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不能这样哄孩子

06-01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案例:不能这样哄孩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主题内涵:

王景景是一个特别任性的孩子,他喜欢看书、听故事还认识不少字;有时表现特别乖,但有时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弄得我们两位老师束手无策。而且他有时对老师和小朋友的话很在意,如果说中了他的心坎,他会一天表现都很好,但如果稍有不对,他就会跟老师唱反调,跟小朋友过不去。

案例的描述与分析:

今天是星期三,我上上午班,我早早地来到了幼儿园,等待我们班“小天使”的到来,这时王景景在门口躲在外婆后面不肯进来,我迎上去,向他们问好:“王景景早!”可是他没有回应我,还是躲在外婆的后面不肯走进教室,我走过去,把他拉进我的怀里说:“景景,你今天怎么了,每天你都是自己高高兴兴的乘接送车来幼儿园的,今天外婆亲自送来了,还这么依依不舍呀。”他外婆说:“乘接送车来不及了,他爸爸就让我送他上幼儿园,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上幼儿园,说别人说他是小偷,”我马上问:“谁说你是小偷了,”“是陈彬彬”。他说。“现在陈彬彬还没来,等他来了,我把事情问清楚了,让他向你道歉,好吗?”但他还是不肯留下,嚷嚷着要跟着外婆一同回家,我怎么说,他也不听,这时,他外婆说:“景景,你乖,外婆中午来接你回家好吗。”他觉得再吵下去也没用,就点点头留下来了,但还是拉着他外婆的手说:“你中午一定要来接我的。”他外婆点点头答应了。孩子就高高兴兴的去玩了。这时他外婆马上对我说:“我中午不来接他,让他乘接送车回家吧。”“那你刚才不是说中午接他回家吗?”我说。她说:“我刚才哄哄他的。”我说:“你这样做就不对了,让孩子觉得大人也会撒谎的,景景是个感情细腻的孩子,别人说他是小偷,他已经耿耿与怀,不肯上幼儿园了,你再骗他他会更伤心的,他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是别人说他是小偷,如果事情搞清楚了,他就不会这样了。”他外婆觉得无意中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就说:“那我今天中午一定来接孩子。”

经了解,景景在家的表现比在幼儿园还要任性,在家访中,发现他家没装固定的电话机,原因就是,他非常喜欢打电话,如果大人不在家,他经常拿着电话机打电话去骚扰别人,怎么跟他说,他也不听,只有采取不装电话机。后来经了解,这次的“小偷事件”也是他的错,陈彬彬在搭积木,搭好了一佳飞机,放在桌上,王景景走过去就把别人的飞机拿走了,陈彬彬跟他要,他就是不肯,于是,陈彬彬就说他是“小偷”。但是,王景景虽然任性,他对于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评价很在乎。所以导致了今天不肯上幼儿园的局面。但后来经过老师的调解,双方都任了错,大家都和好了。

体会与反思:

幼儿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受,如果家长为了让他不哭,就骗他,这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印下大人也回撒谎的烙印,幼儿虽不成熟,还分不清大人的那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去见解自己的感受,对孩子撒谎,虽然当时有效,他不哭了,也不闹了,但久而久之,会造成他对周围人们的不信任,甚至对周围事物也包怀疑的态度,当幼儿提出某一要求时,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他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是人家说他是“小偷”,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会很高兴,我们要以一个关怀者的身份去感受幼儿的内心世界,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新声,合理的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并与幼儿亲切的交流,促进幼儿情感方面的发展。

相关问题的思考:

教师、家长要尊重幼儿的感受,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当幼儿不愿干某一件事时,一定有他的理由,本案例主要是由于别人的一句小偷引起的,后来了解清楚了事情的真相,两个小朋友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相互道歉,他们也和好如初了,所以老师要做一个观察者,找出答案,同时要做一个联系者,去帮助幼儿和家长沟通,而不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强制幼儿,不让他哭就大功告成了。m.yjs21.cOm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对孩子撒谎,下一次孩子可能“以牙还牙”对家长说出言不由衷的谎话,我们要队幼儿的内心世界及时的探索,解开幼儿的心结,是他们的情感得到满足,获得最大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父亲这样教育我


小时候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山上,在漫步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其他孩子的父亲也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山里玩。当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瞧见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

我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

他说,"那是只黑颈鸫呀!你爸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

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爸是这样教我的──"看见那鸟儿了么?"

