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解读孩子的内心和孩子一起成长

05-26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解读孩子的内心和孩子一起成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喜欢说:“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努力走向完美。”

众所周知,现代的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也不仅仅是师爱的无私奉献。现代幼儿教育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认真聆听孩子们的一言一语,去解读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的秘密,从而去唤醒孩子们的灵魂。就如小班的孩子不是我们强拉硬拽从家长手里接过分离焦虑的幼儿那么简单;也不是管好吃喝拉撒、不让磕着碰着那么简单;更不是我问你答、你呼我应的那么简单。而是我们要走心—走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真正感觉到:我们就是他的家人,我们是喜欢他的、我们是爱他的。还要捕捉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努力去解读他们。

捕捉孩子的执拗敏感期,让孩子情绪稳定

刚入园的华华小朋友,稍有不顺心就坐在地上大声哭闹、还用双手使劲抓自己的脸,任凭我怎么哄、怎么拉都不起来。时常和小朋友发生不愉快时,就钻到桌子下坐在地上、双臂环抱、紧锁眉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听不进任何劝解。任凭我的苦口婆心、满头大汗,最后都是我已失败结束谈判,不得已让他自己坐那发脾气。可每次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华华已混入小朋友的队伍中。

孙瑞雪老师告诉我们:3至4岁的幼儿进入执拗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着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会配合,经常出现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的表现,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与判断力的创建阶段,他们不再想被家长和老师控制,希望有自己的决定权,事事喜欢亲力亲为,他们喜欢做事的过程,不重视结果的呈现。这个时候我们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结果,当孩子遇到困难,只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不替代解决整个事件,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不催促,不打断,就是帮助这个时期良好发展的有效手段。

触摸孩子的肌肤,让孩子感觉妈妈一样的爱

刚到我们班的航航小朋友,爸爸妈妈在临县工作,到周五下午才能来接航航,航航每天早上由爷爷奶奶送到幼儿园。每天入园时总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每到我上早班时我会主动喊他,航航就张开小手臂朝我慢慢走来,我会适时的迎上去抱抱他,这是航航慢慢心情就会好起来。在最开始孩子不愿从我怀里下来。要迎接其他孩子,我说:“航航你拉着我的衣服。”就这样孩子像我的小尾巴一样跟我在教室转了几圈,再送他到位子上,他会安静的坐下。航航在睡眠室睡得是下铺,上晚班我给上铺孩子拉掖被子时,航航会偷偷用他的小手摸我的腿,我朝他微微一笑,他也会羞羞的一笑。整顿完所有孩子睡觉,我搬了小椅子坐在航航床边,用手轻轻的抚摸他的头,不一会安静的睡着了。

孙瑞雪老师告诉我们:儿童是通过肌肤来思考,也是通过肌肤来获得爱的。人在童年通过父母的抚摸来获得身体的智能,也获得爱的感受。当孩子刚刚进入陌生的幼儿园时,他是缺乏安全感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抚摸、抱抱孩子,让孩子的到妈妈一样感觉的爱、让他感到安全。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随着年龄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家长、包括我们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我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正如遇到多动的孩子,我们往往习惯性阻止、呵斥他们,而这恰恰是孩子的探索创新能力被我们严重阻碍了。就如同我的孩子常说:“妈妈,我什么没有我们班有的的学生那么具有创新精神,就是我小时候你们没有好好培养我的创新探索能力。”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等他们长大后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读过《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大家都知道:毛毛虫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都吃了不同的食物,最后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相信我们利用幼儿园小、中、大的三年一轮教育,把《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三本书读完,再结合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我们也会蜕变成可亲可爱的幼儿教师!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带着童心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案例: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

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一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一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

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入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对着墙午睡一样,面临好高的墙壁,看不到周围熟悉的环境和小朋友们,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学期开始阶段,孩子从自己过惯了的家庭环境中,被送到幼儿园,一切还不习惯。这样的新环境,已经使她很担心,老师又要她对着墙午睡,本来已经出现的不安全感越发加重起来,真是雪上加霜。

