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性格如何适应幼儿园

05-3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孩子有性格如何适应幼儿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问:睿下个月就满3岁了,是男孩,上中班,平时性格偏内向吧,和熟悉的小朋友之间话比较多,玩的很疯,幼儿园老师也说:可能是因为年纪小,在学校不怎么爱说话,和熟悉的小朋友话多,上学放学还是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放学后带他在户外玩,玩了一会,睿就去擦黑板上写的通知,他用小手擦粉笔字(当时家长在不远处正和别人说话),这时,有一个叔叔就喊他不要擦(家长这时才注意到这边)。那叔叔的态度有点严肃吧,也不是很凶,只喊了一句,结果孩子在那呆了2秒,一下子就大哭起来,和睿一起擦黑板上粉笔字的还有另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孩听到大人喊,就只是看了下那个大人,然后走开了,并没哭,我家宝宝却是哭了好久,而我并不了解宝宝心里是怎么想的,虽然劝他,可能没劝到位,宝宝还是哭了好久。我想,专家见证过很多孩子的成长,麻烦专家帮忙分析一下宝宝心里是怎么想的?而那个没哭的孩子是因为自尊心不强还是抗挫折能力太强呢?

还有一次:睿也是和上面提到的那个男孩一起玩爬栏杆,我看他们玩的挺好,就没关注他们了,这时一个保安没看到我,那保安就经过他们爬栏杆的地方,同时呵斥了他们一句,态度应该是有点凶,我就听到宝宝哇的大哭,我马上过去,那保安看到我就道歉说他是呵斥的那个一起玩的小朋友,并不是喊我家睿。我想,睿可能是认为那个保安是在呵斥他,所以才哭的,而另一个小朋友还是没哭。我想问专家:我家宝宝算不算受挫能力不强?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宝宝平时出去玩也不爱和大人打招呼,我也没勉强过他,有时他遇到瓶子打不开这些小事情,就马上开始哼哼唧唧的,这是不是因为没受过什么挫折的原因呢?

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家宝宝属于比较敏感那类型的,所以对别人的态度会很在意,并且会反应比较激烈。建议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过多地去哄他,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导致他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这个事情上,导致他的情绪久久无法平静下来。建议适当跟他共情:“叔叔声音有点大,吓着你了吧!”然后通过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问:本来从送的第三周开始已经不哭闹了,上周好几天还主动要求上幼儿园,但是上周末感冒咳嗽,从这周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每次去的时候都哼哼唧唧说:我不上幼儿园,不过好在交给老师的时候,还能平静的跟我们(我和婆婆)说再见。可是今天早上,一起来就跟我们说不去幼儿园,而且还把我给准备的老师让带的做体操用的瓶子(小饮料瓶,里面装了些黄豆)狠狠的扔到地上,说“我不要,说不去幼儿园”,他说的时候,我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幼儿园,可是今天咱们还是得去,还没到休假的时候呢,休假了就可以不去了”。最后终于同意去但要求我抱着送他去幼儿园。但是交给老师的时候哭的很伤心,也不跟我们说再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老师进去了,看得我很难受。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每次问老师的时候,老师都说儿子在幼儿园表现挺好的。可是今天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这周咳嗽,每天都给带一顿中午的药,坚持送园)

答:孩子生病的时候肯定是不愿意去幼儿园,或者生完病之后在家住几天,他也不会喜欢去幼儿园。毕竟幼儿园跟家还是不一样,他多少要受到一些约束,并且,在幼儿园他也不会像在家一样受到那样的关注,他可能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当他不想去的时候,建议跟他共情,但是不要说太多别的必须去幼儿园的道理,共情之后,他就会变得比较配合,也许就不会跟你那么纠缠了。

问:儿子已经三岁了,还在上小小班,会不会得不到与年龄相符的刺激,会影响他的全面发展?报名的时候不满三岁,被分到小小班,当时说可以转小班的,但是现在小班名额已经满了,就不好转过去了。从平时的表现来看,儿子比较喜欢追着和大孩子一起玩。我现在很矛盾,到底上小小班还是上小班?如果我们强烈要求转的话,应该也可以的,关键是我有些犹豫:由于儿子是9月16号的生日,以后上小学可能会因为差半个月晚上一年,就是说现在如果上小班,三年后大班毕业,差半个月不够上小学的年龄,可能还得在大班多上一年。这多出来的一年到底应该上小小班还是多上一年大班。我该怎么办呢。最担心的是现在上小小班会不会得不到应有的刺激而延迟他各方面的发展。

