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05-18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如何动笔写一篇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笔记: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育笔记: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自我中心很严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后,何老师带女孩子在教室坐着,我带男孩子入厕。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我是第一个。”“老师他抢我的第一,他推我!”“不行,我是第一个!”“哇!”……原来有的小朋友站在第一个,然后回来晚的小朋友边站在第一个的前面争抢第一。

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自我中心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而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幼儿模仿力极强,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在日常活动来启发、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经过我们班级老师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现在我们在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没有抢第一”

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需求、困惑和感受的信息,所以身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重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透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用心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决定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我们透过谈话,组织幼儿专门的讨论,倒一杯热水、拿来一些药品,请幼儿讨论一下,从而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在讨论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杯里冒着热气,十分烫,不能立刻喝。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喝水的时候,也就应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家长一定要把要亲自交到老师手里,并登记好要的用量和处方。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药是不能随便吃的,在幼儿园应请老师、阿姨帮忙吃药,在家应请爸爸妈妈帮忙。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决定的潜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

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决定事物的潜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杯具的发生。

幼儿园的环境也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我们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有一段时间男孩子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觉得上一节有关于相互相撞的后果与图片,提醒幼儿注意,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门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在大型体育课时幼儿会接触各种器械、各种玩具都有,孩子们能够自由地奔跑,进行游戏,但有时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往往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每次出来活动老师时时刻刻嘱咐”安全第一”,生怕有孩子受伤,通过ppt与图片,引导幼儿在活动时,要注意安全的动作,不要让自己受伤,学会保护自己。幼儿的好奇心是重的、也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天性萌萌的,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再幼儿园里不算太小,但他们与需要不断的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潜力和意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仅就应让幼儿明白哪里有危险,更就应让他们学习,在安全教育问题上,活动中我们老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孩子之间的提醒在增加,幼儿学会了用心地防御。同时,我们也感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构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育随笔:老师的正面引导助推幼儿良好榜样的形成


这是我第一次带大班,给我的感觉就是大班的幼儿懂事多了,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了竞争意识。在这刚开学的一个月里,有两件小事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幼儿园的午睡室和教室不在一幢房子里,中午睡完午觉,大家伙儿都陆陆续续的往教室走去,当我到教室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已经在帮忙放小椅子了。可是徐陈杰和吴俊杰两人放小椅子的时候一点都不温柔,一直发出很响的声音。我看了后没有直接跟他们说,而是表扬了另外在放小椅子的平蕊:“今天平蕊值得表扬,因为她放小椅子的时候很轻,没有发出难听的响声。”这句话说完之后,徐成杰和吴俊杰立马意识到了自己放椅子的动作有些粗暴,也学着平蕊轻轻地放。对于他俩的这种行为,我也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希望他们以及其他小朋友能够学习这种好的行为,从小养成轻拿轻放的好习惯。

过了两天,我们的平蕊小朋友又做榜样了。中午我在给小朋友梳头发的时候,平蕊慢慢地走到我这边来,看着徐芮琪站着在梳头,就从旁边给她端来了一张小椅子让她坐。因为她知道我平时梳头发的时候喜欢让他们坐下来,这样我更好梳些。平蕊的做法被在旁边看着我们梳头发的顾羿小朋友看到了,也学着平蕊端来了小椅子给在陈老师那边的小朋友,一边端还一边说着:“坐下来吧!这样老师给我们梳头手臂就不那么累了!”陈老师看了后,面带微笑地跟顾羿说:“真是好孩子,这样关心小朋友,又体贴老师。”没想到两个在梳头的小朋友也被感染了,对平蕊和顾羿说起了谢谢。

在幼儿园里,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有时候比老师的行为更加能够影响幼儿。幼儿学榜样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成人的积极引导。老师如果能用积极的、合适的言语来引导幼儿,将会助推幼儿良好榜样的形成。譬如说,某位小朋友经常打人、抓人,甲老师对她说:“你怎么又打人了,再这样就把你送到其他班去。”而乙老师说:“打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样的孩子老师不喜欢,小朋友也不喜欢。我们只喜欢能够和大家友好相处的、不打人的宝宝。”你更同意哪位老师的说法呢?我觉得乙老师的话更能让幼儿意识自己的错误。

教育随笔: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规则意识


浩浩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但是最近我发现啊上课回答问题不举手,回答问题答不到重点上,不管干什么都喜欢说上两句,总是犯同一种错误。比如:早上入园(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吃饭,很安静),老师,我告诉你“我昨天……

“浩浩,我们都在吃饭,你能等我们说完再说嘛?”

