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启蒙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萌芽,需要家长的引导与培养,才能让孩子快速成长。很多家长会问,少儿英语该如何启蒙呢?什么年龄段该培养孩子哪些内容呢?
汉语的启蒙与英语的启蒙共同点
★汉语就是通过声音来启蒙的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孩子学习汉语的过程。很多家长会认为,小学一年级孩子有了语文课,开始学拼音,写汉字才是学习汉语。但其实并不是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听周边的人说话,到了两岁左右开始说话,这些过程都是汉语的学习过程,而这种学习跟文字、拼音没有任何的关系,纯粹是通过声音来学习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孩子的汉语启蒙,就是从听说开始的,而听说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听在前,说在后。只有大脑里储备了一定的声音,在说的时候才能够自如表达。
★英语启蒙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
英语学习上,人们如此热衷在启蒙阶段加入阅读至语法等内容,这种启蒙方法是错误的,是给孩子启蒙的萌芽中撒上一把盐,这样孩子在英语的启蒙过程是如此自然无痛,容易让他们忽略它的重要性。所以英语的启蒙也是通过声音完成的,先输入后输出。同时,全世界所有国家人的母语启蒙过程,没有人一开始就要求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学习文字、拼写和语法的,这恰恰才是最自然的语言学习过程。
英语和汉语有什么不同
★语言类型学
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非常强调句子结构,表现在:主语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语没有语义作用,也必须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语。谓语在人称和数量上要和主语保持一致。
汉语是话题优先语言,更加强调情景,通过建立情景传递信息,句子结构松散,有时候甚至没有主语。
★思维不同
在表达上面,汉语更加注重迂回渐进,起承转合,常常先说理由再引出结论,而英文更加开门见山。
例如:
汉语: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发展国家,同时保持节俭。
中式英语: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o we need to work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developed, and we should be thrifty at the same time.
修改后:We should work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developed, and we should be thrifty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汉语先解释理由,再说出观点。英语更多的先表明观点再说出理由。这就是两种思维上的不同。
给家长的建议
3-12岁是练习听力的最佳时间
3-12岁的小朋友大脑处于发育过程中,还没有定型,所以学外语听力非常快,很容易就能听懂外语了。更重要的是,孩子这个年龄段对自己不设限,只要寓教于乐,在玩耍中学习,就很容易上手。
在现代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国际交流语言,爸爸妈妈们也越来越注重孩子英语的教育。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幼小孩子的英语水平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妈妈的经验分享吧!
【家长分享】
儿子已经七岁了,老实说他的英语水平现在已经超过我这个当妈的了,他在学校表现的也很不错,经常获得老师的表扬,上个星期的英语比赛还拿了第一,这几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孩子通过视听模仿,加强口语训练
到六岁是小孩的语言敏感期,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孩子是要接受专业学习和训练才能讲话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学哪国语言,都是一个关键时机,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将来。这个阶段不需要文字,不要让孩子通过写字认字来学语言,要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等直观方法,让小孩多进行视听模仿。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录音会给孩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二、用最简单的英语跟孩子交流
用简单的英语跟孩子交流,当然家长自己要先学习了,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逐步使孩子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习“起立”和“坐下”两个短句,只要边说STANDUP和SITDOWN一边站起来,坐下去孩子从动作中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比如让喝水,上厕所也可以用英语来表达。在刚实施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小孩听多了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三、要培养孩子逐渐养成留意身边英语的好习惯
比如我和他在外出时,我就会向他提问。如小草小花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几点了,他喜欢什么等等。这样,一方面强化了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不会让他觉得紧张。
四、利用网上资源
看英文原版的动画片、听妈妈读绘本、利用网上资源,比如20课快乐英语有很多欧美国家教程,能够立体地给孩子输入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当孩子在不同的资料中反复听到相同的单词和内容,就会加深对单词和句子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
五、在游戏中学习
小孩爱玩游戏是天性,若能把游戏带入学习,那将是一种学习革命,昨天学校举行了一次英语演讲故事比赛,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他的英语口语征服了在场所有评委,后来学校的英语老师就请了孩子的爸爸到学校做介绍,小孩的父亲说孩子经常玩一些英语游戏,这样他既能享受其中的乐趣,也学到了知识!
