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内容:
生活馆里由美容院和理发厅组合而成,渠霖协商后选择当一位美容师。刚开始她拿了枕头、大毛巾、化装品、蒸汽机等材料布置成美容院,当客人一来,渠霖美容院提供的材料仍然不够,她拿大毛巾为客人包住头发后,就没有毛巾可以帮客人洗脸了。于是她掏出自己的小手帕,假装用它为客人清洗;当小手帕使用完后,她还拿了个篮子充当水槽,洗干净后再继续使用,看到美容院由她来管理,我满意的走向其他主题中。一会儿,渠霖跑过来对我说:“我把喷嚏打在客人脸上,他们都跑光了!”“你感冒了?怎么忘了转过脸或是捂着嘴巴呢?”我问道,“但来不急了!而且捂着嘴巴等下还要帮客人按摩也是很脏的!”“那你找个东西帮你捂着好了,想想,什么东西比较适合的?”渠霖想了一会突然喊道:“阿姨在分点心不是有口罩吗?好象大一班开的医院也有,我去借一个用用。”于是,渠霖向大一班的“医生”借了一个口罩,继续当起美容师。
分析与反思:
游戏中幼儿比较喜欢使用已提供好的道具或材料,替代物的使用现象较少,几乎都以教师提供的材料为主,有的幼儿则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解决的办法。该幼儿在游戏时的自主性较强,当没有毛巾时,能想出用手帕代替,使幼儿游戏进行下去,并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在打喷嚏事件中,幼儿虽在开始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但通过教师是适当引导与提示,她能够联想到其他主题中可相互使用的游戏材料,因此,幼儿对各主题中的知识、材料经验与角色职责也是需要一定的认识。
游戏中我发现除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外,可提供些半成品或是在游戏中可用来替代的材料、道具等,放在百宝箱中供幼儿自由选择,同时对本班的多种玩具,也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充当游戏中你所需要的物品,从而取而代之。
小班幼儿正处在游戏期,他们好动、好模仿、好奇、好问,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游戏是让他们接受的最佳方式。因此,我将一系列教学活动设计成一个个小小的情境游戏。幼儿受地区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制约,水平差异较大,因而授课中有时不能完全依据备课的支配,息的频率与随机教育的重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以无意注意为主,记忆力是直观、形象记忆。因而,每节活动前,要准备充分的玩具,除了要结合游戏与肢体动作加深记忆外,随机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在引导幼儿认识rabbit与dog中,我将Hello!穿插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学说:“Hello,Rabbit!Hello,Dog!”连续两天,幼儿前学后忘。我有些急了,第三天,我先请出了小动物,但能讲出英语的幼儿为数不多。于是,我随机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Rabbit躲在绒布板后,时而从左边冒出,时而从上、下方出现。乐得孩子们拍手雀跃叫个不停。dog与孩子做朋友了,孩子们在神秘的气氛中闭上了小眼睛,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叫着“Hello,Dog!”忽然,dog从背后亲了他,原来,这个小朋友叫得最响亮,最标准,dog不时地亲亲这个抱抱那个,孩子们情绪高涨。第四天,刚拿出小兔,他们就兴奋地拍手欢呼“Hello,Rabbit!”学Goodmorning了,我请小朋友做手势语,两手相对成圆模拟太阳,从下而上,慢慢举过关顶。“太阳起床了!Goodmorning!”的图片与意义。但如何在对话中应用呢?我的目光落在两个开小差的小朋友身上:她们坐在地板上手拉着手不知干什么。我连忙说:“哎呀,我们这里有两个好朋友正在互相说Goodmorning呢!”于是,我临时构思了一个小对话:两个好朋友在幼儿园见面了,有礼貌地说:“Goodmorning!”还互相拥抱呢。而后,由幼儿来当小演员,孩子们两两演戏,可积极了!现在,每当见到我来园,他们都会跑来围住我打招呼“GoodmorningTeacherJenny!”我也常常鼓励他们把“Goodmorning”送给所有认识的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游戏之中”的原则,因此,幼儿每天生活的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摇篮。幼儿不再每天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更好地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自己。英语游戏是一个教学的手段,但发挥它的作用还得必须时时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辅以随机教育。
投放材料名称:新鲜蚕豆、毛豆
设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的幼儿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农村的农作物比较熟悉,每年的五月份、九、十月份左右,有的小朋友就会来告诉我们,他们在家帮爷爷、奶奶摘蚕豆、毛豆,剥蚕豆、毛豆,吃蚕豆毛豆,可见蚕豆、毛豆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着,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在区角游戏中投放新鲜的蚕豆、毛豆。
