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治孩子写作业的“拖拖拉拉”

08-26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巧治孩子写作业的“拖拖拉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孩子写作业拖拉,多数家长烦恼不已。山师附小六年级带班多年的班主任许丽萍老师建议,家长先不要盲目抱怨或责备,应找出真正原因,再对症下药。

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平均注意力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后,孩子就开始坐不住了。”家长此时大多催促让孩子快点写。

对策:使用递增法。许老师建议家长观察一下,孩子写作业多长时间会出现小动作,假如是10分钟,以后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就按10分钟,到点后就让孩子玩一会儿。两个月以后,可慢慢递增,11分钟、12分钟、13分钟……

感统失调

如果孩子总是出现把b读成p,把E反着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等,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感觉统合能力失调。

对策:带孩子到专业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机构做专业训练。

情绪困扰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专注写作业40分钟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么还有孩子拖拉呢?这时就要考虑情绪困扰的因素。

对策:试试递减法。如果孩子有坏情绪,可以让他吹气球来释放情绪,吹爆几个气球后,一切烦恼都没有了。然后用递减的方法换学科。如果孩子刚开始看的是语文,到20分钟左右就可以让他换成英语,每次完成作业后,可以奖给孩子喜欢的东西。

家庭氛围不和谐

如果孩子回到家,听到的是爸妈的争吵,或是见到一张没有表情的脸,孩子的情绪能好吗?

对策:家长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绪。许老师提出,家长的行为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家长不妨让孩子回到家先放松一下,玩一会儿或看看动画片,之后再写作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小孩做作业拖拖拉拉怎么办


写作业拖拖拉拉

爸妈打骂,他不予反抗,却也不知悔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乖巧的儿子成了顽固的小魔头?

王女士的儿子小民,今年11岁,从小聪明乖巧,2岁时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是邻里间公认的好孩子。本来小民也一直是爸妈的骄傲,可自从上小学以后,不知为什么,小民就慢慢变得懒散拖沓,做什么事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饭前洗手要用半个小时,一身衣服得用一个小时才能穿完,最让爸妈挠头的是,小民写作业奇慢,尤其被老师批评过几次后,他索性完全不写了。

现在,王女士因为儿子完不成作业,三天两头就被老师叫去学校。

【家长应对】

王女士说:有一次,数学老师和语言老师,把她叫过去,说“你看你这个小孩作业没有完成,什么什么不写”,很凶的语气,她是一个大人,都觉得很难受。两个老师在那里训话,小民就在一边低头站着,像批斗一样地说他:“别人都写完了,你就写不完!”王女士在跟前掉着眼泪,不知道怎么办,就说小民你怎么不写完作业呢?

回到家里,小民告诉妈妈说,老师打他的时候,把那个棍子都打掉一块了。

知道孩子没完成作业,挨了老师打,王女士又生气又心疼。她和丈夫从外地来浙江打工,原本就觉得矮人一截,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儿子培养出来给家里争光。可儿子倒好,不但不了解妈妈的心思,反倒让她天天往学校跑,一起挨老师的数落,这让王女士感觉很没面子。

为了能让儿子好好完成作业,王女士和丈夫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小民就是没有任何改变。

【孩子行为原因分析】

为什么作业老是写不完呢?

小民告诉我们,他不写作业的理由,很让人意外,他不写作业,既不是不爱学习,也不贪玩儿,而是觉得大人都不喜欢他。为什么小民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大人逼得越紧,他就越无动于衷?接下来,我们看周教授在与小民的交流中发现了什么。

周教授:他们明明是在说你写作业的事,但你心里想的是他们不喜欢你,你觉得老师肯定是不喜欢你吧?

小民:我觉得他们好像是烦我。

周教授:你的老师经常用棍子打你,把棍子都打掉一块儿,是不是真的?

小民:是的。

周教授:那这个老师是好人还是坏人?

小民:坏人。

周教授:是不是因为这个老师是坏蛋,所以他们布置的事你不愿意干呢?

小民:有时候就这样。

周教授:你的老师当中有没有好人?

小民:有。

周教授:那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做不做?

