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谈谈思维上的发展:中班幼儿跟大班幼儿年龄上也许只差一岁,但在思维特点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在大班孩子看来浅显易懂的东西到了中班孩子的眼里就变成了高深莫测了,我们总说:“跳跳就能够得着”,可是当孩子天天跳,时时跳却总也够不着时,他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兴趣了。
孩子从学不会到不会学,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力的发展。
再从技能发展水平上来谈谈:大班幼儿能根据主题较好地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而中班幼儿则在涂色、布局、背景、画法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大班幼儿能认识更多地字,而大部分中班年龄的幼儿则在速度、数量上都相对吃力;再比如,大班孩子在自理上已经基本上完全不用老师操心了,而中班年龄的幼儿有时还常常需要别人或老师的帮助,所有的这些都让幼儿的自尊心受挫、有压力,从而产生失落感。
更严重的是:孩子会觉得老师不喜欢我,所以我也不需要做好,反正我还小这样的想法。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孩子从内心深处就失去了各方面发展的动力和兴趣,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让自己处处落后于人。
当大班的孩子连中班孩子的水平都达不到时,是孩子的悲哀、老师的悲哀、更是家长的悲哀。
真希望这个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家长的负责,更是让我们不负于"老师"这个称号!
教育随笔:重新审视幼小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教育随笔:关注幼小衔接中几个问题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再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平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习的动力。既然小学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小学转而以抽象符号为主要学习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准备。
一提起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小学生请来,请小学生讲讲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小学生与幼儿距离拉近,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小学生的愿望。对于大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小学校,看他们上课、活动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培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小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般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近入学年龄,入学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习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学习,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教育随笔: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
今天隔壁小学召开家长会,我特意听了小学教师关于幼儿如何顺利进入小学的讲座,获益匪浅,随便将讲座内容记录下来。
这位老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讲述:
一、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区别
1、作息时间不同(讲了他们学校的时间)
7:40---8:00到校并自主阅读的时间
8:00---8:10早读时间(教师带领)
8:10---8:40早操或活动
8:40---11:20上课三节
11:20午餐
12:00练字、看书、看自拍录像、午休
13:00---16:50上三节课
17:00准时放学
2、习惯能力的差别
由于作息时间不同,需要小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如:自主阅读时要养成良好正确的坐姿、拿书习惯;独立用餐的习惯时间保证在20--25分钟之间吃完(家长可以逐步的训练可以每周要求孩子吃饭时间提前5分钟,慢慢地达到要求);另外孩子还要养成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裤及整理衣裤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方面
1、拼音和汉字同步
一年级要求掌握400个常用字,识字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拼音的学习很重要,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先教幼儿6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及声母会读,复韵母可以不教,这样就可以适量的减少学前幼儿入学压力,一定要教正确的,不要求书写。
2、识字
老教材要求173个,而新教材的要求明显加强,但是小学的识字不是目的,阅读才是根本,识字是为了更好的阅读。
3、课外书
小学里的课外知识越来越多,连考试也经常会出现一定的课外阅读知识,所以阅读很重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幼儿后续学习兴趣及理解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据统计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65本,而中国不到5本)。你读书籍的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好掌握的知识就多,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就越想读书,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读书兴趣是第一位的,只要让孩子被书本内容吸引,每天为孩子读一些有趣的书,有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4、写字
小学要求会写100个字;多认少写;握笔姿势(离笔尖3.3厘米,成弧形,不要用力要轻松,别人一拿可以拿掉就行)笔顺笔画要正确的指导,总之幼儿要多阅读少写字。
5、数学方面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时钟(整点和半点)、下册要求钱币的认识。
三、给家长的建议
1、用眼的卫生:书写、阅读姿势正确;每天看电视不超30分钟;每天都有一定的饮水量;保证10小时的睡眠;可以训练幼儿不午睡逐步过渡,养成稳定良好的作息时间,要有时间观念。
2、大小便自理,自己穿脱衣裤等,逐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进入小学才不会紧张惊慌,家长们也会更轻松。
