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
从小孩子胆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败,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觉不敢一个人睡一个房间。
以前,我常常告诉他,没什么可害怕的,不信你试试看。结果孩子还是,不仅如此,第二次胆子更小了。
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先鼓励他把他的害怕说出来,从而判断他到底害怕在什么地方。比如,他害怕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作为他的父母,我们首先鼓励他把自己害怕的情绪说出来,目的是:
1.从心理角度上讲,让他懂得任何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能说出自己最害怕的事,是克服害怕心理的重要环节。
2.父母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3.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我们了解到他是怕陌生小朋友弄坏他的玩具,对他动手动脚,他“搞不清楚他们凶不凶”,我们知道后做了这样几件事:
1.请我们的朋友带了孩子到我们家来玩,事先只跟孩子说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我们选择的朋友大多孩子都比较温和)朋友来了之后,很自然地大人在一起说话,孩子在自己房里玩。
我不时地送去他喜欢吃的东西,顺便观察他的情绪。事实上他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跟陌生小朋友玩。他们玩得很开心。--这里我们“策划”的第一场:在他熟悉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2.双休日经常带他去草地踢球,或去儿童乐园玩,一开始我们跟他踢球,后来借口说太累了,要不然你跟那个哥哥踢吧,等一会我们再踢。果然他“上当”了。--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二场:在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接触陌生小朋友。
3.带他去朋友家,把他丢给朋友的孩子(陌生小朋友)
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三场:在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关键: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有意安排的,淡化“陌生小朋友”这个词组。
现在我的孩子在与陌生小朋友的交往中不再说害怕了。
使小性子
孩子星期五从幼儿园回家大多数时间都是高高兴兴的。常常跟我们谈起幼儿园里的事情。但有时候也爱使小性子,如三个人在一起时不许我和他爸爸交谈;一不称心就大哭大闹,甚至赖在地上不起来。
有时我们非常恼火,本来一切都好好的,但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大发其火,弄得我们也跟着一起发火,于是难免有打骂。
我们常想,孩子为什么会使小性子呢?事后问孩子,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一次,孩子又耍脾气了,他爸爸有些不耐烦,有点要打他的样子,我跑去把他抱起,说了类似“佳佳一个星期没见到妈妈了,妈妈好好抱一抱,像抱小毛头一样地抱”之类的话。孩子还在哭,但哭声明显小了,之后再给他一个台阶下,如建议他玩一会儿电脑,看一会儿电视等,他是个机灵的孩子,一下子领悟到妈妈是在“帮”他,于是眼泪一擦,甚至会说:“刚刚我是骗你们的。”便跑去玩了。
由此我想到,也许正是由于孩子一个星期没见到父母了,才想用发脾气使小性子等手段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从那以后,我们总是用“和孩子拥抱”,“亲亲孩子”,“说一些思念的话”等举动让孩子明白,虽然一个星期没见到他,他依然是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发现他耍脾气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他,事后的教育仍十分重要。我常常告诉他:“其实你发脾气的时候我很想揍你一顿,或者想我再也不愿见到你了,对你刚才的行为,我真的感到很生气,但是妈妈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如果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他就长大了。”
我们在家中常常做各种游戏,有一种游戏就是表演:表演各种角色。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教育孩子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什么样的人最惹人讨厌,从而培养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与人友好相处的本领。
作为家长,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单靠学校是不够的。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很可惜,论聪明才知可以说很出色,但是由于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行为上有着很大的缺陷,最终影响了学习,也打破了家长望子(女)成材的良好愿望。
今天的后果来自昨天的错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缺点和困惑时,真该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天天总在哭,这种情况什么时候会有所改善?
在宝宝出生后的好几个月里,哭泣都会伴随着他天天的成长。2~3周大时,哭泣的情况会开始增加,到6~8周大时达到高峰,然后慢慢减少,到4个月时就越哭越少了。在傍晚和清晨的时候,宝宝会哭得比较多,因为过了漫长的一天,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一定的释放。
当宝宝哭泣时,爸妈首先要检查宝宝的基本需要是否被满足(如尿了、饿了等)。假如不是这些原因,那很可能是因为宝宝觉得孤单了,用他喜欢的方式安抚他一下就可以了。
宝宝什么时候会笑?
