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话很少,每次说话都会有多短就多短,比较直接,不喜欢拐弯抹角,无形中伤害了别人。有时跟客户或经理说话时,感觉他们不是很明白我在说什么。我已经尽量说得详细,但总是觉得他们会误解我的意思。应该是我不善表达吧?!有时候别人和我说话,我又不懂接话,结果冷场。该怎样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呢?请教教我吧。
看到他的提问,我不由得想起很多人存在这种观念:话多的人就是表达能力强的人,这种人在社会竞争中有优势。于是乎,话少的人便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先天不足竞争乏力。事实真是如此吗?
说话多少不会影响事业发展
我找个对口头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业——销售,给大家分析下说话对事业发展的影响力。
我在过去十多年里认识不少大型跨国企业的销售人员,从基层的销售代表到掌管着数亿年营业额的BU销售总监。假如,以说话多少来对这些人进行分类的话,你觉得是职位高的人说话多,还是职位低的多?
答案是,职位越低话越多。基层销售代表经常滔滔不绝,而销售总监说话简短利落。在10个同等级别的全国销售总监中,只有2-3个人话比较多。这已经把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统计在内。那两三个话多的显然是性格使然,并不是出于工作需要。而那些话少的总监即便在私的场合,言语还是很节省。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一个人的职业性越强,越谨言慎行。久而久之,他们披上了一件貌似老谋深算、深不可测的外衣。那么,他们真的是高深莫测的人吗?呵呵,it depends...
上面是以一个同事的角度对销售人员进行观察。让我换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能言善道是否销售人员的一把利器。
我当了18年甲方,期间与各式各样的乙方销售员打交道,卖产品的、卖服务的、卖项目的,从世界500强到民营小企都接触过。能说会道、巧舌如簧的销售员自然见过不少,但还没遇到过一位因为话说得多而拿到单子的人。站在客户的角度看,话多的销售其实挺烦人的。他们的滔滔不绝只会浪费客户的时间,分散客户的注意力,甚至引起客户的反感。而那些说话简明扼要的销售员更容易受到客户的欢迎乃至信任。客户觉得和他们沟通起来比较省心,不需要绕来绕去,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关键业务上,把条件谈妥把合同签好,这样才可以尽快交差。
因此,我们没必要以话多话少来衡量自己的表达能力,更不应该以此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潜力。言辞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话贵精不贵多。如果你天生不爱说话,那就把精力放在提高语言质量和说话效率上去吧。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能够用精准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见解的人,这可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啊。
怎样在职场中做到这一点?我会在下文中提出建议。
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高超的口头表达力
尽管很多工作需要与人打交道,但不是所有岗位都需要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在一个大型企业里,你会发现财务和IT部门的员工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比其他部门的人弱一点儿。如果这些部门中冒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那将被视为珍品。原因何在?因为财务和IT部门的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流程或技术上,语言表达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这位提问的网友是做审计的。本人对审计这个行业虽认识不深,但时有接触。咱公司的外审团队由四大轮番挂帅,公司内部也有自己的内审部门。下面说说外审吧。
每年我都需要与外审接触,按照他们的需求提供资料文件。很多时候,与他们的接触让我一头雾水。因为,他们没向我表明身份就问我要这要那。唉,这些资料能乱给吗?于是,我必须多费周章弄清他们的来头,再与之配合。这样的经历一多,我就习惯了,觉得外审的人就这样。
不久前,我得知一家审计师事务所在给某BU的销售人员做审计时所表现出来的令人发指的说话方式。那个说话特别没分寸的外审是个中年妇女。具体的情况我不揭露了,但要说的是,当我听到这件事情时,当下就想:那位女士真幸运呀,她的谈话对象是一个基层销售员。要是换了我,呵呵,直接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上述情况说明什么问题?在某些行业或岗位里,口头表达能力不佳没关系,照样有发展空间。
卸下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我写前面两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这位网友不要对自己不善言辞的天性存有顾虑,同时也提醒那些有同样苦恼的读者放下思想包袱。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叫Career Growth for the Introvert,译作《内向者的职业成长指南》。文章作者Amanda Poray是一个从小型设计公司跳槽到Linkedin后对新环境无所适从的内向者。他介绍了8个帮助内向者职场逆袭的方法。有兴趣的人可以上网搜搜这篇文章。
职场中,怎样提高表达能力?
