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兴趣班 家长容易走进的误区

宝宝班教育笔记 幼儿园工作总结宝宝班 07-22

误区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二: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三: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四: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城市宝宝在教育上的5大误区


幼儿时期是决定个体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除非经历重大变故,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而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1.教条的约束

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2.过早、过多的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3.逼迫+迁就

观察发现,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各种各样的包袱,使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两个极端相结合的现象同样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学习、价值行动上给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过于迁就孩子。这样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着问题。

4.幼儿园也存在问题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幼儿园并不是快乐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儿园的老师除了讲讲故事、偶尔做一两次游戏外,就是让他们静坐。许多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从幼儿园回来后变“淘气”了。幼儿园的理想情况不是这样的,是让孩子们的游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动态中接受教育,取得发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在今天独生子女增多、社会运转加速的情况下,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儿童在群体中接受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5.没有玩伴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幼儿园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同龄伙伴,这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玩耍伙伴,只能跟大人、电视、玩具为伍。研究表明:儿童对玩具破坏性培强,不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时也是缺乏玩耍对象的表现。与大人为伍,使孩子缺少独立性;看太多的电视,对儿童的视力和思维都有影响。

因此,广大父母应该注意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耍伙伴,并注意年龄相当的孩子。由于社会化进程阶段不一样,找年龄过小的作为伙伴,将延缓自己孩子的发展。这也是一胎政策前,许多双子或多子家庭以大带小方式的缺陷。

教育宝宝的五大误区


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应该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一、教条的约束

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过早、过多的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三、逼迫+迁就

观察发现,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各种各样的包袱,使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两个极端相结合的现象同样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学习、价值行动上给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过于迁就孩子。这样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着问题。

四、幼儿园也存在问题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幼儿园并不是快乐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儿园的老师除了讲讲故事、偶尔做一两次游戏外,就是让他们静坐。许多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从幼儿园回来后变“淘气”了。幼儿园的理想情况不是这样的,是让孩子们的游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动态中接受教育,取得发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在今天独生子女增多、社会运转加速的情况下,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儿童在群体中接受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五、没有玩伴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幼儿园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同龄伙伴,这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玩耍伙伴,只能跟大人、电视、玩具为伍。研究表明:儿童对玩具破坏性培强,不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时也是缺乏玩耍对象的表现。与大人为伍,使孩子缺少独立性;看太多的电视,对儿童的视力和思维都有影响。

因此,广大父母应该注意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耍伙伴,并注意年龄相当的孩子。由于社会化进程阶段不一样,找年龄过小的作为伙伴,将延缓自己孩子的发展。这也是一胎政策前,许多双子或多子家庭以大带小方式的缺陷。

家长教育的误区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家长教育的误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孩子将来素质的高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

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师和任何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有些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的家长大有人在,给孩子灌输“胜者为王、不吃亏”的家长也不算少数,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一一说明家长们没有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着家教误区。

我们班有个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泼,而且聪明过人,唯一的缺点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

周五早上,我晨检完毕带孩子们小便,把钢笔随手放到了桌子上。

可当我带着孩子从厕所回来,桌子上的钢笔不翼而飞了。

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老师把钢笔放哪儿了吗?”孩子们都说:“没有。

”当我怀疑自己放错地方时,忽然听到东西落地的声音,循着声响,孩子们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

原来,琳琳出去小便时,经过我的桌子边,顺手将钢笔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钢笔掉地,事情露馅了。

当时我没有批评她,只是告诉她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认为孩子就此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下午发生的事情更令我吃惊,让我不可思议。

放学时,孩子们纷纷被家长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满心欢喜等着妈妈的到来。

终于妈妈出现在了校门口,琳琳飞快地跑过去,投进妈妈怀里。

接着孩子从裤兜里掏出什么东西递给妈妈,妈妈脸上立刻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我由于害怕孩子飞跑,摔倒了伤着也跟了过去,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看到我的出现,琳琳妈妈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僵硬。

同时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刹那我还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着几支彩色粉笔。

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些什么?

晚上,我经过一番思索。

第二天,当琳琳的妈妈送琳琳到园时,我把一本《现代家教》递给了她,并对她说:“您若有时间,多看看这本杂志。

一周后,琳琳的妈妈领着琳琳把一盒彩笔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谢:“谢谢你让我认识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了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每位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我们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积极地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

让每一位家长明白,不能过分地迁就孩子,否则将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对家庭、社会都是不利的。

不知道本文“家长教育的误区”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宝宝吃饭“七分饱”更易长高


按照一般规律,一个人的身高所受遗传因素影响占到了70%-80%,另外20%-30%的后天因素是可以掌控的。父母只需注意喂养方式,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就能将孩子的身高潜力发挥到极致。

宝宝喂养七分饱最好

对于宝宝来说,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较为有限,其中消化系统更是如此。父母在给宝宝喂食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特以“七分饱”最佳,这样既能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又不会吃得太饱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

