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和你在一起 幼儿园案例 05-20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不仅仅是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还应去分享别人的快乐和成功。这样,会真正了解他人的情感。同时,自己也能体验到快乐的情感。在幼儿时期,孩子缺乏交往、缺乏分享,只在意自己的情感,而忽略他人的情感。那么,该如何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呢?我想结合三个案例来说明自己的做法。

案例一《小气鬼》

午餐时,静悄悄的。突然,一个男孩大声嚷到:“老师,xx屁股下藏了一本书”,小朋友一听全笑了。我走过去,果然在xx的座位上找到了书,便好奇地问:“怎么把书放在这儿呢?”xx答:“这是我的,小朋友看了会弄坏的。”xx的话引起了男孩的不满:“小气鬼,书是拿给大家看的。”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好小气呀!”xx胀红了小脸回敬到:“你们才是小气鬼”。看来,对于如何分享喜欢的物品,幼儿们已有了自己的看法,我得帮助他们:“xx,现在咱们在吃饭,也该让书休息了,送它回家好吗?”xx点头照做了。我对全班说:“xx把刚才藏起来的书送回家了,他有错就改,真棒!”(鼓掌)

评析:xx出现的错误有两点:一没有及时将图书放回原处。二独占图书。而这两个错误又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教师没有片面地对幼儿进行过多指责、说教,而是先帮助他改正第一个错误,接下来,教师会同小朋友们共同解决第二个错误。

午餐过后,在我的引导下,一位女孩将自己带来的好几本书分给了大家。当然,xx也得了一本。女孩在大家的谢意中高兴极了。这时,很多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手,也愿意将自己的书拿给大家看,xx也是其中一个。我问:“如果小朋友弄坏了你的书,怎么办呢?”xx大声答:没关系的。“刚才,还有人说他是小气鬼呢?现在他还是不是?”“不是……”在大家的鼓掌声中,xx笑得多快乐呀!

评析:老师的批评角度很巧妙,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但也明确指出这种做法的不足。老师让孩子体验到了“不分享”与“分享”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最终,“分享”的快乐战胜了“不分享”的不良后果,这个做法的目的是让部分小朋友的正确想法真正地让xx接受,让其他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孩子接受。

案例二:《祝贺你》

经过“穿衣服”比赛,有十位小朋友得了奖。他们站在台上接受大家地祝贺。有的高兴地鼓掌祝贺,有的上前同他们勾手指,可一向声音最大的鹏鹏因为没有奖,闷闷不乐地。不愿分享他人的快乐,这可不行,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我对全班说:“鹏鹏因为穿不好衣服,不高兴了,谁来帮助他呢?”举手的孩子很多。在一位女孩的帮助下,鹏鹏穿衣服比以前进步了。“鹏鹏,你很认真,瞧你的衣服穿得很好呀!小朋友都在祝贺你呢!高兴吗?”(鹏鹏高兴地跳起来)“可是,刚才其他小朋友穿好了衣服,你为什么不祝贺他们呢?这可不行”(鹏鹏有些不好意思)“那去祝贺一下他们,好吗?”鹏鹏同得奖的小朋友都勾了手指,还说:祝贺你。“鹏鹏没有得奖,但是,他还

高兴地同大家握手,他真棒。”(热烈鼓掌)

评析:孩子学会了分享食物、玩具后,更进一步则要学会分享快乐、分享荣誉,即:分享情感。有了分享,也就降低了嫉妒地产生。幼儿学会分享情感,也就学会做人应豁达,应为他人的成功喝彩,同时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进步,让别人也为自己喝彩。在这个案例中,老师还教育孩子学会相互分享、共同承担,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学会关爱别人,也增强他们独立自信地面对不幸,战胜困难和调节情感的能力。

案例三:《在自我欣赏中体验快乐》

为了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每天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让孩子独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念给大家听。怎样让孩子有表演的欲望呢?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告诉孩子们:谁愿意上来念儿歌,而且声音要大,要有动作,老师就把他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放给大家听。