所谓『表达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你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表达能力?如果你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就会老鼠拉龟无从下手。因此,缩小范围,找准方向,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最值得或者最急需投入的地方才是明智之举。你可以通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来找到自己的结症所在:
你在工作中最需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是数据、现象、流程、制度还是观点?
你了解这些内容的产生过程、运作机制和适用范围吗?
举个例子说,在职能部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名员工因对某项制度不理解前来咨询,职能部门中的普通职员生搬硬套地向他解释。员工越听越糊涂,于是主动提出见经理。经理一出现三言两语就把制度说清楚了,员工释然并满意地离开。没过多久,午休时间到了。这位普通职员来到Pantry,一遍吃饭一遍和同事聊娱乐圈的八卦新闻。她说得声情并茂,好像那些明星就住她家隔壁似的。这时的她与先前判若两人。
对于这个把部门制度讲得不清不楚,却把明星绯闻说得头头是道的职员,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她表达能力不行。那她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显然,她没有想过前面的两个问题。对部门制度吃不透,只能照本宣科地向员工解释,这种粗浅的表达方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提问的网友是怎么说的。他说:
我有时跟客户或经理说话时,感觉他们不是很明白我在说什么。我已经尽量说得详细,但总是觉得他们会误解我的意思。
各位有没有发现,他的处境在职场新人当中很有代表性。在没摸熟行业环境、客户情况、公司制度的情况下,陷入一种不能与合作对象同步沟通的尴尬局面是很正常的。不过,大家也许知道,一些工作了不少年头却依然不能把岗位中的关键事项表达清楚的老鸟大有人在。这些人老成却不老练,还没想清楚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他们对自身岗位中的核心业务一知半解,对于皮毛的东西还能说上几句,一旦领导或客户多问几句,他们便阵脚大乱语无伦次。
那么,提高表达能力的钥匙在哪里?
职场中的表达能力,是指对岗位职责、业务性质、行业规律等专业信息的阐述和解释能力。这种能力与平常意义上的表达不同,它侧重于对专业词汇、专业操作的领会和演绎。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看你懂不懂行。懂行的人能用三言两语把工作中复杂问题讲解清楚。不懂行的人就麻烦了,别说讲解了,就连听别人说都费劲。
因此,提高职场表达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让自己尽快懂行。
职场中,怎样提高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主要有三种:
语言沟通能力 【包括当众发言,开会讨论、口头汇报等口头表达力,以及倾听别人说话时的理解力、领悟力】
文字沟通能力 【包括对文件公函的撰写、编辑修订、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各种数据的编制和展示能力】
非语言沟通能力 【同理心和肢体语言】
职场中人需要灵活运用上述三种能力,以产生成效达到目的。不能产生成效的沟通就是无效沟通,不管你说得多好听、写得多漂亮,都是徒劳无功。
因此,在着手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之前,你需要搞清楚自己的沟通目的是什么。在我的探询下,这位网友说:
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客户提问时,有时要分几次问才能把所有的事问清楚。当客户故意隐瞒时,不知如何问出答案。或者客户不明白我在问什么或者说什么。
也就是说,他急需提高的沟通能力是『提问』。『提问』是常用的商务沟通技巧。不仅在审计、咨询、销售、服务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在专业性不强的工作岗位上也是经常用到。不会提问,就不能发现对方的需求,不能把握事情的重点。
日常生活中,提问技巧也是相当有用的。例如,当你与某人发生意见分歧时,你无需抛出一大堆理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只需要巧妙地问对方几个问题。说不定,对方就被你问住了。这场争论的结果立见分晓,你不战而胜之。
在我与审计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审计们有这么一个特点:他们以为审核对象对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的认知与他们一样。这种现象内审尤甚。如果把它展开来说,又是长篇大论的故事了,这里不浪费笔墨和大家的阅读时间。我建议从事审计工作或者在工作中需要向别人了解情况的人注意——不要假设对方知道的东西和你一样,你手里面拿着的那本SOP,可能对方根本没翻过,因为那不是他的主要职责。即使是其职责之一,他也未必了如指掌。不要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地判断对方,是一种询问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
至于这位网友说『分几次才能把所有的事问清楚』,这就再正常不过了。各位看看在他的问题下面,我提了多少个问题——
你所说的“话少”是指对所有人,包括家人朋友都那样,还是只在工作方面?
