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5个月大那天,像模像样地叫了一声“妈妈”,尽管知道这声妈妈跟我这个当妈妈的并不相干,我还是抱着兜兜亲了又亲。当周岁的兜兜终于毫不含糊地喊出爸爸妈妈,当16个月的兜兜说出“谢谢妈妈”,当17个月的兜兜说出6字的短句时,我所有的辛劳都烟消云散。
聆听兜兜说话,是快乐的;陪兜兜说话,是有趣的;等待兜兜说话,却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过程里,我让儿歌始终陪伴着兜兜。
儿歌的四大优点
短小精悍:不需要考验宝宝的耐心,也不需要考验妈妈的毅力,哪个宝宝都好学,哪个妈妈都好教。
浅显易懂:内容十分贴近宝宝的生活,宝宝易于理解。
节奏明快,音乐性强,便于唱诵:宝宝从七八个月开始,只要听到音乐或有节律的声音,他就会手舞足蹈,和着节奏左右扭动,这不是宝宝的音乐天赋,这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儿歌正符合了这个阶段宝宝的心理特点。
儿童语言的精华:儿歌浓缩着儿童化语言的精华,可为宝宝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儿歌,我们用来看图识物
家里的门上、柜子上、柱子上,打兜兜出生后就贴满了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动植物卡和卡通图片,兜兜在色彩的世界里徜徉,也在儿歌声声中成长。9个月的兜兜能指认30种左右的物品。
我是这样陪兜兜认物的:兜兜的手指指点点,我惊喜地叫:“哦,小白兔,可爱的小白兔,爱吃萝卜的小白兔……”再抱着兜兜,节奏分明地唱:小白兔,真美丽,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
儿歌,我们用来享受美景
外面淅淅沥沥下着雨,我和兜兜站在阳台上,看花园的小草湿漉漉,月季花风里摇啊摇。兜兜把手伸进雨里,我大声念:“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小草喝饱啦,叶子更绿啦,小花喝饱啦,花儿更红啦!”兜兜宝宝在我的臂弯里跟着儿歌开心地跳呀跳。
春暖花开,整个小区仿佛一下子明媚起来,阳光温柔的手拂过脸庞,兜兜和我站在小河边。我们在柳丝丛中钻来钻去,我又给兜兜念:“小柳树,头发长,天天河边梳头忙,河面当镜亮光光……”兜兜的笑声也在柳丝中荡来荡去。
傍晚,西边的天空云霞悠悠,我忙不迭唤来兜兜,和宝贝一起欣赏这薄暮夕阳。我轻轻念:“太阳来跳舞,羞得脸通红,躲到树后面,再也不见面。”兜兜听懂了,跟太阳挥了挥手道再见。
儿歌,我们用来游戏
雨过天晴,兜兜就像一只重获自由的小鸟,一扭一扭飞跑起来。见到路面积水,他踩得叭叭作响,水花四溅,乐得嘎嘎直笑。我边拍手边信口为兜兜助兴:“地上大水洼,兜兜踩水花,吧嗒吧嗒响,溅起水花花,兜兜笑哈哈!”兜兜和着我的节奏踩得更欢啦!
小脚丫脏啦,臭啦,快打水来洗洗吧。兜兜白白胖胖的小脚丫一浸到水里,我就念:“小脚丫,胖脚丫,脚盆里,划呀划,扑哧扑哧打水花,好像两只小白鸭。”兜兜的小白鸭在水里游啊游,妈妈的手在水里抓呀抓,开心的笑声传出很远。
整理了宝宝学说话的相关知识,希望对父母了解孩子智力开发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孩子会说话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孩子在说话之前,要非常长的时间来建立一个足够大的词汇量来,这是孩子开始说话的基础所在。大部分的孩子会在11至14个月的时候说第一句话,他或许会说“妈妈”或“爸爸”,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经常性会出现的词语。
16个月的女孩子差不多能够说50个字,而男孩却只能够说30左右的词汇。仅仅从语言能力的发展来看,男孩子是要落后一点女孩子的。
等到孩子满两岁之后,孩子差不多会了解到200字,虽然孩子内心知道这些词语,但是没有办法说出来。
宝宝如何学习说话
孩子要是想要学会说话的话,孩子的大脑一定要和他们的名字相匹配。宝宝的舌头和嘴唇也要灵活一些,这样在发音的时候才能够做出一些形状,以便于更好地发音。
一些爸爸妈妈表示,一般都是在孩子一岁之后开始说话的,不过,有时候,宝宝可能也要更多的时间来锻炼自己的舌头和嘴唇的灵活能力,不过这时候,孩子还是能够了解到我们在说什么的。
在宝宝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会开始说一些叠词,比方说是“卡卡”或“加加”等。孩子有时候还会说类似“妈妈”或“爸爸”的词汇。到了九个月的的时候,孩子就会说一些更复杂的词语了。
怎么教育孩子说话
1、唱童谣
宝宝会非常喜欢爸爸妈妈的声音,我们在边上唱的久了,孩子或许也会开始想要尝试加入歌唱。
2、及早沟通
在平时生活中,要经常性跟宝宝说说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跟宝宝说的越多,宝宝听得多了,自己学到的也多了,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孩子语言进行发展。平时有机会能够和宝宝沟通的话,千万不要浪费。平时带着孩子出去的话,最好是能够抱着孩子,这样就能够随时和孩子进行对话了。
3、读书
阅读是能够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词汇量,虽然,刚刚跟孩子讲话的时候,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孩子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声音,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孩子会开始听得懂我们说的话,然后会利用我们的发音增加他的词汇量。
宝宝学习说话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爸爸妈妈一定要充满耐性地教导孩子说话,同时要抓住机会经常性和孩子说话。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调查,长期暴露于电视环境中的婴幼儿,将减少从家长那里听到或自己学说的词汇量。
华盛顿大学的儿童行为学研究专家克里斯塔基斯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实际调查研究。他说:“在一般的家庭中,显而易见的是,听得到、看得见的电视声音与画面,减少了婴幼儿与其照料者交流与说话的机会,这对婴儿的语言发育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对美国家庭的调查发现,有大约30%的家庭有开着电视但不看电视的习惯。这种习惯对初学走路阶段的婴儿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婴儿的语言发展能力,进而影响婴儿的脑部发育。研究者警告说,大人不要把电视当作哄婴幼儿的“工具”,电视不仅不能“照顾好”婴幼儿,反而会减少婴幼儿与成人的直接交流,进而影响婴幼儿的认知能力。
研究还表明,除语言表达迟缓之外,过多看电视还会导致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迟钝。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语言发展是婴幼儿脑部发育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说:“通常情况下,照料婴幼儿的成人每小时对孩子说大约941个单词。
但研究发现,一旦儿童面对电视,1小时之内大人的话语减少770个单词,与孩子的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2岁以下婴幼儿不看电视,年龄稍大儿童每天看电视不要超2小时。