评析:小朋友们听后个个都很兴奋,都愿意上来表演儿歌,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听到自己的录音。当孩子听到自己念儿歌的声音时,表现得很激动。有的高兴地跳来跳去、有的高兴地挠耳朵、有的不好意思,假装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别人偷偷地笑,孩子们真正地在自我欣赏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后来的一日生活中,我都和孩子们时刻分享彼此的快乐。当然,有时也时也会分享彼此的不悦。但,很快的在互相帮助中,我们又获得了快乐。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孩子爱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早餐后,孩子们自然走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区里开始玩游戏。他们有的搭积木、有的画画还有的当“爸爸”、“妈妈”,一会儿就热闹起来了。音乐角今天只有金乐生和宋傲两名小朋友,显得和冷清。没有观众看,他们的舞蹈也跳得无精打采。看到这样情况,我抓紧时间干完手头的活,赶忙加入到他们游戏当中。我当观众,坐在看台上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他们的表演,时不时地我还做几种他们没见过的动作,以引导他们丰富自己的表演内容。看我们玩得很高兴,张瑞茜、安子玮,关朝升也纷纷要求参加,就连一向不爱讲话的赵雨滴也禁不住诱惑,悄悄地加进来。于是,音乐角一下子增加了7人,我和他们一起表演“开火车”、“小兔跳”,引导他们听歌曲的内容创编舞蹈。孩子们开心极了。此时,我也忘记了自己已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游戏结束了,我和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余乐生一边收乐器,一边问我:“郝老师,您以后还跟我们一起玩吗?”我不假思考地说:“玩呀。只要老师有时间就一定跟你们一起玩。”这时,安子玮兴奋地说:“我愿意老师天天和我们一起玩。”“没问题”。我一边答应他们,一边和他们拉钩儿,表示一定满足他们的需求。

孩子们爱和老师玩,这是每位老师都深知的一点。有老师参加的游戏就会有许多孩子想随。但是我国幼儿园里的老师少,孩子多,分组游戏仅主班老师一人,往往不能满足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的需求。

有时孩子们在游戏中碰到困难或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引导,这自然会影响孩子们的发展。我是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多少年来我一直认为,我的主要任务是对幼儿进行生活照顾,为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所以,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准备一日三餐、搞卫生和消毒玩具等。现在,我终于明白,我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的发展,这就要深入到孩子中间,了解孩子,引导孩子。所以我坚持每天抓紧时间干完手中的活,就加入到孩子们游戏之中。我想,这样一方面我可以通过与幼儿交往来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配合主班老师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当老师指导不过来时,我还可以适当去指导幼儿。

有一天,户外分散游戏时,尹帅小朋友看见我和豆豆玩开汽车的游戏,就从玩具筐里找来马缰绳悄悄地走到我的身边看着。尹帅在班里年龄最小,也不太合群。今天看到他悄悄地站在我们身边,我猜他想和我们玩。于是,为了保护他的积极性,我和豆豆说了几句话,就马上蹲下来问尹帅想玩什么。尹帅将小嘴贴在我的耳朵边说:“老师,玩骑大马的有,行吗?”我想既然孩子那么需要玩伴,那么信任我,我怎能不满足他小小的愿望呢?况且他的妈妈有忙于做生意,和他接触的时间很少。我没有理由拒绝他。于是,我非常高兴地点点头,立刻将马缰绳套在他的身上,又顺手找来一根用皱纹纸编的腰带当马鞍。尹帅在前边跑,我就在后面边跑边发出“驾,驾”的声音,只听见尹帅边跑边高兴地乐出了声。为了让他玩得更开心,我向他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除了马跑、马拉车,还能玩什么?马渴了怎么办?累了怎么办?促使他思考,和他商量着游戏的不同玩法,不断丰富着我们玩游戏的情节和内容。他玩的非常尽兴。

