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在幼儿园出现的状况

07-16

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如何解决在幼儿园出现的状况”,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问:

小儿三周岁零三个月九月份刚上幼儿园。

一个多月下来,他现在还是会有情绪,偶尔会不愿意上幼儿园。比如今天早上,本来都好的,结果走进幼儿园以后,就开始有些低落了:妈妈,我会想你的!妈妈,我真的会想你的!妈妈,你很早就来接我的哦?一边抹眼泪,还一边学汤姆说:妈妈,我忍住不哭!听孩子这样说,心里真不知道是啥味。一开始还很有耐心,可一直这样,我就有些恼了:你再哭,妈妈真的生气了。

老师反应的问题:

1很敏感。很小的事情都会触动到他;

2有些时候说出的话就象大人,喜欢去管另外的小朋友,比如会让小朋友坐坐好,椅子对着老师坐;

3依恋很重。即使是一张很小的纸条,他都会当宝贝,让老师保管好。或者放在自己口袋里;

很惭愧,觉的自己时时泡在网上学习探讨,育儿书也看了不少。可遇到这些问题,我还真是没头绪。不知道是平时家里的原因(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爷爷很宠,照顾很细致);或是遗传(我比较多愁善感)?喜欢亲子阅读,他很喜欢看书。请林姐帮我分析下,我该如何引导,帮助孩子?感觉感谢!

答: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好多都会存在这样的状况,不用着急。建议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记得跟他共情,共情共到点了,他的情绪就比较容易稳定下来。前提是,你自己千万不要因此失去耐心,只要你失去耐心,他的焦虑就会加重。每次你都想想,他只是个孩子,他的这种行为只是阶段性的,过了这个阶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尤其不要跟他说,他再怎么样,你就生气之类的话。我觉得,不管什么事情,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我价值感,他做什么事情,是必须这么做,乐意这么做,不是为了让某人不生气去这么做。如果他为了让你不生气而去做某些事情,他很有可能是不快乐的,那么,他去做这个事情就会缺乏激情,或者缺乏持久性。

说话像大人,我觉得可能跟你们或者老师平时跟他交往的方式有关系,孩子的这些话应该都是从外界学来的。如果家长总是要求他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他可能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去要求别人。一是他在模仿,而是他通过这种方式变相地释放自身的压力。建议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尽量少限制他,给他更多自主的空间,他才能学会更好地自律。

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很看重,这也很正常,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对自己的某些东西看的非常重要,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是他自己第一部分。建议尊重他的这种心理需求,过了这个阶段,他对这些在成人眼里看来没有任何价值的事物也会失去兴趣的。

另外,如果你自己本身就比较多愁善感,当然也会影响到他。孩子首先是通过父母看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来决定自身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的,所以,要想让他不那么敏感,你自己就要先放开一些。当然,敏感也未必不是好事,敏感的孩子对外界的感受力会比较强,他将来在某些方面就会发展得比那些不那么敏感的孩子要更好一些。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所以不用特别担心。

你提到他喜欢看书,其实书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学会正确地看待一切的非常好的工具。现在很多非常不错的绘本,建议给他买一些,通过这些绘本去引导他,比说教要有效得多。

问:睿下个月就满3岁了,是男孩,上中班,平时性格偏内向吧,和熟悉的小朋友之间话比较多,玩的很疯,幼儿园老师也说:可能是因为年纪小,在学校不怎么爱说话,和熟悉的小朋友话多,上学放学还是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放学后带他在户外玩,玩了一会,睿就去擦黑板上写的通知,他用小手擦粉笔字(当时家长在不远处正和别人说话),这时,有一个叔叔就喊他不要擦(家长这时才注意到这边)。那叔叔的态度有点严肃吧,也不是很凶,只喊了一句,结果孩子在那呆了2秒,一下子就大哭起来,和睿一起擦黑板上粉笔字的还有另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孩听到大人喊,就只是看了下那个大人,然后走开了,并没哭,我家宝宝却是哭了好久,而我并不了解宝宝心里是怎么想的,虽然劝他,可能没劝到位,宝宝还是哭了好久。我想,林姐见证过很多孩子的成长,麻烦林姐帮忙分析一下宝宝心里是怎么想的?而那个没哭的孩子是因为自尊心不强还是抗挫折能力太强呢?

