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正确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08-09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这几门课里面,数学最难学了。”各位家长,是不是经常听到自己的孩子这样抱怨?的确,数学学习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过程,不像语文、英语课程那样,即使学校没有跟上,课下复习也可以有所提高。而对于数学来说,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一定会影响另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甚至可以说,会影响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孩子解决数学这个“老大难”呢?

其实,孩子的数学成绩上不去,归根结底与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说说,影响孩子数学成绩提高的15个坏习惯都有哪些。

1、课堂不认真听课

孩子的基础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学习,而课堂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课上是否认真听课,倘若上课开小差,就很容易错过某个重点知识的讲解,导致课下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

在这里建议孩子:

(1)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不一心二用;

(2)学习要有计划性和目标性,并围绕计划和目标展开学习任务;

(3)做作业时,放在周围的东西一定要与当时学习的内容有关,从而减少注意力的分散,比如做语文时,就不要把数学摆到能看到地方;

(4)长时间的学习容易出现思维停滞的现象,所以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切换科目或者休息片刻。除了试卷练习外,建议在家里每学一小时,休息10分钟;

(5)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精神不好,注意力肯定不能集中,所以平时得锻炼身体,劳逸集合;

(6)通过由易到难解决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让兴趣和自信引导学习,近而提高集中力;

(7)学习之前的1小时内,避免做一些让自己兴奋的事,如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是亢奋的,学习集中力会很低;

(8)课前要有预习,并在听课时要有主动性,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而不是一味抄笔记,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了同学给自己讲讲。

需要注意的是,预习是为了上课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有的同学却觉得自己预习了,上课就不认真听了,这是不可取的。

2、学习无规划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老师和家长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要知道,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小到每日计划,大到学年计划都安排好了。所以,一个针对性地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制定学习计划的思路

学习计划是一个系统的计划,计划应该包括平时计划、阶段计划和长远计划:

计划类型

计划说明

平时计划

通常的学习常规和临时性安排为内容

阶段计划

以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

长远计划

长远计划以一年或几年为周期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应先考虑的是长远计划,它应该是孩子的整个学期的最终学习目标或者升学目标,比如更长远的小升初择校,中考、高考进入哪所大学;稍小的长远目标可以是期末考试后年级排名在多少位,或者是数学能够考到多少分等;

其次,要想实现这个长远计划,就需要告诉孩子将长远计划分解成阶段计划,比如小升初要考进想去的学校,那自己的成绩应该达到多少分,达到这个分数,要分阶段做好哪些事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再比如数学要提高30分,最近几周我要将哪块知识学好,要练多少题等;

确定好阶段计划后,还要将阶段计划分解成平时计划,比如要学好数学不等式,具体要再练哪些题,需要在哪一天完成等。

这样一步一步分解下来,大目标就变成中目标,中目标再变成小目标,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可有效避免学习计划的不切实际造成孩子难以执行流于形式。

3、只看书,不做题

很多孩子有个误区,以为看懂了,也知道该怎么做题就完事了,可是却总是拿不了高分,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动笔计算。中小学数学考试其实并不会考多少难题,很多题是在基础题加上复杂的计算演变而来,所以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怎么可能在考试中获胜呢?

这个误区还常常出现在学生的复习当中,有同学为图“效率”,复习时觉得做数学大题费时间,有时候就简单地写一下思路,感觉这道题会做就很快跳过去了,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

因此,做题是很重要的,即使很难算,也一定耐下心来算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甚至还会在做题中发现一些知识点的联系,以及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

4、边做题,边翻参考资料

有的孩子边做数学题,会边翻参考资料,比如做到某道题时,忘记了公式翻一下,忘记了某个步骤翻一下,虽然对着书上的知识点也把这题做出来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还是不会,最终结果还是不会做题。

这样做数学,就和开卷考一样,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导致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东西记在脑子里。一来能节省时间,二来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

可能一开始有些知识点没记住,需要翻翻书,这也很正常,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做数学题时就要尝试着“戒掉”参考书了,慢慢你就会发现进步不止一点点。

5、遇到问题不立马解决

有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惰性,想着明天再解决,有的孩子甚至羞于请教问题而不问问题,结果越积越多,问题一箩筐。要知道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知识漏洞,拖得越久,漏洞就越大,成绩自然也就不会好。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发现问题要尽快解决。

6、只做题,不思考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做题更是如此。不坚持去思考、联想、类比、总结,那只相当于背书。

