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爱告状”的现象

05-22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那么,优秀的教育笔记模板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育随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爱告状”的现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经岁的沉淀,在教师的成长路上我已走过了近六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懵懂青涩到如今的沉着冷静,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那帮可爱的孩子们,我教给了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如同一面镜子,给我警示教会我成长。

无论是曾经的小学教学生涯还是如今的幼儿园教学,我都碰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告状。当我自己也成为人母,静心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孩子无论多大的事都喜欢告状呢?

首先,告状能引起老师格外的关注。喜欢告状的幼儿大多都是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平凡的孩子,通过告状这一行为,在无形中拉近了老师与幼儿的距离。幼儿的本意是想通过这一行为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以满足自己被尊重的自尊心。

其次,告状源于对老师的信任与依赖。我们自己的孩子,在遇到点滴挫折后第一时间是否也会及时告知我们呢。当幼儿离开家庭步入学校时,他最亲近最亲密的人就是老师,老师就是一盏灯,随时为孩子们指明路的方向。因此当幼儿心里有了委屈,第一时间肯定会向自己最信任的人倾诉,以此获得被帮助心里。

再次,告状是通过惩治犯错的人,以满足自己属于好学生的心里特征。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焦点,只有揭示他人的错误才能彰显自己优秀的心里特性。M.YjS21.Com

我们班的一个宝宝特别的活泼,人长得也特别招人喜欢。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小屁股,还没坐下一分钟他会立马站起来或是钻进桌子里面、再或是站在凳子上。作为惩罚,我让他站起来,监督管理其他小朋友。不到一分钟他会跑到你跟前三四次大声说“老师,他在说话!”,“老师,他把鞋脱了”等等。这个宝宝最典型的特征就属于在众多幼儿眼中找不到存在感,通过自己怪异搞笑的模样来博取众人的眼球。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是非常讨厌告状的幼儿。觉得他们连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说,太不体谅老师了。有一次班上几个女生一起跑过来说帅帅把他们打了。于是我找到帅帅,二话不说先狠狠地把帅帅批评一顿。然后问他为什么打人。帅帅却哭道:“他们说我没有爸爸”。听完我的心猛地一震。帅帅属于单亲家庭,在他还没出生父母就离婚了,他根本见过自己父亲长什么样子。这样的伤痛却要被拿来嘲笑。我也为自己简单的工作方式和这样错误的处理而惭愧。从此以后我不在这样的鲁莽。

告状是孩子个人成长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爱告状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学会倾听,给予尊重

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只有认真学会倾听才会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会给予幼儿应有的尊重。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二、引导孩子判断对错

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孩子也会告状。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我们会觉得很烦,不加理睬,甚至不耐烦的说,“好,我知道了”。如果我们总这样应对孩子的告状,孩子就会很困惑,明明是他们做错了,为什么老师不批评他们,反而要批评我呢?因此,我们一定要分清孩子告状的目的,区别地加以对待。

对于有紧要危机事情告状的孩子,我们应加以肯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对于只为博取众人眼球而告状的孩子,要做出明确的回答,批评其动机不当,并教育他脚踏实地的做人原则。对于有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告状的孩子,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让孩子学习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行为,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谦让。

三、引导孩子独立地处理问题

如果每次孩子告状,我们都只一味地说:“嗯,老师一会批评他。”这样势必会让孩子告状的行为得到正强化,让孩子告状的行为越演越烈。因此,当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或许会说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前提是我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养成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爱告状的现象。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一朵小花。当孩子花期未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耐心等待,不要一竿子打死,不要以偏概全。因为眼睛所看到的未必就是最真实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一个在教育中有心的人。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老师,他打我了、他推我了。”“老师,他看别人的书。”“老师,她口袋里有东西。”……听了孩子的告诉,我一般都当“消防员’,哪里“着火”了就冲到哪里“救火”,结果是每天告状的越来越多,我觉得繁琐无比,有些时候由于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留下了“后遗症”,反而让人觉得问题越解决越多了。后来通过分析反思,查阅相关资料。我认识到:幼儿告状有不同的动机和情况,如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告状,引导幼儿自己学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在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而且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我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了一些教育尝试。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分析。比如“老师,俊涛在桌子上画画。”“老师,文怡插队还推我。”“老师,佳豪把书撕下来折飞机”。对于以上明显违反班级常规的行为,我在发现以后立即制止。如果对于此类告状不予理睬,幼儿就会认为老师的敷衍,是对此类行为的默认,会将不良效应扩大化。在接下来的课余时间中,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对?结果会怎样?如果你看到了他这样做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同伴行为的后果,做出自己的是非判断,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力发展。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自己处理分歧。如“老师,我先拿到了这个玩具,浩然和我抢。”“老师,哲浩坐我的椅子。”“老师,洲浩把我的积木推倒了”。在班集体中,总有幼儿争抢过程中的告状,被侵犯的同伴会来告状,带着一种求助心理。对于此类告状,我在全体幼儿面前,通过情景表演再现冲突过程,让幼儿说一说该怎么办?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无限创意:如游戏“石头、剪子、布”谁赢了,谁先玩玩具,或拿只玩具转一转,哪一边转到谁,谁就先玩。还鼓励告状者大胆地与他人协商、沟通,提高他们独立处事的能力。如,“你告诉洲浩,你把我的积塑推倒了,你要帮我重新搭起来。”同时对那些喜欢侵犯别人的孩子,也要给予批评引导:你为什么推人家的积塑,这样做对不对?你现在应该怎样做?”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学习正确的交往行为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宽容。如“老师,美琪,踩到我的脚了”“老师,慧婷看我的书”。此类行为幼儿在很多时候会犯一些“无心之过”,而这些过错在被侵犯的同伴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对此,我在集体活动中,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当小朋友把你撞倒或把你的东西碰坏了,你该不该向老师告状?在活动后,幼儿明白了:我们要宽容别人的过失,犯了错误的小朋友也要及时向同伴道歉。同时,结合一些互相宽容友爱的故事渗透教育幼儿。

