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05-25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在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1.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与同伴交往

多创造让孩子在家里表演的机会,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将孩子表演的过程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给孩子自己欣赏。过些日子后,鼓励他在家庭聚会中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表演;如果他怯场,可以让大家观看孩子表演的录像。也可以让孩子邀请要好的同伴一起到家里举办“礼物分享”派对,请每个小伙伴准备一份小礼物,在欢快的气氛中互相交换礼物。孩子在送给别人礼物的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孩子的礼物,这种惊喜可以帮助他走出正常社交的第一步。让孩子轮流表演唱歌、舞蹈或朗诵,最好是他有兴趣或擅长的,鼓励他和同伴分享家里的食物和图书等等。孩子会从同伴的微笑、家人的赞许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2.让孩子在幼儿园充分表现,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的心理建设初步完成后,可以及时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请老师给孩子在班级里表现的机会。当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家长要有耐心。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孩子出现何种状况,都不要打击他的自尊心,鼓励和支持是这类孩子最需要的。孩子碰到交往中的小难题,你不妨换个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在一起游戏,鼓励他在交往中学会交往。

3.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如果孩子比较内向胆小,不愿意向亲人或伙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妨利用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大胆表达。例如:有的孩子很喜欢卡通人物,不妨给他与卡通人物独处的时间,鼓励他将想说的心里话通过录音机或MP3传递给卡通人物。等孩子不在家时,再仔细收听他与卡通人物的对白,并模仿卡通人物的声音录下帮孩子解决问题的录音。几次以后,孩子会从中学到不少好方法,试着与同伴交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到陌生环境,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5月末,举办小学模拟面试,我是巡考。没过几分钟,有个小女孩,大哭着被带进办公室。老师们围着她,又哄又抱,“没事儿没事儿,你最勇敢”,“你看,这么多小朋友和你一样,都不用爸爸妈妈陪哦”,“再哭鼻子就不好看了哦”,孩子却越哭越厉害。

我走过去,蹲下来问她:“你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吗?”孩子点点头,开始有回应。“这些老师你也是第一次见吗?”孩子使劲点点头。我马上意识到,对于她而言这 是一个不安全的环境,所以她感觉不舒服。我在想,对于一个觉得不够安全的孩子,我该怎么做?我没有说不哭,而是让她哭,因为我懂她。

您的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是不是表现得比较胆小,会不会不愿意主动说话,有没有情绪失控过?这些现象背后,有可能就是安全感的缺失。那身为父母,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呢?

1.容许孩子的沉默和哭泣。请不要说“不哭不哭,没事儿”,请不要催促“快去啊,怕什么”,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羞愧。请您蹲下来,抱着他,陪着他,等待他情绪舒缓。

2.避免母子分离。尤其三岁以下的孩子,他们不明白妈妈和自己分开一个月会回来,妈妈依然爱自己的道理,他会认为是被妈妈抛弃了。和宝宝正面告别。当你需要离开孩子时,一定要和孩子说再见,并且说明妈妈去哪里,需要多长时间回来。长期下来,他们会明白,妈妈每天都会回来,妈妈是爱自己的。

3.不要以“不爱”来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处理宝宝顽皮行为时会习惯说:“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会担心父母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感到焦虑,进而引发安全感的降低。

总之,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对于安全感的特别需求,别在无意中给孩子造成伤害。

(文 /王亚楠老师,有着细腻的爱心、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老师。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科班出身,从事幼少儿教育一线工作五年,对幼少儿教材理解透彻全面,熟知 幼少儿的心理特点和各年龄段幼少儿的发展水平。荣获2013第三届新浪课外教育五星金牌教师,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好评和喜爱。)

育儿心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时间体系


育儿心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时间体系

最近频繁和妈妈们聊到兴兴的作息时间,在此,我把这几年与兴兴一起建立时间体系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说到底,其实就是对时间能做到充分利用,这究其根,是专注力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的专注度够高,那么,他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从这个角度谈起,首先要聊聊秩序期。