作为刚开始工作的新教师,面对着的不只有新的同事、新的环境,还有新的班级,今年有幸接手了大五班的孩子,刚到班的感受就是这些孩子都挺乖巧。可是没想到的是,第一天我上午班的时候,这些可爱的孩子,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小恶魔”,你追我来我追你,我就拉住其中一个,我蹲下身去说:“轩轩,我们自由活动是让你去玩玩玩具或者看看书,都是在座位前方的区域里,这里是不能乱跑的。”轩轩听到了点点头,可是没过多久,这些孩子又开始乱跑了,甚至还发出了很大的声音,我不得不用钢琴声来阻止他们。他们也听到了,于是就回到了座位前。上课时,有很多孩子都在讲话,于是我提高了嗓门:“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不要讲话了。”没过多久,又开始有小声音,这次,我立刻拉下了脸,用了最大的嗓门:“老师讲话的时候,底下的小朋友要学会保持安静,我们是大班孩子了,不需要老师提醒好几次了。”这次,他们似乎是被我严肃的脸色以及声音吓到了,一节课顺利的上下来了。
新老师的我,经验还不足,特别是面对大班孩子,大班孩子已经能够适应换了新老师的环境,但是他们也是会“看人”的,也许知道我是新老师,所以很多孩子都不怎么怕我,有一天,我看了《爬上豆蔓看自己》这本书,里面讲到,要让孩子打心底里喜欢你敬重你,那么你说的话他们都会听。是啊,这是我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让孩子们敬重我,听我的话,适当的时候也是应该“拉下脸”,体现一下我的威严。我的脚步不停,对教师这项职业的探索也不会停止。
教育随笔:不该冷落孩子的童心
玩具柜里摆放着一块好长时间没人认领的手帕。一次大扫除,我顺手拿起了这块手帕丢进了垃圾桶,谁知明明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这块手帕是我捡到的吗?”听到这话,我猛然一愣,似乎意识到什么。看到明明的脸上失望的神情,我想到了很多……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我们常教育幼儿“拾金不昧”,而实际上,幼儿捡到的一个发夹、一粒纽扣……却经常受到我们的冷落。是啊,仅从经济价值来衡量这些东西,的确没有多大意义,然而生活中许多事物,它们存在的实际意义是不能单用经济价值来估量的。像这样对幼儿捡到的东西不以为然、弃置不顾,实际上是在冷落孩子的美好童心!一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在成人看来,可能很不起眼,但在孩子看来,它却是件了不起的事,如果得不到肯定和激励,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损害。
教师是孩子的领路人,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一定要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事物看本质、见精神,切勿冷落孩子的美好童心。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小衔接观点”,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今天非常有幸能代表老师们同大家进行交流。
孩子们很快就要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幼小衔接工作牵动着大家的心。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我们幼儿园致力于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因为我们知道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进入小学健康发展。
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思考,并实施了不少的活动。
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些历来适合孩子发展的做法,希望给家长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加强对幼儿倾听习惯培养
会倾听是小学生上课听讲的一个基本要求。
会倾听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才会做出正确的反应,才会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因此,我们很重视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对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代币制、小红花、听故事、复述故事、传话等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但是应该说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在一些时间里孩子肯定会走神,那么教师的眼睛就非常敏锐,会用眼睛和孩子进行交流,有时候发现孩子的头低下来了,那时候就往往会发现他们或者是在动衣服上的一个小扣子或者是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就是这些小小的东西,往往分散了他们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希望家长不要给孩子带任何的小玩具、身上佩戴的小饰物也不要戴。
(容易分散注意力,也会为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幼儿会倾听。
比如:和爸爸妈妈说话时,眼睛要看着,问孩子听明白了没有。
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小任务,看孩子完成的怎样,理解水平如何等。
二、加强对幼儿进行的是责任感的培养
5—6岁正是责任感萌芽时期,责任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健康活泼、文明合作、勇敢自信、探索创新的具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能完成简单的任务,有一定的责任感,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
”我想大家并不陌生。
这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中各班老师都有介绍,家长也填写了“责任感的调查问卷”。
我想大家还有印象。
在孩子升入大班之后,我们把任务布置给孩子,不直接告诉家长。
让幼儿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这需要我们家长的配合和以身作则。
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如何。
有的家长“你们老师怎么那么多事,整天不是让我们干这就是让我们干那的”,牢骚满腹的话想一想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啊:哦,我爸爸妈妈都说了老师麻烦,那就不用管了,那如果您是这样做的话“今天老师布置什么任务了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相信一次次的,孩子的任务意识会越来越强,会越来越积极主动,那么以后老师布置的任务小朋友都能及时完成了。
其实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有点麻烦,但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做事会更积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在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知道责任感的重要,但是有时不知道怎样来引导培养孩子。
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感呢?下面我就简单介绍我们老师平时一些好地做法,家长可以举一反三的运用。