他说,"那是只斯氏鸣禽。"(我猜想他并不知道这鸟的学名。)他接着说,"意大利人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克达'。现在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可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他说,"瞧,那鸟儿是在啄它的羽毛。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大概是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要把羽毛梳理整齐。"我说。

可结果发现,鸟儿们在刚飞完和过了一会儿之后啄的次数差不多。

"因为有虱子。"他说,"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蜡,蜡又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粘粘的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于是又在这上头生长。"

"只要哪儿有食物,哪儿就会有某种生物以之为生。"现在,我知道鸟腿上未必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螨。他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对,但是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又有一次,他摘了一片树叶,我们注意到树叶上有一个C形的坏死的地方。"这是一只蝇,在这儿下了卵,卵变成了蛆,蛆以吃树叶为生。它每吃一点就在后边留下了坏死的组织。它边吃边长大,吃的也就越多,这条坏死的线也就越宽。直到蛆变成了蛹,又变成了蝇,从树叶上飞走了,它又会到另一片树叶上去产卵。"

同上一例一样,他说的细节未必对──没准儿那不是蝇而是甲壳虫,但是他指出的那个概念却是生命现象中极有趣的一面:生殖繁衍是最终的目的。

一天,我在玩马车玩具,车斗里有一个小球。我说,"爸,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小球往后走;当马车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时候,小球往前滚。这是为什么?"

"因为运动的物质总是趋于保持运动,静止的东西总是趋于保持静止,除非你去推它。这种趋势就是惯性。但是,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这是很深入的理解,他并不只是给我一个名词。父亲用许多这样的实例来进行兴趣盎然的讨论,没有任何压力,这使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着迷,我只是碰巧在物理学中建树多一些罢了。

案例:我可以这样玩吗


一、案例

今天的早锻炼轮到我们班玩大型玩具了。在玩之前,我对他们进行了安全方面的谈话,更列出了一大堆的禁止项目,例如:不可以从滑滑梯上头朝下滑下来等等。孩子们都玩得很“好”。突然,小杰跑到我身边,对我说:“徐老师,在钻桶里钻来钻去真没劲,我想从钻桶上爬上锁链桥,行吗?”我朝着他指的方向一看,看到钻桶上面果真可以攀上锁链桥,但这需要勇气、胆量和手臂的拉力,还需要注意攀上锁链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果一不小心就会从钻桶上掉下来,应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刚想说不可以,可是我又看到了他那祈盼的眼神,那眼神分明在对我说;“老师,我想这样玩!老师,让我这样玩吧!”我想到了现在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非常注重孩子自己生成的活动,况且小杰的这一玩法可以锻炼勇气、胆量和手臂的拉力,我何不支持小杰的玩法呢?于是我问他:“你行吗,怕不怕?”小杰坚决地说:“行!”我马上鼓励他说:“你很聪明,也很勇敢,但要注意安全噢!”我在钻桶下面放置了一个海棉垫,在我的保护下,小杰顺利地从钻桶上攀上了锁链桥,我高兴地抱住了从锁链桥上下来的他,还让孩子们围上来看了他攀登的动作,请他介绍攀登时要注意怎么保护自己。我还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了他的发现和他的勇敢,他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有好多小朋友也进行了尝试,同样开心地感受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玩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往我们在开展运动活动时,总喜欢控制孩子们的行为,从来不采用孩子自己生成的玩法,或者在运动之前就已禁止孩子们许多的运动方式,害怕孩子会出事。现在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观念也在逐渐的转变,应让孩子们去体验挑战性的活动,支持孩子对一些运动方法的探究。但是在运动活动中安全因素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可是也不能因噎废食。所以在运动中重要的是老师该怎样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自己学会自我保护,并且教师作好防护工作。

二、问题:在开展运动活动时,对于孩子生成的玩法,我们该持怎样的态度?

三、讨论:

教师A:首先教师创设的运动环境应该是安全的,这样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孩子生成的玩法也就不会危险到哪里去,这样,对于孩子生成的玩法应该持支持的态度。其次对于孩子生成的的确是危险的动作教师应该制止。例如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肯定是要制止的。

教师B:教师在活动中不能对孩子生成的玩法持放任自流的态度。要看进行的是何种运动活动。如果是让孩子进行较自由的运动时,如呼啦圈的一物多玩,这时就应该支持孩子生成的玩法,当然不能是很危险的玩法。如果进行的是有规则的运动活动,我认为在进行的这个活动中不应该支持孩子生成的玩法。因为规则运动在很大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竞赛意识,让他们从小有一种纪律性。如果支持了孩子生成的玩法,不就是破坏了游戏规则吗?但也可以将孩子在这个活动中生成的玩法预设成下次的活动。这样既遵守了游戏的规则性,又采用了孩子生成的玩法,保持了孩子的兴趣。

