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英语意义在哪里?

幼儿园在哪里教案 幼儿园秋天在哪里说课稿 06-07

我们见到很多家长都让很小的孩子开始学习英语了,我们很敬佩家长们的良苦用心,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孩子学习英语的意义在哪里?有很多学者谈到幼儿学英语的问题,现在幼儿学英语的风气很旺盛,学习英语的幼儿园到处都是,幼儿到底适不适合学英语,决定因素在于家长的态度。如果孩子一回家,妈妈就用很严厉的态度质问:“今天学了什么?你现在会讲什么?”小孩一听了就紧张,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感和挫折感,一听到英语就怕,更别说以后还能快乐地学英语。

如果真要教孩子英语,“自在”的心态很重要。能学多少是多少。如果希望对他日后有帮助,只要增加对英语的熟悉感,让他以后小学、中学再听到英语,没有太陌生的感觉即可。并不见得非得要小小年纪说得很流利,才算是成功。

幼儿学英语还可能产生一个问题:家长太注重英语,反而造成孩子没有把中文学好。孩子学语言的程序是先会听,然后会讲,再来慢慢形成纸上作文的能力。如果忽视幼儿的中文基础,可能会影响孩子作文表达能力的养成,造成孩子在学校的挫折感。

把英语学好其实不急在一时。语言是模仿行为,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许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回国上幼儿园时,一句话也不会说,但不到一学期,中文就说得很流利,一年后,英语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只是提早学英语,而没有持续提供说英语的环境,效果是很有限的。话又说回来,英语只是众多能力之中的一项,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专业分工,当今政坛也有一些大官英语程度不好,请翻译、找专人准备资料,就可以圆满交差,英语能力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唯一因素。

再者,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学习的机构,它是一个让幼儿在团体生活中,用游戏感受生活、建立快乐人生观和自信的时候,幼儿们该体验的,不是一连串知识的学习,而是没有压的游戏、再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这也并不是单纯一项语言的学习,应该取代的教育功能。

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大的动力,而乐趣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真的要让孩子学英语,营造不苛求、轻松快乐的气氛是很重要的。我见过很棒的英语老师,擅长运用肢体表达爱,让孩子深深感受到说英语是有趣的,譬如一个幼儿园里,有说英语的老师,也有说中文的老师,这位说英语的老师经常满脸笑容,善于用握手、拥抱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每次见到孩子就很热情地说”Hello!Howareyou!”,慢慢地,孩子从经验中认知到:这个老师是友善的,爱我们的,和这位老师对话要用英语。天真的孩子想亲近这个可爱的老师,便会开始模仿他说的话:”Hello!How are you!”。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学到很多,每次想到英语,就想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觉得非常开心。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是利用布偶角色扮演,孩子喜欢融入布偶的生活和想法,愿意和布偶说英语。总之,把“说英语”和“快乐”联结在一起,对孩子就是很大的诱因,孩子不再觉得学英语是苦事,是严格的要求,将来就能够快快乐乐、自己主动学英语。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总而言之,幼儿在人生早期,有许多的成长发展任务,而学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如果真要教英语,在态度上用鼓励和营造欢乐的气氛来加强学习动机,增加他日后待人处事的胆识和自信,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一生都受用,这岂是孩子在短短几年幼儿的阶段,会说几句英语的成就可以比拟的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在家教孩子英语应注意什么


除了学校之外,父母在家也可以自己教导孩子英语,但重点是要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单单只是拿个英语字卡贴在沙发或电视等地方却一点也不吸引他也是枉然。不如自制字卡、图卡,但要用鲜艳的颜色及活泼的方式才能引导他。还有,可以先选择他喜欢听的儿歌,因为中文和英语的语音差别很大,要让他先不排斥、先听得进去,再让他学别的。而且唱歌很快就学会了,容易让孩子得到成就感,觉得英语很简单。

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不了解,一直强迫孩子接受,孩子反而会排斥。亲子关系不像师生间的关系,如果教学的成分太高,非但学不好,还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且家长也不懂教学方法,与其贸然教学,不如跟他玩,例如翻扑克牌、一起玩刊物上的小游戏等。

