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下了,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的多余动作特别多,刚刚学过的有印象的字还要照着书看着抄下来,这一遍写完了,下一遍还是照着抄,不能连续的写。写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要有家长督促。对于孩子的磨蹭,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连续训练记录成绩进行对比。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弹指一挥间,人生已数年。昨天的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重新回来。父母要教会男孩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各种合理而实用的方法来有效地掌控和利用时间,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首先,耍帮助孩子树立强烈的时间意识。
要让孩子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强烈的时间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做到惜时如金。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对待时间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每个人最终会如何利用自己手里有限的时问。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小时候的鲁迅在三昧书屋读书时,就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也正是因为他珍惜时间,才给我们留下了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孩子只有强烈地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才会珍惜时间。
只有强烈的时间意识还远远不够,父母还要教会男孩有效地掌控和利用时间的方法,教他们做时间的主人。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其次,要告诉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习是孩子目前的主要任务。而学校已经把孩子每天上学的时间安排好,父母可以把精力放在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放学时间和假期上来,要遵循二八原则,引导孩子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再做次要的事情,学会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再次,让孩子懂得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节约时间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预先安排,提前计划。父母可以事先给孩子列一张时间表,告诉孩子第二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要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按计划做事的习惯。从最开始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表,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制定计划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的孩子一天到晚死读书,本该休息的时间都在读书,可是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而有些孩子看似很轻松,可学习成绩却遥遥领先。关键不在于谁用的时间多,而是看谁有效地利用了时间。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4
最后,告诫孩子要牢牢把握住现在。
寒号鸟的故事人家都知道吧:面对寒冷,寒号鸟不是选择面对,不是选择解决,而是一味地选择逃避,选择拖延,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其结果可想而知:它已经等不到了明天。它用自己的生命付出了蔑视现实的代价……
孩子还小,没有时间的紧迫感,总喜欢把事情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来。要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光靠说教是不行的,需要父母的积极配合。
当然,不是说孩子做每件事都需要父母去“推”,关键是要习惯成自然。
告诉孩子,迟到的后果。
一定要和孩子说,迟到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上班迟到,领导会训斥爸爸妈妈,还会扣工资,这样就会少买很多礼物。孩子如果迟到,就会错过幼儿园的美味的早餐,而且有可能还会错过周一的升旗,孩子听了之后也会权衡得失,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如何对待孩子的磨蹭?
晚上让她自己收拾第二天穿的衣服和带的东西。
晚上让孩子自己选衣服和鞋子,让她自己收拾要带的东西,这样,会让孩子对于第二天的到来有所期待,当然这个也比较适合爱臭美的小女孩,男孩的作用就要小一点。
如何对待孩子的磨蹭?
晚上睡前和孩子一起规划一下第二天的美好。
晚上睡觉前可以和孩子聊会天,聊聊今天发生了什么,聊聊明天会有什么课?会有什么惊喜?这样会让孩子对于第二天的到来有一种期盼,这样,早晨醒来也会很快的把自己收拾干净。
如何对待孩子的磨蹭?
在孩子出现磨蹭的现象严重的时候给予惩罚。
如果孩子磨蹭的现象很严重,一定要对她进行惩罚,而且可以花出一点时间,让她磨蹭个够,陪着她一起迟到,然后把迟到后的一些问题在晚上总结给孩子听,让她对于今天的行为产生一个深刻的认识,一定要让她记住以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何对待孩子的磨蹭?
设立一个奖励日程表。
和孩子一起画一个日程表,如果哪一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按时完成洗漱,那么就和孩子一起贴上小红花,如果一个月得到了20个以上的小红花,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这样孩子会有一个动力,改掉磨蹭的坏习惯的。
如何对待孩子的磨蹭?
