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单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游戏、生活和学习。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契机,成为一个有心人,捕捉材料瞬间的变化,支持幼儿主动发起对材料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本案例中的明明是一个大班的男孩子,他很爱帮助别人,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每次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时,他总会问为什么,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在这次的区角活动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案例描述:
随着进行曲的响起,孩子们陆续收起了玩具。走到美术角时,我忽然发现放胶水的碗没有像往日那样叠在一起,而是一个一个摆开,每碗中还有一些胶水。“这是谁干的呢,收玩具了,怎么胶水还倒得每碗都是,过一会儿会干的,这多浪费呀!”皱着眉头的我这样想,就喊了一声:“这些胶水都是谁放的呀?”随着问话声,明明不声不想地站到了我的身边,刚想埋怨他几句,然而转念一想,平时明明鬼点子最多,也许他有什么理由呢,不妨问问。“明明,你为什么把胶水倒得每碗都是呀?”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柔声问道。明明斜眼看了看我,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想每碗都倒上胶水,让小朋友用完一个再用一个,不用经常倒了。”多么善良美好的一颗童心呀!原来他是要帮助小朋友,为小朋友制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因为,在以往的制作活动中老师往往怕孩子们把胶水洒得到处都是,常帮助他们倒好胶水。若胶水用完了,就需要教师再次帮忙,这样显得不太方便。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明明想出了这一“招”。我为孩子的好心所感动,也为他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而高兴。同时,我也注意到明明只考虑到小朋友用着方便,并不知道胶水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蒸发的道理。若强行命令他把胶水倒回去,他虽然可以做到,但他仍不理解其中的原由。同时也束缚了孩子观察事物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压抑了他关心小朋友的情感,丧失了一次好的教育契机,那么何不利用胶水事件让他自己发现胶水的特性呢?一举两得,就这么办。于是,我一方面表扬了明明为小朋友着想的行为,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向他及全班幼儿提出了观察的任务:“我们看看,一两天后倒在碗里的胶水会怎么样呢?”一天后,明明欣喜地拿着胶水碗跑来告诉我:“孙老师胶水干了,不能用了,还是应该把它装到瓶子里去。”“胶水为什么会变干了呢?”我听了他的话后进一步提问道。明明挠了挠脑袋认真地说道:“胶水中的水份蒸发了,慢慢就变干了。”“真会动脑筋。”我高兴地表扬道。经过他的发现与提议,现在班级里的美工角多了些小瓶子,孩子们经常自己倒着用胶水,用剩的就会倒回瓶中。
三、案例分析
孩子是爱“玩”的,而且也是在“玩”中进行探究和发现的。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想法,正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认识事物、探究事物。
像倒胶水这样的小事,本是孩子的自发行为,但却真实地反映着幼儿身上已经具有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价值——帮助和方便同伴的爱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认识胶水会干的特性。如果我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不假思索地予以否定,不仅孩子们做好事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而且他将失去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如果多次这样的活动不被发现,不受重视,得不到很好的引导,那么他也许只会甘于受成人摆布,而缺乏主见。然而教师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通过有效指导让明明获得了想办法解决问题、认识胶水特性等相关的经验。
四、反思:
上述事件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因素,并通过积极互动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学习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尊重幼儿、耐心倾听是实施教育的前提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与集体的制度相冲突。这时,我们首先要把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像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是一个有生长力和生命力的自动的小孩,儿童不是‘小人’。我们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分析孩子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同时,教师可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向幼儿提出适当、合理的要求,引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如案例中若教师发现问题采取批评解决的话,就会抑制活动中产生的教育因素,使明明失去了一次尝试、探究的机会,同时也抹杀了明明美好的心意。反之,则使明明既增长了新的知识,又保护了他爱思考、爱探究的心理。作为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是十分必要的。
2、调整教师行为,满足幼儿需要是实施教育的先导
