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和孩子平等相处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时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所以,教师首先要摘下大人的面具,做孩子的新朋友。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并与其交流思想;其次,让孩子参与家庭事物管理,听取并采取孩子的合理化建议。再次,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一味地批评,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引导其改正不良习惯,最后不能溺爱孩子,不要让孩子有“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感。
平下身子和幼儿共同玩耍,共同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师生的感情,不让孩子对老师有种恐惧感,认真关心每个孩子,无论丑美,干净和脏的,当孩子学不会时,都要平静,耐心地去教幼儿。
记得新孩子刚入园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水杯和毛巾放在哪里,通过讲课,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多少号,然后在多给予鼓励,当孩子忘记自己物品位置时,适当的给予提示,耐心的指导孩子。现在每当看到孩子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毛巾和水杯时,我们都挺开心的。有的孩子还能帮别的小朋友拿水杯,真的是很让我出乎意料。
其实生活本就很简单,平等、和蔼地对待孩子,会使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进步。
教育随笔: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在意其他的小朋友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和喜不喜欢和自己玩,特别是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将近快要上小学读一年级了,他们懂得东西就越来越多了。在意小朋友对自己的评价,或者是同伴们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和自己玩。和老师们喜不喜欢我。很容易就会被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情所感染到影响到整个人的情绪。开学了几个月就差不多每天都有听到孩子们吵架后就哭了起来。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候,很容易就发生一些矛盾,之后两人中就会有一人说我以后都不要和你玩不跟你做好朋友,还会说我还有叫其它的小朋友们也不要和你玩。这时候她们只是一时冲动说出来气对方的话,但是往往另一个人不是这么想的。就会觉得我以后都没有好朋友和我玩了,很不开心不知道怎么办好就哭了起来。当你过去问时,孩子们就说她不跟我玩。还要叫其它小朋友们不和我玩,这一刻我听到孩子这么说,了解了情况后,我瞬间就懵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在这个幼师行业做了快两年。很少遇到这种孩子之间的矛盾问题。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站出来和孩子们耐心的讲解这问题处理好。跟孩子们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有什么事情要一起解决。而不是说不跟你玩是错的。两个人能成为好朋友是件多幸运的事,没有过不去的偶尔吵吵闹闹也是正常的等过了会就好啦。经过和孩子们沟通好后,孩子们的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孩子的一个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都得老师在生活中一点点的去教会她们该怎么去处理好面对。并不是说两个人一闹矛盾后就说不和你玩。是非常不对的一种处理方法。
教育随笔:如何奖励孩子
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深层次的需要。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懂得奖励孩子,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奖励能让自卑的孩子自信,让自信的孩子成功!但奖励又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才会收到成效。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奖励孩子,提高奖励的效果。
那么,奖励孩子究竟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奖励孩子应有利于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不能一味地注重孩子的成绩,当孩子在生活上(例如帮忙做家务)、在品行上(例如尊敬师长、爱整洁)有良好表现时,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健全、更快乐!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奖励方法
奖励的方式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他们的个性特点,对幼小孩子的鼓励应以精神为主。如果大人和孩子之间已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那么奖励可以采用微笑、抚慰、手势、点头或亲切的话语,及时地说一些鼓励的话:“虽然你很小,但是你很勇敢”,“加油,你会成功的”,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物质鼓励孩子不可滥用
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许多家长就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家长会答应孩子买这买那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做会助长孩子对物质的过分追求,而忽视精神食粮。其实,对孩子的进步,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及时表扬,对孩子的成绩加以肯定,再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进步。当孩子进步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奖励的尺度。只有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进步的动力,从而孩子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和谐相处
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耍的时候,并不是总是那么和谐美好的,偶尔,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文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飞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飞飞面前问道:飞飞,你抢文文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飞飞胆怯的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知道吗?知道了。