还有一次:睿也是和上面提到的那个男孩一起玩爬栏杆,我看他们玩的挺好,就没关注他们了,这时一个保安没看到我,那保安就经过他们爬栏杆的地方,同时呵斥了他们一句,态度应该是有点凶,我就听到宝宝哇的大哭,我马上过去,那保安看到我就道歉说他是呵斥的那个一起玩的小朋友,并不是喊我家睿。我想,睿可能是认为那个保安是在呵斥他,所以才哭的,而另一个小朋友还是没哭。我想问林姐:我家宝宝算不算受挫能力不强?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宝宝平时出去玩也不爱和大人打招呼,我也没勉强过他,有时他遇到瓶子打不开这些小事情,就马上开始哼哼唧唧的,这是不是因为没受过什么挫折的原因呢?

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家宝宝属于比较敏感那类型的,所以对别人的态度会很在意,并且会反应比较激烈。建议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过多地去哄他,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导致他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这个事情上,导致他的情绪久久无法平静下来。建议适当跟他共情:“叔叔声音有点大,吓着你了吧!”然后通过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问:本来从送的第三周开始已经不哭闹了,上周好几天还主动要求上幼儿园,但是上周末感冒咳嗽,从这周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每次去的时候都哼哼唧唧说:我不上幼儿园,不过好在交给老师的时候,还能平静的跟我们(我和婆婆)说再见。可是今天早上,一起来就跟我们说不去幼儿园,而且还把我给准备的老师让带的做体操用的瓶子(小饮料瓶,里面装了些黄豆)狠狠的扔到地上,说“我不要,说不去幼儿园”,他说的时候,我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幼儿园,可是今天咱们还是得去,还没到休假的时候呢,休假了就可以不去了”。最后终于同意去但要求我抱着送他去幼儿园。但是交给老师的时候哭的很伤心,也不跟我们说再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老师进去了,看得我很难受。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每次问老师的时候,老师都说儿子在幼儿园表现挺好的。可是今天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这周咳嗽,每天都给带一顿中午的药,坚持送园)

答:孩子生病的时候肯定是不愿意去幼儿园,或者生完病之后在家住几天,他也不会喜欢去幼儿园。毕竟幼儿园跟家还是不一样,他多少要受到一些约束,并且,在幼儿园他也不会像在家一样受到那样的关注,他可能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当他不想去的时候,建议跟他共情,但是不要说太多别的必须去幼儿园的道理,共情之后,他就会变得比较配合,也许就不会跟你那么纠缠了。

问:儿子已经三岁了,还在上小小班,会不会得不到与年龄相符的刺激,会影响他的全面发展?报名的时候不满三岁,被分到小小班,当时说可以转小班的,但是现在小班名额已经满了,就不好转过去了。从平时的表现来看,儿子比较喜欢追着和大孩子一起玩。我现在很矛盾,到底上小小班还是上小班?如果我们强烈要求转的话,应该也可以的,关键是我有些犹豫:由于儿子是9月16号的生日,以后上小学可能会因为差半个月晚上一年,就是说现在如果上小班,三年后大班毕业,差半个月不够上小学的年龄,可能还得在大班多上一年。这多出来的一年到底应该上小小班还是多上一年大班。我该怎么办呢。最担心的是现在上小小班会不会得不到应有的刺激而延迟他各方面的发展。

答:上小小班和小班实际上差别也不是很大,跟大孩子在一起有跟大孩子的好处,跟小孩子在一起也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好处,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个事情过于焦虑。毕竟幼儿园只是提供给孩子一个与家庭不一样的环境,他的生活圈子也不完全局限于幼儿园,还有家庭以及外部的其他环境,只要让他的生活变得个更加丰富多彩一些,他一样是可以获得全面发展的。况且,幼儿园虽然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教育的重心还是在家庭,只要家长自己做好了,一样不会影响到他的发展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师随笔:如何解决孩子吃饭难问题


如果把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分为三大模块,活动、吃饭、午休,那其中吃饭难就是一个普遍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幼儿吃饭难的表现:

晨俊是一个自我意识特别强的人孩子,挑食现象很明显,每次只要饭菜一端到面前,他就会主动跟老师说“我不吃这个……”老师会说“宝贝,不吃菜菜长不大不哦!”有时候他便会勉强吃一些,但有些时候菜试图让他吃一点时,他会说“不吃……会呕……”而事实上确实如此。