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该包办代替准备好一切材料,教师应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中的一切。游戏中的材料应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为出发点。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看到了孩子有自己倒胶水的需求,就改变了以前由老师倒胶水的一贯做法,为了方便孩子自己倒,就把胶水碗改成了瓶子。由此可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有益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3、抓住教育契机,生成教育内容是实施教育的关键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教育艺术——捕捉教育契机,并能依据即时即景果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在胶水这一事件中,教师发现幼儿渴望多点胶水的需求和自己倒胶水的行为中已经具有了可以生成的教育价值——认识胶水会干的特性,于是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并将其扩展,实现幼儿预期的发展。从这例子中说明教师应具有随时开发和生成的意识,“心中装着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不断地在幼儿的需求、兴趣点和行为基础上开发可能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生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4、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究,体验发现乐趣是实施教育的重心
在《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教师要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尽管孩子一开始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但教师要提供尝试的机会,让幼儿在亲身观察中发现材料的细微变化。如教师明知道一次倒很多胶水会导致其蒸发,但却提供给了明明尝试错误的机会,这种尝试让明明体验到自己原有经验的局限性,并为他理解蒸发现象打下了初步的感性基础,促使其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让孩子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教师要在他们有危机、有挫折时,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时的引导,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次胶水事件,不仅促进了班内美工角更好地开展,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神圣的奠基工程,需要我们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的观念,用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和一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眼睛,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由起床引起的联想
观察对象:胡宇琛男孩三岁半
观察过程:起床时小朋友们都在紧张的穿着衣服和裤子,胡宇琛小朋友坐在床上叫着:“老师你快过来帮我穿衣服吧!”这是我正忙着在叫还没有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就对他说:“你先自己穿衣服吧,等一会我叫醒小朋友后再帮你穿!”“老师我不会穿衣服!”说完就静静地坐在床上等着老师,他看到小朋友们都自己穿衣服,还不是地说:“你真棒!”我走过去帮他穿衣服:“你可以自己学着穿呀!老师不是教过你怎样穿衣服吗,你看大家都是自己穿衣服的!你自己可以学者穿。”“我不会穿。”
分析:胡宇琛小朋友年龄虽然比较小,平时在家里所有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家长来帮助完成,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来到幼儿园之后,生活能力方面也都需要由老师来协助完成。平时没有主动学习生活能力的意愿,所有的升华能力都需要有老师和家长来帮助。能力上很差,思想上依赖性很强,养成了孩子懒惰的思想。
教育措施:1、平时在家里让家长不要再包办孩子的生活,让孩子逐渐学习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练习穿脱衣服等生活能力。2、在园里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尝试着去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当孩子有进步时候要地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的上进心。3、利用生活区的一些材料,让孩子多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给布娃娃穿衣服、给瓶娃娃喂东西等活动,来练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玩中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
一、案例描述
我班的幼儿在平时的活动能够做到和别人一起玩,但是在玩娃娃家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纠纷,经常会出现幼儿之间争抢玩具的现象,冲动的幼儿就会情不自禁的动手打人或咬人。
这天上午,幼儿们在我的带领下,一起开开心心的学习了新本领之后,就到了玩娃娃家游戏的时候了。在活动前,我让他们简单讲述了家中父母的工作分配情况,让幼儿自己选择做爸爸还是做妈妈,然后请每个水果家的妈妈来拿娃娃家的玩具,同时我也提出了几点要求:1、游戏时轻声说话;2、与同伴一起玩3、不要争抢玩具,先让别人玩一会。“妈妈”把玩具一拿到桌子上,幼儿就急不可耐的玩起玩具来。有的在烧饭,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切东西,一片热闹的场景。
突然,从一个娃娃家里传来了一阵哭声。我心里一紧,赶紧抬头查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看到阮佳仪在哭,盛宇祺在一个劲的和阮佳仪说着什么话。阮佳仪边哭边向我走来,我也快步走向她。我问:“怎么了?出了什么事?”阮佳仪哭着说:“盛宇祺咬我!”盛宇祺急着说:“我拿玩具给何旭沈玩的,阮佳仪不给我我一急就咬了她。我已经和阮佳仪讲过很多遍对不起了。”
