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关于幼儿思维训练题,希望对宝贝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朋友排队,从左边向右边数小红排第7个,从右边向左数小红排第8个,请问这一排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解析:
从左边数小红是第7个,说明小红的左边有6个人,从右边数第8个,说明小红右边有7个人,所以加起来一共是6+7+1=14人。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孩子明白“基数”与“序数”的关系,即“左边有几个”跟“左边第几个”的关系,例如左边有3个人,那么她就是第(3+1=)4 个人。右边的情况同理。在引导孩子做题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尝试把题目中描述的情况用积木块摆或者生活中的小物体出来,例如花生或者豆子,然后再让孩子去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或者是让孩子用笔在纸上画出来,把关键性的人物“小红”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这样做起来就一目了然。这类题不建议让孩子直接口答,更多是让孩子自己实际操作,这样在考试中不易出错。
育儿理念
尚尚小童鞋1岁10个月了,偶尔让我苦恼,常常让我很自豪,总是让我很开心。不知道是都觉着自己的娃好的心理在作怪,还是儿子真的很棒,总是忍不住想夸夸他,当然也要夸夸天天陪他的姥姥。
老妈有着一套自己的育儿方法,虽然老妈没看多少书,但理念却不逊于我们这些天天在网上看育儿知识的年轻妈妈。老妈常说孩子要夸,要尊重孩子,别以为他听不懂。儿子每次犯错误的时候,老妈总是很有耐心的给宝贝讲解,宝贝就会乖乖听话。碰见小朋友也懂得谦让。老妈对宝贝也不纵容,比如儿子爬到电视柜或餐桌上,目前会很严肃的告诉宝贝不能上,即使儿子哭闹。
而这些与时俱进的育儿理念在我们年轻妈妈践行时就容易走了形。比如儿子拿棒子敲了一下电视,我就估计拍了一下手掌,绷着脸,做出夸张的生气的表情,意在告诉儿子他犯错误了,可儿子似乎觉着妈妈这样的表现很有意思,就一直把电视敲个不停,实在制服不了儿子,就喊老妈帮忙,很快就能搞定。和儿子闹着玩,故意在儿子屁股上拍了一下,老妈告诉我“孩子的屁股脸不能轻易打”。
儿子现在真的很乖,现在就让我来夸夸他吧。
下班回家,碰上对面楼得同龄小朋友,一起去荡秋千,儿子走在前面,那个小朋友看儿子要上秋千了,喊着“尚尚不玩,涵涵玩”。我就对已坐在秋千上的儿子说“让涵涵先玩,你是小男孩”,儿子马上就下来拉涵涵上去。儿子就站在旁边玩别的,等涵涵下来后,儿子马上上去玩。
还有儿子每次不小心把妈妈弄疼后,我都装出很疼的样子,儿子就会给我揉揉,还要再亲亲呢。
都说三岁看老,不求儿子学很多,只求儿子有着好的性格和习惯。
育儿观念: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让孩子快乐成长
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越来越失去价值。正如我们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那时的我看到这则寓言故事时就在想,当我得到一块“玉”,我一定不能用锄头来雕琢他,需要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当我经历怀胎十月、初为人母,我和所有的母亲一样憧憬着孩子的未来,希望她快乐、健康、平安、聪明、出人头地等等满满的愿望溢在心里。如今,女儿索菲快4岁了,在牛津E班度过了快乐开心的时光,成长为一个性格开朗、聪明活泼但又有点多愁善感、偶尔也会有点小任性的小姑娘。回想起教育女儿的点点滴滴,我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家庭教育方面
在我的家庭教育理念中一直采用“赏识教育”,多鼓励、多表扬让索菲有了较强的表现能力、较好的自信心。同时,“言传身教”在我心里是一个很有份量的词,如我有阅读写作的习惯,每次女儿看到我在看书写字,她就会拿着她的书安静地走到学习桌边写写画画,现在已经养成了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是洗手,第二件事是做作业的好习惯;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当孩子任性生气时,我会给她一个拥抱、让她平静、笑一笑,再问她遇到什么困难和麻烦,让孩子自己说出心里的想法再对她解释和引导,与她平等的谈话交流使得女儿和我像朋友一样交流,现在她是个活泼外向、善于沟通交流的小姑娘了。在幼儿书籍方面,从女儿一岁四个月至今,我一直订购的是巧虎书籍,每一期我都会陪着孩子看DVD、玩玩具、做智趣游戏书,在生活中强化巧虎良好的生活习惯,女儿经常模仿巧虎的各种行为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索菲的成长过程中,陪伴她最多的是巧虎的书籍和巧虎的益智玩具。我去的最多的是书店、公园和游乐场,希望能给她营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激发女儿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我经常在家和女儿做各种小实验,如“毛细现象”、“报纸开花”、“磁铁小实验”、“太阳能实验”等等。此外,我平时喜欢看育儿书籍,不懂就问,经常上育儿论坛讨论育儿话题或者请教有经验的妈妈育儿方法。我个人比较推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卡特威尔的教育》两本书,这两本分别由中、西方作者写的育儿书籍,我每看一遍都能汲取书中的精华,同时也提醒、反思自己平时的坏习惯并改正。
二、幼儿园教育方面
在这里,我必须且真诚地要感谢牛津E班的三位老师,她们对孩子的鼓励与关爱让索菲幸福、开心地茁壮成长。由于上班比较忙,也常常通过电话和老师交流,印象最深的是金老师经常说“你放心,孩子我们会照顾好,你安心地工作”;悦悦老师说“索菲最近表现很不错哦”;女儿说:“妈妈,老师今天又表扬我了,她又对我微笑了”……慢慢地,我非常信赖她们,也很少担心女儿的情绪和学习,因为索菲在幼儿园是最开心的,也因为老师点点滴滴的爱印在孩子的心里了。正是三位老师的严格要求、她们的爱心、责任感、细致与辛勤的付出,让索菲有了较高的情商,并养成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此外,我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主动和老师沟通交流孩子的思想和发展情况,非常支持孩子参加幼儿园的每一项活动,在老师的帮助下,索菲还参加了幼儿园的“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比赛”,这在索菲的成长路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非常感谢和尊重三位老师,女儿也非常非常爱老师、尊重老师!