孩子在2岁左右会出现秩序期,秩序期是孩子形成秩序感的时期,他对于秩序的完美,有着一种近乎顽固的追求,比如,东西就应该放在哪里、哪件事就应该先发生、谁应该做这件事,等等。专家分析,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如果孩子能顺利通过秩序期,他就能很好的构建自己的秩序感,会认同诸如排队、输赢这种事情,因为原本世界就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来运转的。如果,孩子在构建秩序感的时期,被粗暴的打断,他就会秩序出现混乱,认为事情是可以随意改变秩序,比如不排队,比赛一定要赢等等。家长们如何判断秩序期的到来呢?孩子在这期间会有非常奇怪甚至是任性的举动,比如兴兴在秩序期的时候,他每次要尿尿之前,一定要跑到自己的房间去,坐在小板凳上摇摇腿,然后再去尿尿。家里人一开始会着急,担心他尿裤子上,正好这之前我与梅梅聊到这个话题(非常非常感谢亲爱的,给我这么多理论的分析和说明,兴兴的健康成长与你的贡献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告诉家人不要去干扰他,尊重他的行为。事实上,这段时间迅速就通过了。兴儿的秩序感建立的很好,这一点对于他以后能迅速建立时间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秩序感的孩子,能有条理的安排时间。

接着就是孩子的专注力敏感期,这会出现在孩子的3岁左右。这期间孩子会有一种状态,就是我们惯常说的不愿意理人,其实,这是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形成自己的专注力。当然,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不过总体说起来,孩子在这期间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所谓的不爱招呼人的情况。

有一种情况是很常见,但是对孩子专注力影响很大的。比如孩子正在看书或者做什么事情,老人看到孩子那种可爱的样子,会忍不住过去抱抱,又或者对孩子说:“叫一个……”,这是大忌啊。我在兴兴的专注力敏感期,告诉家里人,不许去打扰他做事情。不过这个阶段确实与我们说的礼貌会有冲突,比如有人来家里,礼貌上是要孩子称呼对方,可是,这就是打扰了孩子。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她孩子在车上等她,我下去的时候,孩子正在看书,她下意识的让孩子叫我,可以想见,孩子没理我。正好孩子3岁,我给她说:“没关系,不要打扰她,这是对她的礼貌”。那次是朋友过来和我交流育儿心得。

专注力敏感期尽量做到保护孩子,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在专注力敏感期,可以辅以一些条件,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游戏空间,例如阳台、自己的房间,孩子如果有一个固定的空间游戏、看书、玩玩具这些,那么,在进入那个场地的时候,他就能习惯的进入一种状态,安静下来做这件事情(这里的安静,是指他能尽快进入做这件事情的状态)。

我当时给兴兴买了工作地毯,他要玩玩具的时候,先把工作地毯拿出来,放在客厅,这么一是地方可以变化,二是我可以更好的和他互动。我可以在客厅一边做我的事情,一边陪着他。3岁左右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身边有人陪伴着,他会感觉到安定和安全,从而更加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

现在,开始来说如何制定时间计划,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先从学前说起。兴兴4岁开始,就要玩游戏,这是每个孩子都无一避免的。曾经我想过不要他做这些事情,但是侄女的一句话提醒我:“你这么做,会让他没法与同学之间交流的。”既然不能回避,就只能和他一起讨论如何玩游戏,时间怎么规定。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上学期间,周一到周五都是不能玩游戏的,只能周末,平时周末我们都在家,也比较好管理。所以,更多的是假期孩子在家,如何办。毕竟老人是不太容易约束到孩子的。于是,我和兴兴商量他每天的游戏时间,他自己提出要求和做不到如何办。

幼儿园阶段,我和兴兴约定的是每次玩游戏15分钟,一天可以玩4次。如果是多玩了一次,那么第二天的游戏时间取消2次;如果是多玩了2次,那么,就取消2天的游戏时间。这里有一点要提醒注意的是,孩子在最开始和你约定所谓惩罚方式的时候,他是没法想象这个惩罚自己是否能真的做到。所以,孩子一旦出现了违反约定被惩罚了以后,要给他修改惩罚的机会。甚至包括游戏的时间安排这些,都是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前提是一定要孩子自己来提;或者是你和他一起商议决定。

这里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真的稍微16分钟或者是多一点点,那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争取自己的权利,这里强调孩子的参与性,是要从小就培养他管理自己时间的能力,信任他,让他管理自己的时间。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兴兴小的时候,出现过一个事情,如果我给他买了新玩具,晚上没玩尽兴,就去睡觉的话。第二天一早,他会很早就起来玩,甚至6点过。这对他的睡眠是不好的。因此,我和他有一个约定,早上9:30之前不能做看书和听英语以外的任何事情。从那时候到现在,他一直都这么遵守着。这让我很欣慰。说实话,我有两次周末醒来,发现孩子在楼上,我会存着一种不好的心情上楼,想象着抓一个现行,他正在玩游戏。事实上,每次,他都在安安静静的看书。对此,我非常惭愧。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信任孩子,你选择信任,孩子就能做到。

再来说小学阶段。小学学习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对孩子和对我们来说,都是如此的。对孩子来说,一开始就要养成一些固有的习惯,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23天形成一个习惯,你要能坚持做到,这习惯就能形成。

