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队伍里的小排头

06-02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每阶段教学效果变化记录下来,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育随笔:队伍里的小排头》,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排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我们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楠楠说:“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玟玟说:“可以轮换着当,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就这样曾经头疼的问题解决了,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发现,其实中班幼儿的已能尝试解决一些问题,日常孩子中许多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往往是我们大人不信任孩子,剥夺孩子们的权利,包办代替解决问题。其实我们要做的恰恰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带领他们发现问题,然后商量讨论解决问题,仅此而已。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小小排队中隐藏的秘密


小小排队中隐藏的秘密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

只要我一发出“请小朋友们传小椅子到走廊上排队”的信号后,就像是点燃了混乱的导火索,我班幼儿就一窝蜂地往教室外面跑,有的孩子连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拥到我身边。经常听到小朋友在喊“老师。他挤我!”“老师,他推我”。特别是黄振豪小朋友,每次排队总会挤在前面,吵着要排第一个”。

有一次,我就忍不住问他:“站第一个和站在后面有什么不同吗?”他笑着对我说:“站第一个可以拉着老师的手,可以先玩,而且老师可以看见我。”

想不到,在这个小小的排队里面还隐藏着孩子们这样的小心思,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的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所以老师也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懂得互相谦让的排队呢?

于是,我尝试着编了一首儿歌“脚站线上,不推不挤,前面后面,我都喜欢”。我引导孩子排队时沿着走廊上地砖上的线进行站队,这样孩子就能整齐的排好队了,并且告诉他们如果发生推挤会发生什么可怕的后果,最后告诉他们,不管你们站在前面还是后面,老师都会喜欢他们的。所以,每次排队时都引导孩子们念一遍儿歌,让孩子们巩固排队的纪律。

其次,对主动谦让的孩子我会进行及时表扬,奖励他一个大拇指,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懂得谦让。

最后,如果发现故意抢“第一”的孩子,我会对他进行引导,告诉他先站到后面去,在后面老师也能看见他,老师更喜欢懂得谦让、会排队的小朋友。

经过一周的练习,我发现孩子们的排队纪律明显好了很多,也希望我的宝贝们能够继续坚持。同时,孩子们的小脑袋中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掘呢!

教育随笔:区域里的秘密


教育随笔:区域里的秘密

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并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这不,本学期我们班长组进行的优质课展评还是区域活动。听到这个信息后,心里还是挺担忧的,因为是托班孩子,又是一个新班,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还达不到,进行区域活动会不会玩不起来,或者会不会乱玩一通,各种担心涌上了心头。后来,经过对孩子们的指导和积极的准备,心里还是有了些许的自信。

本次区域活动,我给孩子们开放了四个区域:分别是建构区、甜蜜妙妙屋、创意坊、益智区。活动开始,我去游乐场玩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积极地开着小火车跟我一起去游乐场,在给孩子介绍完了活动的材料、目标和注意事项后,就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开始活动了。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扮演者各种角色,都玩的很开心,一会让我看他们搭建的宽宽的马路、一会让我们看他们做的好吃的彩虹糖......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索实现活动的目标。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整个活动下来,唯一的一点就是最后总结的环节比较弱,由于孩子们玩的太高兴了,就有点收不住了,我就草草的总结了一下就结束活动了。

通过这次区域活动的深刻感受,其实,放开了,孩子还是玩的很开心的,同时也要相信孩子的实力,他们还是能够做的很好的。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会结合主题活动,投放更多的材料,让幼儿探索,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鞋子里的虫子


中午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熟睡中的孩子们。电话是另外一个班级老师打来的,通知下午要进行拍球比赛,请做好准备。放下电话赶紧催孩子们起床,并一一给他们穿好衣服。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出寝室去拿球了,没过一会儿就听见活动室传来“嘭嘭嘭”的打球声。我开始给孩子们整理床铺,无意间转头却发现浩博、成浩、李正等几个小朋友你拥我挤地趴在地上围成一团不知在干什么。见此状况,我忍不住说道:“你们几个在干嘛,还不赶快去拍球。”原本以为孩子们会马上起身走开,可是他们却不为我所动,依旧趴在那里。我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你们不去拍球,趴在这里干嘛,刚才我和你们说话没听见吗?”只听浩博说:“老师,你快看,静如的鞋子里有虫子。”“净胡说,干净的屋子里,哪里有虫子?”我反驳着。“真的,不信你瞧瞧。”说完拿起鞋子让我看,顺着方向望去,果然里面有一只在动的“臭大姐”(地方方言)。“快,快把它倒出来踩死。”一旁的李正大声喊。“不行,它是好的,不能踩。”成浩急忙接过话来。“好的”“坏的”……两人争吵了起来。“老师你说是好的还是坏的?”旁边的浩博着急地问我。“它是害虫。”我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那它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会跑进我们的教室里?”“为什么它不睡觉?”……孩子们的问题一个一个接着而来,眼见比赛的时间到了,于是我对他们说:“我们先把它用瓶子装起来,比赛完拍球再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