很多时候,数学考核的是考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点,然后解题,通过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做题时要学会思考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运用,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等。通过思考整合知识点,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再解这类题就会顺畅很多。每思考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7、打草稿,随心所欲

每个班都有不少孩子因为草稿乱七八糟,条件写错或者抄错了答案导致扣分,这就是随意打草稿的后果,而且一但出现错误也不容易检查到。

因此,平时就注意养成打草稿条例清晰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培养自己清晰的思路,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提升对大型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考场上才能做到快与准的统一。

8、觉得晚上做数学题效率较高

有很多人是夜猫子,喜欢熬夜,或者是晚上思维更敏捷更活跃,白天呢,夜猫子们精神状态就不佳,要么打瞌睡,要么思维凝滞。但是考试是在白天考的,所以最好把兴奋点调整到白天。

还有,用好白天的时间,提高效率,对于考试来说时间肯定是够用的。另外,这样健康作息对身体也好。

9、听课不记笔记

上课只听老师讲课,虽然在课堂上是听懂了,但是下课后容易遗忘,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记笔记是就是为了着重记忆那些非常重点的知识,老师一般着重讲的就是重点,所以,学会记笔记是一大好处。如果课上不记笔记,你是非常吃亏的。

10、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有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时,不会去深究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和推理方法,直接死记硬背,其实排除极少部分必须死记硬背的公式之外,很多公式定理都可以推理,这些推理其实能够帮助理解基础知识,这一块不掌握,在运用时就不会得心应手。

因此,学习数学时要多深究公式背后的原因,尽量不去死记硬背,比如2010年四川高考就有一道解答题让考生证明公式是如何推理出来的,这道题其实非常简单,但很多考生都丢分了。

11、审题不细,急于下手yjs21.cOm

有的孩子图快,看见题目就动笔,本来多思考就能做对的题目也丢分,最后整场考试失利!

其实,这个时候同学们再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看清题目的已经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才能让做题有的放矢。

12、看完答案,就不管了

仅仅粗略地看看最后的答案,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解决问题,这是学习过程中最严重的错误。必须能够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因此,做完数学题和考试考完后,一定要多分析做过的题,尤其是对试卷上的错题进行分析整理。

建议家长督促孩子整理一个错题本,以下是具体怎么使用错题本的一些建议:

(1)定期翻阅,自查纠错

错题记在本上不看,那只是废纸一张,经常浏览,才能变“废”为“宝”。尽量少布置机械的练习题,而增加复习整理和实践题,翻阅“错题集”就是孩子们每周末必做的功课。翻阅的过程,就是让曾经犯过的错误在大脑中再一次“否定”,从而避免再犯。考试前再次翻阅,就又一次加深印象。

(2)同学互阅,借鉴防错

错题集就是以本写满经验教训的指导书,我们获得教训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在中午课间阅读时间,学生可分组互相交换阅读错题集、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孩子们在互相的学习和点评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竞赛出题,提高兴趣

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以对手赛的形式从对方的错题集上出题目测试。对于自己做过的题目,学生熟悉又兴趣。对于曾经出错的地方,学生会特别小心不要重蹈覆辙。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小组累计算分。在这样的竞赛中,学生巩固了知识,纠正了错误,以后也更有兴趣整理错题。

(4)分类训练,全面整理

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发现规律,抓住重点,就能有针对性地复习补救。

13、不到最后不学习

如果要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会到开赛前的最后一刻才训练吗?大脑就像肌肉,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个学科,只能学到有限的知识。数学,不是一个抱佛脚就能提高成绩的学科,所以一定不能抱有这种想法。

14、不注重劳逸结合

有的孩子认为,坚持高强度学习,成绩一定会提升上去,但事实上很多这样苦学的孩子,成绩一直在原地踏步,这样的情况在高中生中非常多见,他们利用提神饮品(咖啡、抗疲劳保健品等)来使自己减少疲惫感来获得更多学习时间,长期以往会导致脑疲劳,思考缓慢。

因此,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娱乐的时候放松,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做到劳逸结合,才能科学提高数学成绩。