宝宝的社会性微笑会在长到6周时出现,12周时这种微笑会常见起来,等到宝宝6个月,他就会经常对熟悉的人微笑了。假如宝宝3个月还不会微笑,爸妈最好向儿保科医生咨询一下。因为大多数宝宝在这个年龄段,都会对熟悉和喜欢的人或玩具露出微笑。
什么时候宝宝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在宝宝5个月时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宝宝多多说话,并重复他的名字会对他的理解有帮助。不久之后,他就能把他的名字和自己联系起来。当你叫他时,他就会把头转向你哦。
宝宝总是咿咿呀呀,他什么时候能够说话?
许多宝宝在12个月时能说1~2个词语,也有不少宝宝要到16~18个月时才说出第1个词。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已经理解不少词的意思,他们懂得的要比会说的多。假如你的宝宝咿呀作语,模拟各种声音,其实他就是在回应你,表示他明白你的意思,说话之日指日可待了。
我天天要陪宝宝玩多久?宝宝需要独处吗?
你想和宝宝玩多久就多久,你是他最爱的玩伴。当然,宝宝也需要有时间一个人待着,这样他就能逐渐理解: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妈妈的一部分。你可以找机会把宝宝放在毯子上,并放些小玩具在他旁边,让他一个人待会,这样他就有机会自己探索四周的环境,学习独处和娱乐自己,但注重不要让他一个人待太久。几周后,你就能知道你的宝宝能够自我独处多少时间。做个会观察的妈妈,读懂宝宝的信号,在他要哭之前先把他抱起来,与他互动。
我的宝宝刚出生,到多大时我能让家里来的客人抱他?
只要客人事先洗手,不要对着宝宝咳嗽和打喷嚏,就没什么问题。但注重不要让太多人抱宝宝太久,新生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所以很轻易受到细菌感染。当宝宝长到1~2个月时,就没必要对外面的细菌这么敏感和警惕了。
什么时候可以带宝宝外出兜兜?
从出生的医院回到家,宝宝已经算是外出过了。这方面妈妈完全可以根据常识加以判定,带宝宝到四周的便利店买东西,或在小区里逛逛都可以。只要外出时宝宝穿戴得当,不要在外面待太久就没问题。大多数爸妈在外出时都给宝宝穿得太多了,宝宝会因为太热而发烧,体内的水分也会因此很快流失。
什么时候宝宝会开始长头发?
这很难说,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有些宝宝一出生就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有些则比较稀疏,这属于胎发。胎发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会慢慢自行脱落,所以没必要为宝宝剃胎毛。在这之后,有些宝宝马上会长出颜色不同、质感不同的新头发;有些宝宝则需要一段时间来长头发。
宝宝的“尖”头什么时候能够变圆?
不用担心,长长就会好。顺产宝宝的脑袋“尖”或者说呈锥形,是因为经过产道时被挤压所致,他的骨缝尚未闭合,所以头型会自然回复。爸妈可以通过经常变换姿势的睡眠方法来改造宝宝头型宝宝爱吃自己的大拇指,是不是安抚奶嘴比较好?什么时候他才能不吃?
宝宝通过吮吸来使自己平静,在胎儿时期,宝宝就用这种办法有效处理自己的紧张情绪,大拇指比安抚奶嘴更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它不会掉在地上,不用通过奶嘴链(它比较轻易钩到其他东西)系在宝宝衣服上,宝宝完全可以自行控制。
大约在4、5岁,当宝宝找到其他方法安抚自己时,就不会再吃大拇指了。不过,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当觉得压力太大的时候,宝宝也会偶然吃吃大拇指。
不要强迫宝宝戒除吃手指的习惯,除非他自己预备好放弃了,因为你不大可能成功,只能给宝宝和你自己带来困扰。
什么时候宝宝会和其他宝宝一起玩耍?
同伴交往也有一个过程,在宝宝1岁以前,爸妈不要对宝宝的同伴社交抱太多期望,1~2岁的宝宝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平行玩耍,即各玩各的,互相之间没有明显交流,除非当两人都要抢同一个玩具。真正的交流式玩耍,比如宝宝们能够一起玩“过家家”、互相追逐等游戏,则要到宝宝2岁以后。3岁左右的宝宝才会对“分享”这件事有概念。在他们理解之前,爸妈可能要不停地为宝宝间的争抢作仲裁。2~3岁宝宝更倾向俩人结伴玩耍,而不是组成小分队,和很多人一起玩。
什么时候宝宝开始能够记事?