答:上小小班和小班实际上差别也不是很大,跟大孩子在一起有跟大孩子的好处,跟小孩子在一起也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好处,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个事情过于焦虑。毕竟幼儿园只是提供给孩子一个与家庭不一样的环境,他的生活圈子也不完全局限于幼儿园,还有家庭以及外部的其他环境,只要让他的生活变得个更加丰富多彩一些,他一样是可以获得全面发展的。况且,幼儿园虽然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教育的重心还是在家庭,只要家长自己做好了,一样不会影响到他的发展的。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如何从颜色看孩子性格


如果我告诉您要了解一个儿童,只需要从他喜爱的颜色,便可判断出儿童们的性格、情绪、思考与能力等,也许会有许多人会露出怀疑的神色或不同意,但请别否定我的话,不妨听听我多年所得的经验。不过,这项试验只适合年龄在三岁至八岁之间的儿童。

亲爱的家长们,不妨用我的方法来观察您自己的宝宝。以下分别说明儿童们喜爱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性格、情绪、思考与能力:喜欢红色系列儿童:好奇心特别强,喜爱追根究底、研究到底,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因此,若不能满足他的心理,他绝不罢休。同时,喜欢会动的玩具,如电动汽车、小火车等。此外,也爱好户外活动,而且也很会博取他人的欢心,是一个豪爽型的儿童。

喜欢青色系列儿童:

成长的很快,身体健康,有大人的风度,做事有责任,有始有终,处事时不喜欢拖泥带水。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很强。凡事好恶分明,重感情但有理智,虽然年纪小但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且有构想力,是属于有计划、有原则型的儿童。

喜欢灰色系列儿童:

无论跟任何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以大哥或帝王自居。拥有见义勇为、好打不平的性格,富有领导能力,而且了解力相当强。不过,如果他是属于长男或长女,家长必需特别注意。这一类型的儿童出外时,显得和和气气听话,但一回到家,整个样子都变了,很会向家长们撒野,这便是这类儿童的特征。此类儿童属领袖性的孩子。

喜欢黑色系列儿童:

有积极和好斗的性格。无论对自己亲人或别人,都不服或不认输,好胜心强,样样都要胜人一等,一天到晚静不下来,不喜爱文静的游戏,一有机会就往外跑,不喜欢呆在家里,喜爱到外头与小朋友们玩。不过,此类型的儿童最爱与人较量长短,撕打殴斗,因此,身为父母们,对于这类的儿童,必须加以教导与注意。此类型的儿童属野性型的孩子。

喜欢白色系列儿童:

喜欢孤独,木纳不轻易开口,即使他开口,也只是简单几句话,不好群,有叛逆的性格。喜欢独处一角,看看书报,听听唱片或收音机。有时也玩玩小娃娃,而且在家里的时候,可以整天没有听到他的声音,性格怪僻,很难与人沟通,有时会感受到他很骄傲。此类型的儿童属孤独与内向型的孩子。

喜欢黄色系列儿童:

好客、喜欢团体生活,对人热情。爱好各种活动,无论是静或动的活动都喜爱。在热闹的场所,与人交往自如,不拘束,谈吐大方、性情爽朗、活泼伶俐,能随时随地的和各种类型的小朋友攀交,很有交际手腕,而且聪明,是人见人爱的孩子。此类型的儿童属外向型的孩子。

以上所述,并非一成不变,所谓“时势造英雄”,所以我们日常生活、环境都可改变一个儿童或一个成年的性格。只要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好环境,不管他的性格是好是坏,坏的性格会变好,好的性格会变得更好。因此无需担心,也不要因上述而影响到您的心境。

父母如何改造消极性格的孩子


导读:造一个性格畏缩且消极的孩子,父母首先应制造一个没有压力、宽松的环境,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彼此之间便没有自卑感,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