注意事项
对磨蹭的坏习惯,只是一味的训斥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
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如何改变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
一、定规矩 勤督促才有效果,可以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父母安排的事情没做完,不许看电视;家庭作业没按规定完成,不许上网;帮父母买东西超过了时间,”功劳”减半……开始孩子也许会屡屡”犯规”,但是记住别客气,拒绝他看电视或上网。提醒孩子当事情确定了之后一定要立即行动,在行动中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哪怕是芝麻粒大的小事。他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可是当闹钟响起,他却觉得睡意正浓,于是干脆心烦地把闹钟关掉,倒头继续睡。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他将来就很容易养成懒惰拖拉的坏习惯。
假使你经常引导他,让他在潜意识里时刻告戒自己这样不行啊,"立即行动"、"现在就去做",那么他就会就会迅速立即爬起来。让孩子记住:立即行动,改变拖拉的习惯,将改变他的一生。
二、让自然后果教育孩子,把方法教给孩子。
我的女儿经常磨蹭,做事拖拉。特别是每天早饭都要我们不停地催促,有一次我和她妈妈商量,决定要改变女儿吃饭拖拉的习惯,于是跟女儿讲从某天开始早饭不再催她,自己安排到学校的时间。于是选择一天自己早上第一节没课的早晨,妈妈自己吃好早饭就上班去了,我吃完饭后就在看书,女儿自己慢慢吃,等她吃好后,上学就迟到了。上学迟到是最倒霉的事情,孩子很怕。然后让她自己分析,上课为什么会迟到。她自己找到了迟到的原因,在于迟到拖拉。从那次以后我们再也不要担心她早饭拖拉,她自己会看时间几点前必须吃好。
教育孩子怎样提高做事的效率,比如,晚上临睡前就把第二天用的东西准备好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乱找耽误时间;告诉孩子经常用笔把该用的东西和需要做的事记下来,防止丢三落四昏头昏脑影响效率。
三、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如果孩子做作业经常忙活到半夜,而他的同学早早就做完了,甚至还有时间看电视。这个时候不要总是怪孩子不好,拖拉、磨蹭。自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是否有比较大的影响,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在做什么,是否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另外,即使在做家务时,也尽量防止发出很响的声音。家里的环境安静了,孩子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拖拉的现象就会减少。
虽然这样做家长的活动受到限制,但是能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的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磨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贪玩、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因问题难以解决而犯愁犹豫,这都可能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习惯。动气不如动心,花心思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有位谢女士在后台留言:儿子念小学四年级,平时允许他先玩儿再写作业。但早上起床光穿衣服就要花掉十几分钟,总是磨磨蹭蹭,也不止一两遍教他更节约时间的穿衣顺序了,但他还是老样子。
每对父母都深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平日里也有一再提醒孩子要珍惜时间,但孩子还是磨蹭懒散;虽也有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但收效甚微。最终的良苦用心,倒让孩子心生抵触了,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时间观念是模糊的
试着回想下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怎么去教孩子呢?说得最多的“抓紧时间”,却成了最正确的废话。
“时间观念”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约定俗成存在的宇宙时间,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可见心理时间,喜欢跟着感觉走,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看来,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就得让孩子找到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重合点。
改变心理时间
培养兴趣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这时心理时间自然过的很快。孩子们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他就很容易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类人:学习像玩儿一样,轻轻松松,却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除了天赋、智商,兴趣也是很大的因素。
当被迫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会备感煎熬,效率自然也跟着降下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便是培养兴趣。
欲速则不达
此外,家长们也要时刻铭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真不能全怪孩子,有时候往往是你的急躁,弄巧成拙。
如果你真的觉得孩子做事很慢,建议你试着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各项事务所用的时间,检验下自己,是否不自觉地用成年人的速度去衡量孩子了呢?