在宝宝2个月时,宝宝就能识别那些熟悉的面孔和声音,非凡是天天能够见到的那些。新生宝宝一出生就能听出妈妈的声音,母乳喂养的宝宝1周后就能闻出妈妈的味道,这些可以说是宝宝记忆的开端。3个月的宝宝能够再认1~6天前给他看过的新图片和新玩具。9个月的宝宝能够记得更细节的东西,比如他喜欢的玩具到底放在家中的什么地方,可以模拟一周前学到的东西,即延迟模拟——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拟行为,这也显示宝宝出现了一定的回忆能力,14~18个月时他能回忆更多。1岁的宝宝能够理解客体永存,2岁时能有意识地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情。
什么时候能知道宝宝是左撇子?
宝宝到底爱用右手还是左手,在他6~9个月大时能看出些端倪,真正确定要到宝宝2~3岁,因为他开始惯用那只手。有些宝宝在18个月时,就能判定出他的偏好。有些宝宝则两只手都会用,直到5~6岁才会做出选择。这件事和遗传大有关系,假如爸妈都是左撇子,那宝宝是左撇子的概率在45~50%。但无论宝宝爱用哪只手,做爸妈都不要试图去影响或纠正宝宝,假如宝宝确实是个左撇子,非要强迫他用右手的话,不仅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还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困扰。
在外人看来,学霸的世界就像武林高手的秘籍一样。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努力,剩下的九十分就全靠天赋了…事实,真的如此无奈吗?一个考上了清华的不知不扣的学霸,给小学生提出了12个忠告,就学帮帮忙分享各位家长和老师应该好好看看。
1.小学阶段如果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具有准确的数学运算能力,OK,完美了。对以后的学业生涯够用了,所以请给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
2.学习不好的同学,基本都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明天要做的事没人提醒没人监督基本能拖到下个学期。
3.勤奋永远是真理吗?教育学理论里面有个“有效时间”概念,看你的心能用在学习上多长时间?所以看到班上很多学得多却学不好,玩得疯,却拿高分的,也没什么好经验的
4.与其多花时间给孩子上政治课,不如多注意孩子身边的玩伴和朋友。又句古话,叫做“人搀不走,鬼搀飞奔”,多注意孩子的生活吧!
5.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成绩突然下滑的厉害请参照第4条。
6.总是期待天才,读书到现在都没看到过无师自通的天才,同学在间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专注程度和良好的习惯。
7.英语怎么学好,我的经验是多听,就像我们听方言从小就会说一样,每天冲出不少于半小时的固定时间来学习,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要过分强调语法啊,结构啊,我认识的母语是英语的同学没有谁搞得懂自己的语法,就像我们中的大多数,你学汉语也不会死磕主谓宾定壮补。
8.数学怎么学,最有效的是整理错题,你把错题背后的知识点弄懂然后强化,就无敌了
9.读书真的和有没有钱关系不大,这段是说给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听的,富裕人家的孩子请自行绕过
10.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课外书吧,天文地理历史人文都读一些。书籍会给你打开一番新的世界,陶冶情操,平心静气。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发现,理科不错的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而且知识全面充满灵气,我想两者不无关系
11.阅读的力量无限大,不喜欢阅读的孩子,父母也一定不是爱书之人,气愤可以帮孩子喜欢上阅读,模仿是最容易习得的事
12.小学阶段总结:习惯至上,阅读不减;学习讲时效,计算为重点;字迹要工整,错题要记录;如果玩伴好,小学则完美!
