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孩子在1岁之内,有成千上万的信息是通过婴儿的体态语言向父母传递的,而每个婴儿的传递方法也各有不同,父母应细心观察婴儿的体态语言,了解其心理需要,才能促使心灵之间的交往。
婴儿在学会说话以前,有着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它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的变化。科学家们曾饶有兴致地研究过数千名婴儿,发现这些变化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具有心理活动的意义。
孩子在1岁之内,有成千上万的信息是通过婴儿的体态语言向父母传递的,而每个婴儿的传递方法也各有不同,父母应细心观察婴儿的体态语言,了解其心理需要,才能促使心灵之间的交往。有关专家分析了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归纳了一下一岁左右的婴儿通常表现的体态语:
一、6个月以前婴儿通常表现的体态语:
1、牵嘴而笑,表示兴奋愉快:
婴儿笑的形态是突然发出的,短暂而快速,口角牵动,笑容骤现。同时伴随着满目发光,两手晃动。接着笑容立即停止,等候亲脸鼓励。这时,父母应笑脸相迎,用手轻轻抚摸婴儿的面颊,或在其面、额部亲吻一下,以示鼓励。此时此刻,婴儿会再以微笑来对父母的行动表示满意。
2、瘪嘴,表示提出要求:
婴儿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也是啼哭的先兆,而实际上是对成人有所要求。比如肚子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大人抱起来换个环境或改变一种姿势。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满足他的需要。
3、撅嘴、咧嘴,表示小便的信号:
据研究,通常男婴以撅嘴来表示小便,女婴多以咧嘴或唇紧含下唇来表示小便。父母若能及时观察到婴儿的嘴形变化,了解要小便时的表情,就能摸清婴儿小便的规律,从而加以引导,有利于逐步培养婴儿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4、红脸横眉,表示大便的信号:
婴儿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这是大便的信号,这时父母应立即让婴儿坐便盆,以解决“便盆”之需。
5、眼神无光,提醒父母要警惕:
健康婴儿的眼睛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若发现婴儿眼神黯然无光,呆滞少神,很可能是婴儿身体适,有疾病的先兆。这时,父母要特别细心地注意婴儿的身体情况,发现疑问及去医院检查,及早采取保健措施。
6、玩弄舌头、嘴唇吐气泡,表示自己会玩:
大多数婴儿在吃饱、换干净尿布,而且还没有睡意时,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吐气泡、吮手指等。这时,他喜欢独自长时间的玩,成人不要去干扰他。
二、6个月以后婴儿通常表现的体态语:
6个月以后的婴儿,由于感知能力和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增强,除了用面部表情代替语言来表示自己的意愿之外,还伴以各种动作的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随着月龄的增长而有不同的表现。
6个月时,婴儿会张开双臂,身体扑向亲人,要求搂抱,亲热,若陌生人想要抱他,则转头将脸避开,表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
7-8个月时,婴儿会以“拍手”和笑脸表示高兴,在父母教导下会以“点头”表示谢谢,对不爱吃的食物避开,并以“摇头”表示拒绝。
9-10个月时,婴儿会用小手指向去那里,或用小手拍拍头,表示要戴帽子带他出去。
11-12个月时,婴儿除了以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示意图外,还会伴以各种声音,比如嘟嘟声(表示汽车),嘎嘎声(表示小鸭),以及用简单的单词音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导读: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
安全意识是指对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在《安全小卫士》的健康教育中开始以观看大班哥哥姐姐游戏时玩鞭炮炸伤手的事情,使幼儿深刻认识到玩鞭炮的危险性,接着通过观看小电影,找出娃娃、丫丫在家做错了的事,幼儿进一步加深认识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如不能玩刀、不能接触电插头、插座,不能玩煤气,不能乱掏耳朵等,接着发散性思维的提问,使幼儿积极动脑,去告诉其他小朋友在家中或幼儿园自己发现了哪些不安全的事,请大家当心,注意安全,最后通过坐汽车观看安全图画展,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巩固一些安全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细节性、长久性。安全教育不仅仅要教育幼儿,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不安全的,而且还要让幼儿知道这些为什么危险、不安全,同时也应知道如果自己受了伤害该如何去自救,去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细节性指安全教育包括方方面面:
①在常规教育中对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渗透;
②主题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教育;
③游戏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
④家园对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个保教工作者、家长都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打好这个持久战,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切记,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安全这根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周岁内的宝宝是怎样感受美的呢?
