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提供美术教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美术纸盒纸箱造型 ,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这是大班美术纸盒纸箱造型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共同利用纸箱纸盒等材料制作喜欢的玩具、物品等。
2、愿意根据纸盒、纸箱的外形进行想象,大胆使用切割、连接、刷色等方法进行制作活动。
3、与同伴友好相处,继续学习分工合作、相互协商的合作方法。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盒、纸箱,切割、刷色的工具(小刀、刷子等),辅助材料(铅丝、绳子、挂历纸等),各种颜料,积木,剪刀,一级糨糊,锥子,胶带等。
2、各种图片(建筑物,桥梁,大型玩具,家俱,交通工具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导入活动。
教师:仔细观察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纸盒、纸箱和辅助材料,你认为它们用来做些什么?
教师:请你们自由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图片中选一个喜欢的内容,并一起商量要制作的东西。
教师:请每个小组选个代表说说你们想制作的物品。
2、教师与幼儿讨论制作的方法。
教师:这些物品怎么做呢?要用哪些材料?如果需要两个纸箱,怎么连接?怎么样让你们制作的物品更加美观一点?
3、教师幼儿讨论合作的方法。
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分工?(先讨论并确定做哪些物品,每个人负责做什么。)如果在合作的时候遇到矛盾怎么办?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协商。
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辅助材料和工具。
请幼儿注意作品的整体美观。
5、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交流感受。
教师:看看其他组小朋友的作品,你们觉得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活动反思:
选材挺适合大班的幼儿,纸箱是一种常见的废旧物品,它的安全,让幼儿有很多空间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整个环节比较清晰,目标基本达到。不足之处是:当幼儿自主探索纸箱的玩法的时候,对部分幼儿的关注不够,未能及时有效的与孩子进行很好的互动,教师的参与性不够,一些幼儿想出的玩法,我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及鼓励。
相关文章《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封面》: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封面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过程,设计思路等内容,感受版画的色彩美、造型美,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尝试进行版画,掌握版画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现出版画艺术的美。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美丽的封面教案吧。
《大班绘画活动:我们来锻炼》:大班美术活动我们来锻炼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反思,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所喜欢或参加过的运动项目。借助图片和人物动作的表演,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不同人物的动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绘画活动我们来锻炼教案吧。
《大班美术教案:生活中的三角形》:大班美术活动生活中的三角形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认识三角形,能用三角形观察概括三角形物品。掌握三角形的画法,能凭记忆画出生活中三角形物品,大胆选用合适的色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生活中的三角形教案吧。
下午,我拿出一叠用漂亮的挂历纸裁剪的一叠纸,对小朋友说:“今天,我们用新的纸,你可以随便折什么,但是不可以弄烂,不可以撕破.”玩纸是小朋友很感兴趣的事,对于托班的孩子真能折出什么物体还是真是有点困难的,一会越越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折了一个船.”其实都是他们凭自己的想象瞎摆弄的.每次我都一赞许的目标肯定了他们,但每次都叮嘱他们:“小心点,不要弄烂了”十分钟后,收上来的纸已是五花八门,破的、皱的、残缺的……正当我想对破得不像样的纸作出评价时,我的是身后传来一和自豪的声音:“老师,我的纸还是新的.”我扭头一看,真的一点折痕都没有,一张崭新的纸!看在和这张纸,我突然意识到犯了一个错误.
平时,总是强调教师提供材料,创造环境,让孩子自己动手,自由探索,自由操作.现在,我虽然提供了材料,而“不要弄烂了”的要求却限制了孩子使用材料的自由,限制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自由没,诶有动手操作,孩子怎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于是,我马上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对小朋友说:“虽然,顾不凡的纸皱巴巴的,但是老师还是喜欢纸张,因为这张纸已经折了很多东西了。”
一、观察记录:
自从开展了数学活动《做纸牌》后,我就把纸牌投入益智区给幼儿玩。这不,童童和欣欣在玩“抽乌龟”“接龙”“比大小”,玩得不亦乐乎。而那边嘉嘉和豪豪则玩了一会儿后就跑过来看着童童和欣欣玩。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自己玩,回答说:“忘了怎么玩了。”于是我给他们重新安排了一下,让童童和嘉嘉玩,欣欣和豪豪一起玩。我想:这次一个会玩的带着一个不会玩的,肯定都会玩了吧。可是结果却出乎我意料之外,不一会儿,童童嚷道:“哎,你怎么还学不会呀,跟你一起玩一点都不好玩。”欣欣也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我也不想和豪豪玩了,我还是和童童一起玩好吗?”
