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幼儿的成长需要斑斓多姿的社会生态环境

05-17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幼儿的成长需要斑斓多姿的社会生态环境”,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案例背景:

科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儿,喜欢玩,喜欢和小朋友交往,有时就不免会出一些状况,甜甜是一个看起来比较文静的小女孩,但她的小脾气蛮大的,喜欢哭,喜欢一个人玩游戏。

案例过程:

“老师,给我们家甜甜换一个位置。”听着这怒气冲冲的声音,我回过头站起来看见陆伊甜的奶奶搀着甜甜一直走进教室里,我连忙迎上去:“甜甜奶奶你消消气,怎么一回事?”“老师呀,昨天下午我家甜甜又被那个小男孩打了,这样不行,把他俩调开。”我想了一下,昨天是星期四,下午的游戏是玩沙。我拉着甜甜的手问:“甜甜,昨天玩沙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告诉老师好吗?”她点点头:“玩沙的时候,我先拿到小螃蟹铲子,高科来抢,还打了我的手。”我把高科叫过来:“高科,是这样的吗?”“是我先拿到的,甜甜抢我的,我就打了她。”高科开始说话时声音挺响的,说到打时声音就小。“你先抢的。”甜甜马上又说。有奶奶在旁边,她壮了胆。这种情况在平时游戏中经常发生,老办法先问问小朋友:“小朋友们,昨天下午玩沙时谁和他们两是一组的。”“我”“我”“你们看见他们谁先拿到小螃蟹铲子呢?”“没看见。”我知道现在要弄清这件事蛮难的。于是我就对甜甜奶奶说:“奶奶你先回去,我再问问,争取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奶奶走了,我让他们去玩动物拼图,高科的拼图能力在班里是最好的,不一会儿,两人有说有笑一起开心地玩了起来。

案例反思:

说实话,小朋友之间的这些事我不想对他们进行深入调查,只是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己来调和。因为孩子们在一起有他们自己的身心特点;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乐趣。同龄的伙伴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心理沟通,孩子与同伴在一起有一种成人无法给予也无法分享的快乐。但也免不了“晴转多云”——对立争吵,一般并无故意敌对的成份,因此它通常并没有伤害性,这些争吵是孩子们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家长这样做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我觉得不应该因此把孩子隔开,不让他们碰面交往,而是应及时公正地引导孩子分清是非,学会适当地协调别人的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冲突。争吵固然是件坏事,但在成人处理得当的条件下,孩子可以多了解一些是非的概念,多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坏事有时是可以变成好事的。

“水至清则无鱼”孩子需要一个斑斓多姿的社会生态环境,孩子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理想”的环境里,他终究要迈入一个复杂的社会——那里既甜草莓,也有毒蘑菇;那里既有阳光,也有阴影;既有正义,也有邪恶;既有进步,也有落后;……他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他要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如果长期生活在“理想”的环境里,那么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他将发现社会绝不是他已认识和适应的环境。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好的;什么是错的坏的;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必须拒绝的……只有让孩子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态环境里;只有让孩子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才能学会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互动,同情和分享。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普遍联系着,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运动变化,吐故纳新,人与周围环境也在时时刻刻进行着物质的能量信息的交流,孩子只有在广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才有可能充分汲取成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小鸟需要生活在蓝天下,这样它才能在摔摔打打、磕磕碰碰中学会飞翔;孩子需要生活在大地上,这样它才能在跌跌爬爬、摇摇晃晃中学会走路。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宝宝需要丰富的语言环境


导读:对于宝宝语言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做起。家长要多给孩子听的刺激,规范宝宝的语言习惯,多给宝宝说话的机会,可以使宝宝的语言发育的很快。

很多家长都错误的以为,因为宝宝还小,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所以不用和他对话,因为这样没有什么意义。事实上,不对婴儿说话是完全错误的育儿方式。有研究表明,即使婴儿不会说话,不了解语言,但是,父母所说的话会不断灌输到婴儿的头脑里,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其刺激会对婴儿的脑细胞产生惊人的影响的。

可见,语言环境对宝宝的语言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给宝宝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呢?