对孩子来说,责任感包括三方面:1、对自身的责任意识;2、对他人的责任意识;3、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一)、对自身责任意识的培养
1、发挥小书包的管理作用,提高自我服务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书包,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彩笔、油画棒、铅笔盒、数字本、图画本等。
在幼儿园,我们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小书包。
比如:上数学课、美术课都要用到小书包,都是孩子们自己取放,用完后,自己整理好学习用具。
开始用书包时,很多孩子丢三落四,不是忘记铅笔,就是丢了橡皮,很多孩子的书包一直挂在小椅子上,不知道摆放到指定的位置上;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没有检查书包的意识。
他自己认为收拾好了,便不再管了,结果经常少东西。
结合幼小衔接,我们在平时,先交给孩子这些学习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让孩子知道做完作业后,先把钱币、橡皮、卷笔刀装到铅笔盒里,然后再把铅笔盒和本子放进书包里,最后再检查桌子和地下有没有拉下的东西,确定东西一样不少后,再把书包放回制定的位置。
小书包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感到非常具有教育价值,很有实效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孩子们知道了物品不能随便仍,应摆放整齐,学会了有规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
通过管理小书包,使幼儿明确小布包的使用与管理都是自己事情,不能依赖他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大大提高了。
咱们有一部分家长往往把这些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任务给代替了,给孩子收拾书包、整理学习用具,失去了锻炼培养的机会。
试想:孩子连自己的事情都不管,任务都完不成,何谈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看到孩子收拾得不整齐,就顺手代劳了,就让孩子自己整理。
再比如:让孩子学习自己的袜子、内裤自己洗,家长不要怕孩子洗不干净。
2、一日生活中布置各种小任务,渗透责任感的培养。
(1)布置学习作业。
如:写数字、绘画。
只有完成作业的小朋友才能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规定时间,完成一定的任务后才能做起他的事情,否则就不行。
(2)主题活动中渗透责任感培养。
每次主题活动,我们给孩子布置各种任务。
如:结合主题我们已经进行完的主题“我是中国人”等,让孩子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中国的脸谱、少数民族的图片等,我们家长都很积极的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各种京剧脸谱,绘画了少数民族娃娃,我们将这些材料都布置在班级环境中,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脸谱、民族娃娃贴在黑板上,挂在教室里,都自豪地说:“看,那是我做的”。
从孩子的表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自信,一份引以为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这里,要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班级活动的支持,其实这种支持也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希望家长一如既往的和孩子们一起继续保持这份热情。
(二)、对他人、集体、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不管不问、自私自利的孩子。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充满爱心、善良、能负得起责任的小朋友。
那么,就需要我们家长做个有心人,抓住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引导。
首先,大家要知道,“对他人”,包括对家人、对老师、小伙伴。
“对集体”,对孩子来说主要是就是班集体。
在幼儿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活动来培养。
1、通过开展值日生活动,使幼儿主动承担一定任务,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
幼儿明确了值日生职责,并能积极参与值日生活动,如:积极抬床、饭后收拾整理、清扫室内卫生等。
比如:服务小明星,在家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擦桌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通过开展争做小组长、小班长活动,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习管理班级工作,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在竞选活动中,幼儿懂得了要管理好班级工作,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加强了自身的约束力,在管理过程中,幼儿知道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幼儿关心同伴的意识。
结合“三八节、教师节”等节日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心,为老师、阿姨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并献出自己真诚的祝福.对于生病的小伙伴及需要帮助的朋友,我们积极引导幼儿关心同情小伙伴,比如:有的孩子病了很长时间来到幼儿园后,我们引导孩子都来关心她,问问他“你怎么了?病好了没有?我们大家都想你了等等,孩子们之间充满了浓浓的感情,爱心在一句话、一个关心的眼神中自然流露。
”在家里,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关心爸爸妈妈、老人等,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爸爸妈妈工作一天了,让孩子给端一杯水、捶捶腿、收拾碗筷等。
4、发挥互动墙的作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的进步只靠说教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刺激物、强化物的鼓励。
比如:我们各班级开展的互动墙:“争当升旗手”“星星排行榜”“代币制强化物”。
得到10面小红旗后就可以得到1个小红花”,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他们每天数着自己的小红旗数量,看谁得到的最多。
有很多家长在家里设置了一个这样的小展台,鼓励孩子,非常好。
(三)、家园互动,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
召开家长会,下发了幼儿责任感的家长调查表,在学期结束后,我们将再发放一次,看孩子前后的对比和进步。
前几天,我们发放了“幼小衔接工作家长调查问卷”,听取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我们将采取合理化的建议,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三、我们还在大班重点进行了竞选小组长的活动,这一活动也是我们近些年来一直研究和很有实效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上进心、自信心。