况且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英语天分,有些人就是对语文没兴趣,不能因为觉得这科很重要,就强迫孩子一定要很厉害。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提供很多的机会与教材,孩子能不能成功,还需要许多条件的配合,而且要多试几种方法,不是别人说有效,你的孩子不喜欢就责怪孩子,也很可能这套教材现在不适合他,过些时候反而兴趣盎然了。

符合孩子的程度

要选择符合孩子认知程度的教材,程度要适当,太简单会停滞孩子的学习,太难会让他们有挫折感。

选择贴近生活的主题

要选择贴近生活主题的教材,观察孩子的兴趣,投其所好。假设他喜欢车子,就选择有车子的教材;假设喜欢水果,就选择有水果的教材,以此类推,让孩子将生活与英语结合在一起。

选择好玩的教材

要选择好玩的教材,让他能够操作的、幽默的、能够游戏的、压力小及趣味高的,而且记住不要一直把学习当作前提,只要孩子觉得好玩就会学习,没有兴趣当然不想接触。

避免雷同

不要买太大套的书,孩子会很难消化,因为孩子是很善变的,错过了有兴趣的时间,就不想去碰了,家长一下子买很多的书,内容、形式又很相似,孩子容易反感,况且家长钱都花了,一定会急于让孩子看完,小孩一有压力反而就不看了。专家建议家长,尽量买单本的、变化性多,且要配合孩子的兴趣,少量多餐,慢慢的孩子的英语程度就会提高。

主题要鲜明

如果是有声音的话,不要选择背景音乐太复杂的,CD的背景画面也不要太花,这样会抢走了原本要让孩子听或看的重点。

孩子的教育,干涉的度在哪里


孩子,作为一个仍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他的每一个行为,每一种活动,我们都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标准划为对与错。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除了对与错,还有很多促进成长、挖掘潜力的成分。那么,对待孩子的教育,什么样的干涉才是合适而有效的呢?

情景再现

妈妈:男孩子3岁零1个月,涂颜色时总是涂的乱糟糟的,我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去涂,估计是训斥他的缘故吧,现在让他涂颜色都不涂了,那是不是孩子在做事情时不要干涉,即使错的也不要管呢?应该怎样再调动他的兴趣?

孩子:我就喜欢乱涂颜色,可妈妈说我涂的很不好,还在一旁提醒我不要那样涂,应该要怎么涂,越听她说,我就越烦,干脆就不涂了!

不明情况的干涉,只会剥夺孩子成为独特自我的机会

早教专家指出,每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就像一张白纸。因此,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加深并积累自己的生活体验。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经历是极其珍贵的,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从而发挥出内在的潜力。

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吧,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在乱涂乱画,颜色涂的一团糟,可在孩子那里,他或许是被五颜六色的彩笔给吸引住了,正在为彩笔能在纸上涂出颜色而兴奋呢!如果让孩子继续自由地涂下去,他也许就会对颜色有一种很深的认识,慢慢地,色彩感、审美能力都培养起来了。而这些,都是孩子内在的能力,看不见,摸不着,但不可置疑的是,环境的潜移默化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我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或者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做,而这些一般都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的事,孩子会觉得你不信任、不尊重他,他非但不会按着我们说的来做,还会觉得很没意思,慢慢地失去做事的兴趣。反过来,我们又在发愁如何让孩子重新拾回兴趣!

此外,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探索、体验之所以那么重要,原因是因为对于同一样东西,任何人的体验和感受都会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发展高度。比如,小时候,“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相信大家都看过,但却只有牛顿对此提出疑问,并发现了地球引力这一科学现象。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活动

因此,当我们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或活动时,我们可以蹲下来,陪着他一起涂画,真正地去理解他,问问他“宝宝,你愿不愿意告诉妈妈,你在涂什么呀?”,而不是一来就告诉他要怎么涂,孩子就会很愿意地跟你交流、互动,但前提是,一定是要在他涂画完之后。

那么,孩子在玩耍时,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要去干涉他呢?这也是很多家长都咨询过歪歪兔育儿老师的问题。