教育孩子的路还很漫长,我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如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等等。感谢孩子让我成长,我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进步。我认为: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幼儿的分离焦虑已经成为每年新生人园时幼儿园和父母非常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被教育工作者视为教研工作的重点。但是新生入园时是否只在幼儿身上存在分离焦虑呢?作为父母,面对与幼儿的分离又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家长分离焦虑的表现
家长分离焦虑的表现主要有:
犹豫。对是否送幼儿来园犹豫不决,态度不坚定,幼儿如果哭闹就不坚持送了。
担心。担心幼儿不熟悉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不敢表达自己的基本需要。
害怕。害怕幼儿在幼儿园发生安全问题,会不会受小朋友的欺负,会不会生病。
焦虑不安。把幼儿送到了幼儿园,自己仍不舍得离开,在门口或教室外的隐蔽位置悄悄观察幼儿的情况,焦躁不安。
家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家长产生分离焦虑也是有其合理的原因的:幼儿3岁前主要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在家庭中长期建立起来的稳固的、单一的亲子关系,如果突然被外界的社会关系所打破,必然会给幼儿及成人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尤其是绝大部分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幼儿成为了家庭生活的核心,家人对幼儿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爱,亲子关系也更加的亲密。一旦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家人的情感寄托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缺失。
其次,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所得到的关心与爱都是来自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幼儿园的教育者是陌生的教师,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不了解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另外,部分幼儿的依赖心理较强、独立性差,也是家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因此不管幼儿还是家长产生分离焦虑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作为家长如果处理不好分离焦虑的情绪,把它传染给了幼儿及周围的其他教养人,就会影响到幼儿园,不利于幼儿尽快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不利于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减轻家长的分离焦虑也是新生入园时应该做好的重要工作。
减轻家长分离焦虑的实际研究
通过交流,初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
幼儿人园之前,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作息、教师的服务态度及相关的专业幼教知识缺乏了解,如果家长带着过多的疑惑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势必会造成家长对幼儿园的不信任,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一般幼儿园会举办集体新生家长会。父母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幼教发展的趋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等,掌握更多的信息。
其次,新生分班工作完成之后,各班教师会进行家访工作。通过教师亲自上门走访,给幼儿送小礼物,与每位幼儿和家长进行初步接触,了解幼儿的成长情况,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了解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方式,向家长介绍班级保教工作的开展计划,通过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零距离接触,减少家长和幼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陌生感,增进家园感情,解除家长的心理顾虑。对于家长的合理化特殊要求及时记录,让家长感觉到教师的重视。家访后,根据情况填写家访表格,为幼儿建立档案资料。
幼儿入园后的一周时间内是家长最为关注、心理最为紧张的阶段。幼儿园在班级内召开小组式家长会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长的心理紧张度。通过与家长进行具体的案例交流,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的在园情况,使家长能够熟悉幼儿人园后的各方面表现,让家长看到幼儿的进步,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提前适应,感受幼儿园的快乐气氛