锐锐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孩子,本来他应该和同班的孩子一样平等的学习,平等的吃饭,但是由于他奶奶是厨房做饭的阿姨,对自己的宝贝孙子有特殊的照顾,给他拿了一个更大(比同班孩子的大一倍)的碗,每餐都是满满的一碗,但是情况和奶奶的初衷相反,锐锐每次看到自己碗里的饭都会抱怨一番“我怎么这么倒霉!”等别的孩子都吃完了,他还是满满的,没动几口。但是假如老师事先给他设定目标,比如和某某某比赛,或者吃几口就可以不吃了,他会很快达到目标。

海燕是个年龄偏大的孩子,但是她每次都是最后几个吃完饭的,几乎每天都要老师喂饭,也就是说,她能自己吃饭但是吃的特别慢,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因为家长忙,很少让它自己吃饭,为了节约时间都是家长代劳。

……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首先挑食问题,个人认为这不算什么大问题,就算是成人也会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我们有选择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权利,当然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食欲,对他们认知不深的事物可以加以正确的引导,比如你可以说“哇!这个菜菜好好吃呀!吃这个对身体好哦!”孩子很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起码你的话他们都愿意尝试。接着是吃饭的情绪很重要,上文提到的锐锐,看到自己一大碗饭就没胃口,“唉!我为什么就要吃这么多饭,被人这么少,会撑坏的……烦死了!”带着这样的情绪怎么可能开开心心的吃完饭呢?当然还有给孩子适当的饭量,超量了肯定吃不完,还有负担。再一个吃饭慢的问题,那就要分两点来看喽!一是口腔发育未完善,口腔肌肉无力,自然就慢一些。第二点是家长的问题了,为了节省时间或是溺爱孩子,餐餐喂饭,导致孩子失去了独立进食的权利,一直都是忙喂饭的孩子,突然来到幼儿园要自己独立吃饭,肯定就会比其他孩子慢一些了。

世界上最勇敢的爱就是让对方独立,要清楚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则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获得独立自主的能力。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是活泼天真可爱的,正因为他们天真可爱,他们的自理能力差,需要幼儿教师的指导帮助。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么处理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发生的突发状况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一)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激起了学生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目标上来困难时,可以随时挖掘突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太丰富,对许多问题的认识缺乏切身体验,但只要把道理讲透,学生还是能理解接受的。教师可用形象的比喻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引起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爆炸式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严重破坏性行为,采用大刀阔斧的处理方式。例如:在一节体育课上,两个学生为争篮球打起来,一个骑在另一个学生卡他脖子时,教师就应该赶到现场,命令其住手!一边拉开他们,一边义正严辞地批评他们,平息风波。像学生中的这类矛盾激化,已经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的行为,不容教师慢声细语,该有张飞喝断长坡水倒流的气势,勇武果断地命令其住手,让学生绝对服从,没有任何解释的余地,一旦学生态度老实再循循善诱,进行心平气和的说服教育。这种爆炸式教育法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不可滥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用得恰到好处。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二)

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因势利导,把突发问题当作课堂资源来利用。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并不是如老师课前所想的。教师要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并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

在课堂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无法回避时,就应该认真面对,用你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理解。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任何时候都要给学生留足自主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部分问题,让他们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三)

热处理是教师对一些突发事件刚发生时就抓住时要,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长善救失、扬正抑邪。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大雨。我正在教室给同学们上语文课。突然,教室门砰的一下被推开了,一个从头到脚都被淋湿的中年妇女撞进了教室,她仿佛没有看见我一样,径自走到后排一个男生桌前大声说道:明明,今天雨好大,这把伞你拿起,放学后早点回去。她的这一举动把全班同学都愣住了,随即教室里便哄堂大笑起来。我等那位妇女走出教室后,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母爱,借刚才送伞一事对同学们进行教育,让他们知道母亲对儿女的疼爱和期望,教育他们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更要为父母而刻苦学习。同时,也通过这件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像以上这种热处理方法需要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当机立断,迅速采取对策,既有效解决了事件,又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了震憾,留下深刻的印象。

幼儿教师突发状况怎么解决处理(四)

