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我会打招呼》活动反思

06-21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教育笔记有益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小班社会《我会打招呼》活动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在社会领域的人际交往能力,3—4岁的幼儿喜欢和熟悉的人交往,交往教被动,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所以教师要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小班幼儿应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朋友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交谈,从小养成主动打招呼的良好习惯。

打招呼是每个人每天会遇到的事情,对于刚入幼儿园三个多月的小班小朋友来说,学会打招呼也是常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宝宝,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里,同伴交往的时间比较少,跟别人语言交流的机会也少,所以这时候的宝宝,在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态度上很被动,不知道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更不知道打招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事情,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在宝宝萌芽的状态时就抓住教育的契机,小班的社会活动应以游戏的成分开展,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宝宝的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的效果。

于是,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里,我以幼儿观看视频为导入,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为起点,将问题抛给幼儿,通过两个明显的对比,让幼儿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初步判断是非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目的在于初步懂得主动打招呼要注意的几个地方。但在这个环节中,大部分幼儿只能看着图片说出打招呼要注意的几点,所以在这里我做了调整,加了一个儿歌教学,编了一首简单的、好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记忆,从而提高他们的意识。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让幼儿扮演小兔子来亲身体验打招呼,前一次的活动中,幼儿一下子从自己的角色转入小兔子的角色,马上又要进入情境练习打招呼,很多宝贝有点适应不了,所以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进行了调整,让幼儿戴上胸饰以后像小兔一样跳一跳,让幼儿逐渐过渡到角色的转换,这样幼儿容易接受些。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强化了打招呼要注意的几个地方,为了拓展他们的经验,我又加了个环节,让他们知道,打招呼时除了会说到这些语言,还有哪些也是经常会说到的,这样能帮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锻炼自己,从而提高自己打招呼的技能。yJS21.com

同时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引导不足。如当我问题提出以后,他们的回答较为胆怯、不自然。作为老教师,我应该耐心的多问一遍,让孩子完全放松,完全融合进来,这样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由于打招呼的方式不对造成的


“呜……”是谁在哭,我循声望去只见何昊轩小朋友坐在地上哭。我赶紧走过去询问情况,原来是聪聪小朋友在他背上拍了一下。我又询问了聪聪,是否有这么一回事,他承认了,并且一再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人了。我又询问了他打人的原因:其实聪聪并不是有意去打昊轩小朋友的,他只是想跟他一起玩,但是由于打招呼的方式不对,使事情变成了这样。这样的事情很常见,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自己玩,玩伴很少,这样就造成集体生活时不会融洽跟同伴打招呼、交流。他们打招呼的方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肢体动作如:拍对方一下、拉扯同伴的衣服,这些都是他们打招呼的方式。这样的打招呼方式往往就会造成同伴的误会。

那么如何才能让幼儿的从肢体打招呼方式向用语言打招呼的方式改进呢,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耐心的引导。如果我们单对孩子说一大堆理论的话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对于他们来说概念性的东西他们理解不了。他们需要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没有对聪聪说一大堆理论,而是问他:“聪聪在家有没有被爸爸打过?”他点点头,我又问他:“爸爸打你时疼不疼?”他又点了点,我再问他:“小朋友被你这样重重的拍一下疼不疼?”“疼的,就像被爸爸打的时候一样疼。”“对啊,小朋友被你打一下多疼啊,那样他就更不愿意跟你玩了。”“我以后不这样了。”虽然孩子们不会一下子就改变,但是他们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好,也有了要改变的意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的。

托班教育随笔:学习用语言和目光打招呼


每天我提前上班,开窗通风,做好上班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更好地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一声声的“老师早”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教室里变得非常热闹,孩子们一个个像快活的小鸟飞进了教室。

但我发现有的孩子在喊老师早时小脸却朝着其他方向看,我想这种打招呼的行为习惯不好,应加以重视。于是,我就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用语言和目光打招呼。接着,我对小朋友说:“我们一起学习不仅用语言问早,还用目光问早,行吗?”小朋友听到学新的东西,高兴地说:“好。”有的小朋友好奇地问:“老师,什么是目光问早呀?”我就微笑的对他们说:“就是在和别人打招呼时,眼睛要看好对方,不能看别的地方。”随后,我采用情境表演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安排时间让孩子互相练习,互相模仿,当他们学会了我就及时加以肯定。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基本学会了用语言和目光打招呼,有的幼儿已形成习惯。在这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我也提醒自己要做到,要知道老师在孩子们眼中永远是榜样。因此,我随时用目光追随着每一位孩子,让每位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现在小朋友走进教室,基本都能看到老师迎接他们的是和蔼的语言和目光、甜美的微笑,孩子们也像老师一样能用语言和目光问早,快乐的一天从一声问候、一个目光开始了!