有时我们正是这样,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曾经做过,正在做着或是将要做出一些类似“对着墙睡觉”之类的错事,本来是片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到最后,归根到底,就是我们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强加于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却自己不知道,更没法纠正,直至铸成了大错。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正是《纲要》反复倡导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时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师一样的勇于反思,并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我才真正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才能根据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儿童必须走近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是显而易见的陆地上的一切事实,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隐蔽的存在。陆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却有着差别。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来套儿童的世界。在成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因为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同。

儿童很小就问一些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星星为什么爱眨眼睛?”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花草讲悄悄话,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他们爱憎分明,只理解“是”与“非”,对人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动。如,对玩具汽车的构造产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论讲解,索性拆开来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装的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理论,会用自己的哲学来构建汽车的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孩子为什么拆坏汽车?下雨天为什么偏偏爱在水里跑来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会告诉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会从孩子的哲学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去对待孩子,其实无需扮演或伪装,只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心理”看待儿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领儿童从“海洋”走向“陆地”。

然而,我们有时正是缺少一颗童心而已。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无瑕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刘静)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幸福的事


新的一年开始了,宝宝们又长大了一岁,一种说不清楚滋味的感觉弥漫在心头,和大家一起说来。或许我们的生活太忙碌了,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常常感觉忽视了孩子心里真正的情感,只是记得在节日的时候给孩子买些玩具、蛋糕和漂亮衣服,就觉得是对孩子好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在单位间、同事间礼仪式的问候也慢慢的转到了我和孩子面前。过去的这一年,我到底为孩子做过些什么?这个大大的问号让我觉得无语,什么也没有,我没有真正的象她的朋友一样,走进过她的内心,我只是以我的忙碌为由,从早晨起来的快快快,到晚上的一边去,妈妈在打扫卫生、洗衣服,你自己玩会,这些其实都是自私的理由,忽然间我觉得孩子很孤独,想想我忙的时候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的样子,我就想起了在幼儿园里最后一个没人来接的孩子,盼着大门口有家人来接,却总也等不到人的感觉。或许很多年以后,对妈妈的记忆就是一个背影吧。或许有些难,想走进孩子的内心,象幼儿园里的歌声,大手拉小手。但为了对我的记忆不再是一个背影,就慢慢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语言敏感期(上)


-->

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本能,

若能掌握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

透过爱心和耐心的引导,

孩子必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

语言获得的过程

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也有超乎自然的部分。幼儿周围的成人并没有刻意地教孩子语言,然而人类的语言对婴幼儿而言,就如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他们生命内在有一种自发的力量,让语言在他们尚不能表达和自由活动时,就开始被吸收、储藏。

婴儿在学习语言时,有下列各种现象——

1.永远不会感到疲倦

现代家庭的孩子生得少,若家中又有爷爷、奶奶,那四个大人轮番上阵,在两个多月时,你会发现孩子一睁眼,只要有人陪他说话,他就像小鸟般聒噪得不得了,尽管他只会咿咿呀呀地练习发声,但不陪他说话还不行呢!

2.语言活动是秘密的黑箱作业

我们并没有为孩子拟定一个从出生就开始学习语言的紧密课程,只是让他生活在我们当中,有空时陪他说说话,心血来潮随兴教他认识一些周遭事物的名称。但时间一到,孩子就能如法炮制我们的语言,甚至会有新名词的创造或突发性地会说很多话。

3.在获得语言时会有相对的退化现象

有一天,雯雯的妈妈忧心忡忡地来学校找我,原来她非常烦恼,雯雯已上大班了,但是说话小声,又结结巴巴地,她担心以后上了小学,会成为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原来雯雯有一个同年的堂兄,从小伶牙俐齿,在家中是一个绝对强势,成人总是将二人拿来比较,特别在雯雯语言爆发期有退化的口吃现象时,被家中大人批评、指责,因此一直无法修正。雯雯的妈妈明白后,找时间和雯雯谈过去大家拿她和堂兄比较是不对的,并且表示抱歉。在“家、园、亲、师”共同合作下,雯雯在毕业典礼时,居然跟老师说她要主持游艺节目呢!