看到不善于交往的尹帅和我一起玩得这样愉快,我也很高兴。并由此看到了我参与幼儿游戏的意义。为此,我更爱和孩子们一起玩,并希望孩子们和我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愉快地发展。

评析

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保育员同样是孩子们的贴心人,同样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当郝老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后,便自觉地从关注事务性工作转移到关注孩子的成长上来。她主动抽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到孩子中,通过做孩子游戏的玩伴,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需求。孩子们也因为看到老师这样高兴地和大家玩,感到了亲近,感到了平等,才敢于向老师发出邀请,提出要求。郝老师还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当胆小、不合群的尹帅拿着马缰绳悄悄地站在她身边时,她能猜出孩子心里有需求,并主动询问尹帅,满足了他的需求,使这个缺乏家人关爱的孩子,在老师这儿得到满足,使这个不大合群的孩子在和这位会玩的老师共同游戏中,高兴得乐出了声。看到孩子这样开心、愉快,郝老师进一步感受到自己参与孩子游戏的价值和意义,这将会促使更多的关爱行为发生,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幼儿园案例:小班《分享快乐》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较小刚来园几个月,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独自玩惯了,现在在幼儿园许多小朋友玩几个玩具,不能独自玩了,所以就出现了抢玩具,争玩具的现象 。为了从小培养他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感受其中的乐趣特创设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

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教学重点、难点

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

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玩具(为避免幼儿忘记带玩具)

幼儿带来的玩具(提早几天通知家长)

活动过程

展示玩具。请玩具的主人上台来介绍玩具的来历(谁买的,在哪里买的,什么时候买的)以及它们的玩法(提醒幼儿:别人介绍时要专心听。)

给玩具分类。和幼儿一起将玩具作简单分类,例如,请带车子的小朋友上来、请带娃娃的小朋友上来。最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玩具属于哪一类。

分享玩具。→请幼儿谈谈玩玩具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幼儿相互交换玩玩具。

(交换玩具时提醒幼儿相互道谢,老师并及时夸奖幼儿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很棒!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教学反思

让孩子把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其他的孩子分享,一起感受共分享玩具的快乐!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学习与人分享事物,是踏入群体的第一步,也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学习经验延伸:

★日常活动︰可设定每周五为“玩具分享日”,让幼儿在游戏时间将来带来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亲子活动︰设定一个活动日,请家长带自己小时候玩的玩具来园介绍和大家分享。

案例:让快乐与孩子相伴


●快乐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

●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深处,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孕育热爱生活的情意

●实录与分析

1.间桌面游戏时,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大概是玩,多数孩子喜欢拿着“作品”到处走,或与同伴分享,或与同伴玩起“角色游戏”,欢笑声洋溢着每个角落。看者孩子们那样放松的玩,诸多的“不可以”,“不允许”,“刻意安排”,会抹杀孩子的想象,阻碍孩子的探索之路。

2.学习进退步,女孩子的动作自然会男孩子优美,望着孩子们笨拙的动作,我们的微笑具体的夸奖“我喜欢你的动作”,会给孩子信心,男孩子们更认真的投入活动了。“凡事追求完美”会吓跑所有的快乐。自信心没了,快乐当然跑得更远。

3.在组织“美丽的刮画”时我示范时,采用了先用各色涂底时,最后用黑色盖上,可有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不用黑色,我要用红色。于是我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在评价时,孩子们认为用黑色的画,刮出来的画最美,专心的听孩子讲话,会了解孩子更多的想法,孩子会自己很重要,被别人重视就是快乐的。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不要在听的时候三心二意,也不要打断或补充他的话,或替他说出他想讲的话,或替他做决定。

4.大班“快乐天使模特秀

”活动,孩子们穿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利用废材料制作的服装,在T型台上,所有的孩子脸上写满笑意,写满自信和自豪。

良好的自我感觉来自于对自己的能力的确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才华或技能,提供机会让他表现,真正快乐来自内心深处,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孕育热爱生活的情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