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还有,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家长便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接着说教、责骂、催促;导致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孩子与大人则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管理的乐趣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不同的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3岁~6岁
是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黄金时期。要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独立性,如按时吃饭、作息、去幼儿园等,学会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父母尽管有监督和检查责任,但不能过多干涉,该放手时就放手;及时赞美表扬,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7岁~12岁
步入小学后,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常规训练,协助孩子将时间分为学习时间和闲暇时间。
首先列出学习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成的目标,然后把学习任务进行时间分配,制定计划表,还得双方签字认可。这一办法能逐渐让孩子养成在学习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而又有闲暇时间做喜欢的事情,发展兴趣爱好。如果孩子想要看电视和上网也不用急于反对,只是约定控制好时间便可。父母教给孩子方法时,自己也得有意识地参与其中加以引导,直到孩子学会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再彻底放手。
【时间表仅供参考】
【备注】
1.与孩子共同制定、执行;告诉孩子轻重缓急原则,有分歧沟通解决;
2.注意不同时期劳逸结合分配,杜绝“一表到底”生搬硬套;
3.对自律性较差的孩子,设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11岁~16岁
孩子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重要转折期,从父母管理为主开始转向以孩子自我管理或者协助共同完成为主。这个阶段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给他们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又要随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在需要时,协助他们完成时间管理。这个过程对父母的管理掌控度要求也比较高。
总之,我们得根据孩子每个时期对外界的认知来分配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有意识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在做这些时体验到时间管理的效率性和乐趣,从而不断调整心理时间状态。
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一个人的精力很有限,也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孩子做一件事的热度有些下降时,要提醒TA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建议家长可以帮孩子记录下一天中做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比如:早起洗漱、中午午餐、整理玩具等生活小事所用时间。若很难实时记录,也可预估一下再进行核对,连续记录一个星期你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我们会高估了孩子的速度,或者低估了孩子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TA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
有了这个记录,家长对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一目了然,便可分析总体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将浪费的时间逐渐调整利用起来。
比如:让孩子提早开始写作业,为难题多留出更多时间,至于提前多长时间,数据记录会给我们提供参考;监测孩子通常做一页练习需多少时间,最快又是多长时间,从而慢慢把握自己的速度。
最后让孩子学会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自己分析,但不要把记录当作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成人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相信TA会找到心理时间和自然时间的重合点。
在疲惫之前休息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有道”,劳逸结合,让生活有节奏地进行。
建议一般情况下,让孩子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减少疲惫感。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可以休息,便会自我激励,坚持到底。而让孩子一小时内都没机会休息,TA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心理时间也就这样被人为的拉长,随之出现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等低落情绪。
这里也会有让一些家长焦虑的情况:就是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也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这时你不用多说什么,更不用批评,简单提醒便可;一旦孩子做得好,就及时给予肯定,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后,30分钟内的效率会有所提高的。
另外,还有些孩子喜欢在写作业过程中问还有几分钟可以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其实,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自己完成某项作业所用的时间。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那就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时间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横竖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学习时间管理,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作为父母能做到言传身教,进行正确引导便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经常遇到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经常拖拉磨蹭,并为此非常苦恼。有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磨磨蹭蹭,在写作业时拖拖拉拉,在学校里仍然照旧,甚至会因为完不成作业而被留校。更有甚者,家长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要求家长改一改孩子这种拖拉磨蹭的坏毛病。