首先,父母应随时为宝宝提供听话的环境。因为宝宝的语言发育有这样几个过程:一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说话语言表达阶段。因此,在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的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比如,你可以告诉宝宝你正在做或者要做的事情:“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以后也要多看书哦!”“妈妈要去洗衣服了,宝宝要乖,要听话哦!”此外,宝宝在吃东西,在玩的时候,也可以和宝宝进行对话,问宝宝:“宝宝在喝牛奶,好喝吗?”“这个玩具是兔子,宝宝是不是很喜欢呢?”

这样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开拓宝宝“由听到说的系统”。宝宝在这一过程中,会模仿大人的语言语调。

其次,规范宝宝的语言习惯。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的宝宝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家长对宝宝说话,应该选用较慢的语速,重复地说,还要注意语音的准确、清楚。宝宝从小就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长大后是很难纠正的。家长也不可在宝宝面前说粗话,脏话,以免影响宝宝。家长一定要从小进行规范教育,在语言的准确度和用词上都要严格把关。

再次,多给宝宝创造说话的环境。我们要多带宝宝到外面去走走,多鼓励孩子说话。因为外界各种各样的东西,能够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可以边走边和宝宝对话,把看到东西的名称还有特点告诉他,比如告诉宝宝这是树叶,这是房子,这是汽车……让宝宝跟着说。这样几次以后,宝宝看到汽车,可能就会指着汽车说“车,车,车”了呢!

总而言之,对于宝宝语言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做起。家长要多给孩子听的刺激,规范宝宝的语言习惯,多给宝宝说话的机会,可以使宝宝的语言发育的很快。

案例:智游——谁会生蛋?(小班)


设计思路:

一个小小茶叶蛋引发了一个长长的故事,“茶叶蛋的妈妈是谁?”“是茶叶妈妈。”“是老虎妈妈。”“是鸡妈妈。”------在孩子们七嘴八舌中“蛋”的主题产生了。先前我们已经参观了小菜场,发现了许多有关蛋的“秘密”,在参观采访中,孩子也了解到鸡、鸭、鹌鹑、鹅会生蛋。回来后,大家还津津乐道,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了此活动,并和孩子收集“哪些动物会生蛋”的资料。活动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在组织形式上,我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尝试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分享交流,而且也将新近开展的英语教学结合进去,注重了内容间的有机整合。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同伴之间的交流了解哪些动物会生蛋,体验游戏的乐趣。

2、尝试用英文说说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有关动物生蛋的演示文稿、动物图片、版面上贴有YES、NO字样,并画有两个圆圈供孩子选择用。

活动过程:

1、智游:YesorNo

玩法:教师拿出一动物图片,如:出示小鸟图片,师问:这是谁?并用英文“Hellohellobird”与小鸟打招呼,孩子们也跟它打招呼。

师再问:Bird会生egg吗?师说:“Onetwostart。”孩子们开始选择(站在两个代表YES、NO的圆圈中间)。如有争议就请“电脑博士”、搭班老师或有此经验的孩子等方式进行确认。

确认后,请孩子将动物妈妈贴在版面上,以此加深印象(会生蛋的贴在YES一面,反之就贴在NO一面)。

说对的孩子给一颗红五星奖励。

2、交流经验:

说说还有哪些动物妈妈也生蛋宝宝的?

3、评出冠军:

(1)数数你得到了几颗星。

(2)请得红五星最多的孩子登上“宝座”,大家一起和冠军照相。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教师要有灵敏的双耳、敏锐的目光去聆听、去捕捉孩子中间生成的问题。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发现了蛋有“外形的不同、蛋壳颜色的不同”,知道了哪些动物会生蛋。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强。活动还在不断持续。

在活动中教师既像孩子一样在学习、探索,又是整个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协作者,既是他们的同伴又是他们的老师,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导、向导的作用,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家长、社区),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

案例: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


案例背景

做事有始有终是一个人有责任心的表现,它涉及到能力、态度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要使这种行为形成好习惯,就要从小抓起,从幼儿期抓起,故我园提出了《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习惯的实践与研究》的全国“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子课题的实施研究,我们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分阶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把总目标细化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好习惯。同时,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老师,必须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幼儿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作为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更好地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描述