一是孩子的行为影响、伤害到了别人时。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阻止孩子,要给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二是孩子的行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时,可以读读歪歪兔的安全系列图画书,掌握既养成孩子的安全习惯又保护他的好奇心的方法。三是孩子的行为违反了社会集体中的守则。我们要在生活中给他灌输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奇迹,如何让他迸发出潜力,这就需要家长们把握好干涉孩子活动的尺度,宽而有原则。

孩子学英语应在2岁后


很多家长急于让孩子从小锻炼学习能力,但这未必是可取的。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家最新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儿童从小使用双语,比使用单一语言的儿童,在5岁前更容易出现口吃。

“孩子学英语最好从两岁以后开始。”幼儿英语教育专家,清华大学出版社儿童发展中心、清华幼儿英语教研中心主任姜秋筠说,“过早教孩子外语,容易对孩子的母语学习造成干扰,导致孩子出现语言表达障碍。”

因为学英语或其他外国语言,使孩子出现口吃甚至失语的情况,从事幼儿英语教育工作多年的姜秋筠主任也曾经遇到过,虽非常少见,但确与家长过早让孩子学习外语以及采取生硬的教育方式相关。

孩子从出生到两岁,是母语学习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两年时间里,家长最好不要用其他语言对孩子进行干扰,不仅是外语,有些人家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操着不同的方言,而且还经常换保姆,一段时间河南话,一段时间山东话……也会让孩子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不知所措,难以适应。

姜秋筠主任建议,两岁以前,尽量用一种语言教孩子,最好是普通话,让孩子打好母语底子,这样对英语等外语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

孩子学英语最好先听后说。通过听,首先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语感。此外,语言学习之初,兴趣很重要。听听儿歌或童谣、做做游戏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总之,在愉快心情的暗示下,人的大脑皮层才会对信息进行识别,才能比较容易地就将其记住。

在家怎么帮孩子学英语?


4岁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宝宝很容易接受听到的话和声音,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外语,再加上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形象地模仿出成人的发音和声调,发音准确而清晰。

4岁宝宝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而语言的学习也是需要依赖机械记忆的,所以4岁的宝宝完全有能力学习并掌握外语的日常口语。

从小学习外语不仅为正确地发音和掌握口语打下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宝宝对外语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书写和阅读做好准备。

宝宝学说外话,最好是通过日常生活,在与人交往中学习,学习内容应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既便于学习和理解,又便于记忆和掌握。

教宝宝学外语时,每天都应坚持教一点并复习已学过的内容。教的方法很多,多种方法可以结合运用,选择一些简单的外语歌曲教给宝宝,既能提高宝宝学习的兴趣,又能掌握一些外语单词和句子,由于这一时期宝宝的思维具体、形象,所以教外语时家长最好结合实物和图片来进行。

宝宝学外语的时间不要太长,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另外,如果家长不会外语,或者发音不标准,最好利用录有标准语音的磁带或录像带,以免宝宝形成错误的发音习惯。

孩子学习英语的收获


那天晚上,我又用英文问Tina为什么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她竟说:“Because animals are our friends。”当时我们都很兴奋,我想孩子其实很需要这样无意识地去说英文,这表明他已经开始有英语的思维了,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话,但足以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喜,毕竟这才是学习的第三个月。

几乎每次上课前一个小时,Tina就催促我“Be quick, please!”到了中心以后见到老师就大呼“Hello, Amanda!”上课的时候总是举着手高喊“Let me try!”“I can do it!”在团队合作中她也非常积极地帮助同组的小朋友,争着当小组长。

去年十月份的汇报演出上,Tina表演的很精彩的Role Play。看着舞台上蹦蹦跳跳的小米妮,我们俩都高兴坏了。她不仅能够说出很多完整的英语句子,在结束的时候还煞有介事地说:“Thanks mom, thanks dad, thanks teacher!”虽然是个很简单的谢幕,但当时我的眼眶突然就湿润了,觉得Tina真的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有自信了。我和Tina爸爸在台下拿着小星星荧光棒大喊着“Super,Tina!”真像是疯狂的明星粉丝呢!