冷处理是指教师对突然发生的事故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暂时给予冻结,仍按原计划上课,等到下课后对学生做处理。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处理学生的恶作剧问题上,教师对这种事见怪不怪,不惊奇,不慌乱,也不追究谁干的,也不批评。 教师用充裕的时间了解事件真相及根源,把问题处理得更恰当。冷处理需要教师凭自身的意志力,克服对某些学生的反感情绪,用理智战胜无益的激情和冲动。

教师对学生突然出现的恶作剧或危害性不大的问题,该宽容时要宽容,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学生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了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如何解读和引导幼儿的书写活动


-->

在幼儿园课程中最易被忽略和误解的部分,就是幼儿书写的发展了。过去,幼儿园课程的书写教学存在着两个极端,一种是急于让孩子练习写字和数字的正确笔画;另一种是忽视幼儿书写能力的发展,认为完全没必要进行书写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在我园实施全语言特色教育以来,我们将书写视为读写萌发过程的一部分,鼓励幼儿用书写来表达和沟通。教师不会以练习写字来教导幼儿书写,只是为他们提供工具,创设环境,鼓励幼儿以符号的书写形式来进行有意义的沟通。而教师对这种沟通的解读,能更好的支持和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 解读幼儿书写的发展状况

作为教师我们应帮助幼儿成为一个小作者,让他们通过绘图、模仿及自创文字,来进行书写的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幼儿在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文字的事物。教师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幼儿在不同阶段与不同情境中建构的不同文字,以及所表达的意义,珍视他们的自创文字。

(一)观察幼儿书写所表达的意义

在宝宝餐厅,老师观察琪琦在纸上随便写画一些东西。琪对紫尚说:“这是客人要的,白菜、萝卜、蛋糕,还有冰琪淋。”过了一会儿,在收拾玩具时,老师发现了琪写的那张纸片,隐约画了白菜、萝卜、蛋糕,还有冰琪淋,随便在每种东西的下面涂了圆圈。老师想起琪在自己的作品上,把自己“包”的姓氏,写成“勹 ”,并且说这是我的名字。这些快速而简单的涂鸭,让幼儿在书写过程中自由发挥。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显示了琪正在从事相当有利的学习。她知道书写能传达一些特定的讯息,她并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写正确的字。

幼儿也用他们会写的一些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晶鑫在自己做的礼帽上,写上“日”,意味着这是要送给妈妈的。在书包上写了“日”,意思是这是我的书包,不要乱动。因此,当幼儿在运用非常简单的文字及符号时,并不代表他们所要传达的意义就是很单纯的。相反,文字符号之间的差异虽然极为粗略,却可能涵盖了非常复杂的概念,即使是最简单的涂鸭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如:紫尚的妈妈告诉老师,尚在她自己的故事书皮的内页,乱涂乱画。当妈妈为此责怪她时,她就跑去拿出爸爸的书交给妈妈看,说:“我看见爸爸都画了。”她想告诉妈妈,她是跟爸爸学的。但她确实知道,在一本书上写名字,代表着拥有这本书。

(二)认识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境中建构的文字

当老师在观察幼儿建构文字时,他们看到有些幼儿在涂鸭;有些会混合使用模拟和真实的文字。如:一个五岁幼儿嘉嘉,把自己的姓氏“郑”写成了“阝天 ”,颠倒的偏旁都呈现了字的结构。此时,幼儿处在模拟字的外形阶段。

当幼儿学的字越多,他们就会持续使用真实和模拟的字,会在同一篇短文里,实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老师在观察幼儿的文字建构活动时,要特别去注意活动发生的情境。如:诗敏写的一则新闻,“我和爸爸看新闻,看见发大水了,好多东西在水里,好可怕。妈妈在做饭,我也叫妈妈来看,妈妈吓的叫起来。”在这则新闻里,前面的妈妈是真实的字“妈妈”,后面的妈妈是自创的字“口口”。诗敏说,妈妈也吓坏了,嘴巴张的很大。在不同的情境中,幼儿常会根据书写的功能和阅读的对象,来变化书写的形式。

(三)珍视幼儿自创的文字

当幼儿的书写由使用偏旁,到用偏旁自创拼字时,他们的书写作品,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文字形式。当幼儿继续探究书面语言时,在文字的使用上会更趋一致。他们发现,同样的文字组合,会有同样的意义。如:在娃娃家,含月要去给娃娃买东西,她写了一个单:“AD钙奶、AD钙奶、果冻、果冻、果冻、糖、饼干。” AD钙奶写了两次,她说,要买两瓶,果冻写了三次,她说,要买三个。