教师C:我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有自我防护的能力。现在二期课改下的运动活动,提倡孩子去体验挑战性的活动,在运动中培养孩子大胆、自信勇、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果教师一味地禁止孩子生成的玩法,虽然说我们教师认为这样是安全了,但孩子肯定会感到索然无味,进而对运动不感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探究欲望。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那么在运动中教师就能放心大胆地支持孩子生成的玩法了。

不能让孩子赖床


导读:全家人都该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只要生活有规律了,无论什么季节,您和宝宝都能拥有健康、精神的每一天哦!

对于很多上班族爸妈来说,清晨时光就好像是在打仗。

但如果这时宝宝偏偏不合作——赖在床上不肯起来的话,那可就伤脑筋喽!

要让宝宝早起,关键在于调整好全家人的生活作息。

早睡早起、健康有序,全家人一起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规律吧!

一到冬季,父母都在为让宝宝早起的事而烦恼。尤其是已经开始上幼儿园的宝宝,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让原本就十分紧张的清晨时光变得更措手不及。但是您注意到了吗?“早睡早起”,其实是一对好兄弟,所以,要宝宝早起,首先得做到早睡。这也是全家人都该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只要生活有规律了,无论什么季节,您和宝宝都能拥有健康、精神的每一天哦!

4个宝宝清晨赖床原因

爸妈是夜猫子一族吗?

宝宝白天的运动量不足吗?

宝宝在睡前总是磨磨蹭蹭吗?

宝宝对爸妈的唤醒方式表现出厌恶吗?

为何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有人说,小婴儿“睡一睡就长一长”;也有美国最新的科学研究报告表明,宝宝小时候睡眠不足或睡眠习惯不良,长大后有可能成为“问题少年”。早睡早起,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对于正在迅速成长的小宝宝来说,爸妈如只是一味要求宝宝早起而没有确保其足够的睡眠时间,绝对是对健康有害的。因此,爸妈不仅要让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更要注重宝宝的睡眠质量,把握好宝宝在睡眠中的生长发育契机。

影响宝宝正常睡眠规律的因素

全家人都晚睡,宝宝也只好“作陪”。

白天睡得过多或时间过长。

下午或临睡前从事较为激烈的活动,兴奋感觉久久不能退去。

身体不适或心情不佳。

如何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要让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最好全家人都动员起来,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来协助宝宝调整好生物钟哦!

下面,我们来看看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的8大要点。

1)爸妈也尽量做到早睡早起:或许您是很会享受“夜生活”的爸妈,但为了宝宝的管教与健康,尽可能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节律吧!

2)白天只有1次睡眠:8个月以后的宝宝,白天大约只会有1次下午的睡眠,也有些宝宝白天不睡觉。只要宝宝能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白天不睡觉也没有关系哦!

3)良好、安静的睡前活动:有些宝宝会因为白天玩得很“疯”或睡前泡了热水澡而变得不易入睡或睡不安稳。此时,爸妈不应催促宝宝“快睡!”、“闭上眼睛!”,这样一来,宝宝反而更睡不着。为宝宝安排一些安静、有趣的睡前活动,如温和地谈话、讲故事等,能使宝宝更顺利地进入梦乡哦!

4)用饮食规律来协助调整:饮食也会影响睡眠。如果晚餐吃得过饱或摄入热量过高的食物,宝宝会因肠胃不适而睡不着,或因精力异常充沛而不想睡觉。这样一来,第二天早晨就会起得晚些。如此的恶性循环对于宝宝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爸妈和宝宝都要注重“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原则。

5)晚归爸妈先安顿好宝宝入睡:不少爸妈工作繁忙、早出晚归,但在晚归之前,要先关照好家人帮忙照顾宝宝就寝,回家时也要注意别吵醒宝宝。

6)给宝宝安全感:爸妈并不一定要跟宝宝一起睡觉,但是宝宝入睡前的活动应有爸妈陪同,这样的情境比较容易让宝宝感到安全感。

7)白天让宝宝得到充分的运动:白天宝宝的运动量是否足够,也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睡眠。爸妈们或许会常见宝宝玩累了,不知不觉地睡去的情形,让宝宝在白天获得充分的运动,夜间的睡眠自然也会好些。

8)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果宝宝睡不着,爸妈还一直开灯或看电视、走动,那就更睡不着。就寝时间一到就关灯,让房间变得昏暗,宝宝就很容易上床入睡了。

清晨有哪些自然唤醒的活动?