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从业时间有多长?
你觉得“话少”是由于性格原因造成的,还是你对某些话题比较陌生?
你做的是外审还是内审?
工作中最让你感到挑战的说话场景是什么?
你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什么要求或者期望?
我前面两次提到『探询』这个词汇。在商务沟通技巧中,『探询』是指有逻辑性、针对性地提出一连串问题。探询的目的在于揭开现象的本质和发掘问题的根源。探询技巧已经超出了沟通技巧的范畴。它是在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上发展起来的。简单地说,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提问时使用开放式问题,不用封闭式问题,前者能激发对方思考,后者使对方产生被盘问的感觉;
不要在问题中加入提问者的主观臆测,避免误导甚至激怒对方;
询问的是事实、观点、依据,不是对方的感觉或想像;
有逻辑有条理有计划地提问,不是想到哪问到哪。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表达,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还可以是肢体动作、表情、情绪等表达。
语言学习阶段特点
这里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儿童语言学习的阶段特点:
1—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
3—6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语句的关键期。
学语期小朋友的家长,有很多都在纠结,我家宝宝什么时候说话啊,怎么还不说话啊,我曾经也很着急过,也看到过很多关于学语期的资料,很多都提到了,要大量反复的输入,是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的前提。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家自在小朋友两岁半之前,基本停留在很简单的三个字的状态,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他两岁三个月的时候他才会说“大滴滴”,就是大汽车的意思,然后很长时间也就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没有特别明显的进展。我也曾经非常焦急过,也怀疑过这种“大量输入”理论是否有意义。但是到了两岁半,自在的语言开始大爆发。并且频频使用不少绘本里出现的词汇,英文方面因为我给他唱了大量的英文歌曲,他有的也几乎是信手拈来。
我曾经用几个月的时间,观察和记录我跟自在之间阅读互动,以及他表达能力的发展。我后来之所以不焦虑他开口晚,是因为,我发现他在跟我的互动表达中,是能够理解我的意思的,也是能做出回应的,可以看到是一直在发展的。这些都是阅读的功劳。
那今天,我可能会跟大家更多的介绍我个人的经验和心得,让大家在具体亲子阅读实践中便于操作。
阅读材料的选择
首先,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多选择一些“可预测性绘本”,有的妈妈问,什么叫可预测性绘本啊?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之前共读过的那本《Brown bear,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他每一页的文字重复性很强,但是呢,又让孩子有所期待,对啊,brown bear会看到谁呢?孩子会跟着去猜测、想象、通俗地讲,就是容易让孩子融入场景,进而对故事的走向发展不断想象和预测,这样的绘本就是可预测性绘本。这类绘本的情节起伏,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我们可以在紧要关键处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前到后展开预测和联想,提高孩子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这也是促进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复性的文字帮助孩子理解内容、提高语言能力;可预测性的叙事类型锻炼孩子思维。
比如好饿的毛毛虫,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啊?星期二又吃了什么?他后来怎么样了?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可预测性阅读的模式。孩子会不断地去根据文字线索找不同的答案,星期一,1个苹果,星期二,2个梨子……以此类推,小朋友们可能就会猜:星期4,应该有4个食物。这个故事的走向可以预测,那么下一页就是揭秘谜底的时候,小孩子很喜欢这种掌控故事情节的感觉,会让他特别受到鼓舞,这就是可预测性绘本或者阅读的魅力。
如果有两个选择:
一个人有思想但表达能力差每次沟通都需要半小时以上
一个人平平无奇但沟通迅速 get 占用时间不超过5分钟
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个做同事!