例子一:文文,男孩儿,三年级。经常因为作业错题被老师在放学后留校改错题,可是文文每次总是磨蹭照旧,让老师非常无奈,只好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去学校陪孩子去完成作业然后领回家。文文妈妈每次接到老师的电话,又羞又气又无奈,有时回到家里后气急了便把孩子痛打一顿。可是打过后痛在孩子身上,疼在她做妈妈的心上。现在文文妈最害怕的事就是老师打电话通知她去学校。
例子二:小青,女孩儿,一年级。让小青妈妈最为不解的是,孩子每天写作业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几乎每天放学回到家后,都要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展开一场艰难的拉锯战。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对于同样类型的题,孩子明明能够完成一道,可是其他的题却不会做,妈妈告诉一点孩子才写一点。有时不告诉便自己乱写乱画。面对孩子这种写作业的情况,小青妈妈非常无奈,她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养成这种坏毛病,感觉每天完成作业像给她写似的。孩子不仅在写课外作业时磨蹭拖拉,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做什么事都是慢悠悠,心不在焉。有时一件事没有做完仍下便不管了接着去关注别的事,总之没有一件事能够做完整。
例子三:小金,男孩儿,初一。爸爸和妈妈因为工作非常忙,每天很晚才能回家,小金放学后自己回家然后写作业。最近一阶段,小金父亲接到老师的电话,反映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很不好,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错误很多,平时和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同学打的火热。这个孩子原本成绩很好,可是进入下学期后孩子一下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从平时的小测验来看,小金成绩很不好。小金父亲在孩子进入初中后,明显感觉到孩子逆反心理加重,有时去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时会遭到孩子的反对,甚至孩子经常会和大人生闷气,任你打也好,骂也罢,孩子毛病照旧。小金最近晚上睡觉没有了规律,原来的好习惯被破坏怠尽,早晨不喊不起,甚至有时磨蹭到快要到到上学时间时,才不得不匆忙穿上衣服,胡乱擦把脸,拿起书包往学校跑。
对于上面三个有典型性的例子,我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可能会对号入座,因为很多细节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相似。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做事拖拉磨蹭,甚至平时生活秩序一团糟呢?我想今天就这些现象做以剖析,给家长提供一些解决的建议和办法:
成因一: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仅拿上面三个案例来说,三个孩子虽然大小不一,但是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孩子生活上没有规律,没有规律意识便会使孩子在做事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当孩子做事随意性持续久后,便养成这种无条理磨蹭拖拉的坏习惯。无条理的生活,很难让孩子对时间进行关注,当孩子缺乏时间的观念和意识时,便对时间的长与短,多与少无从知晓,甚至根本不清楚时间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成因二:孩子缺乏做事的连续性。从磨蹭拖拉的孩子做事情况来看,几乎都是边做事边玩儿,或者一件事没有做完就转而去做其他的事。这种做事的不完整性让孩子很难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拿到写作业中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基本上写着写着作业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玩弄手里的文具,或者起身去吃东西,或者去卫生间,或者不停地问家长这道该怎样做等。可是再看看一些家长,害怕孩子不认真写作业便陪伴在孩子身边进行监督,时间长了便给孩子养成依赖性,家长在身边时孩子会不动脑筋等着要答案,家长不在身边时心思根本不放在思考和写作业上。
成因三:孩子缺乏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建立在拥有生活习惯养成的基础之上的,孩子在清楚时间的意义,做事有节奏性后,才能在习惯养成的步骤下,一点点建立起学习的习惯。从上面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得出孩子连最起码的生活秩序都是乱糟糟,如果家长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上,那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成因四:家长自身缺乏时间观念。通过与有问题的孩子家长的交流,发现家长们身上有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家长们都缺乏时间观念,甚至自己做事本身就没有条理,看似每天正常饮食起居上下班工作,但实际上家长这种粗线索的生活规律并没有完全细化,仍然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早晨起床这件事,做为家长只是认识到要起来给孩子做早饭好让孩子按时去上学,并没有针对孩子责任心方面去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意识。
成因五:家长缺乏良好的习惯养成。如果想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父母双方必须都要拥有好习惯养成,否则孩子会和习惯较差的家长一方学习,这就是懒惰的消极影响因素,因为懒惰可以让生活更随意,不受约束。当孩子受懒惰消极家长的习惯长期影响后,便会把好习惯一点点破坏掉。
成因六:孩子受隔代教育的影响。有一些孩子明明在父母身边有好的习惯养成,可是一到爷爷奶奶身边后,这种习惯便会因受老人的溺爱和放纵被破坏掉。如果家长没有好习惯养成,则孩子受隔代教育更为突出。经常听一些家长说自己工作很忙很累,不得已只能把孩子交由老人来照顾生活和上学放学的接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孩子因为老人在生活中的包办代替而逐渐失去责任心,失去自我做事的动力。
成因七:家校结合呈现一边倒现象。很多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单纯认为孩子上学到了学校有老师管着自己就可以不用太操心了。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磨蹭拖拉等现象如果家长发现的早,及时和老师做了解,与老师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在老师的配合下是很容易解决的。但如果家长长期忽略了与老师进行交流,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久了便让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坏习惯一旦得到巩固这时再去解决,家长可能根本无从下手。
面对上面分析出的成因,家长应该如何去着手解决呢?
