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留点空间给孩子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06-07

马上要吃午饭了,孩子们开始走进盥洗室洗手,陆陆续续差不多都要洗完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毛巾呢,毛巾怎么都没有了?我一看,原来新毛巾还没挂上去,转念一想应该让他们自己把毛巾找出来挂到自己的名字下面。于是我说:“昨天下午毛巾们和高老师说了几句悄悄话,它们说今天要和小朋友们捉迷藏,现在它就在盥洗室里,哪位小朋友先找到了它们,就可以第一个把它挂到自己的毛巾架上。”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便四下里行动起来,有的甚至着急的走出了盥洗室,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又回来继续找,不多会儿,有孩子发现了壁橱架上的黄盒子,马上指着说:“是不是在那里?”我故意拿出错的给他看,孩子一看不是说:“快找吧,它是不是被别人拿走了。”又有孩子提议查看壁橱和壁柜有没有。几番周折之后再次有人提出壁架上的两个黄盒子:“会不会在那里?”我拿下正确的一个放在矮架上,里面是干净的毛巾,孩子们高兴极了,每个人用最快的速度挂上了自己的毛巾,有的孩子还吐了口长气,可能感觉好不容易吧,五分钟之后,我们非常高兴地走出了盥洗室准备吃早餐。

以后应该这样,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交给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创设能力发展的空间。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教育随笔: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很多时候,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引导,但更多的则是需要大人放手,让孩子自己经过摸爬滚打,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我们小班的尧尧长得真可爱,一双大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露出两个小酒窝,他特别害羞,老师一叫他的名字,他总会歪着头笑咪咪地看着我,来园时,妈妈叫他打招呼,就害羞地低下了头;说什么也不愿意开口,最喜欢躲在妈妈的背后,抱着妈妈的大腿偷偷地笑。午餐时,他总是吃得很专心,不让一粒饭粒掉下来,也不和别人说话,一吃完,他就会不声不响地把空碗笑着拿到我的面前,我说你真棒,给他贴上一个五角星,他就歪着头,格格的自己不停的笑。在户外拓展广场搭积木时,小朋友都积极大胆地自己拿积木和其他的材料大胆地建构,但尧尧却缩手缩脚地抱着几块积木站在原地想搭又不想搭,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尧尧是个很胆小的孩子。

通过孩子平时学习生活的状态,我觉得可能是和孩子所在家庭的教育有关,于是,在一次家长会的时候,我和孩子妈妈进行了一番交流。在与妈妈的交流中了解到,尧尧在家时大人对他照顾的太周到,家里虽然有个哥哥,但从来不放心让他和哥哥一起玩,在搭积木时,也总是不放手,要他把东西别弄乱,以致玩时也不敢乱弄;虽然是乡下,但大人总是不让尧尧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有一个院子,就只许他一个人在院子里玩,完全与外界隔绝了关系;妈妈说他的这种不合群的性格与他们家的教育方式有关,就是不会放手,总是怕这怕那,一会儿怕他弄脏,一会儿怕他弄坏东西,一会儿怕他受伤。

因此,我觉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光靠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尧尧在学校虽然动作慢,但是他还是能够完成,可到了家里他就有了依赖性,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他自己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做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学会和同伴交往,大胆地表现自己,一定会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

教育随笔:给孩子一些创造的空间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练习完投掷后,我组织起玩球的孩子说:“老师想看一看,你们是怎样玩纸球的,有什么新发现。要跟别人玩得不一样,看谁的玩法多。”

等他们尽情地玩了一会儿后,我让他们说说对玩球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边说边做给我看:可以滚着玩,可以踢着玩;可以向空中抛接球;可以把球放到腿中间往前跑,看谁的球没有掉下来等等。

这时刘珂宇也高兴地说:“用球可以做操,就像我们在小班的时候拿着铃铛做操一样。”接下来,我便让大家把自己没玩过的方法再试着玩一玩。这时孩子们兴趣大发,玩得更热闹了。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幼儿尝试创编球操。孩子们再一次进行尝试,三三两两一组,各显神通。

