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记忆的四个特点

07-22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学龄前儿童记忆的四个特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记得少,忘得快

儿童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1岁左右的儿童记忆的范围很小,起初只能认妈妈、亲人,然后才能再认周围的事物。他们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例如将他们和一起生活的亲人分开一个月,再相见时就不认识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不久就忘了。

二、记忆缺乏目的性

上学前儿童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

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儿童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简单的记忆方法,如重复大人说的话来记住这件事。进入小学后,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三、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屏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等。但是学前儿童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四、记忆不精确

儿童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年幼儿童记忆不精确表现在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另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又如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来过了。这是由于记忆不精确加上以臆想来补充记忆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学龄前儿童学英语的最佳时期


语言刺激是促进大脑细胞生长发展的要素。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给予两种语言的刺激,能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因此,幼儿期的英语训练对孩子是大有益处的。

那么,幼儿什么时候学英语最好呢?不少专家认为,幼儿期,特别是6岁以前,是获得外语的最佳期。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幼儿知觉发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幼儿认汉字也好,认英文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信息刺激的活动,他们把字形当成某一具体形像,像记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样记住它们。经过多次反复,这种特殊的"形象"就储存到大脑中去了。

因此幼儿学外语与成人学外语有很大差别。同时,6岁以前,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且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时练习说话,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会逐步下降,给学外语带来困难。

幼儿学英语还具有许多成人不具备的优势,例如,他们不担心考试,可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玩"着学,即使讲错了,也不会遭到别人的讥笑。又如幼儿未来的时间很长,授课时并不急于增加词汇量,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练习说讲。再加上儿童都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如果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其潜力很快就会表现出来的。

要使幼儿的英语学习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英语学习中,我们反对"成人式"的英语教学,而主张以环境熏陶、无意识记忆为主的"横式化"教学。如果把成人英语学习中的"读课文,解释词义和句子,强化练习"的模式搬到幼儿的课堂上来,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相反还会使幼儿厌恶英语,为将来学好英语设置障碍。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幼儿如同学习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一样掌握英语。

幼儿学英语主要以反复地说、认字母为主,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并不要求幼儿去书写。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比如幼儿期,儿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那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游戏、歌曲、故事等等,让幼儿融入其中,进而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幼儿学英语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选择一本好教材。我们所说的教材,既包括书报、画册,也包括录音、录像和电视节目。教材的形式和版本可以五花八门。选择教材要慎重,种类不宜过多,最好是录相或电视节目,然后按这本教材系统地学到底。

2.注意发音。幼儿学英语,家长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极为关注,并为孩子创设积极的英语会话气氛,对孩子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但有些父母的英语是"中国式"的,如果不加纠正地教给孩子,容易使孩子发音不准,到大时就难以纠正了。因此,父母教孩子要注意发音,如果自己说不准,应尽量让孩子跟老师或电视学。

如何给学龄前儿童开展篮球活动随笔


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各样的幼儿体育活动,因为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阶段是幼儿身体的发展、长高、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期,其实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有益体育活动都可以让幼儿去尝试一下,另外,幼儿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幼儿每天都应该有2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让幼儿每天都能达到一定的体育锻炼,从小开始就养成爱锻炼的好习惯。篮球运动是一种全身的运动,对幼儿身体健康和各个方面的素质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一般的价值。如果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比较浓厚,在规范的锻炼下,对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有着大大的提高,如果能坚持长期锻炼的话,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益而无一害的。

一、开展篮球运动的好处

中国有大部分的家长都比较宠溺自己的孩子,特别过度地保护自己的孩子,甚至认为篮球是不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的运动,除了家长,有很多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也都非常不赞成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他们觉得小朋友太小了掌握不好篮球的技术要领,更害怕孩子会因打篮球而受到伤害。其实幼儿篮球运动是在成人篮球运动的最基本规则的基础上再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体体能的发展水平,然后简化成人篮球运动技术和其理论,最后形成的一种幼儿体育运动形式,幼儿篮球运动不成人篮球运动简化很多,其中的规则也并没有成人篮球那么讲究,那么严格。所以幼儿篮球运动在幼儿园时期就应该开始开展起来的:

1、幼儿篮球运动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让幼儿长高;

2、幼儿篮球运动能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知道团队的重要性;

3、幼儿篮球运动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能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4、幼儿篮球运动能够培养幼儿一些基本的规则意识;

5、幼儿篮球运动能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6、幼儿篮球运动是一种能全面、有效、综合的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运动。

虽然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篮球运动确实是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但是开展幼儿篮球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幼儿的身体状况:如果想参加篮球运动的幼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就不应该安排他参加一些激烈的篮球运动,不能盲目对其进行一些不合适的训练以免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2、幼儿蓝球训练器材:幼儿各方面的因素,不能选用成人的篮球器材,幼儿园开展幼儿篮球运动的时候要选购一些适合幼儿篮球运动的器材,其中包括篮球架高矮、篮球的大小、训练器材等。

3、安全问题:幼儿篮球运动虽然是一项对身心健康有益的运动,但也是一项比较容易受伤的运动,所以教师在组织篮球活动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安全方面。进行篮球训练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热身运动,手、脚、脖子等都要活动开;还有在进行篮球训练前也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免在训练篮球时意外碰撞而受伤。

三、在幼儿园各年龄段的幼儿开展篮球运动

幼儿园应全园性开展篮球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体素质与心理能力的健康发展。

小班的幼儿因为年龄比较小的原因,不要急于学习篮球技能,一开始最好只培养小班幼儿对幼儿篮球运动的兴趣,在有了兴趣的前提下再去学习幼儿篮球的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和基本的动作。小班的幼儿接受能力不够中大班的强,所以老师要多组织幼儿玩一些关于篮球运动的小游戏,比如音乐传球、跟球玩游戏抛接球、乖乖球、转圈圈、顶球等小游戏,能够很快地培养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学期中后期的时候,老师要教幼儿正确的拍球方法。幼儿可以训练单手拍球,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幼儿只要做到球不脱手就可以了。第二学期的时候,幼儿可以训练双手拍球。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动感,节奏合适的音乐,幼儿结合音乐,跟着音乐里的节奏进行拍球训练。

中班就要培养幼儿对篮球运动进一步的探究,并要求幼儿对篮球动作技能有更深的领悟。通过在小班一年训练基础,中班的幼儿就可以组织一些难度比小班的大小游戏,比如:夹球跳、物品运球、赶球走等小游戏,也可以可以练习运球和转身拍球。运球走分为右手运球、左手运球、双手交替运球。在练习运球的过程中可以有一下几种参考方法:一种方法是自由练习;第二种方法是分组练习;第三种方法是游戏式练习。通过游戏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篮球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去达到训练的目标。

大班的小朋友不仅要深入篮球技能,更要树立那种正确的竞争意识。经过小班的初期练习和中班的加强练习,老师应该组织幼儿排练篮球操表演,篮球操表演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训练。大班的幼儿不仅可以组织幼儿篮球表演,还可以开展幼儿篮球比赛,比如3人篮球赛,接力赛,接力投篮比赛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篮球技能基础才可进行的。在篮球比赛上有很多动作的技能和技巧,还要知道一些关于犯规动作等。

经过长期的训练幼儿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蓝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让孩子们在开心的篮球学习中玩出花样、玩出健康、玩出智慧、玩出自信。用家长的话说:孩子进入幼儿园,身体强壮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每天问孩子四个问题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四个游戏教宝宝守规则


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可还一点儿规则意识都没有,家长们虽然着急却不一定知道正确的方法,其实,只要方法适宜,哪怕是游戏,也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 一、如果他老是无视你的“不”

当淘气的宝贝直冲向大街,而你在后面喊破了嗓子“停停停”,他也毫不理会,当好奇的宝贝拿起拿案板上锋利的尖刀,尽管你在一旁快要吓死了地“不不不”,对他来说却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战”欲望……必须承认,当“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时候,它们便无异于一堆白色噪音了!