内向型的孩子遇事总畏畏缩缩,这种消极态度令他们的父母非常焦急。为了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一些父母心急地再三责骂“你怎么这样死气沉沉”,或是“你就不能活泼一点吗”,要不然就是以鼓励的方式对他说“好好加油吧!”。然而,这两种方式皆难奏效。因为愈加斥责,就愈容易使孩子畏缩、消极;反之,给与鼓励又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负担,使他更为畏缩,尤其是以命令式语气,对孩子负面影响有正面之刺激。最不应该的是在他人面前说:“这个孩子太内向、消极……”

当然,也有不少父母做得比较耐心,鼓励自己的孩子与积极活泼的朋友一起游玩。内向的孩子与活泼好动的孩子相处,反而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内心在无形中形成了一堵心墙。因此,当对方露出不满意的表情时,则更加深了伤口裂痕,此举不仅不能使孩子“近朱者赤”,甚至加深了他的自卑感。

专家表示:改造一个性格畏缩且消极的孩子,父母首先应制造一个没有压力、宽松的环境,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彼此之间便没有自卑感,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

总而言之,让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时日一久,自然可以改变其原有的态度,因此,与其斥责个性怯懦、消极的孩子,不如让他们拥有自信。

幼儿园帮助幼儿适应小学课间活动


幼儿园帮助幼儿适应小学课间活动

孩子进入小学后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如结交新朋友、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等等。以往我们更关注孩子进入小学后的课堂学习,而忽视他们在小学的一日课间活动。事实上,如果孩子入小学后能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就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为此,我们把课间活动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仔细分析幼儿园课间活动与小学课间活动存在哪些差别,这些差别可能会给孩子入小学带来什么不适,孩子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小学课间活动作哪些准备,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课间活动和大班幼儿课间活动的观察以及对一年级教师的访谈,发现两者在活动时间、活动空间、活动内容、教师管理方法上存在差别。对此,我们探索了一些指导策略,如引导幼儿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进行无玩具的课间活动,改变幼儿现有的活动空间、交往范围等,为幼儿适应小学的课间活动作好准备。

1.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

以往幼儿的课间活动基本是在教师的提醒中进行的,他们还没有能力自己安排喝水、休息、入厕、游戏等。所以,我们先在大班下学期将课间活动定为15分钟,然后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合理安排。比如课间要先解决入厕、喝水等问题,然后可以玩一些安静的游戏,离开座位活动身体或眺望远处,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交流经验,观看多媒体课件,总结出合理调整课间活动量和活动内容的方法,最终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

2.尝试无玩具课间活动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习惯了有玩具的课间活动,在无玩具的课间活动中他们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对此,我们进行了观察,发现离开玩具后,有些幼儿很兴奋,他们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嬉闹,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有些幼儿则表现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做什么。为了帮助幼儿在无玩具的情况下能有序、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丰富游戏内容

首先,引入多种徒手游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如,教师先组织幼儿玩猜拳跳步、老鼠钻洞等有趣的民间游戏,接着鼓励幼儿收集徒手游戏,建议他们把在家、在电视上学到的各类游戏引入课间活动,如绕圈接力、老鹰捉小鸡、系手绢、跨步比赛等,使幼儿在没有玩具一的课间活动中也能依靠各种游戏玩得尽兴。

(2)拓展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

小学生的课间活动范围较大.学校的户外场地都是他们的活动空间。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我们打破现有的班级活动场地的界限,确定了平行班统一课间活动的方案.即每周安排三天,各班幼儿均可到另外班的活动场地上进行课间活动,教师分块管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以下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不懂得就近找厕所;第二,对集中的信号反应较慢;第三,进入一个新的群体中找不到游戏伙伴,等等。针对空间扩大带来的问题,我们先给幼儿自我调整、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再适度介入、指导。比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们先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儿说:“我不知道离我最近的厕所在哪里。”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所以在讨论后立即让幼儿寻找分散在1~3楼的所有厕所,然后用记号标注在幼儿园方位图上。

为了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让几个大班的幼儿共用活动场地,一起游戏。扩大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后,许多幼儿反映.身边熟悉的朋友减少了,常常凑不足游戏人数。为此,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的新朋友”.让孩子们发现游戏伙伴就、在身边。通过多次体验,幼儿逐渐由刚开始时的不懂得与陌生同伴交往、不懂得独立处理同伴间的矛盾,转变为能通过不同的渠道寻找游戏伙伴,能说出许多新朋友的名字,愿意分享游戏的经验,等等。

相信幼儿现在取得的经验会帮助他们在进入小学后轻松、愉快地度过课间时光。

“犟嘴”的孩子性格孤僻?


