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的“5个阶段”

05-26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孩子发脾气的“5个阶段””,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发脾气的“5个阶段”

最近有个妈妈留言:“我儿子不管说什么都听不见,就一直哭。也不说为什么哭、怎么了。反正不高兴就哭。你就拉个窗帘他都能哭半天”!其实,这肯定不只是一位妈妈的烦恼。因为很多妈妈都回复了:“我家也是”、“同款儿子”。对于很多2、3岁的孩子来说,发脾气简直是家常便饭。虽然每个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时候即便是亲爹亲妈,也弄不清楚孩子为啥突然就不高兴了。不过,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大脾气”,还是有些规律可循的。我们来看看孩子发脾气的5个阶段。

一、愤怒

孩子的愤怒行为,比如尖叫、大哭、和扔东西,通常会在发脾气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别看孩子小,尖叫大哭起来,噪音不亚于高峰时段的公·交通。

二、愤怒 + 悲伤M.YjS21.COM

孩子发脾气,通常有两个不同的阶段:愤怒,然后是悲伤。

但是,愤怒和悲伤不一定总是先后出现,很可能是在愤怒的同时,也包含着悲伤的情绪。

而在旁边看着的家长,很可能只注意到孩子的怒火,——毕竟孩子哭、叫起来确实已经足够让人烦心了——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悲伤。

三、愤怒程度降低

如果孩子还非常愤怒,情绪很激动的时候,爸爸妈妈即便蹲下身,想抱抱孩子,也可能被孩子推开、背过身、“无情”地拒绝。

愤怒的情绪,驱使着孩子,让他拒绝安慰。所以,这个时候不要试图跟孩子讲任何道理,孩子很难听进去。我们只需要默默地陪在孩子身边,等他的愤怒渐渐平息,再试着安慰。

四、想要一个拥抱

一旦“山呼海啸”的脾气过去了,孩子就可以接受来自爸爸妈妈的帮助了。

事实上,孩子自己也很不喜欢失去控制,孩子自己也很不喜欢脾气暴躁!只是,2、3岁的孩子,还无法很好地控制、处理这些情绪。所以,发脾气既是孩子情绪的表现,也是孩子求助的呼声,孩子自己也很不想陷在这失控的情绪里。

当愤怒的情绪过去,孩子才会意识到:自己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来重新建立起和爸爸妈妈的连接,让自己的“失控”“沮丧”都赶紧好起来。

这时候,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重新拉近关系,重新发生链接的好时机。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一个吻,对孩子说:“嗯,刚才真是不容易,我们好难过啊”承认刚才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它令人心烦,但现在,不好的事情已经结束了。

五、继续前行

孩子通常能比成年人更快地转换情绪。

所以,我们经常看见,孩子们脸上还挂着眼泪,却已经在笑眯眯地玩玩具了。

即便孩子的脾气让大人头疼,但其实,孩子也在从发脾气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控制和处理情绪,如何控制冲动。

只是,幼小的孩子难免有“自我控制崩溃”的时候,作为爸爸妈妈也无法完全避免。

可是,我们能够想办法,尽力减少孩子发脾气的频率和强度。

爸爸妈妈可以尝试

1、实践预防:确保您的孩子充分休息,并且不会过度紧张,对防止发脾气很有效。

2、适当让孩子放松一下。确保孩子有自由的时间玩耍、疯跑,不用过度担心弄脏、弄乱。不是很危险、很必要的时候,就尽量少对孩子说“不”。因为对孩子说“不”的时机很珍贵,尽量留到需要制止真正危险、或面对原则性问题的时候再说。比如:不能玩火、不要在马·上疯跑。

3、保持冷静。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真的很能激起爸爸妈妈的怒火。

不过,孩子发脾气,既是孩子情绪的表现,也是孩子求助的呼声。如果爸爸妈妈能保持冷静。轻轻地,但坚定地试着抱着你的孩子,以免他伤害自己或他人。让他远离愤怒的根源,孩子就会得到一个恢复的机会,他会很快好起来。

4、试试幽默。对于温和的发脾气,尝试用幽默来缓和这种情况。

不过要注意,别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在取笑他。所以,这种时候,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经历,用“自嘲”的方式会比较好。比如:“爸爸上次搭积木,全部都倒了,气的我头发都竖起来了!你看过爸爸头发竖起来的样子吗”?