通过一段时间的主题活动、游戏活动、集体讨论活动等教育,不仅告状现象明显极少了,幼儿的互助友爱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教育随笔:正确对待幼儿告状


正确对待幼儿告状

在幼儿园,见得最多听得最多的就是幼儿告状,告状的频率可以用秒计算。幼儿的告状会让你不能完整的做完一件事,甚至叫人心烦意乱、烦躁不安。

但幼儿的告状又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它会提醒你可能有危险来临,也是幼儿寻求安全的一种方式。幼儿告状内容很多,如,谁打人了、谁说脏话了、谁不和我做朋友了、谁撕书了、谁撒饭了等等没完没了,

但大多数都是犯了老师不允许做的事情,你要不厌其烦,一一听取解决,就算没时间,你都要对告状的幼儿有一两句的交代,

如,“我一会儿批评他”或“你叫他过来”或“你跟他说老师说要大家一起玩”等等,如果你因为忙而忽视了幼儿的告状,可能要不了多会麻烦就会来了。

记得有次上课前,我正准备美术课前的纸笔,有个小朋友对我说有人打他,由于这个幼儿个子大,平时也很少和小朋友有过节,所以我哦了一声就继续做事情,过了一会儿,被告的幼儿大声的哭着来了,我一看,脸上还被抓了好几道红印子,一问才知道是刚才来告状的幼儿抓的,因为我的疏忽没重视他的告状,他就自己“解决”了。有些“告状”因为忙你可以说一两句话缓冲一下,有的“告状”你再忙必须解决,如某某从家里带来了打火机了或小刀、珠子、钉子等,又如某某爬桌子上了,某某厕所里玩水了,某某要爬窗户了等等危机重重的“告状”,你再忙,必须马上解决,不然后果不敢想象。

幼儿园工作琐碎繁杂,事情有大有小,好多都能从幼儿“告状”中反映出来。只有充分的利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认真对待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才能更好的完成每天的保教工作。

教育随笔:中班的孩子爱告状


中班第二学期,我发现班级里孩子告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比如“老师,某某某看书的时候一直在说话”“某某某洗手的时候在玩洗手液”“某某某玩玩具的时候不好好玩”等。那么,告状行为到底是什么呢?具体地说,告状行为是指儿童处于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发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如此,我不经常常思考,为什么到中班了,孩子们变得这么爱告状了?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中班孩子开始爱告状,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与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道德感的形成息息相关的。

首先,孩子在中班时期不再仅仅以自我为中心了,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周围的其他事物,同期,他们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能力也都增强了,但处理同伴之间交往的能力又还没有形成。这时当孩子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他们更愿意找老师去解决问题,或者向老师告状。其次,中班孩子的道德感正在逐步形成。孩子进入小班后,开始融入集体生活当中,并逐渐掌握各种行为规范和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到中班后,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更强了,道德感也不断得到发展,从“自律”逐渐走向了“他律”,即开始审视同伴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他人行为方面的一种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当孩子不断来告状时,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来告状时,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明白事情的缘由,而不是敷衍了事。有时候我们特别忙的时候,孩子来告状,往往会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感觉,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如果有时候真的事情很急,我会请孩子们耐心等我一会儿或者另外约定一个时间来和老师说。了解事情缘由后,也会仔细处理,不让孩子们感到失落。