现在Tina除了用英语跟我们进行日常交流之外,还经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经常用英语考我和Tina爸爸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昨天问我们“Do you know how long are our shoes?”我和爸爸都答不上来,她就咯咯笑着说:“A little more than a foot long!”有时候家里有客人Tina还会英文即兴演讲,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小错误,不过她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热忱待人的样子,让我心里感到暖融融的。我经常开玩笑说现在我和爸爸都变成Tina粉丝了,她就很得意地说“Of Course!”哈哈,可爱的小丫头~

在家里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关于孩子写作业慢,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家长们有很多的苦恼!大家七嘴八舌吐槽各自孩子那些让人恼火的地方,真的是无从下手的感觉!下面介绍一些搜寻到的一些结论和指导方法!

首先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入手。具体做法是: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累,容易走神。父母在家可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给予一定的鼓励(表扬、抚摩、亲吻),并让他休息5——10分钟。

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做题目时要求孩子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到“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二、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专注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打扰孩子,而应该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做完。因为孩子沉浸在他的兴趣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三、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父母的唠叨只会让孩子对相应的事情产生厌烦,从而注意力更加不能集中。不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自己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孩子学会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四、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个时间,让孩子选择他们西哈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让度,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能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五、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

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不但要靠训练,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境,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1、不要老说孩子“磨蹭”

孩子被贴上标签后,会自我认同“我是个磨蹭的人”,这会使她“磨蹭”得更心安理得。

2、瞪大眼睛发现孩子做事快的时候,并及时加以鼓励。

3、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一个做专业的专门空间,不要太大,旁边不要放玩具、小玩艺之类导致分心的物品。

4、和孩子讨论“磨蹭”的弊端。

最好通过故事、事例让孩子认识到“磨蹭”的消极影响。

5、分析“磨蹭”的原因。

磨蹭原因很复杂,有人罗列了学习磨蹭的十大原因,如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学习责任感、没有自信、无效率感、消极对抗父母、天生慢性子等等,不同原因导致的磨蹭,应对策略是不一样的。没有学习兴趣,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效率感就培养孩子的效率感,如此等等,要根据不同原因,对症下药。此外有时还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磨蹭点,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6、用计时、比赛等具体的方法来训练速度。

面对磨蹭的孩子,通常简单的责怪和批评、要求都没有多大作用。要使孩子有所改变,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责任感等的同时,还可采用符一些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训练速度,如计时、比赛、代币奖励等。

比赛方式较多,和自己比赛、和家长比赛,和别的孩子比赛等。可先试着让她自己和自己比赛。

孩子的磨蹭通常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穿衣、吃饭、收拾书包文具、洗衣物、做作业等。家长可以先将自己孩子的磨蹭毛病一一列出来,然后再让孩子一个毛病一个毛病地改。

其先后顺序是:先从简单的、容易的事情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

在确定好了要让孩子改掉的某一个磨蹭毛病后,家长可以帮孩子设计一张自己与自己“比赛”的成绩表。首先记录下孩子做这件事的最初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这件事的时间,过几天总结一次,如果孩子做的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其表扬和奖励,如果孩子没有进步反而有退步,就要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加以改进。

家长在按上述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磨蹭毛病时一定要有耐心,要认识到习惯的改变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同时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一般较差,有时出现反复是正常的情况,决不能因为孩子有所反复就枉下定论。

带孩子旅行的意义


带孩子旅行的意义旅行,就一定会有风险,有意外,会有舟车劳顿,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会有等不到的班车,会有磕磕绊绊,会有生病和打针,同时,家长也会付出许多的辛苦和操劳,但是,旅行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事实上,道理不用多讲,我相信家长都会明白,但涉及到具体行动上,却有不少的家长很少付诸行动,至于原因嘛,我总结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觉得孩子记不住。一些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年纪太小,去过的地方完全的没有记忆,去了也是白去,不值得,就总是想等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再去。