人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是审美的主要器官。培养周岁的宝宝认识美和丑,首先,成人要经常用悦目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去刺激他的感官,促进他的视听感官的发展,使宝宝常常处于欢乐之中。
一般说来,宝宝喜欢鲜艳、绚丽的色彩。因为鲜艳的色彩、五彩缤缤的色彩最为醒目、艳丽,也最能使人兴奋和欢快。同时,他们喜欢听和谐的、富有变化的音乐,而不喜欢听那种刺耳的、单调的噪音。这是因为和谐的、有变化的声音,是最能从听觉上给人带来快适感的声音。正因为如此,宝宝凭借这一标准来判断美与丑,是可以理解的。
培养周岁内的宝宝认识美与丑,还要让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地感受美。宝宝的生活环境包括居室环境、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及文化环境等。宝宝的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光线柔和,空气新鲜并具有童趣;宝宝的用品和玩具,必须有固定的地方放置;家庭中的成人言谈举止应该文明,一家人和睦相处,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还可为宝宝创设一定的家庭艺术氛围,使宝宝尽早地接触音乐和美术,接受美的熏陶。
另外,成人要多带宝宝去接触大自然。大自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应尽早使宝宝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导读: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儿子动手,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宝宝,这就是不久前还文文静静地笑,与小朋友相处时不懂得争执是什么的小宝宝!不过担心之余,我好像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争斗中,自我意识渐渐完善。
我在幼儿园门前见过这样一则趣事:有位小伙子,见到抱着孩子的朋友,就买了些糖果送给那个2岁左右的孩子,笑着逗他:“你爸爸好还是叔叔好?”孩子态度坚决地指着自己的爸爸说:“你爸爸好!”逗得那个小伙子哈哈大笑,我也不禁宛尔。回到家,翻了翻书才明白,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内容,2岁后才渐渐显露出来,这之前的孩子,可能早就会说话,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应用人称代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自我意识还处于模糊状态。
我家的宝宝以前就跟那个幼儿园门前的孩子差不多。现在完全不同了,特别好说“我”、“我的”。常常会急切地跑到我面前说:“妈妈,我想……”很执拗的样子,让我不得不仔细地听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说来好笑,不过是十几天前,宝宝还不会说我,要吃糖是“宝宝吃糖”,要出门玩是:“宝宝出去玩”。当然,更不会说“我想”两个字了。而这一突飞猛进的进步,是因为前不久远房亲戚一家来家里做客,他们的女儿介入到了宝宝的世界。
和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宝宝生下来就处于无竞争的环境之中。在家,他是全家人的小宝贝;出门玩耍,由于每家的孩子都带着玩具和糖果,你吃我的,我玩你的,彼此都对他人手中的东西感兴趣,因有家长在一旁看护和教育,交换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什么争执。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小朋友都进了幼儿园。宝宝只好自己在家玩玩具、看画书—他太孤单了。恰在这时,亲戚一家来了,他们的女儿比宝宝大一岁半,长得很壮实。
总算有了伴的宝宝高兴极了。叫小姐姐到自己屋里,拿出自己最喜欢吃的瑞士巧克力,递过一块后,咬着下唇冲小姐姐笑。不料,小姐姐对宝宝却不友善,吃了一块后,马上把宝宝手上的都抢了去。宝宝怔了怔,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转身又推出自己的小自行车。没想到,小姐姐见到车,马上把宝宝推到一边,骑上就走。宝宝又一怔,不过还是忍住了,又去拿其他玩具。岂知小姐姐在幼儿园就是“霸主”,二话不说又放下车,冲过来,推开宝宝,抢过玩具。