片段一:我不想来幼儿园了

早上,幼儿来园经过晨间锻炼后心情愉快地准备吃早餐了,往常就很早来园的一休今天还没到,我心里在嘀咕着是不是感冒了还是身体不舒服,正准备打电话给家长询问,大老远就听见了小孩的哭声,探头一看,原来是一休。我马上热情地接过他,抱在了怀里,进行了一番安抚他才平静了下来,今天是怎么了,我问他,他摇头不说,看他不开心的样子,我摁了一下,准备打电话给家长,寻找原因,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爸爸配合我们“做事有始有终”行为习惯培养所做的坚持拒绝给他买面包,爸爸不给买他就哭闹不想来幼儿园。

片段二:请为我加油吧

课间活动幼儿们玩得可高兴了,有的拍皮球,有的跑步,有的玩跳马,个个脸上都写着兴奋两个字,一休也参加了活动,他挑选的是拍皮球,技术掌握得很好,就是喜欢在老师面前玩,晃来晃去的,还经常对老师说:“老师我棒不棒呀?看我多厉害,我的球跳得最高。”老师表扬了他,就去关注别的幼儿了,他又紧追不放,非要在老师面前表现不可。时间也差不多该回教室了,小朋友都很自觉地把球収好,只有一休把球放进了篮子又把它拿出来。“一休哥是最棒的,我们请他回来排队吧。”一休拧过头一看大家都排好对了,立刻赶了过来,球也忘记捡了,老师提醒了他,才把球捡回了筐里。孩子们有秩序地排着对上楼梯回教室,我们有一个习惯,先上到楼上的幼儿会主动排好队在上面为没上的幼儿加油,气氛很热烈,又轮到一休了,在小朋友的拥护声中上来了,谁知道,他又折腾下楼去了,再一次在小朋友的欢呼声上楼,反复了几次,还口口声声地说:“为我加油啊!快点快点。”

片断三:我就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举行了半日活动公开,为了让家长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及所开展的主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组织了一次双语亲子互动游戏,小朋友都很高兴地进入了游戏状态,并大方地向自己的妈妈介绍各种动物的英文名称,一休也去拉妈妈过来,可是不是读而是把图片撕了下来,妈妈马上就批评了他,“不许这样”并马上又帖了上去,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休就一直闷闷不乐的,对参加以后的活动很消极,如在接下来的做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时,他都不动手,甚至离开座位自己玩车去了。这其中有个小插曲,有几位幼儿看见妈妈参加活动,情绪不稳定,要妈妈抱着,一休的同桌就有两位这样的孩子。老师见他离开了座位,请他回位置,并引导他进行操作,妈妈则在旁边看着,他做了一会就离开自己玩车去了,老师又请他到另一组进行其他材料的操作,结果时间也持续不长,妈妈见他的表现不好,只好早早地带他回家了。活动后,我与家长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沟通,妈妈也很着急,并与我们探讨了教育他的一些良策。

案例分析

幼儿在环境变化时一反常态的表现,正是孩子以自己独有的行为方式来宣泄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这就如同成人找伴聊天,去的士高一样,用这种方法来宣泄感情,以此表达到心理平衡,而做出的一种不顾场合、不顾对象的行为来。从主观上分析,是因为幼儿有强烈的表现欲,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希望大人对自己的给予肯定,从而得到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如在上面片断二中一休打球的表现及上下楼梯要同伴为他加油的镜头,就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从客观上分析,是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发生变化,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对规则的遵守及做事的有始有终的坚持不是很到位,如在片断中由于由于爸爸的态度与他的愿望发生了冲突而引发不想来幼儿园的念头;老师要求收拾玩具与他自主想多玩一会想法冲突而发复收球与玩球;妈妈的限制与自己学习的方式不和谐而出现的消极抵触情绪等等,都是由于儿童的大脑抑制机制尚未发育成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时就难以控制,难免做出一些超越规矩的举动,致招大人的讨厌。其实,表现欲强的幼儿往往具有较强的交往动机,因此幼儿在宣泄时,其实是在暗示着一种最基本的心理交际需要:多给我一些关注吧!他们希望能在环境变化时有人关注他,希望虽好,但由于幼儿对是非分辨能力差,只要发现有些行为能够引起人们注意,就尽力去做,且由于幼儿的控制力比较差,即使成人引导激励或移开注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或者当大人采取方式限制或不理睬时就会出现消极的行为,这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很不利。那么这种行为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是幼儿面对环境的变化时为了不同的目的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该如何正确引导值得我们的深思。

