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09-02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 言传身教胜过一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据美国报道,湖南卫视年度大作《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掀起了一股“亲子旋风”,明星在镜头前与自己孩子的互动展现出不为人知的一面,让观众们眼前一亮。据说该剧的播出为年轻夫妻抚育下一代增加了信心,一些本来不想要小孩的夫妇们因为看见剧中的宝贝们太过可爱也因此改变了主意。

教育孩子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对于如今的80后夫妻来说,传统的育儿经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他们的需求,养孩子不只是管他们吃喝拉撒睡那么简单。如何培养孩子的智慧和艺术修养等事宜已经早早地提上了日程。排除那些浮夸的课程,育儿专家对于当今培育孩子给出了5点比较“实在”的建议:

第一,当自己孩子的“倾听者”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位置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习惯于告诉孩子“你应该去做什么”或者“我觉得什么对你更好”。育儿专家建议家长们在做出自己的决定之前,应该先听听孩子们在想什么,孩子们在这个事情上是什么态度,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谈。做父母的往往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为孩子好,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验,那就是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些“为我们好的事”,却其实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所以新一代的父母们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

第二,不要粗口,不要威胁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即使做出一些“惹毛”你的举动也是无心之过。育儿专家建议千万别对孩子发火,如果实在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应在心中默念数字,从1到10,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到“5不要”:不要冲动、不要粗口、不要威胁、不要妄下结论以及不要自以为是。

第三,不要恐吓,要言而有信

一些父母很习惯在处理孩子不听话问题的时候,说出“你要再这样我就不带你去游乐园玩了。”或者“你如果听话的话,我马上给你一个特大礼物。”等诸如此类的“保证”或者“威胁”。要记住,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话都不是“随便说说”的话,你不当真孩子却当真,不要为逞一时之快或是为了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口不择言”。如果不能履行诺言,你在孩子心中就没法树立言而有信的形象,以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无法在孩子心中扎根。

第四,说什么其实没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

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可能会时常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矩又化作泡沫,育儿专家建议要坚守原则,应该说“不”的时候不能轻易妥协。不过如果你自己的言行不能端正,那么再严厉的规矩对孩子来说也都是虚弱无力的。家长说什么其实没多大用,做什么才真管用。言传身教才是给小孩子树立真正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式。

第五,别为孩子丧失自己

善待自己,即使是有了小孩也不能够放弃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才是给小孩子最好的榜样。要记住,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家长自身的善良与进取。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


一哲从刚入园起就显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其他的孩子还在大哭的时候她就在一旁静静地坐着,进入中班她的自律显得更明显,当其他孩子在教室里兴奋地打闹时,她会在图书区中拿着书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大班后她的知识面远比其他的孩子要丰富,每次活动中总是用很完整流利地话把她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甚至有时碰到什么问题,她都会主动地给大家来解释。

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这么懂事、乖巧的孩子呢?带着这种好奇我走进了一哲的家中。

一哲的爸妈都是高学历的人士,在单位里担任着领导者的角色,但在与她父母的交流中却没有流露出一丝的优越感,有的则是一种谦逊,谈到孩子的教育时,一哲的妈妈用了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和孩子讲道理,言传身教优于一切。

孩子总有任性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一哲的妈妈总是先请孩子过来坐好,然后自己也和她面对面地坐着,放下情绪和孩子来针对事情的本身讲道理,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和大人一样的被尊重的,时间久了会学着遇到事情会和大人商量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发脾气。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先做到。一哲的妈妈在为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每天睡觉前都会坚持陪孩子看书,一边读一边给孩子解释,为了巩固这种好习惯,他们两个大人也在不断地看书、学习,再充电。有时在幼儿园一哲也会说起妈妈在看书要考试了,爸爸在学习英语继续培训。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家庭中读书的氛围的熏陶,才会养成孩子的这种爱看书的好习惯。

走近一哲的家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教育是相通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只要我们都能言传身教,都能让我们身边的孩子有更大的收获!

