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责任还给孩子

08-09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请把责任还给孩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你可能还记得,孩子刚开始学习系鞋带时,看到他艰难的样子,你耐心地站了10分钟,最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帮他系上。孩子和他朋友吵架,你就马上跳出来给他建议。如果孩子所有事情都听你的,我们怎么奢望他将来有一天能独立面对这个世界?

圆圆妈最近非常纠结,因为圆圆马上要升初中,现在可选择的学校有两个。一个是市里的重点初中,教师、环境都没得说,但就是离家远,如果圆圆去市里上初中,必须住校。一个是镇上的重点初中,虽然条件也不错,但跟市里一比,逊色不少,不过好处也很明显,圆圆可以走读。

圆圆学习一直很好,妈妈也不愿意委屈了她,既想给她最好的教育资源,又想给她一个舒适的环境。妈妈为这事,请教了很多人,但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这让圆圆妈更纠结了。

后来,圆圆妈来问我,我想了一会,给了她一个建议。我说,你一直都是自己在纠结,为什么不问问孩子自己会怎么选?你给孩子解释清楚每个选择背后的自然结果,然后让她自己决定吧。她终归要长大独立,那就从这次选择开始吧。

再后来,圆圆妈开心地告诉我,孩子自己做的决定,去市里上学,而且还很懂事地安慰妈妈,她顾好自己。圆圆还主动提出跟妈妈学整理内务、洗衣收拾,为以后住校做准备。

一位年轻母亲正牵引十个月大的孩子的双手教其走路,孩子步履蹒跚,母亲满脸笑意。就这样,整整半个上午,母亲都未曾放手一刻,仿佛生怕一旦放手孩子便会摔跤。我想,这位母亲与生俱来懂得疼爱孩子,却不懂得何时该对孩子放手。

小婴儿学习进食,会把饭送到自己的鼻子里、脸上,会把饭弄的满身、满桌子都是。这时候,你是选择喂他,还是放手让他尝试?孩子开始独立收书包,磨蹭、丢三落四是常事。这时候,你是嫌麻烦,索性替孩子收拾,还是放手让他自己摸索?学会放手,孩子才能独立。

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家长常因为忙着做饭、或者在忙别的事,想赶紧把孩子打发走,就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应付了事,实际上扼杀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孩子很可能是并没有认真阅读题目,甚至连题目都没有看清楚就急于让父母说出答案。孩子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努力就得到答案,实际上也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渐渐地,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弱。

而家长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许会发现孩子作业不会做的真正深层次的问题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方法不对。这显然是比不会做一道题目更严重的问题。m.yJs21.coM

别急着告诉孩子答案,既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为了发现孩子潜藏的问题。

把本该属于孩子来承担的责任还给他们,让孩子做自己的事,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从自己的错误中收获成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心得:爱孩子请把握好度


家长心得:爱孩子请把握好度

儿子作为我们家三代单传的男孙,一出生就注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正应了那句: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我不得不说一句,在溺爱里长大的孩子,可以说是“问题”孩子。我家儿子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爱孩子,应该把握好尺度,给孩子适宜的爱,而不应该过度宠爱、溺爱!

作为妈妈的我,是上班一族,在休完产假之后,不得不舍弃孩子,重返工作岗位。于是,孩子只能由奶奶带。对于初为人母的我,没有任何育儿经验,也不知道孩子跟老人家带,会有诸多的弊害。所以,当后来,在儿子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后,我才开始反思和补救。幸好,为时未晚!

记得儿子两岁的时候,走路还是摇摇晃晃的,因为奶奶每天不是抱着就是背着,总是心疼孩子摔倒受伤,过于保护,而导致儿子不敢学走路。即使四岁之后,也不敢单脚上下每一级楼梯,而是走一级,双脚停一下,再走下一级。儿子每走一步,奶奶都会说:小心,会摔跤!儿子听到这句话,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心里产生害怕,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正因为这样,儿子从小就养成了胆小的习惯,不敢自己一个人呆着,不敢自己上厕所,不敢学溜冰,不敢学游泳,几乎什么都不敢。当我尝试和儿子的奶奶进行交流的时候,奶奶总是说:怕什么?长大之后,自然就什么都会了。我很无奈,我不能班门弄斧地跟儿子奶奶说太多理论知识,只能在心里暗暗寻求解决办法。