扎克伯格就曾经感叹:Facebook 里面有太多优秀的思想因为不善言谈而被埋没。
现代人的时间越来越紧张,人们对长篇大论的耐心越来越少,如果你的看法冗长、没有逻辑,又缺乏吸引力,那么你就很可能会被领导和同事嫌弃!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提高表达能力,让自己看起来很有逻辑性、趣味性呢?
01
我来讲三点
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逻辑学家威廉·杰沃斯说:「如果往盘子里扔豆子,扫一眼就得报出数字,扔三个时你一定能数对,扔五个时你就会开始出错,扔十个时数错的概率有一半,扔到十五个时,你几乎每次都数错。」
“三”为什么有这么大魔力?
因为简单好把控!
好多领导的口头禅都是:我来讲三点。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口头禅,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讲话技巧。
任正非就很喜欢讲三点,在一次华为季度区域总裁会议上上的讲话:华为的胜利有三点保障,第一是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第二是有严格有序的制度、规则;第三拥有一个庞大的、勤劳勇敢的奋斗群体。
他的观点是不是一目了然?
但是「讲三点」真的是这么简单么?
我们继续分析任正非的这段话,他的话其实是有一个表达逻辑的,从集团核心领导层,下降到一般规章制度,再下降到普通职工,经历了一个由高级到低级的表达顺序。
这种三段论式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很强的逻辑性,能够让人在你的论述中迅速抓到要点。
当然这种讲三点的表达方式并不适用于一切场景(比如谈恋爱),但是勤加使用就一定能够提升你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讲三点」的逻辑框架: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过去-现在-未来
高层干部-中层干部-基层员工
行业-公司-竞品
首先-其次-再次
当然日常生活中需要锻炼的远不止这几种框架,大家可以勤加发现和练习。
02
先讲结论
我曾经写过一篇《受益终生的说服技巧:跟马云共乘 10s 电梯,如何拿到投资?》。
大家认为标题的核心在哪里?
当然是「10s」!
现实中机会往往稍纵即逝,不管是电梯偶遇还是项目报告,高层领导愿意听我们长篇大论的机会几乎没有。
一个朋友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作为小有成就的项目经理,他对于向中层领导作提案这种事情可谓驾轻就熟。可是有一次向华润作提案的时候,对方的高层领导突然主动要求参加。
朋友原本以为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PPT 做得无比精美,准备的开场段子也是精妙绝伦。可谁曾想,段子刚讲了一半,大老板就手一挥:直接讲主题!
可怜这个朋友准备的一切都没用上,面露不耐的大老板很快就抽身离场,剩下朋友和华润的几个中层面面相觑。
在很多以突出成果为目的(商务汇报、研究汇报、成果总结)、需要短时间说清楚问题的场合,都需要你先把强有力的结论告知对方。
如果对方对你的成果都不感兴趣,那你连篇累牍的过程包装自然也就没意义。
那如何做到口头表达时的「结论先行,条分缕析」呢?