教育措施

对于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应多加观察孩子的需要,并掌握好教育时机,家园一致对幼儿进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从原则上讲,教育孩子要及时,特别是面对三岁多的孩子,让他清楚究竟错在哪里,要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要根据孩子目的的不同施行不同的方法:

一、了解和接纳孩子想被关注的需要,引导孩子的表现欲朝着规则性方向发展。

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

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而后是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的人。”冯先生的话说出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它是情感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基于这种教育思想,我着重从做人的角度开始,重视他的需要及兴趣点,采取转移注意力、利用语言提示作用从正面来进行影响教育,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不大惊小怪也不严厉训斥,多使用激励的语言,让他的好于表现在不知不觉之中朝着规则性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总强调不好的一面,而是用好的一面来激励幼儿养成好的习惯。

二、减少孩子的“自我中心”,一如既往地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很大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孩子一旦觉得自己的“中心位置”被人“夺走”,就会采取自己的手段来争取。一休家里就他一个是小孩,爸妈的工作都很忙,照顾他的任务就落在了老人家的身上,由于是孙子,老人多数是顺从他的意愿,爸妈因为平时很少时间照顾他,心里也觉得内疚,所以当他要什么时都尽量满足他,这更加深了他的“自我中心”,父母为了省事,经常他一哭闹时就用物质来引诱他,乖巧的一休满足了,但是日子一久,大人的做法却对小家伙产生了“类化”的效应:那就是当要达到要求时就会有激烈的反应。如在带早餐的问题上,我与家长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谈,从卫生角度及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方面出发,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家长最后认同了我们的做法表示会家园一致地培养他不在拿早餐回幼儿园,接下来是如何在平时的教育中如何引导一休在早上回园时不在哭闹,我的做法是早上安排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以故事或请医生家长来给小朋友上健康课,并用小红花的激励教育来强化好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有始终的坚持,慢慢地引导他大方地对待每一个人或善待环境的变化,同时锻炼他的意志力。

三、引进适当的教育机制,创造性地培养孩子形成好习惯。

亲子活动后,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那天他之所以会变得顽皮不听话,老师和家长的制止都无济于事,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很积极,自己找东西玩。但事实上,他只是用一种貌似积极的办法来表现他的消极情绪。这种特别想在别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而有被人否定的孩子,内心一定隐藏着某种不满,那就是他感觉到妈妈迟迟不给搂抱,认为家长的到来而分担了老师对他的关注,那时他要争取的不是利益,而是别人对他存在的认可,或者讲,他寂寞了。于是我与家长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就是在关注他需要的同时进行自控力的培养,在有要求的情况下慢慢满足他的要求,也就是在做事之前提出要求,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挫折教育,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做到了就立刻进行表扬巩固好的行为,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不仅倍感觉到而且还被肯定。

案例:您真的理解幼儿的需要吗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您真的理解幼儿的需要吗

朋朋是个大班的小朋友,他做事与众不同,喜欢动手,喜欢创造性的操作活动。

一、案例描述

“老师,我要画八张”

《帽子设计师》这一课的结尾,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三张白纸,让他们做小小帽子设计师,画出自己独特的帽子。这时,朋朋举起手:“老师,我要画八张。”老师迟疑一下说:“朋朋,你先将三张画好再说,好吗?”朋朋坐下,开始做画。很快朋朋就画好了三张,交给老师,老师满意地点头,夸朋朋的设计想象力强,很有创造性。“老师,我还要纸。”朋朋说。可是,其他孩子也陆陆续续完成了作品,老师整理孩子们画好的作品,无暇顾及朋朋。每位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讲解之后,老师便结束了这次活动。