儿子的爷爷也不例外,对孙子溺爱更甚。儿子从小体质不好,每个月都会发烧一次。可每次发烧不到38度,爷爷就特别紧张,总是不断地催促我两夫妻带儿子去看医生。我想让儿子物理降温,不是高烧的话,我都不主张带去看医生。可每到这种情况,都会换来儿子爷爷的一顿责骂,说我不紧张自己的儿子,不会做妈妈。稍微有拖延,爷爷就自己带孙子去看医生,还打点滴。因为打点滴都几乎能马上退烧,所以爷爷很安心。却不知道,反而害了孙子,点滴打多了,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了。对于老人家的话,我有理说不清,也不能正面违抗,毕竟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爱孙子。我很清楚,想要改变老人家这种隔代亲的溺爱,是很难的。不管怎样,我们两代人都是无私地爱孩子的,只是方法不一致而已。

在生活上如此,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我也是非常头疼。儿子被爷爷奶奶宠爱得就像一个小霸王,不会和别人分享,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自己霸占着。不管儿子对爷爷奶奶提出任何要求,爷爷奶奶都能第一时间满足儿子,使得儿子变得任性而自私!每次我对爷爷奶奶说:三岁定八十,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到老都改不掉的。而爷爷奶奶总是回我这一句:长大了就自然懂得了,自然什么都会了。一气之下,我找儿子的爸爸投诉,希望儿子爸爸出面主持公道,没想到儿子爸爸却是保持中立的,他不会叛逆他父母,只能私底下精神上支持我。于是,我只能孤身奋战,在儿子面前做“坏人”。不管家里人如何宠爱儿子,我还是对儿子开始了严厉的拯救计划!第一步,我狠心把一岁十个月的儿子送进了幼儿园小小班,希望通过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的熏陶,儿子能有些转变。第二步,我给儿子订购了巧虎的幼儿书籍、学习光盘,每天陪着儿子学习,给他讲故事,教会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刚开始,儿子不能接受我的严厉,相比爷爷奶奶和爸爸对他的百依百顺,我就是一个“怪兽”!儿子晚上甚至不肯跟我睡,不让我给他洗澡,不亲近我。面对这样的儿子,我伤心之余,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不能放弃,我必须坚持下去,不然儿子的一生就要毁了!

后来,在我的努力下,儿子终于有了改变,虽然不能百分百改掉所有坏习惯,但总算比以前有进步了,长此以往,相信儿子会慢慢变好的。其实,虽然儿子在奶奶的影响下,胆子特别小,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外出的时候,不敢自己一个人乱跑,总会紧紧地跟在大人身边,牵着大人的手。而且,儿子很爱干净、讲卫生。因为奶奶不让他满地爬,不让他到处乱摸,所以,儿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只要儿子的小手脏了,就会马上要求清洗。有人说过: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给他涂上什么颜色,他就会变成什么颜色。这话不假!我给儿子一连订购了四年的巧虎书籍,儿子每天都会很开心地观看光盘、翻看书本。四年下来,儿子积累了大量的丰富汉字和词汇,还没有读小学一年级,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词了。带他外出,路边的广告语,他基本都会读。儿子也慢慢学会了分享,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能分给大人和小伙伴。在买玩具方面,也不会任性地哭闹着要求非买不可了,慢慢能讲道理,说好不能买,都能听话不买。有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不管坏习惯还是好习惯,时间越长,习惯就越牢固。如果大人不及时纠正和教育那些坏习惯,那些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看着儿子点点滴滴的进步,我开心之余,又非常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在隔代亲的关系中,耽误孩子的成长!

在儿子的漫漫教育道路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去,我不敢说能把儿子教育成最好的孩子,我也不要求儿子有多么出众,只希望他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足够了、、、、、、在此,我想告诫所有为人父母、孩子家长,可以自己带孩子,就一定要自己带。逼不得已给老人家带的话,也一定要和老人家好好沟通,不能过度溺爱孩子。无条件、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只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伤害!孩子是要爱,但只能给孩子适宜的爱,把握好爱孩子的度,才是真正的爱孩子!真正的爱孩子,是应该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方式的爱!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幼儿的心理,根据孩子的自身发展需求,理性地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克服过度保护、一手包办的教育方式。