15、将数学练题当成任务

练题,的确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但练题也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练题是没有计划,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随随便便找一些题当作业一般做完就了事,并没有思考这些题背后的思路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练题,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多分析错题,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根据知识漏洞去找一些相关的题来做,从而掌握一类题的解法,触类旁通,何愁还会丢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教育心得: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理了育儿测评:制作宝宝成长图表,了解孩子增长情况,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孩子没上学以前,随父母和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得经验,学习各种生活常识。入学后,就要转入正规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科教科书进行读、写、算、做的训练。学习形式不同了,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在临近入学时,家长首先要使他们重视即将开始的学习,给他们买些书和文具,为他们安排好读书、写书和放文具的地方,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更要注重幼儿爱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教会孩子如何做。这里不只是“教”,而是“教会”。就是说,要教到使孩子自己会做。孩子智力的开发过程中,对任何动作的掌握都是缓慢的、渐进的。教孩子如何握笔,怎样写宇,都要一步一步地教,第一步教会了,再教第二步,不要几步一起跨,这里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细心。譬如,教孩子握笔的姿势,就要从右手的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教起。先让孩子学会每个指头怎样放、怎样用力,指头与笔杆怎样协调动作。再教本子放在什么地方,左手的位置,还要教写字的姿势。然后,使各个动作协调起来,才能握得好。用句老话说,这就叫“手把手地教”。对孩子,只有这样教,才能教得会。单单靠讲几次,那是很不够的。

第二,要反复练习。教给孩子一个字,一次教会了,还是不巩固,因孩子对周围感兴趣的东西太多。必须反复地进行练习,要练得熟,熟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在练习的时候,要求要严格,一个动作也不能马虎。特别是在纠正坏习惯和错误时,更要如此。譬如,有的孩子写字头总是朝左边歪,对这种习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纠正过来的,要从坐姿,本子的放置,两只手的位置等来纠正,要看着孩子一笔一笔地写,直到纠正过来为止。过一时期,再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姿势,出现反复,及时纠正,有了进步,就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有信心和兴趣,习惯就容易形成了。

第三,要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尤其是要具体地学习一种动作和事物时,都要先看看大人的动作。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模仿力来培养教育他。如果想让孩子学会握笔,就可以买张怎样握笔写字的挂图让孩子看;如果想让孩子字迹端正、书写整洁,就找一本样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看。在家庭中,树立榜样最重要的是父母自身要做好,否则很难帮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儿童教育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相互关连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笔记本整洁,不仅要教育孩子爱惜笔记本,还要让孩子在其它方面也注意整沽。首先,手要洗干净,如果手上满是搪汁或泥土,写起字来就会把笔记本弄脏;如果能给孩子的教科书包上一个漂亮的封面,保持得很整洁,那孩子也会对笔记本加以爱护,如果整个房间每样家具都很整洁。

第五,要注意客观的可能性,要求要逐步提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超过孩子所具备的客观能力。孩子年纪小,刚刚开始学习,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很多东西,要一步一步地来。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对孩子提的要求过高、过重,事情就容易走向反面。

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幼儿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学习,他们会模仿身边所听到的声音,以及所看到的动作。学习一门语言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研究表明,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孩子引入第二语言有明显的好处。

幼儿通过玩耍来学习,所以第二语言应该在课堂上呈现出来,随后加以练习;通过游戏活动,经常开展让孩子有兴趣参与的互动的小组活动。语言和任务的分布应当以孩子的年龄和当前具备的能力为第一重要点来考虑,依据儿童最近发展区内的理解形成语言教学的基础,并且学习任务被仔细均分,以遍孩子可以达到每个任务的期望结果。

儿童天生顽皮并且通常喜欢不自觉的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比起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更善于模仿新的声音和语言。幼儿阶段孩子学习口语和语言技能的时候受到母语的干扰会更少。

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够促使提高孩子的批判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研究表明,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往往会在数学和语言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龄前儿童在幼儿阶段学习英语时,经历过一个有趣、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他们进入小学时,孩子对英语会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孩子来说已经是一门熟悉的语言。

任何年龄段学习外语的孩子能够了解更多的国家和其文化。在一个日益相互联系和全球化的世界里,任何一个真正有需要的公民能够在教育、工作场所或多民族的环境中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少儿八大智能教学体系

Linguistic intelligence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的学习者对口语和书面语言更敏感更容易掌握。他们能够看到语言模式,并能有效地使用语言。具有这种学习风格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诗歌和玩文字游戏等。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