小民:有时候也不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我觉得,作业写不写都没关系,反正都是写字。

周教授:因为你觉得写不写作业没关系,所以他们要是因为没写作业来说你的话,那肯定是找茬儿,是吧?

小民:嗯。

周教授:妈妈有没有想过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妈妈:也想过。他喜欢出去玩儿,我就说你只要在规定时间,两个小时内写完作业,咱们就去公园玩儿,花多少钱我都愿意,你玩什么我都让你玩。但他一直在拖,最后就是等等等、拖拖拖,作业也没完成,还挨了打。

周教授:妈妈说让你写完去公园玩儿,你想去吗?

小民:想。但我觉得妈妈好像是骗我的,她不可能会,让我想上哪儿玩就上哪儿玩,她一定是骗我的,那我写完作业不就白写了!要是给我玩儿,把钱花完了,怎么做饭、怎么生活啊?

正常的孩子都不会这样。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孩子刚才谈的这个问题:“妈妈说让我写完作业出去玩儿,我都不信”。

你说的话,可信吗?花多少钱都行?有没有可能?

老公跟你说:你只要工作好了,我带你去美国,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儿什么玩儿什么,瑞士、法国随你挑,你信不信?不可能,你老公绝对不会说领着你,全世界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你肯定不信——妈妈说的这种话,压根儿是没法让人相信的,是不是?

小民的妈妈这样说的时候,小民心里也在做判断,他压根儿是不信的:妈妈真的会让自己想玩儿什么就玩儿什么、花多少钱都行吗?不可能!

不可能的事。她肯定是夸大其辞了,她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什么话都敢说,说完最后都不兑现,她就是为了让孩子把作业写完哄骗孩子,孩子心里很清楚:你把钱都花完了,都拿去玩儿了,拿什么钱做饭?拿什么钱生活?你不是蒙我吗?我还舍不得想玩儿什么玩儿什么,把钱都花光呢!

【家长不当反应影响】

周教授:小民,你觉得你妈妈爱你吗,喜欢你吗?

小民:喜欢。

周教授:她老是吵你,老是指责你,她哪儿喜欢你?

小民:出去玩儿的时候。

周教授:跟你玩儿的时候是喜欢你的,那逼着你写作业的时候呢?

小民:不喜欢我。

周教授:你觉得你妈是亲妈,还是后妈?或者你更多的时候觉得她像后妈还是像亲妈?

小民:我觉得,她像是个后妈。

周教授:她什么样的表现,让你觉得她是后妈?

小民:比如我写作业的时候,要是我解小便,我妈就觉得我是找借口。

周教授:你老是去小便,耽误写作业,想小便都是找借口,这个时候都是后妈。就是小便都不让,不相信你,是不是?不仅仅是写作业吧,还有其他事情?

小民:有一次,我小时候出去玩儿,从树上掉下来,我妈就打我。

周教授:在你现在认识的人当中,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所有人当中,你觉得谁亲你?

小民:在温岭的语文老师,还有紫苑小学的班主任。

周教授:大部分人亲你,还是大部分人不亲你?

小民:大部分人不亲我。

周教授:大部分都不亲你。你说了两个老师,并没有包含你的爸爸妈妈?

小民:对啊。

周教授:你希望大人什么样?

小民: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不要大声说我、骂我。

周教授:孩子要求并不是很高。小民,爸爸和妈妈都说,你好像有点儿自卑、不太喜欢跟别人打交道,你觉得你能跟人交流吗?

小民:还行。

周教授:那跟你妈妈为什么不说话呢?为什么你妈妈问你,你不吭气呢?

小民:不想说。

周教授:为什么不想说?

小民:烦。

周教授:烦她吧,跟我们愿不愿意说?

小民:愿意。

周教授:因此,小民他不是自卑,也不是自闭,他是烦你们。你愿意不愿意交新朋友?

小民:愿意。

周教授:你愿不愿意有一些小孩子们在一块儿一起玩儿?

小民:愿意。

周教授:他并不是自闭,他只是区别对待。他对我们就不烦,愿意跟我们谈话,而且他愿意跟老乡们、有认同感的孩子在一起玩儿,他是区别对待;不跟你们交流,是因为你们太烦人了。你说那两个对你比较好的老师,他们是怎么样对你的?