六、每周坚持跟着外教互动
我们家的小孩从6岁左右就开始学英语了,起初是我教的,后来我发觉自己的水平有限,又看到闺蜜的儿子也在上外语班,跟她请教后,她给我推荐了一种在线一对一培训模式,外教用幽默风趣的方法引导孩子开口说英语。儿子上了几次就喜欢上这种教学模式了,现在他每周都坚持学。学得很开心。
看了以上的分享,不知道对各位家长有没有启发呢?快来一起试试吧!
适合3-6岁孩子观看的动画
1. 小猪佩奇(PAW Patrol)
适合年龄:3岁+
这部家喻户晓的动画片,每集5分钟左右,共约200集。讲的是小猪Peppa姐弟俩和爸妈的生活琐事,内容非常幽默,小朋友经常看得哈哈大笑。故事彰显了孩童世界的简单和夸张,选材和内容都很有创意和想象力。
从英文的角度来说,这个片子里的口语发音非常地道和清晰,并且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绝对是上佳的启蒙教材。
2. 杰克与梦幻岛海盗(Jake and the Never Land Pirates)
推荐年龄:3岁+
海盗与冒险,是小朋友们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这部动画由迪斯尼幼儿频道(Disney Junior)出品,和《加勒比海盗》故事人物一脉相承,讲述了勇敢的少年杰克和虎克船长展开海盗大对战的故事。
根据迪士尼介绍,他们的研究人员专门和学龄前小孩、幼儿园老师交谈过,发现孩子们能很容易了解基本的事实,不过缺乏社交技巧,比如怎么分享东西或当一个好的倾听者。
所以在这部动画中,每一集都充满了交互式的冒险,教给小朋友学会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并体会勇气与宽恕的重要,培养社交技能。
3. 少年创客罗斯提(Rusty Rivets)
推荐年龄:4岁+
“创客”这个词来源于英文单词 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少年创客罗斯提》是尼克频道的一部学龄前电视动画片,创作灵感来源于“创客文化” (maker culture)。
主人公男孩Rusty就是一枚小创客,因为他总是能够利用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把一些没用的机器零件重新创造成有用的小玩意儿。
这部动画很新,2015年6月在美国尼克频道首次播出,很受欢迎。第一季有26集,每集12分钟, 适合4岁以上的小朋友观看,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发明创造。
4. 喧闹一家亲(The Loud House)
推荐年龄:6岁+
这部动画片让小朋友跟随男孩林肯,一起体验这个拥有十一个孩子、每天热(ji)闹(fei)非(gou)凡(tiao)的大家庭生活!
《喧闹一家亲》是尼克儿童频道的全新动画喜剧,2016年5月首播,并在当年6月份取代《海绵宝宝》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适合7-10岁孩子观看的动画
5. 星际漫步(Wander Over Yonder)
推荐年龄:7岁+
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人Craig McCracken曾经出品过《飞天小女警》、《德克斯特实验室》等著名动画片,《星际漫步》是他加盟迪士尼之后的首部作品,围绕宇宙中一个无忧无虑的流浪者Wander展开。获得了“安妮动画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与“最佳角色设计奖”。
6. 少年泰坦出击(Teen Titans Go!)
推荐年龄:7岁+
《少年泰坦出击》是DC系列《少年泰坦》漫画的改编动画,由卡通频道(Cartoon Network)和华纳(Warner Bros.)制作,在美国有着超高的人气。
相比于我们熟悉的超级英雄故事,动画中增加了许多黑色幽默和喜剧元素,正派英雄无厘头搞笑,反面角色却勤奋又朴素,加上编剧大开的脑洞,整部动画片画风都不太对了…可就是这样的恶搞剧情,却深受小朋友们欢迎!