0-3岁的语言发展

3岁以前,幼儿语言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前语言期(0-1岁)和语言期(1-3岁)。

前语言期(0-1岁)

德德胎儿时期,常常随着妈妈到家中来教我大女儿钢琴,因为我的专业背景,他妈妈常会和我聊很多养儿育女经,每次相见都谈得很久。

德德4个月时,妈妈带他到家里来玩,我一出声说:“德德来,阿姨抱你去玩。”他很自然地就让我抱,德德的妈妈目瞪口呆一会儿后,以不相信的口气告诉我:“除了我们夫妻外,他都不肯让其他人抱的,怎么今天……”

我笑着说:“他在胎儿时期就记得我的声音,因为我们每次都谈得很久,再加上当时交谈得很愉快,所以他记得我,是好朋友!”妈妈一脸狐疑的样子。

在蒙台梭利《生命重要的前三年》一书中,提到孩子在胎儿时期约6-7个月左右,耳朵已经发展完成,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所以当胎儿一出生就能认出母亲的声音,然后会转头寻找声音的来处。由此可知,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能从妈妈对其哭声的回应中,慢慢建立自己的沟通模式,进入前语言期阶段。

教育随笔: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每天和小班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知不觉已经三个星期过去了,感叹时间过的飞快的同时,也感叹小班孩子们慢慢的变化。回想开学前和姚老师一起去进行家访,当我们走进一户户孩子的家里,看到的是彼此都不熟悉的面孔。孩子们有的勇敢,能回答老师的问话;有的胆小,不愿意与老师一起说说话;有的孩子腼腆,一直依偎在妈妈或奶奶旁边……还有开学前为了让孩子们能熟悉幼儿园环境而举行的上午入园参观活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家长们带着宝贝来到小一班,引导孩子跟老师打招呼,然后带着孩子去认自己的小床、水杯柜、毛巾,让孩子们自己去试着找找代表自己的小动物头像,刚开始孩子们还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可能是不熟悉的面孔多起来,让孩子变得不安起来,有的孩子甚至眼泪已经挂在脸上。回想起这一幕幕,就好像昨天刚发生一样。

三个星期过去了,虽然早晨家长送宝贝来的时候,还会有极少数孩子表现出不舍,但大部分孩子都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爸爸妈妈说再见。小班孩子虽然年龄小,但跟刚开学的时候相比,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从刚入园时的不适应到现在能与同伴们一起玩游戏、玩具,从刚开学时的拒绝入园到现在慢慢不抗拒幼儿园等等,这些变化都说明孩子们每天其实都在不断的进步、成长。

其实,这一届小班是我带的第一届孩子,以前虽然也跟孩子们一起接触过,接触的时间相对而言也比较短,而且她们也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不同年龄班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相处方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为了更好的教孩子,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孩子,都需要老师的观察和思考,所以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慢慢地,让孩子变得更活泼开朗,更坚强勇敢;而我也能得到进步和成长的空间,让我们每天一起进步、成长,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变得更好!