小民:说话温温和和,如果我不完成作业的话,他们也不怎么说我,不大声说,不像我妈妈。

妈妈:他就是这样,他喜欢那种说话温柔的,我脾气是那种说话很大声,性子有点儿急,反正他就是烦我。

周教授:既然你知道他喜欢细声细语的,为什么你要这样对待他呢?

妈妈:我知道他喜欢那种说话温柔的,刚开始我也有耐性,问题是,比如他,三点半放学,到九点还完不成作业。刚开始说慢一点,小民你怎么不完成作业啊?到最后我就忍不住了,急了,就是这样。

周教授:妈妈这个急,和小民不完成作业,这两件事情,是前因后果。由于妈妈对孩子不好,让孩子觉得不是亲妈妈,而且又逼迫他、又不听他的话、又对他这么凶狠,所以他不完成作业,这是因。小民,你觉得我的判断正确,还是你妈妈正确?

小民:你说得对。

周教授:他觉得对,他认同,不是对他有利,我来问你,对他有利是对谁有利?实际上、最终?

妈妈:其实就是对我有利,这我知道。

周教授:对呀,你要明白这个顺序啊!

【父母正确应对方法】

周教授:我们换个角度来谈吧,王女士你觉得玩儿重要,还是学习重要?

妈妈:怎么说呢,我觉得他如果写好作业了去玩就行,我也不给他布置别的作业。

周教授:你回答我的问题,玩儿重要还是学习重要?

妈妈:那还是学习重要。

周教授:学习重要吧。你呢,小民,你觉得玩儿重要、学习重要?对你来说?你就直接说,不要怕你妈妈。

小民:对我来说,还是玩儿重要。要不玩儿一会儿,日记就写不成了。

周教授:玩儿完了才能写日记,是不是这个道理?你要不去玩儿,没有亲身经历,你怎么回来有东西写,是不是这意思?

小民:嗯。

周教授:你能接受儿子这个观点吗?你觉得玩儿有没有必要?

妈妈:也有必要。

周教授:小民,我是一个教授,你觉得我认为什么最重要?

小民:你应该认为学习最重要。

周教授:我为什么认为学习重要,我又不打孩子,又不是那种坏老师?

小民:你肯定是学习好,才当教授的。

周教授:我是学习很好,我重点大学毕业的,所以我就是会学习?但是,我让我的儿子去玩儿啊!

小民:啊?

周教授:我的孩子,所有的玩儿我都陪着他。我儿子现在1米77了,他篮球从五年级,我一直陪他打到现在;我儿子玩的电脑游戏,都是我先教他打,他慢慢慢慢才学会的。如果你有这样一个父亲,你会不完成作业吗?你的爸爸妈妈认为玩儿很重要,跟你一块玩儿,教你怎么玩儿,你会不会不完成作业?

小民:不会。

周教授:听到了没有?

妈妈:说是这样。

周教授:道理是什么?咱先说道理,孩子刚理解了一个道理,你刚才肯定理解的是,孩子肯定不会这么理解,对不对?但是理解了道理,你又说,说是这样。小民,你现在有没有发现,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大人都是坏人,像我这样的好人还是有的。我的儿子我们俩在一块就很少写作业,几乎都是在一块玩儿,我们的游戏,几乎都是我们俩一块玩儿。

小民:为什么?

周教授:因为开始他不知道,他几岁的时候,比如说最早玩儿那个帝国时代,我就告诉他:所有的士兵需要先训练,训练完以后,才能够集中起来、才能够打仗,都是我交给他的。

小民:为什么教他玩儿?

周教授:因为要学习好啊。

小民:玩儿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周教授:那当然了,你刚才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你刚才说“我不玩儿,怎么能写日记呢?”我不玩儿,我哪有东西可写呢?所以,你这种思路,就是能学习好。或者这么说吧,假如你将来当爹了,你让不让你的儿子玩儿?

小民:让。

主持人:他要是不写作业呢?