7. 阿甘妙世界(The Amazing World of Gumball)
推荐年龄:8岁+
《阿甘妙世界》是一部卡通喜剧,由位于英国伦敦的卡通频道欧洲工作室制作,在欧美地区知名度很高。
故事围绕华特森家的日常生活展开。阿甘是一位魅力十足、生性乐天的12岁男孩。他做事往往因过分热衷而变成捣蛋,不过他还是会继续保持乐观的想法。阿甘拥有搞怪的冒险精神,什么奇怪的东西都要试试看。无论阿甘的计划最终结果如何,他都能迅速恢复心情,只可惜他从错误中学懂的,就只有如何制造更多的麻烦!
动画风格十分无厘头,经常玩梗和讽刺现实,之前有一集里还出现过特朗普的Q版形象。该剧曾在法国安锡国际动画影展中,获得最佳电视制作水晶奖。
8. 怪诞小镇(Gravity Falls)
推荐年龄:8岁+
《怪诞小镇》是迪士尼在2012年至2016年推出的一部冒险喜剧类系列电视动画。
暑假到了,双胞胎姐弟梅宝和迪普被爸妈赶到一个偏僻小镇“重力泉”过暑假,在这里,他们的斯坦叔公经营着一家专门敲诈游客的旅游景点“神秘小屋”,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
在怪诞小镇重力泉,他们经历了一系列奇异事件,小矮人、湖怪、蜡像和通灵者,他们这个暑假注定不平凡。
适合10岁以上孩子观看的动画
9. 宇宙小子(Steven Universe)
推荐年龄:10岁+
《宇宙小子》是一部在卡通频道(Cartoon Network)播出的一部全年龄动画。在《宇宙小子》的世界里,由一群“宝石战士”保护宇宙免遭邪恶力量的威胁。主人公小男孩史蒂文继承了母亲的宝石力量,与其他三位宝石战士石榴、珍珠、紫晶一起生活。
动画围绕他们展开,讲述了史蒂文和三位宝石战士姐姐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拯救世界,以及探索自身神奇能力的成长故事。这部动画在音乐、配音、角色塑造方面都广受好评,画风优美,音乐流畅动听。
10. 探险时光(Adventure Time)
推荐年龄:10岁+
《探险时光》原是实验动画短片,在网络上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后被美国卡通频道选中并发展为完整长度的系列动画。2010年第一季首播以来,到今年已经推出了9季。
故事发生在一片神奇的魔法大陆上,身为最后一名人类的12岁少年Finn,和他最好的朋友——一条老狗Jake,在这片大陆上展开了探险之旅。
《探险时光》在欧美人气特别高,曾获得六项艾美奖(12项提名)、颇具声望的皮博迪奖以及BAFTA(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等,可谓获奖无数。不光孩子们喜欢看,还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和成人观众。
少儿英语启蒙的时间是很多家长的疑问,到底孩子应该在什么时间学习英语,怎样判断孩子是不是应该开始学习英语了呢?今天,特整理本文,回答大家的疑问。
英语似乎已经超越了其他科目,成为了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业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项议题。我在生活中也曾经被无数做了父母的亲朋好友询问,我的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呀?具体应该怎样学呢?要不要上培训中心?是找中教还是找外教?有没有什么APP可以推荐?有没有适合孩子看的书和视频?借着一次做直播讲座的机会,我整理了此篇文稿,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孩子和一些家庭。
今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英语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学。这表面上是个关于时间when的问题,但实际上,它更是一个关于what的问题,也就是你对于孩子的期望、规划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的孩子现在14个月大,他还在流着口水,只会叫爸爸妈妈。我希望他将来是个幸福的人,但是幸福又是太抽象不够具体的词汇,这又怎么能让我明确对他的规划呢?所以我做了一个collage。
首先,我希望他将来是个能品味生活的人。这需要我培育他的艺术素养,能够发现和玩味生活中的美;第二,我希望他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如果北京的空气和食品问题没有办法改善的话,我会早早为他规划出国留学,也许将来就生活在国外;第三,朋友很重要,我希望他能有一些好朋友好兄弟,不孤独。所以我要教给他正确的竞争观和合作观;第四,我希望他知道怎样休闲放松,所以我要让他知道如何对待时间,如何消费时间;我还希望他热爱运动,有健壮的体魄,所以我应该给他机会接触与了解各种不同的运动;我希望他能有一个舒服的居所和一个美好的家庭,所以他应该知道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相处;我还希望他能享受阅读,通过文字去经历别人的人生、去体验他人的思维,所以我要培养他的阅读素养与能力;当然,我也希望他事业成功,所以我需要他知道如何提升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看,十分钟前我对孩子的目标还懵懵懂懂,现在经过一个Collage以后,我已经了解得通透。所以,以终为始,我已经知道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了。