“老师,不要擦掉我的画”

接下来是幼儿自由活动,一个小朋友跑来报告:“老师,朋朋在黑板上乱画,快去看。”老师被拉到黑板前。原来朋朋在黑板上又画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帽子。老师看到朋朋画的起劲,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只说了句:“朋朋,画好了你负责将黑板擦干净啊。”朋朋点点头。要进行新的活动了,朋朋还在画。老师发出了命令:“朋朋,快把黑板擦干净。”朋朋舍不得:“老师,不要把它们擦掉嘛。”可是,这样乱的黑板对下个活动有影响的啊。老师没有听,还是要求朋朋将黑板擦干净了。

二、分析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能注重幼儿的创造性,也力争创设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尽量做到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用语言表达自己作品的机会。按常规活动的标准衡量,教师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

当然,这个半日活动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着的问题。朋朋在设计帽子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是,

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楔机;为了照顾大多数幼儿,朋朋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对绘画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三、反思

1、教师应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始终是处于主动地位,幼儿完全按教师的

意愿活动。那么培养出来的幼儿完全失去了自身的个性。幼儿的许多特长也被埋没。而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在小小帽子设计师的设计活动中,朋朋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他两次提出想多画几幅画,他希望有更多的创作机会,但他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关注和应答。显而易见,如果在朋朋积极要求再画几张的时候,得到老师的积极支持,为他提供做画材料——纸,朋朋一定能画出更多的作品。而且,他的积极性,以及创作的欲望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2、教师应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及时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之所以自由活动时朋朋在黑板上画帽子,正因为他活动中的创作欲望没能得到满足。可这时,教师仍然没有注意到朋朋的超出其他幼儿的特殊需求。朋朋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更没有得到应有的恰倒好处的鼓励和赞扬——如果朋朋画在黑板上的帽子能得到老

师的重视,并珍视他的作品,保留那些画,让朋朋介绍给大家,引导大家参观品评。那么对朋朋的创作积极性是多么大的保护和鼓励;对于教师而言,这又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楔机呢?

3、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我们身边的幼儿。

幼儿是社会中一个平等的成员,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孩子往往被看成父母的财产,教师也常将孩子置于被动地位进行教育教学,和日常习惯培养。这种传统观念严重限制和压抑了幼儿的独立性和独创性的发展,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水平不如成年人成熟,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及成人丰富,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他们希望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强烈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关注和赞赏。孩子的知识经验虽然贫乏,但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着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完整的世界。成人虽无法置身于其中,但却应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好这个世界,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这个世界。

案例:月月的成长档案


日常观察,发现问题

月月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每天都是由奶奶接送月月上幼儿园的。

早晨来园月月总是满脸泪水的拉着奶奶的手久久不肯放。“老师,我们月月还小,自己不会吃饭,你们喂喂她。好了月月,奶奶跟老师说好了,吃饭是老师喂你,别哭了,奶奶走了。”听到奶奶这么说,月月才放开奶奶的手。分饭的时间到了,阿姨们拎着饭菜走进了教室,孩子们会伸长了脖子问:“阿姨,今天我们吃什么?”可每当这时候月月就开始掉眼泪。

午睡起床了,孩子们各自摆弄着自己的小毯子,折“整齐”了,放到了床角,然后开始穿鞋子,而月月起床后就开始呆呆的坐着,等老师去帮她穿鞋子,“月月,看好了,老师教你穿,下次你自己试试。”月月不情愿的点了点头,第二天,她还是这样,让她自己穿穿看,她就掉眼泪。

区角活动时,别的孩子都比较喜欢玩一些新颖的,漂亮的玩具,图书角里的孩子不多,但经常能看到月越小小的身影,她总是一个人在里面安安静静的看书。

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总能高高举起双手,争着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便是那些老是问不答题的孩子,也不甘示弱,高高举着小手,月月总是端端正正的坐着,不会主动把小手举起来。当我抽她起来时,她却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就是声音轻轻的。