如何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因而难以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以及问题解决以后那样的欣然与满足,好像问题越多他们越高兴。一群几岁的孩子在院子里搭个城堡,不厌其烦地作计划,找纸板、木片、绳子、石块等,寻找任何可以完成他们的建筑奇想的材料。他们会忘记吃饭,不顾刮风下雨,即使盖成以后,得不到父母的赞扬,他们也全然不顾。实际上,解决盖城堡中遇到的困难,更让孩子们感到满意和兴奋,而城堡盖的好坏,却是无关紧要的。不少父母有一个误解,认为智商比情商更能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研究与实践证明:社会经历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决定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是培养孩子能力的第一位权威和老师。孩子看着父母平静地讨论问题,推理、权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与模仿。否则,如果父母失去理性,喜欢争吵,忧郁寡欢,优柔寡断,面对问题一圈不振,或幻想问题会自行解决,那么能希望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呢?

不少父母在单位、在工作中很能解决问题,但出于许多心理的因素,在家里便丢失了解决问题的技巧。人们对待点头之交或者陌生人往往是彬彬有礼;而对于自己的爱人或孩子却表现粗暴。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当父母作为家长承担起责任的时候,就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较为完美的形象。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你是一个拥有无限权力的人,甚至比总统的权力还要大。所以,心理学家认为,作为父母有6项品质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1.有长远的眼光,有目标。2.有效地表达你作为家长的权威。

3.把家庭的目光和焦点永远放在目标上。

4.考虑他人的需要。

5.鼓励、支持进步。

6.盼望并取得成功。

教育随笔:在游戏时能否想办法解决问题


儿童行为表现:在益智区张子衡拿起一张挂历纸和一张餐巾纸放到水盆里,他对何佳乐说:“你看挂历纸半天才湿,餐巾纸放进水就湿了”。何佳乐说:“那咱们想个办法让它湿得慢一点”。张子衡自言自语说:“挂历纸厚餐巾纸薄”。何佳乐说:“让挂历纸在下面餐巾纸在上面”。就见他俩拿起餐巾纸往水盆里的挂历纸上一放,餐巾纸还是湿得很快。张子衡说:“不行,还是一样会湿,再想想怎么办”。两个人又开始琢磨了,拿各种各样的纸试来试去。何佳乐说:“咱们给它放到船里不就湿不了了。”两个人用牛皮纸、挂历纸、手工纸折了小船把餐巾纸放到船里,再小心翼翼的把小船放到水里,餐巾纸终于不湿了,两个人高兴极了。

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挂历纸和餐巾纸遇到水之后的不同变化(挂历纸湿的慢,餐巾纸湿的快)。针对发现的情况,他们能够分析总结出原因(挂历纸厚餐巾纸薄),并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怎么样才能够让它们放在水里不湿)并最终总结出了方法(放在小船里就不湿了)。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索过程。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措施:1、小班的幼儿能够在游戏时能开动小脑筋是了,应该值得表扬。

2、在以后的游戏活动时,可以多放一些益智的东西,让幼儿多动动小脑筋,探索出生活中的秘密。

如何使幼儿在游戏环节中快乐的玩数学


我认为有以下方法:一.在游戏中,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提出思维的课题,能使幼儿摆脱“完成任务”的包袱,促进幼儿思维积极地开展,提高幼儿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开展“商店”的角色游戏,幼儿要学会分类摆放物品、确定它们的价格,售出时要数一数物品和收回的“钱”的数量,在“收钱”与“找钱”时还需要进行加减运算等,这些过程都能训练幼儿思维独立性这一智力品质。二、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受游戏致的驱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可以积极地展开,尤其是智力游戏可以训练幼儿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与独创程度。如“算算看”智力游戏:1“冬冬家住的楼一共有五层,每一层有10个台阶,到冬冬家要走30个台阶,你说冬冬家住几楼?2“小明家的老兔生了只5只小兔,送给别人家3只,还剩几只?”通过类似的游戏,幼儿思维的智力品质得到了训练。三、游戏,也能够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样在玩角色游戏“商店”时,老师发现商店里没有“顾客”,“营业员”业无所其实,于是便以顾客的身份进入“商店”,开始与“营业员”进行交流:“店里的货物怎样摆放才更加整齐呢?”于是“营业员”便开始分类摆放货物。接着“顾客”又说:“我想买5块肥皂,7把牙刷,3条毛巾,10支铅笔,你们店里的货够吗?”“营业员”将数字记在纸上后开始清点货物,最后,“顾客”付了款,买卖成交。游戏中,老师把要求巧妙的和数学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分类、点数、比较、运算的能力得到运用。