兴兴一般是回家洗手以后,就直接进入自己的房间写作业,接着弹琴,这些事情完成以后,吃晚饭。饭后做他今天的主题学习,时间半小时。周一英语、周二数学、周三语文、周四自由时间,周五晚上固定上英语课。接着就是15-20分钟的英语阅读。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在8:20之前完成,那么到8:20之间的这段时间就给交给他自己自由安排。因为每天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有些时候会有一些剩余的时间。(兴兴8:30睡觉,从今年起,调整到9:30,增加的时间是为了拿出半小时让他锻炼)。

这里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主题学习,比如数学。不是一定要做题,可以看数学趣味书籍,玩扑克,甚至是和我一起讨论今天的数学学习情况,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都算。很多妈妈在和我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总是很困惑,以为孩子们就是做题看书。真不是这么的,是通过这段主题学习时间,提高孩子对这个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一些有意思好玩的东西来配合他的主题学习。英语主题学习时间,是可以看英文视频的。

这里有一个原则,剩余的自由时间,不能玩游戏和看电视,周一到周五都是这么规定的。

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是多余的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处理,他会因为想要早点做完作业,早点玩导致作业质量不好。兴兴确实一开始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此,我和他有了新的约定(任何约定都要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要适用的才是有效的),如果他做错一道题目,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他做错了2道题目,那么,就要扣除他5分钟的休息时间;如果是做错了3道题目,那就要扣除10分钟,诸如此类的。扣除的时间不是拿来学习,是直接提前睡觉。如果被扣除的时间超过20分钟了,也会考虑取消第二天的自由时间,他要用这个自由时间来学习。

这里,大家会看到下午放学回家以后,他没有出去玩耍的时间。是的,这是一个症结所在。这与兴兴的个性有关,他更愿意选择在家。所以我周末的时候,会尽量带他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疯玩;带郊外去运动。其实,我也常常担心着他会因为平时晚上不出门,导致与小朋友们的交往不好,事实上,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和我的观察,这是我多虑了,他有着自己的交友方式和玩耍习惯。我要尊重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当然,如果我们在一旁观察,孩子因为呆在家,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比如非常内向或者有些胆却,那就需要我们给予帮助,甚至是鼓励他出去。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做父母的一定要用心,根据自己孩子的表现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处理方式。兴兴的情况仅仅适合他自己。

假期里,我会和兴兴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在这之前,我会和他一起讨论,将他所需要做的事情分为3类,第一类是他必须做的,比如暑假作业;第二类是我和他达成一致要做的,比如弹琴;第三类是他想要做我不愿意的,呵呵,那肯定是玩游戏。这里申明一下,我不是不愿意他玩游戏,如果对眼睛没伤害,我是愿意的。因为玩游戏是促进智力发育的。

按照这种分类,我们拟定好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之间,每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兴兴自己会对照这个时间表勾画每天的完成情况,每项后面有一个评分1-5,分值越高,做得越好。他自己给自己评分。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回家以后,看他的完成情况。根据他自己的评分和他交流,分析一下哪些做的比较好,是怎么做到的;哪些做的比较差,应该如何改进。有一天他的钢琴打分3分,他说自己想要弹完了就去玩,所以没能安静下来。我告诉他,无论如何,他都要弹够那么多时间,快慢有何分别?他想想,也发现了,喔,原来并不因为他弹的快,时间就跑得快。哈哈!他知道了其实没区别的时候,就会好好弹琴了。

有妈妈想要看我的作息时间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父母要根据我上面提及的三种类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安排自己的时间。因为假期时间够长,所以每天的主题学习时间一般都是1个小时。

这个作息时间表,一般一周以后,我会和兴兴一起商量,是否调整。要给他调整的机会,比如,他原来确定的是一次游戏时间20分钟,可以允许他延长到25分钟。是的,孩子一般要求调整的,肯定都是他玩耍的时间。所以,只要不是太过分,我都会同意。对我而言,一个能执行的作息时间表,才是好的作息时间表。如果他的一些不过分的要求你都不愿意满足,他又如何遵守这么多的规定呢?给孩子责任的同时,一定要给他权利。

一般我每天回家,都会首先问他:今天开心吗?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和我分享的。我不会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你弹琴了吗?有时候,我想要听他弹琴,我会说:“兴兴,妈妈好喜欢那条曲子,你可以弹给我听吗?”大凡这种时候,他就马上去弹了,还微笑着给我解释曲子的抑扬顿挫。

妈妈们,引导孩子建立时间体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需要的是你的坚持,温柔的坚持;和你的智慧,这源于你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