5、在面对沮丧时,给孩子更多的处理问题的建议。穿不上鞋子,于是生气得哭起来,爬梯子爬不上去,急的发起脾气……

当孩子感到沮丧的时候,帮助孩子掌握一门战胜眼前困难的技能,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当然,在这之前,我们得先理解和认同孩子的需求和情绪。比如:我知道你想爬梯子,这个梯子太危险了,稍后们去公园,爸爸带你爬滑梯。

6、和孩子讨论他的脾气。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谈谈他如此沮丧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讨论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刚刚发生了什么,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我刚才感到很难过、我玩具被收走了我很伤心、我很委屈……绝不是为了让孩子“认错”或是“追究责任”,比如我们常常听见的:“你自己说,你刚才错了没有?”

即便让孩子“认错”,也不一定教会了孩子更好地情绪处理方法。就像很多家长都会抱怨:每次都认错,但从来都不改!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却可以让孩子从真实的经历中,学会更好的情绪处理方式。

7、不用自责。如果孩子已经暂时崩溃了,他很可能对着爸爸妈妈,口不择言地喊出:我讨厌你!不要妈妈!

听起来当然很伤人,但爸爸妈妈要明白:孩子这样的行为,并不是针对你,他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挫败感。这是孩子最愤怒的时刻,但是,感觉是会改变的。只要爸爸妈妈能平静地处理,孩子一定会很快好起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教孩子学会“发脾气”


中国的宝宝越来越“金贵”,许多个家长看护一个孩子是目前中国家庭的现状,“小皇帝”“小公主”遍地开花,孩子们的脾气越来越大,这也使得家长们自己非常困扰。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是我们做家长的职责,我觉得面对任性、暴躁的孩子,做家长的应该教会孩子“发脾气”。

今天在朋友的空间看到一段话,是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任性和暴躁太正常不过了,只不过是孩子的一种发泄方式而已,孩子没有学会正确的、有益于自身和他人的渲泄坏情绪的方式,所以才任性才暴躁。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教孩子学会“发脾气”。

我认为首先家长要做好自己情绪的管理者,给孩子一个好的楷模。家长要正确认识管理自己情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坏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渲泄坏情绪。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对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最大的影响。

第二是采取正确的渲泄方式。当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坏情绪,非常生气时,家长要教孩子学会正确的渲泄方式。我觉得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带离原来的环境,使他冷静下来,可以带他到自己的房间,再教他正确的渲泄方法,比如可以拿一些废纸让他撕;帮他把心中的愤怒写下来或画下来;还可以让他倾诉出来;如果他实在控制不住,还可以让他打打自己的枕头或玩具熊等软物,孩子就会慢慢冷静下来了。

其实不光是孩子,我们成年人何尝不应该好好上上情绪管理课呢?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有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相信肯定没有,无论是多美完美,多美儒雅的人,他也一定是有脾气的,既然大人都会发脾气,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因为孩子的弱小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可能大人对于发脾气的孩子更多的是无奈和不解。甚至搞不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发脾气,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在商店满地打滚着一个东西,或者是大哭着不肯跟父母走。

这么小的孩子,哪里那么多脾气呢,要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表面现象,我们要透过孩子发脾气来了解孩子发脾气的缘由,来参透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需要时刻记住,孩子无法用词语和口头方式告诉你他的烦恼和不快,而情绪和行为采石他们的语言,为了倾听他们,我们必须学会破解这种语言。

而这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新书《孩子爱发脾气,父母怎么办》将给我们打开一道参透孩子的大门。

这本书就孩子发脾气的11种潜在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非常实用,如果你家也有个爱发脾气的孩子,那么真的有必要拿来读读。

就在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也赶上家里三岁的孩子在我发脾气,因为老家有事情,我带着三岁多刚上幼儿园八天的孩子回了东北老家一周,回来后,重新上幼儿园的第二天,小妞就表现出不肯再去上幼儿园,而且在吃饭提到幼儿园就开始发脾气,弄得本来就没啥耐心的老公也发开了脾气,我们夫妻还闹得不痛快,但是我敏感的意识到,本来喜欢上幼儿园的朵朵忽然表现出不想去,甚至提到就哭泣,就发脾气,肯定是因为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然不会无缘无故的闹。于是,我耐心问她是不是老师批评她了,还是有小朋友欺负她了,还是没睡觉,在都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知道我是不能得到答案了。只有求助老师,但是因为已经较晚了,不方便跟老师联系,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奶奶送朵朵去幼儿园的时候向老师咨询了昨天的情况,得知,小妞中午不想睡觉,在床上滚来滚去,翻跟头,最后掉下了床,哭了。在了解到这一讯息后,我对女儿昨晚的脾气有了了解,小妞是因为对于摔下床这一事实,对于幼儿园产生了一些印象,所以才会抗拒去幼儿园。在了解到这一讯息后,我就可以有针对的进行疏导。如果当时我不是敏感的意识到原因,而是只是看到他表面的脾气,就没办法让小妞尽快适应幼儿园。