方法一:家长要重视自身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建立秩序感基础之上的。比如全家人共同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家长和孩子共同进入统一的作息时间,这对孩子来说非常关键,生活作息时间同步,可以带动和影响孩子逐步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当然这里对于幼儿或者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在培养孩子生活习惯之初,家长必须要牺牲一些时间,和孩子做到同步,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在好的生活习惯已经巩固和定格的情况下有所改变,家长和孩子分别执行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一来,孩子会很容易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进行。
方法二:要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合理的家庭规则内容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在家长榜样作用的影响下,孩子会逐步适应规则所约定的内容。当然,这里家长必须要清楚,家庭规则的实施要有一个从宽泛实施到逐渐细化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千万不不必求孩子必须都同时做到,而是应逐项去落实和巩固,让孩子有一个渐次适应的过程。对于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来说,家长需要下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培养孩子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如果家长缺乏耐心和毅力的话,孩子的习惯培养会呈现阶段性反复,甚至会放弃坚持,直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方法三:家长要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性。经常磨蹭和拖拉的孩子往往做事耐心不足,或者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导致注意力转移过快,最后造成做事时用时过多,效率很差。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结合生活习惯养成进行,抓一两件事来锻炼孩子,在引导和鼓励下让孩子多一些耐心把一件事完整做好。如果孩子缺乏做事的经验或者方法,家长可以做以示范,来让孩子同步模仿,通过家长的激励和带动会让孩子学会关注做事的细节,逐渐增加耐心,不断提高孩子完整高效做事的自信心。
方法四:家长要让孩子清楚时间属于自己。缺乏时间观念对孩子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如何让孩子把无形的时间变为有节奏的把握呢。需要家长给孩子引进时钟概念,用闹铃定时的方式,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时间提醒。通过时间加减法(在讲座中有具体的描述)逐步巩固孩子的时间意识。为了让孩子清楚时间的支配和使用,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或者每一次写作业来着手。比如与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份时间使用的表格张贴在卧室或者书房里,孩子每主动完成一件事,统计一下用时是多少,通过这种有意注意会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有形性。通过阶段性的时间统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时间的量化分析,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表现,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增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孩子时间自我管理意识。
方法五:家长要和老人针对孩子的教育做理性沟通。在很多家庭里由于两代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观念不一,沟通相对较少,导致在教育孩子遵守作息时间和遵守家庭规则方面形成漏洞,其后果是孩子很容易钻管理和教育的空子。比如谁管的少孩子就愿意和谁在一起,谁管的严格孩子就会不喜欢谁。这样的现象很容易让孩子形成看人下菜的心态,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所以,家长必须要和老人把孩子的表现情况适时和老人做交流,征求老人的意见,尽可能让老人与自己在教育方面保持同步。如果确实难于沟通,家长只能想办法和老人分开住,不在一起生活会让老人娇纵孩子的机会相对要少些。
方法六:家长要利用好亲子沟通的机会来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常常忽略与孩子相处时的细节教育机会。比如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就是非常不错的机会,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感受,在课堂上的表现,听课的效果,以及对老师的看法和想法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家长才能合理引导孩子,让孩子对正确听课,接纳并喜欢老师,使孩子清楚上课认真听讲是对老师辛苦付出的最大尊重。比如利用晚睡前的交流,可以让孩子把一天来的遇到的不开心的事说出来,家长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安慰,让孩子化解心中的压力和郁闷,伴随着心里安全感轻松入睡。比如利用吃早餐的机会和孩子聊聊开心的事,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来启发孩子。比如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外出游玩的机会,让孩子做管家安排外出线路,需要携带的用具,具体时间安排,注意的事项等,家长可以做一些辅助的完善工作,让孩子的责任心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方法七:家长要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老师扮演的是学校教育的主角。虽然各自担负的教育任务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都是力求让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但是从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家长没有演好自己的角色,相反为老师角色去跑龙套去了。甚至有很多家长视老师惟命是从,老师要求做什么,家长就不加思考地去做。表现最直接就是家长监督孩子写课外作业,老师布置多少,家长就要求孩子必须完成多少,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课上听懂了,写作业时有什么困难,甚至也不懂得如何做有效的辅导。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最反感的事写就是写大量的作业,家长必须要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能力来调整孩子的作业量,当然如何减负需要家长理性面对,不能单方面直接减少孩子的作业量,否则孩子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也会受到老师的责难。理性的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把自己给孩子作业减负的目的、方法、步骤等告诉老师,倾听老师的意见,求得老师的支持与配合,最终达到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课外学习的效率。所以,请家长必须端正你的心态,摆正你的位置,以平等的交流面对老师。