合理的利用时间,这是孩子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到了高年级的时候,这就显得越发重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需要的是你和孩子一起交流,讨论,并且一起执行。孩子在这过程中,有了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有一种比物质更有效的表扬是:妈妈真是开心,因为你如此努力。

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认许行为


家长们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眼睛不看人,跟他说话没回应,要么就是鹦鹉式对话;一个人拿着汽车直盯着转动的车轮;双手重复不停的摇晃着;孩子都明白去商场购物,但还是从商场拿着东西就往外跑,甚至还会出现收银员要求他付款时,他从口袋里掏个空,然后伸手给收银员来假装付款;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大发脾气、紧张、焦虑不安,极难安抚……这些难以让人接受的行为。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社会或团体认许的各种行为?我们的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训练儿童与人交往的基本行为,建立目光接触,用言语回应人,学习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培养观察并模仿他人方式活动……人的行为与其后果有关,很多社会行为,:如对自己名字作反应,向他人打招呼等都可以被强化而形成,人可以凭观察外界事物或别人的行为作出模仿而学习,如:小明见老师称赞小兰跳绳做得好,小明为了受老师的表扬,就模仿小兰跳绳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儿童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学习,提醒儿童留意身旁表现好的小朋友,也是重要的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游戏,从中学习社交技巧,透过有趣的活动,儿童对外界有更深的认识,游戏也是协助儿童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如:通过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医生、警察)或参与各种假想游戏,如“坐公交车”“购物”等,让儿童对社会环境有更多的认识。带着儿童参与群体活动,提供更多与人交往及模仿他人活动方式的机会,引导儿童轮候、听从指示,帮助儿童学习遵守规则,与人合作及互相分享,另外,儿童明白规则要求,但不能遵守规则,那我们带孩子外出活动,如:去商场购物、公园游玩,孩子可以实地认识并运用社会设施,遵守社会规则,让他们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再一方面培养适当的表达情绪,察觉和区分情绪——接受情绪——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情绪,这是儿童情绪的学习过程,孩子很多时候察觉不到情绪的变化,不会区分自己究竟是紧张还是高兴,为什么会焦虑不安,因此,要教导儿童察觉和认识情绪,如:下雨不能去爬山,孩子因此而哭闹,跟他说:妈妈答应了你去爬山,现在下雨了,不能去,你很不高兴,所以大哭。我们必须代孩子表达他的感受,让他慢慢察觉自己的情绪表现。当孩子出现情绪变化时,成人必须引导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情绪反应,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成人须留心是否在不经意间否定儿童的情绪,如:孩子刚与妈妈分开,感到不安,成人却对他说:没什么可怕的,不要哭。像这样,如果大人都不能接受孩子的情绪,儿童变更难对自己的感觉作出肯定,儿童要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情绪,如:不能伤害自己、别人或物品,假如儿童因特别高兴而兴奋得咬自己的手,大人要制止他

,并告诉他:我明白你此时非常高兴,但你不能咬自己的手,你可以高兴时,拍拍手,跳一跳。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也有利与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以上所述,社交训练是复杂而漫长的,需要孩子、社会、家庭、学校全力配合,才能使我们孩子的各方面训练得到良性发展。

建立自信,从小开始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规则对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很多孩子成了这些规则的牺牲品.他们一生下来,就受到成人的影响.成人所欣赏追求的东西,如美貌,聪明和金钱,时常挂在嘴边.闲聊家长里短时,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孩子。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应当受到尊重.但在这些有意无意的坏影响下,怎样建立孩子的自信呢?

检查你自己的价值观

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而暗中失望?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漂亮感到脸上无光?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的程度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上。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爱他们,但很少有孩子认为他们与父母是平等的.你的孩子相信你可以为他献出生命,但同时也认为你并不拿他当回事儿.因为当孩子与你的客人攀谈时,你曾打断过他的话,厉声叫他走开.只有让孩子坚信他的父母喜欢他,这个孩子才会有很强的自信心.

父母要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父母应当教孩子读有益的书;和孩子一起去放风筝,打球;当孩子向你们讲他那只断了翅膀的小鸟时,你们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因为自信的基石就是这样奠定的。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

有些孩子会唱歌,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飞机,有些孩子能独立喂养小动物,还有些孩子踢得一脚好足球。其实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爱好,然后以此来鼓励他,督促他,推动他,让他不停地去学习,发展他的长处.否则最大的悲剧也许会是,你强迫孩子向你认为是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个方向并不是孩子真正的长处。

不要随意惩罚孩子

打骂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伤吗?这全在于父母打骂的意图。给固执的孩子一巴掌有时可以奏效,但我们不能因此把自己的烦恼全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更不能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打自己的孩子或嘲笑挖苦他.而且父母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眼中公正秩序的化身,如果你以很恶劣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怀疑你是否真的爱他,从而失去自信.