而这种去根据脾气背后来解决脾气的办法,在这本书第一章就有了介绍。

这本书主要从“我不是捣蛋鬼,我只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我因为变化和转变发脾气;我拍的过敏症影响我的感觉和行为;我不喜欢规则;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多动症);我在学校控制不住自己;我对任何事都担忧;我可能又抑郁症;好像人人都比我学得快;可我喜欢比我小的孩子玩;我的袜子穿的不对劲;我累了”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非常实用的一本书。这本书在京东,当当,卓越上都有出售,可能也会有部分电子版,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去购买,或者去阅读。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小的收获,其实,我觉得对大人也同样的有效。

怎样对付孩子当众发脾气?


导语:孩子在家发脾气和当众发脾气相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如何对付孩子当众发脾气对家长更具有挑战性,以下5点建议可以教您如何处理。

和对付孩子当众发脾气相比,在家发脾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在外面,整个世界都要评判你对不对,就好像你的脸上写着“我没有严加管教”一样。整个社会对孩子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孩子在公共场合言行举止得当,如果他们做不到,别人通常会认为是父母的错,父母会听到各种尖锐的批评。因而父母都不愿意看到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以下5点建议教你如何处理。

1. 预先和孩子讨论你的计划。

明确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什么和你对孩子的期望:“我们要去玩具店,在那里为你的表妹挑选生日礼物,你可以看看玩具,还可以告诉我你喜欢哪一个,但是我只能买一样,而且是给你表妹的生日礼物,如果你哭闹,我们就离开玩具店。”

2. 在超市(或者任何商店)大发脾气……

别太紧张,这种事有时必然会发生的。你的孩子非常想买什么,如果你说不可以,孩子就可能当众发脾气,你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忍受他发脾气,但是不要离开孩子或者威胁要把他独自留在那里,你可以平静地站在一边等着他,跟路人保持礼貌平和的微笑。

第二种:俯下身轻声跟孩子说:“如果你还想继续逛,现在就别哭闹了,如果你还要哭闹,我就把你送回家。”

第三种:把购物篮放到最近的收银台,告诉收银员你很快就回来结账,请她先保管你的购物篮,和孩子出去讲道理,平静下来再回到超市。

3. 在餐馆大发脾气……

在餐馆发脾气要难对付些,因为客人们都在享用美食,如果你的孩子哭闹,会影响别人的进餐情绪,你得立刻控制住局面,尽量采用一些有效的办法,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不过你的期望要现实一些,而且有的孩子可能在某些阶段暂时不适合去餐馆,他们还太小,不会控制自己。在去餐馆之前,你最好预先作些准备:

① 预先告诉孩子外出就餐的计划和孩子在行为举止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如果做不到你会怎样处理;

② 带些小零食或者小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这样在等餐时不至于烦躁不安;

③ 如果有两个孩子,你认为其中一个很可能在聚餐时必须先回家,可以开两辆车去,那样的话,当孩子需要回家,你自己就可以处理而不必扫其他人的兴,另一个孩子则继续留在餐厅和另一位家长待在一起。

当孩子出现状况时,可以把孩子带到人少的角落,重申你的要求,警告他如果做不到会发生什么,平静而清晰地告诉孩子:“在餐馆里你不可以大声喊叫或者大哭,你现在马上安静下来,就警告你这么一次,如果你再犯,我们立刻带你回家。”等他平静下来再回餐桌。

如果再发生,坚决地带他回家!第二天如果你和丈夫还要外出就餐,那么好,请人暂时照顾孩子,告诉他:“爸爸和我要去外面吃饭,但是我们不会带你去,因为昨晚你没有遵守约定,在餐馆发脾气,我必须带你回家,所以今天你不能和我们一起去,改天再一起吧!”