捕捉孩子“敏感区”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因为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最有兴趣的,而兴趣则是孩子成才的启蒙老师。

不少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料可谓细心、悉心、精心之极,但在发现孩子的“敏感区”上却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粗心。有的孩子多次在父母面前表现了对动物、植物、机械、色彩、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强烈的敏感,做父母的却视而不见,贻误了培养孩子成才的时机。天津有个少年科技爱好者叫张明,十一岁时他制作的七管低压台式收音机,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奖。但最初张明的父母都很讨厌他的淘气;小时候不肯到幼儿园去家长只好把他锁在家里。他在家摸爬滚打,浑身弄得像个泥猴似的,把买给他的手枪、汽车等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后来在一位小学老师的启发下,父母才喜出望外地知道孩子拆卸玩具正是他好奇心强,爱观察,肯钻研的表现。发现了孩子这一“敏感区”之后,张明的你母便同孩子一起拆卸玩具,同时边拆卸边教授道理,启发他的思维,假如张明的父母仍是讨厌训斥、打骂孩子,那么科学天地里这一株茁壮的幼苗不就被扼杀了吗?

细心观察孩子吧!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的问题中去捕捉孩子的“敏感区”吧,那样,你也许能为孩子成长找到个突破口,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更多地学习,因为它需要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够实事求是地发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而不是主观的神经过敏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从而造成贻误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后果。

和孩子一起游戏


在一次研讨活动中,听到了钱园长跟我们讲的一些上海幼儿园的例子,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如何才算让幼儿真正的玩起来。上海的幼儿园里是那么的“放的开”,老师是那么的大胆,他们认同孩子们的观点,他们做一个观察者、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就算孩子之间发生了争抢现象,他们只是站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处理好的,并不会一位的组织他们。就算孩子卖东西(一个不要钱,两个只要一元钱)最后东西都卖完了,只赚到了4元钱,老师做为支持者没有去说孩子傻,因为他体会到了孩子是很开心的,很有成就感的。

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幼儿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所以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占到了重要地位,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

在传统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作为控制者,幼儿的游戏活动常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今天幼儿被安排在哪个时段,进行什么游戏,都要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来决定,这样的游戏变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人才的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也要随之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位置,同时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当然这种放手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里任由自己玩耍,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做好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出的要求:

一、作为支持者

教师在游戏中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就要发挥他的主动性,教师的支持水平越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教师未经深思熟虑,没有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游戏的活动区域,难以满足幼儿参与游戏的需要,幼儿就可能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失去兴趣。

由于场地的限制,超市旁边的“电梯”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幼儿乘坐,几名幼儿都想坐电梯,大家一起往里挤,眼看就要发生“坍塌”事故,大家还是互不相让,教师及时上前调解,经过讨论,一名幼儿成为电梯乘坐员,并用简单工具制作标志,让其他乘客有序乘坐,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二、作为鼓励者

幼儿参与游戏,有自己对游戏材料的理解,教师作为成人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在观察中判断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没有价值与意义,不要单单以自己的原始初衷作为判断的标准,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才是教师最应该有的行为。

多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不能将游戏进行到底,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其他游戏的话,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去,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幼儿把事情做完、做好、对成功的幼儿,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三、作为合作者

为孩子创设的游戏不单单只有孩子可以参与到其中,教师应该学会与幼儿一起投放到游戏中,此时教师是一个玩伴而不是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游戏中存在的亮点与不足,看到在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教育目标的交叉点。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并不是一味地左右幼儿的探索行为,而是当孩子在探索中真正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在精神上、材料上以及游戏的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及时出现在他的身边,帮助他理清思路,让孩子自己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索,当他有新发现时,老师会毫不犹豫地入下手中的事,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他的游戏中去,让孩子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每一次探索与发现,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孩子的每个观点与想法都能得到老师的接纳与重视,这对孩子来说对他以后更深层次的探究树立了信心。

同样对教师来说,只有学会了与幼儿的合作游戏、活动,才会在这其中找到游戏的发展点,对游戏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四、作为引导者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游戏中有时会存在困难、偏差,作为教师要看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及时的介入进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幼儿能接受和能够理解的指导,促使幼儿的活动朝着大胆探索的方向发展,从而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

和孩子一起聊天


在一日生活的某些环节,如活动前,起床后。孩子们很容易兴奋,常常会大喊大叫。这样既不利于保护嗓子,又制造出许多噪音。使整个教室变得很噪杂;于是我尝试着教孩子聊天:出一个或几个有趣的话题。让他们三三两两地聊天,这样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又增加了幼儿间的沟通,吵闹的现象明显减轻了。