儿童成长期父母的影响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经过长期研究,大家公认成长良好的孩子都有以下3个特点,1他们在家中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和平等的关怀,2他们的父母都明白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而困难的工作,3他们的家庭气氛民主而坦率。因此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要想你的孩子充满自信,就应从家庭开始,从小抓起。

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友谊?


宝宝的第一个朋友:妈妈

来到嘈杂、明亮的世界,妈妈温暖的怀抱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因为在子宫的时候,与妈妈朝夕相处,对于妈妈的声音他已经很熟悉了。此外,对于人面部表情的关注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反应,目前尚无法完全解释到底是为什么,相对于物体,宝宝对人的面部表情格外注意,甚至是图画、照片、视频。一项研究发现:用两张图片,一张图片有完整人类面部,而另一张则只是简单地有人的眼睛、鼻子、嘴,而且打乱排列,婴儿对画有完整人类面部的图片更感兴趣。

你说话的语调和方式对宝宝来说同样重要,尽管他现在还听不懂你在说什么。通过语言揣摩真正的意思,是宝宝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知道,你每次和宝宝说话,他都在专注的听,并试图搞清楚你在说什么。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如何提高他的社会交往能力

宝宝1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

当和其他宝宝在一起的时候,他是不会把吃的和玩的与别人分享的,有人往往认为孩子私心太重,不为别人着想,其实这个年龄的宝宝,是没有分享的概念的,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家长要引导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小零食。

宝宝2岁:教给他表达自己

2岁的宝宝在语言上的发展很迅速,一般的交流已经没有什么问题,这时候家长应该开始教给他们一些词或者句子来正确表达他们的感受。家长要限制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同时丰富他们的玩耍内容,以防止时间长了产生矛盾,当已经发生争执了,同样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宝宝3岁:保持友谊的长久

当宝宝进入到了幼儿园,不需要家长的鼓励,他们自然就会有自己的朋友,建立自己的友谊。他的朋友可能是和他有相同兴趣的,有可能被老师分在一组的,甚至有可能是和自己的兴趣、性格截然相反的。很难预测他们的友谊会不会超过半个学期,但是双方的父母对他们友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做客,为稳固他们之间的关系很有帮助。

宝宝4岁: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

在这么年龄段,孩子们已经把自己看作是复杂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圈子,尽管这个圈子还非常的不稳固。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区的绿地上,你的宝宝可能还没有掌握加入某个小圈子的技巧。这时你可以教孩子一些与人交流的方法比如:“大家好,我是咚咚,我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好吗?”,或者鼓励孩子对其他小朋友玩的游戏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一个新玩法,让他们没有拒绝自己加入其中的理由。

宝宝5岁:提高自己的交际手段

幼儿园里,众多的小朋友都是大集体的一个分子,都有自己喜欢在一起和喜欢和自己在一起的小朋友。尽管他们会自己选择,但是家长还是非常有必要教孩子怎么选择对自己好的,可以交往的真正的朋友。例如孩子可能在几个小朋友中间老师扮演一个小角色,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这时你应该告诉他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怎样的,并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或者告诉他可以选择一个比较“民主”的朋友圈。

孩子在一起玩耍的重要性

婴幼儿对某些小伙伴有情感的依恋,当看到他们会很兴奋,但是这种兴奋劲儿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把两个1岁左右的宝宝放到一起,在经历最初的兴奋和好奇之后,他们可能就开始把对方当作“空气”了,尽管其中的一个或许因为被冷落而哇哇大哭,对方也是表现的无动于衷,进而他们就开始自己玩自己的了。

帮助害羞的宝宝交朋友

给宝宝提供很多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让他认识更多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好的办法,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到两个很亲密的小伙伴就已经足够了。

3岁

应该:带孩子参加一些接触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在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不但开阔视野,而且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多是积极的。

不应该:参与的活动频率过高,使孩子感觉疲劳,失去接触新朋友的兴趣。

3岁到5岁

应该:给予他更多的选择权,这样会消除他的焦虑感,例如,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小游戏,告诉他小朋友来了之后,再让小盆友在这其中的两个小游戏当中选择一个。

不应该:不要邀请太多的小朋友,也不要让他们玩的时间过长,和一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5到8岁

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而不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如美术班、舞蹈班,孩子很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小朋友。