最后经过大家地商讨,选出各小组编排最好的一个八拍,根据动作特点把它们串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节奏感强,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花样球操。孩子们做着自己编排的球操,可认真了。

通过这个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应多给幼儿提供尝试的机会,通过尝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启幼儿的心智。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也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开发。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社会区,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厨师,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厨师,我从没当过厨师!”原来是洋洋和凡凡为了当厨师争得面红耳赤。只见张嘉豪一手抓着围裙,一手紧拿着小锅,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躲到不远处观察。不一会当服务员的欣欣也过来了,她想了想说:“你们俩个一人当一会吧?”这时洋洋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当厨师,明天我再来当厨师,好不好?”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因此,不妨再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给孩子一点空间


一走进小(1)班教室,孩子们总是叫着“蔡老师,你来了!”更有孩子们跑过来,抱住我的大腿,跟我亲热。孩子们喜欢我,所以他们很欢迎我去上课,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会带他们去玩沙。记得几天前还是下雨天呢,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去玩沙吧?”他们很如饥似渴的样子。今天天放晴了,孩子有需要,我会把整个下午的时间都安排给孩子玩沙子。对孩子们来说,玩沙多有趣啊,可以无拘无束,无规无矩。但是我们的家长,甚至在职的老师就是因为玩沙很脏,会把衣服弄脏,更会把活动室弄脏,就一而再再而三不组织孩子去玩沙。试问,脏怕什么呢?脏了我们可以洗!但是孩子爱玩、想玩的天性抹掉了,那时候孩子还是孩子吗?

总是听见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孩子玩这个玩那个,家长很抗拒,“这个不要玩,太脏了!”“那个不要玩!”“画画太脏了,弄得满手是油画棒!”这是孩子啊,他们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玩,你让他们干什么呢!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去玩,至于该怎么玩,老师要自己动脑筋思索,怎样玩,教出来的孩子才是聪明的。举个例子:有老师很死板地教孩子一个一个数数,这是孩子的表象记忆啊,认识字了但是一定不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有老师就不同了,他们把数字渗透到游戏活动中去了,通过游戏这种载体孩子很轻松的认识数字而且也理解数字的含义了。

你把知识给了孩子,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教育随笔:给孩子一些自由创造的空间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玩跳绳,几个孩子的行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旁边静静的观察着他们,有一个孩子带两个小朋友跳,这本身就增加了跳绳的难度,平时都是一带一,现在变成了一带二。我在旁边看了一会,一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何不趁此机会锻炼一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呢?于是我组织起跳绳的孩子说:“老师想看看你们是怎么玩跳绳的,有什么新玩法,要跟别人玩的不一样哦!看谁的玩法多。”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孩子们边说边做给我看:可以一人跳,可以两人跳,可以三人跳,也可以很多人跳;还可以向前轮跳,向后轮跳;双脚跳,单脚跳……

接下来,我便让大家把自己没玩过的方法再试着玩一玩。这时候孩子们兴趣更浓了,玩的更热闹也更开心了。这时王雪莹小朋友高兴的说:“还可以用绳跳舞呢。”说着便跳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孩子们尝试创编花样玩绳。我放上音乐,孩子们跟随音乐再一次自由的进行尝试,三三两两一组,各显神通,活动达到了高潮。

最后在我的帮助下,选出编排的合适的动作,根据动作的特点把它们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节奏感强,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花样跳绳舞。孩子们做着自己编排的绳舞,可开心、可认真了。

通过这次的自由创造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应多给幼儿提供尝试的机会,通过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而且也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

教育笔记:《给孩子一点时间》


教育笔记:《给孩子一点时间》

这个学期,大二班转来了几位新生,刚开始孩子对新环境比较陌生,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新集体。