1 、游戏一:

我和孩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儿这个游戏:随着音乐,大家做各种事情,看书、跳舞、蹦跳等等,突然,我关掉音乐,并喊“冰棍儿”,此时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必须保持当下的状态不能动,就像冰棍儿冻住了一样。在他们喜欢并习惯这样的“速冻”之后,我尝试去掉音乐,直接喊“冰棍儿”来“速冻”他们。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即便在非游戏时间,他们也愿意因为“冰棍儿”而保持不动。于是,我把“不行”“不许”这样的词留给那些非紧急的情形,比如果果要多吃一块饼干或者他在玩闹的时候抓我的头发。而“冰棍儿”则变成了我们的安全词——因为它能使他真正停住,而更是因为它和有趣的游戏联系在了一起。每当我喊“冰棍儿”的时候,果果就不会再忽略我。最重要的是,这使得我能有足够的时间去阻止他企图触碰的危险爆发出来。

2、解析: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也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把“听话”与叛逆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实际上,我们这里的“听话”,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二、如果他不太喜欢分享

孩子不喜欢分享真是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分享”或者“轮流”通常出现在他们正在拥有一样自己很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不愿意松手,因为不愿意松手,于是出现了“该×××玩儿一会儿了”的情形……

2、游戏二:

我们拿出果果爸爸那条很牛仔的腰带,向全家宣布,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戴一会儿这个腰带,但向别人要的时候,一定要说:“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这样的话。于是,爸爸先戴着。一会儿果果就会去找他:“爸爸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他就戴上了。过一会儿我去找果果:“宝贝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果果很高兴地把腰带解下来给我。没有几分钟,他就跑过来用同样的话请求,我也欣然地还给他。我们还会选用属于我的一条围巾,或者属于果果的一个毛绒小熊来做这样的游戏。后来,当果果在幼儿园或者小朋友聚会的时候,当遇到“轮流”问题时,尽管他仍然不很情愿,但至少他已经能够给出去,并且知道他喜爱的东西还能“轮流”回他的手里。

2、解析:分享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情怀,但是不要急于强求孩子。因为分享对孩子来说还是个很难理解的观念,分享会给他带来不舍、犹豫、酸楚、挣扎、忍耐、克制和坚持等复杂情绪,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却姗姗来迟,当看到别人分享他的东西所产生的愉悦时,他担心自己不再是物品的主人。引导分享还要适度,不要还没做到分享,就让孩子谦让。

三、如果他好奇心太强

家里有孩子,当然,我一定会把消毒液、洗涤剂这类东西锁在柜子里。但像锅啊、面粉啊、调料啊这类东西,它们虽然不是因为危险而必须要锁起来,但我仍然也不希望宝贝乱动。而且,如果所有的东西都锁起来,那也太夸张了。孩子喜欢去发现、去“挖掘”,怎样能够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够不让人头疼、不乱糟糟,不让我们因为孩子只是做一个孩子该做的事而抓狂喊叫……

1、游戏三:

当果果再次趁我不备冲向厨房的抽屉时,我叫住他,领着他,走到刀具的抽屉前对他说:“这个,果果不能动!”然后转向后面搭着几块抹布的绳子对他说:“这个,果果可以动,可以用来擦桌子。”指着装放碗筷的柜子告诉他不能动,指着存放一些草稿纸的整理箱告诉他可以动,告诉他爸爸妈妈的书桌抽屉不是果果的,告诉他书架上任何一本书他都可以拿。整个屋子走了一遍之后,我发现,当他再走向某个封闭的抽屉或门时,就会顿下来想一想,口中念念有词“果果可以动”或“果果不能动”。到朋友家做客也可以用同样的做法,事先把一些重要的禁忌——当然,一定要搭配上至少相同数目的许可——介绍给他,什么他可以动,什么他不能动。这可以为你节省很多为了把他从他不该触碰的东西旁拉走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

