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们长大了

幼儿园说课稿我长大了 教育随笔 06-07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终于迎来了新学期。面对中班的新环境,孩子们似乎并不陌生,我们中班三位老师和孩子基本没变,只是多了一位帮忙的老师和两位插班生。开学初再也不像原来有那么多哭闹的幼儿,孩子们都能乖乖地跟着老师进入中班的学习中。

中班了,我们引导孩子们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如用餐后自己收碗筷、午睡后自己叠被子等,孩子们都很乐意做那些事情,看到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之提高,我们又创造机会与条件请孩子们为他人服务,逐步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设立值日生,还负责发学习、生活用具。诺一小朋友上学期上幼儿园总是会闹情绪,上了中班的她,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园,还主动的帮老师做事情,为小朋友们发东西,他们似乎真的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会做许多事情、更能干了,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老师们心里很有说不出的高兴。

通过这四周的幼儿在园生活,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新学期的新生活常规并不忙乱。他们对插班的新同伴关心备至,在付出爱心的行动中体会着升班的快乐。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不少,还能为他人服务,并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和骄傲。看着孩子们自信、快乐地度过了升班适应期,作为老师的我也特别欣慰。(M.YS575.com 述职报告之家)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老师,我长大了


桌面玩具结束的音乐响起,我赶紧帮着孩子们一起收拾起玩具来,菠萝组只有萱萱一个人在那收拾,萱萱在班上是一个乖巧、动手能力很强的幼儿。看到我来了,萱萱加快了速度收起了玩具,准备搬进玩具柜,我顺手将玩具盒搬起准备塞进玩具柜里,只见她站在那里撅起了小嘴巴哭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问道:“萱萱,怎么了?”她说:“老师,我长大了!”我愣了一下,突然反应过来,萱萱是想自己收拾玩具的,所以看见我走近她,她赶紧加快了速度,却不想还是被我把玩具给收了。我笑着对她说:“哦,老师怕你搬不动玩具,既然你已经长大了,就自己收吧。”萱萱擦干眼泪点头搬过了玩具,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萱萱一句:“老师,我长大了”,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虑,把孩子们看“小”,无视于他们身体、能力的慢慢长大,不正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么?多帮助幼儿去创造机会、支持他们,看来我需要和家长们一起沟通,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教育随笔:小学,我们准备好了


户外活动后,孩子们排着队准备喝水。这个等待接水的时间也是我们大班孩子们讨论各种话题的时间。这时的我就是个安静的听众,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原来,今天大家的话题是“关于上小学”。大壮说:“上小学能戴红领巾,可威风了。”晶晶说:“只有好孩子才能上小学呢!上小学能学很多知识。”“我听我哥哥说,小学生作业可多了,一回家就得先写作业。”楠楠委屈的说。“嗯,小学上课坐着可累了”“小学的老师可不跟我们玩,也不跟我们做游戏。”……

听了这些,让我很吃惊,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对孩子进行引导:上小学很好,能学很多知识,是件很棒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孩子们交流的话语中,对于上小学还是有如此多的恐惧和担心呢?原来,他们很焦虑自己能不能够适应小学生活。

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们聊一聊,怎样才能让他们真正了解小学生活呢?我们一起搜集了许多小学生在小学的生活的视频和图片,还有小学生在家的生活片段。和孩子们进行讨论小学生的生活。能够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并且让孩子们说一说大家的焦虑和担心。让孩子们知道未来的小学生活会有高兴的事,也或许会有困难,遇到问难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对,不要逃避。我们一起努力迎接上小学的那一天。

让孩子们从心理上准备好进入小学也是幼小衔接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们对于上小学有担心也是正常的。就算是一个成年人对于未知的新环境也是会有些焦虑的。有些问题不要逃避和孩子们一同去面对、去解决。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一切,和他们一同度过。使孩子们能够自信的面对一切,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希望也祝愿孩子们能够快乐、自信的走进小学。

教育随笔:我们有了“活的迷宫”


 前几天,由**幼儿园张云茂老师研发的全国首创的大型立体可拆卸智力迷宫落户在我们幼儿园。

 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麽大的立体的迷宫,个个兴奋不已,平时孩子们就喜欢玩走迷宫的游戏,那只是在书本中的平面迷宫,像这样的大型实体迷宫,孩子们从没接触过。户外活动时,应孩子们的要求我们便带着他们去迷宫里玩。孩子们在迷宫里钻来钻去,兴奋地叫嚷着,躲藏、追踪,我们也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着。