有的家长可能有疑问,这些跟英语有什么关系?靠英语能实现这些吗?事实上,仅仅靠英语确实无法实现这些。这些人生目标,需要家庭,学校,孩子自身三个体系的努力,不仅是英语,还需要所有其他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活动/所有的人生选择的综合作用。但是有一点很重要,英语不可以背离我们的目标。因为英语对于我们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不仅仅是沟通交流工具,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方式,甚至以后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如果英语背离了我们的目标,它只能成为阻碍孩子们实现人生理想的绊脚石。就像刚刚我描述的collage,无论是艺术审美/出国留学/竞争合作/阅读体验,还是逻辑思维/问题解决,都可以通过英语得到延伸甚至升华。而作为家长,我所期望的孩子未来,就是升华的人生。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是怎样的?你希望英语在他的生命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何种角色?如果你是第一类父母,A,你希望英语可以打开他世界的另一扇窗子,他可以通过英语来阅读不同创意的作品、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团队成员无障碍合作、可以通过直接阅读英文学术期刊来丰富自己的学术视野、结合所知的语言与文化来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无需依赖旅行社的导游和翻译,总而言之,你希望英语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英语成就孩子。那么英语的启蒙越早越好。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越早开始接触第二种语言,孩子在这种语言上的成就越高。而三岁是个很关键的年龄。
我们先来看看人脑与语言的关系,首先,人脑在功能上是可以同时学习多种语言的。 婴儿在出生时,神经元有2000亿个,是35岁成年人的两倍(数据来自于2002年7月31日,维也纳大学康士坦丁‧梵‧艾克诺摩博士的估算)。
神经元靠突触的联结来传递信息。我们刚出生的时候,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基因决定的,但是,我们后天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听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最开始的连接方式产生影响,或者说是进行修剪。换句话说,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连接组也就不同。你的连接组记录的,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一生。
这些由突触建立的联结,每一条都可以建立大脑意识与外界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可以说,记忆和习惯都是通过大脑里的突触来建立完成的。人的突触数量越多,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越强。
所以,这就是很多专家认为0~3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过程,大脑发育状态被确定下来,接受外部环境提供的经验并将其内化。接下来,如果外部传授的经验或刺激不足的话,大脑会通过“砍树枝”来除掉神经元突触,会减少40%以上。但 “砍树枝”是正常过程,它是在帮我们砍掉大脑中无用的联结,让剩下的联结更强大更有效。这也是自然的进化过程。打个比方,2-3岁之前,你的突触都是基因决定的,就像是你写文章之前打了个草稿,想到什么都写下来,也不管有没有用,先记下来再说。说白了就是一堆素材。但是后期呢,你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把没用的地方删掉,重点部分再突出一点。最后,文章的字数可能变少了,但是这时候才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