二、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嘉嘉和豪豪觉得不会玩纸牌游戏时,他们就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而让他们交换游戏后,由于一个会玩一个不会玩,游戏能力不在同一层面上,所以游戏也进行不下去。在区域活动中,更要体现出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以观察为基础,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合理地让幼儿进行游戏。
三、对策与思考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我又进行了游戏调整:继续让童童和欣欣玩纸牌,嘉嘉和豪豪一起玩,但我在旁边参与指导,问他们哪里不会玩,及时地帮他们解决问题,不一会儿,他们俩也能很熟练地玩纸牌了。由此我想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在于激发兴趣,引导孩子能大胆去尝试,其实,这也是教师在不同阶段里,对不同层次孩子的引导作用,鼓励方法。在活动的前期,主要是要引导孩子产生对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不太愿意尝试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让他敢去试。第二个层次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体验,又进一步活动的时候,也许会出现新的问题,或者出现一些困难的时候,要求孩子能支持,能进一步去思考,进一步去深入活动。第三个层次,在于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幼儿,体验成功和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自信。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提供美术教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美术活动纸箱造型 ,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大班美术活动纸箱造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能根据纸箱的外形进行想象、造型,用连接和装饰的方法、技巧进行纸箱造型,发展综合手工的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纸箱造型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纸箱的外形进行想象、造型,用连接和装饰的方法、技巧进行纸箱造型。
2、发展综合手工的能力。
3、鼓励及培养互相合作、勇于尝试的习惯。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兴趣。
启发幼儿思考纸箱可以做什么有趣的东西,用一个纸箱可以做什么?几个连接起来又可以怎样。
2、欣赏作品。
3、提出新问题:如何连接(纸箱的连接、材料与纸箱的连接)?
什么方法是最节约材料的?
4、幼儿活动。
5、作品欣赏。
活动反思:
选材挺适合大班的幼儿,纸箱是一种常见的废旧物品,它的安全,让幼儿有很多空间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整个环节比较清晰,目标基本达到。不足之处是:当幼儿自主探索纸箱的玩法的时候,对部分幼儿的关注不够,未能及时有效的与孩子进行很好的互动,教师的参与性不够,一些幼儿想出的玩法,我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及鼓励。
教学故事(贺剑虹):吃完晚饭后,孩子们坐在阳台上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哲哲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弹弓,其他孩子呼啦一下子全围了上来。有的问:“这是什么玩具啊?”有的问:“这个玩具怎么玩啊?”,哲哲说:“这个玩具叫弹弓,是我妈妈从上海出差带回来的,我也不知道怎么玩。”“那我们去问问贺老师吧!”。他们拿着弹弓来到我跟前问:“贺老师,你知道这个玩具怎么玩吗?”拿着这个“危险”的玩具,我改变了没收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这个是贺老师小时侯经常玩的玩具,我当然会玩了,我玩给你们看吧!”我站在阳台上用弹弓夹住一团废纸,拉开皮筋,然后一松手,废纸“啪”的一声弹得老远。孩子们都欢呼起来。我拿着弹弓问他们:“你们猜猜看,为什么弹弓能把废纸弹得那么远?”围围说:“我知道,因为弹弓上面的皮筋有弹性,使劲一拉,东西就弹出去了。”我肯定了围围的说法,接着问:“那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呢?”孩子们叽叽喳喳议论开来:“丝袜有弹性。”;“皮球有弹性。”;“席梦思、沙发也有弹性。”;“我们扎头发的橡皮筋也有弹性。”……我找来一些橡皮筋让孩子们拉着玩一玩,过了一会有小朋友说:“哎哟,橡皮筋弹在手上好疼啊!”我趁机拿出弹弓说:“这个弹弓上的皮筋如果使劲拉,弹在手上会更疼,而它弹出去的东西力量会更大。弄不好就会把人打伤,你们说这种玩具能玩吗?”孩子们摇摇头,我把弹弓收了起来,并请孩子们回家去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