拍球比赛刚一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瓶子跟前,很显然他们对这个小东西产生了兴趣。看到他们如此感兴趣,我心想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了解更多的知识。在活动中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它相关的材料,讲述了“臭大姐”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出现的季节等。对于他们提出的为什么会在小朋友的鞋子里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有意识的将问题抛给了他们:“你们说呢?”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有的说:“它也想要一双新鞋。”还有的说:“天太冷了,它想到这里暖和一下。”……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他们的想法我都给与了肯定,同时借助于今天的活动我又带领孩子们认识了许多的益虫跟害虫,使他们不知不觉的又掌握了许多书本上还没涉及到的知识,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今天这件小事让我再次的认识到教育无处不在,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细小环节都会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材料。生活中老师要多一些细心、耐心和灵活的引导,及时挖掘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主动探索研究,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真正做到老师是指引者,孩子是探索者、创造者。

教育随笔:班级里的“小老师”


教育随笔:班级里的“小老师”

早上早餐时间,先吃完早餐的幼儿会到玩具柜一旁自己看书。文文、花花、桐桐和然然等几位小朋友最先吃完早餐,但是他们并没有拿书看,而是坐在一旁互相说悄悄话。一会儿,文文站起来。双手背后走到这一个个小朋友面前,说到:“坐坐好!”而这几个孩子也非常配合地把手放到腿上,后背挺拔地坐好。文文走了几次之后,她指着花花说:“你来当老师!”花花便站起来,也像文文一样走来走去,并说:“坐坐好!”坐着的孩子个个脸上绽放笑容,显得很兴奋、开心,但同时也非常配合“小老师”的要求。就这样,几个孩子轮流当老师,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发现不论是当“老师”的孩子和在一旁的孩子,他们都很专注和配合。平日里最坐不住的然然,表现的让我感到很意外。他全程非常配合“小老师”的要求,坐着的时候一动也不动。当选他当“老师”时,他开心的合不拢嘴,一直笑眯眯地走来走去。

看到这些“小老师们”,我首先反思了自己日常的言行。对于小班孩子们来说,老师就是他们最崇拜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文文是班里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女孩子,平日里也比较爱观察和模仿。这次模仿老师也是她第一个提出来的,她比较有组织与主导能力。其它孩子都听她的话,她组织的“小老师”游戏同伴很喜欢。同时,她对教师的观察与模仿很细致,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些孩子中然然的表现很让我惊讶。平日里的然然总是坐不住,还爱惹别的小伙伴。但是在这个游戏中他坐得笔直,完全听从“小老师”的吩咐。直到选他当“小老师”,他兴奋地不得了。模仿起老师来有模有样,非常有趣。看来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里,会呈现出自己专注投入的一面,孩子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好动力。

回想平日里孩子们常争抢帮助老师做简单的事情,如:发毛巾、擦桌子和拿杯子等,可能也是孩子们想要亲近老师,以能够帮助老师为荣。所以才会有孩子们自发生成的“小老师”游戏,我想以后可以让孩子们轮流当“小老师”为大家服务,如发盘子、毛巾或玩具等等,激励幼儿自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随笔:角落里的风景


教育随笔:角落里的风景

每次都会这样,有几个孩子擦完手之后都会在毛巾处久久不肯出来。

你们又在干什么呀?快点出去喝水啦1我有些急躁地说甚至表情很严肃。有些孩子听后就走开了,只有昊阳依旧在那里忙碌着。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急躁与粗暴,尽管是老师一切爱孩子的理念熟记于心,却总是不经意间……

我歉意地蹲下来问昊阳:“昊阳,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吗?”“我在数毛巾1他连头也没抬继续说:“我可以一下子找到好多小朋友的名字1这时,走过来的好好又说道:“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外面的操场1昊阳笑着说道:“从这个门上的窗户还可以看到我们住的小区。”一时间,这个角落又挤满了孩子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我忽然意识到,我歉意的不仅是刚才对孩子们的粗暴与急躁,更重要的是我差点抹杀了孩子们的充满探索与智慧的好奇心,老师让每天自己制造的浮躁生活蒙蔽了眼睛,不知道去发现美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美!我的简单干涉差点掐灭了这美丽的风景。因此说唯有和孩子同一个高度,才能真正体会孩子的世界,唯有一个童心,才能真正体验孩子的内心。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在这个角落里自由的寻找自由地观赏他们眼中的奇异的风景。我要感谢孩子们让我从中感悟很多.

一直以来,我们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需要成长,其实我们大人与孩子们是一样的,需要不断地成长,甚至有时还会从孩子们身上学到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知识呢!