上门家访,了解情况

月月家三代同堂。一家人非常欢迎我的到来。尤其是奶奶,她热情的带着我参观了他们的家:漂亮的小洋房里,装修得非常考究,客厅、厨房、餐厅、书房样样俱全。书香味十足的书房给我的影响特别深,大大的书桌摆放着电脑,高高的书橱里整齐的摆放着各种书籍,是个看书、学习的好地方。唯一不足是在这么多的书籍中却没有属于孩子自己的书。从奶奶那里了解到,月月的父母以前都在一家镇办企业做财务的,前几年企业效益也不错,可就这两年企业倒闭了,于是夫妻俩放下一切,将全部精力投身于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造后,月月的父母都找到了如意的工作,但是工作比以前更忙了,工作之余也不忘给自己充电,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这个书房里。爸爸妈妈不在时,月月也经常回到这里坐到爸爸妈妈的椅子上来看书。

奶奶带着我参观,月月就像一条小尾巴紧跟在奶奶身后,一刻也不离开,我们坐在客厅中聊天,奶奶忙着帮我倒茶,取水果,而月月就坐在一旁,奶奶帮我拿好了,就帮着月月拿这拿那,一会儿把剥好的水果塞进月月的嘴巴,一会儿打开饮料罐,递给月月,月月的小手什么也不用做。

门外传来了孩子们欢快的欢笑声,月月伸出头向外看了看,奶奶马上就说:“别去,他们会弄伤你的,待会儿奶奶陪你玩。”月月也就不想了,安静的坐在奶奶旁边。

奶奶跟我说,带大月月真是花费了她很多心血,自己对孙女是时时留意、处处当心,可月月爸爸妈妈还是经常会说她把孩子宠坏了,弄得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听了奶奶这番话,我也理解老人心里的感受,于是我先肯定了奶奶的功劳:“奶奶我知道你花在月月身上的时间肯定比你带大你自己的两个孩子的时间还多,你所付出的心血我们都看得见,月月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本领很认真,接受的也快,这都是你奶奶教得好,不过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些事情也可以让她自己动手做做,月月很聪明肯定学得会,这样你可以轻松点。”听了我的话,奶奶也点了点头说:“是啊,现在她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要我帮他做,是满累的。我试试吧。”临走时,我给了奶奶一份我根据月月的实际情况收集的各种和月月相似的家教案例和我的电话号码。

电话联系、制定措施

奶奶给我的电话:没过几天,月月的奶奶就主动打电话来找我,她说和老头子一起看了我给的那些东西,很感动,说他们也想学点新的教育方法,免的儿子总说他们老套。于是我告诉他们月月非常爱看书,很爱学习,书房是个非常有利孩子学习的地方,我建议他们给月月购置小书桌、小椅子,可让孩子在上面画画、写写,在地板上放

上拼图地毯,整理箱等,可让孩子在坐在地上看书,玩拼图等,在书房为月月创设她自己的学习天地。

我给奶奶的电话:我问奶奶月月在聪明屋的情况,奶奶告诉我:“月月很愿意呆在聪明屋里,看书、讲故事,还会拉着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看,讲故事给他们听。我见建议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家长也可以给孩子选购一些有关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幼儿彩图百科全书。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可以从中查找一些资料。

奶奶给我的电话:奶奶反映,这几天她想放手让月月试试自己做些事情,可月月的依赖性很大,几乎是不肯动手,即使做了不能坚持。于是我让奶奶给月月创设了一个五星角,我给奶奶设计了一块五星奖的版面和小五星,每当月月不用奶奶帮忙自己做完一件事时,如:今天自己吃饭了,自己穿脱衣服了等等,每做一件就可以到奶奶那里拿到一颗红五角星贴到“五星角”里。到“五星角”里有了五颗五角星时,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换取一朵小红花。