小班社会活动反思:鸡公车


“小朋友,你们见过只有一个轮子的车子吗?”

“这一个轮子的车子样子有点怪怪的,有点像什么?”

“你觉得这辆车像只大公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伴随着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我和孩子们一起愉快地走进了“鸡公车”这个活动中,开始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探宝经历。

说实话,“鸡公车”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当我看到这个活动名称时,我也纳闷了一阵,鸡公车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我在活动之前,上网查阅了相关的知识。原来“鸡公车”是我国古人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在平原乡村的小路上,人们常常会推着鸡公车运货物,或是送妇女带孩子走亲戚,回娘家。因为鸡公车的外形像只大公鸡,而且行进时木轮发出的声音也像公鸡叫,所以,人们也叫它为“鸡公车”。可以说,“鸡公车”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支瑰宝。

当我对“鸡公车”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就开始构思设计活动的流程。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也和当初的我一样不了解“鸡公车”,但是随着活动的推进,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被这有传奇色彩的“鸡公车”所吸引,并逐渐地走近“鸡公车”,感悟“鸡公车”的内涵,从而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有的精神!

在这个活动中,我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一、清晰的活动流程。

在设计活动时,我就考虑了很多,并果断地设计出简单而清晰的活动流程。从“理解鸡公车——感受鸡公车的独特之处——体验模仿鸡公车游戏的快乐”三大方面加以实施。就这样,在清晰的流程中,我与孩子们一步步感悟鸡公车,也将活动的重、难点逐一击破。

二、巧妙的电教手段。

巧妙的电教手段是活动的推力器,在这个活动中,我将网上搜索的一些鸡公车的资料、图片有效地组合通过自制幻灯片的播放,有效地利用了幻灯片,帮助幼儿提升了相关鸡公车的经验,也促使孩子的无意行为转化为有意行为,发挥了提醒、暗示的有效作用。

三、灵活的相互比较。

俗话说:“有对比才有鉴别”。小班孩子的思维具有形象性,他们认识事物也是直观的。鸡公车他们而言,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让孩子更好地认识鸡公车——一个新生、陌生的面孔呢?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与之对比,孩子们通过把鸡公车与他们熟悉的自行车、汽车想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轻松地发现了鸡公车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在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也显得更主动了!

透过这个活动,我感到虽然有的课题我们并不熟悉,但通过钻研教材,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效果也是不错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师幼是共同学习的,共同成长的!

社会活动《规则》反思


社会活动《规则》是通过生活中一些遵守规则现象及不遵守规则现象的几个例子的思考,帮助幼儿总结提升规则意识。活动一共分为三个环节:1.选择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2.观察几个画面,了解生活中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几种现象。3.下棋游戏。

活动过程中发现了几个明显的问题,现在进行简单的剖析。

1.深挖内容、丰富生活经验。在备教案时,我只关注了几张典型画面上的东西,没有进行生活经验的拓展,使活动局限在设定的范围内,显得比较单薄。

调整策略:应该激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规则内容从课堂延伸到真切的生活,使幼儿有话可讲,有经验可以分享。

具体措施:当幼儿观察画面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想象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遵守规则的事情,哪些不遵守规则的事情。帮助幼儿养成正确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

2.支撑、引领,归还学习主动权。在活动过程中,我采取了高控制的形式,把本来应该由幼儿在观察、思考过程中主动得到的经验直接以语言或图片分类的形式告诉了幼儿结果,使幼儿的探索、观察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调整策略:把分类、归纳的过程放手给幼儿做,让幼儿在互相讨论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知识、能力方面的进展。

具体措施:把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图片打乱摆放,让幼儿进行观察、判断,然后再送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表情。并在评讲中表达自己这样送的理由。

每个成功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反复揣摩教材,找到最适应的点,围绕点设置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环节,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施。努力让幼儿学得主动、生动、有趣。

