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

05-25

毫无疑问,当我们身为一名优秀老师时,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小班音乐游戏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的小朋友受到年龄的限制,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方面能力较弱。就算老师在一旁时时刻刻的提醒,效果也不一定好。但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个方法,或许能在建立幼儿良好常规方面助老师一臂之力,那就是——音乐的魔力。

音乐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相互管理。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娃娃家,孩子们一进入这个区域,就完全没有了时间观念。可是自从请上了“你在哪里”这个音乐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情景再现: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该是收工的时候了,可娃娃家的孩子还是不想出来,这时响起了“345|345|55i5|”的音乐,机灵的孩子整理好东西马上出来了,孩子们坐在位置上唱着“XXX,XXX,你在哪里?”一些贪玩的还在区角里磨蹭的孩子也唱着“ii55|ii55|323|1-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立刻,从娃娃家里蹦蹦跳跳地出来了。

这种提醒孩子结束区角活动,同时又能让先出来的孩子叫回迟出来的孩子的游戏音乐,总让孩子带有满满的自豪感我的动作好快,我能找回自己的好伙伴。音乐让孩子们主动安静下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些幼儿园有一段时间是孩子们的生活活动时间,而自由松散的自由活动时间与较为严谨的集体教学相衔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自然和愉悦的过渡?音乐的运用,令这个过程变得不一样。

情景再现:

今天的过渡时间孩子们的情绪还是不太稳定,尤其刚刚下课后,孩子们似乎比其他时刻显得更加活跃。看这情形,老师立刻打开了琴盖“13|2-|13|2-|1122|32|1-……”一串《摇篮曲》响起,孩子们立刻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喧哗不见了,代替的是一个个安静入眠的小宝宝。(高音区:13|2-|13|2-|1122|32|1-)“星星宝宝来。看你们了,看谁休息最好。”(低音区:13|2-|13|2-|1122|32|1-)“大灰狼来了,大家静悄悄的哦,别让大灰狼发现了我们。”

简简单单的音乐,却让孩子们展开了无限的想象,享受着安静的美妙时刻,如果再加点游戏进去,譬如《小朋友散步》一静一动,一定令孩子们更加喜欢这个过渡时间,并且精神愉悦、全神贯注进入下个阶段。

音乐让常规的培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是难以集中的,因此,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会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些爱动的孩子,一刻都不能停下来,注意力不那么集中。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老师在集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但用音乐的方式引导孩子倾听,更加有效果。

情景再现:

浩浩机灵聪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都很强,但就是坐不住,经常要走动,有时听一会儿,注意力就分散了,于是“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一闪一闪亮晶晶,谁的眼睛最最亮。”音乐成了老师的杀手法宝,只要一唱这些“神曲”,浩浩很快就会回应老师的歌声,并很快坐好。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音乐教育随笔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

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

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

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

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

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

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

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

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

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

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

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

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

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

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

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

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

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教育随笔:音乐蘑菇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我们带着孩子外出活动,今天的玩的内容是练跨跳。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井然有序地排好了队开始练起来,一轮练下来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我与王老师便一个个给予指导,等指导完前面的孩子该请后面的孩子练了,回过头,只见一大群人都围着身后的一个蘑菇,耳朵还贴在蘑菇上。“你们在干嘛呢?”我大声问道。“老师,快来呀,这个蘑菇会唱歌。”说完开心地拍起了手。其他的孩子也笑着附和。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缓和语气说:“是吗?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可真棒,发现了一个会唱歌的蘑菇,让我也来听一听。”说完我也把耳朵凑过去。“哟!耳朵真难受。”我故意大声说道。“这样听久了,耳朵会生病的。宝宝们如果真的想听,耳朵要离蘑菇远一点,可不能这样听。现在我们先一起去学跨跳,等学会了本领,老师再请你们来听蘑菇唱歌,好吗?”“好”说完,我带着孩子离开蘑菇,来到原来的地方,又练起了跨跳。

孩子在活动中无意间发现了会唱歌的蘑菇,兴奋之余,忘记了本该做的事,老师如果应孩子没遵守活动规则,加以批评,而不是耐心的引导我想孩子就不会自愿的随你回到原先的活动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老师的一言一行及言行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

教育随笔:音乐游戏活动的创新方式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情感艺术,而游戏是儿童的本性活动,当我们把音乐有机的融入游戏中就构成了幼儿们喜欢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它能让幼儿在自由愉快地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游戏的独特优势,我们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有效的组织音乐游戏活动。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都蕴含了其独特的思想感情,那孩子又怎能轻易的理解其中的韵味呢?因此,预设通过情境化的游戏氛围,让幼儿轻松自然的融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