把“犯错权”还给孩子


把“犯错权”还给孩子

“小孩子犯错,上帝也宽恕”“人不犯错,永远长不成大人”,犯错,是孩子告别不足、走向正确的必要台阶。每一个错误,不仅是一次过错,更是教育者和学生反思自我、改过自新的机会;不仅是一种不足,更是一种必要的曲折性的人格发展、心智拔节。所以,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认为,如何理解“自由”,我想最简单的是要考虑如何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

尊重孩子犯错权,虽没有明确写入教育法规,却是一种再基本不过的教育理念和常态化的教育行为。那些充满机智和宽松的教师,总是用循循善诱,将错误当成生动鲜活的教材,和孩子积极互动,唤醒和鼓舞孩子,在错误中不断成长,让教育者的权威形象、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比如陶行知与四块糖果的故事: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对于这种严重违纪行为,陶行知却“发糖”以奖励。错误也可成为“教育富矿”,成为进步的台阶。

一些学校对犯错的孩子动辄开除,动机可能是为了让孩子更加自律,可教育对象毕竟差别很大,有的孩子自律性强,可能因此就不会、不敢再犯错了,那些自律性不够强的孩子,还是会犯各种小错误。因为犯错了,老师既没有循循善诱的帮助,也没有耐心启发,就将孩子开除,孩子会很委屈,不服气。教师的熏陶、感染、激励、鼓舞的教育职能丢失了,“教”和“育”的角色没有了,这不仅是教育职能的扭曲,也是教师职业角色的退化,如果这样的话,还要老师和学校干什么呢?

将对孩子最本然的尊重、理解和期待都扔了,将孩子发展、转化的机会完全堵住了,将孩子的原生态环境都破坏了,将孩子的犯错体验都剥夺了,学校和教师成为了一种教育强权:武断、强蛮以及高高在上。这根本就是一种教育权利的滥用,实为教育渎职。

因此,教育者应该更新理念、善待孩子、学会尊重:与其一味开除,不如多行宽容;与其一味残酷,不如多一些理解、帮助;与其高高在上,不如温馨沟通。“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是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把“犯错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犯错中不断进步,从而健康成长。

育儿心得:把权力还给孩子


育儿心得:把权力还给孩子

我们小班在开展前几个主题活动时,孩子的主题名基本上都是老师帮忙取的,在生活点名中,孩子经常记不住自己的主题名,需要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这可急坏了我们老师!

如何让孩子更快,更容易记住自己的主题名呢?

偶尔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娃娃家中的妈妈对爸爸说:“我们家的孩子取名叫乐乐吧!"爸爸说:“好啊!希望孩子快快乐乐的长大!”孩子的话提醒了我,何不把权力还给孩子呢!小班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地潜能是很大的,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想,去尝试给自己取主题名!不应该再束缚他们的想象思维了!应该把权力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做自己的小主人!

在主题活动——《秋天的水果》,孩子们根据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给自己取了不同的水果名,有的叫苹果、桔子、香蕉等等,再生活点名时,孩子们能很快地说出自己的水果名,并且还能用水果说一句话,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孩子给自己取的主题名更容易记住,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而且还能训练孩子的语言发展,自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育儿:请话语权还给孩子


育儿:请话语权还给孩子冬日阳光不错,休息日同事带着她小孩**来我家一起聚聚。

爸妈是更喜欢小朋友的人,每次有小朋友来,总会很高兴拿出糖果、点心等一些小朋友喜欢吃的东西招待,很多时候会拿在手里很诚心的问孩子,“喜欢吃这个么?想吃什么呀,自已拿还是爷爷拿。”还没等话说完或孩子应答,同事就应开了,“没关系啦,他什么也不吃,谢谢,谢谢。”爸爸很是尴尬。

阳光很好,与同事坐前坪一搭一搭的聊天,爸爸则与xx、**一边摆弄车辆做游戏。爸爸也一搭一搭的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喜欢这个车不。。。。。。”同事开始一心两用起来,有些问题还没等**回答,她便说开来,**呀,告诉爷爷呀,你叫什么名字呀,妈妈怎么和你说的呀。。。。。。爸爸的问题几乎都成了同事的回答,而一边游戏的过程也几乎都成为了同事指点的过程。

把同事扯到一边说话,说,没关系的,小朋友,需要让他有一个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锻炼对程,让他自已来吧。而同事则坚持她的观点,**特胆小,不爱讲话,不教他什么都不讲。。。。。。