不应该:可以的让孩子找与他年龄相仿的朋友,实际上,与一个比他年龄小的小伙伴在一起,会使腼腆害羞的孩子感觉更自信。

8到12岁

应该:根据孩子腼腆害羞的性格,可以建议老师分组的时候把孩子和一个比较乐于助人的同学分在一起,也应该鼓励孩子多帮助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这是提高孩子在同学之间的影响力,让孩子与集体更加协调的好方法。

不应该:让孩子不加选择的交尽可能多的朋友,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比较内向害羞的孩子对于太多人的评价,会感觉比较焦虑。

如何帮助拖拉的孩子


说到懒散,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做事拖拉,做事没有效率,那自然就是看不到好的结果。其实,生活中也不泛有太多形为“懒散”的朋友,往往这类朋友融入社会后,很难与身边的朋友达成共识,更别说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了。

懒散是个特别坏的毛病,如果孩子懒散的话,就有可能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麻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三心二意,不能在老师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些情况都是因为懒散而造成的。

那么,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呢?身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即时伸出援手,帮助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1.父母当然要设法一一克服。

当然,孩子维持集中力的时间会随着年龄成长而递增,因此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的学习要以游戏的方式来带动,引发兴趣以增长集中时间。

2.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父母除了慎选玩具外,还要注意配合孩子的需要与发展,假如玩具超出孩子的能力或太简单,他就不会感到兴趣,更不能培养注意力了。

3.要转移孩子对于游戏的注意,专注于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视和参与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感觉到只要专心完成一份工作或作业,即会有肯定与鼓励。比如能坚持完成某项任务,就给以小红花的奖励,孩子心中有了“任务”或是期盼的“目标”,就会克制自己。当孩子产生做的意愿,注意力也自然转移,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也就能培养出专注的态度。

4.父母在孩子学习时,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干扰、分散其注意力。

如学习的房间不能布置得过于花哨,父母看电视、听音乐、与客人谈话的声音太高,都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饥饿、吃得过饱、疲乏也是导致儿童注意力涣散的最常见的原因。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不可放任儿童无休止地看电视。

5、平时多和孩子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的游戏。

比如看图找缺失部分(剪刀只有一扇刀片,兔子只有一只长耳朵、汽车少一个轮子等)、四人转圈抢坐三只椅子、“三猜一”或“四猜一”(桌子先放三件玩具或四件玩具,让他看一分钟,然后蒙上眼睛拿走一件,打开他的眼睛,让他看少了哪一件)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经常练习一些拍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体育活动。如果孩子能够熟练地在平衡木上走动,或者玩滑板时,可以在他玩的同时,训练他接投给他的球,这样既训练其动作,又训练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1. 作为家长要“身懒心不懒”。

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并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 美国家庭会给孩子灌输Responsibility(责任感)的问题,比如大孩子可以做babysitter(临时照顾幼儿者),帮助照顾小宝宝;家里制定一个Chore Challenge(家庭事务挑战),分配给孩子一定的家务活。

2. 帮助孩子制定目标,与孩子一起忙碌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快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比如给孩子制定“6点钟起来晨读”的目标,第一周先克服赖床的习惯,第二周在平时起床的时间上早起5分钟,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础上再早起5分钟,依此类推。在孩子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和耐心,帮助其一步步完成目标,让他享受目标达成的成功与喜悦。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3. 保持孩子情绪上和体力上的活力。

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半小时休息十分钟;采用问答的方式整理资料,避免孩子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打瞌睡。 这一点,美国老师就做得很好,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她们特别注意和孩子的交互,常常是将小朋友们聚拢过来,坐在地上,姿势随意,坐着也好,趴着也罢,这种方式交流起来特别自然,就像和朋友自由交谈一样。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积极性都很高!

4. 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孩子协商共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奖惩措施,并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每一项。可以制作一个列表,然后每个星期把做得事情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孩子感受有效利用时间所带来的成就感及奖励。如果没有按照计划做事,也务必根据设定对孩子进行惩戒。

5. 让孩子承担懒散的后果。

当孩子因为惰性出现了如起床晚了,来不及吃饭、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帮助孩子找借口,而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惰的后果,体验这样的“挫败感”才能让他自我反省,记住教训。

这就是因为让孩子承担了后果,才能改变他懒散的生活习惯! 其实,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 “懒”不是不作为,而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父母需要的只是提供环境,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说对不?

小编的话:其实,有时候孩子懒散是受到外界影响的干扰,一般当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可以思考的环境,还有和孩子一起玩的小伙伴的形为也很重要。

本来孩子的自控能力都比较低,再加上家长疏于管教的话,就更加错失了教育孩子的良机。身为家长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当发现孩子有不好的形为习惯时,一定要即时加以更正引导。

家园共育:帮助孩子建立一种联系


离孩子最近的人和事,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女儿曾问我:“爸爸,你小时候玩什么呢?”