本报讯研究者表示,那些经常喜欢把电视当作哄孩子工具的家长应该注意,不能让孩子过多沉浸在电视环境中。
目前,看电视多的坏处都被一一批过。比如,孩子长期看电视,会造成近视、远视、斜视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电视会剥夺孩子的思考力;对电视的过度关注,会让婴儿忽略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不愿和他人交流,甚至出现“电视自闭症”。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要让2岁以下婴幼儿看电视,年龄稍大的儿童每天看电视也不要超过2小时。另外,有专家建议,哺乳和进餐期间应关掉电视,不要在婴幼儿居住的房间里摆放电视机等。还有专家建议,3岁前的儿童每周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2次,每次不超15分钟。做父母的应该加强与婴儿的直接交流。
整理了孩子学说话时要注意的4个点,希望对父母了解孩子智力开发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学会说话是很重要的,我们既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来交朋友,还能够通过语言来学习和了解周围的世界。事实上,从孩子出生后,我们就应该做好教宝宝说话的准备,让孩子能够更快学会说话。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爸爸妈妈要给孩子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多跟别人交流。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就可以经常跟孩子说说话,“今天说的好吗”“现在要不要吃东西?”
另外,我们还可以给宝宝读一些故事书、给宝宝唱儿歌,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发音正确,口齿清楚,这样潜意识中可以让孩子开始模仿,背景噪音会使宝宝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困难,因此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下和宝宝交流。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在孩子练习说话的时候,说错了,不要严厉要批评孩子,不然孩子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在我们与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是用短一些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对话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比方说,“你想要一个苹果还是一根香蕉?”平时可以让孩子多说说。
让孩子经常提问
在学习的时候,除了让孩子多听,还要对孩子提问。对于孩子比较难学会的词语,爸爸妈妈可以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时候,多问问孩子。比方说到公园玩耍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问问他“小草在哪里”“看到这只蝴蝶了吗”。
多鼓励孩子
孩子学习语言需要慢慢来,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以鼓励为主。
有时候孩子说话的时候发音不正确,比方说把“小狗”说成“小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很好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重复说“小朵”,你要纠正孩子,这样孩子的表达能力才能够提高。
孩子学会说话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所以爸爸妈妈要耐心一点,平时尽量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能够多说说。
导读: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吸手指,甚至凡是触手可及的物体总爱放到嘴巴里咬一咬。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孩子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宝宝一天天长大着,从第一次发音模糊地叫出爸爸妈妈,到自己拿汤匙吃饭,从天天躺摇篮到匍匐前进,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给家人带来无比的喜悦。然而,随之而来的“坏习惯”也让妈妈们苦恼不已。专家提醒家长,有些习惯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妈妈只需引导即可。
“坏习惯”一: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贴士:
○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
○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类圆而坚硬的食物不能让宝宝抓食,避免卡在喉咙里。
“坏习惯”二:吃手指
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喜欢吮吸手指,甚至凡是触手可及的物体总爱放到嘴巴里咬一咬。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孩子是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认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强硬地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贴士:
○妈妈们要尽可能多地通过拥抱亲吻来安抚宝宝,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画、玩具等物体上,让他们认知更多的事物,开发他们的大脑。
○宝宝熟睡后,将手指拿出来,避免长期吮吸手指导致牙齿咬合不良。
○如果宝宝见到什么就咬什么,妈妈可以将水果切成长条形,让宝宝去抓咬,而不是简单地用假奶嘴代替。
“坏习惯”三:到处乱爬
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妈妈们一般不喜欢让宝宝在地上乱爬。但爬行是宝宝行走的第一步,而且爬行还能加强宝宝的手、眼、腰、腿等全身部位的协调,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对于陌生的环境,除了畏惧感,宝宝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自娱自乐。
贴士:
○如果害怕地面脏会带来疾病的话,妈妈可以给宝宝套上小罩衫。
○只要宝宝爬完不把手放到嘴巴里,不抓吃食物,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宝宝学说话勿入三禁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