于是,我首先安慰阮佳仪不要哭,然后和他们两人说:“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对不对?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相互抢玩具,我们应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要和他们一起分享。如果有小朋友想要你的玩具,那说明你的玩具很好玩,你就借给他玩一下。”说完,我又转过去,和盛宇祺说:“你咬人也是不对的,这样小朋友会很疼的,如果你被别人咬了,也会很疼的,对吗?”盛宇祺一个劲的点头。我又说:“盛宇祺你想玩了,就要和阮佳仪好好说,要用礼貌用语。”
这时候,阮佳仪已经不哭了,好像两个人都听懂、明白了似的。于是我就让他们两个继续去玩娃娃家的游戏。但是没过多久,我又看到了抢玩具的现象,只不过他们看见我在看着他们,于是就不抢了,玩起别的玩具了。
在活动结束前,我给幼儿做了简要的小结,表扬了几个和睦的“家庭”和以身作则的“爸爸妈妈”,然后我将盛宇祺和阮佳仪的事情提了出来,请幼儿讨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幼儿的回答是:不要和别人抢玩具;要和别人一起玩;给别人先玩一下;不可以咬人的,也不可以打人的;妈妈要给宝宝玩……对于幼儿的回答我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且提出希望幼儿每次玩时都能这样做。
二、分析
“二期课改”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教育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支持者、倾听者,解决幼儿之间的各种矛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解决方法因人而宜,但是我们要秉着以幼儿为主、关注幼儿,从幼儿的角度来衡量每个矛盾灵活采取适宜幼儿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指南指出,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空间。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比较容易冲动,攻击性行为比较多,而和同伴在一起玩的时候,比较多的时间是独立的在一起玩,拿到自己手里的就算是自己的,不允许别人来玩,合作意识还不够,就会容易出现争抢、打人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1)为儿童的独自游戏、平行游戏以及同伴的合作游戏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越是小年龄的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材料投放越是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全面,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因为他们现在处于一起独立的游戏,并不能和同伴真正做到合作游戏。
(2)在幼儿的游戏中如果出现有不安全的倾向、出现过激行为教师可适度得介入,但需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游戏为前提。在案例中我的理由不充分,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一个方法,在说教的时候让他们俩自己想想应该怎么做,或问别人:“哪个宝宝愿意将×××借给他们?”对于主动借出玩具的宝宝及时表扬,然后说:“你先玩一会,等一下他还要玩的,你玩好了再还给他。”或者可以在讲评是让好的表现重现,用事实来说话。
(3)如果幼儿的经验有所提升后,可以开设小饭店、小医院、小商店等角色游戏,开创多种角色游戏和玩具,也可以改善幼儿争抢玩具的情况。
付雅婷和张朴涵两个小朋友玩“娃娃家”。付雅婷要带着娃娃上儿研所去“看病”,她告诉张朴涵留在家里做饭,自己手里拉着老师用万能积塑制作的小车转来转去。我问付雅婷:“你干什么去?”她说:“我带娃娃上儿研所看病。”我问她为什么带小车,她说:“儿研所太远了,我得打车去。”于是,她将娃娃放在小车上拉着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带着娃娃回来了,付雅婷请张朴涵给娃娃喂药并说:“医生让多给她喝水。多喝点水,娃娃的咳嗽就好了。”
点评
2~3岁幼儿好模仿,通过这辆自制小车,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去逛街,一会儿上公园,一会儿去看病,他们对推小车的动作非常感兴趣,反复重复并乐在其中。由此可见,老师投放适宜的玩具,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增添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又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来的数学活动是认识人民币,虽说钱对幼儿来说已不再陌生,但真正细细观察钱币可能都没有留意过,于是在活动前我首先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来认识常用的纸币、硬币,并带一些钱来园,接着我就和幼儿一起来认识钱币。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活跃,琪琪跑过来说:“老师、老师,如果我们能自己去买东西那就更好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意识到孩子们已不满足于对钱币的认识了,他们想实现用钱币进行购物的愿望了。
次日,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幼儿每人揣着5元以下的钱来园了,在极度欣喜中,我和幼儿一起来到了联惠超市,在简单的和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后,我引导幼儿自由去挑选物品。在欢快、叽叽喳喳声中,大多幼儿都用较合理的办法买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在结帐时,晗晗的钱不够,他带了2元,可买了2.5元的本子、铅笔等物品。怎么办?这时达达凑上去说:“别着急,我把钱借给你,你明天还给我。”
购物完后,每个幼儿都拎着一个塑料袋,喜滋滋地回园了。离园时,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买的物品极其价格,看到购物给孩子带来无穷欢乐,家长们都笑了。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幼儿充满探究欲望时,真正的学习活动才会发生,他们才能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同时教育是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使孩子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喜欢《案例:由”吃饭”引起的思考》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