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绘画活动《蜗牛和苹果》结束后,看看离午餐还有一段时间,我便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散步。并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小眼睛去发现一些自然环境中的小秘密。有孩子说:“我们要找找有没有蜗牛”,我向她点头示意:“这是个不错的建议,那我们就去找找吧”。
孩子们陆续分散开来,各自在身旁的小路、草地上认真地找起了蜗牛。突然身后传来吵杂声,回头见众多孩子好像正围观着地上的什么东西。这时有人叫了起来:“老师,朱雷趴在地上”“朱雷,地上很脏的,快起来!”“朱磊,老师来啦!”。我顿时觉得怪异,上前果见这个平时一向调皮捣蛋的小家伙趴在了地上,听到我要上前也不见起身,尽然还用半闭半开的眼睛看了我一眼,接着又闭上了眼睛装睡。我看了不尽气从心生,恨不得马上命令他起身。这时却从孩子嘴中传来振振有词地一句:“我是苹果呀,我腐烂了怎么起来?!”
哦!我恍然大悟!!这个孩子在我面前突然变得如此聪明可爱,对他的调皮的评价在此时已是荡然无存。我立即回应:“呀,苹果腐烂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由于孩子看过《蜗牛和苹果》的课件,故由此经验,都说:“苹果籽掉进泥土里,要发芽啦!”“是呀,要发芽啦,大家看好哦!”说完,我示意作了个发芽的身体动作,小家伙们也在我的启发、引领下玩起了《蜗牛和苹果》的游戏。关于地上的那个朱雷自是不用说了,他非但很快的“发了芽”,还长成了一棵很大的“苹果树”呢!
思考:
对于这个实录,我觉得老师巧妙的回应策略既能满足孩子当前的需要,又杜绝了孩子长时间趴在地上的不卫生行为,同时还推动了孩子想象创作的进一步发展,真正发挥了一个活动的作用和价值。由此使我想到: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生成的游戏情节可能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能多一点观察多一点耐心,肯定能捕捉到许多教育契机。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老师的回应策略将如何得到提高?这是与平日的勤观察、多回忆、善思考分不开的。
徐清是个内向而胆小的孩子,她的动手能力比较差,活动中显得不够积极也很不自信。而从她的眼中流露出的渴望之情,却另我对她倍加关注。
现阶段我们在做“绿色菜篮子”的主题,教室里布置了一片菜园。头两天没有孩子去玩,自从参观了菜市场之后去画画涂涂的孩子特别多,她们能根据边上的实物和范例图大胆涂画,有青菜,萝卜,西红柿,蘑菇,土豆等,每当孩子画一样东西而欢呼时,我注意到徐清总站在一旁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们。
今天早上,徐清来园后搬起了椅子,东张张,西望望,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菜园。只见她慢慢挪动了脚步,把椅子轻轻地搬到了菜园旁。徐清拿了一枝记号笔开始尝试了。而此时,下棋的孩子碰到了困难,我转身去那边指导,可我心里还是想着徐清动起来了没有。当我指导完下棋的小朋友商定规则后,回头再看看徐清,发现在她还是拿着记号笔,一副无从着手的样子,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高兴地画着,她的眼里充满了渴望,可她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悄悄地走了过去,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问:“你想画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画好吗?”她高兴极了,使劲点了点头,指着一棵大大的卷心菜说:“老师,我要画卷心菜。”“那好啊!”我爽快地答应了她。于是,我指着卷心菜问道:“徐清,你看卷心菜是什么形状?”“圆形的”。那你就画一个圆形。
徐清慢慢地画起来,一下歪歪曲曲,一下笔笔直,画的圆形象个小山区。看着她垂头丧气的脸,我的心也似乎被揪住了。“别着急,徐清,接着再来。”我手把手地和她一起重新画。一个大大的圆形画成功了,我翘起了大拇指在她面前晃了两晃,她的嘴角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画卷心菜上面的一片片的叶子是较难的一个步骤。徐清求助的目光又投向了我,我让她学着自己看范例,并对她说:“徐清,你试试看,上面的叶子从那里开始画?”她拿起范例仔细看了又看,脸上的笑容逐渐扩散:“我知道了,从圆形的上面开始画到下面。”“对呀,真聪明!快画吧!”我又一次鼓励她。
此时此刻,徐清好象开窍了许多,看着范例一步一步地将卷心菜上面的一片片叶子用一条条弧线画了出来,我一看,一棵卷心菜已经画好了。我疾步走上前,对着孩子们说:“徐清真行,我们快为她鼓鼓掌,祝贺她!”孩子们受到了鼓舞,纷纷拍起了手。徐清的脸上扬起了灿烂的笑容。
徐清成功了,她的笑容总在我的面前晃动,我的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和欣喜。当我在寻常日子里一步步接近她,一次次鼓励她,一遍遍支持她的时候,她的心头慢慢燃起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老师的喜欢之情。因此,我深深体会到,当我们教师面对着一群个体差异的孩子时,我们既要承认差异的存在,又要尽力地减少和缩短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因此,细微的观察、适时的点拨、热情的鼓励是我们教师在孩子成长历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教育原则。
吃饭时间到了,扬扬坐下来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拨弄饭菜,老师看到后提醒她:“扬扬,不要用手抓饭菜。”扬扬看了老师一眼,停了一下,一会儿又去动了,饭菜已经开始撒到了碗外面。老师不禁有点生气了,提高了声音说:“扬扬!叫你别这样弄饭菜,这样吃饭很脏的!”小朋友听到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扬扬老是这样弄饭菜,扬扬这么脏的!”扬扬听到大家都开始说她,头低下去,一声不响地继续吃饭。在吃饭过程中,还是有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每一次老师都会皱着眉说:“扬扬,不要这样弄!”“扬扬,你怎么这么脏的!”