其实,观察、分析孩子告状的缘由,并对症下药。有的孩子来告状,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如我们班的陈梓萌,她就是一个比较爱告状的孩子,而且每次告状的内容都是“某某某不愿意和她交换书本”“某某某就是不把玩具借给她玩”。梓萌是家里的独生女,又是一直交给外婆带大的,外婆对于她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以致后来在集体活动当中,梓萌常常会有只要她想要的,大家就必须给她的小公主情结。因此,我就慢慢开导她明白在我们的集体生活当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让着你的,如果别人愿意和你交换,那你应该感谢对方,如果别人不愿意交换,那也是正常的,并不是对方的错。同时,我逐渐引导梓萌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用有礼貌、好听的话去与对方商量,促进她交际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她爱告状的行为。与梓萌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来告状,是因为要维护规则,这一类的告状行为也是最多的。对于一些不符合班级规则的行为,他们会产生极大的不满,并因此向老师告状,而且他们往往针对的都是极个别比较容易不遵守规则的孩子。针对此种状况,我会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引导告状孩子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我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孩子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由关注同伴行为的物质后果,到关注同伴行为的主观动机,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那些被告状的孩子,引导他们建立更强的规则意识。

再次,引导孩子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如玩叠叠高这一新玩具时,有的孩子玩不好,每当他玩时高塔总会倒塌,同组的孩子会很气愤并和老师告状。这时,我常常引导孩子要宽容别人,并让孩子明白刚玩游戏时,每个人都是玩不好的,我们要给别人锻炼的机会,这样别人才会有进步,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再如,有些孩子很喜欢捣蛋,会影响大家组织活动,孩子们都会很气愤并纷纷告状。此时,我会与捣蛋的孩子讲道理,并让他与大家鞠躬道歉,并引导其他孩子要学会相信别人,包容他,原谅他,给他机会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孩子们的告状行为稍有减少,还经常还是会有孩子来告状,这就需要我在下一阶段进行更多的干预与调整,以此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欣欣是个十分乖巧的小女孩,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好像会说话一样。她很文静,不怎么爱说话,可是一说话,准是跑来告状。

她告的可都不是什么大事,全市同伴间的一些小事,比如:谁踩了谁的脚,谁拉错了别人的衣服,谁插队了,谁不让谁坐在这里了……诸如此类。有的时候,我正在组织活动,根本顾不上她告的这些小状。于是,我就告诉她:“你能不能自己学会处理这些小事情?”只见她扑闪着一双大眼睛,不说话,然后走开了……我以为我的举动伤害了她,不觉有些愧疚。

大概过了一阵子,一天午睡起床,我给欣欣梳辫子。突然察觉她已经好久没有告状了,于是我赶忙问她:“你怎么好久都没有向我告状了?”她转过头,扑闪着大眼睛问我:“你不是说要我自己处理这些小事情吗?”我一愣,既而忍不住笑了,瞧他那副天真、认真的样儿!我问她:“那你都是怎么处理这些小事情的啊?”她说:“我就告诉他们啊,用好听的话说给她们听啊!”我笑了……

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也许就能给孩子一些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严以律己,时刻给孩子们正面的影响,引导她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正确看待幼儿园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


很多父母都会以“爱”的名义去管教孩子的某些行为,打着“爱你”的口号,将孩子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似乎只有这样父母才会放心,可能很多父母都会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但是却从来没有父母替孩子想过这是否就是孩子所需要的。

由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校友会成员以及美国蒙台梭利教育专家们联合举办的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致力于双语学前教育。集团旗下“伊顿幼儿园”所推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以科学引导为主,让更多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帮助家长们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伊顿育儿:幼儿教育的重点释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幼儿时期保持的天真与想象力将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在长大后的学习方式以及个性、品格的变化。一切为了孩子卓越的未来,伊顿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最优秀的教育团队,实施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给与孩子独立的空间,满足孩子的社交、文化、以及语言等各方面发展需求,营造一个积极且不被打扰的氛围,让孩子拥有释放自己天性的环境。

伊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在不同的领域拥有着巨大的潜能。幼儿教育的重点便是释放孩子的天性并加以引导,让其成为孩子与家长都认可的特长。只有独具个性的孩子,才能在其喜好的领域出类拔萃,并在未来成为该领域的精英。

伊顿提醒:正确看待叛逆心态杜绝过度的“爱”

随着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知识的积累,要求“独立”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这种独立的意志正是孩子成长的体现。但是,当“独立”的要求与父母的“管教”相遇,就容易形成叛逆心态。“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你说的也不一定对。”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出错,但是这种担心其实就是错误的行为,并且会对孩子的自信心进行打击,要么丧失独立的思考能力,使得孩子丧失创造力。要么会引起孩子报复式的不合作态度,抵触父母所有的教育行为,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

伊顿提醒各位家长,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很多家长将幼儿园当成了托儿所,这是家长们严重的意识错误。幼儿园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与家长一起担当子女教育的角色。同时,幼儿教育机构与家长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伊顿家长大学在教育孩子之余也为家长提供正确的育儿经验和指导,与家长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教育随笔:告状的引发