第一,要点先行
在作口头演讲、汇报时,可以尝试要点先行,把你要说的话归纳成一个一个的要点。
例如要证明我是一个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人(方法也可以用于面试),那么我论证的要点就会有:
我的学习经历(比如北大毕业,参加过 xx 大牛的研究项目);
我的阅读爱好(历史、文学、地理……并可以举出相关书目,引用相关句子);
我的擅长(写作、思维创新……可以拿手上的项目、作品佐证)。
这种口头汇报很多是即兴的,如果没有充足时间来做要点总结,可以尝试说一些用于过渡的场面话(例如很高兴收到邀请……),或者尝试多多与听众互动等等。
第二,一定要按顺序说明
所谓的按顺序说明可以参照前文的三段论式表达,用倒金字塔的表达方式,先说结论,再按照一般人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
例如在婚礼上的即兴发言,首先可以说这是我最嫉妒 XX 的一天,因为新郎年轻有为又帅气,新娘兰心蕙质又漂亮,最后总结,他们两个一定会幸福美满。
这里的顺序是要考虑社会文化的,例如在东方社会一般要先说男方,再说女方;先说老人,再说小孩;先说高层,早说基层……
第三,多多尝试书面表达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要有一个好的中心思想,同时还要有条分缕析分析事件的能力。
在书面写作时,你往往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打磨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充足的思考也有助你练习有条理的表达。
不过要注意,书面表达要尝试刻意练习自己的条理表达,不然很容易成为流水账。
03
闲聊铸就完美人际关系
如果是工作沟通、汇报所用,上面的两个方法已经基本够用了,但是一切跟职场相关的练习都是「功夫在平时」。
比如你很难让一个平常对你没有好感的人,愿意听你的简报(哪怕真的很好),也没办法让一个天天跟你抬杠的人轻易地认同你的观点(即便很有说服力)……
那怎么才能打造和谐的职场关系?
跟人闲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既可以交流感情,又不会涉及工作上的敏感话题,让大家非常放松。
所以阿秀在这里附赠一个仅供大家参考的聊天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同事之间,还可以用在新朋友、新客户身上,效果贼拉好。
第一,如何展开闲聊并控制闲聊节奏
如果是对方抛出话题,那你就接招即可,但是拓展话题的方式是有技巧的。
比如:
历史对比:对方说现在物价飞涨,你可以说过去物价如何低,未来还可能更高;
分析原因:对方说今天黄焖鸡米饭好难吃,你可以接原因类闲聊,比如厨师失恋了,外卖小哥送餐慢导致饭凉了;
范围扩张:对方抱怨北京房价过高太难过,你可以说一说北上广,或者二三线房价并没有涨;
具象化:对方描述一个大而化之的现象,比如微信好友都在占领封面图,那你也可以具象化到某一个人身上,讲述某人为了占领朋友圈把手机放在狗身上。
除此之外,想要做一个聊天的老司机,你还需要在闲聊中带节奏。如果你想借助闲聊,做深入的合作,那聊得太快了不行;如果你真的只是闲聊,那节奏太慢了不行。
节奏的快慢除了聊天技巧之外,还要看聊的话题,大的、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话题聊得慢,小的、无关紧要的话题聊得快。
例如学区房涨价是个很大的问题,关系到很多人切身利益,大家有一肚子话要说;一个盒饭好不好吃,大家就可以两句话带过。
第二,表达认同或反对
闲聊并不能够一下就决定你在职场上的生死,但是由于闲聊参与构建了职场关系,还是会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闲聊就是闲聊,没必要迎合认同,也没必要针锋相对。
认同:在对方表达观点时,你可以通过表示认同来增进感情。认同的方式也不仅仅是语言,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的配合。
但是你也不用一味逢迎,如果不认同,真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但注意不要伤人。
反对:反对不是针锋相对的辩驳,首先你要承认世界是多样的,哪怕是你的另一半,你也不用强求她跟你喜欢一样的东西;
其次是你要试着穿上别人的鞋子,只有尝试角色扮演,才知道他真正的快乐和难处,才能知道他这个观点的来由;
放下身段,不用把每一个问题都上升到新高度,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或许你到了对方的位置,你也只能提出对方那种办法。
第三,学会讲故事
故事能够抓住人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叙述闲聊不再枯燥。TED 演讲嘉宾很多都是大科学家,讲课往往枯燥,但是在 TED 上却表现很好,据说是因为 TED 对他们进行了先期培训:学会讲好一个故事。
所以平常大家可以多留心身边的段子、故事,同时多多练习,并尝试运用到聊天当中去。
导读:教幼儿学习说话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才能发现其中无数的奥妙,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使孩子一个个爱说话,敢说话,会说话。