 要回班了,孩子们还在恋恋不舍地议论着,只听冰冰大声说:“我今天终于玩到了活的迷宫了。”“我回家也告诉妈妈,幼儿园里有了活迷宫。”孩子们的想象和表达就是这样的出人意料,“活的迷宫”吸引着孩子们,每次户外活动都要进去钻一钻。既然迷宫的魅力这么大,何不让它物尽其用呢!因为我们是大班,学习内容相对于中小班来说就多一点,平时会练习一些加减题,孩子们有时会感到枯燥,于是,我们就设计了利用迷宫寻宝,在游戏中巩固、复习,我们把加减算式贴进了迷宫,孩子们可以按得数提示去寻找宝物,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孩子们的兴趣依然。接着,我们又尝试着把其他需要孩子们动脑思考和掌握的内容都编进迷宫游戏里,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可以边玩边学,使迷宫变成了一个放大的教具、放大的区角,给孩子们提供了又一个小天地。

 随着迷宫玩法的不断增多,孩子们的想法也不断翻新,室内自由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开始3个一堆,5个一组着迷地画着什么,还不时地争论着,我好奇地凑过去,原来,几个孩子在图画本上设计迷宫,争论着把关口设在哪,用什么守关口,就这样,孩子们又把户外的活迷宫搬到了画纸上,一番研究之后,又把自己设计画出的怪兽、斗士、僵尸等图案在户外活动时带到了真的迷宫里,还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丰富着迷宫的内容与玩法。

孩子们的行为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他们的小脑袋也象迷宫一样,想法层出不穷,让我们这些成人也自愧不如,还真得不断向他们学习。

教育随笔:孩子们,你们辛苦了


进入五月,幼儿园的工作就更忙了,更累了,因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各班都得准备节目,而我在给幼儿准备“小礼物”的同时,接到女儿老师的通知,想锻炼一下孩子的胆子,要求我参与年级组的亲子舞蹈《天使》。接下来就开始排练了,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就是跟女儿在家看动作,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身体协调性不是很好,就一个小动作要练整齐,都得花很长时间,但孩子在排练中也表现让人吃惊的毅力。教导老师也抽出时间对我们几对亲子进行排练,有时为了让一个动作有整体的效果,老师一个一个纠正动作,真是难为教导老师和孩子们了。排练还在进行中……曾几何时,惊讶于他们能记住自己的位置,惊讶于他们能记住自己的动作,惊讶于他们能跟上音乐节拍舞动。孩子们,你们辛苦了,相信你们会表现很好的,预祝你们“六一”快乐。

今年的六一画展我们班选择了在纸扇上用水粉画的形式画花鸟类的图案,每一把扇子都是孩子经过自己的想象以及已有经验经过绘制。绘画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孩子表现自我意识、自我感受的主要方式。学前儿童随着生活圈子的扩大,不断萌生出各种需求。有的需求合乎成人世界的规范,能得到满足,而有的,则不能。这时便需要一种表达和宣泄的方式,于是绘画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自然而然也就为他们所选择。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幼儿健康绘画心理的培养。只有拥有健康的绘画心理,幼儿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才能健康茁壮成长。通过绘画活动,幼儿的心智可以得到有效地开发。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只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才能分析出他们的心理状况、情绪波动,甚至潜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出孩子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随笔: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新学期新的开始,面对每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并不是很熟悉,但对于嘉欣来说我再熟悉不过了,扎着两个羊角辫,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原是我们亲子班的一位成员。初次见到嘉欣,她胆怯的躲在奶奶的身后,无论我怎样想亲近她,她都不予理睬。在亲子班相处以后我发现她是一个较内向且倔强的孩子。从她奶奶哪儿了解到,爸爸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妈妈由于工作时间长,也不常在家,嘉欣主要接触的人也只有奶奶和爷爷,所以导致嘉欣很怕生,不爱接近生人。

自从嘉欣上了小班以后,她的奶奶总是跟我说:“嘉欣在家总说喜欢你”,听了这句话我心中一震,从表面上看她好像不是很亲近我,原来她的心中是这么喜欢我。让我觉得我应该更加的去关爱她。于是,平时我就主动接近她和她说说话,时时关心她。有一次,吃过中午饭小朋友准备去睡觉,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搞卫生,擦桌子、扫地,正当快要扫完的时候,嘉欣手里拿着簸箕站在了我的面前说道:“老师给你”。我抬头一看是嘉欣,我拉着她的手笑着对她说:“谢谢你!”,这时,我觉得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这件事情让我觉到,对待像嘉欣这样性格的孩子,我们要更加的关爱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这样才能和他们做朋友。

教育随笔:老师,我们的高楼建好了


 一次室内活动,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给孩子出示几张积木搭建成的高楼、大桥、火车后,孩子们开始自己的“工程”了。