怎样解决宝宝的入园焦虑


宝宝长大了,可以进幼儿园了,当看到自己的小宝宝一摇一摆地走向人生新的阶段,作为父母,是否有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呢?但是,这个时候,也更需要父母及幼儿园老师注意潜伏在孩子身边的危机——“初入园焦虑”。

父母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初入园焦虑”。父母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一定能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入园前: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学,这样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了;让孩子逐步养成和幼儿园相适应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餐,中午睡午觉;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加自信;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给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

入园后: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易过长,应及早离开;父母不宜当着孩子的面,告诉老师孩子的缺点,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了,回家后父母还应配合巩固;父母要常和老师沟通,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配合家教,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老师篇

“问题宝宝”之大哭大闹型

症状:小明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初入园三天以来,他一直大哭大闹,还闹绝食。老师上前抚慰他时,他就用踢、推等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妈妈来接他时,他紧紧抱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

对策:

1、做游戏。老师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转换他的注意点,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和老师亲近起来,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和陌生感。

2、扮演妈妈。对特别依赖妈妈的孩子,老师不妨有意识地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问题宝宝”之孤僻沉默型

症状: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小乖的眼睛一直红红的,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她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睡午觉,要求把自己的小床和小朋友的分开,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也拒绝和小朋友亲近,独自一人躲起来哭。

对策:

1、主动聊天。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每天都主动找这类孤僻沉默的孩子聊天。

2、帮助孩子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

3、立刻表扬。发现这类孩子的点滴愉快情绪,老师应该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让她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表达出来。

4、单独游戏。对于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孩子,老师不妨把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色,单独和他做游戏,激发他和别人共同游戏的兴趣。然后老师再慢慢离开,换上其他小伙伴和他继续做游戏,让他感受和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促使他主动寻找小伙伴,渐渐摆脱孤僻,有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宝宝”之特殊嗜好型

症状:小龙年龄和其他孩子差不多,却有一个很“幼稚”的习惯:迟迟不能断奶,时时刻刻必须含着奶瓶,游戏、学习、睡觉一刻都离不开奶瓶。路路是个大个子男孩,每天都带着橙汁来幼儿园,家里人把他宠成了什么水都不喝、什么饮料都不沾,只喝橙汁的特殊嗜好。

对策:

1、一步一步“戒掉奶瓶”。对断不了奶的孩子,老师可每天减少他的牛奶量,逐渐过渡到晚上不用奶瓶,但由老师抱着入睡,再逐天减少老师抱着入睡的时间,最后过渡到让孩子安心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2、让孩子教育孩子。对于只喝橙汁不喝水的孩子,老师可让他每天亲眼看一看小朋友在体育锻炼后是怎样开心、主动地喝水的;让他亲耳听一听小朋友诉说喝完水的凉爽感觉、水对人体的好处。渐渐地,孩子就会跟着其他小朋友尝试喝水了。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欣怡来到生活区活动。她开始编起辫子来。由于想让编的辫子紧一点,她将布条拉得紧紧的,可三股布条的结头处没人帮她固定住,她难以使上力气,这样她编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看到一旁的晨晨也正在慢慢地编着辫子,她对晨晨说:“我们一起合作吧。”晨晨同意了,放下自己手中的辫子,与欣怡一起编。欣怡请晨晨拉住布条的前端,她向下编,这样她们编的速度加快了,一会儿,完成了一条。第二条,晨晨对欣怡说:“这次,你拉住,我来编。”就这样,她们又合作编了第二条。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相处时间的增长,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在渐渐提升,他们愿意听取对方的意见,愿意帮助他人了,对他们将来融入其他集体也很有帮助。

另外,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他们知道一些做事的方法,所以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

而编辫子一头需要固定住,才能方便幼儿操作,可以提供一个篮子,把线塞在篮子的孔里,幼儿面对面拉着可以同时编辫子。但有时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些“困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笔记《如何解决在幼儿园出现的状况》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进入上学状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