设计目的:
通过让幼儿对新鲜蚕豆、毛豆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发动幼儿收集新鲜的蚕豆、毛豆、牙签
活动过程:
幼儿收集来的新鲜蚕豆、毛豆都带有壳,要用蚕豆、毛豆来制作,必须让幼儿将蚕豆、毛豆剥好,因此,我们就为幼儿创设了“生活劳动区”,提供蚕豆、毛豆芥让幼儿来剥,在活动中,我没有直接指出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而是在一旁观察他们,看他们是怎样剥蚕豆、毛豆的。
观察一:
胤胤小朋友在剥豆中的表现,他的指甲较短,他挑好毛豆芥先是拿在手里看并找在哪入手,当他选准了地方,就用手指抠毛豆芥,抠得手都发红,可毛豆还是没有剥掉,于是,他东张西望地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剥毛豆的,看到有的小朋友已经剥了许多豆,他突然站了起来,到柜子里拿来了剪刀,用剪刀将毛豆芥两头剪掉,再用手指去剥,豆豆剥了出来,他可高兴了。
分析:
生活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重要学习资源,幼儿通过学习而成长。过去我们一直以为,只有有序的、系统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幼儿在学校学习的应是这样的知识。而生活活动则由于其单调、琐碎,常被老师所忽视。诚然,幼儿在学校中学习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日常的生活知识对幼儿也是有意义的。
日常的生活虽然只是一件件简单、琐碎的劳动,但是在这简单方式的劳动中蕴含着自然和科学的规律及原理,凝聚了日常人们聪明的想象与创造。历史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的启发。当幼儿在模仿习得这种劳动技能时,他们同时也感受体验前人的智慧创造,并由此促进引发了自己的智慧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胤胤小朋友通过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用剪刀来剪开毛豆芥剥豆,解决了他不能抠开毛豆芥的问题,在活动中胤胤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及快乐。
观察二:
佶佶小朋友看到毛豆芥就说:“我在家一直帮奶奶剥毛豆的”,一边说一边就剥了起来,只见她又快又好得将毛豆剥了出来。
分析:
生活学习常常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通过劳动学习,可以锻炼提高幼儿的身体能力,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尤其是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可以锻炼培养幼儿行为的目的性、坚持性等意志能力,在习得掌握生活劳动技能的同时,幼儿的独立社会能力也逐步形成,这也有利于其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在从事劳动及获得劳动成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情绪等等。在剥毛豆活动中佶佶小朋友不仅仅锻炼了剥豆的技能,获得的并不仅仅是一些生活常识,她的认知、人格都同时得到了发展。总之,生活劳动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是全身心的。生活学习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途径。
观察三:
等到每位幼儿都试过之后,我就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你是怎样剥毛豆的?然后请大家说说,哪种方法好。
我把毛豆芥放在桌子上,孩子们接二连三地来演示后,讨论开始了:
“胤胤小朋友的方法好,他手指钾短,用一把剪刀把毛豆的两头剪掉再剥,那就可以剥了。”
“剥不掉,用牙齿咬,剥起来就快。”
“不能用牙齿咬,这样太不讲卫生,豆芥上有细菌。”
“用剪刀剪,这样慢,可以把豆芥边上的茎拉掉再剥,很快就剥掉了。”
“我觉得一样也不用,就这样用手剥最快。”佶佶说。
孩子们各抒己见,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关键是在讨论中他们的认识在不断清晰。
分析:
以探究的方法学习生活劳动的技能,使幼儿学得更主动、自由。在以往的幼儿园劳动学习中,教师习惯以达到某种劳动结果为目的,常用传、帮、带的方法教幼儿学会熟练运用某种劳动技能,这种劳动活动常常成为一种单纯的机能学习,劳动学习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一些日常的生活劳动,成人通常有一套习以为常的方法,但幼儿往往不受此限制,他们会好奇地想象试用许多新的方法。因此,劳动生活有较多自我发挥、创造的余地,更应成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