情景再现,感受音乐气息。在聆听音乐之前,首先以春天的PPT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为幼儿聆听、赏析音乐埋下了伏笔。故事引入,理解音乐意境。在幼儿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接触之后,再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音乐。游戏穿插,诠释音乐内涵。通过故事的讲解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演绎了这首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游戏材料的适当投入是激发幼儿音乐情感和促进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适宜材料的使用,能吸引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可视材料的提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图谱、PPT、节奏卡等可视材料的引用可以使音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材料的投入。音乐游戏中适宜的游戏材料运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除了提供头饰、纱巾、面具等装饰材料,还要投入小锣、小鼓、小木琴等各种打击乐器。

每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有的音乐节奏鲜明、有的音乐音色独特,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音乐风格,设计合适的音乐游戏,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听觉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主要包括声音配对、声音猜谜、声音辨别等声音游戏和听觉感受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某一音乐作品的角色,通过动作、手势等情节的表演来表现音乐。

教育随笔:小贴画的魔力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相对较差。这不,上课还没几分钟,有几个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说话,有的玩东西,甚至有的离开小板凳在教室转悠。老师见此情景,说:“今天,谁认真听课了,谁就是最棒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小贴画。”听到老师要发小贴画,躁动的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他们坐的端端正正,一双双小眼睛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小耳朵也几乎竖起来,听的特别认真。

小贴画的魅力可真不小啊!,它能让躁动的孩子安静下来;它能让吃饭就得喂的孩子乐于自己吃饭;它还能让不愿午睡的孩子开开心心的躺在小床上睡觉。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不是小贴画有什么特殊魔力,而是孩子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他们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努力争取成为“最棒的小朋友”。

其实,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比小贴画更有魅力。你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或一个充满爱心的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他就会很开心的接受我们的教导。

所以,爱孩子就请关注每一个孩子,多表扬他,鼓励他。相信在你的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个身心健康的快乐天使!

教育随笔:午睡后的音乐时光


中午起床以后,动作慢的孩子们不紧不慢地整理衣服,我也正忙着给女孩子们扎辫子,穿好衣服的小朋友有的拿起书,有的拿着玩具,接着便会有“啪啪”“哗啦”的各种声音从教室的各个角落里传出来。一会有个小朋友来告一下状“××小朋友抢我的玩具了”“××小朋友又……”,我也只能简单的应付一下,让我很担心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一会,我请了一位小朋友给我们唱一首幼儿园里没有学过的歌,这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喧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不时地有小朋友跟着、唱着。于是我给小朋友们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回家以后学一首完整的歌曲。渐渐地孩子们可以有动作、有表情,底下的每一个孩子也饶有兴致。我还制作了“小黄莺”“文明小观众”的胸贴,以更好地激励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

《纲要》提出:“教师的态度和方法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们有事可做会很大程度的减少混乱和冲突,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一方面避免了时间的隐形浪费,另一方面在活动中体现的价值不仅满足孩子们大胆发挥的快乐,而且在快乐的同时让孩子们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教育随笔:从游戏入手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基础,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教师首先选择合适的音乐游戏。在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及非音乐素质的培养,使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灵活、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如,我在执教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时,让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并会演唱的基础上,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动作的创编。鼓励他们自由表演,分别扮演猫和小老鼠的,并且一定要将猫和小老鼠的形象用身体或语言来表现。而音乐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小老鼠出场,通过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形象来理解音乐欢快、活泼的节奏;第二部分猫出场,音乐是缓慢而低沉的,这与猫吃老鼠的性格特点相吻合,可以尽情地找找好吃的东西,用幼儿活泼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韵律之美。音乐起伏和环境的渲染,幼儿被歌曲中小老鼠那种偷吃和贼头贼脑的动作及遇到猫时那种惊慌,恐惧的游戏情节所吸引,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都纷纷参与到游戏角色的扮演中。随着音乐的变化自由地创编各种动作和表情,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丰富音乐活动内容和形式,采用游戏化的手段更好地唤醒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让孩子们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在游戏过程中去学习音乐知识。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随笔:亲切评语魔力无穷


教育随笔:亲切评语魔力无穷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评价语应让学生能感受到“爱”,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只有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友善的微笑,再辅以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如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才能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

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听课,是二年级张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上朗读部分,张老师在听完一个男生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亲切地拍拍这位男生的肩膀,并诚恳地说:“你读得太好了,你的声音感动了老师和同学。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这位男生在受到于老师表扬后,朗读得更加声情并茂了。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位被表扬的同学,在后半堂课中都表现的相当出色。

由此,我感觉到亲切真诚的评价语,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擦出的是一种火花。

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自己成为新课程改革行列中的一员,对课堂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后,我总是真诚热情地表扬鼓励我的学生,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美观的生字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画上几面“红旗”,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及时地发扬与激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或偏离主题时,我总是诚恳地指出,委婉地提醒,适当地引导;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

学生们会从我们真诚地话语和自然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无声的动力,这样有助于优化我们师生情感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教育随笔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喜欢《小班音乐游戏教育随笔:音乐的魔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音乐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