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引导孩子学说完整的话
学前期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或说话不够正确,有时不是缺少主语,就是常把词序颠倒,听起来令人费解,我们不妨采取以下方法加以引导。
1.“装腔作势”,严格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发现幼儿用一些残缺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不能急于按照当时的情况或环境来估猜、理解幼儿说话的意思,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没有好处,久而久之,会养成他们说半句话的习惯。例如:当托、小班孩子来到幼儿园,看到柜子里放着积木,很想玩,就会指着积木说:“积木。”这时,我们不妨来个“装腔作势”,可以回答:“是的,桌上有积木。”这样回答,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补充一句“老师,玩积木”或“老师,要积木”,老师还可以继续装不懂,回答孩子“老师不要玩积木”。等到孩子讲出能正确表达意思的话之后,再让他重复一遍,并告诉他,一定要把话说完整,别人才能懂得你说话的意思,否则别人就无法满足你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日积月累,时间一长,幼儿就自然会注意尽量要把话说完整,讲正确。需要强调的是,在培养过程中,成人要控制自己姑息迁就或过于心软的态度。特别是当幼儿讲了好几次还没有讲正确时,大人可能会产生“可怜巴巴的、算了吧”的想法而依了孩子,如果这样做,必将前功尽弃,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不利。
2.把握机会,循循善诱。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教材”,户外活动可是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语言的大好时机,成人一定要好好抓住并加以利用。例如:春游时带幼儿到公园里去玩,在途中你就可以向孩子提出要求,要他把在公园里看到的新鲜事记住,回去后告诉爸爸妈妈或奶奶外婆。在游玩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一些新鲜事情,如春天树枝长出了嫩叶;花园里的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地上的小草长出来了,绿绿的,细细的……活动将要结束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回去你想告诉爸爸妈妈一些什么呢?”这时孩子一定会将看到的事情一件一件说出来,如果表达不够完整清楚,教师就要帮助孩子理清楚,进行示范讲解,如“爸爸,我们在公园里看到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叶子,地上的小草也长出来了,绿绿的,细细的,花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有黄的,真好看。大家都说这是春天来了。”理清之后,让孩子多练习几遍。这样孩子回家以后就有话可说,同时要请家长配合,记录或倾听孩子的所见所闻,帮助孩子说完整话,分享孩子的快乐。
3.说悄悄话,提高兴趣。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利用游戏让幼儿练习说话,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悄悄话”游戏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能激发孩子兴趣,而备受孩子的青睐。比如在幼儿园里午餐后、课间活动时可以开展此游戏。先由老师在每组第一个孩子耳边轻轻说一句悄悄话:“今天天气真好呀!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再叫孩子一个接一个在耳边把这句话复述出来,每组最后一个孩子听清后大声说一遍,由孩子进行评价。还可以反复轮换传递不同内容和句式的话来练习。为了适当地增加趣味性和难度,也可以让孩子先说一句悄悄话,让老师来传递,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说完整的语言。此游戏,除了训练幼儿说完整的话外,还可以训练孩子语音的听辨能力和记忆力。至于“悄悄话”的语句长短,可根据幼儿的年龄、说话能力的强弱而定,逐渐加深难度。教师可传递一些鼓励孩子的话或给予奖励(如得五角星、小礼物等)来提高孩子说话的兴趣。
二、帮助孩子学习脱离环境独立说话
依赖周围环境说话,是幼儿语言的又一大特点。如幼儿向教师描述大家在游戏时的情景时,有的孩子会说:“他在烧饭,吃饭,还喂宝宝,他来当客人,也不敲门,还打宝宝。”在这些话中幼儿把所有的人都用“他”来代替,事情也是流水账的说出来,这种说法如果离开具体环境就让人无法理解。这种情境性语言,在一定条件下是允许的,但幼儿常常把情境性语言带到没有情境的地方去说,别人就听不懂了。所以教师要让孩子学习脱离环境,独立说话。