回头看看xx,在阳光下,他与**玩得特开心,不时的找**说话并听见他的大笑,而话语无非是,哥哥,倒这里。爷爷,开过来。而**,仍略羞涩,不时的看着她妈妈。

我在想,尽管有外在环境与性格因素,而xx的外向与**的内敛成为最明显的对比。从小事看来,我与同事的教育方式亦是。

我总坚持,不抢xx的话。我总坚持,自已的事自已做。

在初到一个陌生环境中,xx亦是沉默胆小的,每每总会抓住我的衣角说妈妈抱。而面对朋友的热情询问或拥抱,他亦是排斥得厉害。不是往我怀抱躲便是以“打”的词眼或动作表示他的不满。而每次,我只是反复重复我的话,告诉xx这是谁,为什么会亲近xx,xx应该如何回答才有礼貌。在稍微解释后,xx便会放开态度来,不再害怕并大方的回答任何问题,或者,更会提出自已的要求。

爱吃爱玩是孩子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必为孩子感到不好意思。在家里做好适时的训练与教育,以模拟场景或辅助动画培训孩子拒绝或“只要一个”的好习惯,便不用再担心孩子在其它场合耍赖皮的事情发生了。

而孩子的胆小,我更认为,很多时候,是我们家长一手造成。如果我们抱着不埋怨、不代言的心态,放手让孩子去与人接触,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孩子,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孩子的意愿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与人交谈,自然的,接触得多了,说得多了,胆子也就大了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已的思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已的意愿,抛弃我们一个“代言人”的身份,做一个好的指引者吧。希望每个宝都自由、快乐的成长。

孩子太“独”家长有责任


孩子出现问题,不要一味责怪孩子,一定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很重要的。

常听有的家长说孩子特独,爱吃的东西连最亲的人也不肯分一点。许多家长为此伤了不少脑筋。可是您反省过自己吗?平时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是不是说过“最好吃的给宝宝吃”、“这么好吃的东西,奶奶舍不得吃,专留给宝宝的”等类似的话呢?还有一种情况,比方孩子拿着爱吃的东西出门,有的阿姨看见后和他开玩笑:“这么好吃的东西,能分给阿姨一点吗?”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要求,幼小的心里会“斗争”一下,家长肯定会鼓励孩子分一些给别人,等孩子终于下定决心时,“行,给你吧!”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大人应该愉快接受并表示感谢,但事实上,通常大人会说:“宝宝,真乖!阿姨不吃,宝宝自己留着吃吧。”大人的这种做法,是和平时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的效果相抵消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女儿甜甜特别喜欢听故事,很小的时候就给她讲孔融让梨,遇到需要分享的时候,就以孔融为例,引导甜甜,让她分给家人,她就会说“大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或“老人先吃,小孩后吃”。刚开始,对于孩子的正确选择,全家人都鼓掌表示宝宝做得对,受到表扬,甜甜也非常高兴,慢慢地就养成了这个好习惯,能够很自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出现问题,不要一味责怪孩子,一定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很重要的。

还给孩子一个全新的自我


新学伊始,儿子的班主任推荐了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对儿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早前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真的看过不少,什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小学1-6年全知》、《教出好男孩115件》、《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等等。本以为这本书也就大同小异,由于是工作太忙,精力有限,这本书也就囫囵吞枣地翻看了一下,直到班主任要求交书稿的最后一个星期,我还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触,因为没有认真看嘛,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看着班里其他同学的家长都纷纷交了书稿,心想也不能落后啊,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于是在这最后一周我秉灯夜读,认认真真地把这本书读完了。

夜深人静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静下心来思考。我被书中“新东方”学校的的管理模式、教育方针深深的感动。这本书最大的触动就是用一个个鲜明的教学例子反应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目的,校长、老师的以身作则让我自愧不如,我常常大道理讲地一套一套的,便是付出行动上,真是做了行动的矮子,鲜明的对比,真是活生生的打脸了。