否则,宝宝长期吃得过多,极易致脑疲劳,造成大脑早衰,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此外,吃得过饱还会造成肥胖症,从而严重影响骨骼生长,限制宝宝身高发育。

Tips:避免吃过量妙招

1、给宝宝的喂食量要少于你想象的量,如果孩子吃完不够的话,让他自己再向你要。

2、当宝宝开始不专心吃饭,或说“不要”的时候,应拿走食物,不要迫使孩子多吃。

3、让宝宝慢慢进食,这有助于提高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并可调节进食量。

区域游戏笔记——小鸡宝宝走迷宫


早上区域游戏时,小朱、紫嫣两个孩子来到了益智区,玩起了“小鸡宝宝走迷宫”的游戏。只见他们两个人每人拿着一只小鸡在迷宫上走来走去,不一会儿就听见小朱说:“我到家了!”紫嫣听到小朱这样说,连忙也说:“我也到了”可是她是拿起小鸡宝宝,就放在了终点,“穿墙”而过。这时朱文博说:“你走错了!你犯规了,不能这样的!”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听到吵声,我连忙过去了解情况,请小朱帮助紫嫣。听到我说的话,小朱也教紫嫣如何走迷宫。但在走完后,两个孩子都没有走第二遍,开始自由摆弄着玩耍了。

每次在游戏时,孩子们都是兴趣浓厚,但游戏一定时间后,幼儿就会将游戏规则抛之脑后。紫嫣看到小朱已经到达终点

,她也着急想到终点,从而出现了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小朱听了我的话也对同伴进行了帮助。《指南》中指出: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幼儿能听从成人的劝解。从今天的游戏中可以看出:小朱的能力相对较于紫嫣要强一些。而迷宫的路线是死的,大多数孩子走过一遍就失去了兴趣,所以这个游戏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游戏的需求了。

走进童心,感受童趣(上)


从进入幼教这个行业的那天开始,幼儿园的老师就告诉我想要和孩子和谐,开心的相处必须要学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这样才能走进童心,走进童心世界必须要热爱、尊重孩子,教师准确的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进而采取适当的角色行为是培养良好师幼关系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和父母是同样的受欢迎,因此,教师和孩子是零距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必须要善于向幼儿表达爱,把孩子当成伙伴,用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儿童趣与幼儿相伴相随,走进童心,感受孩子们的童趣,与幼儿能够和谐相处,给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爱幼儿园,爱老师,爱小朋友。

一、真心倾听是促进师幼关系的前提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语言发展进入敏感期,和孩子们的语言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每天的变化,在这个时间段,孩子们总是喜欢向人倾诉他们的感受,用稚嫩的语言表达更多的心理愿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良好的倾听,真心的听他们的诉说,这样才能促进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为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良好的基础。

一天午睡的时候,小朋友基本上每个孩子都睡着了,这时我发现悠悠在床上睁着眼睛好像在想什么事情,有时眉头紧锁有时舒心的微笑,见状,我就悄悄的走到她的床前,看着她的小眼睛问她:“悠悠,为什么不睡觉呢?在想什么事情啊?能不能和老师分享一下呢?”悠悠眨眨小眼睛,然后用小手捂住嘴巴,伏在我的耳边跟我说:“王老师,我跟你说啊,昨天晚上我做梦,梦到我和妈妈出去玩儿了!那个地方特别的神奇!”我说:“是嘛?去哪儿玩儿啦?什么地方那么神奇啊?”悠悠想了想,对我说:“我跟你说啊,昨天妈妈带我去爬山,那个山可高可高了,我们俩爬啊爬啊,结果就累趴下了,然后这时候突然从好远的地方开来了一辆火车,我和妈妈就上火车了,结果一下就到山顶了!我可高兴了!”听完,我说:“是嘛?下回王老师也要去试试!”悠悠听完我说话,笑的特别开心,对我说:“真的么?真的会有火车么?我今天早上跟妈妈说的时候妈妈说根本没有火车,妈妈说我是胡思乱想呢!以后有什么事情我都告诉你!”

从这之后,悠悠有什么事情都会趴在我的耳旁悄悄的告诉我,每次我都认真地倾听,听完和她一起商讨,对每个孩子都是这样,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话,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让孩子们信任我,和孩子们建立起伙伴式的师生关系。

二、细心观察是建立师幼互动的保障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能够细心的观察到孩子们的困难,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就像妈妈一样,缩短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情感保障。

午睡起床后,我给每个长头发的小姑娘在梳头发,这时班上一向很内向的小墨站在我的旁边,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看到小墨站在我的身边,我问她:“小墨,有事情吗?”小墨看看我,又看看正在梳头发的小朋友,默默的摇摇头,我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我就把她抱在我的怀里,问她:“是不是你也想向雅昕一样梳小辫?”小墨慢慢低下头,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我笑了笑,拉着她拿了一根皮筋,拿着她的小梳子,给她梳了个小辫,梳好后,我对她说:“好了,漂亮的小姑娘,去照照镜子把!”小墨拿着自己的梳子,跑到镜子前左看右看的,然后开心的笑了!