“老师,你先听我说,我一会就说完”,他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还经常答非所问,回答问题不举手等。

分析:

浩浩小的时候是一个很腼腆的小男孩,从他的妈妈口中了解到,在上亲子园时,她始终不能大方自然的做自我介绍,他的妈妈为此非常头疼,曾与我们多次沟通,我们也给了她一些建议,如:多去人多的地方走走,多去交朋友,多去询问他的意见等,我们在幼儿园也经常表扬他,希望他可以自信一点。

正因如此,在我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浩浩找回了自己的信心,并找到了他的很多优点,他的妈妈也很开心,但是我们没有及时制止,造就了他现在的性格,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

于是,我打算先让他树立一个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秩序要针对浩浩多说,多要求,让他明白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其次,在针对他个别的问题单独指导。

比如浩浩答非所问,可以问他“我刚才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说上来就在让他想好了重新回答,如果答不上来,就请他坐下认真听。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认为先不要给他过多的否定,打击他的信心,好的习惯都是要一点一点渗透,慢慢来的,相信浩好也会越来越好!

个案观察记录:良好地规则意识


现状分析:

韦铭是个上学期才转来的小男孩,刚来的时候,挺规规矩矩的,有时还显得很沉默,一付心事重重的样子。可是没过多久,他便开始显现出“本性”:课上课下时不时去招惹旁边的同伴,惹得大家怨声载道;喜欢不顾时间地点地玩自己的玩具,往往大家都整队好了,他还在慢吞吞地弄他的小玩意;喜欢在小椅子上不停地扭动身子,摸摸这碰碰那的,一副懒散迷蒙的样子……这样的一个孩子,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常规秩序,我和班级老师曾经教育过多次,奈何收效甚微,当面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一转身却故态重萌。

目标与措施:

目标1:具有良好地规则意识,能够遵守班级的各项规则。

措施:

1.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活动,帮助其了解班级的各项规则,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规则意识。

2.随时发现随时教育,即根据孩子出现的违反规则现象,及时进行制止与教育。

3.赋予任务。在孩子担任小组长期间,多多鼓励多多支持,使其享受到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

4.与家长联系,让其在家中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参与家中的一些任务之中。

目标2: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地玩,学会友爱谦让、团结合作。

措施:

1.勇于交朋友。鼓励孩子多多与同伴交朋友,一起游戏。

2.善于交朋友。在与同伴游戏中,引导幼儿遵守同伴间游戏的规则,知道友爱谦让的小朋友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3.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平时不要太宠爱孩子,遇事多与孩子讲道理,使孩子能够明事理,不无理取闹。

目标3:能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措施:

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眼神、身体动作等暗示手段,随时随地地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开动小脑筋。

2.在操作活动中,多多帮助孩子,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与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在家中多与孩子做些有关学习的游戏,帮助幼儿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三月教育笔记: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月教育笔记: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像是婴儿时期的吮吸和哭泣,是与生俱来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对于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班的何奕辰从小班开始就表现的比一般小朋友更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通常问的问题都千奇百怪,让老师无法作答。比如:小朋友为什么都要来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为什么都是女孩子?为什么天上的太阳和星星不能同时出现?为什么在阳光下会有影子?这些问题有的宽泛,有的深奥。有的甚至令人费解。但是作为教师,都不能轻易的将这些问题视为无用的问题。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引导。

因此,教师是否鼓励幼儿提问,并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提问是影响幼儿提问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幼儿意识到教师是在支持,鼓励自己提问的,那么幼儿所问的问题就会增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智力水平也将会大大提高。

所以,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首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创设宽松而自由的语言环境。但是作为现在身处于一线的带班教师,我的感觉就是在很多时候,创设这样一个宽松而自由的语言环境和幼儿良好的常规培养是有一定冲突的。在常规培养中,我们不会轻易的让幼儿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控制的很多,幼儿多为遵从。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不随便说话的习惯,但是却变得不爱思考了。换句话说就是思维被禁锢住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次我在上美术课时,我问:你想象的小鸡,有可能会生活在哪里?答案全部是绿色的草地。这样的答案让我很是失望,他们甚至连思考都没有思考的就回答了出来。