具有这种天赋的学习者能够在逻辑和科学上理解和分析问题。他们可以看到语言的模式,喜欢分析,学习或遵守规则,以及语言是如何工作的。

Music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

这类天赋的学习者享受音乐,并有表演或谱曲的能力。在语言学习语境中,音乐智能学习者使用节奏和歌曲来学习并练习语言。他们喜欢鼓掌,创造节奏,演奏乐器,听音乐等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身体运动智能

动觉型学习者使用自己的身体,享受运动和体力活动。他们通过移动和做动作来学习和记住新的语言。有这一特定的学习方式语言学习者更享受全身反应法来学习方位,例如,字母和数字连接动作。哑剧表演帮助学习新的语言保留做舞蹈、建筑和制造东西。

Spati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的学习者有很强的视觉记忆,而且喜欢艺术和工艺品。他们对色彩极其敏感,喜欢绘画,创造思维导图,可视化物品,制作海报和视频。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突出的人和学习者容易理解并同情他人。他们更易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能与他人和谐共事。具有这种学习风格的学习者为人更友好和开放,尤其喜欢团体和配对工作,作为团队的一部分,他们喜欢玩互动游戏,相互教学和写作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能

具有内省智能的学习者对自己会有一个反省认识,能够很好的认识到自己的擅长点和缺点。他们能够评估自己的需求、长处和弱点,并发展自身的技能以扬长避短。

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自然智能

具有自然智能的学习者享受自然和环境。他们通常喜欢宠物和户外的动物。这一类型学习者喜欢做实验,观察和发现自然世界,摄影,研究野生动物,探查地球科学,求知欲会激励着这类学者参与户外活动。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要允许孩子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去学习,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愿意去尝试新的语言,他们对英语的动机和热情,都值得他们为此而努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也就是对当前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确性、获取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探究的深度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观察能力对宝宝的早期发展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宝宝良好的观察习惯呢?

观察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观察是儿童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儿童思维、想象、理解、表达、注意、记忆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不太明显的特征。它对儿童的学习、工作、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观察力的发展在儿童智力、心理发展中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是开发宝宝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良好的观察力既是儿童学习、解决日常问题的基础,也是儿童进行多种思维活动的动力,同时还是儿童获得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前提条件。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儿童认知世界的眼睛。通过科学的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儿童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规律

婴儿从出生起就开始运用他的感知觉来获取外界的信息。但这种靠感知觉获得的信息大多是零碎的、片段的、表面的,不能精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由随意性逐渐过渡到有目的性;观察的有意注意时间由短变长;观察的系统性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强;观察的概括能力由弱变强。幼儿的观察能力一般缺少目的性、细致性和精确性;观察的稳定性、组织性和概括性也较差。

根据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规律来为孩子制定相应的观察力培养计划更能够事半功倍。

感知规律在观察能力发展中的应用

感知活动是婴幼儿认识世界,感受环境的基础活动。掌握感知规律对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感知规律包括差异律、组合律、强度律、活动律和协同律等。

差异律

应用原理

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反差对象和背景的反差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大小等方面,如果这些反差越大,则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突出而先被感知到。

应用方法

在蓝黑的背景中,放置黄白等观察对象,使目标对象醒目突出;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部分进行观察,则可以用颜色对比强烈的彩色笔分别标出:例如小狗的耳朵用红色涂出,四肢用蓝色涂出,尾巴用黄色涂出等。

组合律

应用原理

利用观察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观察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产生清晰感知的重要条件。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抓住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观察对象的理解。

应用方法

在实际观察中,要把零散的材料或事物,按空间接近、时间连续、形式相同或颜色一致的形式组合起来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各自的特点。分类认识,比杂乱无章地认识效果好。

强度律

应用原理

儿童观察力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 适当应用感知规律的强度律对提高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应用方法

如在讲故事时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别,语言更符合幼儿需求的特点,这有利于孩子迅速地观察到事物的关键点,促进其思维的进行。

活动律

应用原理

加强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观察物易于被人感知。

应用方法

如让幼儿认识形状时;可以使用积木进行拼装;讲故事时,可以采用玩偶搭配故事进行。

协同律

应用原理

由于客观事物常常是包含多种属性的复合刺激物,因此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也经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而实现的。

应用方法

可以通过视觉——看,通过听觉——听,通过触觉——手摸,通过嗅觉——闻等多感觉通道协同合作,这会有助于提高感知的精确性和加深印象。如让幼儿观察下雨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幼儿先看雨滴的滴落,观察水洼的形成;然后听下雨滴答的声音;还可以用手感觉雨水洒落的感觉。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本领是最适合儿童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关键在于先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不同的游戏可以从不同的途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无论是玩弄玩具、看书、绘画,还是户外游戏、与朋友们嬉戏、听故事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游戏方式。