3岁以前,孩子可以识别所有语言中的语音,3岁以后,无用的突触被削减,非母语的语音识别如果属于不常使用的联结,也会被剔除。以后再学外语时,我们会从母语中调用出与目标语言最相近的语音,而很少有人可以像母语者一样在听力和口语上做到精准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日本人把professional发音为“浦路发信拉鲁”,因为日语中没有r这个音,他们是在使用母语中与其最相近的l音来替代。并且,在听力上,他们也认为这两个音是一样的。我们中国人也是这样,我们对于bed,bad和bike,用的都是中文的“白”这个音来替代,并且察觉不到这三个音之间、以及这三个音与“白”之间的语音差异。
可能有家长会不同意,三岁以前学英语,就等同于人生中的更多可能性吗?三岁以前开始学就一定比小学以后开始学要学得更好吗?语音标准地道了就等同于英语学得更好了吗?我不敢说三岁前开始学英语的孩子在考试结果上一定优于小学开始学的孩子,但是我敢说,前者学英语一定比后者要容易。语音好,不仅仅意味着你能更容易地听懂以及更清楚地说出英文,还意味着你已经适应了英文的速度、轻重读、节奏以及连音和吞音的现象。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当年学英文的一大苦恼,就是明明学过、背过、写过的单词,放到听力里居然听不出来!要么是被连读了,要么是加了个后缀之后就改变重读位置了,要么是虚词被弱读或者吞音了。而三岁之前开始学英文的天然好处就在这里了,我们需要一遍遍的努力,他们则毫不费力。
如果您是家长B,认为英语是孩子学业和就业的工具,将来孩子要利用英语来完成学业的追求并且之后当作工作语言,那么在3-6岁开始学习语言是合适的。为什么不能再晚一点呢?因为孩子们长大后要面对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2010年全球最热门的10项职业在2004年的时候甚至不存在。我们孩子将来要用没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没遇到过的问题,而且极有可能要用英语!下一幅图是美国2003年提出来的21世纪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框架,并且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我们也可以对照和参考一下。
同时,很多研究也表明,五岁左右学习的外语,会和母语存储到同一个脑区。孩子以后使用外语会和使用母语采用同样的调用方式。分享一个我中科院老师身边真实的案例,一个蒙古族的男生留学日本发生了车祸,大脑受到了损伤,得了母语失语症。他醒后见到家人,虽然认识他们却不能用汉语或者蒙古语讲话,而只能用后来学习的日语来表达。医生说这是伤到了大脑存储母语的区域,由于日语是青春期以后学习的,被储存在另一脑区,所以没有受到影响。
为了达到用英语助力与学业与事业的目标,英语必须植入到孩子们的思维中,而不是调用不同脑区,先用中文思考一遍后再用英语翻译出来。6岁以内,孩子们还在用形象、声音和动作来学习,6岁以后,就开始用语言和思维来作为学习媒介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学习过外语,6岁以后,孩子们的母语基本已经占据了思维的主导地位,以后会更多地用翻译为手段来学习外语。
如果您是家长C,对英语的期望就是别拉后腿,不要成为孩子考试中的障碍,那就等小学开了英语课以后再开始学吧。考试,运用的更多的是记忆、分析等技能,这些在孩子小学以后会发展得更好。但是,如果您同时对孩子有更多的要求,比如苛求他的发音要地道、要求他听力要精准,就是对孩子不公平的,因为他这个年龄对语音和语言学习的处理方式已经不同了。那么,上小学以后才开始学英语,就一定学不好吗?当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的,照样有很多人可以学的很好。我们只是在谈一个概率,而且是与我们对孩子的规划相一致的做法。英语学好也不仅跟启蒙年龄有关,和启蒙方式、接触频率、指导者、使用场景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何时启蒙,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规划有关,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时间问题。
英语启蒙,一直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送孩子上好几万的补习班,孩子却仍是没进步,甚至还厌恶学习... 孩子学不好,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CEO爸爸和学渣儿子的故事。也许,你也能找到适合孩子的英语学习方式。
这个故事从我去年8月遇到欧爸开始……
1.
自己辛苦创业做的产品,儿子居然说没用!