因此,在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与常规培养的冲突上,还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好奇和模仿是幼儿典型的行为特点,他们的行为无意性大,自制力差,对一切新鲜的,特殊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尝试一下,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育不完善,综合能力差。因此,在活动中,由高处往下跳,快速奔跑以及迅速改变方向和速度时,会力不从心,往往会发生事故。再则,由于成人过度的实施各种保护措施,限制幼儿的行为,忽略了对孩子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使幼儿遇到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无措,因此,由而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识别和预先危险的能力差,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利用游戏,看图讲述,观察场地,看有关的专题片等,使幼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么做。活动后要进行评析。对有益的、安全的行为予以肯定,对有危险的,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应批评制止。另外,对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如;活动前的自我检查,鞋带是否记牢,,裤子是否往下掉,纽扣是否扣好等。这些是易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注意。当危险苗头出现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讲明道理,帮助分析前因后果,使幼儿对出现的危险有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使幼儿逐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提高预先危险的能力。二、帮助幼儿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为使幼儿在活动中避免或减少创伤,应当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去操场活动时,服装要穿的合身,运动鞋要系好鞋带,不要将别针、硬币、小刀等物放在口袋里;玩大型玩具时必须遵守活动规则,不抢先,不乱爬,不推,不蹬倒后面的小朋友;不在场地上拥挤追逐;活动时不小心要跌到时,不要以手撑地,应用肩着地、抬头、团身滚动,防止头部和手臂受伤;投掷时,其他幼儿应避开,防止被投掷物击中而受伤害。三、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提高自护能力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是预防事故发生,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幼儿的感觉综合能力,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及手、腿的力量等是影响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因素。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但往往采用“少活动,防事故”的对策,长此以往,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事实证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迅速脱险的一般都是反应速度快、动作协调能力强的孩子。所以,教师和家长开展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及家长都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的方法,多种形式,多侧面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教随笔:幼儿教育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孩子学会学习,除了“五步学习法”之外,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怎样去培养?下面逐一说明。

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http://">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三、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四、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五、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以上谈了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

用具体行为指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


用具体行为指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

在实践中,如果只注重说教,而忽视行为指导,良好的习惯是不能真正形成的,因此,对幼儿动作技能的具体指导非常重要。如“幼儿园规程”中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可在生活中,幼儿在洗手时,常常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一下就走了,这样既浪费水又不能把手洗干净。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并使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我先给幼儿讲了水的用途,又让幼儿解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病毒进入人体会生病的常识,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要洗手。课后,我把和幼儿一起讨论的正确洗手方法和顺序画成了网片贴在了水池上面,而且将这一方法和过程编成儿歌,用边念儿歌边示范的方法教幼儿洗手。这样不仅使幼儿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幼儿也知道了应节约用水,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游戏中反复引导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在实际生活中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或其他原因而影响习惯的稳固,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并针对问题改变活动的形式,吸引幼儿,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我针对问题采用不同的游戏,吸引幼儿,重新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坚持良好的习惯。在培养幼儿午睡前脱掉外衣、外裤并把它叠好放到指定的地方后再睡觉的习惯时,开始我一边教孩子怎么脱外衣外裤、如何叠外衣外裤,一边要求、引导他们将衣服放到指定的地方。幼儿都学得很认真,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有的幼儿叠好了还要让老师看他的成绩。可到后来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趁老师不注意总想把脱掉的衣服随便扔一边就上床。还有在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时,一开始书写时,幼儿特别感兴趣,总能按老师的要求用正确的方法书写,可到后来,在书写时我发现有一部幼儿只要求书写数字的质量和速度,而不注意在书写时的坐姿、握笔姿势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利用“比一比、看一看”“争当小老师”“奖励小红花”等的游戏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

抓住幼儿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好奇”、“吹牛”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时常会说:“我本来就会”、“我早就知道”、“我会开飞机”等等。正是这种天性激励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教师应保护幼儿的这种意识,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地鼓励他们。比如,当幼儿说自己会聪时,其实他并不是多么会

,这时,教师不可一味地指责他“吹牛”,而应帮助他认清自己对此到底会多少,还有多少不会。又如:在活动中,有的幼儿说:“我会开飞机”显而易见,他并不会,只是他想会开飞机,这时,我并没指责他撒谎,而是引导他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飞机,然后,结合挂图,多媒体等课件等使幼儿在兴趣很浓的基础上,顺利地掌握了有关飞机的知识,最后告诉幼儿,只有从小好好学本领,长大才能会开飞机。

鼓励幼儿敢于承认自己、否定别人意见的精神

由于教育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教师应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要敢于承认自己,否定别人意见的精神,在教学中,由于个性的差异,有的幼儿表现特别活跃,对事物有很浓厚的兴趣时常发表自己的简介,对于这类幼儿,教师不能以“瞎说什么一显你聪明”来对待,应鼓励其大胆地发言。如:我在讲球体时说:“月亮也是球体”不曾想一名幼儿站起来说:“老师

教育笔记《教育笔记: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自我意识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