孝道家风 言传身教


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而淳朴的家风,每个家风、家规、家训的背后都是祖辈们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并用以教育和规范自己的下一代乃至下下代。家是圃,孩子是苗,每个孩子身上都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家风就如牛毛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风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处世之道和智慧的潜移默化。

我出生在海滨小镇莱州----金城。这里的民风热情、淳朴。从小姥姥、姥爷就告诉我要做个善良的人,“百善孝为先”一定要孝敬父母、长辈。而他们也用行动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什么是“百善孝为先”。我也是在这种家风、家训、家规的熏陶下一天天长大的。

姥爷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姥姥是出生在1914年的一位小脚女人。姥爷是她的独子,在那个年代是不多见的。听妈妈说小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吃饭要先给太姥姥盛饭,长辈不动筷子吃饭,小辈是不可以先开动吃饭的。这个规矩直至现在,家人们都在遵循着,这俨然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每次姥姥、姥爷去吃婚宴酒席(沿海地区的酒席讲究“四大件”----海参、鲍鱼、海虾、螃蟹。)自己舍不得吃着四大件,都带回家留给太姥姥。这一切看在做小辈的眼里,也融入到孩子们的行动中。那年只有2岁的我会叫手里的最爱的红苹果送给太姥姥吃。我想这就是言传身教吧。就在太姥姥86岁那年由于意外摔伤了腿,自此行动自如的太姥姥生活只能靠姥姥、姥爷照顾了。在那个生活条件还不是太富足的年代,姥爷为太姥姥安装了空调。当时村里有空调的家庭屈指可数。姥爷考虑太姥姥行动不便就将电视、风扇、电灯等家用电器全部安装上遥控器,方便太姥姥使用。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姥姥、姥爷却每日细致入微的照顾太姥姥的饮食起居,每天端屎端尿。太姥姥卧床期间身上却从未生过褥疮。这一照顾就是十三年。我们家孝道的家风也传遍了十里八乡。2009年我的姥爷被评为“莱州市现代二十四孝贤”。姥爷说这份荣誉不只属于他一个人,是属于我们全家的。这份荣誉是传承,激励我们将孝道的家规代代相传。这份荣誉是传递,将孝道的家风传递给更多家庭。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影响每一个人。好的家风不仅对自己有益,对子女、家人有益,乃至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孩子的成长就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进,并将这份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代代传承下去。

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很重要


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很重要,我们家里,对待女儿提出的要求,只要不违反原则,基本都会满足她的要求,同时,只要是我们承诺的一定会做到。前一段时间,女儿特别想买一个滑板车,天天回家跟我们说,于是,我提出来:如果这个星期,她在幼儿园得到了大红花,在家里自已又能好好吃饭不要大人喂,那么星期天,我们就一起去买。一个星期过后,她表现得很好,我们也兑现我们了承诺。有了这样的先例,在家里,我们一般采用这样的方法。女儿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她每天起床和从幼儿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DVD看动画片,不管我们怎么说就是不听,如果强行关掉,马上就会爆发一场战争,哭闹。于是,我们又提出一个要求:让她自已管自已,告诉她,现在她已经是小班小朋友了,长大了,是小小班小朋友们的姐姐,可以自已管理自已了,以后自已的事情自已可以做主了,以后要看动画片,也可以自已做主,爸爸妈妈不管。但是,看动画片之前,必须先给自已订一个规矩,要先想好计划看几集,或者看几分钟,如果时间到,或者看的集数完成了,就不能再看,因为我们说话要算数,说到做到。刚开始时,她也做得很好,但时间长了,她觉得看不过瘾,于是开始会讨价价,我的办法就是问她:“菁菁,妈妈说话算数吗?”“嗯,算数。”“那如果你可以说话不算数的话,我以后也可以不算数的哦。”一般一两分钟下来,女儿都会说点头同意,因为规矩是她自已订的。现在,女儿又喜欢上了《喜洋洋和灰太狼》,每天都看,但基本都能做到事先要求看几集或都看几分钟,时间一到,就不再要求。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记得有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女儿一直比较内向,特别在陌生人面前不善于表达自已,我也一直想让也从书中学习找到表达自已的方式,每天我都会坚持给女儿讲故事,让她在故事中学会生活,学会助人和自助,学会去接纳别人。从小兔汤姆心灵系列到最近的青蛙弗洛格成长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起讲,有时候,我们还会把书中的场景搬到生活中,前几天我们在读《青蛙弗洛格和陌生人》时,我问她:“你喜欢小老鼠吗?”“喜欢”“为什么”?“因为小老鼠喜欢帮助别人,还给大家带来了快乐。”“那菁菁在幼儿园有没有帮助小朋友,给大家带来快乐呢?”“嗯

,有的。”女儿总很高兴的回答我。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作为家长,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


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家长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

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

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

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

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

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思想家卢梭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三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最习惯、运用最纯熟的模式。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听话,一是爱哭。问我怎么办。我让他举出最近的一个不听话的例子。