女儿翘翘出生六个月了,从出生第三天开始,就陆续有亲朋好友到医院及家里看望我和新生宝宝,过年到了爷爷奶奶家,来看望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那些认识不认识的人对宝宝的关心除了让人感谢之外,却也在看望之时让我生出了些许烦恼,才意识到,看望宝宝其实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列举如下:
看望新生儿不得不知道的礼节
礼节一:到医院病房看望新生儿,有的朋友喜欢买上一束鲜花,确实能为病房增添不少新鲜的气息,可是鲜花却不适合新生儿,尤其是百合,很容易引起新生儿花粉过敏,所以,尽量不到带着鲜花到有有小宝宝的房间。
礼节二:经常会有夫妻一同去到家中看望产妇,这时,男同志不可贸贸然进入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卧室,因为月子中的新妈妈有可能正在喂奶,有可能衣冠不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最好是征求过主人的意见或是直接在客厅等候。幸好我的朋友们对这一点都是相当的注意。
礼节三:为了表示心意,通常都会准备一些现金作为见面礼或是压岁钱,最好是用一个小红包装上看上去比较真诚,最重要的是在送出红包时大都是直接放到小宝宝所躺的床上或是塞到宝宝手里,如果让宝宝直接接触到钱那是很不卫生的,尤其是几个月大的宝宝又很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
礼节四: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宝宝被人随意的拥抱、捏脸和亲吻,一是容易由成人唾液里的细菌传染给宝宝,还有是容易造成宝宝爱流口水。可是宝宝如此可爱,让来看望者是忍不住想要抱抱,捏捏,甚至冷不防在脸上亲一口。每到这个时候是本妈最无法忍受的时候,可是又不好当场拒绝驳人面子。所以宝宝再可爱,还是保持点距离,这样会让它的父母更高兴。
我甚至还因小翘翘不认生谁都能抱一逗就笑懊恼过,这样的表现总是能激发来客跟宝宝更进一步的亲密,每每这种时候我都是笑着伸手把宝宝抱过来说她该换尿不湿了,然后抱着宝宝进了房间。
礼节五:新妈妈喂奶时,还是不要盯着看为好,我不知道大家对被人看着喂奶有什么感受,反正我是相当难受,虽然都是女人,可还是无法坦然的在人前裸露,可是偏偏有很多人觉得根本无所谓,让人无法回避,本人是尴尬别扭的在好几个大姐跟前喂过好几次奶了。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每次喂奶前如果有人在就大声的说“翘翘要吃了。。”让后人不走就不喂,或者说“翘翘现在吃奶不专心,有人在就不好好吃”以此打发人走。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微博]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最近一位家长向我倾诉:“老师,这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都不听,跟我对着干?怎么办?我管不了了...”
那相似的情况,您是否也遇到了呢?
首先,请各位家长放宽心,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样,3-6岁是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叛逆期阶段,孩子心理与身体活动能力增强,感觉不再像2岁多那样听话,总想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断的挑战未知的底线,这种“叛逆”心理和表现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和自我意识成长的重要标志。遇上叛逆期,是孩子心里有“我”这样的概念了,家长当喜不当忧!
在这老师给大家讲讲孩子叛逆期表现与应对方法,帮助爸爸妈妈和宝宝们顺利渡过叛逆期。
一、望闻问切:叛逆期儿童的常见表现:
1.不建设,爱破坏:
摔东西、拆玩具、乱涂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
2.不明理,易烦躁: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
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
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坚决要做,否则就大哭大闹;
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唱反调,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不让越要做;
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权威,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一起订好的规矩;
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
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5.起冲突,易动手:
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爱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又爱抢别人的,严重时甚至打人。
二、四步除虑:如何应对儿童叛逆期?
1.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和父母最为亲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俩人。
平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多与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
老师建议:当您想发火时,不妨停一停,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内心的真正诉求
上课过程中,常常遇到父母指责孩子:上课时候去什么厕所?唯心角度出发,生理需求一定不能扼杀,所以我的课堂,孩子去厕所,一定要去,咱不憋着。
家长们,上课前,提醒孩子喝适当水,同时一定要求他去遍厕所,上课时孩子还会去厕所?