大班社会活动反思:好吃的蜂蜜


本次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了解蜂蜜的由来,知道蜂蜜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对养蜂人养殖蜜蜂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中我准备好教学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和幼儿操作用书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猜想、讨论等策略帮助幼儿逐步了解蜂蜜的由来,增强幼儿的探索兴趣。

一、尝一尝蜂蜜

幼儿平时在家有吃蜂蜜的经验,他们知道蜂蜜是一种十分香甜好吃的东西,吃过蜂蜜果汁、蜂蜜蛋糕、蜂蜜牛奶、蜂蜜果冻等食品。我事先准备好一瓶蜂蜜,让幼儿再尝一尝,幼儿的兴趣可高了,甜甜的、香香的、酸甜的、黏黏的,这些都是他们品尝后的感觉,对蜂蜜的味道有了更多了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了解蜂蜜的由来

“这些香甜的蜂蜜到底是怎么来的?”“养蜂人是怎样养殖蜜蜂并得到更多的蜂蜜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出示教学挂图,充分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养蜂人养蜂和收蜂蜜的过程。其中很多幼儿对养蜂人手持的一个壶和一个滚筒状的机器有疑惑的地方,于是让他们通过猜想、讨论、不断探索收集蜂蜜的全过程。最后蜜蜂采花蜜---养蜂人把蜜蜂养在蜂箱里---养蜂人穿上专业工作服---烟熏壶---蜂巢---蜂巢刷---甩蜂蜜机---工厂加工---蜂蜜出售,一系列的图片展示,让幼儿清楚完整的了解了蜂蜜的由来,孩子们对其中的蜂巢、蜂箱和烟熏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三、观看视频,拓展幼儿兴趣与探索欲望。

活动中幼儿对蜜蜂和蜂巢十分感兴趣,让幼儿观看视频《昆虫世界之蜜蜂》,他们了解到蜜蜂采蜜是群体性的一项活动,看到自然界中的蜂巢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圆的、椭圆的、圆锥形的神奇而有趣。视频中幼儿还知道蜜蜂的祖先和人类的祖先是相同的,最早都是出现在非洲。科学家对蜜蜂进行了不断的研究表明蜜蜂和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蜜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了他们对蜜蜂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进一步的探索欲望。而这个环节中我和幼儿共同学习着、探索着。

四、延伸活动

餐前活动中,我播放迪士尼动画片《蜜蜂总动员》,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中了解蜜蜂的生活形态和特征,幼儿兴趣盎然,探索的欲望得到进一步延伸。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我会自己穿衣服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我会自己穿衣服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小三班活动室

观察对象:褚**

观察记录:褚**是我们班比较调皮的一个男孩子,上课要么开小差,要么发呆,吃饭时说话,也很挑食。对他进行过多次教育,效果甚微,依然我行我素,让我们头疼不已。一天午睡起床后。在忙着给孩子们穿衣服,转头瞬间发现褚**在帮助另一个小朋友扣纽扣,那神情别提有多专注了,一点也不像平时那个老师捣蛋的人,而且他自己的衣服也是自己穿好的,我当机表扬了褚**,表扬他的小手真能干,是我们班第一个会自己穿衣服的小朋友!

观察分析:每个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缺点,面对孩子的缺点,一味的批评未必会有好的结果。犯错的孩子的权利,作为老师也要以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不足,同事也要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尤其是经常被老师视为“捣蛋鬼”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很渴望老师的表扬、老师的肯定,他们有时候的调皮捣蛋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

措施与结果:在之后的时间里我经常找机会表演褚**,说一些老师对他喜爱的话,果然褚**对老师的要求不再抗拒了,慢慢变成听话的好宝宝了,我也抓住机会,慢慢提高对褚**的要求想,相信不久后褚**会成为我们班能干的宝宝!