1.借助图片,逐步提高。
幼儿讲一件完整的事情往往要借助于图片的提示,否则说不出较复杂的事情。因此,在开始学习时,不妨拿一些图片,让孩子照图片中的意思说完整的故事,再叙述给老师听,教师一定要注意听,如果讲得不清楚或出现情境性语言,要作提示或纠正。当孩子能够完整的叙说之后,抽去图片,让他再把故事中的事情讲出来。这时,由于没有图片的帮助,缺少了情境,有利于独立说话能力的培养。这样反复训练,孩子就会懂得在有图片与没有图片时对这件事的说法是可以不一样的,没有图片帮助,一定要把有关重要情况交代清楚。
2.互打电话,适时交流。
无法依赖情境的说话方式,是训练孩子独立说话的好办法。“打电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打电话时,两人各处一地,互不见面,毫无情境可依赖,所以一定要原原本本把所有内容都讲清楚。这种训练,可让孩子给长辈或同伴打电话,告诉他们你在做什么,或看到、听到什么事;或者买部玩具电话机,孩子与成人在房间内外互不见到的情况下,说说你在做什么、想怎样等等;也可以由家长和孩子假装表演打电话的小品,来练习怎样把事情说得清楚。
3.穿针引线,创编故事。
通过学编故事让孩子锻炼独立说话,要比打电话更难更复杂一些,训练的内容也更多一些,不如打电话仅仅是一个情节,而且有交谈对象,编故事则需要构想更多的情节,而且需要幼儿独立完成整个过程。这种训练,可首先给孩子设计几种小动物,如小兔、小猴、小猫,再给孩子出个题目,如“小兔过生日”。然后让孩子想一想怎样将他们连到一起,编成一个故事。编故事时,起先孩子可能讲得很简单或很乱,教师听后不妨给孩子一点启发,如小兔准备怎样过生日,小兔怎么邀请大家来过生日,小猴、小猫是怎样祝贺小兔的等。孩子编好后,让他讲一讲,有不妥的地方,教师再启发提醒,帮助他完成。然后,还可以让他去讲给别人听,使他有更多独立说话的机会。
三、教会孩子在唱歌活动中学习说话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们不能强拉着孩子跟你说话,而可以用唱歌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说话。唱歌是一门音乐艺术,是旋律美的一种表现,也是带有情感性质的活动,很适合幼儿的兴趣特点。经常教孩子唱歌,不仅能让孩子从中陶冶情操,欣赏艺术,还能让他们学习很多语言。不少幼儿歌曲内容健康,曲调轻松活泼,歌词优美易懂,是很好的学习资料。许多歌曲像《打电话》《礼貌歌》之类的,不仅能向幼儿进行关心别人、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教育,而且还能使幼儿通过歌唱,学会“谢谢你”“别客气”等礼貌用语。教唱时,教师可配以简单明了的动作进行范唱。这样,孩子就会在你生动的情绪感染下,在具有形象美感的动作的影响下,情不自禁地模仿,产生学唱的兴趣。还可以用图画示意,使幼儿通过有意观察思考,了解歌曲内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富有感情地学唱。同时,教师可进行讲述,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然后范唱几遍。这样,在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中,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跟着哼唱,熟悉全曲,也会跟着你边唱边舞。这便是一种使孩子乐意接受、积极参与、愉快进行的最优化的活动方式。当孩子能单独演唱后,可以再逐步增加要求,改变唱法,如说唱、轮唱等。最后可组织小小音乐会,教师当主持人,孩子当演员,唱完后,可以对孩子说:“你唱得真好!真聪明!”“下一次再学一首,好吗?”这种让孩子在歌唱中学习语言的方法,能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我国的幼儿民歌,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音域也不宽,音调和节奏简易上口,很适合孩子学唱。例如《黄老先生有块地》《外婆桥》《泥娃娃》等歌曲短小精炼,诗意盎然;而《小兔乖乖》《叮叮当》则韵味十足,生动有趣,可带领孩子在游戏中边玩边唱,不仅让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美、音乐美的熏陶,更能促使内向的孩子逐渐与大家合群,从而提高说话的积极性。
总之,教幼儿学习说话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才能发现其中无数的奥妙,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使孩子一个个爱说话,敢说话,会说话。
提高孩子们的文字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书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老师,阅读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交谈,人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孩子需要知识,那么就更需要读书了。怎样才能使孩子如饥似渴的读好书呢?
