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4种被宠坏的征兆

07-16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子之间,4种被宠坏的征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小区里一位奶奶,前段时间带孙子出去遛弯。一时没注意,孙子把人家的车给划了,还被车主逮个正着。

气愤的车主对孩子训了几句,旁边的奶奶不乐意了:“孩子小,不懂事,你至于跟孩子一般见识吗?修修才几个钱?”

车主一听更生气了,就理论了几句。奶奶也不服软,打电话孩子爸爸:“孩子划了别人一辆破车,那人不依不饶的!太欺负人了!”

没过多久,孩子爸爸风风火火来了,把刚从银行取的钱扔到车主面前:“你这破车,老子买了!”然后从路边捡起砖头,当场把车玻璃砸了,还撂给车主一句话:“我儿子比你这破车金贵!”……

然而没过多久,他家这熊孩子又闯祸了:跟另一个同学一起,把小区路边10多辆车划个遍,其中还有几辆上百万的豪车。要不是被邻居们当场抓住,估计还会有更多车遭殃……

邻居们威胁要报警,熊孩子他爸才老实了,赔了钱、道了歉,总算把事情敷衍过去了。

事后,邻居们经常私下里说:这孩子早晚得惯坏了,谁家闺女嫁到他家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2、虽然现在国家鼓励生育二胎,但是大多数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经常是所有人都围着孩子转,有什么好吃的,第一时间给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马上给买。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养成任性、骄纵的性格,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体谅父母的付出和辛劳,不懂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变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溺子如杀子”的道理,但是家里只有这一个宝贝,所有的爱都给他并不过分,只是要把握好分寸。

有的父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溺爱孩子,有的父母是忙起来就疏忽了孩子的管教,等到发现孩子已经养成了坏性格,才后知后觉地想纠正,这时可能就晚了。

3、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被宠坏了呢?看看下面4个迹象,如果你的孩子符合其中几条,那么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

从不主动干活,自理能力差

被宠坏的孩子每天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问题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就喜欢什么都帮着孩子做,不给机会让孩子去尝试。

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毫无生活自理能力,不会照顾自己,什么都要依赖父母,成为了一个生活“低能儿”。

4、经常发脾气,不尊重长辈

因为父母的过度宠爱,孩子们知道在他发脾气或哭闹的时候家长就会妥协,时间长了,对家里长辈颐指气使,呼呼喝喝,不懂得尊重长辈。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对着家人发脾气,用哭闹来威胁家长。

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所以时常在家里发脾气。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发脾气,很可能是心底里觉得他是宇宙中心,是不好的征兆哦。长此以往,步入社会不再是世界中心以后,容易落差过大而走向极端。

要求他做事必须谈条件

你会发现你很难叫得动孩子去做一件事,每次你让他做些什么事情时,反复地说了好多遍他都不愿意做,非得用玩具、食物、钱引诱,或者答应孩子的条件后,他才肯去做。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聪明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好处,比如“我洗碗就带我去动物园”之类,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

可是如果他用不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带我去动物园就还你手机”,就属于变相抢劫,千万别让孩子得逞,不然会树立强盗逻辑观。

如果有这种情况,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经常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是经常用物质诱惑来要求孩子做事情。

任性自私,拒绝分享

两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还是比较正常的,毕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观念比较重。

但如果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甚至小学,仍然不愿意分享的话,就不是什么好苗头了。

任由孩子发展下去,不但不跟同学分享,甚至都不跟父母、爷爷奶奶分享。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自私,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真心朋友不多。

◆ ◆ ◆

溺爱对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毫无益处。如果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要把握好爱的分寸,并从小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自卑儿童的早期征兆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无疑,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霍夫曼还认为,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

常年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拒绝交朋结友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经常疑神疑鬼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过分追求表扬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自暴自弃 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回避竞争、竞赛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语言表达较差 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 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每每即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时甚至对诸如搬迁、亲人过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被宠坏的中国式子女


总有一些人,你活得青春无敌,你过得光鲜亮丽,却看不见你身后默默供养着你的父母,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在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

你活得光鲜亮丽,父母却在低声下气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陪一个弟弟在日本北海道旅行。我问他玩得是不是开心。他告诉我,他和弟弟不是一路人,所以旅途并不是很愉快。

他细细跟我讲道,弟弟缠着爸妈要去日本玩,他妈不放心,便邀请我朋友跟着弟弟过去。

他的弟弟,家境不算富裕,刚上大学,也没有能力自己赚钱,却有着挥金如土的本事。就拿一件小事来讲吧,日本物价很贵,一片哈密瓜要30元人民币左右。

朋友问我:“你能够认同自己还不能挣钱,家里也不是很有钱,眼都不眨只是因为口渴了,不肯买水却一口气吃了三片哈密瓜的小孩吗?”