方法八:家长必须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乐趣和兴趣点。很多家长之所以和孩子在亲子沟通方面做的不够好,主要原因都归结为目光的单一性,即每天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不关注孩子的心里需求。事实上对于学习来说,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家长把学习当成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必然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很难沟通,很不通情达理,甚至很难让孩子信服家长。所以,家长平时必须多静下心来听听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再合理给予。当然这种给予是建立在规则之内的相对自由,而不是完全的放纵。如果家长和孩子多拥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点,无疑会对增进亲子沟通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兴趣与爱好的同时,也花一点时间来学习一下孩子正关注的兴趣。
方法九: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极大地促进孩子对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自觉进入学习状态,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意识。经常看到很多磨蹭和拖拉的孩子家长总爱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比如站在孩子身边不停地指手划脚,甚至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陪伴其实是在人为破坏着孩子学习的兴趣,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在我博客里找到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来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分段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里必须要强调在对孩子进入学习习惯培养之前,必须要把上面所提及的各种因素都合理解决后才能实施,否则会让孩子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给孩子造成习惯培养的困难。习惯培养需要家长有充足的耐心,有坚强的毅力,有良好的心态,切莫急功近利,急三火四,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把培养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做为最终着眼点,而不是孩子多考几分的问题。
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办正事拖拉的孩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一试:
一、定规矩 勤督促
可以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父母安排的事情没做完,不许看电视;家庭作业没按规定完成,不许上网;帮父母买东西超过了时间,”功劳”减半……开始孩子也许会屡屡”犯规”,但是记住别客气,拒绝他看电视或上网。提醒孩子当事情确定了之后一定要立即行动,在行动中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哪怕是芝麻粒大的小事。他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可是当闹钟响起,他却觉得睡意正浓,于是干脆心烦地把闹钟关掉,倒头继续睡。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他将来就很容易养成懒惰拖拉的坏习惯。假使你经常引导他,让他在潜意识里时刻告戒自己这样不行啊,"立即行动"、"现在就去做",那么他就会就会迅速立即爬起来。让孩子记住:立即行动,改变拖拉的习惯,将改变他的一生。
二、用拖拉的后果教育孩子, 把方法教给孩子
我的女儿经常磨蹭,做事拖拉。特别是每天早饭都要我们不停地催促,有一次我和她妈妈商量,决定要改变女儿吃饭拖拉的习惯,于是跟女儿讲从某天开始早饭不再催她,自己安排到学校的时间。于是选择一天自己早上第一节没课的早晨,妈妈自己吃好早饭就上班去了,我吃完饭后就在看书,女儿自己慢慢吃,等她吃好后,上学就迟到了。上学迟到是最倒霉的事情,孩子很怕。然后让她自己分析,上课为什么会迟到。她自己找到了迟到的原因,在于迟到拖拉。从那次以后我们再也不要担心她早饭拖拉,她自己会看时间几点前必须吃好。
教育孩子怎样提高做事的效率,比如,晚上临睡前就把第二天用的东西准备好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以免乱找耽误时间;告诉孩子经常用笔把该用的东西和需要做的事记下来,防止丢三落四昏头昏脑影响效率。
三、 树立比较的对象 在比较中养成好习惯
如果家长是个慢性子,做事情时常拖拉。孩子耳濡目染,做家庭作业时,自然也学着拖拉起来,明明当天应该完成的作业,他非要拖到第二天才急急忙忙地写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时家长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自己的榜样作用是否树立。为了提醒孩子,还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挂上”今日事今日毕”的条幅;还可以进行一个约定,彼此之间当监督员,如果谁做事磨蹭、拖拉,谁就没有选择电视频道或者买冷饮的权利。孩子在家长的提醒下,也是为了获得优先选择看电视节目和买好吃的权利,做事肯定快多。
四、 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如果孩子做作业经常忙活到半夜,而他的同学早早就做完了,甚至还有时间看电视。这个时候不要总是怪孩子不好,拖拉、磨蹭。自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是否有比较大的影响,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在做什么,是否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另外,即使在做家务时,也尽量防止发出很响的声音。家里的环境安静了,孩子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拖拉的现象就会减少。虽然这样做家长的活动受到限制,但是能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的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磨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贪玩、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因问题难以解决而犯愁犹豫,这都可能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习惯。动气不如动心,花心思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计算不仅练速度,还锻炼专注力)
(2)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我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可以通过奖励积分机制引导孩子参与,因为孩子可能第一次有兴趣,第二次好玩,第三次就不新鲜了。设定挑战小目标不断激励尝试。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我还是认为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孩子毕竟小,一畏的表扬会迷失方向,也不利于心理承受力的成长。哪件事做得好就表扬,做的拖沓的也要及时指出来。但避免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要是批评那就在错误正当时,孩子体会到拖沓不好的时候趁热打铁。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随着孩子长大,会越来越希望独立和自主,逐渐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去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这也更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怎样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