小民:那我让他写作业。我觉得所有大人都是让孩子写作业的。

周教授:小民,你和你妈妈,你们俩谁的水平高?就在如何理解玩儿和学习的关系上,你水平高还是你妈妈水平高?你们俩谁更接近我?

小民:我妈妈吧。

周教授:你更接近。

小民:为什么?

周教授:因为我赞成玩儿。

小民:我觉得不可能啊,所有大人都是让孩子写作业。

周教授:但是你知道:我的儿子,无论考初中,考高中都是重点。

小民:为什么?

周教授:因为他学习好。妈妈可能会想: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并不是逼着他非要写作业。

妈妈:对,他只要能完成作业,可以玩儿,只是他完不成。

周教授:能听懂你妈妈的话吗?她并不是非要逼着你写作业,她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你学习好。我们现在说,这个妈妈并不是一个坏妈妈,也并不是说她不时你的亲妈妈,只是她对你的方式方法,你不能接受,是这个意思吧?

小民:对。

妈妈:要是我温柔的说,你能完成吗?

小民:有时候加把劲儿能完成。

周教授:你看,孩子说了,你只要对他温柔,他就能加把劲儿完成。

拖拖拉拉的小田鼠让人喜爱


《快睡吧,小田鼠》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绘本。小田鼠极尽地拖拉、磨蹭之功力,调皮又可爱,是活生生的小孩形象。爸爸妈妈是极尽耐心,从中感受到他们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真实的孩子。是真实的孩子与最爱的父母在一起所表现出的最放松最真实也最可爱的一面。

是我们做得不如田鼠的父母有耐心吗?不是。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如小田鼠的父母多吗?也不是。我们父母的爱给孩子烙上“乖孩子”的烙印。我们总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着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不一定能尽情调皮可爱。

我们的耐心转换到了祖辈的身上。看看祖辈对孙子的爱:极尽耐心、极尽忍让。孩子不讲道理、不关心家人、好吃的东西抢着一个人吃。小田鼠的拖延有没有造成对谁的伤害?没有。因此,它的调皮是可爱的。而在奶奶溺爱下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反映出对家人爱的漠视,对社会规则的颠覆,因此不是可爱的调皮,而是可恨的劣习。因此,是不受人喜爱的。

这个绘本令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反思作为父母、作为祖辈,给了孩子怎样的爱?应该怎样爱孩子?

愿我们的身边多一些调皮的小田鼠,少一些可恶的小霸王、可怜的好孩子!

孩子写作业拖拉要怎样治


问:为什么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总很短?

幼龄段的孩子本身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可能坐个15分钟就需要活动活动,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其实不用太担心,可以让孩子隔段时间适当活动,帮助更好地集中精神。

另外有些孩子,本身精力比较旺盛,坐不住,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在做作业前充分运动,释放能量,再回到书桌前完成自己的作业。

问:为什么明明作业不多,孩子还要做到半夜?

时间管理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这时,身边的人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孩子没人督促,很容易出现作业拖沓的情况;但有些家长可能性子比较急,常常唠叨“你怎么还没写完?”,“快点做作业!”,这对孩子毫无帮助,只会让孩子产生压力甚至逆反情绪。

我的策略是,先和孩子一起看看今天的作业是什么,然后,和他达成共识,先做哪项作业再做哪项作业,每一项都会让他自己预估完成时间。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时间管理意识,往往会表现得更自觉一些。

问:孩子自控能力太差怎么办?

有些孩子其实主观上很想快点完成作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容易分心。

我的建议是:首先,书桌的桌面要保持干净整洁,不能有能够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其次,陪伴他做作业。这种陪伴并不是家长在旁边刷手机,看视频,而是花点心思陪孩子写作业,观察孩子做作业的情况,做哪些作业时他是最集中精神的,哪种类型的作业他是觉得有难度、有挑战的。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助他。

问:孩子本来就是慢性子,我该怎样让他高效完成作业?