这孩子,让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身边这样的人,挺多的。

我另外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高级”。

她嫌单位盒饭难吃,每天中午出去下馆子,下午还必定订一杯十几块钱的奶茶外送。和她一起出去逛街,她总会拉着我吃人气很高、价格也很昂贵的餐厅。

和她旅游,她对景区里各式物价虚高的食物和纪念品,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花钱如流水。臭豆腐不算好吃,她尝了一块,吐出来,嫌恶地皱皱眉,扔了。

我都不敢劝她花钱别太大手大脚。每次试图奉劝她,她都不服气地斜乜着眼,搬出她的那两句名言,理直气壮地开腔。

第一句,“女孩子,要富养”

第二句,“出来玩,就一定要开心,别太在乎钱。”

似乎我要是劝她适当地节约,倒显得我太抠门太小气了。

我本以为她必定家境殷实,直到有一次去她家里。她住在城郊的民房里,老旧潮湿,又窄又小,从一楼上二楼,要从一个很陡峭的楼梯爬上去。

她的奶奶穿着她高中时的校服外套,坐在家里拣菜。她问奶奶怎么不去打牌,老人家说道:这两天输了几十块钱,今天不高兴去了。

我借用他们家卫生间,奶奶不忘嘱咐我,要用桶里盛的洗过拖把的水冲,别按按钮,水一冲哗啦啦的,浪费钱。

正是这样节俭的老人,却把自己靠卖菜一块一块攒来的积蓄,尽数交给孙女,任由孙女挥霍。

中午和她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她爸表态,不指望她赚钱养家,她赚的那点工资,给自己吃穿用度就好了。

后来,那位朋友约我假期一起去旅游,向我提起冬天上下班很冷,她准备买车,家里人也同意给她买。听到这些,我都只能笑笑,不知道该回应些什么。

有句笑话这样说,“我视金钱如粪土,爸妈视我如化粪池。”

我们这一代,不少人如此。

前段时间网上讨论孩子究竟该穷养还是富养,提倡富养的人问:男孩要穷养?你孩子跟你多大仇啊?

我也想问问那些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无度的子女:孩子要富养?你爸妈欠你多少钱啊?

我认识一个男生,他从上大学后到工作前的所有花销,都是向父母打了欠条的。偶尔出行旅游花的钱,也是靠自己兼职打工赚来的。工作后,他就从每个月的工资里抽钱一笔笔地偿还父母。

孩子成年后,父母已经没有了抚养义务,压根不必探讨穷养、富养的话题。可现实情况是,不少人结了婚,还让爸妈背房贷。

如果你和我一样,出身于平凡的家庭,那么你应该很清楚,父母挣来的每一分钱,都很不容易。

当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作时,当父母在小小格子间里腰酸背痛地从事脑力劳动时,你一顿大餐就消费掉他们一天的薪水,真的不会有一丝丝愧疚吗?

当父母被领导大呼小叫的时候,当父母被客户呼来喝去的时候,你却在呼朋引伴、潇洒度日,真的不会于心不忍吗?

当你用iPhone、iPad、Mac把自己全副武装的时候,父母却连买个10块钱100M的流量包都要思忖好久,最后还没舍得买;

当你穿着一身说得出名字的品牌,一双鞋就要几千块的时候,父母却在穿着被你淘汰的旧鞋,他们不懂你说的品牌,你还笑他们落伍;

当你觉得你的知识、素养、视野都远超父母,因此嫌弃父母“没见过世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正是父母托举着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机会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你活得青春无敌、你过得光鲜亮丽,却看不见你身后,默默供养着你的父母,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在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

别在缺钱的时候才想起父母,他们不是ATM,他们胸膛上有温度,他们心跳里有感情。

爸妈爱我们,爱得不容易。在远方的,给母亲打个电话吧,跟妈妈说声感谢不丢人;在身边的,记得回家吃饭,如果再能买个小礼物,相信妈妈会逢人念叨好久好久……千万别忘了,也问父亲好。

许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白眼狼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她答。

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

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

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小A,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800元。姐姐的儿子——小A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姐姐一气之下,扬言小A不给抚养费就要将他告上法庭。小A问,如果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他需不需要承担抚养费?会不会对他的前途造成影响?他特别强调,姐姐只是将他养活大,对他没有对外甥好。至于如何不好,他举例说,2003年上大学时,姐姐每月仅仅给他300元的生活费。言辞间很多对姐姐的不满,毫无感激之情。

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送去上大学,小A本应心怀感激、知恩图报,他却认为姐姐姐夫做得还不够。我不熟悉法律,不知法律上这位弟弟有没有义务赡养姐姐。但从朴素的人情道义来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抚养自己十几年,还送自己上大学的姐姐,在她遇到困难时,有什么理由不帮帮她呢?