接下来的好多天,扬扬显得比以前落寞了很多,老是一个人闷闷地活动,而吃饭的习惯也没有大的改善,还是时常用手去抓饭菜,甚至对老师的提醒也更置之不理了。
于是老师特意和扬扬的家长进行了一次约谈。在和扬扬家长交流时,老师告诉了家长扬扬在进餐及一些生活习惯上的不良现象。妈妈听了,说扬扬在家吃饭也不太干净,家长也时常批评教育,但似乎效果不大。同时妈妈说道:“扬扬好像在班里有点不合群吧?她回来说,没有小朋友和她是好朋友,因为别人都说我吃饭很脏;我是个脏孩子,所以别人不和我好!”老师听了立刻意识到了妈妈的言外之意——家长在为孩子被人说成“脏孩子”而觉得委屈。老师也马上想到了扬扬这段时间的表现:她比以前更不合群,更不和老师亲近了!
分析:扬扬在班里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尽管已经中班了,可还是比较“自我中心”,不太主动和同伴交往;而在一些行为习惯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进餐,一直有用手玩弄饭菜的不良习惯。对此,老师在多次提醒教育无果后,产生了急躁的情绪,对她行为的批评语言开始简单化,用了诸如“扬扬,你怎么总是这么脏!”这样指向人而非理智地指向错误行为的话语。这种形式的批评语言使班里其他的孩子也跟着说扬扬:“你这么脏的!”
我们都知道,中班孩子开始对自己产生初步的自我评价,但这种评价常常是借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进行的。因此,老师和集体多次的反面评价使扬扬在心理上产生了:“我是个脏孩子”这样的消极的自我评价。孩子有了这样消极的自我定位后,会觉得反正我是个脏孩子,我就是吃不好饭了;吃不好饭,老师和小朋友就不喜欢我了……这不仅使她没有产生改善自己不良行为的动力,反而使她对老师集体产生了排斥的心理,从而在集体中显得更加游离、不合群。
可见,要想让批评收到应有的效果,批评者一定要保持理智,避免使用直接指向人的语言,这样的批评否认了人的能力,只会使被批评者产生无助的反应,而不能有效地让被批评者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了解怎样改善自己的行为。
在认识到上述问题后,老师立即向家长表示了歉意,并真诚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一起寻找扬扬吃不好饭的原因。妈妈说,这可能与扬扬是个剖腹早产儿,一直有些感统失调有关。她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得不太好,所以从小吃饭就不太拿得好餐具,形成了用手抓饭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当时没引起家人更多的重视,没有及时纠正。老师也进行了反省:在上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一开始保育员出于好心,也怕她吃得桌上地上一塌糊涂,就常常喂她。等扬扬到了中班,老师要求孩子要自己独立进餐,可扬扬和同伴在这方面的差距已经有点大了,就常常因此受到批评,这使她在这件事上更缺乏了信心。最后,老师和家长一起统一了看法:吃饭的习惯要纠正,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再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语;而要改为具体指导扬扬如何正确运用餐具,多加以练习,帮助她逐步学会干净地进餐。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一方面加强对扬扬小肌肉动作的训练,有意识地经常让她练习拿调羹舀各种物品;另一方面,当扬扬在进餐过程中又出现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时,不再大声在集体面前批评她,而改为走到扬扬身边轻轻地提醒,对她说:“扬扬,吃饭时不要急,你很能干的,也长大了,一定可以不用手而用调羹把饭菜舀起来。来,象老师这样把调羹轻轻插到饭菜里面,再拿平了舀起来,看,这样饭菜就不掉出来了吧……”慢慢地,扬扬进餐的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小朋友不再说她“脏”,她和同伴的关系也有了良好的发展。
案例:
午餐后,孩子们在教师外的走廊上玩玩具、做游戏。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突然传来嚎哭声,原来是刘越小朋友,只见他坐在地上满脸都是鼻涕和眼泪,哭得挺伤心,身上还撒满了游戏插塑,问及原因,刘越抽泣着回答:“是——是殷明打我,还抢我玩具。”我找到殷明,殷明却说:“我是跟他打着玩的,我已经讲过对不起了。”孩子间打打闹闹是常事,我也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在体育游戏时间,我带领幼儿玩“切西瓜”的游戏。游戏正在进行着,男生一队又传来哭声,原来殷明又将刘雨帆打哭了,于是我又叫过殷明,谁知他却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并回答说:“我跟他打着玩呢!我没想把他打哭……。”
教师分析:
殷明为什么会说是“打着玩的呢?”细细想来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时候的确是打着玩的。问题是孩子的另一方是否了解和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海洋球堆里,一个孩子抓着一个海洋球,出其不意地向另一个孩子身上掷去,然后停下来朝着对方笑,等待对方的反应。而被海洋球掷中的孩子,一开始很生气,但当他看到对方的表情时似乎明白了,便也拿起一只海洋球向对方掷去,于是,两个孩子便打起了球仗(当然这样是不会打痛的)。那为什么这两个孩子就没有真的打起来呢?其实,这里有游戏信号的传递和理解问题的存在。第一个孩子的表情与动作的停顿正是一个信号:“这是玩,不是真的打你!”它是向对方发送做游戏的建议;第二个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号后,并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于是游戏就在此产生了。也就是说,只要对方都能理解这种“这是玩啊!”的信号,并且双方都能以此来做出一致反应,那产生的则是游戏而非打架。
第二,幼儿期行为易受情绪支配,幼儿不善于或无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学研究指出,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情感统治着他们生活中的一切方面。在这时期的孩子还不会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有时明知打人不对,但却无能力控制,因为“思想”仍处在幼小的萌芽期。
具体建议:
无论殷明是打着玩,还是真的打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在园的监护人,应注意这样几点:
一、教师应认真观察孩子的情况、动态。
如果殷明真是打着玩,教师应主动发现其表情动作存在有一种特殊的“游戏”信号。这时如果刘越和刘雨帆理解到这一信号,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他们也就打不成了。虽然游戏打架与真的打架看上去似乎很相似,但幼儿游戏的双方却意识到这并非打架,而是游戏。但刘越和刘雨帆没有接受到这一信号,那可想而知“打架会由此产生”。这一暗示信号的传递、接受,有赖于孩子的辨别、理解能力,这在群体活动中将会得到培养。
二、教师应指导殷明正确的想要同伴与其游戏的方法、方式,提高其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在日常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培养殷明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学习有效地展示动机的方法。而作为刘越和刘雨帆也要培养其识别能力,理解表情动作的真正意图。当然,这一点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形成的,则有赖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从而在练习与游戏中逐步加强。
三、教师不要“无限上纲”,冤枉幼儿。
教师不要见到谁打了人就训斥、责问,并扣上一顶“坏孩子”的帽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孩子日后的性格、心理发展。教师应先分析情况、听取其他旁观者讲述再下定论,因为这种“打着玩”的现象是幼儿期的一种独特表现。
四、教师也不能排除殷明是真的打人的可能性。
虽然,殷明有可能是真的打了人,但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有些行为属无意识侵犯,他们会因一时冲动而做某件事。例如:打人。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幼儿的生活中指导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
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情感是敏锐的,教师一定要用正确的目光、语言来理解他们,引导他们,让这些新纪元的开拓者健康成长,这也将成为新一代教师的使命。
每月一得:
案例分析:《今天我是小主播》
新桥幼儿园伍燕飞2005年10月
一、背景介绍
1、幼儿情况介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们大三班幼儿的听说能力发展都比较缓慢,大多数幼儿不敢说、不会说、不愿说。每次活动时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很少,经常出现冷场的现象。
2、为了能帮助幼儿尽快提高听说能力,我们想了许多方法,包括每天中午的“故事大王讲故事”,每天早上9点的“我是新闻小主播”活动。每天,我们都指定两个小朋友主播以便能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和表达的机会,。
3、老师情况介绍:小顾老师是这学期我带的实习老师。她学习认真、工作踏实,对孩子非常关心,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有时会对发生的意外情况束手无策。
二、观察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实习老师的观察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以对突发情况的回应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我是小主播”讲述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寻找原因和对策,提高实效性
3、通过观察,了解班内幼儿近期实际语言发展水平。
三、案例记录:
发生时间2005年10月10日早上9:00发生地点大三班教室内