我会拼图了


a游戏开始后,陆鹏然来到了建构区,只听见建构区的小朋友大声说道:“已经五个人了!”我马上建议他去其他的区域活动,可是他却撅着小嘴巴,还一脸生气的“哼!”了一声。他环视了一下四周似乎没有他想要去玩的地方,我便建议道:“去玩拼图吧?”他马上回答:“不高兴!”我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我马上安抚道:“不会没关系,老师帮助你,我们一起来拼好不好?”他犹豫了,我便顺其自然地把他带到了操作区,拿出最少块的拼图——“猫和老鼠”,起先他拿了一块拼图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拼在哪里,我便从颜色着手引导他,我问道:“然然,你看看这块拼图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的。”“对!”你再找一找哪里也有黄色的,他找到了拼图模版边上的黄颜色,我请他尝试着把他拼到模版上,他试了一下,我问道:“是不是拼在这里?”他点点头,我又问道:“你猜猜这是什么?”他说:“老鼠!”看到他有一点感兴趣了,我又继续引导他自己开动脑筋,问道:“你找一下老鼠的脚在哪里?”他不知所措起来,我问道:“你看一下有没有黄色的拼图了?”他仔细地找了又找,又找到了一块,我让宝宝仔细观察每块拼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里凸,哪里凹,凸的大的地方和凹的小的地方能不能拼在一起?拼在一起的图案对不对?通过先观察——后尝试——最后检验的办法,让孩子逐渐明白怎样来玩拼图。当我指导了大半块拼图后,我请他自己独立完成最后的几块拼图,他认真的拿了一块拼图把四个方向都尝试了一遍再通过颜色比较确定是不是拼在这里……终于过了许久,他完成了拼图“猫和老鼠”,开心地喊着:“老师,老师!我拼好了。”我又继续问道:“你看到现在完成的猫和老鼠他们是在做什么呢?刚才你猜的对不对?”之后,我又把拼图打乱了告诉他:“上次老师帮助了你,这次老师想看一下宝宝自己能不能把拼图完成。”他没有拒绝,点了点头……

分析:然然是我们班的小年龄,从托班时在各方面发展就比较缓慢,所以我们总是对他加以更多的关心,并在各方面给予辅助,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渐渐明白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虽然他不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但是却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从而总是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偶尔还会发脾气,这需要我们通过更多的耐心,通过适当的途径,用适合该幼儿的学习方式来帮助他获得成功,让孩子知道怎样学习,愿意学习,并喜欢学习。

我会搬椅子


今天的晨间谈话后,又是到了喝豆浆的时间,于是我请孩子们搬起自己的椅子去喝豆浆,这是发现豆豆,蛋蛋,邦邦,又拿起椅子的一角,像开火车一样往前推。于是我提醒他们这样椅子会弄坏的,要两手搬椅子。可是过了不久,在中餐后发线除了这几个小朋友外别的孩子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在“开火车”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我的火车要开了”。

分析这一现象产生原因:

1、方便心理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在家自由散漫惯了,而且在家中也没有这么多的规矩,家长不会对于搬椅子作出怎样的要求,所以幼儿就已推或拉椅子这种最简便的方式来搬椅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二、好玩心理托班孩子生性好动,对于他们来说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玩具。自然而然,椅子也成为了他们的玩具之一,自从孩子们看了《托马斯小火车》这之后,更加把小椅子当作了小火车,一把接一把的椅子排起来,纷纷当作火车开起来。这样不仅破坏了课堂常规,还对椅子照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如何让孩子们能改掉这一,我决定从以下方面下手: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针对孩子们的这个现象,教师可以从孩子们最喜欢看《托马斯小火车》的方法入手,让孩子知道托马斯小火车,能遵守纪律,在轨道上开,并且会帮助大家做事。我们要学习托马斯小火车遵守纪律,做个好宝宝。或者教师还可以自行创编《椅子宝宝哭了》的PPT故事,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述。让孩子知道椅子宝宝“为什么会哭”“它得了什么病”,从而知道要爱护小椅子(两手搬,轻轻放)。不然椅子会生病。

2、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做到示范作用,对于教师座椅,教师一定要两手搬。并且让孩子学着老师的方法搬动椅子,此外表扬班级中爱护小椅子的小朋友,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鼓励别的小朋友,都向他们学习。另外请这些孩子做小老师,帮助老师一起监督。让孩子和老师共同来督促这些不爱护椅子的小朋友。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多加关注,时时表扬改正的幼儿,并且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到精神和物质双鼓励。

3、家园配合共教育在园内的教育,也要得到家长共同的配合,可以结合论坛的力量,上传一些孩子这样推椅子不文明的举动,引起家长的重视,然后请我们的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在家督促孩子好好搬椅子,爱护椅子,养成好的习惯。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班社会《我会打招呼》活动反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会打招呼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