欧爸全名欧阳丹。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如果你学过英语,你很可能用过他的产品——百词斩。
没错,欧爸就是百词斩的创始人。短短几年,他就把百词斩做成全国用户量第一的英语教育产品,现在已经有超过5000万人在使用,解救了广大被英语折磨的苦学生们。
但是,这么能耐的人,儿子居然曾是个“英语学渣”。
去年,欧哥的儿子昂昂就是个普通三年级小学生。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活泼、爱玩,对英语没啥兴趣,词汇量也就100来个,考试成绩也只是中等水平。
但欧爸的教育就是放养型,他不愿给孩子压力,也没太在意孩子的成绩。
可离小升初越来越近,眼看着身边同学都在上各种补习班,欧爸欧妈也有点着急了,就让昂昂拿百词斩,开始背起单词来。
但背了一阵子,欧爸一检查,一个也没记住,都是瞎猜的。
咋回事?
“这小子就怼我,老爸,你不是能耐得很吗?怎么你的百词斩,我背了都记不住?!”
昂昂这一怼,把欧爸刺激到了,“我这才意识到,百词斩并不适合小学生。”
2.适合小朋友的英语课,应该是什么样的?
欧爸分析发现:
首先,小朋友无法同时接受很多信息。用百词斩背单词时,你会通过一个例句、一个情景学习一个单词。这种方式,对成人很有效。
但是,对小孩子来说,却没什么用。因为一个例句的信息量很大,有好多个单词,小朋友无法聚焦到他要学习的内容上。
其次,小朋友没有成人那么强的归纳总结能力。比如说,学习food时,你只用看一张鸡腿的图片,再配合例句,就能明白food是食物。
可小朋友就不行。你给他一个鸡腿,他会认为food就是鸡腿;再给他一个汉堡,他会认为food是汉堡;直到你再给他一盘炒饭,他才会恍然大悟,原来food是指食物。
最后,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成年人能理解的东西,小孩子却完全不能懂。你觉得小孩子能明白“老司机”背后的含义吗?
所以,跟成人相比,小朋友的英语课,应该信息更集中,场景更丰富,内容更符合他们的心智和兴趣点。
基于这些发现,欧爸设计了一款专门帮中国小学生学英语的线上课程。
3.想学习轻松又高效,如何做到?
小朋友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英语:
首先,他们会在丰富的场景下学单词。
小朋友需要先观察三张场景不同、形态不同的图片,猜出单词的含义。这样,既能培养小朋友的归纳能力,又能帮小朋友深度思考、记住单词。
接着,小朋友会玩一个“单词游戏”,巩固单词。
就像在玩“找你妹”和“打地鼠”的游戏一样,小朋友需要选出含义相同的两张图片。这样一来,小朋友就可以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增强记忆。
最后,就是小朋友很喜欢的“绘本”关卡啦。
前面学过的单词,会在绘本中再次出现。小朋友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完成整个故事。
现在,小朋友已经有400多本绘本可以读啦,都是根据小朋友的喜好精选出来的。
欧爸说,昂昂现在每天都要读1-2本绘本,保证持续的阅读输入,他最喜欢读的就是侦探啊、冒险啊这一类的主题。
已有10000名小朋友从此爱上了英语
大半年过去了,作为蛋糕英语的第一只小白鼠,昂昂的成绩怎么样了呢?
过去对英语不耐烦的他,现在已经坚持学习了190天。昂昂现在四年级,他掌握的词汇,已经从原来的不到200个,提升到现在的1800个,超过98%的小学生,达到初中生的水平了。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昂昂只花了半年就完成了超过10万字的英文阅读(这可是大部分大学生一辈子都达不到的英语阅读量)。
现在的昂昂,妥妥是一位英语小达人。他每天至少阅读1个英语绘本故事,学30个单词,还在自学高中英语。
和昂昂一起学习的小朋友,现在已经超过10,000名了。每天只花20-25分钟,打开微信就可以学,家长也不累。
而且,孩子们居然真的坚持下来了,对英语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已然不言而喻,不少家长的教育意识已经与日俱增。 但是据调查显示,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是最让人头疼的科目之一。孩子不喜欢学英语,甚至讨厌上英语课,大部分与启蒙时期不科学或不适合孩子的学习和引导方式有关。以下是儿童英语启蒙过程中最常见31个的问题,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帮助。
理念篇
Q1. 英语启蒙,应从哪儿开始?