我很认真地回答说:“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就是在河里摸鱼。”

我给女儿讲了很多很多摸鱼的故事,我告诉她小鱼可聪明了。最有意思的是小鱼秧,它们一群一群的,游荡在清澈见底的河里,它们的身体透明得若有若无,头上两个小黑星是它们的眼睛。虽然是一大群,然而,它们的行动却是惊人的一致,说掉头,一大群小鱼秧就在刹那间一起掉头游向另外的方向了。但是,我看着它们,却永远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得到的一起掉头的命令。有一种小鱼我们叫它“沙里趴”,我们的河又清又浅,那种小鱼就喜欢趴在沙里,它身上的几道斑马纹是它的伪装。我们看到它在沙里趴着了,就悄悄用小手从左右合拢想去围歼它,可是人的手刚要靠近时,它把尾巴一摇,人眼前的水立即就浑浊了一片,当人的手合拢在一起的时候,手中是空的,“沙里趴”已经借着浑水逃跑了。

女儿听得着迷,她觉得爸爸很幸福。女儿还给我写了一首诗,说:

天真活泼的爸爸/在摸鱼的小河中渐渐长大/一天天长大/然后去做我的爸爸

读了她这首诗,我很受感动,孩子好像能感觉到我心底的浓浓的乡情。

我给女儿讲了很多我小时候的故事,讲存在于我心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默默耕地的黄牛和乖巧的小羊;河湾里的野草野花;从播种到收割的庄稼;小河里的流水和游鱼。这些故事对女儿精神上、心灵上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给女儿讲我小时候玩的跳房子、打官、拉拉秧等很多有意思的游戏。

女儿问:“打官,怎么打啊?”

我就详细地讲给女儿听,还做了示范,把我们高兴得不得了。

我告诉女儿,“打官”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

1.参加游戏的人数为四人。

2.在玩游戏的人数米之前摆放三块青砖,中间一块当作“大官”,左右分别是“二官”和“三官”。四人依次用一块半头砖去投掷前面的三块砖,谁投到什么官就当什么官,没有投到的,就要受到惩罚。

3.惩罚方法是,“二官”和“三官”分别揪着受罚者的左右耳朵往前走,“大官”跟在后面,“大官”说停才可以停,不说则继续行走。“大官”说停的时候,“二官”和“三官”要赶紧撤离,不然,被受罚者抓住,就要在下一轮的比赛中最后一个投掷。

女儿听后,就按我所描述的场景画了下来,画得非常神似。

女儿问我:“那‘拉拉秧’的游戏怎么玩呀?”

我也很详细地讲给了女儿听。

1.玩“拉拉秧”至少需要三人,多者不限。

2.选出两人坐在地上,一只脚对着一只脚,脚需要竖起来。

3.其余的小朋友依次从脚上跳过去。边跳边唱口诀:“一步拉拉秧。”都跳过一遍以后,坐在地上的一人就把自己的脚叠立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脚上。接下来,跳的小朋友需要跳越两只脚的高度。边跳边唱口诀:“二步喝面汤。”都跳过以后,就叠立第三只脚,小朋友边跳边唱口诀:“三步调韭菜。”跳越第四只脚时唱口诀:“四步长起来。”

脚丫叠到三只的时候,就已经很难跳过了,四只脚的高度就更难跳了。最先被淘汰的两个人,下一轮要坐在地上垒脚,让其他的小朋友跳。

对我所讲的故事女儿听得很认真,很动情。并且把我所讲的很多事情写在了她的诗歌里。

这让我想到,一个孩子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体,他应该与很多事物有联系,与他的父母有联系,与父母家乡那条小河和庄稼地有联系,与我们的前辈先人有联系,进而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和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有联系,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帮助他建立这种联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和无数的事物联系着,和整个的天地联系着,只是联系的路径和方式有所不同。

当我脑里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再看自己的女儿,突然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我看其他孩子时也不一样了。每个孩子都是无限丰富的,他们都来自那遥远的同一个源头,蕴藏着最初的难解的奥秘。我不把自己的女儿当很幼稚的小孩子,我觉得她真的是上帝派来的一个天使,如果我们大人放弃掉自己的“聪明”,就能真正和孩子成为朋友,可以和孩子一样去探索人生和宇宙的奥秘了。

一个男人成了父亲,他才真正有了“知心的朋友”,那个知心的朋友就是自己的孩子。

一个男人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知心的朋友”,他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女儿虽然很小很小,但我感觉到好像完全明白她的每一个细小的表情变化,每一次哭泣或微笑,都是什么意思。好像我怎么思想,女儿也完全明白。正如女儿长大后所说:“我们俩是共用了一副灵魂!”