他说孩子这几天总是在晚上临睡觉前要下楼玩,无论家长怎么给他讲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类的话,孩子都不听,就是哭着要下楼。我说,你说的两个毛病其实是一个,可以一起解决。

从今天开始,一切事情尽量听孩子的。如果他临睡前想下楼,你就辛苦点,抱他下楼,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类似的做法。

家长有些吃惊,很顾虑的样子,但回去还是按着我说的做了,结果让他意想不到。

他后来告诉我,当天孩子在临睡前又要下楼,家长没说什么,愉快地给他穿好衣服,带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风嗖嗖的,楼下空无一人,他刚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着回家。

家长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多待一会儿吧。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说想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一下变得很听话,让刷牙就刷牙,让脱衣服就脱衣服。

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长也都少说多做,尽可能倾听孩子的意见,结果孩子哭闹大大减少。

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

“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经常有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

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总之,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卢梭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

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生活中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周日早上七点多醒来,发现我的枕侧多了一个精美的盒子,里面放着一副篮球护腕和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着祝爸爸节日快乐。原来今天是每年一度的父亲节,女儿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我准备了节日礼物。赶忙起身喊来在隔壁整理书包的女儿,给了她一个深深的拥抱。女儿这么懂事乖巧,我这个当爸的很开心。在我眼里,女儿聪明伶俐,成绩优异,她可是上天赐予我最好的礼物。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女儿已经十岁了,如今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

前几天女儿告诉我,学校让部分家长写一篇育儿的心得,我觉得举办这样的活动,为学校与家长以及家长们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空间,也是我向其他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要说教育孩子有什么经验谈不上,我想更多的可以谈谈与孩子一同快乐成长中的一点感受和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在自己对待女儿的教育培养上,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中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做事有始有终,这样做,孩子心里对我们大人才会真正信任和钦佩。

我曾在部队服役多年,而我家的位置也刚巧与区一中校园相邻,学校每天的号声与军营的氛围极其相似,从女儿很小开始我对她实行“半军事管理”,她每天从起床、洗漱、开饭、上学、午休到晚上就寝,都与学校的号声同步,我和爱人只要有时间也陪她一同坚持。如今,女儿在生活上形成了规律,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干脆利索,还有了一定的计划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学习上鼓励相伴,低投入换来高效率

女儿的家庭作业平常由我检查辅导,女儿最初遇到难题时对我还比较依赖。为了鼓励她,我编了一段顺口溜:“作业是纸做的老虎,难题像伸缩的弹簧,你强大它就弱,你弱了它才强”。从那之后,女儿再遇到难题时,她总会喊我过去,说今天的作业有两根“小弹簧”,爸爸在边上坐镇,看我把它们拉成两根“麻花糖”。

其实全世界的孩子们都是一样的,没有聪明、笨拙之分,只有勤、惰之别。韩愈有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许多家长看孩子功课跟不上就盲目报班辅导,不但压抑了孩子自己开动脑筋的积极性,而且每月的花费动辄千百元,无形中造成了浪费。我跟女儿交流,靠自己的努力把学习搞好才是出色懂事的好孩子,女儿对此也很认可。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周末只要休息,我都会骑车带上女儿,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里穿行,图书馆、公园里、广场边,都留下过我们看书的足迹,而在骑行的路上,我带着她一起学认商店广告牌匾上的字。三四年下来,我们爷俩乐此不疲,女儿现在脑中积攒了数千个汉字的收获。记得一天,路过一家巴赫琴行,她喊:“爸爸快看,巴-黎-琴-行[xíng]”。哇,四个字竟然错了俩!我没有立即纠正她,而是笑了笑说:“你还知道巴黎呀,真棒!巴黎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是浪漫之都,文化之都。不过,这几个字的正确念法是巴-赫[h]-琴-行[háng]!赫字是俩个赤字紧相连,巴赫是德国人,他可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大作曲家”。这样一来,女儿不但认识了生字,又掌握了不少出处典故,我想这些积累远比她自己看书所理解的知识要有趣和深刻得多。

三、讲作风爱心担当,德智体美劳都要涉猎

对于一个优秀的孩子,我是这样理解的,不但学习成绩要优异,还要综合全面,性格坚强,活泼大方,富有爱心。我鼓励女儿经常邀请她的同学和朋友到家里做客,这样即和同学相互了解、增加友谊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她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从二年级开始

相信《教育孩子 言传身教胜过一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