我班晨间聊天的话题有“昨晚的动画片”,“我家的客人”,“大街上的东西”等。幼儿很高兴地跟同伴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

开饭前,我会请幼儿聊一聊:“今天可能吃什么?你在什么地方吃过这些菜?……你最喜欢吃些什么菜?它的味道如何?是用什么材料弄的……”

每星期一入园也是最好的聊天时间,基本上我都会让他们说说双体日干了些什么?有什么新鲜事讲述给大家听,这样的话题孩子们最喜欢了,他们不会去当成一个任务,而是自由谈话的空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以后的课堂上发言也就放开自己,大胆讲述了。

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可是我却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不强。

如口语表达、词汇量等,为什么孩子在语言方面较弱呢,询问了个别家长我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只是给孩子们讲完故事就算了,把讲故事当成一种任务,而没有发现讲故事里的大学问,根据自己的经验,我建议家长讲故事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点:1、引导幼儿看封面。

我们成人在看书时,一般都有看封面的习惯,一看封面,我们就知道书的内容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看封面了解故事的内容,如故事中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事情等。

另外家长可以让孩子点读封面的文字(家长手指在字上一个字一个字的点读,后让孩子照你的方法点读文字),当你在点读的时候,孩子也在认识字。

2、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如果你要和孩子们一起看图书,请家长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进行选择如托小班的孩子应选择图片大,字少的书本,而中大班的幼儿可以选择图片大,但文字相对较多的图书。

2、阅读图书时,家长要注意灯光的强弱,如果灯光太亮,眼睛不舒服,太弱了容易引起眼睛近视。

3、引导幼儿认识书本左右下角的页码。

指导孩子按顺序翻阅读书。

4、教给幼儿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

还没有教正确的翻书方法时班级图书角里,经常有破损的书,自重教给孩子们正确书的方法后,看书的人多了,损坏的书减少了。

4、引导幼儿观察每一页的画面。

可以让幼儿先讲一讲画面的内容,如“书里出现了谁?他在干什么?在哪里?等”归纳起来就是引导幼儿看图书时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观察。

5、让幼儿说一说故事内容。

孩子们看完图书后,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哪怕只讲一句话也可以,“我看到了小兔子在吃萝卜”等,家长可以等孩子讲完后,给孩子讲述故事内容。

6、引导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精彩的词语或句子,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不知道家长在讲完故事后,孩子是否会提问,“妈妈这个XX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的孩子是提问的,那证明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小宝宝,如果他不提问,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告诉他,如果有不懂的词可以问妈妈,或是妈妈在讲述故事时,把孩子不知道的词跟孩子进行解释。

在这里也要提醒们的爸爸妈妈,孩子在听故事时,学过的东西可能很快就忘了,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是隔天在孩子睡觉前把这此词语进行复习,尽量应用到孩子的生活中。

7、家长在讲故事时,也要注意讲故事的表情。

其实当你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你也是在表演故事内容,家长应丰富自己的面部表情、语气语速(如老人说话声音要慢、低沉,小孩说话声音很脆等)8、讲完故事后,家长可以让幼儿进行复述故事。

年龄小的孩子语言能力较弱,家长只要让孩子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年龄大点的孩子,家长就要有要求的让孩子讲一段话,如果可以的话要求孩子在加上表情动作,相信那是很精彩的一幕!别忘了把新学的词语加到故事里面。

最后看完或听完故事后,家长就可以整理一下让孩子睡觉,让孩子把书收好,放到指定的地方,关灯前记得跟孩子说一句:“晚安,我的宝贝”或做个好梦的祝福。

听到家长们的祝福,孩子们的心里肯定美滋滋的。

相信《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解读孩子的内心和孩子一起成长》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成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