一、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必须选好适合低中年级的读物,由浅入深循序渐近进行阅读,才有兴趣。
例如:学校要求四年级学生必读的书是《三国演义》,如果买了一本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对一个刚八、九岁的儿童,读起来十分吃力,有些字不认识,词语不理解,人物关系搞不清,读着读着,困了。面对这种状况,怎么办?可以买了一套少儿版,图文并貌的新版《三国演义》这本书孩子见了后,如鱼得水一样,爱不离手,读起来津津有味、喜欢。
《论语》也是一本难以读懂的好书。《论语》它就是一本语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的记录下来了,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读《论语》必须配备一套,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方能读懂。比如,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丹老师她根据原文,作了注解、译文、感言,读了她的书,学《论语》并不难,使孩子明白了,学习是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学习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意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德的君子。
二、积累语言,让习作更生动
语言是习作的组织材料,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多是方质兼美,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典范之作,此外名言警句,儿歌、古诗、成语、歇后语、对联、谚语等,也是我们积累语言的对象。积累运用语言习作,要做好以下两点。
1.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孩子们最怕写作文的原因一是不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二是不善于积累好词好句,所以写出文章,干瘪苍白,毫无感染力。为了让孩子积累语言素材,给他准备两个本,一个是摘抄本,一个是日记本,要求他做生活的有心人,让语言丰富起来,作文时才能佳句妙语、信手而出、提笔成章、妙笔生辉。
2.灵活恰当的运用是关键
阅读是丰富语言的手段,灵活运用才是根本的目的。平日积累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日记和习作中去,久而久之,熟能生巧。
我觉得得这样读书受益匪浅,会提高孩子们的文字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习作更生动。
《论语》也是一本难以读懂的好书。《论语》它就是一本语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的记录下来了,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读《论语》必须配备一套,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方能读懂。比如,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丹老师她根据原文,作了注解、译文、感言,读了她的书,学《论语》并不难,使孩子明白了,学习是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学习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意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德的君子。
二、积累语言,让习作更生动
语言是习作的组织材料,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多是方质兼美,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典范之作,此外名言警句,儿歌、古诗、成语、歇后语、对联、谚语等,也是我们积累语言的对象。积累运用语言习作,要做好以下两点。
1.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孩子们最怕写作文的原因一是不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二是不善于积累好词好句,所以写出文章,干瘪苍白,毫无感染力。为了让孩子积累语言素材,给他准备两个本,一个是摘抄本,一个是日记本,要求他做生活的有心人,让语言丰富起来,作文时才能佳句妙语、信手而出、提笔成章、妙笔生辉。
2.灵活恰当的运用是关键
阅读是丰富语言的手段,灵活运用才是根本的目的。平日积累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日记和习作中去,久而久之,熟能生巧。
我觉得得这样读书受益匪浅,会提高孩子们的文字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习作更生动。
幼师资料《提高儿童表达能力阅读的三大误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分钟儿童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