有些孩子原本就是慢性子,不仅是做作业做得慢,穿衣穿鞋吃饭,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做得很慢,别的孩子需要半小时完成的事情,他1个小时才能完成。

遇到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其次设定他能力范围内能够完成的目标,帮助他提高效率。

我的孩子就是个慢性子,他平时吃饭需要花半小时,如果我给他设定15分钟吃完饭的目标,他肯定是完不成的,这种“苛刻”的要求还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明知自己做不到还要强迫自己做,产生消极情绪。

小孩子拖拖拉拉了很正常,身为父母该如何应对?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资源是时间,越早感知到时间,越早掌握生命的节奏。

所以,学习时间,要从娃娃抓起!

来看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怎么感知时间。

3岁以下的孩子——感受时间

时间管理的教育应该从让孩子感受时间开始。只有对时间有了感觉,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才能去管理它。

感受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在他还没有能力看懂表时,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帮助他体会时间:

1、让孩子熟悉基本时间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黄昏、前天、明年……可以给孩子讲解,也可以让孩子猜现在是什么时候。我女儿有一阵没事就问我“妈妈前半夜是什么意思?”给她讲过了,她还是想起来就问,大概对这个概念很着迷。

2、看着表,跟孩子一起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试试看,你都会发现一分钟其实很长呢!

3、给做不同事情的时间段起名。我那天要给孩子弄点干果吃,就用广播的语调说:“现在是松鼠时间,请松鼠宝宝松鼠妈妈和松鼠姥姥都做好,耐心等待!”让孩子有一段时间完成一个任务的概念。

4、领孩子观察表。我隔一会让女儿看表的指针都偷偷走多少了。小孩大概5岁才能真的读懂表,但是现在可以让他去观察。

5、给孩子报时更具体一些。比如,说我们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事情,我们用了多少分钟做完什么事情。

6、跟孩子玩计时做事的游戏。比如,看看我数10个数能不能做完什么事;看看今天穿鞋用了多少分钟,有没有比上一次少;我躲起来两分钟,看你能不能把这些收拾起来……

7、给孩子讲时间带来的变化,比如,讲他更小的时候说什么话、怎样做事、多高(我女儿每次听她小时候的事情都乐得哈哈大笑);讲他长到多大会有哪些变化。用回忆和展望未来去体验时间带来的变化。

8、让孩子对四季、月、年等宏观的时间概念有感受。还可以给他讲妈妈小时候怎样,将来你长大了妈妈老了什么样,让他去想象。

9、给他时间期限的概念,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电费的期限等。也可以适当给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

10、让他知道准时、提前和迟到的概念。“哎呀,今天送报纸比平时都早啊!”

11、让孩子做事情有开始和完成的概念,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是开始和结束,而不是这个事做一下,又去做另一个事。

3-4岁的孩子——理解时间的意义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讲道理、讲故事,让他慢慢领会到时间的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编时间银行的故事,让他把时间看作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提出支配的东西。我们谁都不能生产时间,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去分析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所带来的不同的价值,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时间是均等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利用它。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设想一些关于时间的荒唐问题,比如,假如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两小时、假如你有星期八、假如你可以买到更多时间、假如你可以做时间旅行、假如你可以把时间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让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时间。

理解幼儿的“磨蹭”

大概所有的幼儿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为什么会这样呢?

1,3岁以下的小幼儿,特别是一两岁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发育程度使得他们很难预期未来,所以,即便一会要做的是他们喜欢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抓紧现在的时间。对此家长不要有苛求,用好玩的方式去引诱、带动他们,即可。

2,小幼儿做事不以效率为目的,“抓紧”时间对他们没有意义。他们时刻都沉浸在当下,所以,或许他们是比我们大人更抓紧了眼下的每分每秒呢!所以,对小幼儿,少去打扰,也是我们在保护孩子守静的能力,对他未来发展专注力有益。

3,有些孩子的确天生是“慢性子”,比如,内向性格的孩子,他们大脑在做事时所需的神经回路更长,他们用更多时间去思考每件事,所以家长常会觉得他们说话慢、动作慢、吃饭慢等等。

4,有些事情,对于幼儿来说难度比我们想象的大,他们的确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做好。比如扣纽扣、整理东西。

5,大幼儿如果特别磨蹭,那么除了他们可能在过去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以外,还可能是他们对家长的控制、要求和管教不满,或者对所做事情没有动力,在用磨蹭来消极抵抗。