答:英语启蒙,听力是基础,是培养孩子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打好,房子就造不好,足见听力输入的重要性。听力输入(俗称磨耳朵),一方面来源于儿歌、绘本、动画等各类音频的反复播放;另一方面还来源于原版绘本的亲子共读,父母大声朗读的过程,也是孩子聆听吸收的过程。对于不排斥英语的孩子,可以从听开始,“听”+“读”一同进行,2岁以后可以接触动画;而中文优势明显的孩子,如果“听”不足以提起兴趣,可以尝试从动画开始(2岁以后),熟悉动画情节后,转成音频给孩子听,补上“听”这一课,同时,选择感兴趣的绘本亲子共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阅读能力逐步提升,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
Q2. 应如何协调中文与英语的关系?
答:母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中国孩子来说,中文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重要性自然无法与母语相提并论。鼓励、提倡尽早接触英语,并非要以英语取代母语,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不同语言的美感,在享受故事、享受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两种语言,由此站在更高的台阶上,通过多样化的语言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现实中的确有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学好英语,不惜以舍弃中文学习为代价,这样的极端做法不可取。两种资源的使用应保持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两种语言的学习都能兼顾。在启蒙初期,父母主导选择时,可以按照中英各半的比例调配资源,形成学习习惯后,孩子的自行做主阶段,不求每天的学习量都要严格对等,只要中长期保持均衡即可。
Q3. 是否需要学习语法?
答:在本书第二章中曾经谈到,成人学习语言与儿童习得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成人更多关注规则——“为什么是这样?”而儿童则只关注结果——“它是怎样的?”母语习得过程也是如此。咿呀学语阶段,父母只告诉我们正确的表达是什么,小学阶段老师才会教授为什么这样表达。因此,学龄前儿童无须刻意学习语法。这里说的不学习并非指不接触语法,而是说不要将启蒙资源当语法教材来学习。事实上,语法渗透在英语启蒙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资源当中,原版绘本、分级读物、桥梁书、动画语言,每一个句子都体现着语法,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主从复合句、倒装句……输入量大、吸收较好的孩子,凭语感自然输出的语言,大部分都能符合语法规则,比如雨停了,孩子们会直接反应“The rain stopped”,不会想到“The rain stops”或者“The rain is stopping”。想想有一次看到月牙儿,脱口而出:“The cresent is shining in the sky,but it only shines at night. It looks like a banana.”三个句子使用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两个时态,并非他懂得两种时态的区别,而是他从未听过It looks like/looked like这样的表达,It looks like是输入原版资源的过程中自动“加载”在大脑里的。所以,启蒙阶段只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地道的表达,进阶阶段可在阅读的同时简要介绍一下语法规则,譬如句子“Away she went”,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个倒装句,away提前到句首,意思等同于“She went away”,不过倒装后句子会生动很多,这样解释,孩子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Q4. “三明治英语”要紧吗?
答:首先,父母要杜绝“三明治英语”,如果不清楚或不确定整句英语怎么说,直接说单词。与其指着小狗说“这是dog”,不如直接说“dog”。其次,英语启蒙也是词汇、句式积累的过程,父母现在只知道“这是dog”,孩子只知道“dog”,没关系,坚持阅读,很快就会知道“It’s a dog,It’s a white dog”,孩子的成长速度比父母还快。最后,在父母未输入三明治英语的前提下,孩子的三明治表达,是为思维受限于语言,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待听力词汇积累充分,口语词汇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