几天以后,再带孩子一起外出就餐,看看有什么效果。这个方法可能会让你大大超支,但是却能给孩子机会体验一下在餐馆发脾气的后果。

4. 还击公众的议论。

在外面管教孩子,常常会有不认识的人对你的教育方式进行评判,一般情况下不必理会,如果必须进行回击,可以尝试以下建议:

第一种:对批评你处理方式的人说:“谢谢你的意见。”

第二种:对那种斥责你的人,你只需要说:“现在你感觉好些了吗?”

第三种:因为你当时很尴尬,为了让自己感觉好点儿,你可以说:“你知道3岁孩子多难对付了吧?要知道做妈妈不是那么容易的。”

5. 牢记这句话:“我不认识这些人,我不会再见到他们。”

记住这一点:你才是孩子的监护人和保护者,孩子从你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举止,他可比其他陌生人要重要,做你应该做的!

父母如何教育爱发脾气的孩子?


孩子的降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快乐,他的一些行为和话语不经意的引起了大人们的注意。可往往一些年轻的家长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只享受孩子给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快乐,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爱发脾气,家长的沟通策略

对待发脾气的孩子,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二是紧紧拖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或自毁。

第一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浇油,适得其反。特别是家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是孩子发脾气的“榜样”。须知,柔能克刚,而刚却克不了柔。

第二个原则的着眼点,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不动地呆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

待孩子发过脾气之后,应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径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教育务必坚持,坚持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

孩子病后常会“长脾气”。家长今后应该注意,即使孩子生病时也不要无原则地迁就。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坚持原则很有必要,但不能让孩子一直哭闹,要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闹的最高峰过去后,带他看看外面的车、小动物等,让他慢慢恢复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做正确的分析,该满足的正当需求应给予充分满足,对不适合的需求则要讲清道理。在孩子情绪波动听不进话的时候,要给些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清道理。

千万不要在对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先发火,更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希望初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少用家长的权威。

三代同堂,大人之间要达到共识

一对夫妻俩带孩子回老家和老人一起过节,短短几天内,孩子蛮不讲理的小故事发生了数次。孩子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起床后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的好习惯不见了。

睁开眼睛就喊:“爷爷.我要穿衣服。爷爷……”那边,爷爷迫不及待地拿着衣服准备着。可孩子一看,嘴一撅,“不穿,不穿,这件昨天刚穿过了。”爷爷笑着说“行,行,我再给你拿一件。”拿来衣服,孩子胳膊、腿一伸还要大人哄着才肯穿。

父母看着儿子一副骄惯、蛮横的样子,真想一巴掌打下去,可一想,这一巴掌下去,儿子非但不改坏习惯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哭闹,效果没有达到,还惹的老人不高兴。这是作为儿女所不应该的所以就想,算了,等回家再好好管教。

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不对时,应当加以管教,但也要有个“度”,特别是有老人在场的时候。处理时既要顾虑到孩子的心理,也要顾虑到老人的心情,老人疼孩子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一巴掌打下去,孩子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创伤,老人更会为了维护孩子而破坏了一家人的和睦。

同时,家长在处理时的某些行为也会给孩子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因为孩子通常会以家长的行为为榜样。如果孩子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可以告诉孩子:“老师曾说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XX(举一个最要好的小朋友的名字)在家肯定也是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的,妈妈相信你也能做到,而且做的会更好。”短短的几句话,孩子会很高兴地去做事情,长辈看到你的真诚,也会配合你的。

孩子的降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快乐,他的一些行为和话语不经意的引起了大人们的注意。可往往一些年轻的家长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只享受孩子给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快乐,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固定在一个家庭环境中得到一致的教育,孩子就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但是当两代有不一致的教育模式时,受害最深的还是无知的孩子。

因为年纪小,无法分辨对错,如果从小在一边受溺爱,另一边严格管教的环境下生活,慢慢地,孩子很可能会成为专挑软柿子吃的“小霸王”。如果你也是一位积极向上的家长,不妨与长辈坐下来谈谈,让长辈看到儿子媳妇的诚恳态度,相信老人会配合你们教育好孩子的。

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一些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家长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达成共识,互相理解。孩子生活在一个比较融洽、和谐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你能抽出时间,不妨和孩子进行一下“角色扮演”的游戏,你来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家长,你可以将孩子平日蛮不讲理的行为举止再重演一边,看孩子是怎样处理的,同时在处理中,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下次就不会发生类似事情。

总之,孩子蛮不讲理是不可宽容的。如果一味地宽容,很容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三代同堂,只有大人之间达到共识,给孩子一个教育理念一致的环境,孩子才有章可循,才能健康成长。

一个爱发脾气的妈妈,必将收获这样的孩子!