奶奶听了很高兴,马上和孙女说了这件事,月月听到能到老师那里换取小红花时可高兴了,还当奶奶的助手,和奶奶一起照着我的小图制作了五星角。

没几天奶奶来接月月时告诉我,五星角的效果还真不错,当月月从我这里换到小红花拿回家挂到五星角里时,兴奋的不得了。现在月月都要争着自己做事。不会的还要奶奶教呢。

我给奶奶的电话:我告诉奶奶,月月平时很少和小朋友玩,喜欢一个人独处。虽然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让小朋友主动找他玩等,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奶奶说其实他们那里象月月这样大小的孩子有好几个,可她从不让月月出去玩,也从不邀请别的孩子来玩,也许是这个原因,所以月月到了幼儿园也不和小伙伴玩。我和奶奶介绍了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孩子的交往能力对其今后发展的影响,奶奶同意了我的看法。我建议奶奶把家里空的小房间创设“月月小天地”为孩子准备一些玩具、图书等,有空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邀请小朋友来“月月小天地”玩,以后可以让月月自己去邀请。

奶奶的电话:奶奶反映一开始月月很想和小朋友玩,可自己不敢去叫,总拖着奶奶去叫小朋友。“月月小天地”里经常能听听到月月欢快的笑声,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看书、玩玩具,完好了还会把玩具整理得整整齐齐。渐渐的月月和孩子们熟了,有一次奶奶听到月月在邀请小朋友星期六再来玩,东东还邀请月月星期天到他们家去玩,月月的变化真得很大,她想知道月月在幼儿园如何?当我把月月在幼儿园的表现告诉她时,她都快笑出声来了。

奶奶的电话:奶奶说月月最近经常会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他们都看见了月月的进步,听了后我建议,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应该充分利用月月表现、表演的欲望,锻炼他的胆量,使她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我建议在宽敞的客厅中创设一个小舞台,可以将常让月月在家人、或客人面前大胆的表达表现,利用月月善于表演才能来锻炼她的胆量,增强它的自信。

定期回访,了解情况

一段时间过去了,想去看看月月在家的表现情况,和奶奶约好了时间,又来到了月月的家,刚到月月家门口,月月就迎了出来,“汤老师,汤老师”的叫个不停,一会儿拉着我去参观她的“月月小天地”,一会儿又带着我来到了“月月聪明屋”,向我介绍里面的书,那本书最好看,我最喜欢什么书……,一会有带我到“五星角”前数上面的星星。月月兴奋得说个没完。奶奶看到月月的样子。笑得都合不拢嘴了。到了客厅,月月站到了小舞台上,大胆的给我表演起了节目,奶奶说小舞台刚开时,月月只在自己的家人面前表演,渐渐的家里来客人了月月能表演了。而且表演的节目内容也丰富了,有时唱歌,有时讲故事、念儿歌。

奶奶说老师的办法真灵,以前想教育孩子是

幼儿园老师的事情,我们只要把孩子养好就可以了,没想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创设对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奶奶说她会继续和老师合作,共同教育月月。

良好环境,促进发展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他们生活的港湾,幼儿的一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为此,家庭给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隔代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消极的关系。尽管祖辈们也爱他们,但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局限了他们的教养方式。再次,他们对幼儿娇惯、溺爱居多。因此对祖辈们进行教育,给他们提出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措施、方法,对教育孩子来说时非常重要的。

老人家一般是不喜欢人家对她直接指出不足的,因此对于月月奶奶不足的地方我并没有直接加以否定,首先我肯定了奶奶这几年的功劳,在把我事先根据月月的特点查找的许多资料,寻找的一些案例,用这些正面的例子介绍给奶奶听,让奶奶从这些例子中感受到自己的做法也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让奶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无法得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月月小天地”是月月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桥梁,是月月自己的空间,月月在充分自由、宽松的环境之中和小伙伴玩耍、交流,渐渐变成了开朗、合群的孩子,不再孤僻。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必须给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空间,“月月聪明屋”的创设,让月月在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中,自由探索,也养成了月月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月月获得了许多知识,为月月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对于胆小自卑的幼儿,我们要寻找他们身上的亮点,让幼儿感觉到“我也很棒”,促进幼儿自信的形成。给予孩子成功表现的舞台,我们充分利用月月表现、表演的欲望,在宽敞的客厅中创设一个小舞台,锻炼他的胆量,让她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月月的进步是可喜的。

相信《案例:幼儿的成长需要斑斓多姿的社会生态环境》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社会说课稿我的家乡真美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