观察游戏其实从宝宝出生起就可以开始。在宝宝安静觉醒状态时,您可以抱着宝宝观察家中的摆设和物品;观察开灯关灯产生的现象;观察水龙头流出的水流;观察不同玩具的颜色、形状、质感等。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对宝宝观察游戏的引导则要注重目的性、全面细致性和顺序性,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观察习惯。

宝宝的观察以丰富的感官经验为基础,观察游戏的选择材料要以能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为前提,结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适当给予其目的性的引导。

培养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


每一位妈妈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都会有源源不断的话要说,孩子的吃饭睡觉,兴趣爱好,教育学习等等,都能让妈妈们讲上半天,当然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育儿心得。

其实育儿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当宝宝们在妈妈肚子里成长到5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小耳朵就可以听到肚子外面的声音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他们听一些音乐或者童话故事,还可以拍拍你的肚子跟他们说话聊天,他们都会给你一定的回应。我在怀孕5个月开始,每天晚上都会听一会儿钢琴曲或者轻音乐,所以儿子现在对音乐的感觉以及节奏感都还不错。

宝宝大概出生42天,能够看见1米以内的东西,所以那个时候我经常会拿一些彩色玩具给他看,虽然他还没有分辨颜色的能力。在我儿子大概5,6个月的时候,每天我都会拿卡片上一叠有水果动物或交通工具的彩色卡片告诉他,卡片上的什么东西,慢慢的,我提问题,他能用眼神告诉我,苹果的卡片在哪里,小狗的卡片在哪里。当他会用手指指东西的时候,几十张卡片同时放在他面前,根据我的提问,他可以很准确的告诉我答案。偶尔下楼散步时,我也会有意识的告诉他,小草大树,汽车楼房,小河垃圾桶分别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慢慢的他也能用手指指给我看,还能嗯啊的指给别人看,虽然他还并不会用语言表达。其实,只要大人耐心的跟孩子们解释,孩子们都能听懂,也能理解。

我记得大概在儿子十个多月的时候,抱着他在小区里玩,看到一个小女孩拿了一个吹泡泡的玩具,儿子恩啊恩啊的指着也想要,然后我看着他,反复告诉他这个玩具不是你的,是属于姐姐的东西,所以你不能想要就要,即使想玩,也必须经过这位姐姐的同意,解释的好几遍,儿子就不吵了。自此以后,儿子长那么大,从来不会随便去拿别人的东西,也不会看到其他小孩手里好玩的玩具,想要就要,想拿就拿,更不会随便主动问别人要东西吃。所以好的习惯都应该是从小养成的。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出生头几个月的小孩都喜欢吃手,到了大概6,7个月会特别喜欢撕纸,或者故意扔东西,让大人去捡,一岁多开始会喜欢打人,两周岁左右的一段时间会特别喜欢黏着妈妈,而且不允许妈妈抱别的小孩;也会有一段时间变的特别小气,谁都不能碰他的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的一个正常发育过程,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我想大人只要能够耐心的正确的去引导,孩子一般都不会落下什么坏习惯。

记得儿子有一次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玩着,不知道什么情况,儿子突然拿着一个玩具棒朝一个小女孩头上敲了一下,敲的小女孩哇的就哭起来了,我见状,什么都没问,拿起棒就朝儿子头上回敲了一下,儿子摸着头哭着看我,我问他:“疼吗?”他点点头,“那能不能用这个敲头啊?能不能随便打人啊?”儿子哭着说:“不能。”我继续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首先动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下次还这样吗?”儿子摇着头说:“不了。”于是我再让他跟小女孩道歉,并帮她把眼泪擦干。那次以后,儿子再也没有随便主动打人了。我觉得在小孩第一次做的不对的时候,大人必须立刻制止,加以正确引导,小孩基本上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儿子大概两岁半左右,有一段时间特别小气,他的玩具谁都不让玩,哪个小孩要碰他的东西,他就生气的叫,这是我的东西。后来我就把他带到其他小孩家里去玩,当他看到那个小孩家里的玩具时,也想要玩,可是我告诉他,“这课可不是属于你的玩具哦,”儿子巴登巴登看着我,我接着说:“我想如果你可以把你的小自行车给这个小朋友玩,那么他的这个玩具你应该也可以玩,如果你可以把家里的所有玩具都和小朋友们分享