一个爱发脾气的妈妈,必将收获这样的孩子!

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忙碌一天,工作不顺心,心情烦躁,本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可看到不好好做作业,痴迷电视、游戏的孩子,气就不打一处来,积攒好久的火山于是……

这样的故事在乐妈身上复制了一番:这天她心情特别差,下班一进门就看到乐乐在看电视,问他完成作业了吗,心不在焉地回了句“一会写”。吃饭的时候,她为了让乐乐抓紧吃完写作业,就“啪”的将电视关上了,这下乐乐不依了,这个动漫可是他每天必追的。

“我还没看完呢?”说着乐乐就要去开电视。

“我告诉你,你要开电视就别吃饭了,刚才回来就一直看,作业也没写,你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情绪不好果然影响了她的态度,声调也比平时提高了两度。

“我天天吃饭的时候看你也不说,为什么今天说?”乐乐拿着遥控器,大声质问着妈妈,脸憋得红红的。

“平时你至少完成作业了,再说了,谁家孩子天天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啊!你看人家小建,每次成绩好不说,作业从来不用操心,更别说吃饭看电视了,连电视都很少看,谁像你啊!告诉你,今天你要敢开电视就别吃饭了!”她一把从乐乐手中抢下遥控器,狠狠瞪着他。

“不吃就不吃!我要看电视!”

“啪,啪!”她狠狠的抓住乐乐的小手打了两下,“我看你再敢和我抢,还反了你了,快点好好吃饭,吃完去写作业,要不我可真烦了!”可能觉得打孩子不对,她的语气稍有缓和。

但这边的乐乐可不愿了,摸着那只红红的小手,眼泪哗哗的,一边哭着一边抽泣道:“说话不算!就知道欺负小孩!霸道!”砰的一声把卧室的门关上了。

真是一场心情不好引发的冲突!到底是谁之过呢?很多妈妈会说:“明明是孩子不听话吗!发脾气很正常啊,再说乐妈本来就心情不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就得给孩子点颜色看看!”

孩子不听话,当然应该给予一定教育,但有时的不听话并非故意惹是生非。文中的乐乐,从小便养成了吃饭看电视的习惯,原来由于作业完成较好或者父母心情愉悦,并没有太子在意,而当这两个条件都不满足时,乐妈便开始不舒服了,想通过训斥的方式让孩子乖乖就范。但这时的她犯了三个致命错误:

教育方式太暴力

乐妈发脾气、抢遥控器、打孩子这几个动作可谓是暴力至极,自己心情不好不应是发脾气的理由,这样的方式也极易让孩子受到影响,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便要发脾气甚至施之暴力,不仅会让他人受到伤害,还容易纵容自己的“暴力”基因。

惩罚与错误不匹配

乐乐的错误无非是没完成作业还一直嚷着要看电视,但乐妈却说:“要看电视就别吃饭了!”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与惩罚不像匹配的表现,更多的是妈妈的一种威胁。

这句话有很大程度是受了父辈的影响,这是50,60的父母们经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话。我们小时候还是物质相对匮乏的阶段,被威胁不准吃饭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而现在的孩子对吃穿的稀缺感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的威胁作用几乎为0,“不吃就不吃”这是他们的最大感受。

正确的惩罚方式是什么呢?既然孩子没做完作业又想看电视,就告诉他:“可以!但一会要比平时多学一会,做完作业后,再看会课外书。”先满足他的要求,再惩罚,效果会好的多。

万恶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可谓激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父母都喜欢爱学习、成绩好、懂事的孩子,但和成人一样,孩子也不都是完美的,拿别的孩子之长攻击自己孩子之短,这是不公平的。何况,说孩子不如别人,最应该反思的其实是自己,你的教育方式有别人家的优秀吗,你怎么不先比比这个呢?