2、觉得旅途会有危险。一些家长会觉得带这么小的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一定会有生活上的不习惯,饮食上的不习惯,对旅行地的不熟悉而带来的种种不便等。

3、觉得旅行会很辛苦。一些家长会觉得带着孩子去旅行,要带很多很多的东西,做很多很多的准备,而且,旅行的时候,孩子如果累了,还要抱着,根本就玩不好。

针对家长的这些想法,我也提出我自己的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去了白去”说法

这个想法在家长中最为普遍。可是,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最最核心的问题一样,这些都是父母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我们应该完全屏弃“有用论”,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有用的就应该坚持,没用的就要放弃吗?如果沿着有用论的这个思路,旅行则一定是没用的,旅行,既考不了级,也没有任何证书,考学时也加不了分,而且也不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金钱和时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书本的知识,语言的能力,钢琴美术的技能,这些都是硬功夫,而性格、情操、眼界、视野等则是软实力。硬功夫和软实力合二为一,才能塑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正象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但其核心竞争力是它的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明白了此,你还会坚持“去了白去”的观点吗?

2、“危险”说法

带孩子去旅行,从熟悉的家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完全不熟悉的地方,生活上必然会遇到种种的麻烦和不便,或许,飞机的不准时会打乱旅行的既定节奏,或许,孩子会不习惯这里的气候,或许,孩子会不适应这里的饮食,或许,孩子会不适应旅行的节奏,再或许,孩子会生病,会去看医生等等。

但是,所有的这些就是旅行,这些危险,换个角度来看,就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几乎所有的家长在旅行归来后,都会发现孩子长大了,他们在充满着刺激和危险的旅行中,用他们自己稚嫩的双手摸索这个是,获得了他们自己和家长都想不到的知识,开拓了眼界,放宽了视野。

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3、“麻烦”说法

带着个小孩子去旅行,对于家长,尤其是对妈妈来说的确是一件很烦琐的烦心的事情,别的先不说,光是为他们准备行李,就足够愁上半天。大到各种衣物,小到奶粉,奶瓶,纸尿裤,一应俱权。再加上孩子小,体力跟不上,走累了还要抱。实在是光想想就很头疼。

但是,这些累,这些辛苦其实都是表面的现象,也并不是不可解决和不可避免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只要带好信用卡,还发愁买不到合适的东西吗?

再多想一步,孩子到了一个新鲜的环境中,会表现的格外的兴奋和好奇,他们会整天从早到晚的四处走走看看,他们的开心和笑容难道不是家长们最好的安慰吗?

最后,我想谈谈我自己带**去旅行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第一次离开北京,外出旅行是在他一岁三个月的时候,我们去了深圳过春节。那个时候,他还不太会走路,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要抱着。这次的旅行出乎意外的顺利和开心。自此,我们的旅行一发不可收拾,基本上每年我们都会找机会到处走走看看。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深圳和厦门,这两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城市以它们的干净、温暖吸引了我,成为了我和**的最爱。其次,我们还不停的去了山西、河南、内蒙、成都等等。

若是问我旅行累不累。我会回答很累。若是问我旅行开心吗?我会回答很开心。若是问我以后还会去旅行吗?我会回答那是当然,一定会的。

这就是我的全部答案。

几点小小的体会:

第一、选择机票的时候:通常,在购买飞机票的时候,如果可以,我通常会购买中午的票,这样,我们提前在机场吃过饭,一上飞机,**就可以好好的睡个觉,既可以让他好好休息,又避免了他在飞机上的打闹,一举两得。

第二、选择酒店的时候:通常,我会选择繁华地带的高档的酒店,带小孩子嘛,最主要的是干净、卫生,其他的倒是考虑的不那么的多。这样,如果真的是觉得累了或者天气不太好,大不了还可以在酒店游游泳,也省得在外面跑来跑去的。

第三、选择旅游地的时候:通常,我会选择南方的海滨城市,原因有二:一个原因是因为南方的气候好,环境比较干净,饮食也很丰富,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实在无法抗拒孩子对海滩和沙子的痴迷,让孩子尽情的玩玩沙子,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带孩子出去旅行,绝对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