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理想,才能子子孙孙传之久远,譬如积薪,拾级上升,不断开拓新的光辉领域。然而,教育孩子有以下六种错误的态度,很多父母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屡屡犯之。
盘点: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态度(资料图)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六种错误的态度
家庭教育历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六种错误的态度,很多父母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屡屡犯之。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微博]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教育孩子要讲究艺术,方法得当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我们的孩子遇到问题为什么会退缩?其实,孩子自卑多源自于父母的“软”暴力!我们总习惯于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大动肝火。家长用相对“暴力”的言语、表情、态度等方式责备孩子,这样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往往比打孩子更大。自卑是孩子存在的一种常见心理障碍,当孩子的心被我们伤害了,当孩子的心灵深处有了“深深的智不如人感“,会形成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比如,在人的一生,生命匮乏感通常都在儿童时期形成!正是由于家长不经意间把自己的匮乏意识埋进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于是,孩子总认为要得到某些渴望的东西是很困难,比如男孩想要小伙伴的电动玩具车,女孩则渴望着橱窗里的漂亮新衣服等等,如果家长没有满足你,倒也罢,真正糟糕的是他们说了什么,这才是伤害,他们可能常常报怨商品太贵,抱怨经济拮据,这一切都在暗示你:孩子,你的家庭很贫贱,你不配得到这么好的东西!
家长这样的对待,好似埋在孩子信心方面的“原子弹“:你想得一分礼物是非常困难的,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牺牲的。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有年轻人卖肾买苹果手机了,你也能理解有姑娘在相亲节目里说出那句名言“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是多么匮乏的生命啊,这就是童年烙下的匮乏意识带来的恶果,这样的人一生都很难找到幸福感。关于生命,有这样一个铁则。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欠下的债将在成年后即使用十倍百倍也难偿还,填不平的是心灵的黑洞。
童年有一件漂亮衣服得不到,长大后可能就会是购物狂,你得有个巨大的衣橱;如果童年欠下的是尊重和关注,长大了就会为追求功成名就不择手段,掌声鲜花,万人瞩目,其实,填的还是那个黑洞。
从生命角度看,我们认为,你在孩子的童年做对了什么说对了什么很重要,记住一句话:请把你的孩子当做王子和公主殿下看待,我们说的富养,并不是在金钱方面的放任,不是说他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而是指人格上的尊重,爱的连接,尽可能的尊重他们,尤其不去打击他们,不灌输生活很艰难,赚钱有多难,你不值得拥有之类的负面信念。
据了解,当今中国富豪支撑了全世界的奢侈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其实,这也是国人在填补匮乏意识的巨大黑洞,如果你的内心富足了,你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奢侈品了,仅仅是用品而已,你不再渴望通过他们来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了,你觉得自己才是最高贵的奢侈品!
其实,孩子的未来到底是轻松富足还是艰难打拼全在他內心的信念,幸福与不幸福也在这一念,宇宙只是忠实地回应他的信念而已。
家长,请不要把自己心中的匮乏感再给下一代,你的孩子是可以轻松富足的,而对社会而言,你贡献了更多安定和诣的灵魂。
终于找到导致孩子自卑的原因了!祈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善待”,有一个健康自尊的童年,早日踏上人生正规,远离匮乏,享受富足。
父母爱孩子,这是勿庸置疑的事情。正因为爱,父母才会费尽心机地教育和引导孩子。但这种教育和引导一定要以孩子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为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一颗智慧的心。
孩子性子犟,总是不听话,不少父母常为此对孩子采取粗暴手段。殊不知,打骂责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我讲一位外国父亲与其孩子们的故事:有一天,这个家的几个孩子向父亲提出一个要求,他们想看某部限制级的电影。他们举出了种种理由,如影片被列为限制级是因为它隐含色情内容,但这些内容从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现过;它的语言相当优美,有利于我们学习口语表达;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听完所有的理由,父亲依然坚决地回答:“不行!”
到了晚上,父亲问,是否愿意品尝他烘烤的含有果仁和巧克力的蛋糕。果仁和巧克力一向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食品。他对孩子说:“我选用了你们最喜欢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样’”。孩子们问是什么新花样,父亲平静地回答:“在蛋糕里加了点狗粪。”接着,这位父亲又向孩子们保证,新添的狗粪只加了一点点,丝毫也不影响蛋糕的美味,他说自己花了很多心血来烘烤蛋糕,温度和时间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这个蛋糕的口味肯定是一流的。他一劝再劝,孩子们依然无动于衷——没有人愿意尝一下那些蛋糕,哪怕只是一小口。
于是,这位父亲告诉孩子,他们想看的电影就如同这种用果仁和巧克力做的蛋糕。人们习惯的思维往往会诱使人们相信一点点邪恶无关紧要,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正如那一块蛋糕,哪怕只加了一点点狗粪,都会使美味佳肴变得令人作呕。父亲说,虽然电影行业让人们相信今天大多数电影老少皆宜,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这位父亲的一席话让孩子们心中敞亮了,孩子们此后再没提过要看限制级影片。好一个睿智的父亲,他的做法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一个掺了狗粪的蛋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让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该如何取舍。
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眼神暗示
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东东“醒”了过来,双手安静了。
解析: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所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表情暗示
家里来了客人,瓜瓜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瓜瓜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
解析: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等。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言语暗示
浩浩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浩浩,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真乖,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齐齐。浩浩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
解析: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而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动作暗示
周末,晚上9点多了,小飞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一言不发,却站起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自己也停下手中的工作,上床休息。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孩子,小飞马上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解析: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示,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
相信《10种教育态度,孩子最难接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