新生初人园,家长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在幼儿园里多陪陪幼儿,多看到幼儿开心的笑脸,毕竟快刀斩乱麻似的分离方式对家长和幼儿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更多的人文关怀对减轻亲子的分离焦虑、促进幼儿园的正常保教工作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另外,提倡家长在时间的长度上循序渐进地接送幼儿也是减轻家长分离焦虑的方法。在新生入园初期,幼儿园门口很多的家长在不停地徘徊犹豫,甚至有些家长忍不住悄悄地躲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观察幼儿的表现。这样对于幼儿的适应工作非常不利,幼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情绪可能就因为无意中看到自己的亲人在隐蔽处看着自己却不理睬而情绪更加恶化。因此不论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是家长的心理需要着想,在时间的长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接送幼儿是比较有效的。比如:第一天可以让幼儿在园里坚持呆2个小时,三四天后增加到上午2小时、下午2小时。
利用各种资料,观看幼儿在园的真实日常生活
影像资料能够给家长真实的再现幼儿在园的活动情景,这是说服家长减轻分离焦虑最有力的武器。有的幼儿园会用摄像机把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录下来放在幼儿园的网站视频专区里,并且拍下幼儿活动的照片放在网站的家园立交桥版块中,通知家长点击观看,让家长真真切切地看到、听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状态,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焦虑,甚至让家长从新的角度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潜力。好多家长反反复复地观看网站上孩子的表现,他们真不敢相信孩子什么时候会自己进餐了,在家里可是全家人追着哄着喂着才吃的啊。原本以为幼儿在园里哭闹很严重的家长,看了视频以后也放宽了心。
幼儿园也会设立“幼儿每日情况表现表”,一周为一时间单位,把每位幼儿在园生活中能够量化的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进餐晴况、午谁情况、喝水情况等,家长下午来接幼儿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幼儿当天的表现:这样家长就不会担心幼儿在园里喝不到足量的水、肚子吃不饱等情况的发生了。
打开电视,诸葛虹云在做一档节目,讨论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母亲。两位佳宾都是国内有名的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的胡教授。节目中,大多数参与者都感到自己不是一位成功的母亲,都述说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不和谐,有的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什么原因呢?
两位专家的分析我总结起来无非是两点,一是管得太多,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二是不会管,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由此,我想到了中国最成功的母亲:一个培养了四个博士的伟大母亲李振霞。
李振霞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她有四个孩子,而今,这四个孩子分别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国清华大学这四所世界名校的博士、博士后。这个家庭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个“家庭博士群”,李振霞被称为“中国最成功的母亲”。那么她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成功母亲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她在回答问题时说了五点:
1、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
2、让孩子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强壮的体魄和独立的精神;
4、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建立自信心;
5、孩子犯了错误在“谈话小屋”中单独交谈,不在饭桌上批评孩子,不在客人面前批评孩子,不在全家人面前批评孩子,不在孩子情绪不好时批评孩子。
李振霞的教育艺术,其核心意义我总结为:呵护,环境,唤醒,生成。
呵护——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的生命的良好基因要素如创造性之求知欲、问题意识等与生俱来,应当说每个孩子都有,但又是很脆弱的,如同种子,首先需要的是呵护,不要令其霉变、溃烂,以保证它能正常萌生。教育的双刃剑效应,培养人发展人的同时,有时也在扼杀人,而扼杀的往往就是创造性。因此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呵护。
环境——人为其人,首先具有社会化或人文化生长机制,但这些不会纯自然地生长或自然生长的效率是不高的。教授、训练、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里,良好的土壤,适宜的空气与阳光,加上科学地培植,才有利于生命的生长。因此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特别重要。
唤醒——与生俱来的人的主体性往往是沉睡的,需要唤醒。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因素的激活,便是实现了主体精神的觉醒。所以李振霞特别重视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建立自信心。
生成——李振霞特别重视的是孩子主体的自我生成,自主发展,无论知识技能学习的自主建构,还是品性养成的自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且,生成是具有历史性的,动态的和可持续发展的。
可见:呵护、环境、唤醒与生成伴随生命生长的全过程,这几层要义既是层层递进的,也是并列共生的。李振霞营造了一个适宜孩子生命生长的环境:氛围放松,关系和谐,心灵自由,对话,合作……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主体得以凸现,能成为博士家庭,就容易理解了。亲爱的父母们,你能成为又一个“李振霞”吗?我想会的!
相信《我的办园理念和师资队伍建设》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队伍建设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