除了确保安稳、充足的睡眠以外,清晨的唤醒活动也是促使宝宝早起的必要手段。医学证明,只有自然苏醒,才能使人一整天都神采奕奕。其实,聪明爸妈们只要稍用心思,也可以让宝宝在您的“巧妙”安排下,自然地醒过来哦!

1)听觉唤醒:听觉唤醒,可不是我们惯常使用的“闹钟吵醒”。爸妈在清晨为宝宝准备一段清新、欢快的音乐,可以让宝宝在乐音中快乐地苏醒过来,并开始精神饱满的一天。

2)触觉唤醒:爸妈可以把手伸入宝宝的被子里,沿着宝宝的小脚往上轻轻点触。一边点、一边根据点到的部位念儿歌:“宝宝的小脚丫醒了,宝宝的小腿醒了,宝宝的大腿也醒了……”但在冬季时做这个游戏的话,爸妈一定注意手的温度,过冷的手会刺激到宝宝,让宝宝感觉不适。

3)嗅觉唤醒:嗅觉唤醒可供全家人受用哦!一顿香喷喷的营养早餐,会让宝宝“食指大动”、胃口大开,在美妙的嗅觉感受中苏醒过来,并迫不及待地享受丰盛的早餐。

4)视觉唤醒:光线变化是最好的“自然闹钟”,爸妈拉开窗帘,让“太阳公公”照亮宝宝的双眼,美好的一天就开始啦!

案例:因人施教----不能忽视个别差异教育


我们班的棒棒是一个天真、可爱、却又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在同龄孩子当中他的年龄偏小,活动时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美术活动《小蝌蚪》,幼儿用手指点画小蝌蚪,感受春天的特征,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积极性很高。

活动一开始,我组织孩子们自由地到四周去观察小蝌蚪,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纷纷跑去从各个方位看小蝌蚪。棒棒也很兴奋,满场跑,一会儿看这边,一会儿看那边。我微笑着说:“棒棒,这些小蝌蚪都长得一样吗?”忽然,棒棒将手伸入玻璃缸内,去抓小蝌蚪,溅得满桌子都是水。我急忙予以阻止,并对棒棒投去了生气的眼神,“捣蛋鬼,你看别人观察得多仔细。”小家伙低头嘟哝着嘴:“我想摸摸小蝌蚪。”随后,独自坐在位置上。

活动继续进行,孩子们观察回来,我请孩子们说说你见到的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孩子们都举手了,“小蝌蚪长着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小蝌蚪全身黑黑的”、“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棒棒也举手了,我发现了他,请他回答,棒棒特别高兴,站起来饶着我游来游去。“哦,小蝌蚪在水中是怎样的呀?你说说看?”我问。棒棒依旧用游的动作来表示,我说:“谁来帮助棒棒?”一个幼儿高声说:“快乐地游来游去。”我表扬了这个孩子。乐乐把身子趴在桌上,显得有些不高兴。

我开始讲解,引导手指点画小蝌蚪以后,幼儿开始自由尝试,大家画得很投入,作画效果很不错。我还不时地鼓励孩子在用油画棒添尾巴时画出不同方位、不同姿势的小蝌蚪,再加一些水波浪、水草等东西,棒棒今天也在认真画。活动结束前,进行了同伴间的相互欣赏,以集体评议的方式将小朋友认为好的画贴到展览区。“孙老师,我的画呢?”棒棒问,我说:“你下次再画得好一些,展览角也会有你的画的。”小家伙把身体挡住别人的画,还用手不时地拍打画面,久久不肯离去。

二、分析:

我在组织活动时,能面向全体,让幼儿自主地探索,自主地交流,以手指点画这种饶有趣味性的手法画小蝌蚪,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但是,棒棒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孩子,我并没有根据他的个性特点找出他的个体差异,来很好地加以教育引导。虽然已对他有所关注,但在因人施教上,在真正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上还是有所距离的。

三、反思:

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我们每个教师并不陌生,早在《规程》颁布时,就有所明示,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把这一原则停留在观念上,而不能真正做到。这一次新《纲要》在一个新的意义上重提发展的个体差异,提示因材施教的科学内涵,它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里的每一个对我们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到底该怎么做?该做些什么呢?

