们两个同时进入了娃娃家。这个区域是比较受小朋友喜欢的。今天她们两个很要好,玩在了一起。濛濛进去后马上拿了个娃娃给萌萌,她说:“那,这个娃娃给你玩,她可好玩了,是你的女儿了。”说完,她也自己去抱了一个娃娃,对着萌萌说:“你看,这个娃娃是我的宝宝了。”萌萌拿着自己的娃娃,看着濛濛的娃娃,似乎更喜欢濛濛手上的那个,表情上面不是特别开心。但是萌萌也没开口说要跟濛濛交换。游戏继续吧,濛濛在娃娃家到处转悠着,拿着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萌萌则是坐下来,观察着自己手上的娃娃。濛濛拿来的东西都会给萌萌一份。濛濛说:“宝宝饿了,要吃饭了,我们给宝宝喂饭吧。”听到这个,萌萌也有了兴趣,顺手去拿了奶瓶,然后给娃娃喂起奶来了。濛濛也拿了奶瓶也娃娃喂奶,可是她说:“你看,我的宝宝喝了很多的奶。”萌萌也说:“我的娃娃也喝了很多奶,她很喜欢喝我喂的奶。”这个时候濛濛说:“我的宝宝吃饱了,要睡觉了。”随之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因为小摇篮只有一个,另一张是小床。所以萌萌有点不高兴的说:“我的娃娃也要睡在这里。可是濛濛怎么会让呢,于是就说:”你的宝宝就睡到床上去吧,我的宝宝睡着了,不要把她吵醒了。”说着抢过萌萌的娃娃,把它放到了床上。萌萌就不开心的到老师地方告状了,萌萌说:“吴濛娅不让我的宝宝睡摇篮,不让我玩摇篮。”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发现了濛濛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而萌萌的性格比较容易受小朋友控制,比较容易顺从小朋友。我鼓励萌萌说:“你可以跟吴濛娅去商量,玩具要大家分享,要大家一起玩。”于是她又去找濛濛了,她说:“你的宝宝已经睡过摇篮了,让我的宝宝也睡一下吧。”谁知道濛濛想了一下,抱起娃娃说:“好吧,让你娃娃睡一会吧,我抱着她睡。”就这样萌萌脸上露出了笑容。让她感受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说出来,与别人进行沟通才能争取到。
昊昊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昊昊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昊昊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状: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不断的下座位,和别的小朋友抢图书,而在抢图书的时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边的小朋友,所以,我听到的就是:"老师,昊昊抢我的图书了""老师,他碰到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昊昊小朋友的绘画比较有创意,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昊昊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
调皮大王
我班的一群可爱的孩子有的乖巧听话,有的比较调皮,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头疼。那里就说说我班的"调皮大王"田增晖吧,因为他太调皮,很少有人喜欢他。
做操时,他总是心不在焉,一会儿拍拍同伴的肩,一会儿又拉拉同伴的辫子,一会儿又乱蹦乱跳的。在户外玩呼啦圈时,他总是去抢别的小朋友的呼啦圈;并且还把小朋友的呼啦圈折断好几个;就连午睡时他也常常恶作剧,睡不着觉,他就一会儿拉拉棉絮,一会儿抓抓同伴的脚底,常常气的我头皮发麻。于是,渐渐地我觉得田增晖很不讨人喜欢,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一次吃点心时,李欣菲小朋友没拿到饼干,坐在座位上哭,是因为她来晚了,点名时没点到她的名字,我连忙走到李欣菲身边,安慰她说:"不哭,老师请阿姨到食堂里去拿给你。"正哄着她呢,这时,田增晖快步走到李欣菲身边说:"不要哭了,你吃我的点心吧。"李欣菲不要,他又认真地往李欣菲嘴里塞,还嘟囔着:"没关系,我妈妈经常给我买这样的点心吃,你吃吧。"
看着田增晖的举动,我有点激动了,我把田增晖抱到自我腿上亲着他的小脸,我顿时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调皮简单的理解为破坏纪律,与老师或同伴作对,更不能全盘的否定他们,在感情上冷落他们,我们要用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调皮,其实调皮的孩子很可爱,就像我们班的田增晖。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调皮的小女孩》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