2、解析:很多儿童非常喜欢问“为什么”,诸如“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人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等等。其实,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来说,身边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在他的心灵中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正是他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探索世界的原动力。

四、如果他出手过于鲁莽

朋友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带着孩子去看展览,那3岁的男孩儿顽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结果拧掉了。可你知道吗,那具雕像是200年前的古董,是被用毯子包着、坐着专用飞机从比利时运来的……想起来,就让人一身冷汗!他家被此事纠缠了很久……

1、游戏四:

要避免这类严重的绝对不该发生的“事故”,我想到了我们看过的一个动画片,那里面的仙女为一只受伤的小兔子疗伤,用她的手指轻轻地点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乱跳了。于是,我们外出到某个地方,我就会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为小兔疗伤一样轻轻地、轻轻地、只用一个手指触摸的东西指给他,并随时提醒他:“这个,要用仙女的手指摸!”开始孩子还会有兴趣,可需要他小心的东西太多了,他就会腻烦了——因为这样太累!不符合他们粗鲁的“风格”。这样,他就会转移其他的关注点,而不会再有兴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们“摸坏”的东西了。

2、解析:3-5岁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偶尔也会摔一下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您家的孩子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就请把家里鹭的东西收藏好,给他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买些耐摔的玩具,让他好好研究研究吧!

每天只问孩子四个问题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教育随笔:四个追问引发的思考​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纲要》、《指南》等确定了游戏重要的地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幼儿的游戏离不开适宜的、多样化的物质材料,游戏材料为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然而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每学期在创设班级游戏环境和组织幼儿游戏时,总是遇到种种困惑。如: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某些游戏材料容易损坏或制作游戏材料工作量太大等等问题。通过阅读《上海托幼》上的这篇文章“游戏材料那些事儿”,引发了我的思考。文章中徐则民老师关于游戏材料的四个追问,让我印象深刻。围绕这四个问题我对游戏材料提供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问题一:材料,真的能引发幼儿游戏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与徐老师的想法一致,无论是精美的儿童玩具,还是生活中带一些废旧物品,都能引起幼儿游戏的欲望。日常教育教学中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的我们,不仅为幼儿提供许多现成的玩具材料,更加懂得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成自制的玩具或者直接给孩子们游戏使用。

问题二:材料,是力求种类丰富,还是确保同种材料数量充足?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懵了一下,一直以来不是都强调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的游戏材料吗?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吗?文章中的一个反问:“琳琅满目的材料真的能成就幼儿游戏吗?”引起我的关注。确实如文中提到的一样,现实生活中班级中的许多材料幼儿并不感兴趣。即便是教师特地制作的精美教玩具,幼儿在操作过之后便不再问津。上学期我在班级的美工区提供了吸管、彩纸、贝壳、玻璃瓶等等美工材料,一学期下来发现贝壳竟然一直放着没人动过。是孩子们没发现吗?不对,放在玩具柜的明显位置,一进美工区就能发现。现在想想可能是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玩、怎么用,缺乏相关经验。看来确实并不需要样样齐全,反而在同种材料数量充足方面我做的还不够。经常听到孩子们跑过来跟我说某某小朋友在抢谁的材料,如果材料充分满足幼儿需要,又怎么会发生争抢的事情呢?

问题三:材料,一定越逼真越好吗?

最近班级的美食店游戏区食材有些破损,我本来想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食物,如包子、饺子或韭菜、烤串等。但读到徐老师的这篇文章时发现我也犯了许多老师会犯的错误,在制作游戏材料时往往追求逼真或色彩艳丽。这样反而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可能,或许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才是大班幼儿真正需要的。

问题四:材料使用,到底谁说了算?