同时,幼儿剥毛豆的劳动活动具有自主学习的特点。在剥毛豆前,我并没有要求幼儿运用何种方法,而是为幼儿创设条件,鼓励幼儿探索剥毛豆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活动,让幼儿讲一讲,究竟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同样也没有一种预定的结论,而是让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对某种方法的感受和认识,帮助他们归纳和总结那些零碎的经验。这样的劳动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也有益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总评:
生活不仅是幼儿生命的组成部分,而是幼儿成长的摇篮。从幼儿的特点看,幼儿期发展正处于生活适应的阶段,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本来就是不可分开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学习的内容。幼儿年龄越小,与生活联系往往越紧密。生活学习应当成为我们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幼儿学习中的一种不竭资源,也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充分创设条件,指导他们参加各种生活劳动,学习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在劳动活动中锻炼孩子们的各项技能、生活常识,发展他们的认知和人格。
今天由于分出10多名孩子到建筑园去玩,角色区这边便变得冷冷清清。以前门庭若市的超市和快餐店也再没有顾客去关顾了。于是这两个地方的孩子都无所事事地朝娃娃家观望起来。他们的这一举动倒也提醒了我。于是,我到娃娃家做客,并邀请在那里做客的琦琦和娃娃家里的妈妈跟我一起去快餐店吃饭,她们都欣然应允。对我带来的顾客,快餐店的贞洁很是高兴,于是我先撤了出来,留琦琦和吴怡在那里吃东西。但是我刚出来不久,她们两个也跑了出来,看到贞洁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忙过去询问:“为什么她们走了?”贞洁回答:“我也不知道,好象娃娃有病了。”看到贞洁失望的样子,我建议她可以到娃娃家去送外卖,也可以给医院、超市的工作人员送外卖。听了我的建议,贞洁马上跑了出去。
这样玩了一会后,我又发现:快餐店经常是唱空城记,而到娃娃家做客的客人总是破门而入根本不去敲门。于是我提醒娃娃家的客人一定要敲门后再进去,而且又提醒贞洁和小宇不能都离开,要留一个人照顾店里。但是我的要求根本不起作用,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就在这时我看到蒙蒙急冲冲地进到了娃娃家后转身又跑了出来。看到这个情景,我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抓住了蒙蒙,问:“你是去娃娃家偷东西去了吗?”听我这么一说,又看到我一脸严肃的表情,蒙蒙吓傻了,急忙解释说:“娃娃家太乱了,我去给他们收拾。”我紧接着问:“那是你的家吗?”“不是”“那他们家里人认识你吗?”“认——识”蒙蒙有些支吾,显然他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在他的思想里是向来认为娃娃家是可以随意进出的,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事情发生。我拉着他的手向娃娃家走去,到了门前我故意大声地敲了一下门。开门的是娃娃家里的爸爸,还没等他开口,我便自我介绍说:“我是这片的民警,刚才抓到一个人,他冲进你们家又跑出去,你们看看认识他吗?”眼前的孩子们也被我的表情吓了一跳,忙说:“不认识”这下子可有戏好看了,我谢过了主人对我们工作的合作,同时提醒他们要关紧门不要让不认识的人进来。出来时,我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如临大敌,再进去的客人也再没有不敲门的现象发生。被我带到派出所的蒙蒙一脸的无奈,因为娃娃家并没有丢什么东西(我曾提醒他们不要随意动人家的东西),被放了回去。
蒙蒙刚走,我又看到快餐店里又不见了人影,原来贞洁和小宇两个分头去了医院和发屋。就在这时我脑筋一转,何不扮演个小偷把他们的东西偷走,这样比空洞的说教是不是对他们的警示会更大。于是我走进快餐店,拿走了烤羊肉串的炉子。当我离开的时候小宇回来了,看到我拿走了东西,他虽感有些奇怪,但是仍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老师拿走什么是很自然的事。一会儿贞洁也跑了回来,她还没有注意到店里的变化。看到他们都没什么反应,我走了进去,也是象刚才一样先做自我介绍:“我是这片的民警,你们店里丢东西了吗?”到这时贞洁才发现店里丢了炉子。于是我继续询问:“你们是什么时候丢的”“我也不知道”贞洁说,“那你们去哪里里了?”这时贞洁和小宇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我告诉他们:小偷就是在他们两个都出去的时候进来偷的东西。当然,等我把炉子还给他们以后。我看到贞洁又要出去,但是这一次,她很认真地嘱咐小宇:“你不要出去,看好东西……”
活动后我们进行评议的时候,孩子们都知道蒙蒙为什么被抓,也知道了快餐店为丢了东西。就在这时,龙龙说:“小偷偷东西的时候我看见了。”(因为他们的超市就在快餐店的旁边)我问他:“为什么不报案”他说:“没有电话呀。”于是,大家提议给超市、发屋、医院都要配上电话……
在以前活动区的指导中我们更多的是以老师的身份去指导孩子,而这一次,我先后以警察和小偷的不同身份的介入,成功地指导了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效果很好。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中(一)班李老师的一节常识观摩課>教学片断。