发生事件记录:早上9:00又到了,实习老师小顾老师已经把班里的孩子都组织好了,他们都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小手放在腿上。顾老师笑问:“今天,轮到哪两个小朋友来讲新闻呢?”她的眼光看向第三组,第三组的王国栋和夏霆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慢慢走到前面,坐在桌子前面,王国栋在桌子前面坐下来,等了一会儿说:“神舟六号。”然后就抬起头看着顾老师,顾老师就问他:“神舟六号怎么了?”王国栋摇了摇头,继续看着老师不做声,小顾老师继续追问:“今天早上,神舟六号怎么了?”王国栋还是不做声,下面的小朋友却已经忍耐不住,开始唧唧喳喳说起话来,小顾只好让他下去坐好,重新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接着又让夏霆超上来讲。夏霆超坐下来开始讲,但是只见他的小嘴在动,却听不到任何声音,下面的孩子只静了两秒,又开始交头接耳说起话来,又过了两秒,下面的孩子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已经盖过了台上的小朋友,甚至盖过了老师的声音。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分钟。我提醒小顾:“你可以问问其他小朋友有没有收看新闻。”小顾老师只好问:“还有谁愿意讲讲昨天的新闻?”她刚说完,只见李非凡、周文杰、张子翼三位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小顾老师请了李非凡上来讲,只见他坐好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他举起小纸条一边看一边讲:“今天早上4:25分,神舟六号成功着陆,两名宇航员接受了鲜花。”说完就把纸条交给了老师,小顾问他:“这是谁写的?”“是我妈妈写的。”李非凡坐好后,周文杰又上来讲。该是孩子们生活活动的时间了,小顾只好结束了这次的小广播。
四、分析与结论
1、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班级的孩子对于老师新近开设的“我是小主播”讲述活动还没有真正投入进去,兴趣还不够高,说明老师在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方面还做得不够。
2、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班里的幼儿语言表达水平参差不齐。有三个幼儿乐于说,也很会说,但是大部分孩子都不敢讲、不会讲
3、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家长的支持、配合是开展这个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我们班级
的李飞凡,在开展活动以前他并善于表达,而且普通话也不标准。但是由于他妈妈的积极支持:开展活动以来每天都和孩子一起观看、记录新闻,讲新闻,因此李飞凡每天都能给小朋友讲一条有趣的新闻。一个星期过去后,他不但敢说会说,而且普通话也变标准了,还认识了很多汉字。他的这些变化与他妈妈的积极支持、配合是分不开。
4、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个活动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取得大多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看新闻、记新闻、说新闻主要是在孩子家里进行的。
5、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顾老师毕竟是实习老师,因此临场经验不足,遇到一些以外情况有一点束手无策,而且有时只照顾到个别幼儿,不能作到兼顾个别幼儿和全体幼儿。
五、策略与做法
(一)、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家长配合支持。
1、通过通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开展“我是小主播”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意义、作用。
2、开设家长会,让李飞凡的妈妈向班里其他家长介绍成功做法以及记录背诵新闻的诀窍。
3、设计“每日新闻记录表”并轮流发放给幼儿家长,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新闻,并认真记录,还请家长教会孩子能看着念新闻。
(二)、拓展活动形式,提高幼儿表达能力。
1、丰富说新闻的表达形式,不光可以说新闻,还可以边说边演新闻,通过多种表达形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记录的方式也可以由单一的文字记录式丰富为绘画记录,或者照片记录、还可以收集报纸上的新闻。
(三)、丰富奖励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1、每天由全班幼儿评选出“最佳主播奖”,并奖励小红花。
2、在班级的“家长园地”栏里开辟“最佳小主播”专栏,贴出当选者的照片和介绍的新闻。
3、用摄像机将幼儿讲新闻的情景拍摄记录下来,在家长会上播放给家长看。
(四)、加强日常指导,提升实习老师的专业能力。
1、以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实习老师潜移默化地学会怎样对幼儿的突发情况作出回应。
2、加强日常指导,提高实习老师的观察能力和指导能力,能作到兼顾个别幼儿和全体幼儿。
喜欢《案例:妈妈,那个眼镜是我拼的》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