看着小墨开心的笑,我打心眼里也非常的开心,那一刻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好的老师,在和小朋友相处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仔细的观察孩子的每一点,细心照顾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小班教育故事“班宝”龙宝宝的趣事


每个班都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有的是特别捣蛋的,有的是特别能力弱的,有的是特别聪明的,有的是特别会说的……这些个“班宝”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带来了烦恼,带来了思索……我们班也有几个“班宝”,尤其是我们可爱的浩龙宝宝,胖嘟嘟的身体,不太成熟的体态动作,可脑袋里藏的却是数不清的知识,加上又爱“侃”,闹出了不少趣事。

趣事一:减肥记

浩龙的身体胖嘟嘟的,有些超标,爸爸妈妈也着急了,时常说他吃多了,有时也会露出“要减肥”的语句:要多运动、多走路、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要减肥”的思想一直深深地萦绕在浩龙的脑海里。有一天

,有老师来借班上课,浩龙很积极,被选中去前面表演,表演完后,浩龙没有走最近的路线回到小椅子上,而是围着大家“飞”了一大圈。

师:你想干什么?(有点火)

龙:没有想干什么!(诚实加无辜的表情)

师:那你为什么故意兜一大圈。

龙:因为……,因为我想减肥。(憋了半天,一本正经的说)

哈哈哈……,集体都哄笑了起来,可爱的龙,小脑袋里时刻充斥着减肥的想法,快着魔了。

趣事二:晨段记

运动可是浩龙头大的项目,因为要蹦、要跳,还要跑,浩龙胖嘟嘟的身体可承受不了,由于缺少运动,浩龙的动作也不太协调,因此,对于集体游戏,浩龙一直是能偷懒则偷懒,能省力则省力。有一次锻炼时,我猛然发现可爱的龙不见了,去哪了?一环顾,原来主动和朋友比赛去了。小家伙,今天怎么这么积极,瞧:一溜排了四个“击球高手”浩龙的屁股翘得高高的,腮帮子鼓得快赶得上青蛙了,右手拿着纸棒还在不断地蹭来蹭去,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哄——”得一声,全体击球了,可爱的龙的球不知道歪倒哪去了,乐得屁颠屁颠地去拣了。原来,偶尔他还是爱运动的呀,只是要量小一点的运动哦。呵呵,真是懒人的运动!

趣事三:排练记

六一马上到来,我们班排练的是时装秀。浩龙担任的是第一场“奇装异服”的表演。虽然我们的龙胖嘟嘟的,感觉上很有力气,但是,一上起场来,走路都不稳。怎么办?设计个酷的秀肌肉的造型——软得感觉浑身没骨头,设计个活力点的类型——跑不起来,灵活不起来。怎么办?瞧他一副慵懒的样子,干脆来个慵懒装吧!懒洋洋地他将手插在口袋里,懒洋洋地走出来。可也太“懒”了吧,节奏都跟不上。怎么办?批评了两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嘴鼓得委屈得不得了,小鼻子拼命地抽泣。“再来一遍!”这次可不敢再偷懒了,一下子走到位了,马上又得意地去边上“炫”了一圈。

趣事四:“保暖”记

天气炎热

,大家锻炼后都纷纷脱下了衣服,可浩龙还穿着两件衣服一动也不动。

师:浩龙,赶紧脱衣服呀!

龙:我就穿了两件你还让我脱什么呀!

晕,可爱的龙,现在可是马上夏天了呀,还困在冬天的被子里“保暖”呢,当心痱子爱上你哦!

有了可爱的龙宝宝,我们欣赏到了好多笑话;有了可爱的龙宝宝,一切都是那么“一本正经”——凡事都是应该的、正常的……可爱的龙,我们都很喜欢你!

中班区域活动随笔:给图形宝宝找家


在区域活动中给“图形找家”,小朋友的积极性非常高,许多小朋友都来参加。曦曦:“老师,我要给图形宝宝找到家。”曦曦在小框里努力寻找着自己需要的图形宝宝,认真摆弄着图形,看看、比比。找不到的时候,也会过来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你看我这样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对曦曦来说,分辨大小有点难度,大小相同的图形。曦曦能找到相同的图形但是会忽略他们大小。我会告诉曦曦:“曦曦,这个圆圈圈的的家好像有点小,我们在找找看,哪个更适合它。”

从活动情况来看,曦曦对“图形找家”的游戏,非常喜欢,而且掌握给图形找家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比一比。对于大小比较有点缺失

,曦曦可能只关注了图形的形状,忽略了它们的大小,这样的话就容易找错图形宝宝的家。

幼儿的年纪还小,兴趣的不稳定。为了增强幼儿的兴趣,在下次区域活动中要更换一些材料,可换成一些蔬菜、水果、动物等图形,吸引更多的宝宝一起来游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