育儿经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方面。

(1)物质上要为孩子提供固定的学习地点,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条理(有一定的适合的图书,一张适合的书桌,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2)精神上创设民主、和谐、愉快、宽松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善于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讲一讲学校里最有趣的事、遇到的困难等,营造家庭里的温馨时刻)

2、增强孩子的上学欲望。

入学意味着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时代结束了,以学习为主的儿童时代开始了。一般来说,孩子对从未去过的地方多多少少有些恐惧感,学校也不例外。可有的家长总爱有意无意的说:“你甭美了,上小学你就老实了”“你玩不了几天了,等一上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之类的话,更加深了孩子对上学的恐惧。这样一来,孩子还没进校门,就已经开始害怕上学,讨厌上学,这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首先要告诉他上学后能学到很多知识,能长本事,还能交更多朋友。其次,更重要的是,使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将要进去一个更高层次的环境,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第三在路上遇见小学生,可以说一句:“他们真神气!”这样,孩子往往会放生羡慕的情感。

3、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入学以后,孩子愿意不愿意学习,一方面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帮助老师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尝试成功,享受喜悦。对孩子来讲,激发其学习动力的法宝就是“成功推动成功”有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说:我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的是;也有的家长垂头丧气:在他身上我找不出一点闪光点。抱有前种想法的家长,要找到孩子身上最亮的闪光点,抱有后种想法的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孩子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4、培养孩子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开始学习之前,要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入厕、削铅笔、找本子等等,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要等学习时段结束再说。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并且给孩子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不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一味的拖延时间。需要十分中完成的作业一定在十分中内完成。

5、增强孩子的任务意识,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在任务意识方面已有差距。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如:带学习用品、给家长捎话等)有的孩子每次都能做到,而有的孩子没记住几次。上学了,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怎能完成作业?所以建议:一方面家长每天问问孩子,关注此事。另一方面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子,用孩子自己的方式记录作业。第三方面让孩子尝试后果(自然惩罚法)。

6、培养孩子的前阅读、前书写、前运算能力。

(1)前阅读。A:鼓励孩子与书为友,适当增加阅读量。B:可利用旅游、散步的时候,与孩子进行“一字开花”、“词语接龙”等游戏,加强字的组词训练。C:引导孩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描述一样物品、一件事情,家长可把孩子的语言记录下来,由说一句话、一件事过度到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最终达到愉快作文、顺利作文的目的。

(2)前书写:以前幼儿园不主张早期书写教育,认为书写是一种极为精细的技能,而幼儿神经抑制还很差,骨骼、肌肉、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差,不能过久的控制自己的行动或从事分工细致的作业。而事实上幼儿从小班就一直进行绘画活动,有的还开始用筷子。(研究说明:用筷子吃饭,人体有50多块肌肉和30多个关节协调配合)由此证明:生理发育水平和动作难度不是书写的最大障碍,关键在于成人的引导。在幼儿园阶段,前书写的任务主要是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A:家长要按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标准指导幼儿书写;B:幼儿书写前,要进行正确执笔姿势的顺序训练;C:注意引导幼儿写慢、写好,数量上少,质量上高。D:写完之后,要与孩子分析、评价,逐渐提高孩子的前书写技能。

学习习惯,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话题


关于学习习惯,应该是幼小衔接和新一阶段最重要的话题,我来总结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强调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为什么而学习,这是影响孩子自主性、自觉性的根源。

从一开始就和孩子强调:学习的终点不是考试成绩,不是顺利升学,不是名牌大学,都不是,学习的终点,是让你自己成为一个能自立更生生存之外、还能照顾妻儿、回馈家庭、有用于社会的人,从更高层面上来说,是为了有资格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达致经济、时间、心灵自由。这些内容对7岁孩子来说有点玄,但经常通过各种手段逐渐让他们了解,还是有可能的。

学习的方法是追求高效率。首先区分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其次合理划分精力和时间,高效完成必须完成的功课,有多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努力的目标是学科学习只占一部分时间,不追求精益求精,追求的是提纲挈领、抓住重点,掌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梳理思路掌握规律摸索独有的方法才是目标;最后就是具体实施了,涉及一些细节,比如预习到什么程度,比如上课除了追随老师的思路,是否能自己掌握节奏,调整思维的密度,随时找到重点,达到不用时刻绷紧神经,轻松高效地掌握课堂内容的目的,比如遇到难点是自己深入思考好,还是询问解疑好,学会把握分寸,不轻易放弃独立的思考,也不穷钻牛角尖。