我替这位姐姐感到悲伤,带着弟弟出嫁本已不易,多年辛苦竟养出一只白眼狼。

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我养育她是我作为母亲的职责,不图她的回报。但是,如果她长大后认为我替她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发生这些,那是我的悲剧。

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份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的时候,邀请(并要求)她帮忙,让她体会我们劳动的辛苦;教导她表达感谢,如果她表示了感谢,她会得到更多,如果她没有感激之心,下次我不再替她做那件事;物质方面减少满足,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

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可能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4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父母们警醒,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宝宝聪明的各类明显征兆


在出生时,聪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机警。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能独自把头抬高一会儿,仿佛在环顾四周,对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

一个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的婴儿常常很聪明。在你抱他时,你会感觉到这一点。

如果他似乎避开某个东西,那就表明他能区分什么是让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这也就是心理活动的开始。婴儿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这不是完全可信的迹象,但它是个象征。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

非常聪明的儿童在出生时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尽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婴儿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怀孕时得到良好营养和关照的母亲生的。这些母亲也更可能在家中给予她们的宝宝最好的教育和帮助,这在后来的智力测验中会表现出来。较重的婴儿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优势,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们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频繁地喂养,可以把精力转向更多的智力活动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给孩子喂食和清洗,会认为孩子可能是社会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对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从一出生起,与较轻的孩子相比,较重、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会发现他们处在一个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会以许多方式利用这种最初的好运气。

新生儿身上不同能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尽管这些能力之间有某些关联,但是根据一两种已测出的能力的发展来判断其他能力的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婴儿的某些技能与其身体发育状况有关,有些与经验有关,而有些与两者都相关。在设法判断孩子聪明与否的早期迹象时,要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总而言之,聪明儿童在发展中各个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有可能保持住这一优势。

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征兆


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霍夫曼还认为,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

常年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过度怕羞

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自暴自弃

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语言表达较差

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回避竞争、竞赛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幼儿自卑心理7大征兆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家长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自卑儿童往往会出现以下征兆:

1.胆怯怕羞

儿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则可能内心深处隐藏强烈的自卑情结。

2.独来独往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对交结朋友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

3.猜疑心重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

4.有自虐倾向

占相当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

5.缺乏自信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大都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

6.表述困难

据统计,8成以上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7.承受能力差

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即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对诸如搬迁、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应。

要做三种父母增进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要做三种父母增进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常常听见很多年轻的父母抱怨宝宝和自己不亲,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是寸步也不能离。那么,宝宝和父母不亲的问题根源究竟在哪里呢?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告诫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不能因为工作等问题而忽视亲子教育,要学会做以下“三种父母”。

1.学会做会“玩”的父母

早教不仅仅是向孩子传播知识与方法的单向度的传授方式,更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对话的、感性的教育方式,因此一定要注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的疏离感。亲子互动时所做的活动可以依照每个家庭的特色,以及家长观察宝宝的喜爱活动后决定,如果宝宝爱看电视,那么一些需要父母孩子一起来互动的早教节目,就最适合你们家的宝宝了。例如嘉顿儿童饼干联合嘉佳卡通卫视推出全新亲子互动栏目《嘉顿儿童饼干亲子乐园》,该栏目专程邀请了台湾的儿童节目制作总监亲身为其打造,从亲子互动角度出发去设计内容,包括了“亲子律动操”和“亲子互动游戏”这些亲子互动栏目,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骨骼发育,还能引导性地开发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宝宝可以体验到和父母一起“玩”的快乐,体会到父母的重要性,从而真正的和父母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不用带宝宝去上“早教班”,在家花很短的时间也能对宝宝进行有趣的早教,同时也是一种轻松有趣的亲子育儿方式。

其次,在对孩子进行亲子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选择的早教节目是否适合自己宝宝的年龄,所呈现的内容是否多样化。之所以要求“适龄化”,是因为宝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内容来满足日益发展的智力水平,这样才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足够的挑战所带来的乐趣,才会有兴趣和父母一起学习。多样化的内容则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丰富的乐趣。