儿子是家中的独苗,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小的时候,我采用了放养式教育,抱着一套到了该学的年龄便什么都能学会的理论,不以为然,虽然坚持自己带孩子,也免不了家中老人的帮忙,由于婆婆的强势,也发生一些矛盾,避免伤了和气,许多时候也就随她去吧,正是如此,最麻烦的情况出现了,家庭教育理念的不统一,造成了儿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现象,直到上了幼儿园,儿子太小,第一个幼儿园找了家班里是自己亲戚的,把孩子宠得不成样子,婆婆倒是第一发现不对的,于是硬着头皮把儿子转到了一家新的幼儿园,问题出现了,孩子不适应,不合群,父母的不关注,不上心,让儿子在新的幼儿园过的浑浑噩噩。6岁一到,开始上小学了,问题就更大了,由于我的放养式教育,根本没上什么幼小衔接,上了小学,一脸茫然,什么规距都没有,什么学习习惯更是没有。儿子很吃力,倒是班主任发现了问题,一次次沟通,甚至想到了退出不上,暂休一年,但是老天爷好像是在惩罚我,学籍报上去了,退不出来。好吧,硬着头皮上,怎么就不行呢,一定能跟上,于是我天天跟,夜夜跟,一刻都不敢撒手,就这样,学习还是没见起色,到了五年级,我想到了让他休学一年,于是找关系,打听门路,钱倒是花了不少,事没办成,没办法,只能继续上,继续跟,天天,夜夜,又是周而复始,学习还是老样子,倒是养成了儿子特别依赖我的坏习惯,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撒手不问吧,老师一个夺命连环CALL,我就得放下手里的工作,乖乖地上学校接受谈话。真是上班上得的心惊胆颤,看见手机响,吓得心都要跳出来。儿子一脸的习以为常,无奈,茫然,让我是又气又无语,打了骂了,一点用也没有,老公也是对我吹胡子瞪眼,说我没把孩子教育好,我真是冤啊,一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怎么就都错了呢。看完这本书,我是明白了,过去这几年地陪读历史一幕幕重现,发现了自己当初这么多的不应该,不该过度帮助,不该言行不一,太多的不应该,太多的后悔!

一转眼就到了六年级,说真心话,我是有些放弃了,真心地疲累,反正成绩是这样了,九年义务教育,总得有个初中上吧。可是自己的孩子谁不想他好呢,我的孩子,他品行端正,心地善良,他孝顺、勤劳,在妈妈的眼里,他是天下最好的孩子。老天应该是给我一个机会,儿子换了一个新的班主任,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留下我,她一针见血,发现了问题所在,耐心地与我沟通,让我发觉还是有人懂这个孩子的,老师能对我的孩子如此的上心,我又怎么能轻易放弃,开学这两个月,与班主任的互动,孩子是有些改变,我是欣喜的,虽然过去的坏习惯难以一下改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看了这本书的反思下,我信心又回来了,改变自己,就是改变孩子,以前不和老公沟通,现在沟通多了,埋怨少了,我们在儿子面前,,经常一个眼神,找到共鸣,一起给孩子使劲,让儿子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以前放学回家他从不说累,现在回家说累,这说明他的心也在改变,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贵在坚持,充满信心的坚持,用我和老师的态度去感染他,让他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弃的,有些问题是绝不能逃避的,对待孩子,该狠心的时候就要狠心,要不然,长大了,踏入社会,对他狠心的事和人就足以影响他的一生。什么大话、大道理现在都放一边,我就想着,我可不想到我七老八十的时候,家里这个孩子还在啃老,让我老年都不得安宁,抱着轻松乐观的心态、坚持着严格、“绝情”的教育方法,一起和孩子度过这关键的一年,一起努力,一起拼一把,向着孩子有一天会对我、对班主任真心说一声“谢谢”地那一天奋斗!有了这个信念,就什么都不怕了,加油,对孩子说,更是对自己说!

刘老师回复:向陈柏宇妈妈致敬!你真的付出的太多了,是别的家长的好几倍,能够坚持不放弃,真是一个好妈妈!你分析的很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能受罪,习惯没有培养好,所以从一开始落下来,丧失了信心。其实我和小陈相处这么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可不是个笨孩子,而且很聪明,就看他想不想干,而且有没有信心。我很高兴的是孩子在不断进步,尤其以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现在对什么都感兴趣了,对自己也有信心了,而且和别人交流也很顺畅,用英语郭老师的话说:他现在融入集体了。陈柏宇非常善良,是个好孩子,我挺喜欢他的,我相信他一定会不断进步!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请把责任还给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