对待学校和老师的态度问题。对学校的评价和认知暂且不提。而老师有几个角色:

首先是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给以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除非老师自己破坏自己的权威性和可尊重性;

其次是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和面对社会是类似的,主要靠自觉和自我要求,觉得对的事情就去做,觉得错的事情就不做,如果对老师的言行有所怀疑,可以自己思考、提出来和老师讨论、回家征求家长的意见,不要一味服从,也不要逆反对抗,在遵守纪律、集体主义、与人为善、塑造形象的同时,也逐渐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是非观,达成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

最后是上级领导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可能是平等的,哪怕再强调民主、再和蔼可亲的老师,也是高高在上的。孩子有必要了解清楚老师的指令、意图、喜好、思路、习惯,尽量做到投其所好,表现需要表现的和可以表现的优点,提升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争取更多的好感,获取更多的资源。

其次,要厘清学习的两大任务。

去学校要做两件事,第一,学习知识,包括学习学习;第二,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两点其实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不论是学习学科知识,还是学习为人处世,道理都是相通的:抓住重点,有所取舍,坚持自我,保持特色。

有人提到小学低年级要不要看重分数,或者说纠正孩子的粗心马虎。我的观点是,课内问题课外解决,首先不要只看一个问题,其次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解决。从新一开始,就着力培养孩子的大局观,这首先要求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刚开始知识少、好理解,同学之间能造成差距的,不是理解力、记忆力而是细致性或者说思维习惯,不重不漏的思维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强化和训练,我非常反对刷题,靠熟练来保证正确。我的想法是端正孩子的态度就可以了,只要不是心不在焉毫不重视成绩,那成绩就说明不了什么。

与同学的交往,不是小事,关系到”第三人“的建立、行为习惯的培养、社会观友情观的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有自我认知的逐步形成、自信心的加强、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养成,等等,都是影响深远的。尤其上实的环境相对更单纯,同学的年限更长久,如果能从小学开始交往到几个性情相投、志趣相仿的好朋友,那对孩子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家长从一开始就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鼓励孩子友善、热情、随和、大方。

QQ之前在幼儿园有一些问题存在,过于执着于他自己的思路和要求,同学和他想法做法不一致时,他有些过于强势,影响了同学对他的认可程度。在读《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时,他体现出一种对"人人喜爱"的渴望。现在小学换了一批同学,我鼓励他吸取以前的教训,以交到更多好朋友为目的,不要过于自我。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前提下,尽量随和一些,不求人见人爱,至少不要因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影响到人际关系。

育儿心得: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育儿心得: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


育儿心得: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幸和大家交流一下时指导孩子的方法,为此我感到很高兴。

我比较关注孩子的作业,针对数学,我会从她做作业的解题思路和快慢速度就可以知道她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对症性的辅导。对她似懂非懂的环节加强训练,直至弄懂。一般,她会自己出错题,然后交给我核对。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口头再辅导一下。针对语文,我能做的就是平时多帮她默写词语,巩固知识。

平时,我很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每天早晨6:45起床,(如果醒来早,那么就自己读一会儿课外书)。起床后自己洗刷,吃饭,上学时,一路上我会把昨天的错题再跟她交流一下,有时也会聊聊眼前所见的景色。放学后,她会很自觉的先做作业,有时我们会等她把作业做完再吃饭,有时碰到思考题,她不太理解,就不愿先吃饭,即使吃饭也耷拉着苦脸,我们尽可能等她弄懂了再开饭,这样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晚上,我们会一起看一会儿课外书,有时会一起聊一下里面的故事,我的女儿理解能力比较差,但我不会骂他,我会经常鼓励她,多读书,会慢慢理解的。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很注重和孩子的沟通,她和我关系很好,也很听话。但同时我必须做到的是:答应她的事必须做到。譬如:有一次我们达成协议,只要这个星期日她做的题目全对,我要带她去超市任意买她想要的。经过她的努力,她做到了,而我因为很忙,很累,我推却说:“明天吧,今天来不及。”孩子看了我一眼,很生硬的回答我:“大人的话不算数,我不会再听你们的."我站在那边,很茫然,结果我还是带她去了超市。也让她买了她想要的东西,回来后,她偷偷告诉我:“好妈妈,今后我会更听你话的,因为你也很听话。”虽然听起来这话很好笑,但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她也说到做到。所以说,家长也必须说到做到,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我喜欢不随意给她买东西,平时都与条件交换,或是于奖励的形色给她买东西,这样她做事会更认真,更努力。我对孩子要求很低,一般情况下,不骂孩子,不逼她做她不喜欢的事,一切顺其自然。如果她自己想学点什么,那我也会尽我所能去帮她。只要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她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这也是我们大家想要的。