对孩子的“磨蹭”如何正面教育

理解了上面这些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怎样正面去跟孩子沟通。

1、平时对孩子少催促,同时让孩子理解,有时我们可以随意,但有些事情有时间限制。

2、当孩子沉浸于眼下事情时,跟孩子讲清整体安排,帮他从眼下的事情里跳出来、看到全局,这会帮他们理解你的要求,也是在帮他们提高认知能力和情商。比如,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想继续做……”或“我们刚才一起……很开心”,“但是,我们一会需要几点钟去……,还有……分钟。所以,现在我们开始快动作、军事行动……”。

3、对慢性子的孩子,跟他讲清:有些小孩需要练习能坐住,你需要练习能快起来。这样,你既能静、又能快,那就太好了!

4、对4岁以上的孩子,当他的注意力像小红帽一样,随时被撞见的任何事情而岔开时,我们多提醒他,记得此刻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5、对5岁以后的孩子,给他准备小闹表、玩具手表、计时器等等,把看管时间的权力交给他,鼓励他学着看表,请他告诉你们时间,让他练习自我管理。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安排一整段时间,自己决定几点做什么。孩子对自己的安排都会更有承诺。

6岁以上的孩子——学会给要做的事情分类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训练他去做时间表。

我们经常让孩子做时间表,但其实在列时间表之前,很重要的是让孩子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如果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列时间表就是在排流水账。我们小时候做时间表就都是这么做出来的,最后证明很低效,通常只有两天生命力,基本执行不了。

所以,时间表的前身应该是个“Todolist”——要做的事。列完这个,我们要教给孩子去评估这些事情: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然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不同颜色的笔,让他给它们分类,同时该删的删、该推迟的推迟。重点的排在前面。喜欢和不喜欢的用颜色或笑脸等图案分开,这样他会有意识地搭配,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穿插。如果满眼看去,都是不喜欢的事或都是脑力活动,就需要调整。

这个事情可能很麻烦,开始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是我相信如果家长同孩子坚持一段以后,孩子会逐渐熟练起来。其实孩子不见得每天都要这样去做,关键是培养一种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

在设计这个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如何统筹安排、如何事后总结修改、以及要看到不喜欢但必做的事情的意义。

上学的孩子如果能够写日记,那也会帮他加强时间观念,他会看到自己的一天实际上都是怎样度过的。

给孩子时间管理的动力

最后非常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常常责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不会管理时间等等,但实际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我觉得更根本的问题是,孩子没有去管理时间的动力。

管理时间的动力来自哪里?我想有很多方面,比如自主的感觉。如果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时间,那么他就能体会到力量感、掌控感、独立自主的感觉,还有成就感和责任感。所以在实践时间管理时,要给孩子留点自由度。如果他感觉到的都是被动和无奈,那么这个动力就小了。

不过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他对事情的兴趣。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孩子一天要做的都是让他没精打采的事情,他还有什么劲头去管理时间呢?

所以我总结,时间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效率,而是憧憬、向往、期盼、目标。我们让孩子可选择的活动中,当然要有他不喜欢但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更要有让他为之期盼的事情。当孩子足够想做这个事情时,他会为了它而提高所有事情的效率。如果一天中多数事情都是能让他开心的事情,他的效率怎么会不高呢?

发现、培养、引导孩子对事情的兴趣,才是时间管理训练的核心。

拖拖拉拉,浪费时间,专门帮你治治这个毛病!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已经完成了一个令你担忧害怕、让你苦苦奋斗数月的项目。想想你在办公桌前埋头准备的论文,你需要打印的文档,你为了完成项目所要进行的沟通,甚至是你在宣讲日穿着的服装,或者完成项目后的切身感受——脑海中的图像越鲜活,效果越好。

斯里尼·皮莱认为,从头到尾设想项目的每个步骤可以帮助你重归正轨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但其实,把未来的自己具象化可以成为一种对抗拖延症的新方法。

这种理论的大致思路是:多数人都不太擅长设想我们的短期行为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长期影响。但如果我们不断设想自己身处未来的某个时刻,设想我们的日常决策将会如何影响未来的自己,那就有助于制定当下的决策,因为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设想长期结果。

