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老师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

07-08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老师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

我所带班里的汤妹妹,是个漂亮文静的女孩。记得小班刚来幼儿园时,她是所有新生中哭的时间最久的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现在读了中班,不哭了,而且上课时还能积极动脑举手发言,下了课也能和几个要好的小朋友一起玩,和老师说说话,进步不少。可是就是一样,不愿做早操,宁愿手里拿着器械但就是这么站着。几位老师不知为这做了多少思想工作,但仍不见效果。后来,我们也便达成了默契,不再强求,怕引起她另外的不良反应。但是没想到,这个星期三当我带着孩子们下楼做操时,惊喜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汤妹妹拿着花样操的器械竟然和大家一起做了起来。我和俞老师用目光交流着,我们假装没发现,怕她害羞又不肯做了,只是用余光一直注意着。

早操结束后,当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把器械放下后,我才上去拥抱了她,表扬她今天的进步。她马上变得很羞涩,但眼里流露出的是无比的快乐与喜悦。我们并且约好,以后她每天都会跟着大家一起做操。果然,以后的几天她的确做到了。

这件事再次使我明白,教育需要“顺其自然”,这样可以使教育变得容易,而且又符合自然规律。年龄和阅历往往是束缚想象力的绳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着想象力的。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孩子,请不要过多的要求他们,更不要对其强求。保持童心,让人生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不要过多批评孩子


家长的育儿有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另一种是对孩子严格管理,但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的是非观念。

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

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此,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第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教育随笔:老师,请不要敷衍孩子


结束了长长的假期,孩子们纷纷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幼儿园,我班的小朋友又回到了幼儿园这个温馨、甜蜜的大家庭,大家互诉着暑假中的趣事,庆祝着自己升大班了。为了让孩子们在新学期,有新气象,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大班生活,我和孩子们商量着怎样来装扮自己的新教室。

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把自己的好点子说出来,最后决定先在墙的一角贴上松树和松鼠,有了具体分工后,孩子们便忙碌起来。有的用纸折出了松树叶子、有的折出了蝴蝶,还有的剪出了小草,最后把剪小松鼠的任务留给了我,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真是人多力量大,不到半天时间,我们的作品就全部上墙了。孩子们围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相互欣赏着,有的孩子说;老师,你剪的松鼠真漂亮!我正陶醉在孩子们的称赞声中,这时,耳边忽然传来一个轻轻的声音:“有点不太像,松树应该有一条大大的尾巴,可老师剪的松鼠尾巴太小了。”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晶晶小朋友,是啊,由于我的失误,松鼠的尾巴剪得有一点偏小,细细看来,确实不太像。

这低低的声音让我又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一次,我们班的悦悦拿着一根小绳让我和她翻绳,开始我还和她认真的翻着,后来一遇到难一点的我就不假思索的乱翻一气,最后换来的是悦悦满脸失望的神情。”每每想起这些,我的脸都会不由得有些发烫。所以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对孩子们说:“谢谢晶晶小朋友的提醒,老师一定会重新把它修好。不一会儿,一个大尾巴的松鼠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高兴的鼓起掌来。

教师的教育工作不是显示师道尊严,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敷衍,而应该认真对待,因为孩子们的心是纯真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认真的,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应该尊重幼儿,用耐心去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使老师和孩子处在同一个人格底线上。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尊重,才能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


饭后,小朋友们都在课桌前坐好了,值日生从图书角里拿来很多图书,每个小朋友都各自拿了书快乐地翻读着。

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这群快乐的孩子,教室里谈话的声音渐渐地杂了起来。

我说:“小朋友,怎么看书也有这么多的声音呀?轻一点。

”看谁最棒能安静的看书。

”一回话,教室安静下来了,可过不了多久,声音又慢慢的响起来。

我不耐烦地瞪了他们一眼,孩子们赶紧又闭上了小嘴,但看得出他们内心是不快乐的,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也许有点不妥。

看那些图文的书籍,孩子们怎么能不交流呢?小朋友在用午餐的时间已经不准他们讲话了,憋的沟久了。

可见平常我们对孩子的限制太多了,事实上,孩子是很难做到的,我们业没有必要如此要求孩子。

于是我马上说:“小朋友,看书的时候,你们可以和小伙伴轻轻地讨论,看着小朋友露出笑容与伙伴津津有味地交流起来,我欣慰的笑了。

儿童谈话你是否认真倾听。

有时课堂游戏中,给孩子们布置好任务后,我的责任就是观察和指导,在游戏中他们会相互交流一下。

那我们要怎么样去认真的倾听呢?我们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微笑,点头表示自己对谈话人的兴趣,并鼓励儿童详细的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

还有什么码?“老师可以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时间思考一下。

这样让儿童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对这自己与教师交流变得更加感兴趣。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我们班的琦琦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拿着彩笔在纸上绘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丽的春天》给我看,满怀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扬,当时我见了她的画,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了声:“你能重新画一副吗?”此时琦琦低下了头,垂头丧气地说:“好”,突然,我认识到了自己说出的话伤害了孩子的心,便和琦琦说:“刚才老师没有好好看你的画,来让老师再仔细看看。”于是琦琦不情愿的把画给了我,“原来琦琦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画的真好,如果琦琦能在草地上画一些小蜗牛,天空中画一些小鸟和太阳那就更棒了!”琦琦看了看我:“老师真的吗?”我肯定的点了点头,琦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经意间自己差点就扼杀了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更使我认识到不要轻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试着对他进行鼓励,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他逆向思维,多方位思考。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会不断改进,让孩子们幸福的成长。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教育随笔:不要教导孩子以牙还牙