让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来走进孩子的世界吧!你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教育随笔:规则世界里的情感


教育随笔:规则世界里的情感

我们有时是不是有些这样的苦恼:很喜欢自己班上的孩子们,但只要稍微亲密点,他们就像爬到我们头上来似的,教室里就没有了正常的秩序。所以,我们只能摆出老师的样子,孩子顿时也和我们不亲了。

这是一个规则世界里的情感问题。班级里的规则是孩子安全生活的保证。所以,规则是一定要的,并且一旦确定就得说一不二的。

可我们不情愿地看到,规则同时也拉开了师幼的距离。如何在不可少的规则之中,依然让大家感受班级里师幼的相亲相爱呢?其实,情感是师幼美好相处的润滑剂。

我们心中都是有情感的,我们习惯在“不许做这,只许做那”的或义正言辞、或好言相劝的教导后,加上一句“老师这么做都是为你们好”。

可孩子往往搞不懂状况:当嬉闹时,觉得你对他是好的;当要求时,觉得你对他是不好的。因此,当孩子没有感受到“好”的时候,一定不会觉得我们老师的“好”。

同样,在帮助孩子遵守规则、建立秩序的过程中,我们对孩子的“好”,也能理清孩子的想法,调和师幼的关系。

平日,当严肃地处理完一件事,我们总及时地找机会与当事的幼儿亲近地玩耍或聊天,“好像忘了”地传递“这件事不影响我喜欢你”的信息;当一些自认为“老师很喜欢我”的幼儿,违反了常规,我总及时地让全班幼儿一起参与评论,告知“我喜欢的你不可以伤害别的小朋友”的道理。

渐渐地,当孩子明白“规则就是规则,喜欢就是喜欢,规则和喜欢是没有联系”的时候,良好的班级秩序、正常的师幼感情也就形成了。在特殊的时刻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关怀,师幼的情感会更亲密。

教育随笔:藏在点名里的秘密


如果说幼儿园的点名只是为了核对人数,或打发时间,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教育机会。点名的学问深不可测。点名有助于培养幼儿常规。点名前必须让幼儿明确,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小朋友必须安静,该是谁就是谁,像那种老师只管叫着名字,不管孩子乱喊一气的点名不要也罢。点名有助于促进孩子间的友爱情感。点名时可以试着跳过请假幼儿的名字(谁来谁没来,不需要依靠点名来确定,老师应该时刻做到心中有数),点完后,问幼儿:“谁没来?”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注情感,同时还可通过点名鼓励坚持入园的幼儿。

点名可以渗透数的概念。小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点数自己组多少人,练习5以内点数。中班可要求多数几个,大班则可要求全数,还可练习默数,自己报数,进行偶数,奇数,相邻数等概念的渗透,并且也可以适当的渗透乘法概念。

点名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概念。年月日,星期,以及昨天,今天,明天等。每次点名前告诉幼儿日期,有没有特殊性,借以进行人文教育。点名可以促进师生感情。采用丰富多彩的点名方式,如被点到名的小朋友模仿小动物叫,或是用特别的方式与小朋友老师打招呼等。

教育随笔:垃圾桶里的饼干


教育随笔:垃圾桶里的饼干

今天吃过下午加点后,有个孩子过来对我说:“老师,垃圾桶里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偷偷扔掉的。”“啊?多可惜呀?这是谁扔的?”我连着大声问了孩子们三遍,孩子们瞪着眼睛看着我,活动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害怕的眼神使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太粗暴了,我立刻语气缓和的说:“是谁扔了这块饼干?”孩子们还是没有作声的,谁也不敢承认。

放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但扔饼干的事却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说明孩子有顾虑,这件事应当从正面积极引导,并且要在全体孩子面前解决,不解决的话以后类似的事情会一直发生。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有关饼干制作的资料,让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及图片了解饼干的制作过程,感知工人们的辛苦,接下来我又趁热打铁的开展了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我用太空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饼干,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我还借着课堂的余热表扬了朵朵和悦悦,她俩过去连一块饼干都吃不下,现在不光吃得多了,身体也壮了,个子也高了。孩子们笑着看着他们俩,我又反问道:“为什么她们现在比过去吃得多了?”孩子们纷纷说:“他们从前不爱活动,不爱玩球,不爱跳绳,不爱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东西。”我说:“对了,人的饭量会随着活动而增减,活动多了,自然就饿的快一些,中午吃得过多或过饱,下午吃点量也会相对减少,不想吃了。”这时晨阳着我的话自豪的说:“我就是这样,昨天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觉得有点饱,下午吃点时我就不想吃饼干了。”我说:“对呀,晨阳和老师说的一样,我们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时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告诉老师少给点,就要一个或半个饼干。”“告诉老师吃不了啦。”我称赞他们真聪明,说得对。

这时晨阳反而不出声了,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看这个,听听那个,脸上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垃圾桶里的那块饼干多半是他扔的。我及时说,像昨天下午垃圾桶里就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掉进去的?晨阳赶紧说:“老师,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也不扔饼干了。”这时我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并告诉他们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而不应该怒气冲天大声训斥,应当多从正面积极引导,让孩子明白道理,这样比点名批评会更加有效果。

相信《教育随笔:队伍里的小排头》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