2.学会做会“教”的父母

人的幸福感最本质的来源在于家庭,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华美、最丰富的内容。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却因为工作、应酬等关系,对亲子教育无暇顾及,或者只是单纯的将孩子的教育问题交付给早教机构,或者干脆将孩子扔给自己的父母,这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孩子和自己的疏离。众所周知,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打造孩子完美的人格,使孩子建立安全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这其中包括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等各个方面,只有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在丰富知识的同时,身心也得到更好的发展。

3.学会做会“听”的父母

好的亲子关系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亲子之间能实现良好有效的沟通。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会向父母说,而不是面对父母的询问采取“关门”主义。这要求家长学会倾听,做“听话”的父母。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一般的家庭都过于重视教育的正确性,往往是父母在说,在告诉孩子什么什么事该怎么怎么做。但当家长在说教的时候,孩子是否真的听进去了?这种交流是不是真的有效?事实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说教不仅不能起到正确引导孩子的作用,反而会令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因此,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充分尊重。采取正确有效的手段,促进孩子和自己的交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关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否亲密,更多的是取决于家长和孩子之间是否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比如一个爱抚温和的眼神,一句亲切柔和的话语,都可以促使和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对幼儿人格、性情的发展完善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家长们再为宝宝选择一套适合家庭亲子阅读的书籍,有着对“亲子互动”专业的指导,以及家长们对宝宝的爱,相信每位父母都可以成为宝宝面前独一无二的“红人”的。

亲子之间沟通的方法


“今天的功课做完没?你应该开始写了吧?”“你这种成绩将来怎么能找到工作哦!”“你怎么懒成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和我讲话?”

这些话是不是不可思议的熟悉?

当时,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回答些什么?但一如以往,孩子冷着一张脸,仿佛没有听到一个字。

父母总是在讲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其实孩子的“鼻子”很灵的,他一看到你的表情就已经知道你要讲什么,但他们一点都不想听,就用“放空”敷衍,把你的话当空气,而且常常好意种出恶果。

案例

你只是担心女儿今天怎么比较晚回家,女儿回家已经很累便回嘴:“你很烦,又没有怎样。”

两人说话开始愈来愈大声。

最后妈妈脱口说出:“这是我的房子,你必须遵守我的规定,不然你出去!”

在气头上的女儿把书包一摔说:“好呀,出去就出去。”便离家了。那句气话绝对不是母亲想要看到的结果。

很多父母犯的错误是,以为青少年能像成年人一样沟通得又快又清楚,事实上青少年需要一点时间消化自己的情绪。才能讲清楚、说明白。

如何当一个好的倾听者?

父母应该做或该了解的12件事

1.孩子在晚上比较爱讲话,是因为他们的生理时钟比成年人延后。

2.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当孩子不觉得你在盯着他们时,比较容易打开心房。

3.在活动空当和他们谈谈。孩子喜欢在打球、坐在车上、吃东西时,分享他的感觉。

4.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情绪性的字眼,常常他们会说“我很烦”“我很困扰”等。

5.问特定问题,但以正面的态度。你可以问:“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

6.在其他时间回应你的想法,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发泄情绪、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表达。

7.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美食,甚至经济。但话题内容应该正面,有助于了解彼此。

8.用言语赞许他们的想法,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如果他需要建议,做好准备,不要只给一个答案。

9.孩子的沟通方法本来就和你不一样。用开放式问句鼓励他们谈他们的世界,如“王小华怎么说?”“你那时候怎么想?”

10.永记在心里: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要幽默常招致反效果,让他们觉得你认为他们的事没什么大不了。

11.青少年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你可以问:“做那件事让你觉得怎样?”或“那件事对你有什么帮助?”

12.接受某些不可能改变的事实,时间会让一切过去,或改变一切。

父母不应该做的12件事

1.和孩子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还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或是还没睡醒。

2.直视他的眼睛。

3.等他们不会分心的时间,才和他们约时间谈重要的事。

4.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或说“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谈”。

5.问一般的问题,如“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6.当你认为孩子已经讲完了,就开始讲你的想法。

7.话题集中在琐事。

8.给他们不需要的建议。

9.假设你知道他们会说什么,因为你曾经也是孩子。

10.当他在讲困扰他很久的事时,开他玩笑。

11.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12.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说自己的看法。

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孩子在这个年龄表现出的顽固、索求和自我为中心,是合宜并可以接受的。父母对他们需要更多理解。当你发怒的时候,你的“自我为中心”要比他的更不可原谅哦!

喜欢《亲子之间,4种被宠坏的征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种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