爸爸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父亲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性

现代家庭中的父亲忙于工作,在职场上全力打拼,而母亲的工作则相对比较轻松。于是,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被逐渐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这种是现代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和发展状态,

一、父亲的角色:

从生物学角度看,父亲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现代社会中,父亲却成为了教育孩子的局外人,我们需要找回父亲更多地参与到教育孩子当中来。当爸爸就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国家没有一部《家庭教育法》,其实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法”的颁布是有助家庭关系和谐和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同时又把教育孩子的权利与义务给予了家长。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经常在教育孩子上有分歧,更多的时候是母亲在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可是母亲在教育孩子上那种母爱,又很难在教育孩子上进行有效对待的。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坚持、责任、勇气等,均是在父亲的鼓励和积极参与下培养起来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边缘化”,均会对家庭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在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减弱或缺失,母亲将扮演多重教育角色,除去自然的母亲(爱与关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外,母亲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有些母亲还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老师的角色,一个人多种角色,让母亲自己无法清晰的定位自己,同时让孩子无法适从,原本是天性中爱的港湾和成长中坚实的臂膀的功能被遮蔽!

二、父亲教育的优势: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十二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因为,父亲会给予孩子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女性教育是很重要的,母亲以女性那种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缺点。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特点往往是女性所不具备的,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维上女性形象思维比较好,男性逻辑思维比较好,这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从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男性倾向于自立,因此教育孩子也要自立。他们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独立的去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如果一个孩子摔倒,孩子并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而当父亲的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真勇敢!给孩子以自信心。

2、男性往往喜欢冒险,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当母亲的往往会严厉的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们会伸出大拇指对孩说真棒!

3、男性往往爱活动,他们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4、男性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让孩子劳动不只是让孩子去扫地、擦桌子等等,而往往是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5、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他们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当母亲的往往会骂他们一顿。而当父亲的往往置之不理,甚至会和孩子一起去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孩子把玩具装好。当父亲的往往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孩子一般都爱和父亲一起玩游戏机、玩电脑等,这些对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都是很好的。

6、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他们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下军棋、下象棋、下围棋,这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7、男性不像女性那样爱干净,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取支持态度。据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身体就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尔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8、相对女性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劣性刺激,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他们往往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得经历,因此认为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这些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于母亲,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孩子往往依赖于父亲。母亲与孩子的谈话往往是细致的,而父亲与孩子谈话往往具有哲理性。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在孩子成长中,父母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应该做到阴阳平衡。

三、如何正确表达父爱

(一)、留出充足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度过

每天至少要留出15分钟来和孩子一起度过:与孩子聊天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人际交往的状况;帮助您的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或与您的孩子一起去探索一些他所不知道的知识与奥妙。做孩子成长的“同龄人”,把自己变成孩子的好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与时俱进。

(二)充分施展语言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做孩子的倾听者,问清楚事情的真相,让孩子感到他在父亲这里被理解和被爱,知道您是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几句贴心的话,打开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孩子也会打开接受忠告的大门。

(三)在实施父性教育时,父亲与母亲的分工要明确,

作为父母,您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孩子以后的行为习惯,您可以在某些事情上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绪。当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做事情时,孩子会对您发脾气,甚至会以哭闹来要挟您。这时作为父母,就应该站在同一战线上,两者用一致的态度来对待。事后再耐心解释为什么父母会这么做,同时教给他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一种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现象,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父亲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给孩子一些父爱。当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应尽可能地消除“没有父亲”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母亲尽可能地要“母代父职”,与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请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爷爷、叔叔、外公或舅舅等尽一份“男子影响”的责任,给孩子一些“父爱”,防止教育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请母亲们相信,作为家长,父亲与你一样爱着孩子,只是他们在教育和表达中与你的方式不同,请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去实践教育!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培养孩子正确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的重要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