1、教师要真正关注、了解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在活动中的反应,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活动一开始当别人在观察小蝌蚪时棒棒却用手去抓小蝌蚪,这并非是他的调皮捣蛋,也许他是用另一种方式在观察、体验对小蝌蚪的认识,但教师没有真正了解他,没有关注他不同的学习方式,他的需求也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其实,当时我应该仔细地去问一问棒棒为什么这么做?等你真正关注了,你就会了解,还会正确引导,孩子自然会有所满足。

2、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与要求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活动当中,教师心中要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与要求,活动中设计的提问也应以幼儿个体差异而难易程度不同。像棒棒这样的孩子,年龄偏小,能力较弱,要他回答小蝌蚪的外型特征时,他就用游的动作来表示,这是完全可以的,我应该以他当时的表现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也许在教师进一步地引导下,棒棒还能以讲的形式来表述。让别的孩子来帮助,对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有一定的伤害。

3、教师要以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幼儿

正是由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对幼儿的评价是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的。横向比较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并不合适。应该从幼儿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纵横比较,在自己以往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也该给予表扬与鼓励。如果用这一点去评价棒棒本次手指点画时的表现,我也该张贴他的作品,因为他有了一定进步。在集体面前将表扬给予他,让他有继续努力的信心与动力,同时感到成功的喜悦。

随着新《纲要》思想的渗透,我们要不断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寻求如何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教师要不断地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敏锐地察觉孩子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孩子。

教师心得:怎样把孩子哄的听话


怎样把孩子哄的听话

1、真诚的理解

倾听孩子的哭诉,表示老师非常了解宝宝想回家的想法。让宝宝相信老师会帮助他,从而建立对老师的依赖感。

2、积极的暗示

用小鸡小鸭们上幼儿园互相快乐问好的故事,暗示孩子别人上幼儿园的时候是高高兴兴的,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模仿这样的行为模式。

3、哭闹的安抚

对于那些哭闹不止而哄劝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师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一阵,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平静下来。

4、需求的满足

对于那些极度思恋亲人无心活动的幼儿,教师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和亲人有关的东西,比如美貌的照片。手帕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5、温暖的触摸

老师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用手轻轻抚摩孩子的脸、手、头发等,通过肢体的接触让孩子感觉老师的善意,从而接受老师的关心。还有让孩子带一张照片,大家的照片贴在一起,组成一个“全家福”;允许孩子里带一样安慰物品来园,比如毛绒玩具等…方法太多了。

6、亲切的态度

教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如果宝宝不愿意叫老师、打招呼,别强求,还要经常抱抱、亲亲他们,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

7、用心的关爱

孩子吃饭时要多鼓励,不会自理的幼儿老师可以喂他,让幼儿感知老师对他的关爱。

8、热心的帮忙

幼儿口渴了及时给幼儿喝水;幼儿不小心尿裤子了,我们应该说:“没关系,老师帮你洗洗,给你换下来”。让幼儿切身的感知老师像妈妈一样亲!

9、亲切的迎接

教师以和蔼的态度和笑脸迎接孩子,亲切地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抱在怀里亲亲等,都可以使孩子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

10、适时的夸奖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夸夸孩子。如:“看,你的衣服多漂亮”,“声音真响亮”,“自己走着进来,真棒”等,这些都会让幼儿感觉到老师亲切、慈爱、喜欢他,不安全感就会消除许多,心情也会逐渐平静下来。

11、及时的表扬

幼儿有一点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如:对入园不哭不闹的孩子说:“真是好样的,并奖励给他一个小五星”;对自己吃饭、收拾玩具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并竖起大拇指……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喜欢他,小朋友接纳他。

12、紧凑的活动

给孩子安排紧凑的活动,减少孩子想妈妈的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玩游戏,享受到与同伴玩耍的乐趣,渐渐地喜欢与幼儿园小朋友游戏,更想上幼儿园。

13、有趣的游戏

教师可以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带他们到户外玩大型玩具,组织他们玩有趣的“开火车”、“拍皮球”等游戏,这些都可以吸引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在活动中,忘掉心中不愉快的事情。

14、积极的游戏

节后孩子入园,心里想的最多的还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组织教学时避免提到家里人,不要玩扮家家之类的游戏,以免引发幼儿恋家的情绪。

15、情况的反馈

在下午离园时,老师用简短的话语向家长介绍幼儿一天在园的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的及时介绍通知家长。如:幼儿一天在园的生活、学习状况;幼儿该天的作业,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等等。

16、家园的合作

节后,孩子上幼儿园,午睡是入园不适应的难题之一。老师要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在家里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尽可能的按时起床、睡觉,让孩子在家里就适应上幼儿园的作息时间。

相信《案例:不能这样哄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睡前故事哄小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