不想孩子摔倒,就不知不觉中将他面前的石头搬走。(注意是不知不觉,都帮搬走是溺爱)
2.原则问题绝不迁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不断挑战规则,又不断追求规则。如果规则混乱,孩子一定缺少安全感。
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慎重科学并坚守:
坚守: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遵守
慎重科学:不制定超过儿童能力的规则,例如要求孩子上课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要有重点。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坚决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励孩子尝试,多数时候宽松,该严格的地方坚决sayno。】
【尊重孩子的需求,有时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动,例如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应当因为大人嫌麻烦而禁止孩子做。】
老师建议:大人无底线,孩子不好管,分清规则与爱的界限,原则问题不妥协,莫让爱成了溺爱。
3.多种方法巧妙引导
叛逆期的孩子“问题”多,情况多,父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巧妙引导,对策大致分七类,请灵活运用:
对策1:激将法,利用孩子唱反调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让孩子做什么。
【示例】:父母让孩子吃饭,孩子偏不吃。父母可采取激将法,要求孩子不吃饭,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这一方法时语气尽量真实平静,要根据孩子情绪适当调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将法并不有效。
对策2:冷处理,装作没看见。
【示例】:孩子到处扔东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装作没看见,继续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见没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动停止。
对策3:把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示例】:孩子吃苹果是故意乱扔苹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苹果吃完,装作才看见的样子,大吃一惊问孩子:怎么乱七八糟的,怎么办?让孩子想办法,孩子多半会主动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问是谁弄得乱七八糟。
对策4:传递正向信息,明确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不要说不能怎么做。
【示例】:孩子到处乱写乱画,把墙壁弄的一团糟。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画画要在画板上。
注意:不要指责孩子乱画。
对策5:拉三角关系,借助权威,通过孩子特别喜欢或佩服的人,告诉孩子怎么做。
【示例】:去幼儿园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园玩沙,就是不走。这时按响手机铃声,假装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让你快去幼儿园,孩子会立刻起身离开。
对策6:运动发泄法,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为越强,通过运动游玩,使孩子精力有发泄的渠道。
【示例】:孩子在家,一会要吃零食,一会要看电视,到处搞破坏,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带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或与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游戏。
对策7: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示例】:孩子爱打人,打过许多小朋友,甚至家里人也打过。这种情况下,父母若用“打”来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老师建议:这7个方法是给大家的“下三路”招数,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术活,育儿,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术结合,太理念,容易忽视教育中的细节;太细节,又容易忽视孩子感受。运用下三路,切记应景。
4.负面情绪冷静处理
孩子情绪激动时,千万不要和孩子讲道理。
当孩子大哭时,情绪处理四步走:抱着孩子或者到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听孩子哭一会,让孩子平静。
帮助孩子搞清楚为什么哭,是哪一种情绪,伤心还是愤怒。例如:哥哥不让你玩他的玩具,你是伤心?还是生哥哥气啊?
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伤心,伤心你就哭一会吧!
等孩子情绪平静了,提出新的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我们去玩沙子吧!
老师建议:哭闹,是不如意的宣泄,成人都有不如意,何况孩子?放慢脚步,静待花开
3-6岁,关键期,叛逆期,幼升小一个个关键词始终萦绕父母心头,父母再不易,再辛苦,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孩子健康和快乐的成长。孩子就是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长的,老师与您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快乐,遇问题,欢迎交流探讨!
附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三不要:
不要在任何情况任何形式的“打孩子”行为;
不要对孩子说“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妈妈不要你了”的语言惩罚;
不要说“你看看,隔壁的妹妹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的比较行为。
育儿观念: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
读尹建莉的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虽没有读完,但已不能忘记那朴实却引人深思的字句。去年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凭着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读完,作为一个不是母亲的年轻幼儿教师觉得很多做法太好了,但案例毕竟有限,反复看可实践可操作的也是很有限的。教育孩子的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做法就好了,大家可以借鉴前人的做法和思想去教育孩子,可是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思想,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有些方法觉得很好,但是操作起来不见效果。育儿是一种理念,只要大的方向对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不用问别人你该怎么做,该如何去做?你和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也最了解她,你了解他在你面前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你最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所以看到现在带给我自己最宝贵的经验是:做好自己,尊重孩子,爱他如他所是。
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如说是自省的过程。读完本书第二章中一篇“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文章中的种种理念,直击现实生活中的“反教育”行为,反思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叹息——人们将那么多错误的做法,都累加在孩子那幼小而稚嫩的心灵上。时光不能倒流,有很多时候,可能不是发生对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而是你的一些无意的言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都不可挽回的。
尹老师提出所谓的“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学生做的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学生,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书中说到:经常被苛责的学生,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学生,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学生,会越来越刻板固执。书中举了很多的实例向大家阐述,其中提到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四十岁的中年单身女士,就是因为父母的严厉教育,警告的方法不管用就采取打骂的方式解决导致她断送了一生的美好生活,原本可以完美绽放的生命就此残缺了,这悲惨实例后面我们又能看到些什么呢?
有些家长在生活当中遇到孩子犯错误或者做一些成人无法理解的事就开始着急,为孩子好的心是每个家长都具备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去正确的教育孩子,只知道着急着采取警告的方法,见不出效果一生气一发怒就容易打骂孩子,从心理上将所有的错都推到孩子的身上,却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的做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学习,需要爱,你越严厉,他就越退缩,慢慢地离你越来越远。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成长需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一直严厉的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教师不但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并且是必须要做到的基本。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时刻告诉自己:耐心的对待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
喜欢《国际教育好在哪?就一点,你不得不服!》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