教学反思(贺剑虹):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告诉我们,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孩子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儿童,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生成教育活动。因此当我发现孩子们对弹弓这一玩具很感兴趣时,我就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契机,通过提问和实践活动让孩子对物体的弹性和弹弓的危险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同伴评点(万信艳):“弹弓”是以往儿童们酷爱的玩具,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而言,它是个“稀奇物”,所以就出现了案例中孩子不会玩弹弓的事情。老师能及时向孩子解疑并演示弹弓的玩法,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时从“弹弓”身上挖掘出与“弹性”相关的教育内容,说明该老师有较强的随机教育意识,但从“玩弹弓”这一事件中我有以下建议:①既然它是一种较原始的玩具,它肯定可以玩,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安全地玩弹弓,而不是劝说孩子不要玩。②老师在组织孩子们活动中要改变观念,不要因为害怕孩子们出现危险而束缚了孩子们自由玩耍或活动的权利,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愉快的、有思想的人。
园长引领(李忠):我比较认同教师能及时利用玩具的性能,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如:寻找具有弹性的玩具及物品。从这一点看出教师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能随时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的教育机智。然而从这一案例中我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可以更加开放些,案例中有许多可以放手让幼儿研究、讨论、实践的机会,教师自己都“承担”下来了,例如:幼儿对“弹弓”玩具十分好奇,十分有兴趣,但不知如何玩,这时如果教师能将研究和尝试的机会让给孩子们,那么发现“弹弓”有弹性的秘密也用不着贺老师积极地“暗示”。其实鼓励幼儿尝试玩“弹弓”不仅使幼儿了解弹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幼儿尝试使幼儿发现“力”与弹性的关系、以及发展幼儿眼、手、双臂协调能力。案例中教师比较注重玩具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因此放弃让幼儿探究和尝试的机会,放弃幼儿探索快乐的机会,这可以理解。但作为教师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也具有一定保护自己与别人的能力,只要方法得当,幼儿是可以远离危险的。
这是一次全省幼儿科技绘画比赛,凯凯当然要参加了,他可是一位极具实力的选手。第二天当我满怀希望的打开画稿时,哗!空白!怎么会这样呢?我连忙询问邢凯,他直直的看着我说:“我不会画。”这下我可想不通了,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如果收集一些资料加上成人的指导,怎么会画不出来呢?看来比赛只有放弃了。
离园时凯凯的爸爸连声说着:“对不起。”他摸着孩子的头说:“昨天一回家就画开了,可一直到12点钟,草稿纸打了几张,却还是对着画纸发呆,画不出来。”我说:“那你可以适当的指导一下呀。”话没说完,他爸爸接着说:“老师,孩子不同于大人,他比较直观。这也怪我平时不太重视对他科技知识的充实,所以他实在是难于想象创造。后来我对孩子说:‘睡觉,这不怪你,怪爸爸,明天我跟老师讲’。”我不禁为这位父亲的坦诚叫好,试着说:“很多家长有时候会去帮帮忙,可能孩子也会画出来。”“不,那就不是孩子的画了。孩子的画大人是模仿不出来的,他有自己独特的构思与创作,如果为了比赛完成一幅作品要大人帮忙的话,”这位父亲坚定的说:“我宁愿他放弃比赛。真的,我希望他是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下画画,不依赖我,画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而不是一张没有意义的比赛作品。”
一席话下来,我无言以对了。这位父亲的教育观念不正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要尊重孩子,给他宽松自由的空间并接纳孩子有个性的创造吗?可往往成人为了一幅参赛作品,宁愿让孩子与自己共同完成,要的只是结果,而忽略了重要的过程;为了达到我们成人的要求,忽略了孩子童真的愿望,往往也扼杀了孩子稚嫩的创造。真的,这张空白的画纸给了我满满的思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