李老师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只乌龟,让他们自由观察乌龟的外形特征,孩子们非常兴奋,纷纷畅所欲言。贝贝竟不由自主地学着乌龟爬起来,脖子一伸一缩,还爬得有模有样的。同组的小朋友乐得哈哈大笑,竟相模仿。李老师一眼瞥见了坐在自己眼皮底下两只手不停地做动作自得其乐的贝贝,向他使了个眼色,可他注意力都被乌龟吸引了,对老师的眼色全然不觉,老师只好不动声色地过去,用手摸了摸贝贝的头,并悄声对全组的幼儿说:“小乌龟真可爱,呆会我们再来扮演它,好吗?”贝贝看看老师的脸,总算明白了。
……
到了表演游戏>的延伸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站在相应的场地扮演里面的角色,一次游戏后,乌龟和兔子交换角色,可是贝贝站在一边不动,说:“我才不扮演兔子呢!因为兔子输给了乌龟!”李老师一怔,说:“兔子确实有点骄傲,比赛的时候睡懒觉,所以输了,可是它最后也知道自己错了。如果再来一次比赛,我相信它再也不会睡懒觉了,还是个好孩子。”于是,贝贝愉快地戴上了小兔的头饰。
二、简要分析
从李老师的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
1.提供条件。为孩子创设生动、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是孩子积极、主动、投入参与的前提条件,学生在看、摸、说、模拟多种感观的具体实践中自主活动,获得大量乌龟的感性认识。
2.寓教于玩。针对孩子好玩、好动、好表现等特点,设计表演游戏,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扮演角色,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加深了对乌龟的认识,而且使枯燥的说教变得有趣、有味,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孩子的表现力。
3.循循善诱。当孩子对教师的行为发生抵抗情绪时,教师循循善诱,正面引导,较好地引导了贝贝不愿扮演兔子的偶发事件,并把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
这些做法应大力提倡,但她的教育观念尚未完全转变。雅斯贝尔斯语,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本来,李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课堂的突发事件-----贝贝的表现,来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观察乌龟的爬行特征。可是,她怕因此打乱了自已精心准备的教学方案,没有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而是采取了较为隐性的制止,由此课堂出现了僵局。
三、反思角色
如何让这节常识课更加充满活力、生机和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
1.充当孩子张扬个性的支持者。
在孩子眼里,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不要说他们对着猫儿、狗儿喃喃自语司空见惯,对着桌子、椅子、玩具之类的东西说个没完的又少吗?贝贝的个性其实最为丰富,模仿乌龟的爬行,最为投入,最为真实。他的投入专注行为被李老师追求所谓一节课的完整流畅,扼杀在摇篮中,剥夺了他的表现欲。蹲下来看孩子,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变得合乎情理,甚至会觉得孩子了不起。
2.充当孩子自我表现的激励者。
>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已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孩子时时刻刻渴望接受新的刺激,他们非常愿意尝试各种新的活动。试想,如果孩子整天担心成人指责,他们将生活在怎样的焦虑和不安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的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教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教师的表扬是甘泉,滋润着幼小的心田,教师的肯定是催化剂,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在贝贝学乌龟爬时,李老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教育契机,而不是对他貌似“离经叛道”的做法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予以处理,满足贝贝自我表现的需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不拘泥于一种学习思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不单纯流于形式。
3.充当发生偶发事件的调控者。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到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又必须努力充当一名“医生”,“诊断”课堂上出现的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案例:角色游戏中的数学》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