有个小女孩她叫xx,她是个安静乖巧的小女孩,胆子很小,说话的声音也小小的。她每天中午吃的饭特别少,盛的饭菜每次都会剩。有一次,爸爸送她来上学时特地跟我说:“王老师,xx中午吃的比较少,少给她盛点饭,她晚上吃的比较多。”所以从那以后,给她盛的也比较少,可是发现她还是吃不完,吃饭吃得特别慢,喜欢发呆。后来跟xx的奶奶沟通过,原来奶奶看她吃饭比较慢,就直接喂孩子,所以导致孩子在幼儿园时不想自己吃饭。

针对这个问题,老师跟xx的家长也沟通了。

在幼儿园吃饭时,每次我都会跟xx说:“老师已经给你盛少了,希望你能把它吃完。”xx点点头。在孩子吃饭时,我也会鼓励她。平时老师会跟xx谈谈心、抱抱她、拉拉她的手,这样做为的是让她不再那么畏惧老师,也拉近老师和她的距离。慢慢的xx不再那么害怕老师了,并且有什么事都会想和老师分享,这让我很欣慰。

当老师遇到胆小、不说话的孩子,不能没有耐心地训斥孩子,更不能对孩子置之不理,而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了解老师,也给老师和孩子更多相处的时间。当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慢慢拉近跟老师的距离,不再会有畏惧心理。总之,用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


教育随笔: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

自从升入大班,每班的老师都觉得教室里的孩子特别兴奋。特别是午睡时,孩子们边脱衣服,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己的话题。他们一会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乱。我走进去,问他们:"在干什么呢?"小宝说:"我们在数男、女小朋友谁来得多。"我来了兴趣,那谁上来得多啊,大家都凑过来,;"加上老师女小朋友多。"我和他们聊了一会,觉得时间有点长,;"好了,开始躺下睡觉。"可是小朋友还是有讨论声,小朋友一边上床他们一边数数,我就又说了一遍,好了安静,今天就到这里了。可是,不论老师怎么教育引导,都不管用。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反思,寻扰着原因。结果我发现,小朋友没有自己的时间,我们上午上课,然后小便,洗手,吃饭、睡觉。一连串的环节,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但睡着了就失去了说话的自由,那还不趁着脱衣服的时候痛快地说一会儿话,找点自己想做的事。

为了让孩子们在睡觉前有说话的机会,我在吃饭前十分钟,给了小朋友自己的时间,;"你现在可以自己交谈,和小朋友聊聊天,数数今天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各来多少位,午睡的时候就不用数了,因为你数完了还是没用的,因为谁来得多就是谁最多,我让中午数数的小宝起来数,然后给他们自由的时间,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呢。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给孩子,我想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的。

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蛋,有的还带着甜甜的笑,我也不由地笑了,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空间

老师是小朋友们心目中神圣而伟大的形象,在班级小朋友都喜欢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他们每次进了语言区,都能听到有小朋友在互相争论,我是陈老师,你们来做小朋友,他们在区里面扮演的时候特别像一个老师,还会学老师表扬小朋友。

昨天区域活动又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些小朋友走进了语言区,突然区里传来了争吵声:“我先拿的字卡我来做老师的”。另外一个小朋友也不甘示弱,也拉着字卡说:“是我先拿到的,我想做老师。”我随声望去,只见誉馨和小雅在争夺字卡扮演老师的角色。

誉馨的小脸儿气得通红,一双小手却毫不放松地抓着字卡,小雅也一样不放手。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谁都不让谁。

“有意思,我要看看他们怎样来解决问题。”于是,我站在一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争吵还在升级,誉馨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小雅的脸涨的红红的,两人就像好斗的小公鸡,互不相让。这时,语言区的其他小朋友着急了说:“你们别抢了,在不玩,很快就收玩具了,要不我们想个办法吧。”她们两个听到以后好像遇到了“救星”一样。望着其他小朋友。突然柯蓝说:“要不你们两个猜拳吧,谁赢了谁就先做老师”。两人想了想,同意了。

经过猜拳后誉馨赢了,小雅输了,只好让誉馨做这次的老师了。一场风波终于过去了,我暗暗的高兴,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解决问题了。活动结束后我把这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并让小朋友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都说出了不同的方法。

因此,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多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