最要命的是,这样经常拿别的孩子比较的家庭,孩子往往不自信、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重大考试、竞赛,极易背上想赢怕输的包袱,生怕比不过邻居家的小明、妈妈同事的小红,总生活在比较中,空虚而自卑。

由此可见,无论是心情不好,还是性格使然,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发脾气的理由。不仅是发脾气,爸妈的性格、生活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

1、当我们习惯推卸责任的时候,他就会经常挑别人毛病,而不是反思自己。

2、当我们习惯控制他学习、生活、乃至一切的时候,他就会习惯性的颓废、懒惰、懦弱,因为一切有爸妈,他没有独立的人格。

3、当我们习惯冷冷面对这个世界,他也不会对世界充满热血和善意,他会认为一切都是暴力、虚伪、充满利益纠葛的。

4、当我们习惯不认真倾听他说话时,他也不懂得尊重别人、认真倾听。

5、当我们习惯了谎言、虚伪、带着面具做人,他也会变得敏感、妒忌、会伪装自己。

6、当我们习惯了数落他的不是、过错,他也会从现在起不再跟我们说心里话,关起门来感受孤独、忧伤。

7、当我们把他当宝,要什么给什么,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也会变得自私,跋扈,以自我为中心。

8、当我们总是望子成龙,对他的要求总是太高太高,他也会从此自暴自弃,不再努力,因为无论如何都太难达到要求。

9、当我们沉浸在早晚牌局、烟雾缭绕中时,他也会痴迷网游排解心中空虚。

10、当我们……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父母曾经的社会表现!教育孩子,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说教,而是以身作则,活出个样子给他看!

如何养个不发脾气的小宝宝


如何养个不发脾气的小宝宝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一.大人没能读懂孩子:小荷刚满一岁时,我去她家做客,她像主人似的带我去阳台玩儿,她牵着我,快到阳台时,我没跟小荷商量就想趁机拐到卫生间。我刚转身,小荷就手指阳台哭了起来,显然她觉得自己的想法遇到了挫折,我没搞懂她的意思,而她又不会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用哭来表达。孩子发脾气的最常见原因在于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意愿,而孩子尚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用哭叫、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

二.大人摆家长架子:“天下人一律平等”,这是小儿与生俱来的理念,他们没有长幼有序的概念,如果大人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说教,在孩子看来就是大人不尊重他们,孩子是不高兴的,经常说教的家长必然让孩子脾气大。

孩子也不喜欢大人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讨厌大人反复追问“这是什么”之类没有创意的问题。正确的语言应当有启发性,有创意,有教育意义,比如:与其指着西红柿问孩子这是什么,不如编个关于西红柿的儿歌给孩子听,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其实,孩子会说话后大都是“话痨”,大人只要耐心倾听,就会找到理解孩子的钥匙,很好地与孩子沟通。

不谙人世的孩子是世上最欢快的人,为此,逗宝宝发笑很容易,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欢快的孩子自然不爱发脾气。每位家长都要会跟孩子搞笑。即使自己先前是个严肃的人,有孩子后也要让自己变得滑稽活泼,爱做鬼脸,会出洋相。

婴儿出生时,大脑已基本发育成熟,但脑细胞的枝杈基本是空的,只有15%的脑细胞互相联网,就像刚刚种上的小树只有几个枝,远远没有枝繁叶茂,0到3岁是脑细胞迅速联网的一个时段,到3岁时,孩子的大脑基本与大人没什么区别了。因此0到3岁是决定孩子一生智商、情商和社商的关键时期,如果将人生比作万丈高楼,0到3岁这3年就是大楼的底座,教养良好的童年好比人生的黄金地基,能保证孩子终生巍巍屹立。

三.家长爱生气:不少家长爱用生气的方法逼迫孩子做事,而生气是一种会传染的负面体态,常生气的家长必然让孩子也容易生气发脾气。

四.因为疲劳:比如看电视过久,孩子的肌体会变得过度松弛慵懒,这时候家长让孩子做事就很可能碰一鼻子灰。懒散的孩子往往什么也不想做,让他们做事几乎等于鸡蛋碰石头,孩子是不会听商量的,如果硬逼硬催着,你就看孩子怎么发脾气吧。

五.可能孩子肚子饿了或者病了:孩子肌体微小,能量难以持续,但孩子由于人生经验缺乏,不会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他们不会说我肚子饿了或者我不舒服了,却往往表现为烦躁哭闹发脾气。

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一岁前,多跟孩子笑说儿语。听幼儿咿咿呀呀跟你“回话”,一旦幼儿会说话,他们就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觉,而不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挫折感。孩子会说话后,大人要克制自己,尽量多听少说。这一点看似挑战,其实不难,人都有多面性,例如在领导面前和在家人面前,态度肯定不一样,那么,将孩子当成自己的老师,洗耳恭听,给孩子树立善于倾听的好样板,让孩子有练习沟通的机会。要想孩子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有大量练习机会。