教育随笔:告状的引发

发现大部分孩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特别喜欢告状。

看看美工区的几个孩子,他们在那剪花,这看似一片平静,其实就在一分钟之前,彤彤气呼呼地来告状:“老师,他抢我的手工纸。”我听了有点生气,心想都是中班的孩子了,不应该这样没有礼貌,更何况我们幼儿园一直很注重礼仪教育的。我和彤彤一起来到美工区,来问个明白,原来这位涛涛没有手工纸了,但是他看着其他小朋友都在剪花,自己也很想剪。我知道后,没有批评他,微笑的告诉他:“乖,你没有手工纸可以跟小朋友借,但是要别人同意后,并且让小朋友给你拿,抢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伤心的。那你愿意让小朋友伤心吗?”他听了我的话,低下头了。我看他好像意思到自己错了,微笑着问他:“那彤彤伤心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旁边的其他小朋友都说:“道歉了,她就不生气了。”他看看那个似乎不太生气的彤彤,走到她身边低着头说:“对不起,我不该抢你的手工纸。”“没关系,我给你一张手工纸。”彤彤说着拿出一张很漂亮的手工纸给他了,他们还商量要比赛谁剪的花最漂亮呢。看着他们一起开心的剪纸,我也笑了,真的为孩子们的懂事而欣慰。希望他们以后都能和平相处。其实,孩子告状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公正处理,并不是要老师一定批评谁.

教育随笔:告状


告状

升入大班后的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提升,他们经常会主动和老师沟通,告诉老师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想法。但是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告状”。从晨间活动开始,老师的耳边就一直围绕着“告状”的声音:“老师,刘昌睿又推我了!”、“老师,王晟鑫插队!”、“老师,杨钰鑫总是踩我脚,她是故意的!”。一开始,我会出面了解孩子们争执的原因,帮他们弄清楚谁对谁错,然后教育一番,帮助他们化解矛盾。但是发现我一次次的调解并没有使“告状”的现象消减,每天的“告状”声依然在继续。

我开始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错误,孩子们好像并没有认识到“告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老师的帮忙调解反而让孩子们有了依赖性。于是,为了改变孩子们告状的问题,我决定用另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不再“告状”。

今天的晨间活动中,王溪媛又来和我“告状”:“老师,刘昌睿刚才把我推倒了!”。为了解决孩子们“告状”的问题,我把王溪媛和刘昌睿叫了过来,让其他小朋友坐成圆圈。和小朋友们讲了王溪媛告状的原因。然后对所有小朋友说:“孩子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大孩子是要学会自己去处理问题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自己来解决和朋友间的不愉快。”接着我对王溪媛说:“王溪媛,你说刘昌睿把你推倒了,你想一想,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呢?”王溪媛想了想说:“我希望刘昌睿跟我道歉,这样我就可以原谅他了。”刘昌睿听了后连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两位小朋友对视了一下开心的笑了,其他小朋友也笑了起来。“你们这不是能够解决的嘛?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不会来和老师“告状”了,对不对?”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

其实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老师要用细心和耐心帮助孩子们驱逐成长中的小乌云,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

教育随笔:小议“告状”


教育随笔:小议“告状”

又到了我们的区域活动了,孩子们悠然而惬意的选择着活动区,作为老师的我们却要拿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看家本领。你听,又来了:“老师,子骞把我的彩笔扔地上了!”“老师,子骞又来抢我的积木!”我还没有走到告状小朋友的身边,就听到旁边小朋友在不停的“火上浇油”。子涵说:“老师,子骞最讨厌了,上次把我的排笔扔水槽里了!”依宸说:“对,他最讨厌,在院子玩时,他总是推我!”俊铭说:“他是坏孩子,我上次画画,他把我的画纸画的乱七八糟的!他真坏,我们不喜欢他!”

孩子们争前恐后的历数着子骞的种种“恶行”,虽然我们对子骞的调皮有目共睹,但听到孩子们这样异口同声的说讨厌,我还是颇为吃惊。孩子们之间缺少宽容!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今天的小结就是: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让我震惊的却是:很多的小朋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的不足。如:不遵守游戏规则、挑食、打人、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不禁自问:当孩子们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长此以往,如不及时纠正,只会助长孩子们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的坏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的时间则渐渐增强,幼儿时期的交往尤其重要。但幼儿之间缺乏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幼儿之间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被排挤的幼儿则会对指责自己的幼儿心怀怨恨,不利于幼儿社会关系的发展。

作为我们老师更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严厉的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的引导幼儿复述事情的过程,找出告状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

时代在变,终身学习是教育者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经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一路狂奔……

相信《教育随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爱告状”的现象》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