我们并不擅长设想微不足道的日常决策如何对自己产生长期影响,这同样适用于时间管理

给未来存钱

这一理念部分源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UCLA's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心理学副教授哈尔·赫希菲尔德(Hal Hershfield)的成果,他研究了我们的时间观念如何改变决策方式。

他在4项实验中通过一个虚拟现实程序让人们与"未来的自己"互动——这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技术制作的未来自画像。赫希菲尔德发现,与未来的自己互动过的人更有可能把钱存进假想的退休储蓄账户。

赫希菲尔德表示,我们的行为方式经常对自己的长期发展不利:"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现在吃了不健康的食物,久而久之便会因此遭受恶果。"但"当我们帮助人们具象化未来的自己,并对其展开更加深刻的思考时,就能让他们在采取行动时更多地考虑未来的影响。"

这个理念也可以应用到时间管理中。例如,你或许认为把项目推迟一天,利用下午的时间来刷Facebook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如果设想一下自己在一个月后项目到期,因为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而额外背负的压力,就有可能重新回去工作。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做法并不新颖。体育领域也使用过这种具象化的方法——这甚至是奥运选手的必备措施——但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博士候选人伊夫-玛丽·布劳因-休顿(Eve-Marie Blouin-Hudon)表示,只要是生活中可能出现拖延症的地方,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她去年曾经就这一课题发表了研究论文。

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艾米丽·库克(Emily Cook)使用心里意象将跳跃中的每个扭转动作具象化

她在研究中将193名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思考现在,另外一组思考未来。结果发现,经常对未来进行具象化思考的人更能与未来的自己产生共鸣,还能因为拖延症的减少而体验所谓的"未来自我连贯性"(future-self continuity)。"拖拖拉拉的人感觉与未来的自己脱节。"她说,"你越是想象未来的自己,就越能与那个自己建立情感联系。"

当然,赫希菲尔德也补充道,这种理念未必是结束拖延症或改变行为的关键所在,因为并不是所有拖拖拉拉的人都出于相同的原因。关键是要明白拖延背后的原因。

例如,他表示,如果拖延只是因为你不喜欢某项工作,或者担心失败,那么想象未来的自己或许只会让你更加焦虑。"如果你是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某事而拖拖拉拉,那么想象未来的自己或许只会加剧焦虑情绪。"

那么,究竟该如何是好?

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精神病学助理教授、《Tinker Dabble Doodle Try》的作者斯里尼·皮莱(Srini Pillay)发明了一种方法来培养这种行为。他建议关注任务的每个步骤,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通过这种方法来设想整个项目完成时的情景。"需要想象的事情不是欢呼庆祝胜利的时刻——而是从事项目的过程。"他说。你所选定的情景不仅要明确,还要可信,这样才能让大脑更好地对其进行具象化处理。"要设想能够带来真实感受的东西,而且要与你的身份相符。"他说。

斯里尼·皮莱认为,从头到尾设想项目的每个步骤可以帮助你重归正轨

他建议在设想过程中尝试第一人称(你本人经历这种场景)和第三人称(你目睹自己经历这种场景)两种视角——皮莱表示,这两种视角可以帮助你强化自己所设想的情形。他建议选择一天中思维处于"自然衰退"的时间(例如中午)来做这件事情,每天可以为此专门抽出15分钟。

不要奢望一次性掌握这种方法。布劳因-休顿发现,这项任务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很有压力,她曾经因为工作而引导一些人进行过这种具象化的想象过程。她建议人们反复尝试,直到感觉更加适应这种方法。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想象出自己面临的挑战。另外,当你的拖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够明确,或者难于察觉时,这种方法也比较难以实施。皮莱表示,归根到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为什么在试图达成某个目标时拖拖拉拉,帮助你奋勇向前。"修补你的设想就能接通这段没有焦点的电路,帮助你补齐失去的片段。"

怎么治孩子作业拖拉?


开学了,家长们又开始头疼了:平时工作就够忙的,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做作业,可现在的“熊孩子”啊,就不听!就不听!就不听!一会玩手机,一会打瞌睡,1个小时的作业非要做3个多小时,弄到晚上11点多,第二天还不想起,这可咋办啊?