在幼儿园里,我们选择小组长的要求是这样的: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的事务。
2、
愿意帮助小伙伴、为集体做事情。
3、
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4、
遵守班级活动规则,认真做事。
5、
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在活动中孩子是活动参与竞选,说出竞选词,大家根据他们的表现和得小红旗数来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是为大家服务,并负责提醒小组成员做好班级的事情。
举一个孩子当小组长得到发展的例子。
家长在家里,可以以小组长的标准来激励孩子:你想当小组长,就要xxxxxx。
下在学期,我们将重点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如参观小学、请小学老师来讲课,参加毕业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记录作业的方法等。
发放家长问卷等。
四、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家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如过于焦虑,认为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差距太大,对孩子要求高。
比如:举例说明还有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有老师小学后还有老师呢,不太重视。
那么我们对家长也有一些提示:首先是要用平和的心态,从自己孩子本身的发展水平来看待,纵向比较孩子的发展,只要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进步,那么他就是最棒的。
这样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把保重幼儿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的。
幼儿园是以保教为主,既有保育,又有教育。
而学校教育是以学习为主,孩子上学后,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需要我们理智去面对。
同时也需要家长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如在家里不要随便给人开门等,放学后按时回家。
举例说明小学生的事情。
3、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好事,有时候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这是个顺毛驴,人谁都想听好话,但是做错事情肯定是要批评,有些小朋友不高兴了不来园了,家长也不高兴了,有不少的孩子在小学不适应,情绪低落,所以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4、培养阅读兴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孩子就喜欢看电视,看书也是多选择动画卡通书,对其他的书兴趣不高,但大家都知道读书对孩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开阔视野,掌握词汇方面都很有益,这其实需要家长的引导,举例和孩子一起读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等,使幼儿逐渐喜欢读书,读各种书。
小建议:孩子晚上可以做什么事情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看电视(看电脑)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看到睡觉;还有甚者,吃饭时间也在看!尤其是孩子们很快就要上小学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
可是这样长期下去,既对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利,又对他们眼睛有损伤。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看电视(看电脑)时间长了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讲故事、讲道理,或者看一些相关的碟片,让孩子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然后再和孩子商量晚上可以干些什么。
(内容可以结合幼儿园的课程或者孩子喜欢的事情:画画、写数字、阅读、拼图、手工等),最后合理安排这些事情的时间(一件事情尽量不要超过40分钟)。
这样,一份合理、有意义的计划就产生了。
制定好了后,开始时,家长要监督孩子按计划做,一定要坚持,不要三分钟热血;孩子形成习惯后,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来完成。
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养成。
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家园一致的努力下,一定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也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的。
不知道本文“幼小衔接观点”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到现在眼看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可是孩子们爱说话吵闹的毛病还是会有。到底要怎么才能够让孩子们听话呢?其实也许这个想法的本身就不是完全正确的。孩子有别于我们成年人,他们的自控能力、注意力等都是比较弱的,我们没有必要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并不是走进一个活动室鸦雀无声就是好的,或者有一点点孩子议论的声音就说明老师的管理能力有问题。但是,偶尔我们换一种方法,也许孩子会更能够接受。
在最近的两次活动中,我有所感受。星期三中午最后一节课小朋友们看动画片,开始的时候孩子真的好安静,但是渐渐的孩子看到兴头上的时候就不时发出声音,经我一提醒,孩子会转过头看看我静一静,但是一会儿又有声音了。我非常生气,于是把遥控器切换到暂停状态,很严肃的告诉孩子们:老师很不喜欢你们这样,你们太吵了,不要看动画片了。孩子们很失望,我也很生气。
下午的活动,我安排孩子们捏橡皮泥,一开始孩子们叽叽喳喳,我边看边说:小朋友你们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如果你做泥工的时候,一会儿讲话、一会儿走出位置,那么你的泥工作品是肯定不会好看的,如果你很专心的做泥工,我想你待会儿肯定能让老师看到你漂亮的作品。这番话好像还挺受用,孩子们各忙各的,一会儿小朋友送给我看自己捏的蜗牛、自己做的花、还有自己做的蛋糕等……。
管理孩子其实是一项很有讲究的工作,光有耐心是不行的,如果只是有耐心,面对孩子吵闹的时候不闻不问,那不是有耐心,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管理孩子,我想我们更需要有智慧!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到底该不该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幼小衔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