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搂住飞飞的肩膀,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车轮。飞飞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辆小汽车,只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照老师的办法去做,一定会得到一个车轮!飞飞饶有兴致的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就高兴的点点头,来到文文面前说:文文,我的小汽车却一个车轮,你能借给我用用吗?我用完了会还给你的!文文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我借此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飞飞的有礼貌和文文的乐于助人,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向他俩学习。立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老师是不够的,而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们之间,都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任语轩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刘浩哲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刘浩哲面前问道:“刘浩哲,你抢任语轩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刘浩哲胆怯的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知道吗?”“知道了。”
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搂住刘浩哲的肩膀,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车轮。”刘浩哲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辆小汽车,只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照老师的办法去做,一定会得到一个车轮!”刘浩哲饶有兴致的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就高兴的点点头,来到任语轩面前说:“任语轩,我的小汽车却一个车轮,你能借给我用用吗?我用完了会还给你的!”任语轩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我借此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刘浩哲的有礼貌和任语轩的乐于助人,并鼓励全班小朋友向他俩学习,立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老师是不够的,而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园里,每天早上家长们来送孩子的时候,经常和我们说:“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其实我们每天都让孩子喝水,大概是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润润嗓子;有的孩子喝两三口水;有的孩子能喝半杯水;有的孩子能喝一杯水;还有的孩子接了满满一杯水,却只喝了一两口,并不口渴。为了让孩子喝足够的水,我编了很多儿歌,使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效果不错。通过儿歌,使孩子们知道自己该喝多少水,喝水少了会造成身体不舒服等生活小常识。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是孩子喝水的问题却牵动着许多家长们的心。我们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提醒孩子们去喝水,有的孩子能够喝足量的水,而有的孩子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滋润一下嗓子就算喝水了,没能够达到喝水的目的。
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反思、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
班里的孩子因为是小班刚入学的关系,所以有很多的宝宝的自理能力较弱,在家长有的家长包办的较多,导致孩子依赖性较强。
下午区域活动过后,小朋友们都在收材料盒子,浩浩坐在建构区的地垫上,他两只眼睛直直的、懒懒的坐在那,我走过去说:“浩浩咱们把鞋穿上好吗?”浩浩说:“我不会穿。”“老师帮你好不好?”“好呀!”只见浩浩费劲的蹬鞋,也蹬不进去,最后穿了鞋穿了10分钟,才把鞋穿好。我们因为这个事情,也跟家长做了沟通,浩浩妈妈说:“他就是不会穿,还得麻烦老师帮忙。”我们说:“我们肯定是要帮忙的,可孩子的自理能力咱们也得提高啦!”
过了一个星期,浩浩不会穿衣服,说:“老师帮我穿衣服~”我说:“你可以让轩轩帮助你。”浩浩高兴的说:“好哇!”浩浩穿完衣服,跑来跟我说:“老师,轩轩帮我,我帮轩轩把衣服也穿好了!”我说:“你真是个爱帮助人得好孩子!”浩浩很高兴,他还说,我帮晴晴穿衣服去!
又过了一个星期,放学的时候,我想要帮浩浩穿衣服,浩浩说:“老师,我自己穿。”只见他把自己的衣服穿好,走过来说:“老师,你看我把衣服穿上啦!”我笑着说:“浩浩,你真能干!衣服穿得很整齐啊!”
老师和家长都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阻拦者”。要让幼儿真正掌握并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多多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仔细观察幼儿园阶段,从小班到大班。每个班几乎都会有一两个父母离异的孩子。随着离婚率逐渐增高,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跟随妈妈一起生活,但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离开,随着孩子的成长,多数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往、交流。
新学期的省编教材主题一就是“我爱我家”。这天,我看到一节教育活动是“大力士爸爸”。故事中,爸爸无所不能,陪着小朋友做许多有趣的事情。随后,我问孩子们,“平时在家,你都和爸爸做过哪些有趣的事?”问题刚问完,孩子们的小手纷纷高高举起“老师,我和爸爸在家做游戏,还玩球”“老师,爸爸也把我抱得很高很高”“老师……”再看向千皓时,只见他看了看周围小朋友高高举起的手,仔细听着每个小朋友的回答。仅仅是个四岁的孩子啊!父母离异的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妈妈、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加上妈妈平时在照顾大女儿,每天都是年迈的老人来接孩子。本来就内向的千皓变得话越来越少
第二天,又恰逢另一个活动,“给爸爸画头发”在讲过各种发型之后,我帮孩子们回忆自己爸爸的头发。孩子们都能较为清晰的说出自己爸爸的发型。都拿起画笔开始画了起来。只见千皓看看左边的小朋友又转向右边的小朋友,拿起笔却迟迟不动。我走过去,“千皓,妈妈给你买的油画棒的颜色真多,我们一起来画个妈妈吧,想想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没想到,他却说“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样子的头发,我也想画爸爸的头发……”说着,声音越来越协…
初为人母的我,真的忍不住,哭了……孩子对于爸爸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孩子,我好想帮助你!帮你少受伤害,帮你养成好的性格,帮你正常成长。可是,我的力量好小,好校
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到个体。作为老师,不会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在此,谨以个人的力量呼吁社会,呼吁各位年轻的父母,让每个年幼的孩子少一点伤害,多一点内心的关爱!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