小时候我抱着女儿散步,女儿亲切地给我说:“爸爸,等我长大了,等你长小了的时候,我就抱着你。”

女儿的话让我觉得有趣又感动,也让人深思不已。是啊,女儿会一天天长大,父亲呢?会一天天长小吗?岂止长小,总有一天,爸爸会“长”没了。

有一个时刻,一个父亲和女儿相聚在这个世界上;又会有一个时刻,父亲和女儿在这个世界上做永久的分离。想到这些,我就非常非常地疼爱女儿,就感觉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寸时光都比金子宝贵。

既然一个孩子和他之外的人和事有如此密切的关联,这个孩子会怎样成长,能否幸福,就不仅仅是这个孩子自己的事情了。离孩子最近的人和事,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和孩子最密切的莫过于父母,父母的一切言行和好恶,将对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啊!

于是我有时就很恐惧:女儿天天受着我的影响,而我知识是那样浅薄,性格又有那样多的瑕疵和缺点,都会对女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吧?所以,我就想要尽力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我感觉到,不论自己怎样努力,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甚至在任何一个孩子的面前,我都做得不够好,我都是十分惭愧的。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便更慎重,更多地引导女儿读书思考。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交际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当他们刚刚走出家庭,试着与家庭之外的同龄小朋友或者成人交往时,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而在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学会正常地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的父母往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有一些父母在带着孩子见到自己的朋友时,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打招呼或在自己的要求下打招呼,他们就会当着朋友的面指责孩子不听话,或者自嘲地说:“我孩子太内向,见到陌生人不敢开口”。

事实上,孩子在3~5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内心的自尊心就已经萌芽了,如果父母总在外人面前指责、抱怨孩子或者说孩子“太内向”,一方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还会使孩子的性格过早地定型。例如,如果孩子总听到父母认为自己“很内向”的评价,他就会逐渐认同父母对自己的这种评价,并以此作为自己见到他人不打招呼的理由,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可能会越来越内向,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差。相反,如果父母多鼓励、肯定孩子,帮助孩子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孩子才能有信心与他人接触。

一般来讲,由于内心恐惧感的存在,在3~5岁年龄左右的孩子大多都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加需要父母的引导和鼓励,以此来获得足够的信心。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能教给孩子,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呢?

第一,切记不要代替孩子去交际。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以后,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会不会被别人欺负或者去欺负别人,是否能够交到朋友......然而有一些父母,当孩子在交际方面的状况不尽如人意时,就会帮助孩子去交际。例如,父母买了好吃的送给孩子的同学,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当孩子与同学出现矛盾和摩擦时,亲自出面去帮孩子摆平......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让孩子拥有朋友、不受欺负,但是一旦面对新的环境,孩子还是不明白如何与他人交往。事实上,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们不能采取“越俎代庖”的办法,而应针对问题,告诉孩子应当怎么做,不要代替孩子去做,让他们通过自己一点点的尝试和摸索,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二,向孩子传达与他人分享的思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愿意和为人慷慨大方的人做朋友,在孩子们的世界也是一样。因此,努力让孩子变得大方,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也要给孩子创造分享的实践机会,例如,当家里只有一个水果时,父母们可以让孩子来分配这个水果给谁吃,并借此机会向孩子传递分享的理念,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可以不必强迫分享。

第三,“察言观色”等交际知识不需刻意地向孩子教授。例如,父母们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当别人主动热情地跟你聊天或者送你小礼物时,说明这个人非常愿意和你做朋友;当别人在为某些事心烦,或者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时,尽量不要与他开玩笑,这会使他们越来越烦”;有的家长在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之前就告诉孩子“在别人家不能大声讲话,不能随便翻别人家的东西,进每个房间都要得到主人的同意”等等。想通过这些语言让孩子逐渐掌握交际技巧,学会礼貌待人。这些语言听起来没有错误,但当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教孩子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时,会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细腻敏感。更好的方式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家长自己先做到,就能影响到孩子,在恰当的时间跟孩子不断确认好的交际方式,经常夸奖孩子某个做得好的方法,以此柔和的教育方式,向孩子脑中输入正面交际信息。

人际交往是儿童的一种基本能力和需求,而3~5岁正是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有意识地传递给孩子一些交际的技巧,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给孩子以信心,他们很快就能拥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自己的好朋友。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个人天性,对于偏内向型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纳,不要过分强求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节奏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家园共育《在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