关于材料使用的问题,虽然我一直追求以幼儿为主,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设计各种新游戏,收集各种可以玩的材料等等,往往最后呈现给幼儿的都是已设计过的,幼儿真正能决定的很少很少。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教师不敢放手,没有真正信任幼儿。

“孩子是天生的创造家”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给孩子们玩雪花积木,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会不断的在自己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把雪花积木拼搭成各种各样的事物。从而可以看出,孩子是很喜欢去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在教室的有限的空间中,教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能放一些各种各样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能在那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孩子创造一个大胆想象,大胆模仿的空间,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之一。要想让自己能在这块净土上得到更多的快乐,必须要让幼儿成为游戏材料的真正主人,这样幼儿才会真正的快乐。

四个小游戏训练孩子注意力


六七岁的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下面的小游戏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

一、猜扑克

做法:去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孩子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孩子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子上,有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最后让孩子报出梅花2在哪里,如果他猜对了,就算胜出。家长和孩子可依次轮换做游戏。

提示: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可有效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抢背电话号码

做法:一本电话号码本,就可以成为游戏工具。家长让孩子看一两秒钟电话号码本,让他记住某人的号码,然后移开号码本,让他背出来。家长和孩子还可以轮换着背,比比谁厉害。

提示:随着孩子记忆号码的水平不断提高,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让孩子记两个或三个人的号码等。

三、开火车

做法: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爸爸当作北京站,妈妈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爸爸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提示: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朋参加,那就更好了。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他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就会乐此不疲。

四、乒乓球抗干扰

做法: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你在旁边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她的身体。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大喊大叫,还一边说:“掉了!掉了!”孩子为了不输给你,就不得不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

提示: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行干扰,就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旁边正上演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他就会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影响孩子的情商发展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注重孩子智商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情商的教育。而家长可能会出现许多误区,这些误区会影响到孩子的情商发展。

一、溺爱与专制的家庭教育

父母应培养孩子坚强自主的性格品质,可是,目前溺爱孩子、包办式的家庭教育仍然非常普遍。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另一方面,父母缺乏民主意识。他们特别细致敏感、胆战心惊、生怕出事,这几种态度都是溺爱孩子的表现。如孩子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这本是平常小事,可是母亲赶紧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泪水盈眶。这种态度恰恰给了孩子弱情商的教育,给了他们脆弱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孩子专制的表现就更多了,如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个不许、那个不要……同时,还有很多具体的规定。这样,孩子的思想、活动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家庭里的“小皇帝”实质上是受父母禁锢的“小奴隶”,孩子的性格也就因而被扭曲。

二、鼓励少,打骂多

鼓励少,打骂多,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的主要误区之一,这对孩子情商的发展十分不利,必须加以克服。要想提高孩子的情商,父母应对孩子多鼓励,少打骂,找机会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和成绩。

三、重视智商教育,轻视情商教育

父母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智商教育,甚至过分地重视,让孩子躲都躲不掉。但是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却没有多少人懂。

父母一般只是想着孩子怎样才能聪明,怎样考高分,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不注重对孩子心智的培养。如果父母只重视对孩子进行文化灌输,而忽视孩子接受自己、被别人接受以及友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孩子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相反,会渐渐变得冷漠、自私、焦虑、任性……

因此,父母应在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是不是很聪明、学业好不好的同时,对他们的责任感、合作意识、选择能力、承受能力、竞争、社交等因素和能力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对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同样重视,才能使之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四、不能正确评估孩子的情商水平

父母应正确估计孩子的情商水平,引导孩子的情商健康发展。有的父母往往不能充分估计孩子的情商,一句“小孩懂什么”,就是轻视孩子情商的典型表现。

实际上,随着现代竞争意识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孩子的情感思维能力也在加速发展,父母应及时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情感思维能力。现代孩子的眼睛就好比照像机,每天拍下了无数的“形象”,小小人儿很有见解,如“爸爸抽烟、喝酒不对,对身体不好”、“妈妈的衣服不漂亮”、“人家的妈妈晚上看书,你只看电视”等等,这种感受能力,包括一些反抗思想,正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父母不应轻易抹杀,要加以诱导。

喜欢《学龄前儿童记忆的四个特点》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四个太阳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