正在建高楼的教室里好安静,忽然听见“哇哇哇”的声音,哭声好大,我赶忙循声找去,只见徐芳怡哭得泣不成声,问她怎么了,她指着桌子上凌乱的积木,上气接不上下气地说不出话,“别急宝贝!慢慢说,你搭的高楼倒了是吗?”她长吸了一口气,指着旭旭和超超说,“是他俩!他们把我的房子推到了!”我蹲下来,摸摸芳怡的头,安慰着说:“你的高楼一定建得很高、很漂亮!你真能干!它倒了,没关系,来,旭旭和超超你们三个一起努力,看能不能建一个更高的楼。”于是,他们三个开始了自己的工程。没过多久,我发现自己的衣角在动,回头一看,怡怡说,“老师,我们的高楼建好了”她那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和骄傲。

孩子年龄虽小,但她们努力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珍贵的,因为那是他们努力的“战果”,他们渴望成功,喜欢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成就感的追求是向往的,我们老师在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用蹲下来的身影和孩子耐心交流,做孩子们的大朋友,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保护好每位幼儿的幼小心灵。

教育随笔:我们爱跳绳


教育随笔:我们爱跳绳

最近孩子户外锻炼的一项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和练习跳绳,跳绳这项技能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些运动能力及协调性较强的孩子还行,不久便学会了,能够连续接着跳,可还有一些孩子怎么都学不会,只要能够跳过去一个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渐渐地会跳的孩子失去了起初的热情,不会跳的孩子更是失去了跳绳的兴趣,跳绳成了老师安排给孩子的任务,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天,我看到跳绳筐里有几根废弃的跳绳,我灵机一动,将几根绳子连在一起变成了一条大绳,我和实习老师随手抡了起来,并邀请几名老师一起跳大绳,孩子们一下都围观了过来,自发地为老师拍手,加油“1、2、3……”,有些孩子跃跃欲试,我便随即也邀请几名小朋友一起尝试跳大绳,围观的人更多了,于是我便提出要求“学会跳小绳的小朋友老师来教他跳大绳。”此话一出,会跳小绳的小朋友迅速在我跟前排起了长队,还不会跳小绳的小朋友虽然有些失落,但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练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再也没有人在那里打闹了。

接下来的锻炼时间,我会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会跳小绳的尝试跳大绳,向后跳,行进跳,单脚跳,不会跳的只要能跳过去一个也给很大的鼓励,渐渐地跳绳再也不是孩子的负担了,一提起跳绳,大家便欢呼起来“我们爱跳绳”!。

幼儿园教育随笔:当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


已想不起在何时何处看到的那首小诗,只记得当初读了之后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于是便把它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每每读来均有不一样的感受,每每读后都会对自己的职业作一次新的审视定位。愿与幼儿教师们一起来体会、回味、思考和感悟,与大家一起共勉。

《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

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总是很忙,让人不好意思多站多问!

问孩子的情况时,老师总是说:“今天表现很好啊……”

孩子,你在幼儿园真的快乐吗?

接你的时候,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

还有你带着哭腔的“妈妈来接我了”!

难道,等待接你回家,

是你一天中最大的期盼和快乐?

我的孩子,

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

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

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的恋她。

幼儿园,

当我把孩子交给你,

你能让他把这里当作另一个天地,另一个家吗?

因为,

爱或不爱,

孩子的感受最真实,

孩子的回报绝不会虚假。

这首小诗说出了一位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母亲的心声!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牵挂,对幼儿园教师真情的期盼!作为同样经历过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母亲,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中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体会一位母亲对孩子魂牵梦绕的牵挂,理解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担忧和期盼。是啊,每年的开学季,当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拥抱每一位孩子的时候,总能看到幼儿园里进进出出的家长们,带着犹豫不决的神情,迈着迟迟不肯离去的脚步,她们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疼爱,得到老师的呵护,让孩子在幼儿园里过得快快乐乐呀!其实这样的要求、这样的想法并不苛刻,实在是人之常情,很正常啊!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从这首小诗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会牵动每一位母亲的心,我就会时时提醒自己和老师们,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我们就接过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承载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了。尽管孩子会让我们或惊喜万分,或哭笑不得,或麻烦不断;会让我们手脚忙碌口舌干,让我们疲惫得迈不开脚步,让我们困扰得心烦意乱。但我相信:当孩子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相遇时,我们就能分享着孩子的成长,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老师们,大家一起努力吧!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我们的宝贝,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平等、和睦、温馨的成长环境中获得自在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我们的爱心去宽慰急切的家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