站在一边“观战”的我再也忍不住了。尽管我总是告诉儿子,好吃的要分给小朋友,有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但面对小客人如此“恃强凌弱”,我决定主持一下“公道”。谁知就在这时候,宝宝突然猛扑过去,一下子抓住玩具,拼命夺了回来,自此,两个孩子之间“战争与和平”的好戏开始上演了。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儿子动手,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宝宝,这就是不久前还文文静静地笑,与小朋友相处时不懂得争执的含义是什么的小宝宝!不过担心之余,我好像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有了争斗,儿子的自我意识得到了飞速发展。
前一天,宝宝尚不会准确地使用“你”、“我”这种人称代词。但第二天,我刚下班,就听到宝宝清脆地喊着:“我的妈妈回来了!”那特别强调的“我的”二字,让我亦喜亦忧。喜的是,在竞争环境中,宝宝的心理发育水平提高很快,几场架一打,他终于开始有自我意识了。忧的是,我一年多的“说教”,在现实面前“毁于一旦”—我的小宝宝不再是一味地谦让了,他也学会了用攻击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且是那么“男性”的攻击—快速、果断、不达目的不罢休。
大脑最原始的学习来自于视、听、嗅、触及重力感,特别是触觉,分布最广,感觉信息最多,也最为复杂。
当胎儿10周大时,触觉已开始动作。在长期压力下孕育的胎儿,当他出生时会呈现出吸吮大拇指至溃烂程度的。新生儿靠着唇部敏锐的触觉,搜寻奶头,获取口腹需要,同时,也仰仗手掌敏锐的触觉产生抓握反射。婴幼儿通过触觉,尚能达到下列三方面的功效:
一、通过吸吮手指、脚趾及触摸肌肤,了解自己肢体的位置,帮助建立身体形象概念;
二、凭借双手到处摸索,能了解物质的温度、湿度、硬度、质感,以判断外界的状况;
三、由于皮肤被触摸,能带来身体上的舒适感,从而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安慰。
所以,妈妈定期为宝宝做按摩是十分有好处的。按摩时,宝宝身体被轻柔地抚摸,可以刺激宝宝大脑分泌出中枢神经发育所需的激素,所以母亲可多利用喂奶、洗澡或换尿布等机会,轻拍、抚摸或拥抱宝宝。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触摸感觉是情绪满足及安全感的主要来源。
宝宝是利用触觉识别能力来掌握自己与周围环境间的互动的。如果宝宝的触觉识别能力太差,手中所拿的东西就会经常掉落在地,而且在玩玩具、扣钮扣、拉拉链或穿脱衣服时也会发生困难。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不会说话,只能用感觉器官认识世界,视觉和听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通道。父母为宝宝提供感觉刺激,健全的宝宝就能从中学习。
可以在婴儿摇篮的四周贴些图片,并且经常更换,这能够促进宝宝的用眼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对人类脸部的注意最多,所以父母们不妨画出人脸的大概特点,放在摇篮边,婴儿就会长时间地注视人脸图案。成人还可以用鲜艳的毡制品、彩色的广告纸装饰婴儿摇篮,这也能吸引宝宝的视线。
婴儿的听觉很好,在照料宝宝时,妈妈可以与宝宝聊聊天或哼一些轻柔、宁静的催眠曲,变换好的音调、节奏以使一个烦躁不安的宝宝安静下来。家长还可以买些有声响的玩具,如:八音盒、拨浪鼓、响球和能捏响的橡胶玩具逗宝宝玩。宝宝醒着仰卧在小床上时,可以在宝宝胸部上方40-70厘米处悬挂玩具(大的玩具挂得离他胸前约70厘米,较小的约40厘米)。玩具应色彩鲜明,可以是花球、彩球、灯笼、摇铃或吹塑玩具。父母可以慢慢地移动玩具,逗引宝宝随着玩具移动视线,但玩具不能动得太快,挂得太低,以免使宝宝过于疲劳,影响视力发展,也不宜训练视觉的集中。如果用的是带响声的玩具,家长还可以逗引宝宝寻找不同方位的声源。
通过看看、听听可以试验宝宝的视觉、听觉是否正常。视觉、听觉正常的宝宝醒着时,成人移动悬挂着的色彩鲜艳的玩具或摇响有声响的玩具,宝宝的视线就会随着玩具移动,头部也会转向发声一边。如果发现宝宝的视觉或听觉异常,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