两岁左右使用一次硬性爱(timeout)来建立家长权威。以便与绵绵不断的软性爱取得平衡,要知道,万物都要讲求平衡,温馨的爱有一两次硬性爱来制衡才好。当然,前提必须是大人一向公正、温和、懂育儿智慧,否则硬性爱也可能不奏效。面对自己尊重的家长,孩子往往不发脾气。

将自己降低到和孩子一样的水平。看着孩子的眼睛,伏下身子说话,跟孩子一起玩儿,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让孩子快乐,快乐的孩子自然不发脾气。

两口子互相吹捧——在与孩子单独相处时,妈妈夸爸爸,爸爸夸妈妈,别怕夸张,孩子不会日后跟你算账嫌爸妈“彼此吹捧,夸大其词”,为爸妈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幸福感,幸福的孩子不发脾气。

让孩子心情宁静: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柔声细语,将音量降低到刚能听清楚为准。孩子幼嫩的耳膜最大承受量为优质洗碗机的沙沙声,在孩子跟前说话大声,短期的危害是令孩子烦躁、发脾气,长此以往则会伤害孩子的听力,而听力、观察力和用脑能力是三大重要智力结构,需要认真保护。

让孩子情绪温馨:妈妈爸爸要随孩子的出生而成长,与子俱进,如果过去做事粗放大意、噼啪作响,那么如今为了孩子,做事说话一举一动都要注意轻静柔和,给孩子树立优雅样板,这会起到令孩子柔化情绪、爽身爽心的作用。注意孩子的身体是否累了:傍晚是亲子团聚的时刻,也是大家都累了的时刻,这个时候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孩子的小脸发灰、眼睛不亮,那就说明他累了,这时候可让孩子吃点东西,然后看20分钟电视,然后再实施教育不迟。有精力的孩子不发脾气。当然,不能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以免养成边吃边看不知不觉吃过量的习惯,看电视一天不能超过半小时,电视不是书,读书时,人可以停下来,分析、理解、判断、吸收,是积极的思维活动,而看电视将听、看、思这三个智力活动全部占据,人脑完全停滞,只能起到放松作用,兼而记住点知识,但知识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好。

言教不如身教。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以耐心愉悦的样板。如果妈妈感觉烦躁有压力,立即停下手头一切,仰卧,做缓慢而深沉的腹式呼吸。直到情绪平稳下来。跟孩子说话时,耐心听孩子说完,并回以赞扬和鼓励。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说“是吗”,也可以问为什么,但不给答案,让孩子自己去琢磨以便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

以下问题家长要尽量避免——

让孩子做不适合年龄段的事

拿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很少拥抱孩子、不理睬孩子

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

言而无信,对孩子要求前后不一,让孩子无所适从,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父母当孩子面吵架

缺乏委婉和耐心,逼迫孩子吃饭、睡觉

爸妈育儿态度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

不负责任地胡乱应付孩子

如何面对孩子哭闹和发脾气


如何面对孩子哭闹和发脾气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有些妈妈很怕看到孩子哭闹,孩子一哭,妈妈就觉得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内心有愧疚;还有的妈妈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要想办法制止;还有一些家长,面对孩子哭闹或是发脾气的时候,自己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或是训斥或是打骂孩子。

孩子哭闹和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其实,这个问题深层次的内涵是,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情绪管理。有效的情绪管理,是体现情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我想说的是,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哭闹时,自己先忍不住,要么逃避要么以不耐烦甚至粗暴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话,孩子是不可能学会正确管理情绪的。

一、孩子为什么会哭闹

1、婴儿期的孩子

哭闹都是出于本能的需要。比如困了、饿了、身体不舒服等等,孩子会通过哭来提醒抚养人。随着孩子的发展,大一点的婴儿,会用哭闹来表达情绪上的感受,比如看不到妈妈感到紧张、看到陌生人觉得害怕等等。1岁以前,如果孩子哭闹,家长应该马上响应,尽可能地帮助孩子、爱抚孩子,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是充分建立孩子对世界的信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

2、幼儿期的孩子

哭闹背后的含义就更多了。很多妈妈可能都会感觉到,孩子在两岁以前,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乖”的,两岁以后,孩子比以前更有主张,也更爱发脾气了。西方有一个说法是“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就是指这个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

这一现象,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是因为,孩子到了两岁,他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都在加强,但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等都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程度,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达并得以实施,所以孩子就会通过哭闹和发脾气来表达心中的失望。