导读: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犟嘴”,因为以训斥打骂来对待孩子的“犟嘴”,会使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天大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犟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这时候,家长应该耐心听取孩子的辩解,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予以表达。试想,这种尊重事实、不向权威屈服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大人所赞誉和追求的吗?怎么当它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时,我们反而受不了了呢?

有时,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犟嘴”的。在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容忍孩子的这种“犟嘴”。有许多家长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因为在家长看来,这种“犟嘴”就是撒谎。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分析一下,也能从这种“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缘由”。幼儿心理学认为,当儿童开始掩饰自己过失时,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学会拿它来和自己的行为相对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评价。又由于幼儿期的道德观念并不十分稳定: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了。他们往往知道自己错了,可又怕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犟嘴”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遇到这种情况,做家长的绝不可犯急躁情绪,应该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使之认识到: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提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已经犯了错误,为了掩盖它再犯另外的错误(撒谎)是错上加错。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个犯了错误的“好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犟嘴”的根源,也是孩子今后改正错误的动力。

有时,孩子“犟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犟嘴”。比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孩子却不让小客人玩自己的玩具,大人说他,他还认为自己的玩具就有权不给别人玩。这样情况说明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不是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图书、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提高道德认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犟嘴”,因为以训斥打骂来对待孩子的“犟嘴”,会使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

玩具透视孩子的性格


导读:孩子对玩具爱不释手,似乎有多少也不能满足他们。偏爱哪类玩具、怎样玩耍,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的性格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儿童的天性是玩。通过玩,孩子们感触现实、认识世界,增长才智;而玩的时候是不能缺少玩具的。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不一,选择玩具及玩法自然不同。

比如:婴儿眼睛喜爱追逐色彩鲜亮的物品,手中摇动能发出响声的玩具。1岁的孩子不仅看,还要动手去拿,那是想亲自感觉一下物品,体会物品的质地、温度。2——3岁时开始对能活动的玩具感兴趣,似懂非懂之间什么都要摸摸。3岁以后的孩子更是喜欢自己动手摆弄玩具,摆弄甚至拆毁东西是因为他太好奇了。“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一定要弄明白。”于是,便出现了在大人看来的“破坏”行为。

喜欢怀抱绒毛类玩具的孩子,有可能是一些感情丰富、细腻、依恋、温情的人。绒毛玩具常常是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即可当做玩具,也可以视为伙伴;可以哄着它玩,也可以用它来发泄情绪,能满足孩子不同时刻的感情需要。另外,绒毛玩具特有的柔软质地,对性格孤独、胆怯,渴望关怀的孩子有安慰、稳定情绪的作用。

喜欢拼装玩具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强,容易被吸引,注意力保持较久,做事比较有耐性。拼装玩具需要孩子脑、手、眼配合,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塑料拼装玩具的色彩漂亮、反复拆装且较安全,是幼儿的必选玩具。3岁以内的儿童随搭配,到4——5岁时就可以要求他们根据图型安装成一个“命名”的物品,也可以鼓励他们发明创造“自编”图形。

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性玩具,比如说:球、车、枪、剑、棍、棒等物。这些孩子从小好动,经常做出踢、跑、跳等动作,被家长认为“不安稳”。他们通常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对内心的情绪不加掩饰,动作就是他们的“言语”,是一种表达方式。这样的孩子喜欢简单的玩具,他的快乐源于活动本身,玩具在其中只是一个“饰物”。

还有的孩子喜欢电动玩具,一按电钮开关,玩具就可以让他们开心一刻,但这类玩具的缺憾是只能看到“表面热闹”,无法探知其内部秘密。也有的家长因为电动玩具价钱最贵易损坏,就只让孩子看着家长操作,而不让他亲手触摸。这样做的结果是只搏得孩子一乐,他对玩具的兴趣不会维持太久,更不要说培养探索精神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有性格如何适应幼儿园》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