最近这些天,总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状”,说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询问原因,丁丁却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妈妈说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来,不打回来,妈妈就不要我跟着去旅游了。”我心想,怪不得最近老听到小朋友说丁丁打人。

今天小金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丁丁一下,她挥手就打了下去,还喊着“她打我”,小金在一边哭的很伤心,我过去问了小朋友,都说小金没打人,小金也哭着说没打人,我想两人坐在可能是不小心碰了一下,但丁丁就是固执地说“她打我。”

小孩子在交往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这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评判看待,有时成人在旁参与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错误的观念,只要碰她一下,她就觉得打她,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警惕着别人,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有时有的孩子只是出于友好拍一下同伴,这在我们成人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但不同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有不同的解读,以前小怡也常常因为别人碰了她一下,就误解为被人打了,到老师这告状,我们通过几次观察了解就发现了只是幼儿间无意的肢体碰触,如做操后面小朋友碰了她的背,两人坐一起时,一位小朋友拉椅子起身时由于幅度大一点,手与手碰了一下,我们向小怡解释了这是小朋友不小心的,我们有时也会有不小心的时候,你只要请她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慢慢地她也清楚了:哦,小朋友不是故意打我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当然,有时碰疼了,撞到了,那么我们也该好好安慰受伤者,让闯祸的幼儿去抱抱受伤的孩子,安慰安慰她,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在这里小怡她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丁丁小朋友被家长灌输了“还手”的观念后,孩子由于本身判断是非能力差,再加上这样的观念,本来一件小事也会变大事。

“打人,还手”,无限循环必将恶化孩子间的关系,双方因无法达成一定的平衡,最终不论打人还是被打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护和补偿。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打人,另一方面应培养孩子通过合理渠道解决问题。从更深的层次讲,还手的孩子会养成自己的利益必须得到及时补偿的习惯,容易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社会的集体规范;反之,教育孩子不还手有助于培养孩子宽阔的胸襟、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的方法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教育孩子“以牙还牙”只会弄巧成拙。与其让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之间成为敌人,不如想办法让孩子成为朋友。小小忍让,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这才是为人父母之道。父母宽容的美德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之中必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孩子将来的人格特征。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都还只是一棵小树,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给人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教育随笔:不要小瞧了孩子


今天冉冉有一个让大家惊讶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学之前,我们布置了一个树叶添画的回家作业,还帮每一位幼儿准备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来后,发现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树叶添画。一问,原来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妈妈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还下着大雨,他们三个人吃好晚饭一起去摘树叶,一起去买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创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画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没有大人帮忙。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啊!我们都很佩服!是啊,本来树叶添画这个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动脑还要动手。有些家长就一手包办;有些家长就照着我们给的例子依样画葫芦。可是冉冉一家却别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满意的作业!在“树叶添画”这个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个小孩子自己动手确实有点难度。可是如果爸爸、妈妈、宝宝每人一份,一起围在桌子边,一起动手做,遇到问题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动手。孩子一个人做会没劲,都是家长做那孩子能学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们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区别了。不仅完成了作业,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自身产生自豪感;还增进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这可以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啊!

教育随笔:不要忽略孩子的眼神


午饭过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愉快的活动。唯独玉玉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当我看她时,她的小眼睛直直的看着我好像有话要说,因为当时有其他班的老师在我们班观摩餐后卫生,我就顺口说了一声:“怎么了你,到娃娃家去玩吧”,就去忙别的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后悔。

12点孩子们准时入厕后由主班老师带着进寝室午睡。我发现每隔两步距离就有一个湿湿的脚印,直觉告诉我肯定有孩子的鞋湿了,排除玩水弄湿鞋子的可能那就是有人尿裤子了。经过逐一排查,结果是平时不爱说话的玉玉。我恍然大悟,之前她一直在看我就是想去尿尿,或者是裤子鞋子已经湿了不知怎么办。当时是我太粗心了没有想到这些。这时候大部分孩子已上床,为了保护玉玉的自尊心,我先让其他小朋友都闭上眼睛睡觉,劝她脱下湿裤子帮她擦干后进被窝睡觉,随后打电话让她妈妈来送鞋和裤子。处理完这些,我陷入了反思和自责中。

是孩子的眼神我没读懂,如果当时我明白什么意思或者耐心的去问一下的话,事情就不会这样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得细心再细心,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神,了解每个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才会做的更好。孩子请原谅我没有读懂你,我以后会努力的!

教育随笔: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可是我们作为老师往往不能完全放开手,让孩子大胆的想象创造,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投放了新材料《脸谱装饰》,给孩子交代了要求之后,我就走开了,但是虽然走开了但是我心里总放心不下,担心没有说清楚,心里很是矛盾还要不要给孩子再说一次,纠结半天之后,于是我还是来到了孩子跟前又给他们说了一遍。我才放心的走开了。过了一会之后我去看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没有一个是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的,他们的方法和想法都是与众不同的。之后我就在反思,是不是我对孩子的思想干涉过多了,这样是不是局限了孩子的能力发展,对孩子的创造思维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扼杀。

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样的材料,我这次只是投放了材料和提示卡,只是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我发现孩子们的路数很清楚,她们先看了看提示卡,然后看了看我提供的材料,便很快的动手操作起来,还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方法,整个活动我没有干涉,孩子们自己玩的有声有色,作品也是各具特色。

通过这两次活动的对比,我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还是放不开手,总担心孩子做不好怎么办?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自己探索学的方法,美术教学就是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大胆表现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所以,我们只要相信孩子能创造世界,那么他们就能创造出世界给我们欣赏。

相信《教育随笔:老师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