3、3岁以后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孩子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是,此时的孩子,需要面对规则的约束、需要面对和小伙伴的冲突、需要面对自己能力和想法的差距。。。总之,孩子会遇到越来越多“不顺心的事”,他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哭闹,是孩子表示内心不满的一种本能反应。

孩子因为大脑和神经发育尚不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差,这也是为什么在孩子累了、困了、饿了或者生病的时候,更加容易哭闹和发脾气的原因。

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哭闹和发脾气,是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的一种本能表现,是孩子发泄心中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他们还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孩子需要学习其他更能够被别人接受的方式,让自己心情平静。

二、小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并不是坏事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产生,我们成人也是如此。不开心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情绪压抑在心里的话,它不会自动消失,相反,压抑得越多、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成年人在情绪控制方面更加成熟,心情不好的时候,成人会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泄,比如找人倾诉、写博客、运动一下或者去唱卡拉OK什么的。

小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其实是好事,因为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孩子的心理才健康。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孩子、不让他们哭,而是要帮助孩子逐渐学习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里,家长都需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哭闹,并逐渐引导孩子学会其他的发泄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孩子见了娘,没事哭三场”。确实,孩子在妈妈面前,要比在别人面前更爱哭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妈妈们千万不要担心,别以为这样会把孩子惯坏。而且,我认为,孩子在母亲面前的这一举动,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只有和妈妈建立了正常“亲子关系”的孩子,才会在妈妈面前肆意哭闹。就像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家里才能真正放松一样,孩子在妈妈面前,是真正放松的。因为孩子知道,妈妈是最能容忍、接纳他们的人。孩子小的时候,非常需要妈妈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帮助他们、甚至吸收他们的负面情绪,有耐心的妈妈,是孩子真正的“心灵港湾”,我想,这,也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三、孩子的哭闹时该怎么面对?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

首先,孩子想哭的时候,不要制止孩子。

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妈妈不要为了制止孩子,去批评和威胁孩子,更不能离开孩子。

我见过,有的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哭!看你就会哭!你在这哭吧,我走了!”孩子哭的时候已经很伤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批评他、甚至要离开他,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伤心无助。

其实,让孩子哭出来,对化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大哭一场之后,情绪就会变得非常好,刚才还伤心欲绝,一会就又欢呼雀跃的了。——真可谓“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妈妈不要担心。但是,也不是说,孩子哭的时候,就不管他了,此时妈妈应该陪伴着孩子。如果妈妈这时的心情也不好,就什么都不用说,在旁边陪着孩子就好,但是千万别丢下孩子走开。

小编通过自己和好好的亲身体会感觉到,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和孩子在身体上的接触,对缓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比如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还可以轻轻地抚摸或是轻拍他的后背。。。这样的做法,会帮助孩子尽快化解不良情绪。

另外,妈妈要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比如孩子因为妈妈不同意带他去吃麦当劳而哭闹的时候,妈妈可以说:“你现在一定很想去吃麦当劳,可是我们约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遗憾,我也替你感到很伤心。”这样帮孩子说出来,孩子心里就会感觉好受一些。逐渐地,他也能够学会,用语言代替哭泣来表达情绪。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允许孩子哭闹,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纵容孩子。

有的妈妈特别怕孩子哭,一看孩子哭,就会纵容孩子的某些错误做法,或者给孩子许诺、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比如孩子一哭就答应给孩子买糖买玩具什么的,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发现,哭闹能换来很多“好处”,以后,他会更多地采用这一“秘密武器”。

好好有一个阶段,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人。这个时候,我会以坚决的态度告诉她:“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如果她还继续打,我会轻轻地抓住她的小胳膊,顺势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这头激动的小“兽”,告诉她妈妈知道她很伤心(或者愤怒),妈妈爱她。。。过一会,好好就会平静下来。因为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好好现在发脾气的时候,已经不怎么打人了,而且,她也开始学会用语言代替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你打扰我了,我还没玩够,我不喜欢你这样。”

温馨提示:

大多父母比较“怕”孩子哭闹、发脾气,这可以理解。毕竟在我们小的时候,哭闹、发脾气是很少能被接纳和善待的,大部分人的经历都是被压抑、禁止、不允许!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要乖、听话!不允许哭闹、发脾气,那样是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不喜欢,会生气!

家园共育《孩子发脾气的“5个阶段”》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