这真是许多妈妈们的心声。是啊,这些熊孩子们真够让我们心烦的,不过仔细想想,孩子们也没啥错,谁整天想学习、做作业啊,我们小时候不也想着跳皮筋、丢沙包吗?所以,家长还真得理解孩子。

“可理解他们学习咋办?不能整天不完成作业吧,班主任不得天天打电话啊!”

其实,让孩子专心写作业并不难,父母只是没找到他们的真正需求。

“孩子的真正需求不就是玩吗,什么都不做他们才开心!”

你只说对了一半,孩子的真正需求并不只是玩,他们还不想因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老师批评。

也就是说,他们也想既满足了自己玩乐的需求,还能顺利完成任务,得到老师的肯定。(当然,这是绝大多数孩子的想法,不排除两种极端:一种孩子很明确自己要什么,有极强的自控力,他们成绩顶尖,效率奇高,作业很快就完成了,但是,这样的孩子只是邻居家的孩子,因为太少了,非常不希望家长总拿这样的孩子做比较,他不具普遍性;还有一种孩子完全没有获得老师和家长肯定的需求,他们只想的是玩,其余的不在乎,这样的孩子一般是家庭原因,父母很少管孩子,或者前期溺爱太多,养成了想干啥就干啥的毛病,他们的数量也不多,也不在考虑之列。)

◆ ◆ ◆

既然了解了孩子的需求,便来分析需求

分析前必须要明确主次,到底哪项需求才是孩子的主要需求呢?

“肯定是玩啊!他们最爱玩!”

不对,他们爱玩不假,但如果没有解决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个需求,他们很难开开心心的玩。据一项统计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做作业时玩手机、游戏等的水准都只是平均水准的76%,这说明孩子在没完成作业时并不能集中精力、完全放松的去玩,他们只是在拖、在逃避!

◆ ◆ ◆

为什么会拖拉、逃避呢?

可能有三个原因:

1、不会做

遇到了难题,暂时解不开,大多数孩子就觉得烦,先玩一会吧。可家长们要说了:“他们不会问吗?”可以啊,但很有可能得到的是你的一句:“这都不会做,上课听讲了吗!”当然,您也可能不会说,只是耐心的跟他讲,但同样会在孩子脑中产生一种“这题我不会做,妈妈会不会觉得我笨”的自卑感,所以在这种痛苦来临前,他会选择逃避一会,先歇歇吧!

2、作业太多

一时半会很难做完,甚至有可能做到很晚(这里必须要替孩子说说话,老师们,少布置点作业吧!),完成作业的目标遥遥无期,令他们看不到希望,所以很容易中途用拖延的方式来逃避。

3、习惯

有一部分孩子已经形成了拖拉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在平时学习中逐步养成的,如果真摊上了这种孩子,家长请先别抱怨,先检讨一下自己,原来干啥去了,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是不是没有给他提供良好的环境,没有在他遇到难题的时候帮助他。

◆ ◆ ◆

分析完孩子的需求,便是解决需求了

1、解决玩乐需求

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量给他制定一个完成作业的时间,告诉孩子,只要按时做完作业,就会给他时间让他玩,让他吃一颗定心丸;相反,如果作业拖拉,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给予一定的惩罚,减少玩的时间。

2、解决老师任务的需求

我们也分三种情况来解决:

1、遇到难题

告诉他可以先放一边,等全部做完再一起汇总问家长;

2、针对作业多

可以将作业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让孩子在15-20分钟内即可完成,大大增加他的成就感,而不会总觉得遥遥无期;

3、针对养成习惯的孩子

除了检讨自己外,还要给孩子改掉毛病的时间和空间,看到进步时一定要多鼓励,“今天做的速度有提高,虽然耽误了些时间,但也很不错了,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下。”这样孩子反而会更自觉,比天天唠叨强多了。(当然,这需要过程,没耐心的家长就算了吧,对自己的孩子都没耐心,还怎么指望孩子奋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巧治孩子写作业的“拖拖拉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